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支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

纤支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

一、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心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1](2022)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 咳嗽的诊断、治疗与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及时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反流外科、耳鼻咽喉科、儿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 对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重新进行了修订。对原有的证据等级、推荐强度进行了审核与更新, 新增、删除了部分推荐意见。指南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 主要内容包括咳嗽的定义、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咳嗽的诊断、评估与检查, 急性、亚急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咳嗽的经验性治疗与对症治疗等。

柳俊杰,高丹,冯俊亚,匡敏,李勋济,蔡雷蓟[2](2020)在《经气管镜下电烧灼术联合局部药物治疗中央型肺癌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气管镜下电烧灼术联合局部药物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9月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呼吸道不完全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静脉化疗法,观察组采用电烧灼术联合局部药物疗法。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气道狭窄治疗有效率和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血氧分压(P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Karnofsky评分、PaO2、FEV1、FVC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气管镜下电烧灼术联合局部药物治疗中央型肺癌方法简单,耐受性、安全性好,联合局部药物疗效显着,能明显提高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

张文超[3](2020)在《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迄今为止肺癌的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已把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VATS)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同VATS肺叶切除术列为早期NSCLC的治疗队伍。但对于治疗早期NSCLC的最佳术式是选择肺叶切除术还是选择亚肺叶切除术(包含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仍然存在争议,通过探讨不同的胸腔镜术式对早期NSCLC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从而制定出个体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研究比较,分析唐山市工人医院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行胸腔镜下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NCCN指南进行手术,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早期NSCLC患者35例作为肺叶切除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VATS肺段切除术的31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肺段切除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的36例早期NSCLC患者作为肺楔形切除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液量(ml)、术后拔管时间(d)及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肺通气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VC/预计值百分比(FVC%)。结果三组患者均按原定计划完成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中无意外发生,术后恢复较好,无死亡病例。三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78.53±21.27 VS 121.13±22.67 VS 141.86±25.32,P=0.000)、术后引流量(573.76±266.38 VS 586.13±173.76 VS 733.29±273.24,P=0.013)和胸管留置时间(4.32±0.81 VS 4.65±0.76 VS 5.46±1.22,P=0.000)等方面肺楔形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优于肺叶切除组,P<0.05,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术后一周肺功能指标:FEV1(2.00±0.47 VS 1.86±0.26 VS 1.58±0.34,P=0.000)、FEV1%(77.12±14.51 VS 71.66±11.07 VS 66.61±15.85,P=0.010)、FVC(2.30±0.52 VS 2.23±0.30 VS 1.96±0.39,P=0.002)、FVC%(83.70±15.54 VS 80.52±12.73 VS 74.80±13.51,P=0.032)和术后一个月肺功能指标:FEV1(2.30±0.43 VS 2.20±0.30 VS 11.94±0.23,P=0.000)、FEV1%(91.03±11.69 VS 88.33±10.15 VS 80.91±11.13,P=0.001)、FVC(2.70±0.50 VS 2.51±0.32 VS 2.20±0.36,P=0.000)、FVC%(96.07±12.31 VS 93.93±8.65 VS 87.23±7.22,P=0.001)肺楔形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均高于肺叶切除组,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VATS肺叶切除术、VATS肺段切除术和VATS肺楔形切除术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2 VATS亚肺叶切除术(包括VATS肺段切除术和VATS肺楔形切除术)与VATS肺叶切除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和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短等优点,并很大程度的保留健康的肺组织,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肺功能显着优于VATS肺叶切除术,可以为早期NSCLC患者提供一种更为符合微创理念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图0幅;表6个;参150篇。

许舜[4](2018)在《肺段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肺段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Meta分析【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的方法比较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其利弊。【方法】制定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6个数据库,检索时间设定为每个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06月,收集有关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按照文献排除和纳入的标准,由两位工作者独立进行文献评价及数据提取。结果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进行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篇,非随机对照研究10篇。总患者数为3474例。其中行肺段切术患者1107例,行肺楔形切除术患者23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肺段切除术的手术时间[WMD 12.25;95%CI8.1816.32 P<0.000 01]、患者的住院时间[WMD 1.31;95%CI 0.791.84 P<0.00001]长于肺楔形切除术,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OR 0.23;95%CI 0.150.37 P<0.00001]低于肺楔形切除术患者。肺段切除术清扫淋巴结组数[WMD 4.09;95%CI2.975.22 P<0.000 01]、患者5年生存率[OR 2.95;95%CI 2.054.25 P<0.000 01]、患者的远期生存率[HR 0.81;95%CI 0.690.95 P=0.008]优于肺楔形切除术。而两组患者的肿瘤远处转移率[OR 0.73;95%CI 0.381.39 P=0.34]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 1.46;95%CI 0.752.82 P=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段切除术相对于肺楔形切除术,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后肿瘤复发率相对较低,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有限,更高等级的证据需期待未来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第二部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亚肺叶切除术后并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亚肺叶切除手术后并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收集本院122例行亚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后是否发生肺不张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咳痰情况、术中单肺通气时间(One-lung ventilation,OLV)、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抗生素使用情况这些变量因素的统计学差异性。提取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因素并检测其多重共线性,进一步对目标变量做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亚肺叶切除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是否合并基础病、患者咳痰情况、以及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P=1/(1+e(-7.174+1.892X1+2.903X2+3.800X3+3.430X4)),结果显示患者术前的肺功能(P=0.043)、是否合并基础疾病(P=0.05)、咳痰情况(P<0.000)以及术中单肺通气时间(P=0.001)是术后患者并发肺不张的重要危险因素;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率为91.8%,敏感度96.9%,特异度72.0%。【结论】亚肺叶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影响因素较多,患者的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既往肺功能、手术单肺通气时间以及术后患者咳痰情况与其关系密切;针对肺不张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预防,可以降低其发生率,缩短肺复张的时间;本研究在进行单因素危险因素分析时,选择的指标尚不够全面,下一步需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

