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针对豚鼠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的治疗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柳新[1](2021)在《电针三焦经腧穴联合金匮肾气丸干预庆大霉素诱发大鼠耳、肾毒性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因庆大霉素诱发的耳、肾毒性大鼠模型,观察三焦经络的良性电针刺激、从肾论治方药及针药并举三种防治方法分别对庆大霉素诱发的耳肾损伤大鼠耳蜗、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对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含量及血清中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的影响,探讨针药并举对庆大霉素诱发耳、肾毒性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之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8只。空白组生理盐水肌肉注射14d,1次/d,不处理。模型组庆大霉素(120mg/kg)肌肉注射14d,1次/d,不处理。电针组、中药组和针药组庆大霉素剂量和方法同模型组。电针组在造模同时每天给予针刺双侧“翳风”“外关”“阳池”穴,针刺后加电针,留针20min,左右两侧交替进行,1次/d,连续治疗14d。中药组在造模同时每天给予金匮肾气丸灌胃,大鼠灌胃5ml/kg/d,1次/d,连续治疗14d。针药组同时给予电针组和中药组的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所有大鼠再次进行ABR检测后处死,取耳蜗、肾观察组织形态学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肾脏组织中TNF-α、MCP-1、MIP-2的含量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Scr、BUN的水平变化。结果:1.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前各组大鼠ABR阈值较低,且五组大鼠ABR反应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4d后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中药组ABR阈值均升高(P<0.01),针药组的改善较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ABR阈值降低(P<0.05),电针组和针药组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与中药组相比,电针组ABR阈值略低,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与电针组和中药组相比,针药组的下降幅度更显着(P<0.01)。2.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耳蜗组织病理改变:空白组大鼠耳蜗组织形态正常,螺旋神经节形态结构完整,神经细胞数量、形态正常,毛细胞分布整齐、排列有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耳蜗组织形态结构出现严重损伤现象,螺旋神经节发生明显病理改变,神经细胞数量缺失,边界模糊不清,毛细胞缺失明显,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电针组、针药组耳蜗组织形态结构的损伤均有所减轻,螺旋神经节病理变化减轻,细胞数量有少量缺失,界限较清晰,毛细胞数量缺失较少,排列较整齐,其中以针药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着。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正常,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完整。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肾损伤现象,肾小管结构异常,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且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中药组、针药组大鼠肾损伤现象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以针药组的改善作用更为显着。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中药组、针药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含量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中药组、针药组TNF-α含量均降低(P<0.01);与电针组相比,中药组TNF-α含量略低于电针组,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与电针组和中药组相比,针药组降低更显着(P<0.01)。大鼠肾脏组织中MCP-1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中药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CP-1含量均升高(P<0.01),针药组的改善较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中药组、针药组MCP-1含量均下降(P<0.01);与电针组相比,中药组MCP-1含量下降(P<0.05),针药组的下降更明显(P<0.01);与中药组相比,针药组降低更显着(P<0.01)。大鼠肾脏组织中MIP-2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中药组、针药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IP-2含量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中药组、针药组MIP-2均下降(P<0.01);与电针组相比,中药组、针药组MIP-2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中药组相比,针药组降低更显着(P<0.01)。4.血清中Scr、BUN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血清中Scr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中药组、针药组大鼠血清中Scr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Scr水平降低(P<0.05),中药组、针药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与电针组相比,中药组、针药组Scr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中药组相比,针药组水平降低更显着(P<0.01)。