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艾克治疗肺癌和肺转移癌(论文文献综述)
吕章明[1](2020)在《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紫杉醇是普遍应用于临床的天然抗肿瘤药物,但在使用中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化疗中止,影响肿瘤患者生存及预后。目前针对紫杉醇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周围神经病变成为应用紫杉醇化疗时最主要的剂量限制性因素,是现代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课题组在“方证相应”学说指导下,通过多层次证实主治“血痹”的经典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于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但其对紫杉醇所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课题旨在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学作用,并试图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本论文第一部分进行了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与文献研究,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该部分主要通过文献查阅与理论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紫杉醇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黄芪桂枝五物汤分别进行了研究,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治“血痹”与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大的关联,并且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组成药物均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因此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防治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论文第二部分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该部分应用UHPLC-Q-TOF-MS/MS技术对黄芪桂枝五物汤水煎液及其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研究,从中鉴定出103个化合物,39个原型成分,以及与原型成分关联度较高的46个代谢产物。本论文第三部分是药效学研究。首先建立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采用动物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水煎液可抑制紫杉醇所致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减轻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坐骨神经神经元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同时,通过CFPAC-1荷瘤裸鼠及肿瘤细胞实验考察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的抗肿瘤疗效无显着性影响。本论文第四部分是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芪桂枝五物汤作用于PIPN的共同靶点,并进行PPI网络分析、C-T网络分析、T-P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与炎症和氧化应激通路有较大的相关性。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该部分选择炎症相关性的TLR4/Nf-κB通路和氧化应激相关性的P13K/Akt-Nrf2通路开展机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下调紫杉醇致神经病变大鼠DRG组织中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激活PI3K/Akt-Nrf2通路,这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本论文第五部分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病变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大鼠肠道菌群DNA的提取、扩增和16S rDNA测序,分析数据后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小紫杉醇导致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以及普雷沃氏菌、双歧杆菌、脱硫弧菌、拟杆菌等四个菌科丰度的改变。功能预测发现紫杉醇主要影响肠道菌群介导的氨基酸代谢,其中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代谢通路的变化最为显着,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这些氨基酸的代谢异常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UHPLC-Q-TOF-MS/MS系统揭示了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体内外化学成分。通过建立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从动物、组织、分子等水平证明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且不影响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初步揭示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理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Nf-κB和激活PI3K/Akt-Nrf2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所介导。此外,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着改善紫杉醇导致的肠道菌群氨基酸代谢异常,这可能也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值得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本论文实验结果可为为临床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亦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传承创新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药理学基础。
郝洁,杨颖,艾克拜尔,包永星,艾尼瓦尔·艾木都拉[2](2020)在《新疆3082例肺癌住院患者病理类型分布特点》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3 08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了解新疆地区肺癌发病病理类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肺癌病例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民族、年龄、城乡来源、病理类型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3 082例肺癌患者,男女比例为2.13∶1,60~69岁龄段患者居多,增长速度每年以2.69%上升。2015年—2019年间,腺癌为女性肺癌高发类型(χ2=243.248,P=0.000),男性鳞癌构成比明显高于腺癌(χ2=49.717,P=0.000)。青年以腺癌为主,老年患者鳞癌构成比最高(χ2=73.478,P=0.000)。腺癌构成比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47,P=0.000)。农村患者中鳞癌构成比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90,P=0.000)。肺癌病理类型中,腺癌在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以及其他民族当中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2,P=0.032)。结论新疆地区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肺癌患者在病理学方面有其特点,要普及肺癌防治知识,进一步加强高危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和预防筛查。
阎景红,肖蕾,张华,毛睿,张瑞丽,刘攀,张宋安,包永星[3](2014)在《2002年-2012年新疆某院恶性肿瘤病例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2002年-2012年新疆某院收治的83169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其变化,为各级部门制定肿瘤防控政策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将2002年至2012年就诊的8316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总就诊人数、性别、年龄、族别分布情况,计算构成比。结果 2002年至2012年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气管、肺恶性肿瘤占17.54%,白血病(13.84%),肝脏恶性肿瘤(12.70%),胃恶性肿瘤(7.36%),食管恶性肿瘤(5.71%),乳腺恶性肿瘤(5.22%),淋巴瘤(5.14%),脑恶性肿瘤(4.76%),结肠恶性肿瘤(4.29%),直肠、肛管恶性肿瘤(3.95%)。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峰年龄集中在58岁-60岁,中位年龄为54岁,男女比例为1.02:1,少数民族患者的病种分布和汉族存在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与以往我院资料比较提示恶性肿瘤的就诊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民族的病种分布仍存在差异。