赖克方[5](2016)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因诊断不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5]。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于2005年制定了中

李仁伟,张丽芳[6](2013)在《经纤维支气管黏膜下针吸活检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对疑似肺癌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黏膜下针吸活检方式进行早期检查诊断的临床方法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12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8例怀疑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纤维支镜进行临床检查,经钳夹活检和毛刷涂片等常规检查后,对镜下的新生物再行针吸活检,比较经不同检查方式检查后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128例患者经过钳夹活检、毛刷涂片、纤维直径针吸活检后全部确诊为肺癌,其中腺癌患者40例,鳞癌患者50例,28例小细胞分化癌,10例未分型。其中有81.3%的患者经针吸活检证实为阳性,经钳夹活检证实为阳性的患者占75%,毛刷涂片检出的阳性率为48.4%,三种检查方式的联合检验阳性率为100%。结论采用纤维支镜针吸活检对怀疑肺癌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阳性率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价值,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7](2012)在《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彭伟[8](2012)在《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inoma,NSCLC)介入治疗前后,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的血清浓度变化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阐述NSCLC介入治疗的优点,为NSCLC患者寻求一种更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实验分组:(1)实验组:NSCLC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根据介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bronchinal arterialinfusion BAI,B组:BAI+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BAE。(2)对照组: NSCLC患者采用常规静脉化疗方案。两组各26例,其中实验组A组18例,B组8例,两组治疗前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为NSCLC患者。2.实验组,将化疗药物按丝裂霉素MMC10mg/m2、阿霉素ADM40mg/m2、顺铂DDP40mg/m2的标准,经支气管动脉缓慢注入;若采用微导管,则将微导管越过脊髓前支动脉,先向肿瘤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后,然后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介入治疗每月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在首次介入治疗前1周及第3次介入治疗后4周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的浓度。并且在首次介入治疗前1周及第3次介入治疗后4周分别测量CT片上瘤体的直径。3.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将化疗药物按MMC10mg/m2、ADM40mg/m2、DDP40mg/m2的标准经静脉给药,每月化疗1次,连续化疗3次。分别于第1次化疗前1周及第3次化疗后4周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的浓度变化。首次化疗前1周及第3次化疗后4周分别测量CT片上瘤体的直径。4.疗效评估:按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肿瘤消失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肿瘤缩小50%以上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肿瘤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肿瘤增大超过25%恶化进展progressiVedisease, PD;以CR+PR计算有效率。5.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用t检验,介入治疗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CEA、CA125、CA19-9的浓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与肿瘤直径的变化的关系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设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BAI组,治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明显, BAI治疗后三种肿瘤标志物浓度均降低。其中BAI前CEA、CA125、CA19-9浓度分别为53.92±27.65ng/ml,79.84±25.67U/ml,72.46±34.28U/ml, BAI治疗后的浓度分别为21.61±19.23ng/ml,32.91±19.81U/ml,34.56±28.49U/ml,治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有治疗效率57%,治疗有效率与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作相关性分析推测二者具有相关性。2.BAI+BAE组治疗前、后比较,三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浓度差值变化显着,BAI+BAE治疗后浓度差值明显降低,其中治疗前CEA、CA125、CA19-9浓度分别为53.47±24.38ng/ml,73.56±23.5U/ml,72.46±34.28U/ml,两组之间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有效率69%,治疗有效率与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作相关性分析推测二者具有相关性。3.静脉化疗组,化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变化明显,全身化疗后浓度均降低,其中治疗前CEA、 CA125、 CA19-9的浓度分别为32.31±17.44ng/ml,43.29±22.64U/ml,36.95±20.64U/ml,治疗后其浓度分别为27.48±16.50ng/ml,49.26±16.34U/ml,45.13±25.36U/ml,前后对比其肿瘤标志物浓度数值变化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有效率37%,治疗有效率与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作相关性分析推测二者具有相关性。4.实验组BAI, BAI+BAE组与对照静脉化疗组对比,其中BAI治疗与静脉化疗的患者相对比,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差值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除CA125以外,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I+BAE组有效率69%,BAI组有效率57%,静脉化疗组有效率37%, BAI+BAE的治疗效果优于BAE和静脉化疗。结论1.NSC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显着,治疗有效率高,对介入治疗临床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NSCLC患者静脉化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中浓度的变化明显,而且治疗有效率较高,对静脉化疗临床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NSCLC患者BAI治疗组与静脉化疗组比较,治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两组间对比差异显着,从BAI治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的的变化以及治疗有效率来看,NSCLC患者采用BAI治疗与静脉化疗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NSCLC患者BAI治疗的效果优于静脉化疗。4.NSCLC患者介入治疗组中采用BAI+BAE与静脉化疗相比,三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两组间对比差异较大,从BAI+BAE治疗前后三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治疗有效率来看,NSCLC患者采用BAI+BAE与静脉化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5.NSCLC患者治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的变化,是临床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通过BAI与静脉化疗相比,以及BAI+BAE与静脉化疗相比,从三种肿瘤标志物变化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分析,BAI和BAI+BAE的效果优于全身静脉化疗,而且以BAI+BAE的治疗效果最佳。

