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Y-5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工业试验

国产Y-5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工业试验

一、国产Y—5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工业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徐洁[1](2019)在《催化柴油加氢裂化制取BTX反应研究》文中认为在催化柴油加氢裂化制取轻质芳烃(即苯-甲苯-二甲苯,BTX)的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能力会对产物分布产生影响。不同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加氢性质、酸性质、孔道结构不同,酸性质和加氢性质的匹配关系也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加氢能力,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对于评价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能力很有帮助。本文建立了催化柴油加氢裂化制取BTX过程的反应网络和集总动力学模型,利用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催化剂的性质对催化柴油加氢裂化反应的影响。首先,建立催化柴油加氢裂化制取BTX过程的反应网络和动力学模型,考察负载金属种类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以Beta分子筛为载体,制备负载不同金属(Ni W、Co W、Ni Mo、Co Mo)的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反应性能评价。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Co W/Beta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加氢能力;实验结果表明,Co W/Beta在反应空时为0.24 h-1时取得较高的BTX收率,主加氢活性组分钨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其次,考察催化剂酸中心和金属中心之间的平衡关系。以Beta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不同WO3负载量(10 wt%、15 wt%、20 wt%、25 wt%)的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反应性能评价。通过对反应动力学和催化剂有效活性中心数目的研究,探索催化剂酸中心和金属中心之间的最佳数量平衡(Balance index,BI)。结果表明,随着WO3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酸量减小,酸中心和金属中心之间的BI值变大。15W/Beta催化剂的BI值适中,其两种活性中心达到良好的平衡;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15W/Beta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加氢能力;实验结果表明,15W/Beta在反应空时为0.31 h-1时取得较高的BTX收率。最后,考察介孔分子筛载体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水热法合成一系列介孔模板剂STL添加量(0 wt%、3.3 wt%、10 wt%、15 wt%)不同的介孔Beta分子筛,以其为载体制备加氢裂化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反应性能评价。结合反应动力学结果和催化剂孔道结构特性,研究了催化剂孔道结构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TL添加量增加,催化剂外比表面积和介孔体积变大,这有利于目标产物的转移,减少BTX进一步加氢反应;酸量明显减少,催化剂裂化活性变弱;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能力先由于介孔体积的增加而变强后由于酸量的减少而变弱。当STL添加量为10 wt%时,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能力最佳;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反应空时为0.31 h-1时取得最高的BTX收率34.02 wt%。

李全升[2](2015)在《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改性及反应性能评价》文中认为催化裂化是原油二次深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近年来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趋势的加剧,以常规Y分子筛为活性组分的FCC催化剂已不能满足重质油的裂化需求。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的高硅铝比小晶粒Y分子筛(HSY)成为目前新型FCC催化剂开发的重点。本文对不同规模下合成的硅铝比为5.5~6.5,晶粒尺寸为200~400 nm的HSY样品进行了超稳化、镧改性、混合稀土改性和磷改性等后处理,对其改性条件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别采用轻油微反实验和三异丙苯裂解反应对其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动态水热+干焙”的水热处理方式制备的HSY-USY样品具有最高的水热稳定性和适宜的硅铝比范围。水热超稳化最佳条件为:水蒸气量240 g/h,动态水热和干焙温度均为500℃。(2)镧离子交换改性的最佳条件为:交换时间为1 h,镧离子浓度为20%,焙烧温度为450℃;镧浸渍量为4wt%。经镧离子交换改性后,样品的弱酸强度略有增强而酸量变化不大,中强酸强度较弱且酸量很低。镧浸渍改性后样品的弱酸和中强酸强度减弱,酸量降低;但随浸渍量的增加,改性样品的弱酸和中强酸酸量提高,强度变化不大。(3)少量铈的引入可以适当提高改性样品的水热稳定性;浸渍改性样品的弱酸和中强酸酸量较高,强度也较强。磷的引入可以进一步调变分子筛酸性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改性样品的水热稳定性。(4)稀土和磷改性后样品的催化活性均有提高,其中,混合稀土浸渍改性样品REUSY-I具有最高的轻油微反活性(85.2%)和三异丙苯裂化率(98.4%);磷的引入可以降低轻油微反中的焦炭产率。

王鹏,严加松,于善青,田辉平,龙军[3](2018)在《LTAG工艺专用催化剂SLG-1的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加氢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氢LCO)的性质特点,开发了具有丰富中孔结构和强B酸活性的高可接近性Y型分子筛,该分子筛具有更高的开环裂化反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匹配重油预裂化能力和容炭能力强的基质,开发了加氢LCO回炼专用催化裂化催化剂SLG-1。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液化气收率降低了1.58百分点,汽油收率增加了4.00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加了2.17百分点。

郎晓萍[4](2019)在《Y型分子筛孔道结构调控及其裂化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催化裂化是石油二次加工过程中重要的重油轻质化手段,具有FAU拓扑结构的Y型分子筛是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之一。但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程度日益严重,Y型分子筛较小的孔径、单一的微孔结构限制了其在重油催化裂化反应中的应用。而微介复合孔道Y型分子筛可克服经典Y型分子筛的应用瓶颈。由此,微介复合孔道Y型分子筛的合成一直是研究人员攻关的难题。鉴于“自下而上”法和研磨法的优势,本论文提出用一步研磨法合成微介复合孔道Y型分子筛。首先确立了研磨法合成Y型分子筛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研磨法较传统的水热法污染小、成本低、操作简单,且合成的Y型分子筛晶粒尺寸约为600 nm。通过考察结构导向剂类型对Y型分子筛孔道结构的影响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可在保持较高的相对结晶度、规整的形貌和较优的酸性质等条件下赋予Y型分子筛晶内介孔结构,可作为合成微介复合孔道Y型分子筛的结构导向剂。为了进一步优化Y型分子筛的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合成条件对Y型分子筛结构和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合成体系的碱度和投料硅铝比对分子筛的孔结构、硅铝比和酸性质均影响较大;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主要影响分子筛的晶化速率和晶体生长程度,对样品的孔道结构影响较小。通过正交试验对微介复合孔道Y型分子筛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所合成样品的介孔比表面可达95.2 m2·g-1,且其相对结晶度可达70.2%。分别对工业Y型分子筛和用研磨法合成的高介孔含量的Y型分子筛进行水热稳定性和酸性质考察,并以其为活性组分制备成催化剂,考察其催化裂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微介复合孔道Y型分子筛虽然具有较优的孔道结构,但其水热稳定性和酸性质均较差,导致其催化裂化性能小于工业Y型分子筛。所以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还要进一步考察介孔结构的形成机制及介孔的稳定性,并确立微介复合孔道Y型分子筛可适用的领域。