柴小姝[4](2011)在《消积饮维持治疗晚期肺癌及其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成为目前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通路的活化可以抑制多种刺激诱发的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周期进展,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同时参与血管形成,在肺癌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维持治疗作为延长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新的重要手段,已引起临床医生的极大重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经过4-6周期含铂类药物的一线标准联合化疗方案后,疾病无进展且体力状况良好,选择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细胞毒单药维持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可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受益。而中药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领域中的研究尚为数不多,基于长期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维持治疗的毒副反应,中医药可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最佳维持治疗方案。消积饮作为广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刘伟胜教授的多年经验方,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亦有多个实验证明该药能够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和自发性肺转移、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其作用机制与消积饮降低小鼠Lewis肺癌细胞cyclinDl的表达,影响其细胞周期G1/S调控点,有效地阻止肿瘤细胞周期于G0、G1期,使其不能进入S期进行DNA复制有关。此外,消积饮能有效下调肿瘤细胞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survivin蛋白及bcl-2基因的表达强度,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其转移潜能,从而稳定病灶、减少转移。研究目的:为探索一条中药维持治疗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案,同时深层次挖掘名老中医的学术内涵,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消积饮抑制肺癌生长的分子机制亟待进一步研究。研究内容与方法:1临床部分根据纳入标准选入64例经4~6周期化疗后1个月以上,RECIST评价稳定的ⅢB及Ⅳ期NSCLC患者,入组前患者卡氏评分≥60分,无脑转移或脑转移无症状,骨髓、心、肝、肾功能正常。按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消积饮(60ml/m2, po, qd)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持治疗,治疗3月后对照统计两组维持治疗的有效率(CR+PR+SD)、临床证候及体力状况、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治疗组评价无疾病进展继续治疗及随访观察至疾病进展或死亡。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组间临床特征均衡性评估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rnX2检验;组间OS、PFS比较采用Kaplan-Meier分析;治疗后临床证候、体力状况评分取治疗后评估分。组间症状缓解率、体力状况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 Test。安全性评价采用描述性统计。2实验部分选取人A549肺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生长于RPMI-1640培养液中,细胞传代24h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分别加入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含消积饮的大鼠血清)及胎牛血清对照组进行细胞诱导。MTS法测定消积饮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PI3K/AKT通路p-AKT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含药血清对PI3K/AKT通路下游分子BAD、Caspase-9、FKHR等基因的mRNA的表达。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组间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研究结果:1临床部分1.1临床特征64例PSO-2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来自于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住院部,患者于2008年9月到2010年12月纳入研究,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吸烟史、年龄、分期、KPS评分、入组前化疗等差异均无显着性,组间分布均衡(P>0.05)。共4例出组,治疗组2例因未完成既定治疗出组,对照组2例因主观违背治疗方案出组。实际可评价疗效病例60例,已死亡41例,其余19例正在随访中,按预期计划,经统计学样本数估算,符合疗效评价要求。1.2近期疗效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估,消积饮治疗组有效率达76.7%,对照组有效率达43.3%,两组之间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0)。1.3生存时间截止最后随访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OS分别为6.43个月和3.27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的OS延长了3.16个月,两组有明显差异(P=0.00);治疗组和对照组PFS分别为5.07个月和2.5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的PFS延长了2.54个月,两组有明显差异(P=0.00)。1.4临床证候评分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证候评估改善率提高了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2,P=0.009)。1.5体力状况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体力状况改善率提高了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8,P=0.033)。1.6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表明受试者服用消积饮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变化。按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和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评定标准》,本组病例中没有出现因为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出组的情况。未见相关血液学毒性。未见明显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脱发及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治疗组3例受试者第2天出现恶心,按WHO毒性分级1级,未经处理,持续约10min,后症状消失;1例受试者服药后约30min出现轻度腹泻,未经处理自行缓解。