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国线材生产商要求进口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侯菁[1](2020)在《东盟对华保障措施的原因及福利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自古以来贸易往来较为密切。1995年到2019年间,中国与东盟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84.5亿美元扩大至6414.9亿美元,共增长34.8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5.9%,随着双边贸易发展的进一步深入,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攀升,同时双边贸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在日趋严重。据中国贸易救济网统计,从1995年至2019年间,中国共遭受350起保障措施案件,其中东盟国家对中国发起了64起保障措施案件,占据全球总量的18.29%。显而易见,中国已经成为东盟国家进行保障措施的主要目标成员国。但同时,对源自中国的产品实施保障措施,通过提高关税、进口配额和关税配额等手段限制中国产品的大量出口,无疑会在多个方面影响到东盟各成员国国内的经济发展,综合来看,具体会对东盟国家的整体福利产生正向还是负向的影响,目前仍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状况、存在的贸易摩擦、保障措施的实施以及GTAP模型的应用相关文献,结合保障措施的相关理论,从保障措施的概念、特征和实施条件出发,介绍了国外对华保障措施的实施现状,以及东盟国家对华保障措施的相关情况。并基于此,从国际、东盟和中国三个视角对中国出口产品频遭东盟国家保障措施的原因进行阐述,同时实例补充了钢铁成为东盟对华保障措施目标产业的原因所在。接着,采用局部均衡模型为主要工具,从提高关税、进口配额和关税配额三方面,分别对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进行分析,加总整合出实施不同保障措施手段对国家净福利的影响。最后,利用GTAP模型,分别采取四种不同的冲击条件进行政策模拟,从而验证第五章的理论分析结果,并明确指出保障措施对一国GDP、贸易条件、进出口、产业产出和社会福利等宏微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尝试提出中国应对东盟国家保障措施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东盟对华保障措施频发的原因,主要包括国际方面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以及WTO制度体系存在的缺陷,东盟国家自身的贸易失衡、竞争力的差异以及中国威胁论,还有中国自身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出口企业秩序混乱以及行业协会运行机制存在缺陷。同时运用实例补充分析了钢铁成为东盟对华保障措施目标产业的原因所在,主要包括东盟钢铁产业是东盟重点保护和扶持的弱势产业以及东盟对中国钢铁产品的恶性抵制,还有中国钢铁产能增长过快、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产业集中度偏低等。在此基础上,运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重点分析了东盟国家对华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对双边及其他周边国家产生的福利效应,其中,理论分析方面,利用局部均衡模型得出,东盟国家对中国钢铁产品设置的包括提高关税、进口配额和关税配额等各种贸易限制,对东盟国内带来的福利效应是利还是弊尚不能明确;实证分析方面,利用GTAP模型得出,东盟国家对华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必然会对中国产生负向影响,但是对于东盟国家而言,如果中国不采取任何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东盟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正向影响产生,可一旦中国跟进采取报复性措施,对源自东盟国家的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征收25%的关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GDP、进口数量、贸易条件和福利变动均为负向影响,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却是最终的受益者。由此,最后提出中国应加强政府间交流合作与政治互信、完善行业协会的相关职能、改善企业出口结构以及东盟各国应基于自身发展情况,分别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权衡利弊,三思而行。
高雨萌[2](2020)在《2019年三大国际市场钢材市场走势及2020年展望》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是全球经济低迷的一年,贸易争端与经济持续走低是这一年的主旋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F)的预估,2019年全球预计实现GDP约86. 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实现21. 43万亿美元、占比约24. 7%,中国实现GDP14. 36万亿美元、占比约16. 6%。2019年GDP全球前十的排名中,亚洲占据3席、美洲占据3席、欧洲占据4席,前十的国家GDP总量占全球的比例达67. 8%。前十的国家中仅中国与印度增速较快,均超过5%,其余国家
何梁[3](2020)在《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的规则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学术界对于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的含义,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根据世界各国及WTO反倾销实践和立法经验,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的内涵大致包括国内生产商、消费者、进口商和下游相关产业用户等利害关系方的利益。反倾销公共利益界定的问题之所以十分重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反倾销税等反倾销措施作为目前贸易倾销的主要救济手段之一,存在被各国频繁滥用的趋势。