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戒断治疗

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戒断治疗

一、阿片类依赖症的戒除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孔璟怡,梁艳,俞捷,顾尤,曹世杰[1](2022)在《针刺治疗毒品成瘾临床应用浅析》文中指出中医对毒品成瘾的认识早在明清时期已有论述,提出"五脏六腑受瘾说"。针对心瘾,选择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两经主治心胸、神志病等,均有宁心平息、镇静安神的作用,协助患者戒除"心瘾"。毒品成瘾者多瘀或久病气血虚弱,运行不畅,或因正气亏虚,脏腑气机失调,因此在经络选择上,医家认为,针刺多气、多血的经脉,如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等,能调节患者脏腑盈亏及体内阴阳平衡,使之恢复正常。针刺督脉穴位能保持脏腑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治疗效果,也是临床治疗毒品成瘾的常用经络。针刺治疗毒品成瘾常用耳穴有神门、交感、肾、肝、肺、内分泌、皮质下;常用体穴有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背俞穴、华佗夹脊穴、百会等。电针的频率和强度是调控神经的重要因素,不同频率能够促进不同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对于毒品成瘾,高频、低频电针均可减轻戒断症状,低频电针更能减轻精神依赖,促进脑组织功能缺损的恢复,患者对低频电针的接受程度远高于高频电针,故电针治疗毒品成瘾多选取低频电针的刺激强度。

张雪文,董志焕,张振国,于莎莎,安瑶,乔宇[2](2022)在《预防脱毒人员复吸的综合干预模式及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在1993-2021年复吸综合干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性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下一步戒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 5.7.R5,基于CNKI、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突现图谱。结果:我国脱毒人员复吸综合干预的研究成果产出整体上升,学术团体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赵敏、周文华、王增珍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脱毒人员复吸的中医治疗、脱毒人员复吸行为机理的研究、复吸的临床治疗、脱毒人员的再社会化等。研究前沿主要围绕甲基苯丙胺、复吸倾向、社区戒毒等。结论:文章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戒毒工作人员快速了解脱毒人员复吸综合干预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戒毒工作更倾向于社区化。

刘杨子纯,韩雨梅,孟林盛,吕慧,董晋,卢红[3](2021)在《1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健康的有益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阐明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心健康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康复期男性戒毒人员100名,分为对照组50名(C组)、运动干预组50名(E组),并选取同龄段的50名健康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对运动干预组施加为期16周的HIIT,在实验前、后(实验后对照组:C1;实验后运动干预组:E1)分别检测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尿液和血液生化指标、身体素质以及神经生物学机能的变化。结果:1)与N组相比,戒毒人员体脂肪量显着升高,蛋白含量显着降低;血液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握力、纵跳和闭眼单脚站立、反应时水平下降;血液中与抑郁、焦虑相关神经递质水平显着提高。2)HIIT训练后,E1组与E组和C组相比:体质量、BMI和体脂肪量下降,骨骼肌和蛋白含量增加;尿蛋白和尿胆原阳性检出率增加;血常规指标和SOD活性显着增加、MDA水平显着降低;握力、纵跳、俯卧撑、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水平显着提高;血液中神经递质水平变化趋向正常。结论:HIIT可有效改善戒毒人员身体健康水平,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状态,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焦虑和抑郁相关的神经递质水平的正向改变,对戒毒人员身心健康均产生了积极效应。

赵鑫灿[4](2021)在《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环路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毒品成瘾已经成为危害全球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且各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明显,而运动干预戒毒以成本低、方便、安全、有效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目前大量研究证实运动训练能够促进毒品成瘾者身心健康,但不同训练模式对成瘾者的干预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毒品成瘾环路,旨在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毒品成瘾的康复作用。研究方法:以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为实验对象,选取符合条件的60名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n=15)、高强度间歇训练组(n=15)、NuCalm对照组(n=15)、安静对照组(n=15)(以下简称中强组、高强组、NuCalm组、对照组)。其中,中强组进行为期4周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高强组进行为期4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NuCalm组进行为期4周的NuCalm专业放松治疗(将戒毒所内所开展的NuCalm治疗与运动疗法对照比较差别),对照组不安排任何干预任务,仅保持常规戒治内容。采用量表测试法评定干预前、干预2周、干预4周大脑成瘾的奖赏、记忆、控制和动机四大环路功能。得出结果,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运用4×3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各组和各时间点大脑成瘾环路功能的差异性。研究结果:(1)在奖赏环路功能方面,各组前测毒品渴求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和NuCalm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的毒品渴求度在中、后测时显着降低(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渴求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各组前测体育活动愉悦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和NuCalm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的体育活动愉悦感在中、后测时显着提高(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2)在记忆环路功能方面,各组前测成瘾记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的成瘾记忆在中测时显着降低(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以及NuCalm组的成瘾记忆在后测时显着降低.