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2实验部分2.1 MTS法检测含不同浓度消积饮血清对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消积饮血清均可抑制人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高浓度消积饮血清培养人A549肺癌细胞72小时增殖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2.2消积饮调控人肺癌细胞p-PI3K/p-AKT/mTOR基因表达的研究人A549肺癌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消积饮血清作用48小时、72小时后记录基因表达量,结果示BAD、Caspase-9基因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作用48小时的高浓度消积饮组2-△△C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同时,mTOR、NF-κB、FKHR基因mRNA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加,较对照组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2.3 Western Blotting检测消积饮对PTEN、PI3K及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经图像处理分析,以GAPDH的灰度值为参照,PTEN、P13K、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减少,PI3K的蛋白表达量增加;其中低、中浓度消积饮组可使p-PTEN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低、高浓度消积饮组可使P-PI3K表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中、高浓度消积饮均可使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1临床部分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消积饮治疗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中位生存时间及疾病无进展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临床证候与体力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毒副反应轻微,安全性评价高。因此,消积饮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药维持治疗方案具有有效低毒的优势,可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获益。2实验部分消积饮含药血清可在体外有效抑制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消积饮可有效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AKT位点,增加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下游分子BAD、Casepase-9基因mRNA的表达,促进A549肺癌细胞的凋亡,从而有效抑制A549肺癌细肺癌的生长。
武海燕,周昕,谢瑞芳,顾希钧,杨金坤,高峰,朱成栋[5](2008)在《我院近3年与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近3年我院与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剂进行用药分析。方法:本课题采用药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5~2007年3年间我院常用抗肿瘤中药注射液的有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剂用量是逐年递增的,与其他抗肿瘤中西药剂型相比用量最大(占38%),以驱邪为主的中药注射剂的用量增长快于以扶正为主的中药注射剂。结论:说明中药注射剂在治疗肿瘤疾病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肿瘤患者不仅能提高其自身机体免疫力,增加防卫功能,而且在杀伤肿瘤细胞,抑制病毒复制,增加机体对肿瘤的主动抵抗起着积极作用。
苏涛锋[6](2006)在《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97例经过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总结其规律,为氩氦刀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为肺癌尤其是中晚期的治疗探索一种更成熟的治疗方案,以丰富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通过总结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优势所在,为中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行肺癌(包括肺转移癌)氩氦刀手术病人97例,分析氩氦刀联合中药对肺癌患者行为状况、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生存期等疗效的影响。 结果: 1、影像学评价: 1)术中CT影像监测结果 97例病人,冷冻消融瘤灶共计135个,冷冻后病灶毁损区CT值均见明显降低,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1cm者46个,占34.07%;冰球覆盖瘤灶范围85%~95%者60个,占44.44%;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85%者20个,占14.81%;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以下者9例占6.67%。总有效率达93.33%。 2)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 术后3月为83.67%;术后6月的有效率为84.71%;术后12月的有效率为59.70%;术后18月的有效率为58.97%;术后24月的有效率为47.06%。 2、行为状况(卡氏评分)变化 术后3个月共追访到病例71例,(提高+稳定)62例,占87.32%;术后6个月共追访到病例51例,(提高+稳定)41例,占80.39%;术后12个月共追访到病例27例,(提高+稳定)21例,占77.78%;术后18个月共追访到病例11例,(提高+稳定)5例,占45.46%;术后24个月共追访到病例4例,(提高+稳定)2例,占50.00%。 3、生活质量(QOL)评价 氩氦刀术后1~6月良好率较术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而术后12月以后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其良好率较术前有所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亦有所下降。 4、术后症状变化 术后7天,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14天、1月,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减轻。术后3月,除咯痰外均有所减轻。术后6月,除咳血外,其余
张霆[7](2004)在《中药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及抗转移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理。方法:以中药扶正合剂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影响及抗转移机理的研究为切入点,以观察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生存质量、远端转移率等指标为重点,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化疗30例、中药扶正合剂联合化疗30例及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12例),在两个化疗周期内,对临床指标(血、尿、肝肾功能)、瘤体疗效、中医症状、免疫功能、化疗不良反应、生存质量、远端转移、中药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并通过复制转移性LA795小鼠肺癌模型,设中药组、化疗组、化疗加中药组、模型组,观察其肿瘤重量、肺转移率,并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观察小鼠肿瘤组织中的黏附因子CD44、 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中药扶正合剂配合化疗能显着降低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损伤,保护肝肾及免疫功能,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化疗引起的临床症状,增强了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提高化疗的疗效,中药扶正合剂联合化疗PR、NC高于对照组,效果与贞芪扶正胶囊相类似。2中药扶正合剂联合化疗KBS量表、QLQ-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及LC13肺癌特异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作用与贞芪扶正胶囊相类似。3中药扶正合剂可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远端转移率降低。动物实验显示,中药组、化疗组、化疗加中药组小鼠肿瘤重量低于模型组,化疗加中药组、化疗组小鼠肿瘤重量低于中药组。中药组、化疗加中药组肺转移率降低,而以化疗加中药组抗转移效应最强。中药组、化疗组、化疗加中药组都可下调黏附因子CD44、 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中药组、化疗组效果接近,而以化疗加中药组效果最显着。中文摘要结论:中药扶正合剂具有减毒增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抑制转移的作用。‘降低勃附因子CD44、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转移的机制之一。
季淑英,杨隽钧[8](2001)在《血管介入性化疗应用现况》文中认为
侯振山,仇连峰[9](1999)在《含VDS的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我科从1994年元月至1997年元月使用杭州民生制药厂生产的西艾克(VDS),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肺转移癌4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本组41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男23例,女...