张学军[5](2008)在《加氢裂化多产中间馏分油分子筛和催化剂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使石油产品的有效利用和清洁生产倍受关注。加氢裂化作为重油高效催化转化和唯一可直接生产符合欧IV清洁油品标准的加氢技术,开发和应用加氢裂化多产优质中间馏分油(煤油和柴油)型催化剂,一直是石油化工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制备具有适宜酸性、多级孔道结构分子筛和高活性加氢组分是提高加氢裂化催化剂重油转化能力、活性和中间馏分油选择性的关键。本文通过吸收分子筛改性、加氢活性相及介孔材料的最新研究结果,致力于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旨在形成加氢裂化多产中间馏分油分子筛和催化剂“量体裁衣”设计。论文着重研究了大孔改性Y分子筛、催化新材料介孔Al-SBA-15/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重油加氢裂化性能。系统考察了酸性载体、W-Ni加氢金属组分对催化剂表面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W-Ni系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加氢活性相,考察了加氢裂化多产中间馏分油催化剂的重油加氢裂化性能及中间馏分油选择性影响因素。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G)等表征手段,对分子筛和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详细研究了化学和水热处理过程对Y分子筛骨架结构、表面性质和孔结构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化学-水热处理方法Y分子筛二次孔的形成机理和形成规律,采用XRD、氮气吸附、TEM、FT-IR等技术对Y分子筛改性后的产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采用新型化学-水热处理方法制备出了总孔容为0.688mL/g,二次孔孔容为0.548ml/g的大孔改性Y分子筛。以大庆减压馏分油为原料、>350℃馏分油单程转化率为75v%,考察了以大孔改性Y分子筛为载体加氢裂化催化剂的重油加氢裂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新型化学-水热处理方法制备出的大孔改性Y分子筛为主要裂化组分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生产中间馏分油的选择性高达80.82%,中间馏分油收率高达64.86 wt%。在中等酸性条件下,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介孔Al-SBA-15/Y分子筛系列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分子筛材料的酸性稳定性,初步探讨了复合分子筛材料的形成机理,并用不同尺度的异丙苯和三异丙探针分子考察了分子筛的酸催化反应性能,同时考察了以介孔Al-SBA-15/Y分子筛为载体加氢裂化催化剂的重油加氢裂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微孔-介孔Al-SBA-15/Y复合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同时具备了高水热稳定SBA-15分子筛的均一介孔结构和微孔Y分子筛的酸性特点,在不同尺码探针分子的酸催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裂化性能;在重油加氢裂化反应中,对大分子烃显示出优异的催化转化能力,可显着降低尾油的BMCI值。以大孔改性Y分子筛或介孔Al-SBA-15/Y分子筛复合材料与γ-Al2O3、无定形硅铝混合作为催化剂载体,Ni-W为加氢活性组分,考察了酸性组分、Ni/(Ni+W)原子比和助剂对催化剂表面性质和裂化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具有适宜酸性、孔结构和高加氢活性的加氢裂化多产中间馏分油催化剂,并用XRD、氮气吸附、SEM、FT-IR、NH3-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酸类型以L酸中心为主,B酸中心较少,主要为弱酸和中强酸。催化剂中2~4nm的孔结构占催化剂总孔容的85%以上,并在2~4nm和4~10nm呈双峰分布。W-Ni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在加氢裂化催化剂上分散较好,W-Ni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硫化物,在400~850℃(尤其是400~700℃)易还原。以大庆减压馏分油为原料、>350℃馏分油单程转化率为75v%,考察了加氢裂化多产中间馏分油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耐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800hr活性稳定性试验中,加氢裂化多产中间馏分油催化剂的中间馏分油选择性大于82%,催化剂的失活速率小于0.013℃/天;在1000hr耐氮性考察试验中,催化剂中间馏分油选择性大于78%,具有很好的活性稳定性、耐氮性和重油加氢裂化性能。

肖彦[6](2020)在《无机催化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初步总结了无机催化材料如活性氧化铝、二氧化钛、稀土催化材料、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等的发展过程、工业研究与应用、应用前景等。同时,也对该领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和路径建议,并就无机新催化材料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在无机催化材料的诸多领域,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工业应用仍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需要加大原始创新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罗立文[7](2007)在《甲醇存在时有机硫化物在HZSM-5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轻质油品中主要含有硫醇、硫醚、噻吩类等有机硫化物,探讨这些有机硫化物的反应是开发新的脱硫方法的基础。目前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有机硫化物的催化转化反应,特别是催化转化反应过程还远远不够。本文主要以模型硫化物异丁硫醇、丁硫醚、丁基二硫化物及噻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它们在中性Al2O3上的热转化反应、酸性HZSM-5分子筛及其稀土La、Ce改性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反应及其机理。对于异丁硫醇、丁硫醚、丁基二硫化物的热反应,其热转化的途径是自由基机理。异丁硫醇较易热转化生成硫化氢,当温度达到400℃时就可以完全发生热转化;丁硫醚在400℃以上才开始发生明显热转化反应,硫化氢的生成量较少,有一定量的正丁硫醇和少量的四氢噻吩生成,而在500℃以上大部分可发生转化;二硫化物比较易于裂解生成相应的硫醇继而进一步发生转化生成硫化氢。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噻吩在酸性HZSM-5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的转化机理均为正碳离子机理。在HZSM-5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硫醇及二硫化物都比较容易转化生成硫化氢。且催化剂酸性越强,有机硫化物越易转化。当温度达到300℃时,异丁硫醇就可以全部发生转化;丁硫醚比较容易发生转化,在350℃可大部分发生裂解,主要生成硫化氢气体,在裂解时也可环化生成四氢噻吩;在HZSM-5分子筛催化下,噻吩在高于420℃时才开始发生明显的裂解反应,裂解生成硫化氢的量较低。