(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NuCalm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3)在控制环路功能方面,各组前测自我控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以及NuCalm组的自我控制在中、后测时显着提高(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NuCalm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各组前测冲动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和NuCalm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的冲动性在中、后测时显着降低(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4)在动机环路功能方面,四组前测戒毒动机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与对照组相比,中强组与高强组的戒毒动机在中测时显着提高(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以及NuCalm组的戒毒动机在后测时显着提高(P<0.05);中强组与高强组、NuCalm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结论:(1)为期4周、每周3次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奖赏、记忆、控制和动机环路均有改善效果。(2)实验结果发现,相较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与NuCalm治疗,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干预效率更佳。

李春春[5](2021)在《啮齿类吗啡和氯胺酮成瘾行为消退的前额叶、海马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吗啡(MOP)为代表的阿片类毒品和合成类毒品氯胺酮(KET)是常见的成瘾药物。因其镇痛和麻醉效果,多用于在临床,但其因其成瘾性也有严重危害。关于MOP和KET的成瘾性已有大量研究。成瘾难治主因是复吸。促进成瘾记忆行为的消退可降低复吸。但成瘾行为涉及脑区众多,神经调控环路复杂,故成瘾及消退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的目的是以条件位置偏好(CPP)为模型,探讨MOP和KET成瘾行为消退相关的行为生理生态学机制,为阐明药物成瘾行为的消退机制提供实验数据。采用行为学、电生理、化学遗传学、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消退方式及纳洛酮(NLX)处理对MOP-CPP模型小鼠海马、前额叶脑电(EEG)功率谱的影响,以及操纵内侧前额叶的功能对大鼠KET-CPP消退、旷场行为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1)MOP-CPP消退的EEG功率谱研究:(1)CPP分数:MOP组较基线或SAL(SAL)组均增高(P<0.01);5天消退后,训练消退(TE)组已降至基线水平(P>0.05),但自然消退(NE)组仍维持较高水平。(2)EEG总功率:TE可使腹侧海马(VH)(SAL+MOP)和前额叶(MOP)总功率降低;注射NLX后,MOP组增速低于SAL组;(3)EEG功率谱:SAL组,背侧海马(DH)和VH两脑区NLX注射后δ、θ、α、β和γ频段功率较基线均增加(60 min,P<0.01);MOP组DH各频段较基线略有增加趋势,而NLX注射60 min后MOP-NE组VH脑区各频段功率较基线均减少,而MOP-TE组功率反而增加。(4)NLX注射后,前额叶MOP-TE组总功率及其θ、α、β、γ1频段功率提高较快。(2)化学遗传操纵内侧前额叶功能:(1)发现除了注射脑区外,在DH、VH、外侧缰核以及丘脑等脑区均有荧光蛋白的表达;(2)CPP:KET-CPP训练14天后,对照组、下边缘区(IL)激活、前边缘区(PL)失活+IL激活组CPP分数较基线增高,CPP成功建立。消退8天后,PL失活+IL激活组CPP分数较基线降低,PL激活+IL失活组CPP分数较基线升高。TE结束20天后,再次给氯氮平,IL失活、PL失活+IL激活组有升高趋势。(3)旷场:与CPP训练前相比,CPP训练后后动物进入中央区域的时间、路程、进入次数、时间百分比、静止时间以及直立次数较基线均有增加趋势,而排便数明显下降。在激活或失活IL或PL后,各指标较CPP训练后均有下降趋势,其中IL失活和PL激活组下降明显。(4)生化分析:较对照组,IL失活组的皮质酮(CORT)含量升高,BDNF含量下降;IL激活和PL失活+IL激活组pro BDNF含量升高。总之,本研究发现TE处理能更有效的促进小鼠MOP-CPP成瘾记忆消退,这可能与VH脑区神经元活动有关联;而NLX可促进前额叶EEG功率向正常水平恢复。还发现,IL激活加快大鼠KET成瘾记忆消退,但该作用受到PL的负调控;IL失活可长时间地促进CORT的分泌、抑制BDNF的分泌,而激活IL则促进pro BDNF的分泌。

王佳[6](2021)在《杨际泰《医学述要》戒毒文献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杨际泰(1780—1850),清代鄂东四大名医之一,广涉内外妇儿诸科,并在中药戒毒方面研究颇深。但目前对杨际泰的戒毒理论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本文通过充分研读杨际泰戒毒的相关着作,潜心学习杨际泰戒毒的理论体系,希望能够系统的整理、总结杨际泰戒毒的理、法、方、药,对杨际泰学术成就的传承和发展略尽绵薄之力,同时也为后世医家研究杨际泰的学术思想提供理论依据,为后世中医药戒断精神类毒品提供些许思路。方法:反复研读杨际泰《医学述要》中与鸦片烟毒相关的重点篇章,仔细参详其辨证论治的相关资料,广泛查找与杨际泰戒毒相关的文献、书籍,对其理论观点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整理、分析。系统总结、整理杨际泰中药戒毒理、法、方、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杨际泰戒毒中药进行挖掘分析,研究其用药规律。探寻其对当代中医药戒毒研究的意义。结果:杨际泰所提鸦片烟乃人或动物尸体腐化后的脓血混入泥土,再用阿芙蓉花裹着,煎熬而成,初次服用可提元气,但吸食日久,则让人渐渐痿弱,认为烟气升提元气,使元气运行失度,损耗过多。鸦片烟辛酸苦降,辛燥伤阴,阴损及阳,阳气亏虚,阴阳两伤。鸦片烟性燥,伤气,伤阴血,伤津液,气血津液亏虚。耗损人之精、气、神、血。内生痰浊、瘀血,与烟毒互相胶结。杨际泰认为鸦片烟生虫,可蚀人骨髓血液,由此提出戒毒诸方需加杀虫之品。杨际泰根据吸食鸦片烟的症状、体征,及病情进展的不同,提出了不同治法、方药。衍生出急性中毒期3个戒毒主方,慢性中毒期6个主处方,并根据病证的不同提出来5种加减变化。杨际泰戒毒中药多温、平,辛、甘、苦,入脾、肺、心、肾、肝经,多以燥湿化痰、解毒止痛、宁心、温补肾阳的方法,具体用药以当归、生甘草、鸦片烟灰、半夏、罂粟壳、白术、朱砂频次较多。结论:本文通过对杨际泰中药戒毒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较系统的归纳整理了杨际泰中药戒毒的理、法、方、药,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整理挖掘了杨际泰戒毒中药的特点。