而公共利益测试机制作为反倾销措施的救济手段之一,是保护各利害关系方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次在反倾销公共利益调查中,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客体及损害评估,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都处于初始阶段,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较少,许多问题都有待解决。最后中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发展并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公共利益测试机制,有助于我国更好的解决国际贸易争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关于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的前沿理论,并引出本文将重点讨论的两部分内容——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客体和损害评估。其次结合WTO《反倾销协议》、欧盟和加拿大的相关立法经验,分析关于公共利益的相关立法情况。再次从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客体的理论、范围、标准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同时结合1998年加拿大婴儿食品案的实践经验,讨论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客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边界。然后从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损害评估的界定理论、范围、标准三方面展开探讨,同时结合中欧鞋类制品案,讨论不同情况下,公共利益损害评估过程中的三种基本要素。最后主要是针对国际反倾销法当中公共利益界定的展望以及对于我国反倾销公共利益立法的一些建议。本文研究得出结论,首先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的客体应当包括:消费者的利益、进口商的利益、国内产业用户的利益、下游相关产业用户的利益、对倾销所在市场的影响。其次反倾销公共利益损害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由出口国倾销行为所造成的进口国相关产业或用户的损害程度、倾销产品的销售额、对相关产业用户的利润影响以及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影响等。
李斯琦[4](2019)在《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行业作为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最频繁的行业之一,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典型案例,美国坚持认为由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导致全球钢铁价格降低,造成美国关闭部分钢铁工厂。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急于解决本国产能过剩的问题,纷纷将矛头指向中国,钢铁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日益频繁。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举步维艰,因此在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分析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为绪论,是文章的问题提出部分;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对反倾销措施的四种贸易效应进行界定,并利用产量竞争模型及三国博弈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为现状分析,对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现状、特点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首先通过贸易数据的观察,粗略估计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是否存在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以及贸易偏转效应,随后利用2001年到2015年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案例中HS10位编号涉案产品的月度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引用申请前、申请后、初裁前、初裁后、终裁前、终裁后六个虚拟变量,实证检验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过程中不同阶段贸易效应的存在及大小;第五部分为对策部分,根据本文的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从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提出我国钢铁行业今后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结论发现,无论是从数据的直观分析还是实证分析,一旦美国政府做出肯定性初裁,无论终裁结果如何,涉案产品对美出口量都会减少,同时美国从墨西哥、印尼等竞争国进口同类涉案产品数量会增加;中国的涉案产品会增加向第三方市场的出口,且更多地向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国家偏转。我国应配合“一带一路”政策实行市场多元化、调整对美出口钢铁产品结构、密切关注美国对中国竞争国的钢铁产品的反倾销情况;充分利用反倾销的时滞效应,善于运用价格承诺,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以期减少反倾销调查带来的损失。
