一、学生解题思维障碍心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董程程[1](2016)在《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与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高中物理学科难教难学,特别是对于物理习题基本很多都不会做,往往不容易适应新的学习,教学方法,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同时笔者在教育研习的过程中,发现确实很多高中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导致习题解答错误,考试物理分数不高。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则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思维障碍。本文笔者首先参考了许多的国内外文献相关资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思维障碍的三种学说初步确立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指标体系,之后通过对一线高级物理教师以及专家的问卷调查,根据一线教师及专家提出的修改建议,最终确立了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包括了三级指标,层层深入,并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文中总结了常见的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共划分为八大类型,并把思维障碍的八大类型作为二级指标,根据二级指标中思维障碍类型编制学生解题思维障碍现状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具体的思维障碍。另外笔者通过实习机会对在校的一线物理教师进行访谈,根据他们平时的经验,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以及通过查阅文献笔者总结出了解题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分别为:帮助学生多总结,形成完善的物理认知结构。善用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强调物理量含义,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克服心理素质障碍,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正确理解物理题意,深入了解物理条件的隐含意义。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解决思维定势形成的思维障碍。最后,笔者为了检验策略的合理有效性,利用实习的机会与实习学校商讨后通过对高一年级学生发放物理检测卷(一)(二),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践班级和对照班级,通过实践前后两个班级成绩的对比以及测试后对学生进行访谈来进而证明笔者提出策略的合理有效性。
高金玉[2](2019)在《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中突破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出现“听得懂但不会做题”的现象,通过与学生交流和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分析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出现了障碍,这引起了笔者对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关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关于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文献直接结合思维障碍的类型给出了教学策略,并没有深入地检验这些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笔者想通过对学生解题思维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中检验这些策略的有效性,期望能找到一些实用的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所在学校在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元认知理论为指导,以减负增效的教育改革为理念,针对当前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时存在的思维障碍,初步提出了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原则:发展学生思维的原则;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原则;优化问题选择的原则;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以及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初步突破策略:挖掘隐含条件策略;理解物理概念策略;运用数学工具策略;物理方法迁移策略;完善知识体系策略。为了检验所提出的策略的可行性,对其进行了教学实验:以甘肃省民乐县某中学高一一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了为期八个月的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教学实践。实验后通过对学生物理成绩的分析和学生访谈,总结出了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突破策略的实际效果。综合提出的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基本突破策略和教学实践效果,最终提炼出了具有可行性的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挖掘隐含条件策略;理解物理概念策略;应用数学工具策略;物理方法迁移策略;完善知识体系策略。同时提出了运用这些策略的教学建议:分层次教授物理概念;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及时督促学生实施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
冯爽[3](2014)在《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对中小学校来说,不仅希望学生有好的学习成绩,还比较看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获得社会认可所必须的一种能力。在高中各个学科中,由于物理与科技生活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物理学科顺理成章地成为培养学生问题处理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结合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效果发现,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并不是很顺利,总是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的思维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和各位一线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消除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探讨了物理解题的主要思维障碍、障碍产生的原因、教学对策。首先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根据认知心理学领域对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描述,概括出物理问题和物理解题的定义;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物理解题的过程为:问题表征、情景分析、策略选择、策略应用、评价反思。根据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活动,设计了一份关于学生解题障碍的问卷调查,综合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并结合自己在教育实习阶段对学生解题的了解得出高中生物理解题的主要思维障碍有:片面、隐含条件、目标模糊不清、理不清问题与知识间恰当联系、监控反思不足、无法正确运用解题策略、思维定势。接下来分析了障碍背后的原因,本文并不是一个障碍对应一个原因的分析方式,而是将解题障碍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整体上分析物理解题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较低;学生未形成完善的物理认知结构;心理因素。通过对思维障碍的研究,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观,本文最后提出了有助于解题能力提升的的教学对策:帮助学生完善物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认知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高质量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的形成;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情绪。
