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送散装货物的立式罐车(论文文献综述)
凌枫[1](1982)在《苏联新型散装货物车》文中提出 苏联铁路运输的货物中,各种散装货物的比重很大。例如,苏联年产煤炭、矿石和水泥的80%、化学产品和矿物肥料的85%以上以及粮食的90%左右,都是通过铁路运输的。散装货物种类繁多,而且其物理-机械性能又各不相同,这一点在货车设计时必须加以考虑。以前,铁路干线上主要是用通用敞车和棚车来运送大宗散装货物的,因此车辆停留时间长,货物损失严重,装卸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用于货物包装以及装货准备作业等的非生产消耗多。分析表明:使用专用货车运送粒状和粉状散装货物,能达到最高的装卸机械化程度和最大的经济效果。
李丹丹[2](2017)在《LNG铁路罐式集装箱运输安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液化天然气(简称LNG)作为一种环保、经济、安全的新型能源,具有非常显着的环境效益。发展LNG铁路运输将促进铁路增运增收,利用罐式集装箱进行液化气运输,可以充分发挥铁路专用线的优势和潜力,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对LNG罐式集装箱进行运输安全的研究,是对我国铁路罐式集装箱运输危险货物内容的补充,代表我国铁路发展又向前迈进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铁路罐式集装箱运输安全相关研究,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对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危险性因素及罐式集装箱满足的安全技术条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罐式集装箱框架、罐体、安全附件等方面的要求;介质充装量的确定;温度对罐体保温层的影响等,为下文研究打下基础。然后,对罐式集装箱罐体温度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罐式集装箱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传递,对原有温度模型进行改进,引入充装率大小、隔热层保温性能两个因素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温度影响模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罐体外壁、隔热层及内壁之间的瞬态热传递情况,研究在变化的环境温度下保温层不同厚度、不同材料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温层厚度越大,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越小,温度上升越慢,但是在实际设计中要考虑到罐体容积及制造成本的经济性问题。预测罐式集装箱罐体在高温运输环境下从外到内的温度变化规律,并且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两者温度变化曲线相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和制冷设计提供相关数据。最后,在对罐体温度场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考虑罐体内介质温度分层现象,研究环境温度、充装率两个因素对罐内压力和温度的影响,掌握其变化规律,为运输途中泄压做好措施。建立改进的传热模型,进行瞬态热分析。结果表明罐体内流体之间存在温度分层现象,主要分为气相区温度场、饱和液相区温度场和过冷液相区温度场,且气相区温度明显高于液相区温度,饱和液相区温度高于过冷液相区温度,在垂直方向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罐体内温度和压力随时间逐渐上升,充装率越小,罐内温度、压力上升速率越快,所用时间越短;任意充装率下,环境温度越高,压力上升越快。研究得知在不同季节、不同运输环境温度下都存在着一个最优的充装率,为真车实验提供依据。
褚万鸿[3](2008)在《从IAA看运输解决方案》文中研究指明主持人语仅仅从车的角度来看运输解决方案,绝对是不全面的。但是,车辆的合理使用,流程的改进,则一定是运输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在两年一度的德国汉诺威商用汽车展(IAA)上,新技术正向着适用的方向发展。车辆的局部改进,零部件的适当增减,看似不起眼的革新,则使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刘鹏[4](2013)在《散装水泥水上安全运输及海事监管研究》文中认为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水泥工业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采用水上运输的散装水泥数量将会逐步增加,成为固体散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散装水泥船舶水上运输安全研究,保障散装水泥水上安全、高效和清洁运输,已成为当前海事监管中急需研究的一大重点内容。本文根据散装水泥运输现状,分析了散装水泥不同运输船型和装卸方式的优越性及存在的缺陷,并对未来水泥船船型发展趋势作了一定的论证。在对散装水泥水上运输典型事故资料调研和对长兴岛港水泥运输的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较详细地分析了目前散装水泥安全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际及国内相关规章制度,提出了从装货前的准备、装卸过程中、完货后及航行中的散装水泥安全装运的相关注意事项。依据国际及国内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海事监管实践,提山了较为完善的散装水泥水上运输海事监管模式和流程,从加强海事管理、船员管理、船公司管理、码头管理、船舶检验监督管理、人员防护、散装水泥水上运输安全标准化七个方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散装水泥水上运输的海事监管措施。