醇类物质特别是甲醇具有一定的极性且反应活性也较大,通常用作反应的助剂促进反应的进行。本文探讨了甲醇存时有机硫化物的转化反应。研究发现,少量甲醇添加到反应体系中可以使硫醇、硫醚、二硫化物热转化路径发生变化。甲醇也可以使异丁硫醇的催化转化路径发生改变降低硫化氢的产率,生成甲硫醇、甲硫醚及二甲基二硫化物等含甲基硫化物,但甲醇的浓度过高会抑制异丁硫醇的转化,在反应体系中当甲醇的体积占到溶剂苯体积的20%时对异丁硫醇的转化较为有利;甲醇的添加对丁硫醚在溶剂苯中的催化裂化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改变丁硫醚的裂解反应历程。在丁硫醚的反应历程中,碳硫键的断裂生成类硫醇物种的一步是其裂解关键步骤。对于四氢噻吩的生成机理,有可能是在正丁基碳正离子进攻伯碳氢(正丁基碳正离子脱落时,在空间上易于接近)和伯碳与硫结合的协同过程中成环生成。甲醇存在时明显影响苯中噻吩的裂解性能,使得苯中噻吩发生明显裂解的温度降低,噻吩缩合物的量也得到抑制,即生成硫化氢的选择性增加;升高温度、增加甲醇含量和降低重量空速有利于裂解生成硫化氢气体;原料硫含量降低,噻吩的转化率增加,更易发生缩合反应。用La、Ce改性的HZSM-5催化剂对异丁硫醇的催化转化有促进作用,实验证明,La2O3%=1.0、CeO2%=1.5时有较好的效果。通过浸渍法引入稀土La或Ce离子使HZSM-5分子筛对丁硫醚的裂解活性得到提高,硫化氢的产率有所增加,裂解产物四氢噻吩的量也有增大趋势。镧改性的HZSM-5催化剂对噻吩的催化转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铈改性的HZSM-5催化剂则对噻吩的催化转化几乎没有促进作用。

李亮[8](2011)在《FCC废催化剂细粉合成超细Y型分子筛》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催化裂化(FCC)废催化剂细粉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流失问题,以其为原料,在外加硅源的条件下,利用水热晶化原位导向技术合成了超细Y型分子筛,以期实现催化裂化工艺过程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通过添加无机盐和调变合成体系的投料硅铝比、碱度、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等因素控制Y型分子筛的粒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低温N2吸附等技术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合成条件下,用FCC废催化剂细粉不仅可以合成出大比表面积和高结晶度的超细Y型分子筛,而且所得产物具有较好的热和水热稳定性。其中NaCl的加入量是控制分子筛粒度的主导因素,而投料硅铝比和碱度显着影响分子筛的晶型和相对结晶度。考察发现,分子筛的粒度显着影响其结构和性能参数。粒度越小,外表面占总表面分率越高,但热和水热稳定性越差。此外,粒度可以调控B酸和L酸配比。为得到性能优化的FCC活性组分,考察了离子交换方法和交换条件对分子筛热和水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超细Y型分子筛经过一次离子交换后进行水热处理超稳化,再进行两次离子交换,由此得到的产物具有更高的热和水热稳定性。以其为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即使在800oC下水热处理12h后,仍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以VGO为原料油考察了超细Y型分子筛的催化裂化性能。与工业催化剂相比,以合成分子筛为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显示了较高的轻油收率和转化率,并表现出了优越的脱硫性能。此外发现,随着分子筛粒径的减小,轻油选择性和转化率增大。以超细Y型分子筛为酸性组分制备了加氢裂化催化剂,所得催化剂对萘呈现出优越的的加氢裂化性能;且随着分子筛粒径的减小,加氢性能降低,而裂化性能逐渐增大。

林炳丞[9](2020)在《高含油污泥的定向催化热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含油污泥是在石油开采、运输、储存、清罐、精炼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水、油、渣高度乳化的粘稠状废弃物,其成分复杂,具有有毒、有害、难降解的特点,不妥善处置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土壤、空气、水体的污染,甚至危害人类健康,已被多个国家列为危险废弃物。含油污泥的含油量为3080%,具有极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因此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置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比于其他方法,热解法具有更高效的能源回收率和较低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而催化热解又能通过催化剂的添加实现热解产物的提质,因此含油污泥的催化热解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于含油污泥催化热解的反应机理缺乏认识,对热解产物的调控、热解残渣的利用和硫污染物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不足。因此,本文以实现高含油污泥定向催化热解为目标,对油泥热解基本特性、热解油和热解气成分定向调控、常见催化剂和焦炭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硫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等内容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油泥与生物质颗粒混合热解应用基础研究,研究了交互作用对热解产物的影响,为石油化工领域内的含油污泥及其他重油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首先对油泥的基本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油泥中有机组分的热解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00180°C、180350°C和350500°C,高温段对应重质组分。通过热解动力学参数拟合计算,油泥的热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且重质组分热解阶段的活化能最高,达67.78 kJ/mol。热解油的产率与油泥中含油量相关,但是不同油泥的热解油回收率却相近,大约在5960%之间。直接热解获得的热解油中仍有15.6%的沥青质含量,平均分子量较大,黏度较高,但是热值高于油泥原样的热值。在添加KOH的情况下,重质组分热解阶段的活化能显着降低,热解油中沥青质含量降至6.9%,平均分子量降低约50%,黏度明显降低,热值增加,达到41.1 MJ/kg,饱和烃中低碳数的链烃也明显增加,热解油品质提升。开展了定向催化热解获得富含链烃轻质油的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越高,气体产率越高,油产率越低,且油产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显着增加。在500°C下采用白云石对油泥进行催化热解,发现在停留时间为4.4 s时,油产物中饱和烃含量为56.1%,相比油泥原样提升了43%,且沥青质含量仅为2.0%,相比原样降低了85%,这是因为油泥中的水分可以参与烃类的蒸气重整反应及水煤气反应,促进了芳烃的裂解,与此同时气体产物中的H2含量也有所增加。白云石能抑制H2S的释放,油产物中的硫含量也有所降低。反应后白云石的失活主要是积碳和CaO的碳酸化引起的,白云石能通过煅烧再生,但是再生后白云石的催化性能有所下降。开展了定向催化热解获得富含芳烃热解油的研究。采用HZSM-5分子筛对含油污泥进行催化热解,结果表明,分子筛具有较强的芳构化作用,在500°C下,停留时间3.8 s时,总芳烃产率达到84.8%,萘类化合物的产率达到57.2%,而停留时间越长,油产物中三个环以上的多环芳烃越多。通过在HZSM-5上负载3%的锌,在较短停留时间下(1.9 s),油产物中总芳烃含量从58.7%提高至81.0%,萘类化合物产率也从31.5%提升至67.5%,这是因为锌的负载使分子筛多了一个酸性位,促进了烃类的脱氢和脱氧作用。分子筛上的积碳类型主要为多环芳烃类焦炭,积碳量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锌的负载略微降低了积碳量。开展了定向催化热解获得富氢气体的研究。利用含油污泥热解焦炭作为催化剂,油泥中的铁氧化物在碳化过程中被还原成二价铁Fe2+和单质铁Fe0,获得的焦炭催化剂具有多孔结构。在600°C下比较了不同温度制备的铁基焦炭对含油污泥的催化效果,发现含有Fe0的焦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对油的转化率达到90.2%,更多的多环芳烃裂解为单环芳烃和小分子气体,H2的产量达到0.29 m3/kg sludge。