血清中BUN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中药组、针药组大鼠血清中BUN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UN水平低于模型组,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与电针组相比,中药组、针药组BUN均明显降低(P<0.01);与中药组相比,针药组的下降更显着(P<0.01)。结论:1.庆大霉素同时具有耳、肾毒性,可成功诱导大鼠出现耳毒性和肾毒性,建立耳肾损伤模型。2.三焦经络的良性电针刺激能够减轻大鼠由庆大霉素诱发的耳、肾毒性,能够增强从肾论治方药的防治效果。3.基于“肾与三焦相通”理论指导的针药结合的防治方法,可对因庆大霉素所致的肾功能下降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能够明显降低肾脏组织中炎性因子含量,减轻肾脏损伤,并有效改善大鼠的听力损失情况。4.验证了针药并举疗法在防治药源性耳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石焱,孙晶,倪祥哲,梁宜,方剑乔[2](2020)在《方剑乔教授虚实辨证治疗耳鸣耳聋经验采撷》文中提出[目的]总结方剑乔教授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经验,提炼其学术思想。[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病案,认真研习方师对耳鸣耳聋的诊疗思路与辨证施治要点,归纳整理方师针灸取穴与临证用药经验,从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两个方面总结分析方师论治本病的学术思想,并列举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方师提出,耳鸣耳聋的诊治应重视虚实辨证,首辨虚实之病机,后辨病因,实证多责之于风火之邪上扰,虚症多责之于气虚或阴精亏损,主要是肾阴肾精的亏损。治疗上辨证与辨经相结合,采用针药相辅的治疗手段,补虚泻实,标本兼顾。针灸治疗方面以患侧的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作为治疗耳聋耳鸣的基本穴,结合虚实辨证选择电针频率,虚证用疏波,实证用密波。中药治疗多以耳聋左慈丸加减,以奏三阴并补、利湿泄浊之效,对肝肾亏虚型患者尤为效佳。所举验案中患者为耳鸣耳聋(肾精亏虚证),治拟补肾益精、滋阴养窍,经针灸耳前三穴并随证加减,并结合左慈丸口服后,患者听力及耳鸣情况较前明显改善。[结论]方师治疗耳鸣耳聋,注重辨证与辨经相结合,采用针药相辅的治疗手段,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着,能明显缓解患者耳鸣症状,提高听力水平。
董明雪[3](2020)在《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观察电针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患者听阈水平及临床症候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差异比较,为临床电针治疗肝胆火盛型突发性耳聋提供一种治疗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肝胆火盛型突发性耳聋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分别给予电针和普通针刺法干预。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水平、中医各症候量化评分及分级结果、安全性,并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耳聋程度与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不同耳聋程度与治疗效果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对照组患者则无相关性(P>0.05);结合愈显率,观察组对轻度患者疗效最佳,对重度聋、全聋患者最差;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中度聋患者疗效差异明显(P<0.01);3.听阈: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平均听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平均听阈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4.各症候量化评分及分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听力降低、耳鸣、耳闷、眩晕分级评分及主观感觉自评分、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显着(P<0.01);治疗后观察组在耳鸣、耳闷分级评分、主观感觉自评分、总评分方面以及耳聋程度量化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5.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均无晕针、周围神经损伤、血肿等事件发生。结论:电针治疗肝胆火盛型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特别是在改善中度聋患者方面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电针可降低患者听阈水平,能有效缓解各项中医临床症候,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张顺[4](2020)在《针指震颤行气法治疗肝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客观评价针指震颤行气法治疗肝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患者的实际效果,并对该针法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探索出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纳排标准把符合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共72例。治疗组使用针指震颤行气法,对照组使用平补平泻法。治疗组、对照组选取相同穴位听宫、中渚、太溪、翳风、肾俞。以上两组治疗时限为4周,在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所呈现出来疗效差异。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耳鸣致残量表、耳鸣严重程度量表进行评估,并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最后对治疗的综合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72例病例,最后完成有效病例65例,两组一共脱落了7例。治疗组实际完成了33例病例,脱落3例,而对照组实际完成了32例,脱落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耳鸣严重程度分级评分、THI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经耳鸣严重程度分级积分比较,2组积分比治疗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效。