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满山香水煎液及其化学提取物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病毒组[1](1977)在《满山香水煎液及其化学提取物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病,它对人民健康影响较大,当前尚无理想的防治办法。对于慢性气管炎的急性发作说来,流感又是一种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药和化学药进行了不少研究,企图找出其中防治流感有效的药物。在中草药方面,我们曾经报道了满山香水煎液在鸡胚内对亚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该药的抑毒效果,我们应用人胚肾单层细胞、鸡胚、小白鼠3种模型,作了该药水煎液及部分化学提取物对3型流感病毒的抑毒试验,兹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病毒协作组[2](1976)在《满山香水煎液及其化学提取物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作者观察到满山香提取物水溶液在人胚单层细胞有一定的抑毒效果,水煎液及提取物水溶液在鸡胚内对各型流感病毒亦有明显的抑毒作用,且不同批药液抑毒效果可有重复性。实验还证明满山香经化学提取可获得其抑毒有效成分的一部分,但其对鸡胚仍呈现一定的毒性反应。
张一丹,何建成[3](1992)在《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了五十年代以来有关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实验研究主要采用鸡胚培养、组织培养和动物实验,进行有效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主要以病例报道为主。机理研究方面,认为与诱生干扰素和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关。显示了中医药防治流感的巨大潜力。
张昆艳[4](2020)在《满山香的质量标准控制和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又名满山香、香排草、毛柄珍珠菜,在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广东、贵州等地区都有分布,但其主要生长在江西、福建、贵州等。“满山香”药材基源复杂,但细梗香草是唯一的草本“满山香”,满山香药材为细梗香草的干燥全草,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江西省乐安县发现,是江西特色中草药资源。性甘、味平,主要功能是祛风、止咳、调经,常用来治疗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疾病。文献报道满山香药材中主要含黄酮、皂苷类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因其香气浓郁持久,富含挥发性成分,常被民间用作火锅中的香料。满山香现行质量标准收载于《江西省中药材标准》(2014年版),检验项目包括性状,粉末显微鉴别、山柰素的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检查,浸出物,以山柰素为指标成分的HPLC法含量测定。因山柰素存在于许多药用植物中,以其作为指标成分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差。课题组前期对满山香中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控制满山香药材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课题组对满山香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本课题利用TLC法建立了以满山香为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优化了山柰素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了满山香药材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2个共有色谱峰,指认了5个色谱峰,经对10批药材的HPLC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进行验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满山香中槲皮素-3-O-(2′′,6′′-二-O-α-吡喃鼠李糖)-β-半乳糖苷和山柰酚-3-O-[2-吡喃葡萄糖基-(1→3)-吡喃鼠李糖-6-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苷2个黄酮苷的含量,方法:选SHIMADZU 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乙腈-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分别在0.0414 6~2.072 8μg、0.0889 5~4.447 5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0.999 9。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满山香中细梗香草皂苷B和细梗香草皂苷C 2个皂苷的含量,方法:选YMC-Pack ODS-A C18色谱柱(4.6×250mm,5μm),乙腈-0.3%冰醋酸溶液(44:5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漂移管温度45℃,载气流速1.59 ml·min-1,分别在2.928 0~19.520 0μg、1.1826~7.884 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3、0.999 5。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另外,还对满山香的灰分、总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机氯农药残留和浸出物进行了相关研究,制定了合理的限度。另外,本课题组研究了满山香药材中二氯甲烷部分的化学成分,经过应用薄层色谱、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ODS柱以及HPLC等技术手段对不同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为:10-eicosenoic acid(1)、dibutyl phthalate(2)、2-Tridecanone(3)、月桂酸(4)、Dodecyl(Z)-9-hexadecenoate(5)、油酸(6)、(R,Z)-21-methyl-8-pentatriacontene(7)、9(Z)-octadecenamide(8)、芥酸酰胺(9)、(10E)-Heptadec-10-en-1-ol(10)、cetyl triacontanoate(11)、1-Bromo-(8Z)-heptadecene(12)、棕榈酸(13)、oleamide(14)、cis-octadec-9-enoic acid(15)、pentatriacontane(16)、1H-imidazole-4-carboxylate(17)、o-phthalic acid bis-(2-ethyl decyl)-ester(18)、2-methyltridecane(19)、bis(2-ethylhexyl)benzene-1,2-dicarboxylate(20)、5,5’-dibutoxy-2,2’-bifuran(21)、2-aminoethyl tetradecanoate(22)、hentriacontanol(23)、decan-1-ol(24)、17-三十三酮(2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满山香中分离得到。