不同催化温度下,含有Fe0的焦炭在800°C下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效果,油转化率95.8%,同时促进了H2和CO的生成,H2的产量达到0.48 m3/kg sludge,CO的产量比未催化时提升了9.5倍。铁基焦炭不仅为烃类的吸附提供了多孔表面,还为烃类重整反应和水煤气反应提供了催化介质,促进了合成气的生成。反应过程中单质铁能保持单质形态不被氧化,因此在循环使用后仍保持较好催化性能。对油泥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转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泥中的有机硫主要以脂肪族硫和杂环硫形式存在于油相中,无机硫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于固体颗粒中。热解过程中,H2S为气体中的主要含硫气体,来源于硫醇和硫醚的分解,噻吩和硫酸盐为热解残渣中硫的主要存在形式。热解温度升高,促进了H2S的释放,也促进了硫向油产物的迁移。而添加10%KOH能抑制硫向液体和气体产物的转移,降低了油产物的硫含量,H2S的释放降低75%以上,同时促进了噻吩的分解,残渣中噻吩含量降低85%以上,但是产生了大量金属硫化物,含硫总量增加了39.5%。总之,添加KOH后,更多的有机硫被转化为无机硫并固定在了热解残渣中,实现了硫的控制。最后,开展了高含油污泥与稻壳生物质颗粒混合热解应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油泥与稻壳混合后呈蓬松干燥的颗粒状。混合热解的交互作用来自于生物质中的灰分和碱金属的催化作用,使油产物成分变得更轻质,相比理论值,饱和烃含量增加了1555%,芳香烃含量增加了5586%,而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531%和1168%,另外,油产物中的含氧化合物含量也比预期降低了4693%。由于二次裂解作用,气体产物产率显着增加,产生了更多的H2、CO和短链烃。另外,硫在气体和油产物中的分布增加了。若按照仅回收热解油计算,混合热解的理论能源回收率可达52.560.9%。研究结果能为高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何鸣元[10](2013)在《以催化技术创新贡献国民经济50年——记闵恩泽先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与贡献,包括:(1)不断研发炼油新催化剂,奠定中国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基础——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2)自主创新,开发新催化材料和新反应工程——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3)开发绿色石化技术,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三部分内容.

二、国产Y—5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工业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Y—5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工业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催化柴油加氢裂化制取BTX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BTX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1.2 中国柴油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催化柴油制取轻质芳烃研究进展
    1.4 芳烃加氢裂化反应
        1.4.1 双环芳烃加氢裂化反应规律
        1.4.2 单环芳烃加氢裂化反应规律
        1.4.3 加氢裂化催化剂
        1.4.4 加氢裂化动力学研究
    1.5 小结
第2章 加氢裂化反应网络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1 加氢裂化反应网络
    2.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2 Beta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2.3.3 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3.4 催化剂加氢裂化反应性能评价
    2.4 结果与讨论
        2.4.1 Beta分子筛与双金属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2.4.2 双金属催化剂加氢裂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
    2.5 小结
第3章 酸中心和金属中心的平衡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2 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3.1.3 催化剂加氢裂化反应性能评价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酸中心和金属中心的平衡因子的定义
        3.2.2 加氢裂化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3.2.3 催化剂加氢裂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
    3.3 小结
第4章 介孔Beta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在加氢裂化中的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1.2 介孔Beta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4.1.3 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4.1.4 催化剂加氢裂化反应性能评价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介孔Beta分子筛与加氢裂化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4.2.2 催化剂加氢裂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变量汇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改性及反应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合成的研究进展
        1.1.1 从大晶粒到小晶粒
        1.1.2 从低硅铝比到高硅铝比
        1.1.3 高硅铝比小晶粒Y分子筛的合成
    1.2 NaY分子筛的改性
        1.2.1 脱铝改性
        1.2.2 稀土离子改性
        1.2.3 磷改性
    1.3 USY分子筛的改性研究
        1.3.1 金属阳离子改性
        1.3.2 酸处理
        1.3.3 磷改性
    1.4 FCC催化剂的制备及裂化性能评价
        1.4.1 FCC催化剂基质
        1.4.2 FCC催化剂助剂
        1.4.3 FCC催化剂裂化性能评价
    1.5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 NaY样品物性参数
    2.3 改性样品的制备
        2.3.1 USY改性样品的制备
        2.3.2 稀土改性样品的制备
        2.3.3 磷改性样品的制备
    2.4 样品的表征
        2.4.1 X射线衍射(XRD)
        2.4.2 元素分析(XRF)
        2.4.3 环境扫描电镜测试(SEM)
        2.4.4 氨吸附-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测定
    2.5 样品的催化裂化性能评价
        2.5.1 轻油微反活性评价
        2.5.2 对大分子反应物的催化裂化性能评价
3 HSY水热处理规律的研究
    3.1 水热处理方式和条件对HSY脱铝程度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3.1.1 水热处理方式的影响
        3.1.2 水蒸气量的影响
        3.1.3 水热处理温度对HSY-USY-1的影响
        3.1.4 干焙温度对HSY-USY-2的影响
    3.2 不同硅铝比HSY样品的水热处理
    3.3 本章小结
4 稀土及磷改性HSY的研究
    4.1 镧改性制备HSY-LaUSY
        4.1.1 镧离子交换条件对HSY-LaUSY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4.1.2 镧浸渍量对HSY-LaUSY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4.2 混合稀土改性制备HSY-REUSY
