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抢救心脏呼吸骤停10例体会

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抢救心脏呼吸骤停10例体会

一、应用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10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廖纪华[1](1997)在《应用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10例体会》文中指出

管癸芬,蔡映杰[2](2011)在《“一医两护”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在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一医两护"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急诊科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00例为实验组,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实验组采用"一医两护"配合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及静脉输液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实施除颤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及静脉输液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医两护"配合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是一种较好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

闻亚军,王娟,梅云霞,王晓凤[3](2014)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抢救经验,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初步心肺复苏成功的9例,最终康复出院的6例。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是最危急的临床状态,必须分秒必争。早期发现、快速准确地判断和CPR的及时正确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高效的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

崔敏珺[4](2020)在《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前瞻性对比研究的方法,以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观察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对心脏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有望为心脏骤停的救治提供新策略及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计76例在因心脏骤停入我院抢救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我院抢救室经自动心肺复苏仪按压复苏,并列为对照组。实验组为34例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确定组间可比性,通过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具体主要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B)、血液酸碱度(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乳酸(LAC)等。通过记录平均复苏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率)、CPR成功率、24小时存活率等比较两种复苏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种复苏方法的安全性。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可比性。(2)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恢复自主循环10例,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恢复自主循环9例,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复苏成功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PaO2均高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PaCO2、Lac显着低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复苏后PH值及复苏后心率均优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平均复苏成功时间为(22.59±1.59)min低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的平均复苏成功时间(26.13±1.45)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ROSC率、CPR成功率、稍低于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24H存活率稍高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稍低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较自动心肺复苏仪CPR可以缩短复苏时间,更有助于心脏骤停患者内环境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氧供的维持。(2)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较自动心肺复苏仪CPR对于改善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CPR成功率、24小时生存率并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参考意义。(3)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效果较单一部位的自动心肺复苏仪CPR可能更有优势,在条件允许下,亦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复苏方法。

章艳,蔡俊伟,叶良凤[5](2020)在《全程优化护理对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对提升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75例展开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n=38)及观察组(针对性护理,n=37)。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心律恢复用时、自主循环恢复用时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用时。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1.08%,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55.26%(P <0.05);观察组抢救时间(15.32±1.72)min,低于对照组的(20.54±3.58)min(P <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8.92%,低于对照组死亡率44.75%(P <0.05)。观察组心律恢复用时、自主循环恢复用时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用时分别为(2.64±0.58)min、(56.54±6.58)min及(51.24±6.94)min,均低于对照组对应(5.24±1.02)min、(91.56±8.54)min及(122.64±10.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81.58%(P <0.05)。结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工作中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效果显着,可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抢救时间,极大提升抢救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且患者家属对整体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方园,刘静[6](2012)在《气管插管在院前成人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抢救中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紧急气管插管的技术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期间在院前急救中抢救15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71例心跳、呼吸骤停成人患者采取现场气管内插管措施后对其抢救成功的影响。结果:现场实施紧急气管内插管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早期、插管时间短,复苏成功率高。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应掌握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施行经口气管插管术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陈建丽,徐艳霞,周茉,唐熔,凌萍,周麟永,倪佳[7](2017)在《PICU患儿心搏呼吸骤停单中心调查及复苏效果评估》文中认为儿童心跳呼吸骤停具有突发性、致命性、难以预测性的特点,是临床上最危重的状态之一,对儿童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心肺复苏及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进步,迅速、高质量的CPR可以提高心跳骤停患儿的存活率。大约25%50%心跳骤停患者能够恢复自主循环,但之后出现的复苏后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使患者的出院率仍然徘徊在2%22%的低水平[1-3]。心肺复苏是广泛应用且十分重要的医疗技术。自1960年发现胸外按压抢救

马凯波,罗添文,石智杰[8](2021)在《球囊气管插管通气与球囊面罩通气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对比球囊气管插管通气与球囊面罩通气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与202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抢救的共6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面罩组与插管组各33例,面罩组患者进行球囊面罩通气,插管组患者进行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情况、生理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插管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面罩组(P<0.05);插管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时长、恢复自主循环时长均明显小于面罩组(P<0.05),插管组患者人工通气建立时长明显大于面罩组(P<0.05);抢救5 min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均明显上升,且插管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明显高于面罩组(P<0.05)。结论:球囊气管插管通气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成功率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效率,可作为急救中推荐的人工通气方法。

