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烷脱沥青经验交流会

丙烷脱沥青经验交流会

一、丙烷脱沥青经验交流会(论文文献综述)

赵凯[1](2016)在《ROSE技术在溶剂脱沥青工艺中的应用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合理利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的减压渣油,增加脱沥青油的收率,设计并建设了克拉玛依石化公司80万t/a丙烷脱沥青装置。在充分掌握国内外同类型溶剂脱沥青技术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装置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并降低操作费用,本研究通过对ROSE技术和DEMEX技术进行对比,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综合考虑,克石化丙烷脱沥青工艺最终选用了ROSE(渣油超临界溶剂脱沥青)技术。课题结合ROSE技术的特点,对沥青分离塔及DAO分离塔的效率,工艺技术的操作参数、装置能耗、溶剂消耗、产品的收率和质量等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ROSE技术的实施效果。在超临界塔的分离过程中,90%以上的溶剂可以得到回收并参与换热;与原有装置相比,能耗由之前的28.52千克标油/吨降低了2.69千克标油/吨,而脱沥青油收率提高了3.50%,体现了ROSE技术在丙烷脱沥青装置上的应用优势。为进一步验证ROSE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将丙烷脱沥青装置的加工量提高到100t/h,进行了大负荷标定。标定结果表明,产品质量合格,设备运行基本平稳,但溶剂消耗量较大,装置能耗也相对较高,同时,装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瓶颈问题,表明ROSE工艺技术还有优化的潜力。针对标定发现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ROSE工艺技术的优势,在2015年大检修期间,对丙烷脱沥青装置的设备(包括泵、换热器、风机、塔等)、溶剂系统、压力系统、空冷系统、换热系统、加热炉系统等进行了优化和改造,精简了设备数量,减少了中间换热环节,避免了重复性操作。优化结果表明,装置运行稳定,产品质量100%合格;能耗为24.76千克标油/吨,比优化前的25.83千克标油/吨降低了1.07千克标油/吨。

刘英民[2](2017)在《溶剂脱沥青技术处理辽河稠油生产A级沥青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由于辽河稠油劣质化趋势逐渐加快,采用常减压蒸馏工艺生产A级沥青已经越来越困难。采用溶剂脱沥青技术处理辽河稠油,再通过沥青调和生产A级沥青,是可行的加工方案。本文以L公司3种减压渣油为原料,进行了溶剂脱沥青试验。对脱油沥青的性质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抽提温度增加时,试验得到的脱油沥青收率增加,软化点降低;脱油沥青的四组分中,饱和分和芳香分的含量增加,而沥青质和胶质的含量降低。对调和沥青的搅拌温度和搅拌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搅拌温度170℃,搅拌时间30min的条件下,可以降低老化对试验的影响,有利于石油沥青的调和均匀。对调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软化点117℃的脱油沥青加入140#沥青中的比例为11m%时,得到的调和沥青符合90#A级沥青标准;当软化点117℃的脱油沥青加入130#沥青中比例为8%时,得到的调和沥青符合70#A级沥青标准。对调和沥青针入度随脱油沥青调和比例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和沥青针入度对数和脱油沥青软化点对数乘积/减压渣油针入度对数的值与调和比例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建立了数学模型。经过验证,该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指导沥青调和,可操作性强。

李祖辉[3](1976)在《丙烷脱沥青经验交流会》文中研究指明 石油化学工业部炼油化工生产组于1975年10月6日至12日在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召开了丙烷脱沥青经验交流会,有9个单位2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已有六套丙烷脱沥青装置建成投产。现掌握了大庆、923、大港、新疆等原油的减压渣油脱沥青技术,发展了转盘抽提、临界回收、薄膜蒸发、旋风分离等新工艺,独创了我国自己的溶剂回收工艺。产品品种不断增长,适应