杨毅生,刘良玉,张昆艳,吴旻昱,简勇学,洪挺,王栋[5](2020)在《HPLC法同时测定满山香片中2个专属性黄酮苷的含量》文中提出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满山香片中2个专属性黄酮苷(quercetin-3-O-(2″,6″-di-O-α-rhamnopyranosyl)-β-galactopyranoside和kaempferol-3-O-[2-glucopyranosyl(1→3)rhamnopyranosyl-6-rhamn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ide)的含量。方法:采用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3%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50 nm。结果:Quercetin-3-O-(2″,6″-di-O-α-rhamnopyranosyl)-β-galactopyranoside和kaempferol-3-O-[2-glucopyranosyl(1→3)rhamnopyranosyl-6-rhamn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ide进样量分别在0.019~1.158μg和0.111~4.45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0%、99.1%,RSD分别为2.2%、2.0%;8批样品中上述2个成分的平均含量(n=2)分别为0.19~0.94、1.80~10.23 mg·g-1。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可作为同时测定满山香片中2个专属黄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江紫生,胡起,郑云凯,邓水生,蓝祥英[6](1980)在《满山香抗流感病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对满山香抗流感作了427例的临床观察,疗效为81.5~93.3%。病毒分离率并不因服药而有显着下降。利用流感疫苗所作的试验,也表明同样的结果。药理试验结果表明,该药有退热作用。详细报道了满山香水煎液、粗提物在组织培养、鸡胚和小白鼠试验中的抑制流感病毒的结果。
李香兰[7](2006)在《加味升降散对IB病毒学及ARDS免疫学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目的 探索中药对SARS相关病毒学及免疫学的机理,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模型进行SARS相关病毒学研究,以ARDS模型进行SARS相关免疫学研究。 1、探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增毒传代及几种检测方法,在体内观察加味升降散的抗病毒作用。 2、体外细胞培养观察加味升降散的抗病毒、抑制病毒作用,以病毒蚀斑定量测定法揭示其可能的抗病毒机理。 3、建立小鼠ARDS模型及探讨加味升降散改善ARDS模型小鼠血气的作用。 4、探讨加味升降散对ARDS模型小鼠氧自由基及炎性介质的影响,并揭示其可能的抗氧化机理及细胞免疫调节机制。 5、探讨加味升降散对ARDS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并揭示其可能的免疫调节机理。 二、实验步骤 1、IBV的传代并检测 2、加味升降散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体内模型的影响 3、IBV蚀斑减数实验 4、正常NIH小鼠动脉血气分析、肺系数及百草枯LD50的测定 5、小鼠ARDS模型的建立、加味升降散的急性毒性实验及加昧升降散对ARDS模型小鼠血气的影响 6、加味升降散对MDA、SOD、NO的影响 7、加味升降散对IL-1β、IL-2、IL-6、IL-8及TNF-α的影响 8、加味升降散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 1、按《动物病毒学》的方法接种传代IBV,NDV干扰法及侏儒胚实验均按《动物病毒学》的方法。RT-PCR检测方法:按RT-PCR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最终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产物进行紫外检测并用mini-visionaryTM凝胶成像系统记录试验结果。 2、IBV尿囊液,冻溶后缓慢滴入雏鸡双鼻、双眼,然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大、中、小剂量,攻毒后10小时予以药物治疗,中药大剂量组2:1、中剂量组1:1、小剂量组1:2浓缩,每只小鼠每天灌胃0.6ml,分两次灌胃。阳性药物组予更昔络韦10mg/kg,用蒸馏水配制后灌胃0.6ml/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灌等体积蒸馏水。共观察9天,期间主要观察雏鸡的症状、大小便、死亡等指标。
龚春晖[8](2010)在《蒿红方止咳抗炎的药效研究和机理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表明,由于人口密集、吸烟人群增多、环境污染等因素的恶化,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任何年龄组均占多种疾病之首。上呼吸道感染的西医治疗均不外祛痰、镇咳与抗感染等基本方法。化学药品主要是以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为主,作用迅速,但镇咳类药物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易复发,导致咳嗽缠延难愈;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多,限制了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中药防治此类疾病具有较大优势,临床疗效确切,既能杀菌、抑菌、抗病毒、抗炎,又能祛痰、止咳、平喘,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能通过综合作用祛除病邪或者缓解症状,但大多具有起效缓慢,服用不便的特点。因此,汲取中西药的优点,研制一种安全、速效、针对性强、疗效确切的中药制剂,将极为迫切。针对南方地区的风热感冒、病毒性感冒,开发具有独特疗效的处方,是临床的需求和患者的希望,也是本课题选题的目的。本课题所研究来源于多年临床经验方,具有止咳、抗炎、平喘之功的处方——蒿红方,是由青蒿和满山红经现代工艺提取纯化后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课题首先通过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试验、枸椽酸喷雾诱咳法对豚鼠的止咳影响试验来阐明处方配伍的合理性,然后选择合理的配伍组成蒿红方,再通过体内抗菌、体内抗病毒、抗内毒素休克死亡、解热化痰止咳、抗炎止痛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实验研究,并以此对蒿红方的止咳抗炎的药效学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2、研究方法2.1处方配伍合理性研究2.1.1复方药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雌雄各半,70只,体重为18~22g,于实验环境下常规饲养3天后,按体重随机均分为7组,10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青蒿组、满山红组、复方1组、复方2组、复方3组、阿司匹林组。