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论文文献综述)
吕红蕾[1](2021)在《温阳除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观察温阳除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阳虚寒凝证,探讨相关的药效机制,评估其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有效方剂。方法: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病区病房收集就诊的68例DPN阳虚寒凝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甲钴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温阳除痹汤,治疗8周。收集两组患者的资料,观察其在接受治疗前后的各种临床症状、血糖、神经传导速度等增减变化情况,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对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本次临床实验纳入患者68例,脱落1例,最终治疗组纳入患者34例,对照组纳入33例。在首次接受临床治疗前,经过临床统计学数据分析,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其临床症状、血糖、神经传导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有可比性。1.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析空腹血糖(FPG):(1)治疗组FPG改善;对照组FPG改善没有差异(P>0.05)。(2)较单纯用甲钴胺,温阳除痹汤联合甲钴胺治疗更能改善FPG(P<0.05)。餐后2小时血糖(2h PG):(1)治疗组改善2h PG;对照组改善2h PG上无差异(P>0.05)。(2)口服温阳除痹汤联合甲钴胺更能改善患者2h PG(P<0.05)。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组内及组间比较,P均>0.05,说明两组改善Hb A1c上无差异。2.单项症状分析中医临床症状方面:(1)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均有改善;对照组仅多食易饥、肢体麻木、口渴多饮和畏寒怕冷症状较治疗前改善;(2)对照组改善患者症状情况差于治疗组(P<0.05)。3.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神经传导速度方面:(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双侧胫神经MCV、胫神经SCV),治疗组P均<0.05,表明口服温阳除痹汤联合甲钴胺可以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照组P均>0.05,表明单纯口服甲钴胺在提高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上无统计学差异。(2)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后,结果为P<0.05,表明在提高双侧胫神经MCV和胫神经SCV方面口服温阳除痹汤联合甲钴胺优于单纯口服甲钴胺。4.中医临床症状总体疗效分析两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4.11%,对照组78.79%。温阳除痹汤联合甲钴胺疗效明显(P<0.05)。5.观察过程中未见明显药物有害反应,使用药物有较好安全性。结论:采用温阳除痹汤联合甲钴胺治疗阳虚寒凝证DPN,在改善患者口渴多饮、肢体麻木、多食易饥和畏寒怕冷症状方面疗效显着,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FPG及2h PG,能提高双侧胫神经MCV和SCV,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口服温阳除痹汤联合甲钴胺较单独口服甲钴胺治疗有显着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韩宁[2](2021)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对不宁腿综合征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为临床上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提供一定理论的依据及诊疗思路。方法:以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的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样本、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加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睡眠质量变化,评定匹兹堡睡眠量表、国际不宁腿综合征评定量表、中医症候评分量表,制定统一的病例观察表格,并按要求进行记录,判断临床疗效。结果:1、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中并不显着(P>0.05),并且上述各组之间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述组间信息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之间的RLSRS评分、PSQ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8.57%,对照组有效率84.84%,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能显着降低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RLSRS评分、PSQ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初步的临床观察,运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患者,能显着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和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王培坤[3](2021)在《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手术治疗气虚血瘀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传统腕管切开松解术治疗气虚血瘀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中药方剂与手术相结合在临床治疗的意义,为气虚血瘀型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腕管综合征患者共62例,应用随机数字生成法,分为两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传统腕管切开松解术+营养神经治疗;试验组:传统腕管切开松解术+营养神经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免煎颗粒剂,1袋/次,2次/日,连用4周)。