于凤武[4](2004)在《锦州石化公司减压渣油生产道路沥青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锦州石化公司减压渣油、减粘渣油和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对蒸馏法、调合法、氧化法等制备普通道路沥青的方法及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锦州石化公司减粘渣油减压蒸馏法制取普通道路沥青的方案进行了研究,在不同轻油拔出率情况下对所得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延度、闪点等性质进行了测定,对合格普通道路沥青进行了沥青四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蒸馏法可以制得SH0522-92标准中的60号甲或60号乙普通道路沥青。作者对减压渣油与减粘渣油调合法制备沥青的比例及过程进行了研究,对沥青软化点、针入度、延度、闪点等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减压渣油与减粘后渣油调合比为3:74:6的范围内同样可以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普通道路沥青。对减粘渣油与深拔处理后的减粘渣油调合制备沥青的比例进行了研究,对所制备沥青的性质和沥青四组分的分析表明,减粘渣油与深拔处理后的减粘渣油采用适当比例调合后同样可以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普通道路沥青。在氧化温度为250℃,每公斤渣油通风量为2.0L/min条件下,对减粘渣油在不同氧化时间所制备的沥青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减粘渣油通过浅度氧化可以生产60#甲及60#乙普通道路沥青。本文还对催化油浆与减粘渣油调合制取道路沥青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利用催化油浆与减粘渣油调合后,再经减压深拔,在适当的拔油率下,可得到质量较好的60#甲普通道路沥青。

高敦仁[5](1995)在《我国加工进口含硫原油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加工进口含硫原油的对策研究高敦仁(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100083)GdoDunren(ReseurchInstituteofPetroleumProcessing,Beijing100083)关键词 加氢裂化,含硫原油,脱硫,脱金属,脱氮1...

杨新华,吕贞,陈博,杨卫东[6](2012)在《催化油浆综合利用及制取环保型橡胶油的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目前催化油浆综合利用现状的调研,结合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催化油浆的生产及利用,考察了催化油浆生产环保型轮胎橡胶油的可行性。实验室选择加氢及三元复合溶剂(糠醛-丙二醇-水)萃取工艺对催化油浆切割馏分进行后续精制,结果显示:加氢工艺收率高,但不能有效脱除原料中的稠环芳烃;而采用三元复合溶剂得到的产品较纯糠醛溶剂CA值提高6个单位,收率提高3%,其PCA及8种有毒芳烃均能达到欧盟环保指令的要求。

窦福合[7](2016)在《辽河稠油渣油脱油沥青调和道路沥青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溶剂脱沥青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重油加工工艺,其经济效益受到脱油沥青应用的制约。本文以辽河稠油大混合油减压渣油为原料,对其进行溶剂脱沥青实验,并探索脱油沥青调和道路沥青的可行性。溶剂脱沥青实验用丁烷做溶剂,在剂油比为4:1、抽提压力为4 MPa条件下,在110℃135℃范围内调整抽提温度,得到软化点为100℃130℃的脱油沥青产品,并测定其性质参数。选取100℃软化点脱油沥青作为硬组分调和道路沥青。通过软组分筛选发现,减压渣油作软组分调和的道路沥青性质优良。100℃软化点脱油沥青加入比例为12.1 m%、17.0 m%、25.0 m%时,分别调和得到90#、70#、50#沥青产品,其中调和得到的90#沥青和70#沥青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JTG F40-2004)的标准,调和得到的50#沥青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GB/T 15180-2000)的规定。根据调和过程的一些规律,本文提出了一套指导沥青调和的方法,包括软化点的线性估算法、针入度的等价估算法、针入度的线性估算法,并实验验证了各方法的可行性。沥青延度是反应道路沥青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没有预测调和沥青延度的方法。本文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调和沥青延度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宋昭峥,蒋庆哲[8](2010)在《含硫原油加工方案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合理地加工含硫原油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燃料油(特别是柴油)、化工原料的需求,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产品质量要求是国内外炼油工业面临的问题。随着进口含硫原油的逐年增多,面临着原料质量变差、产品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的种种挑战;本文根据我国炼油工业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的含硫原油加工路线:VGO加氢裂化+减压渣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蜡油加氢裂化这两条工艺路线。