THAMMAHONG THANAWADEE[5](2019)在《中泰“一带一路”下钢铁贸易潜力研究》文中提出钢铁工业是发展国家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之一。因为泰国钢铁业的生产结构从上游到下游没有完全整合,钢铁业缺乏生产潜力。而中国已获得技术支持导致制造业增长迅速,甚至面对钢铁供应能力过剩的问题。因此为满足泰国国内需求,中国是泰国必须依赖进口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5年“一带一路”政策侧重于投资基础设施减少国际贸易壁垒,同时,将通过成员国推动投资,并刺激中国与泰国等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增长,因此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研究者研究中泰钢铁从上游、中游、下游钢铁结构的现状。包含各国钢铁业的全体情形和贸易摩擦,其次考虑影响泰国进口中国钢铁的要素,分为以下3个因素:泰国钢铁供需状况、泰国钢铁成本现状以及泰国国内政策。最后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数据分析作为两个主题,即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下用于引力模型的钢铁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泰国钢铁业未拥有完整的生产结构。泰国的上游钢铁产业必须依靠从国外进口粗钢,然后加工为半成品或成品钢产品,造成泰国钢铁成本高于进口钢铁,包括运输和税收。因此,泰国钢铁由于成本原因,导致泰国的钢铁贸易出现逆差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粗钢最多的国家,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技术,创造了从上游到下游钢铁行业的规模优势。但对中国方面来说,中国钢铁产量过高,对环境造成影响,需要注重生产质量而非数量,因此目前中国正在努力减少钢铁生产量。因此,泰国钢铁需要依赖中国的进口来继续增长。由于泰国的政府政策,许多投资项目与“一带一路”政策挂钩,这也是推动泰国钢铁贸易的一个因素。至于泰国钢铁工业,提成生产能力的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为了保护泰国国内产业,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泰国政正试图重振泰国钢铁业结构,并发布贸易救济措施以解决短期问题。
林博[6](2018)在《A钢铁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状态。虽然表面上发展很好,但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出来的,尤其是产能过剩已成为整个钢铁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多年来,我国多数钢铁企业以粗放式发展为主,主要生产低端产品,虽然每年产量较大,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在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钢铁企业应该尝试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但钢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也不能盲目蛮干,必须制定科学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然后按照战略步骤,稳步推进。本论文基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产能过剩的背景,应用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理论和方法,分析A钢铁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由此提出该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并制定该钢铁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论文详细分析了A钢铁公司面临的内外部政治环境、内外部宏微观经济环境、世界细分区域市场的文化环境,同时分析了A钢铁公司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同行业各企业、各细分产品的技术环境。通过全面分析A钢铁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提出A钢铁公司国际化管理、供应链国际化、技术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投资和品牌国际化等具体目标。最后从组织架构优化、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能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国际化策略,明确了A钢铁公司国际化战略重点,即:“一极、双核、三支点”。此外,论文还设计了国际化战略的评估和错误策略纠正机制。
张保美[7](2018)在《和宏公司英国市场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网络,电子商务以及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这些新兴的商业模式与零售商面对同一个市场,同一消费人群,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和碰撞.比市场重新洗牌后存活下来的零售商,为维持可持续性发展,不仅仅要求质量稳定的产品,准时的交期以及合理的价格,更要求供应商对自己的市场变化有及时清晰的了解,能够找到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合理的产品解决和推广方案等。反过来,供应商则要求大客户提供稳定的订单以及付款保障。建立与这些大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宏是一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供应商,这些服务包括电子配件产品,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产品推广,品牌定位,售后服务等。随着国内逐渐失去人口红利的优势以及电子产品急速更新换代,和宏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门当户对的客户,由原来小而多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大客户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解决好目前在跟大客户的合作上出现很多如产品定位不合适,服务质量不匹配等问题。大客户营销的重点是企业从追求市场占有率到客户占有率,集中精力培育对公司贡献较大的客户,使企业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持企业业绩稳步增长,可持续性发展。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本文采取波特五力模型、STP分析等,通过对英国市场大客户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客户特点等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和宏优劣势,内外竞争形势等,深度挖掘消费需求,找到适合和宏和英国大客户的营销策略,并且提前对实施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实施中的要素做了重点阐述,从而保证营销策略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复杂环境中营销策略的制定,在营销策略制定方面,避恶性竞争,以产品和差异化策略为核心,从而实现既定的营销目标。