陈玮璐[5](2008)在《液体化学品码头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散化运输和码头装卸呈现品种多、性质各异、船舶大型化、过境货多、拼装货多、新品种多和污染性升级等特点。散化货物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毒性、污染性和反应性等多种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因此,系统地研究散化码头的风险势在必行。本文从液体化学品码头现状出发,结合既往研究成果,将液体化学品码头风险评价分为风险源项辨识与分析、燃爆及毒物泄漏事故影响分析以及综合模糊安全评价等几个部分。在对液体化学品码头区域内第一类风险源的物质危险性、泄漏危险性和火灾爆炸危险性及第二类危险源的码头区域设备硬件、自然、人为因素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液体化学品码头进行综合风险评价。文章在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泄漏、火灾爆炸危险性过程中,从不同于传统码头风险评价方法的角度,对码头风险进行了评价。例如对于泄漏事故,着重在泄漏规模和扩散形式上的研究,也兼顾了健康损害影响和环境损害影响的评价,并以N港为实例进行了模型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散化码头风险预防的对策与措施,对液体化学品码头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继佳[6](2006)在《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宁波港实际生产需要出发,结合既往研究成果,根据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理论对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程序。 文章在对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内第一类风险源的物质危险性、泄漏危险性和火灾爆炸危险性及第二类危险源的码头区域硬件、人因、环境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最终实现了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的环境风险综合评价。在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泄漏危险性和火灾爆炸危险性过程中,针对火灾爆炸事故,文章采用道氏火灾爆炸指数法来定量地评价经济损害,同时定性地分析了健康损害影响。对于泄漏事故,则着重在泄漏规模和扩散形式的研究,也兼顾了环境损害影响的评价。最后,文章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对策,对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的环境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还利用Visual C++编程软件,开发了辅助评价系统,操作简单、效果直观。
二、运送散装货物的立式罐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送散装货物的立式罐车(论文提纲范文)
(2)LNG铁路罐式集装箱运输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2 LNG铁路罐式集装箱安全因素研究 |
2.1 LNG的性质特点 |
2.1.1 LNG的物化性质 |
2.1.2 LNG物性参数 |
2.1.3 LNG的运输方式 |
2.2 LNG罐式集装箱的概述 |
2.2.1 罐式集装箱的定义 |
2.2.2 罐式集装箱运输现状 |
2.2.3 我国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待解决问题 |
2.2.4 铁路罐式集装箱运输需求及必要性 |
2.3 LNG铁路罐式集装箱事故风险分析 |
2.3.1 罐式集装箱运输事故分析 |
2.3.2 事故风险分析 |
2.4 罐式集装箱运输安全要求 |
2.4.1 系统安全因素 |
2.4.2 物联网技术 |
2.5 罐式集装箱的安全要求 |
2.5.1 罐式集装箱技术要求 |
2.5.2 结构安全要求 |
2.5.3 保温层的要求 |
2.5.4 影响充装量的主要因素 |
2.5.5 充装量的确定 |
3 LNG罐式集装箱温度模型构建 |
3.1 传热学基本理论 |
3.1.1 热传递方式 |
3.1.2 有限元法 |
3.1.3 边界约束条件 |
3.2 罐式集装箱罐体温度模型 |
3.2.1 罐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传热物理模型 |
3.2.2 罐体热响应数学模型 |
3.3 罐式集装箱罐体内LNG介质温度模型 |
3.3.1 罐体内LNG介质传热物理模型 |
3.3.2 罐体内LNG介质热响应数学模型 |
3.4 热分析 |
4 罐式集装箱罐体内温度场数值模拟 |
4.1 几何模型构建 |
4.1.1 结构简化 |
4.1.2 材料属性 |
4.1.3 几何模型构建 |
4.2 载荷施加 |
4.2.1 初始条件 |
4.2.2 边界条件 |
4.3 罐体温度场数值分析 |
4.3.1 不同保温层材料对温度场影响分析 |
4.3.2 不同保温层厚度对温度场影响分析 |
4.4 罐体内温度结果分析 |
4.4.1 罐体内温度场分布 |
4.4.2 罐体内压力分析 |
4.5 铁路罐式集装箱安全运输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散装水泥水上安全运输及海事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散装水泥运输方式的选择 |
2.1 水泥及其特性 |
2.1.1 水泥分类及技术指标 |
2.1.2 水泥生产工艺及方法 |
2.2 水泥的散装 |
2.2.1 发展散装水泥的优越性 |
2.2.2 我国散装水泥发展政策 |
2.3 国内外散装水泥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 |
2.3.1 国内 |
2.3.2 国外 |
2.4 散装水泥运输方式的选择 |
2.4.1 水泥行业物流 |
2.4.2 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
第3章 散装水泥水上运输船型及其装卸工艺 |
3.1 散装水泥水上运输船型比较分析 |
3.1.1 船型特点 |
3.1.2 船型分类 |
3.1.3 普通散货船及专用水泥船装运水泥的优缺点分析 |