马志成[9](2012)在《重油的精制及其中间相的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油是廉价而来源丰富的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副产物,利用重油可以制备出工业价值很高的沥青基炭纤维等高端炭材料。以重油为原料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在纺丝工艺中存在着断丝等稳定性问题,影响了沥青基炭纤维性能的提高。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原料重油要求有较高的芳烃含量,因此要精制重油以除去脂肪蜡、固体不溶物以及杂原子化合物等有害成分。本论文主要内容是研究重油脱蜡工艺和中间相沥青的纺丝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溶剂脱蜡的方法,选取三种不同的重油为原料,以丁酮为溶剂,剂油比(溶剂与重油质量比)为1.5和3,在10℃、5℃、0℃和-5℃下,使用高速冷冻离心机进行离心结晶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离心分离后的重油芳香性得到提高。在剂油比一定的条件下,离心分离温度越低,重油脱蜡效果越好;当重油的蜡含量较大时,溶剂比例越大,脱蜡效果越好。采用核磁共振谱(1H-NMR,13C-NMR)分析方法,对原料、油组分和蜡组分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油中含有的芳香性苯类物质和脂肪性蜡在精制后,两种组分得到有效的分离,得到了芳香性高的的油组分。采用Brown-Ladner(B-L)模型计算得到重油和分离组分的芳碳率fA、芳环系周边碳取代率σ和芳环系的缩合度HAU/CA三个结构参数。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重油S03的芳碳率最大,重油S01的芳碳率最小。通过族组分测定、偏光显微镜、毛细管流变仪和综合热分析仪等分析方法对中间相沥青在纺丝过程中的族组分变化、相稳定性、流变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中间相沥青纺丝前后的族组成变化表明中间相沥青在纺丝过程中喹啉不溶物的含量有所增加,可溶性中间相含量减少;各向异性中间相沥青的纤维状流线型织构在纺丝过程中部分变成了镶嵌型织构;中间相沥青发生相分离,并产生各向同性组分,两组分发生分层现象;中间相沥青纺丝过程中孔洞的出现,影响了中间相沥青的稳定性。中间相沥青纺丝过程中,两相的混合使熔体软化点和流动点降低而产生断丝;中间相沥青的位移-温度曲线流动点后的光滑曲线在纺丝过程中变得不光滑,表明两相的混合影响了中间相沥青的流变稳定性;重油及萘基中间相沥青起始失重温度都在410℃以上,两种中间相沥青的残炭率都在70%以上,表明它们的热失重率都比较小,纺丝热稳定性好。

蔡慧[10](2018)在《沥青混合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及评价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温室效应是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各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产生的碳排放居各行前列,是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领域。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能源消耗巨大,而由此产生的碳排放国内尚未建立量化标准。通过测定和计算量化工程项目的整体碳排放,评估项目的“绿色”水平,是鼓励项目中低碳工艺创新、衡量企业响应节能减排政策采取措施的效果的基础。因此,建立道路工程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和低碳道路的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沥青混合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材料生产阶段、施工建造阶段、养护维修阶段和拆除回收阶段,并确定了各阶段碳排放计量的系统边界。根据现行施工工艺,确定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碳排放来源主要为机械设备的能源消耗,基于此建立碳排放计量清单。以过程分析和I-O分析结合的复合型生命周期分析法建立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并以典型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为例,参考施工定额并结合实际确定了材料用量、施工工艺、设备类型和设备参数,进行了碳排放量的计算,并确立了碳排放的关键环节为材料生产。同时,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内各环节碳排放量计算结果,以项目中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的措施为方案层,建立了低碳道路的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评估指标权重,并给出指标的打分细则。道路工程的总得分为各指标加权累加得到,按总得分划分道路的低碳级别。本研究中选取各省份的高速公路进行打分,得到我国高速公路在低碳道路等级评定时,在各等级上的分布是“中间大,两头小”。最后,本文提出基于项目可行性阶段的相关信息,利用MATLAB中BP神经网络来预测项目整体碳排放量。编写了相关程序并搜集样本进行测试验证。