姚文友[4](2014)在《高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分析及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形成受着诸多要素的影响,既有学生主体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学内容客体的因素,同时还与教师因素有关。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既产生于教学的“三体”本身,同时也产生于“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也就决定了其产生原因的复杂,同时学习思维障碍作为一种人自身内省过程产生的障碍,外界很难利用工具进行观测与测量,加大了对其研究的难度。学习思维障碍不解决,就会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产生困难,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习思维障碍长期积累,会使学生害怕物理,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阻碍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本文先从David Hestenes的FC工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来半定量研究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学生的思维片面性、学生的思维定势、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不足、学生的想象力不足、学生的迁移能力不足都是产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原因。另外本文还从信息加工理论角度,利用口语报告分析法分析了三组不同成绩的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差异。观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四个表征层次产生的思维障碍。通过记录实验对象完成题目的各阶段时间,来半定量分析学优生、学困生在思考物理问题上思维的差异。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希望通过策略的实施,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容易的学习物理。
韩冲[5](2017)在《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作为当前中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数学具备高度的抽象性以及非常严密的逻辑性,加之其所具备的较高概括性的特点,对中学生的思维培养起到非常突出的帮助。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思维障碍,将会严重的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很大的障碍,这些障碍是导致学生数学测验丢分至关重要的原因。本文在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找到更为切实可行的方式突破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对初中生如何更好更快的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其所能够取得的成绩不仅是由智力水平决定的,还与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尤其是一些知识基础等因素。由此,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中思维障碍的观察中也有了一些发现,从而得出了一些造成学生思维障碍的因素,情感因素是其中的主要影响来源,此外学生学习数学时还受到认知训练缺乏,数学思维品质的欠缺,消极思维定势以及教育教学因素的影响。在对上诉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结合了农村中学生的特点,笔者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习惯的形成以及学生的解题策略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解决学生出现的数学思维障碍的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果,不仅从非智力因素上做文章,还在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上进行了探求,收获颇丰。
张转转[6](2020)在《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物理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物理思维障碍。教师语言是教学中最重要且占时最多的工具,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希望尝试从教师语言运用的角度找到克服学生思维障碍策略的突破口。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和语用学进行的文献梳理与理论研究。笔者以高中生产生物理思维障碍的原因为基础,对思维障碍进行了整合与分类,具体概括为十三类思维障碍。在语用学部分笔者主要是针对教师语言、语用和语用原则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与文献梳理。第二部分基于以上的研究基础,笔者对应学生可能存在思维障碍,及以往调查高中生物理迷思概念的问卷和笔者实习期间批改的试题,编制了一套调查学生思维障碍的三阶测试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得到了学生存在的概率较大的五种思维障碍,分别是知识贫乏造成的思维障碍、形象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抽象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表征阶段的片面性思维障碍和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障碍,并通过每个测试题进一步对这五大类思维障碍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笔者采用访谈法,对出现以上五大思维障碍的学生和有经验的教师,针对“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策略”这一主题进行了访谈。第三部分笔者尝试从教师语用的视角下提出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的策略,分别是巧用语言的侧重表达,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思维障碍;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克服形象思维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严格语言的逻辑性,克服抽象思维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合理利用语音要素和语言形式,克服学生片面性造成的思维障碍;利用诘问语句,克服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障碍这五方面策略,并给出教学案例,检验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希望本研究成果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希望能够为一线的同行教师所参考,也希望能够对之后从教学语言这个角度去研究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策略的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安佳菲,刘合香,赵飞远[7](2012)在《高中数困女生解题思维障碍心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高中生数学测试题和心理调查问卷为测试工具,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中数困女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后解题思维障碍的心理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数困女生受心理因素影响,解题思维过程中更容易遇到知识概念障碍,解题思想方法障碍,先入为主,思维定势对数学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和心理惰性,造成解题思维障碍。