各给药组按剂量分别灌胃给药,20 ml/kg,1次/天,连续7 d;空白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麻油。末次给药1 h后,小鼠尾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 ml/10g体重,同时于腹腔注射0.8%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2 ml/只,20 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腹腔注射6 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收集冲洗液,调整容积至10 ml,1500 rmp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中(波长590nm)测定OD值,比较各组的差异。2.1.2复方药物对枸椽酸喷雾引咳豚鼠咳嗽的影响取Hartley豚鼠,体重250g左右,雄雌各半,于实验环境下常规饲养3天。于实验前一天将其逐只放入YLS-8A多功能诱咳引喘仪中,由仪器喷雾17.5%枸椽酸溶液,以150 s内出现哮喘(以抽搐、跌倒的时间作为潜伏期)或者五分钟内咳嗽次数多余10次者为合格的敏感动物。取上述合格豚鼠80只,雄雌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可待因组、满山红组、青蒿组、复方1组、复方2组和复方3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1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空白组给予等剂量的麻油。末次给药1 h后,将豚鼠逐只放入YLS-8A多功能诱咳引喘仪中,由仪器喷雾17.5%枸椽酸(每只豚鼠放入前需更换等体积的新鲜枸椽酸溶液),观察并记录豚鼠从接受喷雾开始到发生抽搐跌倒的时间(即引喘潜伏期)及咳嗽次数,引喘潜伏期超过5 min者以5 min计,比较各组差异。2.2蒿红方体内抗菌、抗病毒的研究2.2.1蒿红方对感染肺炎双球菌小鼠治疗作用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20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 g,于实验环境下常规饲养3天后,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热消炎宁组,头孢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20 ml/kg,每天一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肺炎双球菌(菌号31001-20)悬液,每只1.0 ml(6亿菌/ml),空白对照组和给药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的注射用蒸馏水。感染后1、6 h再给药一次,观察和记录一周内各组动物死亡数,计算动物死亡率。统计分析各组差异。2.2.2蒿红方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20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克,适应环境三天后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热消炎宁组,头孢组,蒿红方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20 ml/kg,每天一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和蒿红方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菌号26112-5),每只1.0 ml(10亿菌/ml)。第一次感染后1、6 h分别重复给药1次,观察和记录一周内各组动物死亡数,计算动物死亡率。统计分析各组差异。2.2.3蒿红方对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死亡率和平均存活天数的影响(1)病毒接种方法:取9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注入0.1 ml,接种培育3 d取尿囊液置4℃保存,将尿囊液样品作血凝试验,测血凝滴度,取滴度相同的尿囊液合并后分装于无菌小试管,-70℃保存备用,作为试验用毒种。(2)毒种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在同一批毒种中取出毒种1支,融化后迅速置冰块中,用1640液作10倍稀释,每一稀释度受感染体重位14 g的小鼠10只,乙醚轻度麻醉,将病毒自最大稀释度起依次滴鼻感染小鼠,每只鼠滴入0.05 ml,对照组滴入等剂量1640液。感染后,每天记录小鼠发病死亡数,连续观察14天,按reed和muench法计算出半数致死量为10-1。(3)感染小鼠:取SPF级NIH小鼠,体重为13~15g,雌雄各半,于实验室适应环境3天后,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病毒唑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20ml/kg,每天一次,连续3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小时后,在小鼠于乙醚轻度麻醉下,将已稀释好的病毒液(4个LD50/0.05 ml)滴鼻感染小鼠,每鼠0.05 ml。感染后继续按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并每天记录动物发病情况和死亡数,连续观察14天。计算出死亡保护率和延长生命率,比较各组差异。2.2.4蒿红方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肺重量的影响(1)病毒接种:取9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注入0.1 ml,接种培育3天取尿囊液置4℃保存,将尿囊液样品作血凝试验,测血凝滴度,取滴度相同的尿囊液合并后分装于无菌小试管,-70℃保存备用,作为试验用毒种。(2)毒种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在同一批毒种中取出毒种1支,融化后迅速置冰块中,用1640液作10倍稀释,每一稀释度受感染体重位14 g的小鼠10只,乙醚轻度麻醉,将病毒自最大稀释度起依次滴鼻感染小鼠,每只鼠滴入0.05 ml,对照组滴入等剂量1640液。感染后,每天记录小鼠发病死亡数,连续观察14天,按reed和muench法计算出半数致死量为10-1(3)感染小鼠:取SPF级NIH小鼠,130只,体重为13~15g,雌雄各半,于实验室适应环境3天后,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病毒唑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20ml/kg,每天一次,连续3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小时后,除空白对照组和蒿红方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乙醚轻度麻醉下,将己稀释好的病毒液(15个LD50/0.05 ml)滴鼻感染小鼠,每鼠0.05 ml。感染后继续按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4天。末次给药前小鼠禁食不禁水8h,称重,末次给药1h后,脱颈椎处死动物,迅速取出全肺,于生理盐水中清洗2次,摘除气管、肺门淋巴结等组织,滤纸吸干表面水份,称重。计算肺指数和抑制率,比较各组差异。