和宏公司的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对和宏公司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同时期待对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营销策略制定和执行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本刊编辑部[8](2016)在《我国钢材出口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概述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产钢国,虽然钢材出口比例占钢材产量的比重远低于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但由于钢材产量绝对值非常大,因而我国的钢材出口也会对全球钢材价格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钢铁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许多经济体为了保护本地钢铁产业加大了贸易保护措施的力度,采取了各种形式的保护方式和措施,特别是针对中国的钢材出口。
栾小震[9](2015)在《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模式改进研究》文中指出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整个钢铁产业全面亏损的情况下,2014年我国出口钢铁9378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15年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预计全年钢铁出口将超亿吨。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钢铁出口贸易越来越难做,在内忧外患的处境下,大家都面临着如何通过模式改进来增量提效。S公司作为中央直属企业,根据中钢协统计,2014年钢铁出口总量位居全国贸易公司(非钢铁生产企业)第一位。从2015年上半年的运营业绩来看,今年的出口总量将超过去年,但利润率却在下降。根据S公司的战略部署,钢铁出口板块要在2017年出口数量达到250万吨,利润超过8000万元。作为S公司,该如何通过改进钢铁出口贸易的模式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通过运用SWOT、STP、5PS等理论对S公司的主要采购品种、目标市场、销售渠道建立以及竞争对手的出口模式等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对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涉及到的采购、销售、合同执行、售后服务环节的模式进行分析并设计,同时,对设计好的模式进一步进行调整。前言部分阐述了在钢铁产能过剩,钢铁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从2012年到现在,钢铁出口不断创新高,但单价和利润率却不断降低,S公司在这种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钢铁出口板块能否持续发展,是亟需值得去研究的。同时,S公司作为钢铁出口贸易大军中的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通过对该企业的钢铁出口贸易的模式改进进行研究,帮助S公司在未来更好地发展,这对其他钢铁出口公司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全文共分为7章。首先,关于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S公司钢铁出口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内、外部的问题;其次,针对S公司存在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未来的发展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同时,上、下游行业的市场走势以及相关政策等都会影响全球的钢铁需求,这将直接决定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模式应该如何改进从而适应市场环境。再次,从产品、销售渠道、人力资源、财务数据方面对S公司的运营能力进行分析。S公司是否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以及能否通过改进模式赢得未来的发展;然后,对竞争对手模式进行分析。借鉴竞争对手的优点,改进现有模式;接下来,对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模式分析并进行设计。从采购、销售、合同执行、售后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设计;再接下来,对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模式进行调整;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
罗嘉庆[10](2015)在《商品金融化及其传导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融创新融入商品贸易的现象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荷兰,其后在英国、美国等地区得到了改良和广泛应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传统的交易所公开叫价逐渐被计算机的电子化平台取代,商品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量也已超过实物交易量的数倍之多。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金融衍生品交易量和金融投资者数量在商品领域均出现了剧增,商品交易背后的金融统治力量成为常态化,凸显了商品金融化现象。商品金融化现象是如何统治了商品的自然属性,并改变了传统的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回顾了商品金融化的历史进程,发现商品金融化发展必须具备的四个关键因素:自由化、透明的市场组织;有利市场的经济治理框架;交易商品的同质化;实物交易市场的高度发展。