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硅酸钙石棉复合保温灰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娟红,宋少民[1](1994)在《硅酸钙石棉复合保温灰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以往人们多采用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等材料作建筑及工业炉体、罐池的夹层填充保温,由于此类材料吸湿率大,吸湿后导致保温性能下降.因此,国内相继出现了石棉粉、碳酸钙石棉灰、硅藻土石棉灰、碳酸镁石棉灰等一系列石棉保温灰.这类材料虽然某种程度上克服了高吸湿性、振动体积收缩性,但其多数密度较大,导热系数高,生产成本偏高(见表1),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刘承婷[2](2013)在《蒸汽管道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蒸汽吞吐与蒸汽驱热力采油方法是开采稠油的主要工艺技术,输汽系统在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热能损失。调研数据表明辽河油田48条总长23km的地面输汽管线,地面输汽管线平均散热损失为298.0W/m2,为国家标准允许最大热损失188W/m2的1.58倍,折算浪费成本600余万元/年,严重影响热采的经济效益。因此优选高效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维持管输蒸汽的温度与干度,大幅改善稠油热采效果,提高稠油开采经济效益。本文对蒸汽管线的常规保温材料及保温结构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同时研制出新型胶凝保温材料,提出蒸汽管线主动加热保温结构,建立管线保温结构优化数学模型,给出高效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主要开展以下6个方面工作:1.分析评价现有的输汽管线保温状况,调研保温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为减少蒸汽输送和注入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注入井蒸汽干度、实施节能技改,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根据注汽管线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建议采用绝热性能优良的隔热材料作为地面输汽管线的保温材料,并采用复合式保温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输汽管线的热损失。2.针对常规保温材料和气凝胶材料,进行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特性评价的测试实验,筛选出优质保温材料。3.目前采用的保温材料吸水性强、强度低,针对这一情况研制了一种憎水性强、高强度的保温材料。该材料是一种高铁铝低钙型固体粉料,在活化剂的作用下,它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固化物,这种固化物在420℃高温的反复冲击下无裂缝,不开裂,强度和保温性能基本不降低。为了提高这种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在配料时掺入增孔剂,使其在固化的同时能在内部形成多孔结构,同时可实现材料容重的调控。4.通过实验对保温结构的稳定性及隔热性进行评价,考虑粘结剂对保温层的影响,以及外护层材料的力学分析,优选出结构稳定、热流密度低、隔热效果佳的保温结构。5.为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管线外壁空气对流换热,建立主动加热保温结构模型,并应用FLUENT软件对环境因素、不同保温材料、外界温度、夹层厚度以及夹层中介质的种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因素对新型主动加热保温方式的保温效果的影响。6.根据蒸汽管线保温结构优化数学模型,开发了管线优化保温设计运行管理软件。该软件可用于保温材料的选择,保温层厚度优化,为蒸汽管线保温施工和运行提供优化方案。
张瑞芝[3](2010)在《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纤维的合成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1世纪以来,节能和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保温绝热材料得到了大量开发与应用。硬硅钙石型硅酸钙具有导热系数低、质轻、高强度、耐高温等优良性能,成为最有前途的绝热材料之一。本文研究了动态水热条件对硬硅钙石型硅酸钙形成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其产物结晶性能及形貌的影响。通过热分析、热导率测试确定其保温绝热性能,将所制得的硬硅钙石纤维作为添加剂研究涂料的保温绝热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动态水热法制取硬硅钙石型硅酸钙时,硅质原料的活性对水热产物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非晶质的硅胶活性很大,易于制备出结晶完好的硬硅钙石纤维,但较难形成中空的二次粒子球;晶态SiO2活性低,需要更长的保温时间,较难得到结晶完美的硬硅钙石纤维。钙质原料对制得的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的结晶度有较大影响,1000℃煅烧CaCO3得到的CaO对水热合成硬硅钙石晶体更为有利,且结晶性更好。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水热反应产物有很大的影响,在220℃时,以硅胶为原料反应30 h能得到结晶完好的硬硅钙石纤维,以SiO2为原料时要保温50 h才能得到结晶较好的硬硅钙石晶体。热分析表明所制得的样品在1001000℃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具有较好的高温绝热性能。(2)添加剂的种类与用量对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的形成及其形貌都有很大的影响。XRD与SEM表明适量的CTAB、V2O5能促使硅胶与新制CaO形成结晶性好的中空硬硅钙石二次粒子,CaCl2则不利于硬硅钙石的形成;CaCl2、Sr(NO3)2、ZrOCl2用量较多时不利于晶态SiO2反应生成硬硅钙石型硅酸钙,CTAB、F127等表面活性剂不利于硬硅钙石的形成,但适量的KOH能促进硬硅钙石的生成并形成中空的二次粒子。这是由于CTAB能降低硅质原料表面浸润性从而使反应活性降低,有利于硅胶体系形成中空的硬硅钙石二次粒子,而不利于晶态SiO2体系中硬硅钙石的形成;添加适量的KOH有利于晶态SiO2的溶解,从而有利于硬硅钙石的生成。(3)采用乳液聚合制备了苯丙乳液与纯丙乳液,利用自制的苯丙乳液添加硬硅钙石型硅酸钙作为填料,制得了保温绝热涂料。对硬硅钙石及添加硬硅钙石纤维的涂料进行了热导率测试,结果发现硬硅钙石的室温热导率可以达到0.0488W/(m·K),添加硬硅钙石纤维的涂料室温热导率约为0.050 W/ (m·K)。