温翠玲,武兆岭,张志华[10](1999)在《西艾克联合化疗治疗肺癌30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用含西艾克(长春地辛VDS)联合化疗治疗肺癌30例,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24例,小细胞肺癌(SCLC)4例,转移性肺癌2例。总有效率63.3%,NSCLC和SCLC的有效率分别为58.3%,75%。毒副反应以白细胞下降最严重达63.3%,而胃肠道反应次之达56.7%,但均以Ⅰ-Ⅱ度为主,停药后可恢复。
二、西艾克治疗肺癌和肺转移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艾克治疗肺癌和肺转移癌(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与文献研究 |
1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认识及防治策略 |
1.1 中医对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1.2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策略 |
1.3 讨论 |
2 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
2.1 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特征 |
2.2 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 |
2.3 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防治进展 |
2.4 讨论 |
3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药及主治考证 |
3.1 原方出处及主要内容 |
3.2 用药特点和制方结构 |
3.3 主治血痹的名实考证 |
3.4 现代研究与应用 |
3.5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黄芪桂枝五物汤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样品制备及处理方法 |
2.2 液质条件 |
3 实验结果 |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水煎液化学成分解析 |
3.2 黄芪桂枝五物汤入血原型成分与代谢产物研究 |
4 讨论及小结 |
4.1 讨论 |
4.2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1.4 实验细胞株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造模和给药方案 |
2.3 大鼠血清和组织样品收集 |
2.4 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RNA的提取和逆转录 |
2.5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实验 |
2.6 尼氏染色实验 |
2.7 透射电镜实验 |
2.8 免疫荧光实验 |
2.9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 |
2.10 MDA-MB-231、CFPAC-1细胞实验 |
2.11 CFPAC-1荷瘤裸鼠实验 |
2.12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机械痛、热痛敏感性及体重的影响 |
3.2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神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3.3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3.4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5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
4 讨论及小结 |
4.1 讨论 |
4.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机制初探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2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大鼠模型建立和给药方案 |
2.3 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蛋白的提取 |
2.4 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
2.5 网络药理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作用于PIPN的调控网络分析 |
3.2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TLR4/Nf-KB和PI3K/Akt-Nrf2通路的调节作用 |
4 讨论及小结 |
4.1 讨论 |
4.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模型建立和给药方案 |
2.2 大鼠粪便收集 |
2.3 菌群总DNA抽提与目的片段扩增 |
2.4 文库构建与测序 |
2.5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影响 |
3.2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肠道菌群β-多样性的影响 |
3.3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及特异性菌株的发现 |
3.4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肠道菌群功能的影响及代谢途径的预测 |
4 讨论及小结 |
4.1 讨论 |
4.2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新疆3082例肺癌住院患者病理类型分布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性别和年龄分布 |
2.2 不同年份与病理类型分布 |
2.3 不同性别与病理类型分布 |
2.4 不同年龄段与病理类型的分布 |
2.5 不同地域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布 |
2.6 不同民族与病理类型分布 |
3 讨论 |
(3)2002年-2012年新疆某院恶性肿瘤病例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1.1资料来源 |
1.2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消积饮维持治疗晚期肺癌及其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
1.1 祖国医学对肺癌临床研究进展 |
1.2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
1.3 评价与展望 |
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研究进展 |
3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肺癌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4 消积饮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