2.2.5蒿红方对内毒素致小鼠休克死亡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120只,体重为18~22 g,雌雄各半,于实验室适应环境3天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2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D-GALN 200 mg/kg和内毒素1.5 mg/kg,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72小时,记录动物死亡数。比较各组差异。2.3蒿红方清热止咳化痰作用的研究2.3.1蒿红方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取经帅选合格动物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实验前6h禁食不禁水。空白组大鼠颈部以下的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各组大鼠分别在大鼠颈部以下的背部皮下注射20%酵母悬液10 ml/kg,按摩注射部位以使悬浮液在皮肤下扩散。造模同时各剂量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麻油。于药后1、2、3、4小时各测体温1次,比较各组动物体温下降值的差异。2.3.2蒿红方对内毒素所致新西兰兔发热的影响取经帅选合格的新西兰兔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照剂量灌胃,1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剂量麻油。末次给药1h后,从兔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10μg/ml·kg体重,于给药后1、2、3、4、6h各测体温1次,比较各组动物体温下降值的差异。2.3.3蒿红方对小鼠氨水引咳作用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体重18~22 g,雄雌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可待因组,牡荆油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组给予等剂量麻油。2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可待因组30 min)后,将豚鼠逐只放入恒压氨水喷雾装置内(压力为140mmHg,氨水浓度为28%),由仪器恒压氨水喷雾(每只小鼠放入前需更换等体积的新鲜氨水溶液),氨水喷雾时间按等比级数递增,按序贯法改变氨水喷雾时间,观察并记录小鼠从接受喷雾开始到发生咳嗽的时间,计算小鼠半数引咳时间(EDT50),并按公式计算R值(R值>130%为有镇咳作用,R值>150%为有明显镇咳作用)。比较各组差异。2.3.4蒿红方对枸椽酸喷雾引咳法致豚鼠咳嗽的影响取Hartley豚鼠,体重250~280g,雄雌各半,在实验环境下常规饲养3天。于实验前一天将其逐只放入YLS-8A多功能诱咳引喘仪中,由仪器喷雾17.5%枸椽酸溶液,以150s内出现哮喘(以抽搐、跌倒的时间作为潜伏期)或者五分钟内咳嗽次数多余10次者为合格的敏感动物。取上述合格豚鼠80只,雄雌各半,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可待因组,牡荆油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组给予等剂量麻油,1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h(可待因组30 min)后,将豚鼠逐只放入YLS-8A多功能诱咳引喘仪中,由仪器喷雾17.5%枸椽酸(每只豚鼠放入前需更换等体积的新鲜枸椽酸溶液),观察并记录豚鼠从接受喷雾开始到发生抽搐跌倒的时间(即引喘潜伏期)及5 min内的咳嗽次数,引喘潜伏期超过5min者以5min计,比较各组差异。2.3.4蒿红方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60只,体重为18~22 g,雌雄各半。于实验室适应环境3天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牡荆油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照剂量灌胃,20 ml/kg,空白对照组灌等剂量麻油。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各鼠按剂量0.01 ml/g体重腹腔注射5%的酚红溶液,注射后0.5 h,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仰位固定于手术板上剪开颈前皮肤,分离气管,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甲状软骨下缘至气管分叉处之气管,用5%碳酸氢钠溶液0.5 ml冲洗气管,连续4次,洗出液合并,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546 nm波长处测定OD值,并根据实验前制定的标准曲线计算出气管冲洗液中酚红浓度,计算祛痰率。标准曲线的制定: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酚红以5g/dl碳酸氢钠溶解,使1 ml含酚红1000 ug,依次稀释成每毫升含酚红0.01、0.1、0.5、0.7、1、3、5 ug,测OD值,以酚红剂量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并计算出每鼠酚红排泌量。比较各组差异。2.3.5蒿红方对鸽气管纤毛运动的影响取普通级家鸽,体重400~500 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牡荆油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剂量分别灌胃给药,10ml/kg,每天一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麻油。末次给药后1 h,在暗室内将家鸽颈部拉直与水平面平行,然后作颈部切口,剥离气管,使气管尽量地暴露,从靠心脏端,将5号针头插入气管,使针头靠近气管内壁推入0.02 ml墨法,在冷光源下,观察1 min内墨汁向前运动的距离。2.4蒿红方抗炎止痛作用的研究2.4.1蒿红方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雄性,60只,体重为18~22g,于实验环境下常规饲养3天后,按体重随机均分为6组,10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斯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分别给药,剂量为20 ml/kg,1次/天,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小鼠尾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 ml/10g体重,同时于腹腔注射0.8%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2 ml/只,20 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腹腔注射6 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收集冲洗液,调整容积至10 ml,1500 rmp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中(波长590nm)测定OD值,比较各组的差异。