3.1.4 未来水泥船船型发展趋势 |
3.2 散装水泥码头装卸工艺 |
3.2.1 装卸作业方式分类 |
3.2.2 散水泥装卸工艺主要机械 |
3.2.3 散装水泥海上运输装卸系统 |
3.2.4 散装水泥水上运输装卸船方式 |
第4章 散装水泥事故分析及安全装运 |
4.1 散装水泥事故分析 |
4.1.1 长兴岛港水泥运输船的调研实况 |
4.1.2 散装水泥水上运输存在的问题 |
4.1.3 散装水泥水上运输典型事故 |
4.1.4 散装水泥运输事故分析 |
4.2 散装水泥安全装运 |
4.2.1 装货前的准备 |
4.2.2 装卸货中注意事项 |
4.2.3 完货后及航行中注意事项 |
第5章 散装水泥水上运输的海事安全监管 |
5.1 散装水泥水上运输行业安全要求 |
5.1.1 IMO《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 |
5.1.2 国内对散装水泥水上运输的要求 |
5.2 散装水泥水上运输海事监管模式 |
5.2.1 监管方式 |
5.2.2 计划载运散装水泥的船舶形式上的符合性审查 |
5.2.3 对船舶载运散装水泥装载情况的现场监管 |
5.3 散装水泥水上运输的海事监管建议 |
5.3.1 海事管理方面 |
5.3.2 船员管理方面 |
5.3.3 船公司方面 |
5.3.4 码头管理方面 |
5.3.5 船舶检验方面 |
5.3.6 人员防护方面 |
5.3.7 散装水泥水上运输安全标准化方面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液体化学品码头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必要性 |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1.2 风险评价的必要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所做的工作 |
第2章 液化码头风险评价理论概述 |
2.1 风险概述 |
2.1.1 风险的定义 |
2.1.2 风险的要素 |
2.1.3 风险的特征 |
2.2 风险评价概述 |
2.3 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 |
2.4 液体化学品码头风险评价方法确定 |
第3章 液化码头风险源项辨识与分析 |
3.1 液体化学品码头区域的风险源项辨识 |
3.2 第I类风险源的辨识及分析 |
3.2.1 物质危险性识别 |
3.2.2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
3.2.3 泄漏事故危险性分析 |
3.3 第II类风险源的辨识及分析 |
3.3.1 码头硬件设备危险性分析 |
3.3.2 自然环境危险性分析 |
3.3.3 人为致因事故危险性分析 |
3.3.4 组织结构危险性识别 |
第4章 液化码头火灾爆炸事故危险性评价 |
4.1 燃烧爆炸的关系 |
4.2 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概率 |
4.3 火灾爆炸事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评价 |
4.3.1 室外池火灾对人体的伤害 |
4.3.2 爆炸火球对人体的伤害 |
4.3.3 蒸汽云雾爆炸对人体的伤害 |
4.4 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 |
4.4.1 评价方法 |
4.4.2 评价过程 |
第5章 液化码头泄漏事故危险性评价 |
5.1 泄露事故的规模和概率分析 |
5.1.1 泄漏事故规模 |
5.1.2 泄漏事故的概率分析 |
5.2 泄露事故泄露量分析 |
5.2.1 灾难性破裂 |
5.2.2 连续液体泄漏 |
5.3 泄露物质泄露后的扩散 |
5.3.1 液体的闪蒸 |
5.3.2 液体的蒸发 |
5.3.3 液池面积 |
5.3.4 液池蒸发 |
5.4 泄漏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5.5 泄漏物对环境的危害 |
第6章 液化码头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
6.1 层次分析法(AHP)概述 |
6.2 评价方法的选取 |
6.3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6.4 各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6.4.1 层次分析法 |
6.4.2 专家判断矩阵的构造 |
6.5 各评估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6.5.1 安全性评估等级的建立 |
6.5.2 专家评分确定隶属度 |
6.6 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7章 液化码头风险评价案例 |
7.1 N港液体化学品码头概况 |
7.2 N港液体化学品码头的风险综合评价 |
7.2.1 专家对各项指标的评分 |
7.2.2 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
7.2.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7.2.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反模糊化 |
第8章 液化码头风险预防对策与措施 |
8.1 液体化学品码头防火、防爆、防泄漏对策 |
8.1.1 工程生产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要求 |
8.1.2 储罐区应采取措施 |
8.1.3 火车栈台 |
8.1.4 汽车装车站 |
8.1.5 灌桶间 |
8.1.6 码头前沿装卸区 |
8.1.7 静电危害预防对策措施 |
8.1.8 雷电危害预防对策措施 |
8.2 安全管理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6)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引言 |
1.1 宁波港散化储运的形式分析 |
1.2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必要性 |
1.2.1 宁波港化工码头风险评价与管理概述 |
1.2.2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进行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必要性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所做的工作 |