唐立斌,牟海滨,张晓强[9](1993)在《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心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院自1989年以来临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FFB)对108例中心型肺癌进行检查,探讨FFB在中心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的关系和支气管内膜细胞异型增生的处理等问题。临床资料本组108例,男76例,女32例.男女之比为2.4:1,年龄26—81岁,以52—68岁最多,占68.5%。症状有胸痛(12例),咯血(16例),呼吸困难(42例),胸水(8例)等。发病时间最短半个月,最长6年,6个月内出现症状者82例,占75.9%。结果本组108例均进行组织活检、病理切片或组织

唐立斌,牟海滨,张晓强[10](1993)在《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心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我院自1989年以来临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FFB)对108例中心型肺癌进行检查,探讨FFB在中心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的关系和支气管内膜细胞异型增生的处理等问题。

二、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心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心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经气管镜下电烧灼术联合局部药物治疗中央型肺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临床疗效
        1.4.2 Karnofsky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气道狭窄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及Pa O2、FEV1、FVC的比较
3 讨论

(3)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实验材料
        1.1.2 一般资料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麻醉方法
        1.2.3 手术方法
        1.2.4 肺癌临床分期
        1.2.5 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1.5 结果
        1.5.1 术后一般情况
        1.5.2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观察指标
        1.5.3 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观察指标
    1.6 讨论
    1.7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肺癌的研究进展
    2.1 肺癌的病因学
        2.1.1 吸烟(二手烟)
        2.1.2 肺部相关疾病
        2.1.3 肿瘤家族史
        2.1.4 空气污染
        2.1.5 职业暴露
        2.1.6 饮食习惯
        2.1.7 精神因素
    2.2 肺癌的病理分型
    2.3 肺癌的临床表现
        2.3.1 局部症状
        2.3.2 全身症状
        2.3.3 肺外症状
        2.3.4 外侵和转移症状
    2.4 肺癌的诊断
        2.4.1 影像学方法
        2.4.2 病理学方法
    2.5 肺癌的分期
    2.6 肺癌的治疗原则
        2.6.1 手术治疗
        2.6.2 放射治疗
        2.6.3 化学治疗
        2.6.4 介入治疗
        2.6.5 靶向治疗
        2.6.6 免疫治疗
    2.7 肺癌的预防
    2.8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肺段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肺段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亚肺叶切除术后并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已发表论文
    附录C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6)经纤维支气管黏膜下针吸活检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2.1 检查仪器
        1.2.2 检查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理和技术
    一、光敏剂
    二、光源和光传输
    三、氧合作用
    四、剂量
临床应用
    一、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
    二、头颈部肿瘤
    三、脑部肿瘤
    四、肺部肿瘤
    五、消化系统肿瘤
    六、膀胱癌
    七、妇科肿瘤
    八、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九、鲜红斑痣
    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十一、尖锐湿疣
    十二、痤疮
    十三、牙周病
    十四、消化道黏膜血管病变
结语和展望

(8)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心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01)
  • [2]经气管镜下电烧灼术联合局部药物治疗中央型肺癌临床研究[J]. 柳俊杰,高丹,冯俊亚,匡敏,李勋济,蔡雷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9)
  • [3]三种胸腔镜术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D]. 张文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肺段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与临床研究[D]. 许舜. 蚌埠医学院, 2018(02)
  • [5]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 赖克方.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05)
  • [6]经纤维支气管黏膜下针吸活检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李仁伟,张丽芳. 中外医疗, 2013(24)
  • [7]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05)
  • [8]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D]. 彭伟. 泰山医学院, 2012(07)
  • [9]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心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J]. 唐立斌,牟海滨,张晓强. 黑龙江医药, 1993(01)
  • [10]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心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J]. 唐立斌,牟海滨,张晓强. 黑龙江医学, 1993(01)

标签:;  ;  ;  ;  ;  

纤支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附108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