吴川林[4](1994)在《当前保温材料发展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文中提出 我国保温材料的发展,一般间隔2~3年,产生一个新品种,并出现一个推广热潮,这一发展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尤其是当前市场经济,互相竞争,用其长补其短,推动品种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为此,一个新品种的出现,如何使其生产长期稳定,质量符合企业与国家标准十分重要.几年来一些保温材料在发展与应用中有以下一些情况和问题:
翟天龙[5](2016)在《原位注热开采油页岩油气的输汽管道保温及余热利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油页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积极寻求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和利用油页岩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的依存度,而且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本文以原位注过热蒸汽开采油页岩油气为背景,以原位压裂热解开采油页岩油气实验为基础,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600℃过热蒸汽输送管道的保温和原位压裂热解开采油页岩油气实验中热能循环利用以及余热资源的利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现有的输气管道保温措施基础上,选择泡沫石棉、陶瓷纤维毯和硅酸铝纤维毯不同保温材料和设计不同实验方案,对600℃过热蒸汽输送管道保温特性、保温结构以及保温材料选择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下不同厚度保温层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特别是对保温层中辐射传热进行了重点研究。得出:①采用泡沫石棉加铝箔保温结构,在保温层厚度84 mm~200 mm范围内,相同保温层厚度下,相比于仅用泡沫石棉,覆有7~10层泡沫石棉加铝箔保温结构可减少热流量30%~70%,②采用陶瓷纤维毯加铝箔保温结构,在保温层厚度150 mm时,保温层中加5层铝箔可以减少热损失10%以上。③采用硅酸铝纤维毯加铝箔保温结构,在保温层厚度150 mm时,保温层中添加2层、4层、6层、8层、10层铝箔可分别减少热损失4.91%、13.45%、18.35%、22.04%、24.76%,但当铝箔层数超过6层以后,热流量降低梯度逐渐变小,超过8层以后铝箔阻止热流量损失趋势变化不大。④温度稳定阶段,不同保温厚度间的平均温度与保温层厚度之间满足4次方的多项式关系,相关系数达0.99以上。结合实验研究,给出了 600℃过热蒸汽输送管道选择保温材料和优化保温结构参考建议。(2)将油页岩原位压裂热解开采油气实验整个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系统中某段时间内注水量、排水量、注气温度、液化气使用量、出水气温度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系统水和热能的循环利用率,揭示该系统热能循环规律。得出:油页岩原位压裂热解开采油气实验中水循环利用率可达到83%以上,但热能有效利用率只有42.71%左右,超过53%的热能以低温(130~200℃)余热的形式从生产井被排出来。(3)对油页岩原位压裂热解开采油气实验中冷凝设备换热量的统计,并结合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对油页岩原位压裂热解开采油气实验排出的低温余热的利用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油页岩原位压裂热解开采油气实验中从生产井排出的余热热能超过83%以上可以回收利用;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热能回收平均利用率可达13.19%,虽然前期投资大,但其收益大,节能效果明显,能从根本上解决用电问题,非常适合野外工程。
李兆龙,陶薇薇[6](1991)在《我国硅藻土建材制品开发利用现状》文中认为本文为文献调研报告。我国硅藻土建材制品有隔热砖、轻质墙体空心砖、硅酸钙绝热制品及防火隔板等多种。本文列述了这类产品开发应用的现状、科研动向,指出在一定时期内,硅藻土在隔热保温材料生产中的地位不易被替代。
张巨松,金亮,朱林[7](2011)在《无机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讨论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及建筑节能与保温材料之间的关系,保温材料的历史与发展,保温材料的种类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讨论了无机保温材料种类与特点,通过讨论分析了几个典型案例,探讨了无机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的必由之路就是走与有机保温材料的复合之路,旨在呼吁业内同行通力协作共同为这种新型的节能材料在建筑节能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孔凡亮[8](2017)在《一种会呼吸调湿性硅藻土基内墙装饰板材的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由于室内的过度装修,居室内的环境严重恶化,室内的装修材料的环保性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硅藻土作为纯天然无毒害的多微孔结构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于环保基材研制出多功能性建筑装饰材料而备受关注。