通过整理发现,杨际泰对鸦片烟毒有独特的认识,具有完整的戒毒理论体系,为今后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了思路,对杨际泰学术的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关婷婷[7](2021)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中医证候及糖脂代谢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医院南区戒毒门诊88例门诊人员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服药情况与糖脂代谢情况调查和统计学分析,以及对41例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进行中医证候情况调查,观察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同时对美沙酮维持治疗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为本病的中医标准化建设提供思路,同时为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之后情况的调查及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次调查以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本课题制定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中医证候观察评定表,收集来源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医院南区戒毒门诊的88例门诊人员的流调学资料、既往吸毒史资料、美沙酮维持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41例人员的中医证候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并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与糖脂代谢有无相关性。[结果]1.流调学情况:88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人员中,男女比例为7.8:1,人员年龄主要分布在51-55岁年龄段,人口统计学以初婚(51.1%)、汉族(93.2%)、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85.2%)、籍贯为北京(98.9%)、常住地为北京(100%)、待业(71.6%)、超重(42.0%)为特征。2.既往吸毒史情况:首次吸毒时间最多集中于1991-1995年(43.2%)、吸毒年限主要集中于16-20年(33.0%)、既往吸毒剂量主要集中于0.6-1.0g(52.3%)、既往吸毒频率主要为2-3次(62.5%)、既往吸毒花费主要为每日 201-400元(42.0%)、既往使用毒品方式主要为单纯静脉注射(64.8%),且不存在复吸及吸食海洛因以外的其他毒品行为。3.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治疗时间主要为6-10年(48.9%)、初始剂量为21-40ml(50.0%)、最高剂量为91-120ml(45.5%)、最低剂量为21-30ml(34.1%),维持剂量为41-60ml(36.4%)、服药频率多不规律(61.4%),且中途停药的行为较少,目前均处于持续治疗中。4.美沙酮维持治疗使用情况及既往吸毒年限与糖脂代谢异常相关性情况:美沙酮维持治疗不同剂量、服药频率以及美沙酮维持治疗不同剂量与服药频率的交互作用对LDL-C存在显着影响,进一步组间成对比较显示,服药频率为两日一次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着差异以及服药剂量为61-80ml与其他剂量组存在显着差异。其余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毒年限各组与糖脂代谢异常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糖脂代谢情况:本研究中有23.9%的人员FBG高出上限,6.8%的人员TC高出上限;26.1%的人员TG高出上限;2.3%的人员HDL-C低于下限;20.35%的人员LDL-C高出上限。因此血脂异常主要以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比重相对较小。6.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中医证候中最常见的5种中医证候分别为气虚证(15.3%)、血瘀证(14.5%)、气郁证(13.6%)、阴虚证(12.8%)、燥热证(12.3%);同时表现有2-3种证候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服药人员有8例(19.5%),与同时表现为3-5种证候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服药人员例数相一致,而同时表现出6种证候以上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服药人员人数远远多于以上两种,共有25例(61.0%)。[结论]1.美沙酮维持治疗服药人员中医证候中最常见的5种中医证候分别为气虚证、血瘀证、气郁证、阴虚证、燥热证,另外其证候特点表现为兼夹证候较多,无单一证候表现者,辨证分型相对复杂,故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可以以频次较高证候为参考,因人制宜,全面辨证施治。2.美沙酮维持治疗不同剂量、服药频率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LDL-C存在显着影响。

申德香[8](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海洛因脱毒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文中认为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海洛因脱毒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86例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3例。西药组给予美沙酮进行戒断,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采用胃电治疗仪穴位电刺激进行戒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脱毒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脱毒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晕迷、恶心、出汗、嗜睡、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海洛因脱毒的疗效要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孙鲁月,周跃辉[9](2021)在《运动干预毒品成瘾环路:内啡肽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毒品成瘾可导致奖赏愉悦、学习记忆、抑制控制和行为动机4条脑神经环路的功能受损。作为一种肽类神经递质,内啡肽参与成瘾环路中奖赏愉悦、认知调控和行为动机的调节过程,是毒品成瘾的共同作用介质。运动干预戒毒的效果被广泛认可,其作用机理与成瘾环路密切相关,但内啡肽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对内啡肽在毒品成瘾环路中的作用及其与运动干预戒毒的关系等进行梳理,旨在探讨运动干预毒品成瘾环路的内啡肽调节机制,为运动戒毒的广泛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张晗[10](2021)在《中医药多维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吗啡是慢性、中重度疼痛的首选药物。长期使用吗啡治疗后,其镇痛作用逐渐减弱,通常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作用,但这样使患者更容易成瘾。复方511是导师吕志刚教授借鉴前人宝贵经验,结合中药防治药物成瘾的最新药理学研究成果,专门开发的用于防治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中药复方制剂。目前,复方51 1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影响尚不完全明确,其潜在治疗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电针也是对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观察了复方511、电针及二者联合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进行进一步探索,旨在明确复方511、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机制。