汤奎[8](2021)在《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几何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最值问题,因灵活性高、综合性强,一直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研究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几何最值、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初中生几何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核心概念、类型等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搭建研究框架、选择研究方法,构建包含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并初步制定了情感态度问卷量表及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通过预测试对其进行修订后确立正式问卷和测试卷。其次,利用问卷及测试卷对成都市某中学391名初中生的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几何最值情感方面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障碍:动机障碍、信念障碍、策略障碍,障碍率分别为46.44%、57.60%、47.74%。动机障碍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兴趣,内部动机不足,外部动机过强;信念障碍包括知识信念、自我信念、过程信念,具体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学习被动;策略障碍包括元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具体表现在缺少具体的学习策略,缺乏认知监控等。研究发现各情感障碍间的相关系数都在中等程度(0.327~0.638),即情感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在认知方面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障碍:记忆障碍、操作障碍、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障碍率分别为80.32%、64.68%、90.36%、96.00%。记忆障碍包括表征障碍、编码障碍、存储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记忆几何最值概念、性质、定理、基本模型时出现错误或遗漏;操作障碍包括作图障碍、表达障碍,具体表现为构造基本图形困难,辅助线的添加存在障碍,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弱等;理解障碍包括题意理解障碍、概念理解障碍、图形识别障碍、方法理解障碍,具体表现为不能理解问题题意,难以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不能识别复杂图形中的几何最值基本模型,在理解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上存在障碍等;思维障碍包括分析障碍、推理障碍、思维定势障碍,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不清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弱,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解决等。本研究还从年级、性别、认知障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认知障碍类型无显着性差异,各认知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明确了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建立了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根据学习障碍成因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给出指导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概念记忆;总结基本模型增强学生图形识别能力;重视教学过程,规范操作程序;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本质;加强学生使用具体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策略的训练。
郭瑞[9](2019)在《启发性提示语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用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不能有效地组织实施启发式教学,仍以注入式教学为主,课堂提问多以简单判断、机械回忆为主,导致提问有效性低,缺乏启发性,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启发性提示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智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了以下工作:1.总结概述关于启发性提示语的研究成果;2.借助数学课堂提问编码表和记录表,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总结调查结论;3.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和应用情况,提出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4.以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为依据,结合具体课例分析概念课、习题课、定理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中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课堂教学中,专家型教师善于应用启发性提示语引导、提示学生思考问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目标、方向;第二,专家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采取启发式教学;第三,不论是新手型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方法论提示语的应用呈不相关关系;第四,引入新知时,教师善于应用启发性提示语启发学生下一步所学的知识,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引导;第五,讲授新知和巩固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较为稳定;第六,课堂教学中提示语的应用没有得到重视;第七,不重视对知识的总结、提炼,对学生所学新知和方法缺乏指引、提示,忽视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再重组。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情况及结论,提出五条应用原则:尊重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思维性原则;时机性原则;梯度化原则。其策略为: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第二,课前预设启发性问题情境;第三,增强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意识;第四,及时反思总结经验;第五,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构建启发性提示语链;第六,深入挖掘题目信息构建启发性提示语链。该项研究的创新之处:课堂教学提问用语中以启发性提示语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研究视角和主题新;以课堂观察的方式对五位教师课堂教学环节中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提出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课、命题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五个类型的应用课例,研究内容新。
陈珂[10](2006)在《初中生数学解题心理研究》文中认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数学解题学习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心理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解题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训练手段。数学解题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活动形式,是一个包含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本文从数学解题过程的心理分析出发,以认知心理学和信息加工心理学为基础,站在数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数学解题过程的四阶段,及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做了比较细致地分析:即问题表征的心理分析、设计解题计划的心理分析、执行解题计划的心理分析和解题回顾的心理分析。 通过个案访谈的形式,选取具有不同数学解题能力水平的三位初中生,对其在数学解题中的心理表现作了比较研究,发现了他们在数学情感、态度,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能力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为以下10个小方面:(1)在对数学学习,数学解题的情感方面;(2)在对数学学习,数学解题的态度方面;(3)在数学学习观,数学解题观方面;(4)在问题表征能力方面;(5)在设计解题计划的能力方面;(6)在执行解题计划的能力方面;(7)在解题回顾方面;(8)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9)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10)在理解基础知识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初中生数学解题的心理因素:①数学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监控水平②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学生解题思维障碍心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解题思维障碍心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与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一)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视 |