硅藻土基建筑材料不仅具有传统无机材料的耐高温、抗压强度高、耐腐蚀性好、耐候性优异等特点;还具有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净化室内空气等功能。近些年,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和德国,已经将硅藻土广泛应用到多种建筑材料领域。硅藻土基新型的建筑板材的原料无毒无害,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环境的废物。这种新型建筑板材不仅具有传统无机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吸声、阻燃等特性外,还具有硅藻土特有的调节空气相对湿度、去除室内有害气体,净化室内空气等作用。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硅藻土基调湿性板材的制备工艺方法,新型的硅藻土基调湿板材在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同时改善室内环境的环保性和舒适性。初步摸索出各原料的添加量对制品的性能影响,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原料配比,通过对比板材性能,最终确定硅藻土基调湿性板材的最佳原料配比(质量分数%)为:硅藻土 55%,白水泥15%,聚乙烯-醋酸乙烯酯20%,碳酸钙4%,滑石粉6%,聚乙烯醇溶液浓度为12%,添加量为粉体质量的50%。按照成型压力为16MPa,成型温度为135℃,保温时间为40min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制备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轻质硅藻土基调湿性内墙装饰板材。制品具有如下性能:抗折强度>10MPa,容重(体积密度)仅为1100kg/m3左右(比传统的烧结硅藻土基陶瓷材料体积密度1700~1800kg/m3要轻约35%左右),吸水率>30%。本课题采用的制备工艺解决了传统硅藻土基板材采用的煅烧和蒸养工艺带来的高能耗的问题。
张战锋[9](2006)在《管道保温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国内外管道保温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比几种新的保温材料的性能,预测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
康凯[10](2003)在《龙凤热电厂高温蒸汽管道保温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龙凤热电厂高温蒸汽管线大多数已经破损,热量损失严重的现状,直接导致企业能源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而且由于车间温度过高,造成工人工作环境差。本文将对龙风热电厂现有设备及管道的绝热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无法满足保温要求的设备及管道提出改造方案。 在对管道进行评价过程中,本文对几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适合高温蒸汽管道的保温状况评价方法。在本文中,还给出了测试方案、测试条件及评价标准等,对保温工程的测试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在进行保温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高温蒸汽管道进行复合结构研究,并建立相应的物理及数学模型,找出其约束条件和边界条件。同时为了更加系统地对龙凤热电厂设备及管道的保温现状进行分析,开发了一套“绝热工程信息决策系统”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实现绝热工程的设计、评估及施工指导,并可以查阅设计及施工标准、各种绝热材料性能和生产厂家的资料,便于绝热材料的选择。该套软件的设计填补了国内空白,避免了绝热工程改造、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无序现象,规范了绝熟工程市场,从而为我国绝热工程的选材、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指导生产实践,规范绝热材料市场,为各生产单位的节能增效提供技术支持。另外,随着高温蒸汽管道绝热材料下沉问题的解决,使高温管道的保温得到了突破。因此,此项研究成果将为绝热工程的评价、设计、施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硅酸钙石棉复合保温灰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酸钙石棉复合保温灰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2)蒸汽管道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管线保温材料概况 |
1.3 管线保温结构概况 |
1.4 保温管线外护层概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蒸汽管线保温检测及结果分析 |
2.1 蒸汽管线保温测试及效果评价依据 |
2.2 蒸汽管线测算方法 |
2.3 蒸汽管线保温检测统计汇总 |
2.4 典型地面输汽管线保温测试、计算及分析 |
2.5 蒸汽管线热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管线保温材料性能评价 |
3.1 保温材料导热性能 |
3.2 保温材料力学性能 |
3.3 保温材料微观特征 |
3.4 保温材料性能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胶凝保温材料研制 |
4.1 胶凝保温材料研制 |
4.2 胶凝保温材料性能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管线保温结构评价 |
5.1 保温结构稳定性评价 |
5.2 保温结构隔热性评价 |
5.3 粘结剂对保温性能的影响 |
5.4 外护层材料力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动加热保温结构数值模拟 |
6.1 物理模型 |
6.2 透明材料优选实验 |
6.3 数学模型 |
6.4 主动加热保温结构理论探讨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保温结构优化模型 |