        4.2.1 铈离子浓度对HSY-REUSY样品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4.2.2 铈浸渍量对HSY-REUSY样品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4.3 磷改性制备P-REUSY
    4.4 本章小结
5 HSY改性产物反应性能评价
    5.1 轻油微反活性评价
        5.1.1 水热处理样品的轻油微反活性评价
        5.1.2 稀土改性对样品微反活性的影响
        5.1.3 磷改性对轻油微反焦炭产率的影响
    5.2 三异丙苯裂解反应活性评价
        5.2.1 超稳化和镧改性样品催化三异丙苯裂解活性评价
        5.2.2 混合稀土改性和磷改性样品催化三异丙苯裂解活性评价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Y型分子筛孔道结构调控及其裂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Y型分子筛概述
        1.2.1 Y型分子筛的结构和性能
        1.2.2 Y型分子筛合成机理
    1.3 微介复合孔道分子筛
        1.3.1 微介复合孔道分子筛概述
        1.3.2 微介复合孔道分子筛的优点
    1.4 Y型分子筛引入微介复合孔道的方法
        1.4.1 “自上而下”法
        1.4.2 “自下而上”法
    1.5 研磨法合成分子筛
        1.5.1 研磨法概述
        1.5.2 研磨法合成微介复合孔道分子筛
    1.6 本论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所需药品及仪器
    2.2 微介复合孔道Y型分子筛的合成
        2.2.1 实验内容
        2.2.2 实验步骤
    2.3 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合成
        2.3.1 离子交换
        2.3.2 催化剂制备
    2.4 催化裂化性能评价
        2.4.1 评价原料
        2.4.2 评价装置
        2.4.3 催化性能评价方法
    2.5 样品表征
        2.5.1 N_2吸脱附测定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2.5.2 X射线衍射(XRD)分析晶体结构
        2.5.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Py-IR)分析
        2.5.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2.5.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第三章 研磨法合成微介复合孔道Y型分子筛的可行性研究
    3.1 研磨法合成Y型分子筛
        3.1.1 分子筛晶体结构
        3.1.2 分子筛形貌
        3.1.3 分子筛比表面和孔结构
    3.2 结构导向剂类型的筛选
        3.2.1 分子筛晶体结构
        3.2.2 分子筛比表面和孔结构
    3.3 CTAB加入量的考察
        3.3.1 分子筛晶体结构
        3.3.2 分子筛比表面和孔结构
        3.3.3 分子筛形貌
        3.3.4 分子筛酸性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介复合孔道Y型分子筛的结构和性能调控
    4.1 合成条件对分子筛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4.1.1 碱度对分子筛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4.1.2 投料硅铝比对分子筛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4.1.3 晶化温度对分子筛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4.1.4 晶化时间对分子筛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4.1.5 加料顺序对分子筛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4.1.6 小结
    4.2 合成条件的优化
        4.2.1 正交试验的设计
        4.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2.3 最优条件下合成的Y型分子筛
        4.2.4 小结
    4.3 催化裂化性能评价
        4.3.1 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
        4.3.2 分子筛的酸性质
        4.3.3 催化剂催化裂化性能评价
        4.3.4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加氢裂化多产中间馏分油分子筛和催化剂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加氢裂化技术特点
        1.1.1 加氢裂化的反应机理
        1.1.2 原料油和产品特点
        1.1.3 加氢裂化反应的特点
    1.2 国内外加氢裂化多产中间馏分油催化剂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加氢裂化催化剂现状
        1.2.2 载体材料
        1.2.3 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及引入方法
        1.2.4 存在的问题
    1.3 Y分子筛的改性方法及催化性能
        1.3.1 Y分子筛改性方法
        1.3.2 不同改性方法Y分子筛的特点
        1.3.3 不同改性方法Y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1.4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性能
        1.4.1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1.4.2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和路线
        1.4.3 介孔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和酸性
        1.4.4 具有良好水热稳定性和酸性介孔分子筛的合成
        1.4.5 介孔分子筛的重油加氢催化性能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化学试剂与实验材料
    2.2 常用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样品的表征
        2.4.1 Y分子筛骨架硅铝比测试
        2.4.2 Y分子筛相对结晶度测试
        2.4.3 元素分析(XRF)
        2.4.4 比表面和孔分布测定
        2.4.5 透射电镜(TEM)表征
        2.4.6 扫描电镜(SEM)表征
        2.4.7 傅立叶红外(FT-IR)表征
        2.4.8 氨吸附-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测定
        2.4.9 非骨架铝
        2.4.10 热重(H_2-TG,O_2-TG)表征
        2.4.11 X射线衍射(XRD)测试
        2.4.12 程序升温还原(TPR)
    2.5 催化性能评价
        2.5.1 异丙苯和三异丙苯探针分子裂解反应
        2.5.2 四氢萘裂解反应
        2.5.3 十氢萘裂解反应
        2.5.4 重油加氢裂化性能评价
    2.6 反应转化率、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计算
        2.6.1 反应转化率
        2.6.2 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2.6.3 反应活化能(Ea)
第3章 大孔改性Y分子筛的制备、表征及重油加氢裂化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大孔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化学处理程度对Y分子筛骨架结构和表面酸性的影响
        3.3.2 水热处理程度对化学处理Y分子筛骨架结构和表面酸性的影响
        3.3.3 酸处理对化学-水热处理Y分子筛性质的影响
        3.3.4 碱处理对化学-水热处理Y分子筛性质的影响
        3.3.5 不同化学-水热处理过程Y分子筛的二次孔形成机理