5 研究假设 |
第二部分 消积饮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处理 |
1.6 入选方法 |
1.7 治疗方案 |
1.8 观察指标 |
1.9 体力状况 |
1.10 临床证候疗效 |
1.11 安全性评价 |
1.12 研究终点 |
1.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近期疗效 |
2.3 生存时间 |
2.4 临床证候 |
2.5 体力状况 |
2.6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1 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 |
3.2 中医药在维持治疗中的优势 |
3.3 两组在近期疗效的比较与分析 |
3.4 两组在生存时间的比较与分析 |
3.5 两组在临床证候与体力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
3.6 两组在安全性评价的比较与分析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MTS法检测含不同浓度消积饮血清对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消积饮含药血清配制 |
2.2 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关于MTS法 |
4.2 关于消积饮的抑瘤作用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消积饮调控人肺癌细胞p-PI3K/p-AKT/mTOR基因表达的研究 |
1 材料与试剂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培养人肺癌细胞A549 |
2.2 细胞传代 |
2.3 总RNA抽提 |
2.4 去基因组 |
2.5 总RNA纯度和完整性检测 |
2.6 逆转录反应液配置 |
2.7 逆转录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总RNA纯度检测 |
3.2 曲线分析 |
4 讨论 |
4.1 关于BAD |
4.2 关于Caspase-9 |
4.3 关于FKHR |
4.4 关于mTOR |
4.5 关于NF-κ B |
5 结论 |
第五部分 Western Blotting检测消积饮对PTEN、PI3K及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试剂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关于PTEN |
4.2 关于PI3K |
4.3 关于AKT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博士学位在读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 |
附录 |
附件1: 2009年UICC修定的第七肺癌国际分期标准 |
附件2: 原发性肺癌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件3: 临床研究过程检查时间安排表 |
附件4: WHO抗癌药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的表现和分级标准 |
致谢 |
(5)我院近3年与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6)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一、肺癌的流行病学 |
二、中晚期肺癌的西医治疗 |
1、中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 |
1.1 肺癌外科术式研究 |
1.2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手术治疗 |
1.3 残肺癌的手术治疗 |
1.4 周围型小肺癌的手术治疗 |
1.5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手术治疗 |
1.6 多原发性肺癌的手术治疗 |
2、中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 |
2.1 单纯放疗 |
2.2 综合治疗 |
3、中晚期肺癌的化学治疗 |
4、中晚期肺癌的生物治疗 |
5、中晚期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
6、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 |
7、中晚期肺癌的基因疗法 |
三、中晚期肺癌的中医治疗 |
1、肺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
1.1 肺癌的病因病机 |
1.2 肺癌的辨证分型 |
1.3 有效单方、验方 |
2、肺癌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
2.1 癌性咳嗽 |
2.2 癌性发热 |
2.3 癌性咳血 |
2.4 胸腔积液 |
2.5 癌性疼痛 |
2.6 肺癌合并感染 |
四、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1、手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
2、放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3、化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4、免疫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
一、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研究 |
1、氩氦刀的基础性研究 |
1.1 疗效学研究 |
1.2 病理学研究 |
1.3 影像学研究 |
1.4 治疗机理研究 |
2、氩氦刀的临床研究 |
2.1 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2.2 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优势 |
2.3 氩氦刀治疗的局限性 |
2.4 氩氦刀术后副反应及处理 |
2.5 氩氦刀治疗的评价标准 |
3、氩氦刀的临床应用 |
3.1 氩氦刀的单独使用治疗肺癌 |
3.2 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 |
3.3 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 |
二、其它微创治疗中晚期肺癌 |
(一) 热疗 |
1、激光治疗 |
2、微波治疗 |
2.1 内镜微波治疗 |
2.2 经皮穿刺微波治疗 |
2.3 微波透热治疗 |
3、射频消融治疗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
3.1 RFA单独应用治疗中晚期肺癌 |
3.2 RFA与放化疗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 |
4、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 |
(二) 光动力治疗 |
1、光动力治疗的一般研究 |
2、光动力治疗的实验研究 |
3、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 |
(三) 支架治疗术 |
(四) 介入治疗 |
1、肺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
1.1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BAI) |