分别在术前、术后第4周、第8周收集两点辨别觉、肌电图(SNCV、Amp);在术前、术后第8周评估指尖皮肤感觉功能检测;术后第8周以中医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整体疗效。以SPSS22.0软件包分析各组数据。结果1.比较手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手术部位、病情程度)及各观察指标(指尖皮肤感觉功能检测、两点辨别觉、SNCV、Am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指尖皮肤感觉功能检测:组内比较:两组在手术后第8周指尖皮肤感觉功能均较手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8周时,试验组指尖皮肤感觉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点辨别觉:组内比较:两组在手术后第4周、第8周的两点辨别觉均较手术前有所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手术后第4周、第8周时,试验组的两点辨别觉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肌电图:组内比较:两组在手术后第4周、第8周的SNCV与Amp均较手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手术后第4周、第8周时,试验组的SNCV与Amp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疗效评定:在手术后第8周两组均取得良好的疗效,试验组总显效率96.77%,对照组总显效率87.10%。经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传统腕管切开松解术,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手术治疗气虚血瘀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更为显着。两者相结合,在松解正中神经卡压后,能加速受损神经电生理修复、促进感觉功能恢复、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王军[4](2021)在《御感香囊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观察中药香囊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该香囊在儿童中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探索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外治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空白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诊断将儿童分为三组:(1)健康组:无慢性病且1周内无呼吸道感染;(2)抽动组:抽动障碍且1周内无呼吸道感染;(3)肺炎组:确诊肺炎痊愈1周。将三组儿童分别编号,其中健康组及抽动组儿童根据来儿科就诊先后顺序统一编号;肺炎组儿童依据出院先后顺序统一编号。每组分别运用SPSS统计软件生成给各编号匹配随机数字,根据随机数字大小将3组儿童分别分为香囊小组和对照小组,共6小组,每小组人数均等。每小组各入组25例儿童,考虑20%剔除/脱落,每组纳入32例,共收集192例。香囊小组共同组成香囊组,对照小组共同组成对照组。观察各组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情况,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频次、发热情况、CARIFS评分、热程及病程,比较差异。统计分析采用Excel及SPSS 21.0软件统计处理。研究结果:按照本次研究的纳排标准,共调查儿童192例,脱落7例,其中因不良反应脱落1例,自然脱落6例,共收集185例。(1)本次研究显示健康组、抽动组及肺炎组儿童的年龄之间存在差别,其中肺炎组年龄最小,抽动组年龄最大。各层男女比例也存在差别,抽动组男女比例近似为5∶1,而健康组与肺炎组男女比例近似为2∶1。三组在外出佩戴口罩及家里接触二手烟情况均不存在差异,但三组儿童在反复呼吸道感染人数比例上存在差异,肺炎组儿童既往呼吸道感染频率整体最高,健康组次之,抽动组最少。三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所以分别入组受试者是必要且有意义的。(2)健康组、抽动组、肺炎组各自的香囊小组与对照小组在年龄、性别、反复呼吸感染人数比例、外出不佩戴口罩时长以及在家接触二手烟方面均大体相当,香囊组与对照组在人员构成、年龄、性别、反复呼吸感染人数比例、外出不佩戴口罩时长、在家有无接触二手烟方面也均大体相当。故各组的香囊小组与对照小组、香囊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可比性。(3)去年同期,健康组、抽动组、肺炎组各自的香囊小组和对照小组、香囊组和对照组之间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试验期间,健康组、肺炎组各自的香囊小组和对照小组、香囊组与对照组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健康组、抽动组、肺炎组各自的对照小组、对照组去年同期和研究期间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健康组、肺炎组各自的香囊小组、香囊组去年同期和研究期间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整体而言,香囊可有效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对健康组儿童和肺炎组儿童有明显预防效果。(4)去年同期,香囊组与对照组在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发病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期间,香囊组与对照组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去年同期与试验期间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发病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香囊组去年同期与试验期间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发病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可见香囊对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预防效果更为明显。