        3.3.6 大孔改性Y分子筛的制备及重油加氢裂化反应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介孔Al-SBA-15/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重油加氢裂化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介孔Al-SBA-15/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4.2.3 催化剂制备方法
        4.2.4 分析与表征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介孔SBA-15 分子筛的结构特点
        4.3.2 介孔Al-SBA-15 分子筛的酸性稳定性
        4.3.3 介孔Al-SBA-15/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表征及酸催化性能
        4.3.4 介孔Al-SBA-15/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4.3.5 复合材料加氢裂化催化剂的表征
        4.3.6 催化剂的重油加氢裂化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氢裂化多产中间馏分油催化剂的设计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样品制备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酸性组分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5.3.2 W-Ni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对催化剂表面性质和反应性能的影响
        5.3.3 W-Ni加氢活性金属组分的加氢活性相
        5.3.4 助剂对催化剂表面性质和加氢活性相的影响
        5.3.5 催化剂的重油加氢裂化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催化剂的表征和重油加氢裂化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材料
        6.2.2 样品制备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酸性
        6.3.2 金属组分分散
        6.3.3 加氢活性相
        6.3.4 比表面和孔分布
        6.3.5 初活性和中油选择性
        6.3.6 活性稳定性
        6.3.7 耐氮性能
        6.3.8 中油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无机催化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活性氧化铝载体材料
    1.1 发展过程
    1.2 工业研究与应用
        1.2.1 孔结构调变
        1.2.2 表面酸性调变
        1.2.3 水热和高温稳定性
    1.3 应用前景
2 二氧化钛载体材料
    2.1 发展过程
    2.2 工业研究与应用
        2.2.1 在有机硫加氢催化剂中的应用
        2.2.2 在甲烷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2.3 应用前景
3 稀土催化材料
    3.1 发展过程
    3.2 工业研究与应用
        3.2.1 在汽油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
        3.2.2 在柴油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
        3.2.3 在催化燃烧中的应用
        3.2.4 在催化裂化及催化重整领域中的应用
        3.2.5 在工业烟气脱硝中的应用
    3.3 应用前景
4 分子筛催化材料
    4.1 发展过程
    4.2 工业研究与应用
        4.2.1 介孔分子筛的应用
        4.2.2 钛硅分子筛的应用
        4.2.3 杂原子分子筛的应用
        4.2.4 特殊聚集态的分子筛的应用
    4.3 应用前景
5 光催化材料
    5.1 发展过程
    5.2 工业研究与应用
        5.2.1 Ti O2光催化材料的应用
        5.2.2 Ti O2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应用
        5.2.3 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应用
    5.3 应用前景
6 结束语

(7)甲醇存在时有机硫化物在HZSM-5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轻质油品脱硫技术进展
        1.1.1 加氢脱硫
        1.1.2 非加氢脱硫
    1.2 轻质油品中硫化物转化反应研究现状
        1.2.1 硫化物的热解反应
        1.2.2 硫化物的催化反应
        1.2.3 催化脱硫用催化剂
    1.3 轻质油品中硫化物转化反应机理研究
        1.3.1 硫化物的热转化反应机理
        1.3.2 硫化物的催化裂化反应机理
        1.3.3 含活性氢物质脱氢机理
    1.4 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1.5.1 含活性氢物质对硫化物转化反应的影响
        1.5.2 反应条件对硫化物转化反应的影响
        1.5.3 反应催化剂的改性与表征
        1.5.4 反应催化剂的活性研究
        1.5.5 在含活性氢物质存在时含硫化合物的脱硫转化反应机理研究
    1.6 主要创新点
        1.6.1 含活性氢物质存在时有机硫化物的转化反应
        1.6.2 含活性氢物质存在时有机硫化物的转化反应机理
        1.6.3 在HZSM-5及其稀土改性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脱硫反应及其反应机理
    1.7 实验方法
        1.7.1 实验装置、仪器及药品
        1.7.2 实验内容
第2章 有机硫化物的分析方法考察
    2.1 组成分析
    2.2 硫化氢硫的定量测定
    2.3 催化剂吸附总硫的测定
    2.4 液体产物总硫的测定
    2.5 液体产物单体硫化物的定性分析
    2.6 液体产物单体硫化物硫的定量分析
    2.7 催化剂转化性能评价
    2.8 四乙酸铅电位滴定法测定汽油中的硫醚硫
        2.8.1 实验
        2.8.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8.3 结论
第3章 硫醇、二硫化物、硫醚的热转化研究
    3.1 异丁硫醇的热转化反应
        3.1.1 温度对异丁硫醇热转化的影响
        3.1.2 甲醇对异丁硫醇热转化反应的影响
    3.2 二硫化物的热转化反应
        3.2.1 二异丁基二硫化物热转化反应
        3.2.2 二异丁基二硫化物的热转化反应机理
    3.3 丁硫醚的热转化反应
    3.4 小结
第4章 有机硫化物在HZSM-5分子筛催化下的转化研究
    4.1 不同硅铝比催化剂对硫化物转化反应的影响
    4.2 反应条件对异丁硫醇催化转化反应的影响
        4.2.1 温度对异丁硫醇转化反应的影响
        4.2.2 空速对异丁硫醇转化反应的影响
        4.2.3 不同浓度异丁硫醇的催化转化
        4.2.4 不同催化剂装填量对异丁硫醇转化反应的影响
        4.2.5 异丁硫醇的催化转化机理
    4.3 不同添加剂对异丁硫醇催化反应的影响
        4.3.1 甲醇对异丁硫醇转化反应的影响
        4.3.2 乙醇对异丁硫醇转化反应的影响
        4.3.3 甲醇存在时二硫化物的催化转化机理
    4.4 二硫化物的催化转化反应
        4.4.1 二异丁基二硫化物与异丁硫醇混合时的催化转化反应
        4.4.2 二异丁基二硫化物的催化转化反应
        4.4.3 二乙基二硫化物的催化转化反应
第5章 HZSM-5分子筛的LA改性及其表征
    5.1 催化剂的改性
    5.2 催化剂的表征
        5.2.1 XRD表征
        5.2.2 IR表征
        5.2.3 比表面表征
        5.2.4 酸性表征
    5.3 小结
第6章 有机硫化物在LA改性HZSM-5上的催化转化反应研究
    6.1 异丁硫醇在LA 改性HZSM-5上的催化转化反应
        6.1.1 温度对异丁硫醇催化转化反应的影响
        6.1.2 甲醇浓度对异丁硫醇转化反应的影响
        6.1.3 催化剂对异丁硫醇转化反应的影响
        6.1.4 空速对异丁硫醇转化反应的影响
    6.2 丁硫醚在LA改性HZSM-5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研究
        6.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6.2.2 催化剂的影响