1.2 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
1.3 支气管动脉栓塞(BAE) |
1.4 支气管动脉加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BAI+PAI) |
1.5 血管内介入与其他疗法结合 |
2、肿块内直接介入治疗 |
2.1 肿块内微泵植入 |
2.2 术中药物微粒植入 |
2.3 瘤体内同位素微粒植入 |
2.4 支气管腔内介入治疗 |
2.5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 |
3、肺癌的腔内介入治疗 |
(五) 电化学治疗 |
临床研究 |
一、前言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1、肺癌诊断标准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肺癌TNM分期(UICC,2002)标准 |
2、病例纳入标准 |
3、病例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内容 |
3、计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
4、疗效评价标准 |
4.1 术中CT影像监测评价标准 |
4.2 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标准 |
4.3 行为状况评价标准 |
4.4 生活质量(QOL)评价标准 |
4.5 症状变化评价标准 |
4.6 WHO实体瘤疗效评定 |
4.7 生存期 |
5、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
5.1 临床资料 |
5.2 治疗方法 |
6、研究结果 |
6.1 疗效评价 |
6.2 中药应用情况 |
6.3 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
7、讨论 |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7.2 本研究的特点 |
7.3 研究结果分析 |
7.4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7.5 氩氦靶向冷冻技术治疗肺癌的特点 |
7.6 中药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
7.7 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 |
8、问题和展望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7)中药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及抗转移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综述一中医药治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
一、 肿瘤治疗中生存质量(QOL)评价的含义及现状 |
二、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作用及现状 |
三、 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特点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
综述二肺癌实验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一、 肺癌的免疫研究进展 |
二、 肺癌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三、 肺癌与CD44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 |
四、 肺癌诊断方法进展 |
五、 肺癌的化疗进展 |
六、 肺癌放疗的进展 |
七、 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
第一部分 中药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第二部分 中药扶正合剂抗肿瘤转移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中药扶正合剂抗LA795小鼠肺转移的实验研究 |
小结 |
实验二 中药扶正合剂对豁附因子CD44影响的实验研究 |
小结 |
实验三 中药扶正合剂对P53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 |
小结 |
讨论 |
附表 |
附表一、气阴两虚症状轻重分级表 |
附表二 QLQ-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
附表三 LC13肺癌特异量表 |
附表四 KBS记分表 |
附表五 |
致谢 |
(8)血管介入性化疗应用现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介入治疗理论基础及优点 |
2 动脉灌注化疗方法 |
3 影响动脉用药疗效的因素 |
4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
5 临床应用 |
5.1 妇科肿瘤方面 |
5.1.1 宫颈癌: |
5.1.2 卵巢癌: |
5.1.3 滋养细胞肿瘤: |
5.2 原发性中晚期肝癌及肝转移癌 |
5.3 肺癌 |
5.4 结、直肠癌 |
5.5 胃癌 |
5.6 骨盆肿瘤 |
5.7 其它肿瘤 |
四、西艾克治疗肺癌和肺转移癌(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D]. 吕章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2]新疆3082例肺癌住院患者病理类型分布特点[J]. 郝洁,杨颖,艾克拜尔,包永星,艾尼瓦尔·艾木都拉. 现代医院, 2020(12)
- [3]2002年-2012年新疆某院恶性肿瘤病例统计分析[J]. 阎景红,肖蕾,张华,毛睿,张瑞丽,刘攀,张宋安,包永星. 中国病案, 2014(03)
- [4]消积饮维持治疗晚期肺癌及其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 柴小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2)
- [5]我院近3年与抗肿瘤相关的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J]. 武海燕,周昕,谢瑞芳,顾希钧,杨金坤,高峰,朱成栋.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12)
- [6]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D]. 苏涛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7]中药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及抗转移机理的实验研究[D]. 张霆. 天津中医学院, 2004(01)
- [8]血管介入性化疗应用现况[J]. 季淑英,杨隽钧.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1(03)
- [9]含VDS的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J]. 侯振山,仇连峰.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9(01)
- [10]西艾克联合化疗治疗肺癌30例临床观察[J]. 温翠玲,武兆岭,张志华.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