在治疗后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分级评分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在THI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后THI积分较前均有改善,经过统计,两组在治疗前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耳鸣致残程度的改善上均有比较好的疗效。在治疗后两组患者THI积分经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致残程度的改善上,治疗组要高于对照组。4、对2组进行耳鸣分级比较:治疗前后,在统计学上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耳鸣致残程度上,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两组患者依据THI评分,在得出耳鸣严重程度分级后,经秩和检验得出分析结果,Z=-2.299,P=0.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效果比对照组较好。5、综合疗效评价:在两组治疗结束之后,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71.82%。经秩和检验得出结果P=0.037〈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治疗组体现的疗效高于对照组。6、在治疗整个过程中对本研究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对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性指标进行检测,发现其血压、脉搏、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未见均明显异常改变,同时在针刺治疗中也没有出现患者针刺意外情况事件,经卡方检验分析,P=0.485〉0.05,这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1、针指震颤行气法与传统平补平泻法在治疗肝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针指震颤行气法则更具有优势。2、通过本次研究,针指震颤行气法在患者耳鸣分级结果、耳鸣严重程度分级、临床疗效比较上较平补平泻法更有优势。3、在此次研究中未发现运用针指震颤行气法治疗肝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所以,针指震颤行气法为针刺治疗肝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性较高的针刺方法。因此,该针法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针刺方法。
邹雪芳[5](2019)在《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中医藏窍理论“肾开窍于耳”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中医“藏窍理论”肾与耳紧密相关,即“肾开窍于耳”。本文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艾灸人体命门穴观测受试者肾区温度与耳朵温度变化是否存在相对应的关系,来探讨肾与耳之间的相关性,用可视化的实验方式对中医学“藏窍理论”中“肾开窍于耳”这一理论观点进行论证,为中医藏窍理论提供支撑,同时为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药现代传承研究相结合指引方向,将现代高新技术用于医学成像诊断。方法:通过艾灸命门穴,检测受试者艾灸前后的肾区与官窍的温度。本文的实验研究是在保证室内温湿度达到标准的情况下,运用红外热成像仪器对受试者进行红外拍摄,记录受试者在艾灸前和艾灸后命门穴、肾区、眼睛、鼻子、口唇以及耳朵的温度。用均数加减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统计学中的配对t检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处理收集的数据。比较受试者在艾灸前后肾区、眼睛、鼻子、口唇以及耳朵温度,并对艾灸前后肾区温度的差值分别与眼睛、鼻子、口唇温度的差值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艾灸前与艾灸后受试者命门穴、肾区、眼睛、鼻子、口唇、耳朵温度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艾灸前后肾区温度的差值分别与眼睛、鼻子、口唇、耳朵温度的差值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艾灸命门穴25min后,受试者肾区温度差值均与耳朵温度差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眼睛、鼻子、口唇温度差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艾灸命门穴可以作用于肾区,使肾区、眼睛、鼻子、口唇、耳朵温度均升高,红外热象图显示热偏离,但肾区温度的变化与耳朵温度的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通过可视化的证据证明了中医藏窍理论中“肾开窍于耳”的正确性,同时说明了肾与耳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为藏窍理论在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数据支撑。
刘翔维,袁爱红,杨骏[6](2018)在《杨骏治疗神经性耳鸣经验撷要》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杨骏教授诊治神经性耳鸣的经验。方法:对杨骏教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辩证思路、穴方思维、药方特色进行总结。结果:杨骏教授熟悉中医及西医理论,执简驭繁的对神经性耳鸣辩证;选取百会和水沟穴二穴调神通窍,以耳周局部的耳五穴为主,配合远端选穴,"从项论治",综合运用针、灸、电针、中药通窍启闭,能有效治疗神经性耳鸣。结论:杨骏教授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较好,为临床治疗神经性耳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黄娟吉,周志英,方剑乔[7](2016)在《周志英针灸治疗耳鸣经验举隅》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周志英老师电针针刺供血穴改善大脑后循环治疗耳鸣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临床病例资料,对周老师电针针刺供血穴改善大脑后循环治疗耳鸣的方法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其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周志英老师认为治疗耳鸣首先要明确病因,辨清虚实,结合辨证循经取穴才能正确选定针灸处方。周老师认为耳鸣与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有关,而供血穴有改善大脑后循环的作用,故临床周老师采用针刺供血穴改善后循环的方法治疗耳鸣,可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炎症消退,再配合电针、艾灸及针刺补泄的方法,疗效明显。[结论]周志英老师运用电针针刺供血穴改善后循环治疗耳鸣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学习借鉴。