第2章 宁波港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
2.1 宁波港的自然环境概况 |
2.1.1 宁波港的地理位置 |
2.1.2 宁波海区的气候特征 |
2.1.3 宁波海区的水文特征 |
2.2 宁波港的社会环境概况 |
2.2.1 宁波港的航运现状 |
2.2.2 宁波港周边的社会经济概况 |
第3章 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
3.1 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的进展情况 |
3.1.1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进展情况 |
3.1.2 国内环境风险评价的进展情况 |
3.1.3 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研究情况 |
3.2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 |
3.3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
3.4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程序 |
第4章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的环境风险源项辨识 |
4.1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的环境风险源项辨识 |
4.2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第I类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 |
4.2.1 物质危险性识别 |
4.2.2 泄漏事故危险性分析 |
4.2.3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
4.3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第Ⅱ类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 |
4.3.1 硬件设备危险性分析 |
4.3.2 人为致因事故危险性分析 |
4.3.3 自然环境危险性分析 |
4.3.4 组织结构危险性识别 |
第5章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泄漏事故环境后果分析 |
5.1 泄漏事故规模和概率分析 |
5.1.1 泄漏事故规模 |
5.1.2 泄漏事故的概率分析 |
5.2 泄漏量的计算 |
5.2.1 灾难性破裂 |
5.2.2 连续液体泄漏 |
5.3 液体物质泄漏后的扩散 |
5.3.1 液体的闪蒸 |
5.3.2 液体的蒸发 |
5.3.3 液池面积 |
5.3.4 液池蒸发量 |
5.4 泄漏物的健康危害性 |
5.5 泄漏物的环境危害性 |
第6章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火灾爆炸事故健康和经济损害评价 |
6.1 燃烧爆炸的关系 |
6.2 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概率 |
6.3 火灾爆炸事故的人体健康危害 |
6.3.1 室外池火灾对人体的伤害 |
6.3.2 爆炸火球对人体的伤害 |
6.3.3 蒸气云雾爆炸对人体的伤害 |
6.4 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害后果 |
第7章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 |
7.1 概述 |
7.2 层次分析法(AHP) |
7.3 层次分析法在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7.3.1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7.3.2 构建判断矩阵 |
7.3.3 层次单排列及其一致性检验 |
7.3.4 层次总排序 |
7.3.5 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的结论 |
第8章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管理 |
8.1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8.2 有关对策及建议 |
8.2.1 加强人因的管理 |
8.2.2 加强机器设备的管理 |
8.2.3 加强货物的管理 |
8.2.4 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 |
8.2.5 加强环境因素的管理 |
第9章 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风险监控计算机辅助系统 |
9.1 系统简介 |
9.2 系统的使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四、运送散装货物的立式罐车(论文参考文献)
- [1]苏联新型散装货物车[J]. 凌枫. 国外铁道车辆, 1982(02)
- [2]LNG铁路罐式集装箱运输安全研究[D]. 李丹丹.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2)
- [3]从IAA看运输解决方案[J]. 褚万鸿. 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 2008(06)
- [4]散装水泥水上安全运输及海事监管研究[D]. 刘鹏.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5)
- [5]液体化学品码头风险评价研究[D]. 陈玮璐.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7)
- [6]宁波港化工码头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D]. 吕继佳. 大连海事大学, 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