(二) 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现状 |
(三) 有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现有研究的不足 |
三、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目的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 理论基础 |
五、研究意义及设计思路 |
(一) 研究的重点难点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 |
(四) 论文研究流程图 |
第二章 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指标体系的确立 |
一、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各指标的初步确立 |
(一) 一级指标的初步确立 |
(二) 二级指标的初步确立 |
(三) 三级指标的初步确立 |
二、专家对思维障碍指标进行评价 |
(一) 专家问卷的设计 |
(二) 专家评判结果分析 |
(三) 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指标的确立 |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
(一) 各级指标的权重分析 |
(二) 针对不同题型的二级指标权重分析 |
第三章 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现状问卷调查 |
(一) 问卷的设计 |
(二) 调查对象 |
(三) 调查结果分析 |
二、解题思维障碍产生原因分析 |
(一) 教师访谈设计思路 |
(二) 解题思维障碍原因分析 |
第四章 高中生克服物理解题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及实践 |
一、克服物理解题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 |
(一) 帮助学生多总结归纳,形成完善的物理认知结构 |
(二) 善用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抽象思维能力 |
(三) 强调物理概念含义,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 |
(四) 克服心理素质障碍,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
(五) 正确理解物理题意,深入了解物理条件隐含意义 |
(六) 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解决思维定势形成的思维障碍 |
二、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
(一) 实践的目的 |
(二) 样本的选取 |
(三) 实践方法 |
(四) 具体实践步骤 |
(五) 实践数据分析 |
(六) 学生访谈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一、总结 |
(一) 存在的问题 |
(二) 有效教学策略 |
二、实践反思 |
(一) 本研究的局限性 |
(二)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中突破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物理问题解决 |
2.物理思维障碍 |
3.教学策略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
1.国内相关研究 |
2.国外相关研究 |
3.文献述评 |
三、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元认知理论 |
四、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探讨 |
(一)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常见的思维障碍表现 |
1.隐含条件挖掘不到位造成的思维障碍 |
2.概念理解不清楚造成的思维障碍 |
3.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障碍 |
4.不能正确建构物理模型造成的思维障碍 |
5.知识迁移不恰当造成的思维障碍 |
(二)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原则 |
1.发展学生思维的原则 |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原则 |
3.优化问题选择的原则 |
4.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
(三)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探讨 |
1.挖掘隐含条件策略 |
2.理解物理概念策略 |
3.运用数学工具策略 |
4.物理方法迁移策略 |
5.完善知识体系策略 |
五、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运用 |
(一)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教学设计 |
(二)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教学实验 |
1.教学对象 |
2.实施周期 |
3.教学内容 |
4.实验方法 |
(三)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实验结果 |
1.数据统计 |
2.学生访谈 |
六、研究结论与运用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运用建议 |
七、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知识的获得 |
1.3.2 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
1.3.3 课堂教学的需要 |
1.4 研究方法 |
2 课题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信息加工论 |
2.1.2 建构主义理论 |
2.1.3 元认知理论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物理问题 |
2.2.2 物理解题 |
2.2.3 物理解题思维 |
2.2.4 物理解题思维障碍 |
3 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 |
3.1 物理解题的过程 |
3.2 物理解题思维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
3.2.1 问卷样本 |
3.2.2 问卷设计 |
3.2.3 问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物理解题的主要思维障碍 |
3.3.1 片面性障碍 |
3.3.2 隐含条件障碍 |
3.3.3 目标模糊不清障碍 |
3.3.4 理不清问题与知识间恰当联系障碍 |
3.3.5 无法正确运用解题策略障碍 |
3.3.6 监控反思不足障碍 |
3.3.7 思维定势形成的障碍 |
4 解题思维障碍原因分析 |
4.1 学生元认知水平较低 |
4.2 学生未形成完善的物理认知结构 |
4.2.1 完善的物理认知结构 |
4.2.2 物理解题的认知过程 |
4.3 非智力因素 |
5 克服解题思维障碍的教学对策 |
5.1 帮助学生完善物理知识结构 |
5.2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认知结构 |
5.3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5.4 引导学生形成高质量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 |
5.4.1 解题策略 |
5.4.2 解题方法 |
5.5 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 |
5.6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情绪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学生物理解题时的思维障碍情况调查 |
致谢 |
(4)高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分析及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0.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0.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章 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概念的界定 |
1.1 思维概念的界定 |
1.2 物理思维概念的界定 |
1.3 思维障碍概念的界定 |
1.4 物理学习思维障碍概念的界定 |
第2章 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