方法一、复方51 1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实验一:研究不同剂量复方511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生理盐水+溶剂(Con)组、吗啡+溶剂(Mod)组、吗啡+复方511低、中、高剂量(511-L、M、H)组、吗啡+济泰片(Jitai)组。(1)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实验:训练前测定小鼠的天然位置偏好,以非天然偏爱箱为吗啡配对箱、天然偏爱箱为生理盐水配对箱训练小鼠,训练过程中灌胃给予双蒸水或3g/kg、6g/kg、12g/kg复方511或4.3g/kg济泰片进行干预,每天1次,训练结束后检测小鼠的位置偏爱情况。(2)自发运动实验:单次灌胃给予双蒸水或3g/kg、6g/kg、12g/kg复方511后,测定小鼠60min内的运动距离;每天1次灌胃给予双蒸水或3g/kg、6g/kg、12g/kg复方511或4.3g/kg济泰片,30min后腹腔注射吗啡或生理盐水,第7天测定小鼠60min内的运动距离。(3)吗啡急性戒断实验:通过反复皮下注射吗啡构建小鼠吗啡依赖模型,每天2次,间隔4h,连续5天,同时灌胃给予双蒸水或3g/kg、6g/kg、12g/kg复方511或4.3g/kg济泰片进行干预,末次吗啡给药3h后,皮下给予1mg/kg纳洛酮,观察小鼠的戒断症状(跳跃行为、湿狗样抖动、体重减轻)。(4)自身给药(SA)实验:实验前训练小鼠按压主动杆获取食物,训练5天,实验开始后训练小鼠按压主动杆获取吗啡,训练15天,期间给双蒸水或3g/kg、6g/kg、12g/kg复方51 1进行干预,记录训练最后1天的自身给药次数和无效压杆数。实验二:研究复方51 1对吗啡成瘾小鼠腹侧被盖区(VTA)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以吗啡CPP实验中的Con组、Mod组和511-M(511)组小鼠VTA组织作为测序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用SeqPrep、Sickle软件进行原始数据质控,用HISAT2和RSEM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基因表达定量,用DESeq2软件筛选组间差异表达基因(DEG),并对部分DEG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实验三:研究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NA检测CPP实验中Con组、Mod组和511-M(511)组小鼠VTA 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 mRNA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BDNF和TrkB的蛋白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BDNF信号级联(ERK通路、PI-3-K/Akt通路、PLCγ通路)中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大小的变化。二、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实验一:研究电针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生理盐水(Sal)组、吗啡+假电针(Sham)组、吗啡+电针(EA)组。(1)CPP实验:训练前测定小鼠的天然位置偏好,以非天然偏爱箱为吗啡配对箱、天然偏爱箱为生理盐水配对箱训练小鼠,训练期间给予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进行干预,每天1次,训练结束后检测小鼠的位置偏爱情况。(2)吗啡急性戒断实验:通过反复皮下注射吗啡构建小鼠吗啡依赖模型,每天2次,间隔4h,连续5天,同时给予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进行干预,每天1次,末次吗啡给药3h后,皮下给予1mg/kg纳洛酮,观察小鼠的戒断症状(跳跃行为、湿狗样抖动、体重减轻)。实验二:研究电针对吗啡成瘾小鼠伏隔核(NAc)circRNA表达谱的影响。以吗啡CPP实验中的Sham组和EA组小鼠NAc组织作为测序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用Cutadapt、FastQC软件进行原始数据质控,用Tophat2、Bowtie2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findcirc软件鉴定circRNA,用DESeq软件筛选组间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对差异circRNA的来源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并用miRanda软件预测差异circRNA的miRNA靶点,最后用荧光定量PCR对测序数据进行验证。三、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研究研究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将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复方511组(511)、电针组(EA)、复方511联合电针组(511+EA)。(1)CPP实验:训练前测定小鼠的天然位置偏好,以非天然偏爱箱为吗啡配对箱、天然偏爱箱为生理盐水配对箱训练小鼠,训练过程中给予双蒸水或6g/kg复方511或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或6g/kg复方511联合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进行干预,每天1次,训练结束后检测小鼠的位置偏爱情况。(2)吗啡急性戒断实验:通过反复皮下注射吗啡构建小鼠吗啡依赖模型,每天2次,间隔4h,连续5天,同时给予双蒸水或6g/kg复方511或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或6g/kg复方511联合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进行干预,每天1次,末次吗啡给药3h后,皮下给予1mg/kg纳洛酮,观察小鼠的戒断症状(跳跃行为、湿狗样抖动、体重减轻)。结果一、复方511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实验一:(1)在CPP实验中,3g/kg、6g/kg、12g/kg复方511均能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其中6g/kg复方511的抑制作用更显着。(2)在自发运动实验中,3g/kg、6g/kg、12g/kg复方511均可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形成,且不影响小鼠的基础活动性,6g/kg复方511的抑制作用更明显。(3)在吗啡急性戒断实验中,3g/kg、6g/kg、12g/kg复方51 1均能明显减轻吗啡急性戒断症状,包括跳跃行为、体重减轻、湿狗样抖动,其中6g/kg复方511对纳洛酮催促的跳跃行为的影响更明显。(4)在SA实验中,3g/kg、6g/kg、12g/kg复方511均能明显抑制小鼠吗啡自身给药行为,其中6g/kg复方511的作用更明显。实验二:采用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筛选出712个DEG,其中,Con组和Mod组之间的DEG458个(上调357个,下调101个),Mod组和511组之间的DEG469个(上调 84 个,下调 385 个)。BDNF、Nts、Penk、Slc18a3、Sfrp2、Tph2、Htr1a、Plin4、Cartpt、Grin3b、Grip2、I131ra、Cdkn1a、Pdk4、Shox2、Trh、Tat 等 DEG 与吗啡作用或成瘾形成的机制有关。接着,对部分DEG进行功能富集。在GO富集中,DEG主要富集于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结合(binding)、生物学调控(biological regulation)、生物过程调控(regulation of biological process)、细胞过程调控(regulation of cellular process)、蛋白质结合(protein binding)、膜(membrane)等与吗啡成瘾密切相关的条目。