        6.2.3 含活性氢物质的影响
        6.2.4 催化剂活性对脱硫反应的影响
        6.2.5 汽油样品实验
    6.3 噻吩在LA改性HZSM-5 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研究
        6.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6.3.2 甲醇用量的影响
        6.3.3 催化剂的影响
        6.3.4 质量空速的影响
    6.4 小结
第7章 HZSM-5分子筛的CE改性及其表征
    7.1 催化剂的改性
    7.2 催化剂的表征
        7.2.1 粒度分布测定
        7.2.2 XRD测定
        7.2.3 比表面测定
        7.2.4 酸性测定
    7.3 小结
第8章 有机硫化物在CE改性HZSM-5分子筛上的转化研究
    8.1 异丁硫醇在CE改性HZSM-5 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
        8.1.1 温度的影响
        8.1.2 甲醇浓度的影响
        8.1.3 催化剂的影响
        8.1.4 空速的影响
    8.2 丁硫醚在CE改性HZSM-5 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
        8.2.1 不同分子筛对丁硫醚的催化转化影响
        8.2.2 温度对丁硫醚在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反应影响
        8.2.3 甲醇对丁硫醚催化转化反应的影响
        8.2.4 质量空速对丁硫醚催化转化反应的影响
        8.2.5 丁硫醚反应历程探讨
    8.3 噻吩在CE改性HZSM-5 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
        8.3.1 甲醇对噻吩催化转化反应的影响
        8.3.2 噻吩在HZSM-5 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反应
        8.3.3 反应条件对噻吩催化转化反应的影响
        8.3.4 反应产物烃类分析
        8.3.5 噻吩催化转化反应历程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FCC废催化剂细粉合成超细Y型分子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FCC 废催化剂细粉来源和利用
    1.3 超细分子筛
        1.3.1 超细分子筛的定义和特点
        1.3.2 超细分子筛的合成
        1.3.3 超细分子筛的应用
    1.4 结论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NaY 分子筛的制备
        2.2.1 FCC 废催化剂细粉的碱熔活化
        2.2.2 导向剂的合成
        2.2.3 Y 型分子筛的合成
    2.3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3.1 离子交换
        2.3.2 催化剂的制备
    2.4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评价
        2.4.1 催化裂化微反评价实验原料、对比催化剂、装置和评价指标
        2.4.2 加氢裂化微反评价装置
        2.4.3 水热老化装置
        2.4.4 CHNS/O 元素分析仪
        2.4.5 气相色谱仪
    2.5 样品表征
        2.5.1 XRD(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2.5.2 表面形貌
        2.5.3 粒度
        2.5.4 低温氮气吸脱附表征
        2.5.5 分子筛酸性表征
        2.5.6 分子筛的热稳定性
        2.5.7 金属含量的测定
        2.5.8 红外(FT-IR)光谱测试
第三章 超细Y 型分子筛的合成
    3.1 前言
    3.2 FCC 废催化剂细粉的结构和组成
    3.3 碱金属盐类型对合成超细Y 型分子筛的影响
    3.4 制备条件对分子筛结构的影响
        3.4.1 NaCl 加入量对合成产品的影响
        3.4.2 原料SiO_2/A1_2O_3 对合成产品的影响
        3.4.3 碱度对合成产品的影响
        3.4.4 晶化温度对合成产品的影响
        3.4.5 晶化时间对合成产品的影响
    3.5 反应条件优化
        3.5.1 设计正交试验
        3.5.2 直观分析法
        3.5.3 最优化产物的比表面和孔结构分析
        3.5.4 最优化产物的XRD 和扫面电镜分析
    3.6 粒度对Y 型分子筛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6.1 粒度对Y 型分子筛比表面和外表面积的影响
        3.6.2 粒度对Y 型分子筛热稳定性的影响
        3.6.3 粒度对Y 型分子筛酸性质的影响
    3.7 小结
第四章 Y 型分子筛催化性能评价
    4.1 离子交换浓度与次数对Y 分子筛中钠含量的影响
    4.2 NaY 分子筛离子交换条件考察
        4.2.1 HY 分子筛
        4.2.2 USY 分子筛
    4.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4.4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4.4.1 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研究
        4.4.2 Y 型分子筛粒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4.3 Y 型分子筛的脱硫性能研究
        4.4.4 超细Y 型分子筛的加氢裂化反应性能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高含油污泥的定向催化热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含油污泥概述
        1.2.1 含油污泥种类和产量
        1.2.2 含油污泥的理化特性
        1.2.3 含油污泥的危害
    1.3 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
        1.3.1 机械分离法
        1.3.2 溶剂萃取法
        1.3.3 表面活性剂提高油回收率法
        1.3.4 冻融法
        1.3.5 超声辐射法
        1.3.6 微波辐射法
        1.3.7 热解法
        1.3.8 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比较
    1.4 含油污泥催化热解技术
        1.4.1 金属氧化物类催化剂
        1.4.2 沸石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剂
        1.4.3 焦炭催化剂
        1.4.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油泥基本热解特性研究及添加剂的影响
    2.1 简介
    2.2 含油污泥样品及理化特性分析
        2.2.1 表观特性分析
        2.2.2 水、油、渣三组分含量分析方法
        2.2.3 油相SARA四组分含量分析方法
    2.3 热解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
        2.3.1 热解实验设置
        2.3.2 测量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油泥热解动力学特性研究及添加剂的影响
        2.4.2 油泥热解产物分布以及添加剂的影响
        2.4.3 热解油的平均分子量、黏度和热值以及添加剂的影响
        2.4.4 热解油SARA四组分分布以及添加的影响
        2.4.5 热解油饱和烃成分GC-MS分析以及KOH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催化热解高含油污泥制备富含链烃的轻质油
    3.1 简介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置与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温度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的影响
        3.3.2 白云石对含油污泥热解油产物的影响
        3.3.3 白云石的失活与再生
        3.3.4 白云石对硫释放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热解高含油污泥制备富含芳烃的油产物