徐水盛,林茂基,洪凤珍[9](2001)在《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四例的体会》文中认为报道心脏呼吸骤停 4例抢救成功的体会 ,指出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 ,循环恢复是前提 ,呼吸恢复是必要条件 ,气管插管要尽早施行。认为对心脏、呼吸骤停的抢救不应强调ABC顺序 ,而应为CAB ,若由窒息引起者可用ACB顺序 ,甚至用CAB顺序。抢救成功后应加强护理 ,尽量避免诱致发作因素 ,以免发生心肌梗塞 ,复发与猝死 ,提高康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

曹军容,杨志敏[10](2017)在《利用喉罩建立紧急气道对脑部保护效果的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利用喉罩建立紧急气道的脑保护效果,推广喉罩用于心肺复苏中紧急气道的建立。方法:选取49例呼吸骤停患者,按照过渡通气抢救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面罩组(26例)和喉罩组(23例),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通气5 min后,面罩组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为78%,喉罩组为94.1%;面罩组心跳恢复22例(占84.62%),喉罩组心跳恢复23例(占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4,P>0.05);面罩组呼吸恢复5例(占19.23%),喉罩组呼吸恢复20例(占8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72,P<0.05);面罩组意识恢复2例(占7.69%),喉罩组意识恢复10例(占4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7,P<0.05)。结论:利用喉罩为呼吸骤停患者建立紧急气道,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缺氧,极大提高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的比例。

二、应用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10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10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一医两护”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在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实验组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存活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实施CPR、除颤、气管插管及静脉输液时间比较
3 讨论
    3.1“一医两护”抢救流程能提高患者心肺复苏的效果
    3.2“一医两护”抢救流程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
4 结论

(3)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急救与护理
    2.1 初步评估, 准确判断:
    2.2 急救措施:
    2.3 快速有效地建立给药途径:
    2.4 行多功能监护,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5 加强复苏过程中病情的动态观察:
    2.6 应急护理:
    2.7 心理护理:
3 结果
4 讨论
    4.1 快速评估, 准确判断, 抢救及时:
    4.2 复苏的顺序是“A-B-C”还是C-A-B”值得探讨:
    4.3 复苏的动作到位:
    4.4 高效的团队合作:
    4.5 急救水平参差不齐:

(4)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终止复苏标准
        2.1.4 剔除标准
    2.2 实验方法
        2.2.1 入院基本抢救措施
        2.2.2 随机化分组
        2.2.3 自动心肺复苏仪器胸外按压CPR标准
    2.3 复苏结果判定
    2.4 观测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基本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3.3 治疗转归结果比较
    3.4 技术路线图
4. 讨论
    4.1 心脏骤停的发生现状及传统复苏的不足
    4.2 腹部提压式复苏法的提出和临床应用
    4.3 胸腹联合复苏更具优势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般情况
致谢
综述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全程优化护理对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抢救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7)PICU患儿心搏呼吸骤停单中心调查及复苏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数据收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RA发生率及自主循环恢复率
    2.2 性别和年龄
    2.3 患者来源
    2.4 心搏呼吸骤停患儿基本临床特征及心搏骤停发生的特点
    2.5 首次监测心律及CPR持续时间与CPR效果
    2.6 复苏药物及复苏次数
    2.7 复苏后机械通气治疗情况
    2.8 转归与随访
3 讨论

(8)球囊气管插管通气与球囊面罩通气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心跳呼吸抢救成功率
    2.1 对比两组患者心跳呼吸抢救情况
    2.2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前后生理指标
3 讨论

(10)利用喉罩建立紧急气道对脑部保护效果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过渡通气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应用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10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10例体会[J]. 廖纪华. 新医学, 1997(01)
  • [2]“一医两护”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在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J]. 管癸芬,蔡映杰. 现代临床护理, 2011(01)
  • [3]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分析[J]. 闻亚军,王娟,梅云霞,王晓凤. 吉林医学, 2014(08)
  • [4]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崔敏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全程优化护理对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 章艳,蔡俊伟,叶良凤. 中国医药科学, 2020(11)
  • [6]气管插管在院前成人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抢救中的应用体会[J]. 方园,刘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03)
  • [7]PICU患儿心搏呼吸骤停单中心调查及复苏效果评估[J]. 陈建丽,徐艳霞,周茉,唐熔,凌萍,周麟永,倪佳. 贵州医药, 2017(08)
  • [8]球囊气管插管通气与球囊面罩通气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J]. 马凯波,罗添文,石智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01)
  • [9]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四例的体会[J]. 徐水盛,林茂基,洪凤珍. 右江医学, 2001(05)
  • [10]利用喉罩建立紧急气道对脑部保护效果的观察[J]. 曹军容,杨志敏. 中国医学装备, 2017(02)

标签:;  ;  ;  

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抢救心脏呼吸骤停10例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