在KEGG富集中,DEG主要富集于吗啡成瘾(Morphine addiction)、多巴胺能突触(Dopaminergic synapse)、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MAPK 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cAMP 信号通路(cAMP signaling pathway)、Ras信号通路(Ras signaling pathway)等在吗啡成瘾中有着重要作用的通路。实验三:结合测序的分析结果和前人的研究报道,发现复方511可能通过调控小鼠VTABDNF发挥抗吗啡成瘾的作用。首先,从基因和蛋白水平验证了 BDNF的变化。与Con组相比,Mod组BDNF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给予复方511干预,能明显减轻BDNF mRNA及蛋白水平的降低。接着,实验观察了 BDNF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变化。与Con组相比,Mod组TrkB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给予复方511干预,可有效减少TrkB mRNA及蛋白水平的降低。在下游ERK通路中,与Con组相比,Mod组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同时给予复方511干预,可明显抑制ERK1/2蛋白的磷酸化。在下游PI-3-K/Akt通路中,与Con组相比,Mod组p-PI-3-K/PI-3-K、p-Akt/Akt明显下调,p-S6/S6明显上调,同时给予复方511,可有效减少p-PI-3-K/PI-3-K、p-Akt/Akt的下调,抑制p-S6/S6的上调。在下游PLCγ通路中,与Con组相比,Mod组PLCy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时给予复方511干预,可明显抑制PLCγ1蛋白水平的升高。此外,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后,其VTA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明显缩小,同时给予复方511,可明显逆转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大小的变化。二、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实验一:在CPP实验中,电针能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而在吗啡急性戒断实验中,电针能明显减轻急性吗啡戒断症状,包括跳跃行为、体重减轻、湿狗样抖动。实验二:采用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鉴定出112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上调51个,下调61个。接着对这些差异circRNA的来源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在GO富集中,这些差异circRNA来源基因的富集条目中有23条显着富集。其中,细胞定位(cellular localization)、胞浆(cytoplasm)、胞内(intracellular)、酶结合(enzyme binding)、GTP 酶结合(GTPase binding)、蛋白结合(protein binding)、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与吗啡作用相关,而蛋白结合(protein binding)、胞外(intracellular part)、胞内(intracellular)、细胞内细胞器(intracellular organelle)、细胞定位(cellular localization)等与电针作用有关。在KEGG富集中,这些差异circRNA来源基因的富集通路中有21条显着富集。其中,谷氨酸能突触(Glutamatergic synapse)、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多巴胺能突触(Dopaminergic synapse)、cGMP-PKG 信号通路(cGMP-PKG signaling pathway)、轴突导向(Axon guidance)、催产素信号通路(Oxytocin signaling pathway)等与吗啡成瘾有关,而肾素分泌(renin secretio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胰岛素分泌(insulin secretion)、谷氨酸能突触(glutamatergic synapse)、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多巴胺能突触(dopaminergic synapse)等通路与针刺作用有关。此外,实验还预测了差异circRNA的前五个miRNA靶点,并选择了 44个circRNA和162个相互作用的miRNA构建circRNA-miRNA 网络,发现 mmu-miR-207、mmu-miR-669c-3p、mmu-miR-6946-3p 和 mmu-miR-6984-3p与更多的circRNA相关。三、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研究在CPP实验中,复方511、电针、复方511联合电针均能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其中复方511联合电针的抑制作用更显着。在吗啡急性戒断实验中,复方511、电针、复方511联合电针均能明显减轻急性吗啡戒断症状,包括跳跃行为、体重减轻、湿狗样抖动,其中复方511联合电针对纳洛酮催促吗啡急性戒断症状的减轻作用更明显。结论1.复方511干预能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行为敏化、SA的形成,这提示复方511能有效抑制吗啡诱导的精神依赖;复方511干预能有效减轻小鼠吗啡依赖模型中纳洛酮催促的急性戒断症状,这提示复方511能有效减轻吗啡诱导的躯体依赖。由此说明复方511对抗吗啡成瘾作用明确。2.复方511干预能有效防止吗啡诱导的BDNF、TrkB mRNA和蛋白水平的下调,抑制吗啡诱导的ERK1/2、S6蛋白磷酸化的增加,减少PI-3-K、Akt蛋白磷酸化的降低,抑制PLCγ1蛋白的增加,同时,逆转吗啡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萎缩,这提示复方511可能通过调控BDNF信号级联及其介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发挥抗吗啡成瘾的作用。3.电针干预能有效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这提示复方511能有效抑制吗啡诱导的精神依赖;电针干预能有效减轻小鼠吗啡依赖模型中纳洛酮催促的急性戒断症状,这提示电针能有效减轻吗啡诱导的躯体依赖。由此说明电针对抗吗啡成瘾作用明确。4.本研究筛选了电针干预吗啡成瘾后小鼠NAc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预测了这些circRNA的潜在作用以及与这些circRNA相互作用的miRNA,这为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靶点。5.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能更有效地抑制小鼠吗啡诱导的CPP形成,这提示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吗啡诱导的精神依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能更有效地减轻小鼠吗啡依赖模型中纳洛酮催促的急性戒断症状,这提示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吗啡诱导的躯体依赖的减轻作用更明显。由此说明复方511联合电针对抗吗啡成瘾的作用更佳。

二、阿片类依赖症的戒除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片类依赖症的戒除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毒品成瘾临床应用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经络应用规律