二、丙烷脱沥青经验交流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烷脱沥青经验交流会(论文提纲范文)

(1)ROSE技术在溶剂脱沥青工艺中的应用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溶剂脱沥青现状及技术
        1.2.1 现状
        1.2.2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的溶剂脱沥青技术
        1.2.3 石油大学的超临界抽提脱沥青技术
        1.2.4 清华大学开发的溶剂脱沥青高效萃取塔技术
    1.3 国外溶剂脱沥青现状及技术
        1.3.1 现状
        1.3.2 ROSE工艺技术
        1.3.3 Demex工艺技术
        1.3.4 溶剂脱沥青工艺技术(LEDA)
        1.3.5 Solvahl技术
    1.4 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趋势
        1.4.1 广泛使用混合C4等重溶剂
        1.4.2 使用完善的组合工艺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溶剂脱沥青技术比选
    2.1 克石化公司溶剂脱沥青装置现状
    2.2 ROSE(渣油超临界溶剂脱沥青)技术
    2.3 Demex技术
    2.4 ROSE工艺技术和DEMEX工艺技术比较
        2.4.1 工艺比较
        2.4.2 综合能耗比较
        2.4.3 广州石化引进ROSE技术的使用情况
    2.5 ROSE工艺技术的选取
        2.5.1 ROSE工艺技术简易流程图
        2.5.2 ROSE工艺的关键技术
        2.5.3 ROSE技术的选用
第三章 ROSE技术在溶剂脱沥青装置的应用
    3.1 ROSE技术的特点
    3.2 ROSE技术实施后效果
        3.2.1 主要操作参数对比
        3.2.2 装置能耗
        3.2.3 溶剂消耗
        3.2.4 轻脱油收率
        3.2.5 脱沥青油收率
        3.2.6 脱沥青油质量
第四章 溶剂脱沥青装置的标定
    4.1 目的
    4.2 标定条件
    4.3 工艺标定部分
        4.3.1 加工量、产品量及收率标定
        4.3.2 溶剂、消泡剂消耗
        4.3.3 各单项能耗标定
    4.4 设备标定部分
        4.4.1 机、泵设备核算
        4.4.2 热交换器设备核算
        4.4.3 导热油加热炉设备核算
        4.4.4 塔设备核算
    4.5 标定结果分析
        4.5.1 工艺方面分析
        4.5.2 设备方面分析
        4.5.3 消耗方面分析
第五章 ROSE技术在溶剂脱沥青装置的优化
    5.1 装置能耗优化分析
        5.1.1 新水
        5.1.2 循环水
        5.1.3 电
        5.1.4 10公斤蒸汽
        5.1.5 工艺燃料
    5.2 优化节能技措的实施及效果
        5.2.1 将高压电机更换为低压电机,并增加变频
        5.2.2 鼓引风机加装变频
        5.2.3 采取先进的超临界回收技术
        5.2.4 沥青系统加入消泡剂
        5.2.5 中压系统增设溶剂闪蒸回收
        5.2.6 中压空冷增加柴油冲洗流程
        5.2.7 加热炉节能技术改造
        5.2.8 装置增加高压空冷优化冷却系统
        5.2.9 优化更换沥青闪蒸罐
    5.3 装置适应性优化调整
    5.4 装置优化后的节能效果
    5.5 装置优化后的平稳效果
        5.5.1 Ⅱ套丙烷装置
        5.5.2 Ⅲ套丙烷装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溶剂脱沥青技术处理辽河稠油生产A级沥青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石油沥青概述
        1.1.1 石油沥青的组成和结构
        1.1.2 道路石油沥青性能的评价方法
    1.2 A级道路沥青
        1.2.1 目前市售沥青的基本特点
        1.2.2 A级沥青的研制
    1.3 道路石油沥青生产技术
        1.3.1 蒸馏法
        1.3.2 氧化法
        1.3.3 改性法
        1.3.4 乳化法
        1.3.5 溶剂脱沥青法
        1.3.6 调和法
    1.4 溶剂脱沥青技术概述
        1.4.1 溶剂脱沥青工艺
        1.4.2 溶剂脱沥青原理