期货市场从16世纪出现,并逐渐成为商品金融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具备了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本文通过比较期货和现货市场的数据,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期间,期货交易突然爆发式增长,铝、锌等有色金属一年内经历了最高6倍的升跌,大豆、小麦等农产品的价格也经历了3倍以上的起落,金融危机爆发时期的资金流动已远远超过了商品实物市场交易的总和。这是商品交易中金融资本开始统治实物交易的标志性背景,凸显了商品金融化对产业层面的影响。针对商品金融化出现的背景和现象,本文通过对有色金属、钢铁和农产品等期货价格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商品金融化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其有利于企业的锁定生产成本,减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此种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十分敏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商品金融化有过度的迹象,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本文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有色金属市场、钢铁市场的国内外价格传导情况表现较好,农产品对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表现最差。总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商品交易中心与国际市场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劣于国外期货市场,因此不利于发挥商品金融化的正面效应。继而,本文通过模拟企业的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行为,发现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每年的收益率变化平均约10%,即企业运用商品金融化的正面效应,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本文发现我国商品金融化从2000起至2010年期间经历了一段完整的发展周期,即由膨胀到萧条的过渡,2008年为低谷,2009年反弹性快速恢复,到2010年起开始平稳,并进入新一轮的膨胀早期阶段。商品金融化对产业层面影响的问题值得深入关注。一方面国内外商品交易中心的价差导致了金融套利的风险;另一方面,国外资本主导实体市场的价格体系,必然威胁到产业的安全。本文将商品金融化与产业安全的关系作为重点单独地进行了考察,通过长期波动率、包络模型等实证方法,分析了包括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9个细分行业所处的产业安全态势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有色金属的相关行业与国际整体水平结合较为紧密,而农产品相关行业,特别是涉及小麦、玉米、棉花、白糖等相关原材料行业,则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以致纺织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细分行业存在一定的产业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商品金融化对产业生产环节的各种影响路径,提出了商品金融化下产业发展阶段存在的四个阶段:商品贸易保护阶段、本国的商品交易中心发展阶段、国内外商品交易中心的同步过渡阶段、商品定价中心成熟阶段。我国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处于第一阶段;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处于第一与第二过度阶段;纺织业处于第二阶段;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处于第二与第三过度阶段;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处于第三阶段。本文认为商品金融化进程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阻力不在于商品交易金融平台的建设问题,而是政府思路转变问题,政府应该进一步下放权力,让更多外来参与者广泛进入,让风险分散渠道更加多元化。因此对发展金融战略、提升定价权支持系统、加强宏观经济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泰国线材生产商要求进口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国线材生产商要求进口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东盟对华保障措施的原因及福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简评 |
1.2.1 关于中国与东盟贸易状况的研究 |
1.2.2 关于中国与东盟贸易摩擦的研究 |
1.2.3 关于保障措施的研究 |
1.2.4 关于GTAP模型应用的研究 |
1.2.5 简要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WTO保障措施理论概述 |
2.1 保障措施概念及主要特征 |
2.1.1 保障措施的概念 |
2.1.2 保障措施的主要特征 |
2.1.3 与反倾销反补贴的对比特征 |
2.2 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 |
2.3 特别保障措施 |
2.4 实施保障措施的理论依据 |
2.4.1 幼稚产业保护论 |
2.4.2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
第三章 东盟实施对华保障措施的现状和特点分析 |
3.1 国外对华保障措施的现状 |
3.1.1 国外对华保障措施调查的国别统计 |
3.1.2 国外对华保障措施调查的行业统计 |
3.2 东盟国家对华保障措施的现状和特点 |
3.2.1 立案数量呈倒U型分布 |
3.2.2 国别分布相对集中 |
3.2.3 钢铁成为主要目标产业 |
3.2.4 最终保障措施实施比例高 |
3.3 主要东盟国家对华保障措施的总体概况 |
3.3.1 印度尼西亚 |
3.3.2 菲律宾 |
3.3.3 马来西亚 |
3.3.4 泰国 |
3.3.5 越南 |
第四章 东盟实施对华保障措施的原因分析 |
4.1 基于国际视角的原因分析 |
4.1.1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
4.1.2 WTO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
4.2 基于东盟视角的原因分析 |
4.2.1 一直存在贸易失衡 |
4.2.2 东盟国家竞争力的差异 |
4.2.3 中国威胁论 |
4.3 基于中国视角的原因分析 |
4.3.1 中国产品缺乏竞争力 |
4.3.2 中国出口企业秩序混乱 |