7.1 管线保温复合结构模型 |
7.2 管线保温优化计算 |
7.3 管线保温优化设计软件 |
7.4 节能效益评价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参加科研项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3)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纤维的合成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保温绝热材料的主要种类和性能 |
1.2.1 绝热材料的分类 |
1.2.2 几种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 |
1.2.3 材料的保温绝热原理 |
1.3 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绝热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的性能和应用现状 |
1.3.2 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的研究现状 |
1.3.3 硅酸钙绝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
1.3.4 硬硅钙石成球机理的探讨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动态水热法合成硬硅钙石型硅酸钙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工艺流程 |
2.1.4 测试方法 |
2.2 合成硬硅钙石工艺条件的有关热力学推导 |
2.2.1 硬硅钙石的形成 |
2.2.2 托贝莫莱石的形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的热分析 |
2.3.2 保温时间的影响 |
2.3.3 保温温度的影响 |
2.3.4 原料的影响 |
2.3.5 水固比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添加剂对合成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的影响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工艺流程和实验方法 |
3.1.4 测试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硅胶体系中添加剂的影响 |
3.2.2 分析纯 Si9_2 体系中添加剂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纳米纤维应用初探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苯丙乳液的制备 |
4.1.4 纯丙乳液的制备 |
4.1.5 涂料的制备 |
4.1.6 涂层绝热性能测试 |
4.1.7 涂层热导率测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乳液性能 |
4.2.2 涂料外观 |
4.2.3 硬硅钙石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4.2.4 涂层绝热性能 |
4.2.5 硬硅钙石热导率测试 |
4.2.6 涂料热导率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5)原位注热开采油页岩油气的输汽管道保温及余热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能源概述 |
1.1.2 油页岩资源状况 |
1.1.3 油页岩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
1.2 输汽管道保温 |
1.2.1 管道保温材料及结构概况 |
1.2.2 输汽管道保温研究现状 |
1.3 余热资源及其开发研究评述 |
1.3.1 余热资源 |
1.3.2 余热资源开发研究评述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600℃过热蒸汽输送管道保温的实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系统设计 |
2.2.1 实验设备 |
2.2.2 实验原理 |
2.2.3 输汽管线保温层散热测试方法 |
2.3 实验方案 |
2.3.1 泡沫石棉保温实验方案 |
2.3.2 陶瓷纤维毯保温实验方案 |
2.3.3 硅酸铝纤维毯保温实验方案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1 泡沫石棉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2 陶瓷纤维毯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3 硅酸铝纤维毯实验结果与分析 |
2.5 保温材料和保温结构的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原位注过热蒸汽开采油页岩油气热能循环利用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热能循环利用实验 |
3.2.1 实验设备及材料 |
3.2.2 实验过程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原位注过热蒸汽开采油页岩油气余热利用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冷凝设备换热量统计实验 |
4.2.1 实验设备 |
4.2.2 实验过程 |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 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无机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节能与保温材料 |
2 保温材料的历史及发展 |
3 保温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
4 无机保温材料 |
5 无机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中应用的必由之路-复合 |
(8)一种会呼吸调湿性硅藻土基内墙装饰板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调湿材料概述 |
2.2 硅藻土特点 |