2.4.2蒿红方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的影响取SD大鼠60只,体重为130~150 g,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麻油。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前,在每只大鼠右后足跖处作一标记,以YLS-7A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量右足后跖体积,作为致炎前右后足基础值。末次给药后1 h,在每只大鼠右后足跖皮腱膜下注射100%新鲜蛋清0.1 mL/只,测定注入致炎剂后1、2、3、4 h右后足跖体积,并减去致炎前大鼠右后足基础值,作为各鼠在不同时间的足肿胀度。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足肿胀度水平。2.4.3蒿红方对大鼠甲醛性足肿胀的影响取SD大鼠60只,体重为140~160g,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麻油。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7 d。在给药前,在每只大鼠右后足跖处作一标记,以YLS-7A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量右足后跖体积,作为致炎前右后足基础值。第一次给药后1 h,在每只大鼠右后足跖皮腱膜下注射1%甲醛生理盐水溶液0.1mL/只。第2天至第6天继续给药并于给药后1 h测定右足后跖容积,每天1次。以药后1、2、3、4、5天结果计算足肿胀度。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足肿胀度水平。2.4.4蒿红方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扭体法)取SPF级NIH小鼠,72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g,按体重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麻油,20 ml/kg,1次/天,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小鼠腹腔注射0.8%醋酸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体重,观察记录20 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扭体反应:腹部凹陷、伸展后肢、臀部抬高),比较各组差异。2.4.5蒿红方对甲醛足跖皮下注射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72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 g,按体重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清热消炎宁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麻油,20 ml/kg,1次/天,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各组小鼠左后足足跖皮下注射2.5%甲醛生理盐水溶液0.05 ml/只,立即计时,记录5 min内小鼠舔左后足累积时间,比较各组差异。2.5蒿红方对免疫功能的研究2.5.1蒿红方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3~15g,适应实验环境三天。按照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绞股蓝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20 ml/kg,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12 h,脱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剖取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脾(胸腺)指数=脾(胸腺)重(mg)/体重(g)。比较各组差异。2.5.2蒿红方对小鼠体内炭粒廓清功能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雄性,60只,体重18~22 g,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绞股蓝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20 ml/kg,每日1次,连续7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麻油。末次给药后1h,小鼠尾静脉注入稀释墨汁0.1 ml/10g体重,于注入墨汁后30 s及6 min,从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0.025 ml,立刻吹入2 ml 0.1%碳酸氢钠溶液中;取0.025 ml正常未注射墨汁的血溶于2 ml 0.1%碳酸氢钠溶液校零,675 nm处测定OD值,按下式计算吞噬指数K值。比较各组差异。2.5.3蒿红方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雌雄各半,60只,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绞股蓝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20 ml/kg,每日1次,连续10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麻油。第6日各组小鼠腹腔注射5%绵羊红细胞0.4 ml/只(相当于4×108SRBC/只)。末次给药后1 h,眼眶取血测定血清溶血素抗体。比较各组差异。2.5.4蒿红方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取SPF级NIH小鼠,雌雄各半,60只,体重18~22g,适应环境三天。按体重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绞股蓝组、蒿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小鼠腹部皮肤脱毛(1cm2左右),均匀涂布1% DNFB溶液50μl致敏,次日同法强化一次。各给药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20 ml/kg,每日1次,连续10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麻油。第7天给药后将1%DNFB溶液10μl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两面)进行攻击,攻击后24小时脱颈椎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壳,用8mm打孔器取同部位的左右两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表示DTH的强弱)。