4.3.3 行业协会运行机制存在缺陷 |
4.4 钢铁成为东盟对华保障措施目标产业的原因分析 |
4.4.1 中国与东盟钢铁产品贸易情况 |
4.4.2 东盟方面的原因 |
4.4.3 中国方面的原因 |
第五章 东盟实施对华保障措施的福利水平分析 |
5.1 自由贸易一般情况分析 |
5.2 提高关税对东盟国内福利效应分析 |
5.3 进口配额对东盟国内福利效应分析 |
5.4 关税配额对东盟国内福利效应分析 |
第六章 实证分析 |
6.1 GTAP模型的相关介绍 |
6.1.1 模型的基本原理 |
6.1.2 理论模型结构 |
6.2 GTAP模型的设定 |
6.2.1 数据的处理 |
6.2.2 模拟情景的设定 |
6.3 GTAP实证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2019年三大国际市场钢材市场走势及2020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9年全球钢材市场概述 |
二、2019年长材市场分析 |
1. 北美长材市场分析 |
2. 欧洲长材市场分析 |
3. 东南亚长材市场分析 |
三、2019年板卷市场分析 |
1. 北美板卷市场分析 |
2. 欧洲板卷市场分析 |
3. 东南亚板卷市场分析 |
四、2020年全球钢材市场展望 |
(3)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的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引言 |
一、反倾销调查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
(一)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及其界定的理论依据 |
(二)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的要素—界定客体与损害评估 |
(三)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
(四)各主要国家国内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
二、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的客体要素 |
(一)客体界定的理论依据 |
(二)客体的界定范围 |
(三)客体的界定标准 |
(四)客体的界定----以加拿大婴儿食品反倾销案为例 |
三、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的损害评估要素 |
(一)损害评估的理论依据 |
(二)损害评估的范围 |
(三)损害评估的标准 |
(四)损害评估——以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反倾销案为例 |
四、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的未来发展 |
(一)国际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的发展趋势 |
(二)我国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的改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反倾销贸易效应的国内外研究 |
1.2.2 关于反倾销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 |
1.2.3 关于对华钢铁反倾销的研究 |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概念 |
2.1.1 倾销的概念及类型 |
2.1.2 反倾销的相关概述 |
2.2 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效应 |
2.2.1 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 |
2.2.2 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 |
2.2.3 反倾销的贸易偏转效应 |
2.2.4 反倾销的贸易抑制效应 |
2.3 反倾销措施贸易效应的理论分析 |
2.3.1 反倾销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理论分析 |
2.3.2 反倾销贸易偏转效应和贸易抑制效应的理论分析 |
3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现状及特征分析 |
3.1 中国对美国钢铁产品出口现状及特征 |
3.1.1 中国对美国钢铁产品出口现状 |
3.1.2 中国对美国钢铁产品出口特征 |
3.2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现状及特点 |
3.2.1 我国钢铁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
3.2.2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实施反倾销的现状及特征 |
3.3 我国钢铁产品频繁遭遇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
3.3.1 美国方面 |
3.3.2 中国方面 |
4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 |
4.1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流量分析 |
4.1.1 贸易限制效应的流量分析 |
4.1.2 贸易转移效应的流量分析 |
4.1.3 贸易偏转效应的流量分析 |
4.2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贸易效应的实证模型 |
4.2.1 模型的设定和变量的选取 |
4.2.2 数据来源说明 |
4.2.3 模型的检验及修正 |
4.3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的实证结果 |
4.3.1 贸易限制效应 |
4.3.2 贸易转移效应 |
4.3.3 贸易偏转效应 |
5 应对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对策 |
5.1 宏观层面 |
5.1.1 针对不同程度的贸易限制效应,调整对美出口结构 |
5.1.2 利用贸易转移效应,适时增加对美出口 |
5.1.3 考虑贸易偏转效应,配合“一带一路”实行市场多元化 |
5.2 微观层面 |
5.2.1 充分利用时滞效应,尽可能减少损失 |
5.2.2 善于运用价格承诺,维护合理贸易利益 |
5.2.3 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中泰“一带一路”下钢铁贸易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2.4 文章框架 |
1.2.5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
1.3.1 本文创新 |