邓璐[8](2016)在《电针耳穴对硫酸卡那霉素慢性致聋豚鼠听觉中枢蛋白质组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硫酸卡那霉素慢性致聋后豚鼠听皮层蛋白质组的变化、电针耳穴对听皮层蛋白质组的影响及机制,以及抑制素和吞蛋白-A1在硫酸卡那霉素慢性致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动物分组:耳廓反射正常、无耳毒性药物史成年杂色豚鼠10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7只,硫酸卡那霉素模型组49只,硫酸卡那霉素+电针组49只。对照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00mg/kg.day),每日一次,连续注射7天;硫酸卡那霉素模型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硫酸卡那霉素(500mg/kg.day),每日一次,连续注射7天;根据标本采集时间不同,又分为第1、7、14、28、56、70和140天7组。硫酸卡那霉素+电针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硫酸卡那霉素(500mg/kg.day),每只豚鼠注射结束30min后予以电针针刺翳风、听宫穴,每次15min,每日一次,连续治疗7天;根据电针后标本采集的时间不同,也分为第1、7、14、28、56、70和140天7组。2、听皮层蛋白质组图谱的建立及差异蛋白的选取及鉴定:对照组、硫酸卡那霉素模型1-140天7组、硫酸卡那霉素+电针1-140天7组分别提取听皮层蛋白后,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分组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电泳后进行考染,拍照后结合PDquest软件分析,筛选并切取其中21个表达差异明显的蛋白点,应用质谱技术进行检测,通过胶内酶解、抽提酶解肽段、Zip Tip脱盐、MALDI-TOF/TOF质谱测试、软件分析数据来鉴定蛋白质。3、听皮层及下丘抑制素和吞蛋白-A1表达的研究: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测定对照组、硫酸卡那霉素模型1-140天7组、硫酸卡那霉素+电针1-140天7组豚鼠听皮层及下丘抑制素和吞蛋白-A1的表达。4、统计学方法: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蛋白表达灰度值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灰度差异2倍以上差异表达蛋白斑点鉴定出的蛋白质分别是14-3-3蛋白、海马钙结合蛋白样蛋白1、视锥蛋白样蛋白1、γ-可溶性NSF附着蛋白、78k Da葡萄糖调节蛋白、ATP合酶α亚基、微管不稳定蛋白、角蛋白Ⅱ型细胞骨架1、钙结合蛋白、吞蛋白-A1、磷酸吡哆醛磷酸酶、血影蛋白、异质核核糖核蛋白C、肌酸激酶B型、角蛋白Ⅰ型细胞骨架10、热休克蛋白70同源物-3,抑制素和ZBTB32蛋白等18种蛋白质。2.听皮层组织中抑制素、吞蛋白-A1表达的变化:对照组听皮层抑制素表达的相对灰度为1.11±0.13,模型组的第1、7、14、28、56、70和140天的相对灰度分别为1.05±0.14、1.01±0.10、0.92±0.09、0.88±0.16、0.85±0.14、0.94±0.15、1.08±0.13;电针组第1、7、14、28、56、70和140天的表达分别为0.82±0.11、1.32±0.14、0.97±0.13、1.08±0.12、1.01±0.11、1.20±0.16、1.09±0.07。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抑制素第14、28、56天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第7、70天抑制素表达增高(P<0.05)。对照组听皮层吞蛋白-A1的表达为0.42±0.10,模型组的第1、7、14、28、56、70和140天的表达分别为0.64±0.02、0.44±0.04、0.58±0.10、52±0.03、0.45±0.04、0.42±0.02和0.42±0.04;电针组第1、7、14、28、56、70和140天的表达分别为0.56±0.06、0.47±0.04、0.46±0.02、0.42±0.06、0.35±0.02、0.43±0.06和0.43±0.06。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第1、14天吞蛋白-A1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中的第14、28、56天吞蛋白-A1表达降低(P<0.05)。方差分析硫酸卡那霉素对豚鼠听皮层抑制素表达的影响,F=2.185,P=0.075;电针对慢性致聋豚鼠豚鼠听皮层抑制素表达的影响,F=7.490,P<0.001。方差分析硫酸卡那霉素对豚鼠听皮层吞蛋白-A1表达的影响,F=12.823,P<0.001;电针对慢性致聋豚鼠豚鼠听皮层吞蛋白-A1表达的影响,F=6.421,P=0.001。3.下丘组织中抑制素、吞蛋白-A1表达的变化:对照组下丘的抑制素表达为1.29±0.07,模型组的第1、7、14、28、56、70和140天的表达分别为0.92±0.08、1.02±0.14、0.78±0.10、0.81±0.07、0.76±0.08、0.98±0.08、1.33±0.10;电针组第1、7、14、28、56、70和140天的表达分别为1.02±0.09、1.30±0.13、0.79±0.08、1.17±0.14、1.42±0.13、1.04±0.17、1.33±0.10。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抑制素第1、7、14、28、56、70天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第7、28、56天抑制素表达增高(P<0.05)。对照组下丘的吞蛋白-A1表达为0.95±0.05,模型组的第1、7、14、28、56、70和140天的表达分别为0.97±0.09、0.98±0.08、1.52±0.14、1.14±0.11、0.95±0.08、0.99±0.10、0.96±0.11;电针组第1、7、14、28、56、70和140天的表达分别为0.96±0.08、0.99±0.10、0.95±0.10、0.98±0.09、0.92±0.02、0.72±0.06、0.97±0.10。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第14、28天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第14、70天吞蛋白-A1表达降低(P<0.05)。方差分析硫酸卡那霉素对豚鼠下丘抑制素表达的影响,F=17.210,P<0.001;电针对慢性致聋豚鼠下丘抑制素表达的影响,F=12.544,P<0.001。方差分析硫酸卡那霉素对豚鼠下丘吞蛋白-A1表达的影响,F=15.679,P<0.001;电针对慢性致聋豚鼠下丘吞蛋白-A1表达的影响,F=5.476,P<0.05。