        1.4.3 国外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概况
        1.4.4 国内溶剂脱沥青技术进展
    1.5 调和法生产沥青工艺
        1.5.1 调和沥青的生产工艺类型
        1.5.2 沥青产品的调和原料
        1.5.3 调和工艺流程
    1.6 脱油沥青的应用
        1.6.1 脱油沥青在硬质道路沥青方面的应用
        1.6.2 脱油沥青在调和道路沥青方面的应用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溶剂脱沥青试验
    2.1 溶剂脱沥青试验原料
    2.2 溶剂脱沥青试验装置
        2.2.1 工艺原理
        2.2.2 装置构成
        2.2.3 装置技术指标
        2.2.4 本装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性质
        2.2.5 试验装置操作方法
    2.3 溶剂脱沥青试验方案
    2.4 溶剂脱沥青产品性质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调和试验
    3.1 调和试验的原料、仪器及测定方法
        3.1.1 调和试验原料
        3.1.2 调和试验仪器
        3.1.3 调和试验测定方法
    3.2 调和沥青试验的操作条件
        3.2.1 搅拌时间的考察
        3.2.2 搅拌温度的考察
    3.3 调和沥青的制备与性质
        3.3.1 调和沥青的制备
        3.3.2 调和沥青的性质
    3.4 A级调和沥青产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脱油沥青对调和沥青针入度影响规律研究
    4.1 脱油沥青性质
    4.2 调和沥青针入度测定
    4.3 调和沥青针入度分析
        4.3.1 减压渣油c与不同软化点脱油沥青的调和沥青针入度分析
        4.3.2 脱油沥青A2与不同针入度减压渣油的调和沥青针入度分析
    4.4 调和沥青针入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4.5 调和沥青针入度预测模型的验证
        4.5.1 减压渣油c与脱油沥青A2的调和沥青针入度分析
        4.5.2 减压渣油c与脱油沥青B2的调和沥青针入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锦州石化公司减压渣油生产道路沥青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石油沥青性质方面的研究
        1.1.1 石油沥青物理性质方面的研究
        1.1.2 沥青化学组成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1.1.3 决定沥青质量的指标
    1.2 道路沥青生产方法介绍
        1.2.1 蒸馏法生产直馏沥青
        1.2.2 氧化沥青工艺
        1.2.3 溶剂脱沥青工艺
        1.2.4 调合法生产沥青工艺
    1.3 我公司减压渣油生产利用现状及课题来源
        1.3.1 我公司减压渣油生产及利用现状
        1.3.2 课题来源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来源及规格
    2.2 实验分析方法
    2.3 实验选用方案
        2.3.1 减粘后渣油蒸馏法制取道路沥青
        2.3.2 浅度氧化法制取道路沥青
        2.3.3 调和法制道路沥青
第三章 实验结论及讨论
    3.1 减压深拔法制道路沥青
    3.2 调和法制道路沥青
        3.2.1 减粘前渣油与减粘后渣油调合
        3.2.2 减粘渣油减压深拔后与减粘渣油调合
    3.3 渣油浅度氧化法制道路沥青
        3.3.1 氧化温度的选择
        3.3.2 氧化风量的确定
        3.3.3 氧化温度的选择
        3.3.4 氧化温度的选择
        3.3.5 蜡含量分析
    3.4 催化油浆调合法生产道路沥青的探讨
        3.4.1 催化油浆调合法生产道路沥青的探讨
        3.4.2 调合后改质方案探讨
    3.5 工业放大与可行性讨论
        3.5.1 减压蒸馏法制道路沥青
        3.5.2 调合法生产道路沥青
        3.5.3 浅度氧化法生产道路沥青
        3.5.4 减粘渣油与催化油浆调合后再减压蒸馏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与缩写说明
致谢