1.3.2 本文难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际贸易理论 |
2.2 中泰钢铁工业贸易的现状 |
2.3 中泰政策推进中泰钢铁贸易 |
2.4 中泰影响钢铁贸易潜力 |
3 泰国和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 |
3.1 泰国钢铁工业 |
3.1.1 泰国钢铁工业的结构 |
3.1.2 泰国钢铁工业的现状 |
3.2 中国钢铁工业 |
3.2.1 中国钢铁工业的结构 |
3.2.2 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 |
3.3 泰国与中国钢铁贸易摩擦 |
4 泰国进口中国钢铁的因素 |
4.1 泰国钢铁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
4.1.1 泰国钢铁供给的方面 |
4.1.2 泰国钢铁需求的方面 |
4.2 泰国钢铁成本的因素 |
4.2.1 中国的钢材价格对泰国钢铁的影响 |
4.2.2 外部因素对泰国钢铁的影响 |
4.2.3 内部因素对泰国钢铁的影响 |
4.3 泰国政策影响国内钢铁市场的因素 |
4.3.1 贸易合作通过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开展 |
4.3.2 泰国国内发展政策 |
5 “一带一路”下中泰钢铁贸易潜力 |
5.1 “一带一路”与“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影响对钢铁贸易的关系 |
5.2 测算中泰钢铁贸易潜力通过引力模型 |
5.2.1 引力模型理论分析 |
5.2.2 钢铁贸易潜力的计量方法–引力模型 |
6 结论及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A钢铁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创新之处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国际化战略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国际化动机 |
2.2 企业国际化程度衡量 |
2.3 企业国际化经营市场进入模式 |
2.4 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选择 |
2.5 企业国际化相关分析工具和方法——PEST分析与SWOT分析 |
2.6 企业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
2.7 关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文献综述 |
第3章 A钢铁公司国际化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 |
3.1 A钢铁公司国际化外部环境分析 |
3.1.1 A钢铁公司国际化外部宏观环境 |
3.1.2 A钢铁公司国际化波特五力分析 |
3.2 A钢铁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2.1 A钢铁公司概况 |
3.2.2 A钢铁公司国际化内部资源现状 |
3.2.3 A钢铁公司国际化内部资源问题分析 |
3.3 A钢铁公司国际化SWOT分析 |
第4章 A钢铁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制定 |
4.1 A钢铁公司“十三五”国际化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
4.2 A钢铁公司国际化战略体系 |
4.2.1 国际化管理 |
4.2.2 供应链国际化 |
4.2.3 技术国际化 |
4.2.4 人才国际化 |
4.2.5 投资国际 |
4.2.6 品牌国际化 |
第5章 A钢铁公司国际化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5.1 提升国际化战略管理能力 |
5.2 A钢铁公司国际化目标市场进入 |
5.3 国际投资与产能合作 |
5.4 国际化人才团队建设与智力引进 |
5.5 优势管理技术国际输出及引进 |
5.6 国际资金利用 |
5.7 A钢铁公司国际化品牌建设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和宏公司英国市场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和宏公司英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2.1 和宏公司概况 |
2.1.1 和宏公司介绍 |
2.1.2 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分析 |
2.1.3 公司运营分析及市场分析 |
2.1.4 和宏公司大客户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
2.2 和宏公司英国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分析与大客户需求分析 |
2.2.1 宏观环境分析 |
2.2.2 大客户需求分析 |
2.3 和宏公司英国市场行业竞争分析 |
2.3.1 和宏公司所在行业的进入壁垒以及替代品分析 |
2.3.2 和宏公司所在行业的议价能力分析 |
2.3.3 和宏公司所在行业的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分析 |
2.4 和宏公司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第3章 和宏公司英国市场大客户营销策略制定 |
3.1 和宏公司英国市场的目标定位 |
3.1.1 目标市场细分 |
3.1.2 目标市场选择 |
3.1.3 目标市场定位 |
3.2 大客户营销推广策略选择 |
3.2.1 和宏公司大客户分析 |
3.2.2 和宏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制定 |
3.2.3 定价以及服务策略 |
3.2.4 促销策略 |
3.2.5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第4章 营销策略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
4.1 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4.1.1 人力资源保障 |
4.1.2 建立大客户管理流程 |
4.1.3 制度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钢材出口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
一、中国钢材出口概况 |
二、2016年截至目前针对中国出口钢材的保护和措施 |
三、影响我国钢材出口的因素 |
1. 影响我国钢材出口的内部因素 |
2. 影响我国钢材出口的外部因素 |
四、2017年钢材出口展望 |
(9)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模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0.1 研究背景 |