结论:1.14-3-3蛋白等18种蛋白质可能参与了硫酸卡那霉素慢性致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电针听宫、翳风穴可能通过调整以上蛋白质的表达来影响硫酸卡那霉素慢性致聋的发生和发展。2.抑制素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ROS的产生以及神经元对伤害的易感性,参与硫酸卡那霉素慢性致聋的过程。电针耳穴可能通过增加抑制素的表达保护线粒体功能,降低ROS产生,促进听皮层和下丘的功能重塑。3.吞蛋白-A1可能通过参与突触囊泡的回收过程以及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参与硫酸卡那霉素慢性致聋的过程。电针耳穴可能通过降低吞蛋白-A1的表达,抑制JNK等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促进听皮层和下丘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孙丽莉[9](2015)在《针灸治疗耳鸣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耳鸣为临床常见病症,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异常声音感觉而无外界声源。临床治疗耳鸣主要方法包括掩蔽、神经导航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声频共振、药物和心理等疗法,但效果均不理想,针灸治疗耳鸣具有明显的优势,疗效显着,且价格合理,简便易行,易被患者接受。对针灸治疗耳鸣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便提高疗效,指导临床应用。
周萍,张晓彤[10](2014)在《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文献评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了解国内对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研究状况。方法检索获得2002年1月2011年12月有关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文献141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动物实验研究11篇,占7.80%,临床研究130篇,占92.20%,其中临床描述性研究51篇,占36.17%,病例对照研究79篇,占56.03%。临床研究病种主要为突发性聋,占66.92%,治疗方法主要为针刺治疗,多数文献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只有5篇文献提到随访。结论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聋属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其疗效有待高质量试验进一步证实。
二、电针对豚鼠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的治疗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针对豚鼠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三焦经腧穴联合金匮肾气丸干预庆大霉素诱发大鼠耳、肾毒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与三焦相通”的理论源流及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方剑乔教授虚实辨证治疗耳鸣耳聋经验采撷(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治法治则 |
2.1 辨证与辨经相结合,重视“耳前三穴” |
2.2 善用电针和中药,注重补虚泻实 |
3 验案举隅 |
4 结语 |
(3)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与样本量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方法 |
2.4 数据统计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3 观察组患者耳聋程度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
3.4 对照组患者耳聋程度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
3.5 两组不同耳聋程度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
3.6 两组患者平均听阈比较 |
3.7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量化评分情况比较 |
3.8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量化评分情况比较 |
3.9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量化评分情况比较 |
3.10 两组患者治疗后耳聋量化分级情况比较 |
3.11 安全性结果比较 |
讨论 |
1 中医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
1.1 病名的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治疗 |
3 试验结果分析 |
4 疗效机理探讨 |
4.1 穴位作用 |
4.2 电针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十年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针指震颤行气法治疗肝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1.病例来源 |
2.临床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1.分组方法 |
2.操作方法 |
3.针刺安全观察 |
4.疗效标准 |
(三)数据处理 |
二、研究结果 |
(一)一般项目统计资料分析比较 |
1.一般情况分析 |
2.两组治疗前THI评分比较 |
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耳鸣严重程度分级比较 |
4.两组耳鸣患者治疗前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
5.治疗前耳鸣程度分级(依据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表) |
(二)疗效分析 |
1.两组治疗前后THI评分 |
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耳鸣严重程度分级比较(依据THI评分) |
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耳鸣分级结果 |
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5.两组安全性比较 |
三、讨论 |
(一)祖国医学对耳鸣的认识 |
1.1 概述 |
1.2 病因病机方面 |