2 腧穴的选择和应用
    2.1 耳穴
    2.2 体穴
3 电针及其参数
4 讨论

(2)预防脱毒人员复吸的综合干预模式及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数据预处理
    1.3 参数设置
    1.4 研究方法
2 结 果
    2.1 发文情况概述
    2.2 作者合作概述
    2.3 关键词聚类分析
    2.4 突现词图谱分析
3 讨 论
    3.1 作者合作分析
    3.2 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3.2.1 脱毒人员复吸的中医治疗
        3.2.2 复吸行为机理的研究
        3.2.3 复吸的临床治疗
        3.2.4 脱毒人员的再社会化

(3)1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健康的有益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分组与训练方案
        1.2.1 实验分组
        1.2.2 训练方案
    1.3 样本采集与保存
    1.4 指标检测与方法
        1.4.1 体成分测定
        1.4.2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1.4.3 身体素质测定
        1.4.4 神经生物学机能测定
        1.4.5 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戒毒人员身体健康水平的变化
        2.1.1 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戒毒人员身体成分的变化
        2.1.2 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戒毒人员尿常规的变化
        2.1.3 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戒毒人员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2.1.4 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戒毒人员身体素质的变化
    2.2 高强度间歇训练后戒毒人员血液神经生物学机能的变化
3 分析与讨论
    3.1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戒毒人员身体健康水平的影响
        3.1.1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戒毒人员身体成分的影响
        3.1.2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戒毒人员血液和尿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1.3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戒毒人员身体素质的影响
    3.2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戒毒人员神经生物学机能的影响
4 结论

(4)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环路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假设
    1.6 研究创新点
    1.7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毒品成瘾机制
        2.1.1 毒品成瘾定义
        2.1.2 大脑成瘾环路理论
    2.2 国内外康复治疗现状
    2.3 毒品成瘾戒断的效果评价
        2.3.1 评价指标
        2.3.2 评估方法
    2.4 运动干预戒毒的效果和机理
        2.4.1 运动干预戒毒的机理
        2.4.2 运动干预戒毒的效果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观察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奖赏环路的干预结果
        4.1.1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毒品渴求度的干预结果
        4.1.2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体育活动愉悦度的干预结果
    4.2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记忆环路的干预结果
    4.3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控制环路的干预结果
        4.3.1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自我控制的干预结果
        4.3.2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的干预结果
    4.4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动机环路的干预结果
5 讨论与分析
    5.1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奖赏环路的干预效果
    5.2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记忆环路的干预效果
    5.3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控制环路的干预效果
    5.4 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动机环路的干预效果
6 研究结论
7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啮齿类吗啡和氯胺酮成瘾行为消退的前额叶、海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综述
    1.1 成瘾
        1.1.1 成瘾概述
        1.1.2 成瘾记忆机制
    1.2 常见成瘾食物
        1.2.1 烟草类产品
        1.2.2 酒精类饮料
        1.2.3 含咖啡因食品
        1.2.4 槟榔
    1.3 氯胺酮
        1.3.1 氯胺酮的应用
        1.3.2 氯胺酮在抗抑郁方面的作用
        1.3.3 氯胺酮的滥用和成瘾危害
    1.4 吗啡
        1.4.1 吗啡成瘾
        1.4.2 海马与吗啡成瘾
        1.4.3 前额叶与吗啡成瘾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吗啡CPP消退方式及纳洛酮处理对小鼠HP、前额叶EEG功率谱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药品及仪器
        2.2.3 吗啡CPP建立及消退
        2.2.4 EEG信号采集和功率谱数据处理
        2.2.5 小鼠脑区组织学定位
        2.2.6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电极的组织学定位
        2.3.2 CPP建立及消退
        2.3.3 海马EEG功率谱
        2.3.4 前额叶EEG功率谱
    2.4 讨论
        2.4.1 训练消退能更有效促进吗啡CPP的消退
        2.4.2 HPEEG 功率谱的影响
        2.4.3 吗啡CPP消退方式及纳洛酮对前额叶EEG功率谱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化学遗传操纵内侧前额叶功能对氯胺酮成瘾及相应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3.2.2 主要仪器和药品
        3.2.3 手术
        3.2.4 CPP实验
        3.2.5 旷场实验