(6)催化油浆综合利用及制取环保型橡胶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1.2 实验评价装置
2 结果及讨论
    2.1 催化油浆加氢实验
    2.2 催化油浆三元复合溶剂萃取实验
        2.2.1 三元复合溶剂的选择及互溶实验
        2.2.2 三元溶剂萃取实验
3 结论

(7)辽河稠油渣油脱油沥青调和道路沥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溶剂脱沥青技术概述
    1.3 脱油沥青应用概况
        1.3.1 脱油沥青在道路沥青调和方面的应用
        1.3.2 脱油沥青的气化
        1.3.3 脱油沥青在硬质道路沥青的应用
        1.3.4 脱油沥青在活性炭制备中的应用
        1.3.5 脱油沥青在铸型粘结剂的应用
        1.3.6 脱油沥青磺化在钻井液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
        1.3.7 脱油沥青在高分子材料添加剂的应用
        1.3.8 炼焦工业粘结材料
        1.3.9 农林业土壤改良剂
        1.3.10 脱油沥青造粒技术进展
    1.4 道路石油沥青
        1.4.1 石油沥青的组成和结构
        1.4.2 道路石油沥青的性质和指标
    1.5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1.6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2章 溶剂脱沥青实验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2.2 实验仪器
        2.2.1 装置构成
        2.2.2 装置技术指标
        2.2.3 实验装置操作方法
    2.3 溶剂脱沥青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脱油沥青调和道路沥青
    3.1 实验原料、实验仪器及测定方法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测定方法
    3.2 调和方式的确定
        3.2.1 实验方案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3 选定调和方式
    3.3 调和沥青的软化点
        3.3.1 软化点和脱油沥青加入比例的关系
        3.3.2 调和沥青软化点规律的验证
        3.3.3 调和沥青软化点的线性估算法
    3.4 调和沥青针入度
        3.4.1 脱油沥青加入比例和针入度的关系
        3.4.2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3.4.3 调和沥青针入度的等价估算法
        3.4.4 调和沥青针入度的等价估算法的验证实验
        3.4.5 针入度的线性估算法
    3.5 调和沥青产品性质
        3.5.1 焦化重蜡油作软组分调和沥青产品性质
        3.5.2 催化裂化拔头油浆作软组分调和沥青产品性质
        3.5.3 减压渣油作软组分调和沥青产品性质
    3.6 高软化点脱油沥青调和道路沥青的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神经网络在预测调和沥青延度的应用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方案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交通部石油沥青标准
附录B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国家标准
附录C 针入度等价估算实例
附录D BP神经网络的MATLAB程序
附录E BP神经网络预测的输出值和误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和专利
致谢