0.1.1 行业背景 |
0.1.2 S公司的发展历程 |
0.1.3 S公司所面临的问题 |
0.2 研究意义 |
0.3 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
0.4 本章小结 |
第1章 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1 S集团公司基本概况 |
1.1.2 S集团公司简介 |
1.1.3 S公司简介及组织架构 |
1.1.4 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板块介绍 |
1.2 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现状 |
1.2.1 近年来的出口业绩 |
1.2.2 主要出口产品(以2014年数据进行分析) |
1.2.3 主要出口市场(以2014年数据进行分析) |
1.3 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
1.3.1 内部问题 |
1.3.2 外部问题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S公司市场环境的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全球宏观经济运行现状 |
2.1.2 全球经济总体情况 |
2.1.3 全球主要经济体表现及政策走向 |
2.2 影响钢市走势的相关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
2.2.1 国内经济分析 |
2.2.2 货币政策分析 |
2.2.3 稳增长政策分析 |
2.2.4 下游行业分析 |
2.2.5 铁矿石的价格分析 |
2.3 钢铁出口行业基本情况 |
2.3.1 近年来的中国钢铁出口数量和主要品种 |
2.3.2 中国钢铁主要出口市场 |
2.3.3 国内主要钢铁出口商 |
2.3.4 相关政策对钢铁出口贸易的影响 |
2.4 钢铁全球需求分析 |
2.4.1 当前全球钢铁需求情况分析 |
2.4.2 全球钢铁未来需求预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S公司的运营能力分析 |
3.1 主要出口产品分析 |
3.2 销售渠道分析 |
3.3 人力资源分析 |
3.4 S公司近年来的财务数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竞争对手出口贸易的模式分析 |
4.1 中国钢厂的出口模式分析 |
4.2 中国贸易商的模式分析 |
4.3 大型商社的贸易模式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模式分析与设计 |
5.1 采购环节的模式分析与设计 |
5.2 销售环节的模式分析与设计 |
5.3 合同执行环节的模式分析与设计 |
5.4 售后环节的模式分析与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模式调整 |
6.1 采购环节的模式调整 |
6.2 营销模式调整 |
6.3 其他方面的模式调整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商品金融化及其传导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商品金融化的定义 |
1.2 商品价格的金融决定论 |
1.3 商品金融化对定价机制的影响 |
1.4 文献综述 |
1.5 研究框架、思路与结构 |
1.6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二章 商品金融化的历史实践 |
2.1 欧洲早期的商品金融化 |
2.2 美国早期的商品金融化 |
2.3 中国早期的金融发展与商品贸易 |
2.5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商品金融化与价格波动 |
3.1 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 |
3.2 商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 |
3.3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商品金融化的传导效应 |
4.1 商品金融化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 |
4.2 商品金融化传导的宏观效应 |
4.3 商品金融化传导的中观效应 |
4.4 商品金融化传导的微观效应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商品金融化对产业安全的影响 |
5.1 商品期货波动率及其对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
5.2 基于DEA模型的商品金融与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
5.3 商品金融化对产业生产环节的影响路径 |
5.4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启示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四、泰国线材生产商要求进口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东盟对华保障措施的原因及福利效应研究[D]. 侯菁. 广西大学, 2020(07)
- [2]2019年三大国际市场钢材市场走势及2020年展望[J]. 高雨萌. 冶金管理, 2020(06)
- [3]反倾销调查中公共利益界定的规则研究[D]. 何梁.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4]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D]. 李斯琦.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5]中泰“一带一路”下钢铁贸易潜力研究[D]. THAMMAHONG THANAWADEE. 浙江大学, 2019(02)
- [6]A钢铁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D]. 林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7]和宏公司英国市场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D]. 张保美. 湖南大学, 2018(06)
- [8]我国钢材出口回顾与展望[J]. 本刊编辑部. 冶金管理, 2016(10)
- [9]S公司钢铁出口贸易的模式改进研究[D]. 栾小震.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8)
- [10]商品金融化及其传导效应研究[D]. 罗嘉庆. 暨南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