        3.2.6 组织学检查
        3.2.7 血液生化分析
        3.2.8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组织学检查及荧光蛋白分布
        3.3.2 CPP实验
        3.3.3 旷场实验
        3.3.4 ELISA检测结果
    3.4 讨论
        3.4.1 内侧前额叶与其他脑区的联系
        3.4.2 CPP建立
        3.4.3 CPP消退
        3.4.4 旷场实验
        3.4.5 CORT含量
        3.4.6 BDNF和 pro BDNF含量
    3.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及研究成果
支持本学位论文研究的基金项目
致谢

(6)杨际泰《医学述要》戒毒文献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杨际泰生平
2 杨际泰戒毒理论体系
    2.1 曰理
    2.2 曰法
    2.3 曰方
3 杨际泰戒毒中药规律研究
    3.1 .数据来源
    3.2 .工具
    3.3 .方法
    3.4 .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鸦片烟的形成
    4.2 烟虫
    4.3 证型
    4.4 治法方药
    4.5 杨际泰戒毒理论的实践意义
5.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中医证候及糖脂代谢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MMT与糖脂代谢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MMT概要
        2.2 盐酸美沙酮与糖脂代谢异常相关研究进展
        2.3 MMT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4 MMT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3 MMT中医研究现状
        3.1 中医对阿片类毒品的认识
        3.2 中医对MMT的认识
    4 研究目的及内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内容
        4.3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MT人员中医证候及糖脂代谢调查分析
    前言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MMT戒毒人员中医证候评定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的确定
        2.2 调查方法
        2.3 制定MMT戒毒人员中医证候观察评定表
        2.4 调查表观察指标
        2.5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情况
        3.2 人口统计学结果
        3.3 人员既往吸毒情况
        3.4 人员MMT服药情况
        3.5 糖脂代谢异常指标统计结果
        3.6 糖脂代谢指标与MMT不同剂量、服药频率相关性分析结果
        3.7 糖脂代谢指标与吸毒年限相关性分析结果
        3.8 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4 讨论
        4.1 人口统计学资料分析
        4.2 人员既往吸毒情况分析
        4.3 人员MMT情况分析
        4.4 糖脂代谢异常指标统计分析
        4.5 MMT使用情况与糖脂代谢情况相关性分析
        4.6 糖脂代谢指标与吸毒年限相关性分析
        4.7 MMT人员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
    5 结论
    6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知情同意书
    一般情况调查表
    理化检査等信息表
    中医证候观察评定表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西医结合治疗海洛因脱毒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9)运动干预毒品成瘾环路:内啡肽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毒品成瘾环路
2 内啡肽在毒品成瘾环路中的作用
    2.1 参与奖赏愉悦
    2.2 参与认知调控
    2.3 参与行为动机
3 运动对内啡肽的影响
    3.1 运动方式
    3.2 运动强度
    3.3 运动时间
    3.4 其他
4 内啡肽在运动干预毒品成瘾环路中的作用
    4.1 发发挥挥奖奖赏赏替替代代作作用用,降低渴求度
    4.2 减减少少戒戒断断症症状状,降低吸毒动机
    4.3 减减轻轻成成瘾瘾记记忆忆,提高抑制能力
5 小结与展望
    5.1 小结
    5.2 展望

(10)中医药多维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及治疗
        1.现代医学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
        1.1 阿片类药物
        1.2 吗啡作用的分子机制
        1.3 吗啡成瘾
        2.现代医学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二、中医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及治疗
        1.中医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
        2.中医药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2.1 中药及其单体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2.2 中药复方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2.3 针刺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三、BDNF信号通路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与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关系
        1.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结构可塑性
        2.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信号通路
        3.BDNF通路在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 复方511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复方511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 复方511的制备
        2.2 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
        2.3 自发运动实验
        2.4 吗啡急性戒断实验
        2.5 自身给药实验
        2.6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复方511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3.2 复方511对吗啡诱导的行为敏化的影响
        3.3 复方511对吗啡急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3.4 复方511对吗啡自身给药行为的影响
        4.小结