2.1 FCI工具调查学生角度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
2.2 从教学内容角度寻求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
2.3 从教师角度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
2.4 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方式方法上不当形成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原因 |
第3章 口语报告法研究学生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
3.1 语报告法介绍 |
3.2 口语报告法方案设计与实施 |
3.3 语报告法的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
3.4 三组学生思维特点分析 |
第4章 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解决教学策略探索 |
4.1 学生角度引起的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 |
4.2 教学内容角度引起的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 |
4.3 教师角度引起的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附录 |
三年硕士期间教学研究成果列表 |
致谢 |
(5)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现状 |
1.2.1 数学思维及数学思维障碍研究现状 |
1.2.2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思维 |
1.4.2 数学思维 |
1.4.3 思维障碍与数学思维障碍 |
1.5 研究的方法 |
1.5.1 文献资料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实验法 |
1.5.5 行动研究法 |
2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现状调查 |
2.1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几种典型表现 |
2.1.1 由情感因素引发的数学思维障碍 |
2.1.2 由反省认知引发的数学思维障碍 |
2.1.3 由数学思维品质欠缺引发的数学思维障碍 |
2.1.4 由消极思维定势引发的数学思维障碍 |
2.1.5 由教育教学因素引发的数学思维障碍 |
2.2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2.2.1 调查对象 |
2.2.2 研究工具 |
2.2.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3.1 学生的个体因素 |
2.3.2 学生的学习因素 |
2.3.3 环境因素 |
3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分析 |
3.1 缺乏学习动机 |
3.2 思维品质的欠缺 |
3.3 教育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
3.4 家庭环境的干扰 |
4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解决策略 |
4.1 学生方面 |
4.1.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4.1.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4.1.3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
4.1.4 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4.1.5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
4.2 教师方面 |
4.3 家庭方面 |
5 农村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教学对策研究案例分析 |
5.1 案例一 |
5.1.1 学生的背景资料 |
5.1.2 学生A的学习情况分析 |
5.1.3 对学生A的教学策略及效果 |
5.1.4 学生A个案研究小结 |
5.2 案例二 |
5.2.1 学生B的背景资料 |
5.2.2 学生B的学习情况分析 |
5.2.3 对学生B实施的教学策略及效果 |
5.2.4 学生B个案研究小结 |
5.3 案例三 |
5.3.1 学生C的基本情况 |
5.3.2 学生C的学习情况分析 |
5.3.3 对学生C实施的教学策略及效果 |
5.3.4 学生C个案研究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表 |
附录B 初中生数学思维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C 农村初中学生基本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D 教师教学基本情况调查表(教师用) |
附录E 访谈提纲(校长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内容、思路及方法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物理思维障碍的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思维 |
2.1.2 物理思维 |
2.1.3 物理思维障碍 |
2.2 研究综述 |
2.3 物理思维障碍的类型 |
2.3.1 思维的深刻性品质差造成的思维障碍 |
2.3.2 缺少批判性思维品质造成的思维障碍 |
2.3.3 思维不够灵活造成的思维障碍 |
3 语用的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3.1 教师语言 |
3.2 语用 |
3.3 语用研究综述 |
3.3.1 教学语言的语音特征 |
3.3.2 教学中的语用原则 |
4 高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调查分析 |
4.1 调查对象 |
4.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3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 |
4.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4.1 高中生存在的思维障碍概率统计 |
4.4.2 形成思维障碍的具体原因分析 |
4.5 基于语言克服物理思维障碍教学情况的访谈调查 |
4.5.1 访谈对象及提纲的编制 |
4.5.2 访谈结果分析 |
5 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策略 |
5.1 巧用语言的侧重表达,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思维障碍 |
5.1.1 适当调节语言的语调和节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
5.1.2 强调板书语言的形成过程,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 |
5.1.3 增强语言描述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
5.2 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克服形象思维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 |
5.2.1 讲解生活故事,逐步建立物理图景 |
5.2.2 注重板画语言的绘制,展示物理图景 |
5.2.3 辅以多媒体语言,建立生动的物理图景 |
5.3 转化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克服抽象思维不足造成的思维障碍 |
5.3.1 通过有层次的提问语,引导学生的推理分析 |
5.3.2 口语转化为板书语言,展现推理过程 |
5.3.3 物理语言转化为生活化语言,降低学生抽象思维的难度 |
5.4 合理利用语音要素和语言形式,克服学生片面性造成的思维障碍 |
5.4.1 调节关键词句的语音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深层含义 |
5.4.2 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使学生对问题表征全面 |
5.5 利用诘问语句,克服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障碍 |
6 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教学案例 |
6.1 《楞次定律》教学案例 |
6.2 《楞次定律》教学效果 |
7 结论 |
7.1 论文总结 |
7.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7)高中数困女生解题思维障碍心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 案例及其分析 |
4. 案例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
5. 建议和策略 |
(8)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学习障碍 |
2.2 数学学习障碍 |
2.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 |
2.4 数学教学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及测试卷编制 |