3、结果3.1配伍合理性研究3.1.1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复方3组(青蒿200mg/kg+满山红100mg/kg)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复方1组(青蒿100mg/kg+满山红200mg/kg)、复方2组(青蒿150mg/kg+满山红150mg/kg)也能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3.1.2减轻豚鼠咳嗽与空白组相比,复方2、3组均能延长豚鼠咳嗽的潜伏期、减少5分钟内豚鼠的咳嗽次数,并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复方1组能延长咳嗽潜伏期、减少5分钟内豚鼠的咳嗽次数,并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3.2蒿红方体内抗菌、抗病毒的研究3.2.1降低感染肺炎双球菌病毒小鼠的死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死亡率显着升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蒿红方对照组对未感染肺炎双球菌的小鼠死亡率无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蒿红方高、中剂量组显着降低小鼠的死亡率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2.2降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小鼠的死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死亡率显着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蒿红方对照组对未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率无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蒿红方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P<0.01),蒿红方中、低剂量组亦能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引起的死亡率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2.3降低感染流感病毒对小鼠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动物的死亡率显着增高、其平均存活天数显着缩短并且都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均有P<0.01),蒿红方对照组对未感染小鼠死亡率和平均存活天数无影响;与模型组相比较,蒿红方高、中剂量组显着降低了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延长了其平均存活天数并且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均有P<0.01),蒿红方低剂量组亦显着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延长了其平均存活天数并且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3.2.4抑制感染流感病毒小鼠肺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指数明显增大并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蒿红方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并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蒿红方中剂量组也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并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蒿红方低剂量也能降低小鼠肺指数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降低内毒素致小鼠的休克死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死亡率增高且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蒿红方对照组对正常小鼠未见致死;与模型组相比较,蒿红方高剂量组能降低内毒素致休克死亡小鼠的死亡率且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蒿红方中剂量组、蒿红方低剂量组亦能降低内毒素致休克死亡小鼠的死亡率但不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4、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蒿红方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清热化痰止咳、抗炎止痛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为蒿红方疏风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提供了药效学依据,从而肯定了蒿红方的有效性。
韩碧群[9](2012)在《中国别样茶的系统整理研究》文中提出别样茶是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开发研究别样茶对西部民族地区和发展“三农”经济有重要价值。别样茶的概念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别样茶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整理,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文献计量,结合市场调查对中国别样茶进行系统整理研究:1.整理比较别样茶及其他较易混淆的四个概念;2.整理研究别样茶的原植物来源、应用历史、应用范围、传统应用知识、资源情况及研发现状;3.归纳比较别样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4.整理研究中国传统饮料植物的原植物来源、应用部位等。别样茶为非山茶科山茶属来源的那些物品,具历史性、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的内在属性;笔者考证出的中国27种主要别样茶中包括了23科,28属,39种;笔者建议,别样茶的历史界定以“300年以上”划分,在考虑别样茶应用范围时应综合考虑其商品流通情况;别样茶多属寒凉的清热药,多含有黄酮类、多酚类、萜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的药理活性。别样茶是我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又丰富了我国茶文化;别样茶是预防和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对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白挨泉,王旭贞,乔莉,高作信[10](2003)在《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细胞培养法、鸡胚培养法对车前子、麦冬等 4 0种中药进行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筛选试验。通过细胞病变 (CPE)抑制试验发现 ,石榴皮等 5种中药有抑制CPE的作用。培养细胞有 2 0 %发生CPE ,认为这些中药有抗IBV的作用。应用空斑形成抑制试验对 5种抗IBV中药进行复筛 ,结果表明 5种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病毒空斑形成作用 ,其中以石榴皮等 2种中药作用较强 ,空斑形成抑制率可达 98%以上。应用鸡胚培养法对 5种中药进行抗IBV试验 ,结果发现 5种中药均显着地减少了鸡胚病变及胚体的死亡 ,其中以石榴皮等 2种中药抑制胚体病变的作用最强。通过不同加药时间观察到在接毒前 4 8h给药 ,有 2种中药具有明显抑制CPE的作用 ;接毒同时加药以及接毒后 1h加药 ,这 5种中药均能明显抑制CPE。