(9)重油的精制及其中间相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重油的主要来源及一般性质
        1.2.1 催化裂化澄清油
        1.2.2 裂解焦油
        1.2.3 热裂化渣油和焦化蜡油
        1.2.4 催化裂化-芳烃抽提抽出油
        1.2.5 润滑油精制抽出油
    1.3 重油的精制
        1.3.1 溶剂脱蜡
        1.3.2 临氢脱蜡
        1.3.3 重油原料影响中间相沥青组成性能的因素
    1.4 中间相沥青
        1.4.1 中间相沥青形成机理
        1.4.2 中间相沥青的性质
    1.5 重油及其中间相沥青的应用
        1.5.1 制备高端炭材料
        1.5.2 橡胶工业
        1.5.3 优化炼油工艺
        1.5.4 导热油
        1.5.5 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
    1.6 重油制备中间相沥青的研究进展
    1.7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选题的依据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案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流程
        2.2.1 重油精制工艺流程
        2.2.2 中间相沥青稳定性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核磁共振分析
        2.3.2 元素分析
        2.3.3 折射率分析
        2.3.4 偏光显微分析
        2.3.5 流变分析
        2.3.6 热失重分析
        2.3.7 族组分分析
        2.3.8 灰分测定
第3章 重油的精制及结构参数的计算
    3.1 引言
    3.2 重油组分的物料平衡分析
    3.3 重油组分的收率分析
    3.4 核磁共振分析
        3.4.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
        3.4.2 核磁共振 13C 谱及分析计算
    3.5 元素分析
    3.6 重油及组分结构参数的计算
        3.6.1 重油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3.6.2 重油结构参数的计算及分析
        3.6.3 蜡组分的结构参数的计算及分析
    3.7 重油及组分的折射率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油中间相的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中间相沥青纺丝前后的族组分分析
    4.3 中间相沥青的相稳定性
        4.3.1 显微织构对中间相稳定性的影响
        4.3.2 相分离对中间相稳定性的影响
        4.3.3 孔洞对中间相稳定性的影响
        4.3.4 异状丝的截面与中间相稳定性的关系
    4.4 中间相沥青的流变稳定性
        4.4.1 中间相沥青及其纺丝滴料的位移-温度曲线分析
        4.4.2 软化点和流动点对中间相沥青流变性的影响
    4.5 中间相沥青的热稳定性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沥青混合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及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基于生命周期法的碳排放量分析
        1.2.2 低碳道路评价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全生命周期计量清单
    2.1 沥青混合料生命周期划分
    2.2 碳排放源分析
        2.2.1 材料生产阶段
        2.2.2 施工建造阶段
        2.2.3 养护维修阶段
        2.2.4 拆除回收阶段
    2.3 碳排放计量清单建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3.1 沥青混合料碳排放计算方法
    3.2 沥青混合料碳排放计算模型
        3.2.1 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
        3.2.2 施工建造阶段碳排放计算
        3.2.3 养护维修阶段碳排放计算
        3.2.4 拆除回收阶段碳排放计算
    3.3 碳排放关键环节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碳道路分级和碳排放测算系统
    4.1 分级标准确立
        4.1.1 低碳道路评估指标
        4.1.2 指标权重确定
        4.1.3 打分细则
        4.1.4 实例分析
    4.2 沥青路面碳排放量测算系统CEAS
        4.2.1 BP神经网络
        4.2.2 碳排放量测算系统CEAS开发
    4.3 BP神经网络的适用性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丙烷脱沥青经验交流会(论文参考文献)

  • [1]ROSE技术在溶剂脱沥青工艺中的应用及优化[D]. 赵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2]溶剂脱沥青技术处理辽河稠油生产A级沥青的应用研究[D]. 刘英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 [3]丙烷脱沥青经验交流会[J]. 李祖辉. 炼油设计, 1976(01)
  • [4]锦州石化公司减压渣油生产道路沥青的工艺研究[D]. 于凤武. 天津大学, 2004(06)
  • [5]我国加工进口含硫原油的对策研究[J]. 高敦仁. 石油化工, 1995(07)
  • [6]催化油浆综合利用及制取环保型橡胶油的研究[J]. 杨新华,吕贞,陈博,杨卫东. 润滑油, 2012(03)
  • [7]辽河稠油渣油脱油沥青调和道路沥青的研究[D]. 窦福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4)
  • [8]含硫原油加工方案研究进展[A]. 宋昭峥,蒋庆哲. 第四届(2010)北京国际炼油技术进展交流会论文集, 2010
  • [9]重油的精制及其中间相的稳定性研究[D]. 马志成. 湖南大学, 2012(06)
  • [10]沥青混合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及评价体系[D]. 蔡慧.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丙烷脱沥青经验交流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