    4.1 简介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HZSM-5 分子筛的改性与表征
        4.2.3 实验设置与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剂的特性
        4.3.2 不同停留时间对油产物中芳香烃产率的影响
        4.3.3 锌负载的HZSM-5 分子筛对芳香烃产率的影响
        4.3.4 分子筛上的积碳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泥铁基焦炭催化热解油泥制备富氢气体
    5.1 简介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油泥铁基焦炭制备与表征方法
        5.2.3 实验设置与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含油污泥样品和铁基焦炭催化剂的表征
        5.3.2 含油污泥在Char600和Char900 上催化效果对比
        5.3.3 不同温度下含油污泥在Char900 上催化热解油转化率和气体产物
        5.3.4 使用过的催化剂的表征
        5.3.5 含油污泥在铁基焦炭催化剂上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油泥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转化与控制
    6.1 简介
    6.2 实验材料及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设置与分析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含油污泥中硫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6.3.2 温度对含油污泥热解过程中硫迁移转化的影响
        6.3.3 钾化合物对含油污泥热解过程中硫迁移转化的影响
        6.3.4 含油污泥热解过程中硫的分布与质量平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油泥与稻壳生物质混合热解应用基础研究
    7.1 简介
    7.2 实验材料及方法
        7.2.1 实验材料分析
        7.2.2 共热解实验设置
    7.3 结果与讨论
        7.3.1 交互作用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7.3.2 交互作用对油产物成分的影响
        7.3.3 交互作用对气体成分的影响
        7.3.4 交互作用对硫污染物的影响
        7.3.5 能源回收率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小结
    8.2 本文创新点
    8.3 研究内容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0)以催化技术创新贡献国民经济50年——记闵恩泽先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 不断研发炼油新催化剂, 奠定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的基础
    1.1. 打破封锁, 从无到有, 开发石油炼制催化剂
        1.1.1. 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
        1.1.2. 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
        1.1.3. 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
        1.1.4. 铂重整催化剂
    1.2. 指导开发炼油新一代催化剂, 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实现跨越发展
        1.2.1. 指导开发成功催化裂化新一代催化剂制造技术,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2.2. 开发渣油催化裂化分子筛催化剂, 大幅度提高炼油厂经济效益
        1.2.2. 1. 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
        1.2.2. 2. 超稳Y型分子筛
        1.2.3. 钼镍磷加氢精制催化剂
    1.3. 自主创新, 使炼油催化剂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2. 自主创新, 开发新催化材料和新反应工程
    2.1. 新催化材料领域的重大成果
        2.1.1. ZRP分子筛
        2.1.2. 铝-交联累托石层柱分子筛
        2.1.3. 纳米β分子筛介孔基质复合材料
        2.1.4. 非晶态骨架镍合金
    2.2. 新反应工程领域的重大成果
        2.2.1. 磁稳定床反应器
        2.2.2. 悬浮催化蒸馏
        2.2.3. 超临界反应工程
3. 开发绿色石化技术, 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
    3.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中国石化联合资助的“九五”重大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
    3.2. 策划和指导开发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的绿色新工艺
        3.2.1. 环己酮氨肟化制环己酮肟“原子经济”新工艺
        3.2.2. 喷气燃料加氢脱硫醇新工艺
        3.2.3. 非晶态合金/磁稳定床己内酰胺加氢精制替代氧化精制新工艺
    3.3. 开发己内酰胺成套绿色生产技术, 实现引进装置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3.1. 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引进苯法己内酰胺装置的绿色化扩能改造
        3.3.2. 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甲苯法己内酰胺装置的绿色化扩能改造
    3.4. 筹划、参与、指导开发生物柴油炼油化工技术
        3.4.1. 提出发展生物柴油炼油化工厂的设想, 引领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方向
        3.4.2. 发展生物柴油的油料植物资源调研
        3.4.3. 指导开发环境友好的生物柴油生产新工艺

四、国产Y—5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工业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催化柴油加氢裂化制取BTX反应研究[D]. 徐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2]高硅铝比小晶粒NaY分子筛改性及反应性能评价[D]. 李全升.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3]LTAG工艺专用催化剂SLG-1的研发与应用[J]. 王鹏,严加松,于善青,田辉平,龙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8(12)
  • [4]Y型分子筛孔道结构调控及其裂化性能研究[D]. 郎晓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5]加氢裂化多产中间馏分油分子筛和催化剂的设计[D]. 张学军.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2)
  • [6]无机催化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J]. 肖彦. 无机盐工业, 2020(10)
  • [7]甲醇存在时有机硫化物在HZSM-5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反应研究[D]. 罗立文. 中国石油大学, 2007(03)
  • [8]FCC废催化剂细粉合成超细Y型分子筛[D]. 李亮. 中国石油大学, 2011(11)
  • [9]高含油污泥的定向催化热解研究[D]. 林炳丞. 浙江大学, 2020(07)
  • [10]以催化技术创新贡献国民经济50年——记闵恩泽先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J]. 何鸣元. 催化学报, 2013(01)

标签:;  ;  ;  ;  ;  

国产Y-5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工业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