3.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编制 |
3.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测试卷编制 |
3.3 本章小结 |
4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
4.1 问卷及测试卷调查的实施 |
4.2 调查与访谈结果统计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及成因分析 |
5.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分析 |
5.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几何最值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
6.1 应对情感障碍的教学策略 |
6.2 应对认知障碍的教学策略 |
6.3 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预测试) |
附录2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预测试) |
附录3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正式测试) |
附录4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正式测试) |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9)启发性提示语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用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 |
1.1.2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评析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的目的 |
1.5 研究的内容和论文结构 |
1.5.1 研究的内容 |
1.5.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检索方法与收集途径 |
2.2 相关的研究综述 |
2.2.1 启发性提示语的研究综述 |
2.2.2 启发性提示语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
2.2.3 数学课堂提问中启发性语言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 研究现状评述与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工具 |
3.3 研究思路 |
3.3.1 研究计划 |
3.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3.4 研究的伦理 |
3.5 小结 |
第四章 理论基础 |
4.1 启发性提示语的哲学论基础 |
4.2 启发性提示语的学习论基础 |
4.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
4.2.3 元认知理论 |
4.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4.3 启发性提示语的教学论基础 |
4.4 小结 |
第五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调查 |
5.1 研究对象的选取与确定 |
5.2 启发性提示语在课堂提问中的应用情况 |
5.2.1 Z教师课堂提问中的启发性提示语 |
5.2.2 Y1 教师课堂提问中的启发性提示语 |
5.2.3 G教师课堂提问中的启发性提示语 |
5.2.4 L教师课堂提问中的启发性提示语 |
5.2.5 Y2 教师课堂提问中的启发性提示语 |
5.3 启发性提示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 |
6.1 启发性提示语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用语的应用原则 |
6.1.1 尊重性原则 |
6.1.2 适度性原则 |
6.1.3 思维性原则 |
6.1.4 时机性原则 |
6.1.5 梯度化原则 |
6.2 启发性提示语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用语的应用策略 |
6.2.1 充分了解学生 |
6.2.2 课前预设启发性问题情境 |
6.2.3 增强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意识 |
6.2.4 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
6.2.5 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构建启发性提示语链 |
6.2.6 深入挖掘题目信息构建启发性提示语链 |
6.3 小结 |
第七章 启发性提示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例 |
7.1 概念课教学中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课例 |
7.2 命题课教学中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课例 |
7.3 习题课教学中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课例 |
7.4 复习课教学中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课例 |
7.5 试卷讲评课中启发性提示语的应用课例 |
7.6 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思考 |
8.1 研究的结论 |
8.2 研究的创新点 |
8.3 研究的反思与不足 |
8.4 后续研究的展望 |
8.5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课堂提问中启发性提示语记录表 |
附录B 课堂提问中启发性提示语统计表 |
附录C Z教师课堂提问语 |
附录D Y1教师课堂提问语 |
附录E G教师课堂提问语 |
附录F L教师课堂提问语 |
附录G Y2教师课堂提问语 |
附录H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初中生数学解题心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关于数学解题心理的研究概述 |
引言 |
1.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1.2 国内的研究概述 |
第二章 数学解题过程的心理分析 |
2.1 问题表征的心理分析 |
2.2 设计解题计划的心理分析 |
2.3 执行解题计划的心理分析 |
2.4 解题回顾的心理分析 |
第三章 影响数学解题的心理因素分析 |
3.1 实证研究(个案访谈) |
3.2 影响数学解题的心理因素分析 |
第四章 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
4.1 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
4.2 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解题 |
4.3 正确对待学生的解题错误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四、学生解题思维障碍心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与教学策略研究[D]. 董程程. 沈阳师范大学, 2016(01)
- [2]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中突破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研究[D]. 高金玉.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7)
- [3]高中物理解题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研究[D]. 冯爽.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1)
- [4]高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分析及教学策略的研究[D]. 姚文友.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2)
- [5]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的研究[D]. 韩冲.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7)
- [6]语用视角下克服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策略研究[D]. 张转转.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高中数困女生解题思维障碍心理分析[J]. 安佳菲,刘合香,赵飞远. 考试周刊, 2012(27)
- [8]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汤奎.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启发性提示语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用语的应用研究[D]. 郭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10]初中生数学解题心理研究[D]. 陈珂. 湖南师范大学,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