2.2.1 硅藻土的来源 |
2.2.2 硅藻土的理化性能及原土质量评价 |
2.2.3 硅藻土的外观特征 |
2.2.4 硅藻土的热谱特征 |
2.2.5 硅藻土的煅烧电镜分析 |
2.2.6 硅藻土的分布 |
2.2.7 硅藻土的用途 |
2.3 硅藻土建筑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2.4 硅藻土改性研究进展 |
2.5 我国在硅藻土利用方面的不足 |
2.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3.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3.1.1 制备改性硅藻土的仪器设备 |
3.1.2 制备硅藻土基调湿性板材的实验设备 |
3.1.3 分析测试设备与仪器 |
3.1.4 主要玻璃仪器 |
3.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
3.3 硅藻土表面化学改性研究 |
3.3.1 改性硅藻土性能表征测试 |
3.4 硅藻土基调湿性板材的制备 |
3.4.1 制备硅藻土基调湿性板材的原料 |
3.4.2 硅藻土基板材制备工艺流程 |
3.4.3 硅藻土基调湿板材性能测试表征实验 |
第四章 硅藻土的改性研究 |
4.1 改性硅藻土方案设计思路 |
4.2 硅藻土表面化学改性实验方法 |
4.3 改性硅藻土性能分析 |
4.3.1 吸湿性能结果分析 |
4.3.2 改性硅藻土红外谱图表征分析 |
4.3.3 改性前后硅藻土粒度分析 |
4.3.4 改性前后硅藻土热分析 |
4.3.5 扫描电镜分析 |
4.3.6 烘干温度对改性后硅藻土粉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五章 硅藻土基调湿板材制备工艺的研究 |
5.1 实验方案设计 |
5.2 硅藻土基调湿板材配方体系的确定 |
5.2.1 配方的初步确定 |
5.2.2 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优配方 |
5.3 确定聚乙烯醇(PVA)溶液浓度 |
5.4 对比实验确定制备工艺参数 |
5.4.1 确定最佳的成型压力 |
5.4.2 确定最佳的成型温度 |
5.4.3 设计对比试验确定最佳的保温时间 |
5.5 硅藻土基调湿板材养护方式的研究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管道保温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温材料的发展历史 |
1.1 我国保温材料的发展历史 |
(1)保温材料的引进和仿制阶段。 |
(2)保温材料的仿制和发展阶段。 |
(3)保温材料的发展和改进阶段。 |
1.2 国外保温材料 |
2 管道保温的现状 |
2.1 国内现状 |
(1)泡沫型保温材料。 |
(2)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 |
(3)硅酸钙绝热制品保温材料。 |
(4)纤维质保温材料。 |
2.2 国外现状 |
2.3 现用的管道的保温结构 |
3 保温材料的发展趋势 |
3.1 憎水性是保温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
3.2 纳米孔绝热材料 |
3.3 石棉代用品的开发和应用 |
4 结束语 |
(10)龙凤热电厂高温蒸汽管道保温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火电厂常用保温材料介绍 |
1.2.1 硬质绝热材料 |
1.2.2 软质绝热材料 |
1.2.3 绝热涂料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管道保温效果测试及评价 |
2.1 管道热损失测试概述 |
2.1.1 测试内容与步骤 |
2.1.2 测试条件 |
2.1.3 测试仪表 |
2.1.4 测试方法 |
2.2 保温效果评价方法 |
2.3 龙凤热电厂主蒸汽管线保温测试与效果评价 |
2.3.1 概述 |
2.3.2 测试方案 |
2.3.3 测试结果及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管道保温结构设计 |
3.1 高温蒸汽管道复合保温结构的研究意义 |
3.2 管道保温复合结构模型 |
3.3 管道保温优化计算 |
3.3.1 最佳经济厚度计算原理 |
3.3.2 管道保温经济厚度计算的数学模型 |
3.3.3 保温绝热层优化计算数据的确定 |
3.4 管道保温优化设计软件 |
3.4.1 管道单层保温的优化设计 |
3.4.2 管道双层保温优化设计 |
3.5 龙凤热电厂主蒸汽管道保温结构优化设计效果分析 |
3.5.1 保温材料及结构试验研究 |
3.5.2 龙凤热电厂主蒸汽管线优化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管道绝热工程信息决策系统 |
4.1 编程语言介绍 |
4.2 主要功能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四、硅酸钙石棉复合保温灰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硅酸钙石棉复合保温灰的研制[J]. 刘娟红,宋少民. 新型建筑材料, 1994(01)
- [2]蒸汽管道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优化研究[D]. 刘承婷.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0)
- [3]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纤维的合成和应用[D]. 张瑞芝. 长沙理工大学, 2010(05)
- [4]当前保温材料发展应用中的一些问题[J]. 吴川林. 新型建筑材料, 1994(07)
- [5]原位注热开采油页岩油气的输汽管道保温及余热利用的研究[D]. 翟天龙.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6)
- [6]我国硅藻土建材制品开发利用现状[J]. 李兆龙,陶薇薇. 非金属矿, 1991(06)
- [7]无机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J]. 张巨松,金亮,朱林. 辽宁建材, 2011(02)
- [8]一种会呼吸调湿性硅藻土基内墙装饰板材的研究[D]. 孔凡亮. 大连工业大学, 2017(05)
- [9]管道保温的发展[J]. 张战锋. 能源与环境, 2006(04)
- [10]龙凤热电厂高温蒸汽管道保温技术研究[D]. 康凯. 大庆石油学院,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