二、满山香水煎液及其化学提取物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满山香水煎液及其化学提取物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4)满山香的质量标准控制和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一章 引言 |
1 满山香研究概况 |
1.1 化学成分 |
1.2 生物活性 |
2 选题依据 |
3 课题设计思路 |
4 创新点 |
第二章 满山香的质量标准控制研究 |
一、药材来源 |
二、薄层色谱鉴别 |
1 试剂与试药 |
2 槲皮素、山柰素的薄层色谱鉴别 |
2.1 试验步骤 |
2.2 耐用性考察 |
3 满山香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
3.1 试验步骤 |
3.2 耐用性考察 |
三、满山香的指纹图谱技术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 |
四、满山香中2个专属性黄酮苷的含量测定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含量测定方法 |
2.2 方法学考察 |
3 小结 |
五、满山香中2个专属性皂苷的含量测定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含量测定方法 |
2.2 方法学考察 |
六、检查 |
1 水分 |
2 总灰分 |
3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3.4 测定结果 |
4 有机氯农药残留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4.4 检出限 |
4.5 测定结果 |
5 浸出物 |
七、修订的满山香药材质量标准草案 |
第三章 满山香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药材来源 |
1.2 仪器与试剂 |
2 提取分离 |
3 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4 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结构鉴定 |
第四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1 |
附图2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介 |
(5)HPLC法同时测定满山香片中2个专属性黄酮苷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 阴性样品溶液 |
2.5 系统适用性试验 |
2.6 线性关系考察 |
2.7 精密度试验 |
2.8 重复性试验 |
2.9 稳定性试验 |
2.1 0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 1 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2 提取方法与流动相的考察 |
3.3 结论 |
(7)加味升降散对IB病毒学及ARDS免疫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SARS研究进展 |
2 IBV研究进展 |
第一部分 加味升降散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机理研究 |
实验一 IBV的传代及检测 |
1 IBV的传代 |
2 IBV的检测 |
NDV干扰法检测IBV血凝滴度实验 |
侏儒胚实验 |
RT—PCR法检测IBV病毒 |
实验二 加味升降散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体内模型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IBV蚀斑实验 |
1 鸡胚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
2 IBV蚀斑实验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蚀斑实验步骤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加味升降散对ARDS免疫损伤作用机理的研究 |
文献综述 ARDS研究进展 |
实验一 正常NIH小鼠动脉血气分析、肺系数及百草枯LD_(50)的测定 |
1 NIH小鼠动脉血气分析 |
2 NIH小鼠肺系数测定 |
3 百草枯LD_(50)的测定 |
4 讨论 |
实验二 小鼠ARDS模型的建立、加味升降散的急性毒性实验及加味升降散对ARDS模型小鼠血气的影响 |
1 NIH小鼠ARDS模型的建立 |
2 加味升降散的急性毒性实验 |
3 加味升降散对血气的影响 |
实验三 加味升降散对MDA、SOD、NO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 加味升降散对IL-1β、IL-2、IL-6、IL-8及TNF-α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五 加味升降散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展望 |
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附录 |
(8)蒿红方止咳抗炎的药效研究和机理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1 青蒿的研究现状 |
1.1 青蒿概况 |
1.2 青蒿的制剂 |
1.3 青蒿的化学成分 |
1.4 青蒿的药理作用 |
1.5 提取方法研究 |
2 满山红的研究 |
2.1 满山红和满山红油 |
2.2 满山红的药理作用 |
2.3 满山红的制剂 |
3 中药的抗炎和止咳平喘作用的机理研究 |
3.1 中药的抗炎和调节免疫的机理研究 |
3.2 中药的平喘止咳作用的机理研究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青蒿提取物与满山红提取物处方配伍研究 |
1 复方药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复方药物对豚鼠咳嗽的影响(枸椽酸喷雾引咳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蒿红方体内抗菌、抗病毒的研究 |
1 蒿红方对感染肺炎双球菌小鼠治疗作用的影响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蒿红方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 蒿红方对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死亡率和平均存活天数的影响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4 蒿红方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肺重量的影响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5 蒿红方对内毒素致小鼠休克死亡的影响 |
5.1 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 |
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蒿红方清热止咳化痰作用的研究 |