    实验二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组织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 总RNA提取与质控
        2.2 测序
        3.结果
        3.1 测序数据的质控情况
        3.2 序列比对分析
        3.3 表达量分析
        3.4 表达差异分析
        3.5 功能富集分析
        4.小结
    实验三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信号通路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组织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 蛋白免疫印迹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4 免疫荧光染色
        2.5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 mRNA和蛋白的影响
        3.2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特异性受体TrkB mRNA和蛋白的影响
        3.3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下游ERK通路的影响
        3.4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下游PI3K-Akt通路的影响
        3.5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下游PLCγ1通路的影响
        3.6 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4.小结
第三部分 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电针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 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
        2.2 吗啡急性戒断实验
        3.结果
        3.1 电针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3.2 电针对吗啡急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4.小结
    实验二 电针对吗啡成瘾小鼠NAc circRNA表达谱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组织
        1.2 主要仪器设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3.结果
        3.1 测序数据的质控情况
        3.2 序列比对分析
        3.3 CircRNA获取
        3.4 CircRNA注释
        3.5 CircRNA表达量分析
        3.6 CircRNA差异分析
        3.7 CircRNA来源基因富集分析
        3.8 CircRNA和miRNA互作分析
        3.9验证数据
        4.小结
第四部分 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研究
    实验一 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小鼠吗啡成瘾相关行为学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及耗材
        2.实验方法
        2.1 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
        2.2 吗啡急性戒断实验
        3.结果
        3.1 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3.2 复方511联合电针对吗啡急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4.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一、动物模型及行为学评价方法的选择
        1.条件性位置偏爱
        2.行为敏化
        3.戒断反应
        4.自身给药行为
    二、复方511干预吗啡成瘾的机制探讨
        1.复方511干预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机理探讨
        2.关于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基因表达谱影响的探讨
        3.关于复方511对吗啡成瘾小鼠VTA BDNF信号通路影响的探讨
    三、电针干预吗啡成瘾的机制探讨
        1.电针干预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机理探讨
        2.关于电针对吗啡成瘾小鼠NAc circRNA表达谱影响的探讨
    四、复方511联合电针干预吗啡成瘾作用机制的探讨
第六部分 总结
    一、本论文结论
    二、本论文的创新性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软件信息
    2、差异表达基因
    3、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
    4、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
    5、差异CircRNA信息
    6、差异CircRNA来源基因的GO富集
    7、差异CircRNA来源基因的KEGG富集
    8、差异CircRNA的miRNA靶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阿片类依赖症的戒除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毒品成瘾临床应用浅析[J]. 孔璟怡,梁艳,俞捷,顾尤,曹世杰. 河南中医, 2022(01)
  • [2]预防脱毒人员复吸的综合干预模式及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张雪文,董志焕,张振国,于莎莎,安瑶,乔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01)
  • [3]1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体健康的有益影响[J]. 刘杨子纯,韩雨梅,孟林盛,吕慧,董晋,卢红. 中国体育科技, 2021(06)
  • [4]不同训练模式对海洛因依赖者大脑成瘾环路功能的影响研究[D]. 赵鑫灿.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5]啮齿类吗啡和氯胺酮成瘾行为消退的前额叶、海马机制研究[D]. 李春春.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 [6]杨际泰《医学述要》戒毒文献整理研究[D]. 王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中医证候及糖脂代谢调查分析[D]. 关婷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中西医结合治疗海洛因脱毒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J]. 申德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08)
  • [9]运动干预毒品成瘾环路:内啡肽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 孙鲁月,周跃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1(04)
  • [10]中医药多维干预吗啡成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戒断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