1.3 祖国医学对肝肾不足型耳鸣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耳鸣的认识 |
2.1 致病因素 |
2.2 病理生理机制 |
2.3 临床表现 |
2.4 治疗 |
(三)研究本课题的依据 |
3.1 针指震颤行气法 |
3.2 针指震颤行气法的操作 |
3.3 耳鸣的治法与选穴 |
3.4 选穴理论依据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四、结论 |
五、问题与展望 |
(一)问题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1: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表2:病史 |
附表3:耳鸣致残疾度量表评 |
附表4:耳鸣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5)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中医藏窍理论“肾开窍于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研究 |
1 “藏象”学说 |
1.1 藏象的释义 |
1.2 藏象学说的构建 |
1.3 藏象学说的构建要素 |
1.4 藏象学说的结构特点 |
1.5 藏象现代科学的研究 |
2 中医肾脏论 |
2.1 肾的形态结构与位置 |
2.2 肾的生理机能及生理特性 |
2.2.1 肾的生理机能 |
2.2.2 肾的生理特性 |
3 肾与耳的探析 |
3.1 肾与耳的生理联系 |
3.2 肾与耳的病理联系 |
3.3 肾开窍于耳的现代科学研究 |
3.3.1 耳毒性药物也具有肾毒性 |
3.3.2 中医补肾药物对耳部疾病产生影响 |
3.3.3 肾功能不全者有耳部疾病 |
4 艾灸命门穴作用于肾的探析 |
4.1 艾灸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
4.2 命门穴的特殊性 |
4.3 艾灸命门穴可激发肾阳气 |
5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进展及机理 |
5.1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进展 |
5.2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机理 |
6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 |
6.1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藏象中的应用 |
6.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经络中的应用 |
6.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灸法中的应用 |
6.4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体质中的应用 |
实验研究 |
1 前言 |
2 实验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仪器 |
3.2 测试要求 |
3.3 实验步骤 |
3.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与分析 |
5.1 艾灸命门穴激发了肾中阳气 |
5.2 肾中阳气的激发对其它官窍均有一定影响 |
5.3 肾与耳之间有显着相关 |
结语 |
1 研究的结论 |
2 研究的意义与运用 |
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历 |
(6)杨骏治疗神经性耳鸣经验撷要(论文提纲范文)
重视辨虚实和辨经络 |
调神与通窍并举 |
耳周局部选穴为主, 配合远端选穴 |
强调“从项论治”和“针感传导” |
针、灸、电针、中药综合运用 |
小结 |
(7)周志英针灸治疗耳鸣经验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明辨病因病机 |
2 电针针刺供血穴 |
3 中医调护 |
4 典型病例 |
5 小结 |
(8)电针耳穴对硫酸卡那霉素慢性致聋豚鼠听觉中枢蛋白质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及耳毒性预防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9)针灸治疗耳鸣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疗法 |
1.1 单纯针刺治疗耳鸣 |
1.2 电针治疗耳鸣 |
1.3 温针灸治疗耳鸣 |
1.4 穴位埋线治疗耳鸣 |
2 针灸联合疗法 |
2.1 综合疗法治疗耳鸣 |
2.2 针刺结合心理疏导 |
3 结语 |
(10)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文献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1实验设计类型 |
2描述性研究 |
3病历对照研究 |
4动物实验 |
5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 |
6疗程及随访 |
讨论 |
结论 |
四、电针对豚鼠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的治疗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三焦经腧穴联合金匮肾气丸干预庆大霉素诱发大鼠耳、肾毒性的实验研究[D]. 周柳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2]方剑乔教授虚实辨证治疗耳鸣耳聋经验采撷[J]. 石焱,孙晶,倪祥哲,梁宜,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2)
- [3]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肝胆火盛型)临床疗效观察[D]. 董明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针指震颤行气法治疗肝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D]. 张顺.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中医藏窍理论“肾开窍于耳”的研究[D]. 邹雪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杨骏治疗神经性耳鸣经验撷要[J]. 刘翔维,袁爱红,杨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10)
- [7]周志英针灸治疗耳鸣经验举隅[J]. 黄娟吉,周志英,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0)
- [8]电针耳穴对硫酸卡那霉素慢性致聋豚鼠听觉中枢蛋白质组的影响[D]. 邓璐. 西南医科大学, 2016(05)
- [9]针灸治疗耳鸣研究进展[J]. 孙丽莉. 亚太传统医药, 2015(08)
- [10]针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文献评述[J]. 周萍,张晓彤.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