1 蒿红方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蒿红方对内毒素所致新西兰兔发热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 蒿红方对小鼠氨水引咳作用的影响(EDT50测定)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4 蒿红方对豚鼠咳嗽的影响(枸椽酸喷雾引咳法)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5 蒿红方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
5.1 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 |
6 蒿红方对鸽气管纤毛运动的影响 |
6.1 材料 |
6.2 方法 |
6.3 结果 |
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蒿红方抗炎止痛作用的研究 |
1 蒿红方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蒿红方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 蒿红方对大鼠甲醛性足肿胀的影响 |
3.1 材料 |
3.2.方法 |
3.3 结果 |
4 蒿红方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扭体法)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5 蒿红方对甲醛足跖皮下注射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
5.1 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 |
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蒿红方对免疫功能的研究 |
1 蒿红方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蒿红方对小鼠体内炭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 蒿红方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4 蒿红方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52]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5 本章小结 |
讨论 |
1、确定蒿红方具有止咳抗炎作用 |
2、功效相关的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
2.1 抗菌抗病毒实验 |
2.2 清热止咳化痰实验 |
2.3 抗炎止痛实验 |
2.4 免疫功能的研究实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中国别样茶的系统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对传统饮料植物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几个易混概念的比较 |
1.1 茶的概念 |
1.2 药茶的概念 |
1.3 保健茶的概念 |
1.4 花草茶的概念 |
1.5 别样茶的概念 |
1.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国别样茶的多样性 |
2.1 别样茶的基原植物 |
2.2 别样茶的别名和地方名 |
2.3 别样茶的应用部位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别样茶的应用历史及应用范围 |
3.1 别样茶的应用历史 |
3.2 别样茶的应用范围 |
3.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中国别样茶的性味功效 |
4.1 药性 |
4.2 口味 |
4.3 功效 |
4.4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中国别样茶的资源情况与开发现状 |
5.1 别样茶的分布与资源情况 |
5.2 别样茶的开发现状 |
5.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中国别样茶的化学成分 |
6.1 黄酮类 |
6.2 多酚及酚酸类 |
6.3 有机酸类 |
6.4 萜类 |
6.5 挥发油 |
6.6 生物碱 |
6.7 其他 |
6.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中国别样茶的药理活性 |
7.1 抗氧化 |
7.2 抗菌 |
7.3 降血脂、降血糖与降血压 |
7.4 免疫促进与抗肿瘤 |
7.5 保肝与抗炎 |
7.6 其他 |
7.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中国传统饮料植物的多样性 |
8.1 传统饮料植物的原植物来源 |
8.2 传统饮料植物的原植物性状 |
8.3 传统饮料植物的应用部位 |
8.4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总结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满山香水煎液及其化学提取物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满山香水煎液及其化学提取物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实验研究[J]. 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病毒组. 广东医药资料, 1977(02)
- [2]满山香水煎液及其化学提取物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实验研究[J]. 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病毒协作组. 中草药通讯, 1976(11)
- [3]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J]. 张一丹,何建成.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2(04)
- [4]满山香的质量标准控制和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D]. 张昆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
- [5]HPLC法同时测定满山香片中2个专属性黄酮苷的含量[J]. 杨毅生,刘良玉,张昆艳,吴旻昱,简勇学,洪挺,王栋. 药物分析杂志, 2020(08)
- [6]满山香抗流感病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 江紫生,胡起,郑云凯,邓水生,蓝祥英. 江西医药, 1980(05)
- [7]加味升降散对IB病毒学及ARDS免疫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香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 [8]蒿红方止咳抗炎的药效研究和机理的初步探讨[D]. 龚春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9]中国别样茶的系统整理研究[D]. 韩碧群.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02)
- [10]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的研究[J]. 白挨泉,王旭贞,乔莉,高作信. 中国兽医科技,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