(5)去年同期和研究期间,健康组、抽动组、肺炎组各自的香囊小组和对照小组、香囊组和对照组在发生2次感染人数比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健康组、抽动组、肺炎组各自的对照小组、对照组在去年同期和试验期间在发生2次感染人数比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香囊组在去年同期和试验期间在发生2次感染人数比例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可知香囊可整体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复发。(6)香囊组复感肺炎儿童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香囊预防肺炎复发的效果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肺炎复发情况较为少见,样本量过少导致的。(7)就香囊组和对照组的感染病例而言,两组在CARIFS最高分、是否伴见发热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就香囊组和对照组的感染并见发热病例而言,两组在最高温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香囊对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的恶化加重效果不明显。(8)香囊组、对照组后4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确实少于前4周,且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香囊佩戴时长越长,预防效果可能越好,但仍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9)整个试验过程中,健康组香囊组1女孩佩戴香囊后出现头晕症状,移除香囊后立刻好转,说明其对香囊具有不良反应。但香囊组与对照组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香囊安全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结论:1.御感香囊可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即对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生有效。其中健康儿童、肺炎儿童的效果尤为明显,其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预防效果也更为明显。而对抽动儿童、急性肺炎的预防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2.御感香囊对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恶化的效果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3.御感香囊可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复发率,即对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复发有效。但仅针对肺炎而言,其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4.御感香囊佩戴时间越长,预防效果可能越好。5.御感香囊安全性高。6.御感香囊值得在儿童中推广应用。
窦豆[5](2021)在《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上篇:以《金匮要略》仲景薏苡四方(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和《千金》苇茎汤)为出发点,考证澄清四方条文的原文原貌和仲景原意,梳理后世注家流变和传承脉络,从古今相关医案报道中总结薏苡四方的临床应用情况。下篇:以上篇为基础,分析薏苡四方所体现的治则治法、配伍选药及剂量制法等规律,结合仲景对湿邪及痈、痹的“病脉证治”认识,总结提炼仲景之薏苡仁运用经验,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附篇: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效进行初步的现代诠释。研究方法:上篇:对薏苡四方进行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研究,具体方法包括:1.版本校勘:将邓珍本、吴迁本等进行对照,对于差异较大者,考证其正误,以期最大限度接近原貌。2.字义考证:借助上古汉语文献对仲景薏苡四方条文进行逐字训义,从训诂学角度考证回归仲景原意。3.疑难问题辨析:分析后世注家对仲景原文诠释的流变,以求溯流澄源,结合字义考证结果,对条文和方药相关问题进行析疑。4.医案整理分析:借助中华医典和中国知网等数字工具,系统收集薏苡四方相关古今医案,进行定量数据分析整理,体现循证医学思想。下篇:从继承、发展和后世应用论述仲景运用薏苡仁的方法和规律,具体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整理仲景之前先民对薏苡的认识;整理后世本草及医案医话等着作中对仲景运用薏苡经验的传承发展。2.理论探讨:结合《黄帝内经》中对于湿邪、痹、痈的有关论述,分析仲景对水、湿、痰、饮、雾等邪气致病的认识以及痹、痈之“病脉证治”,总结提炼仲景对薏苡仁功效的发展及其运用薏苡仁之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方法为蛋白组学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成果:上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麻杏苡甘汤剂量应以吴迁本为是,并非“轻剂”;本方证以湿邪致病为主,存在久聚寒凉的因素,而非“痹久化热”;全方散寒除湿,薏苡在方中起到祛湿除痹的关键作用,这蕴含着为仲景所独有、而后世却未能充分挖掘继承的治湿法,即“动以治静,下气祛湿”。2.薏苡附子散之“胸痹缓急”应理解为“(胸痹疼痛症状的)舒缓安适和紧切拘急”,即基于“缓”、“急(褊)”的本义“宽绰、窄紧”而直译。本病以湿邪痹阻心胸为核心,薏苡在其中具有下气祛湿除痹之功。本方为平素服用所设,而非急救之剂。3.薏苡附子败酱散所论之痈脓,属病久本湿标热之证,全方功效为清热除湿消痈,方中薏苡起到化湿消痈之用,附子为扶真阳以祛湿而非祛寒。方后“小便当下”并非误写,而是本方确能通利小便而消痈。薏苡附子败酱散在后世的解读中,逐渐被认为与大黄牡丹汤一祛寒湿、一治湿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方的应用。4.《千金》苇茎汤确属仲景原方,而非首创于《千金》;条文中之“烦满”指热郁而成的胸胁胀满,非情志症状;“胸中甲错”所述可能为心胸脏腑纹理之变化;“瓜”字在仲景时期专指果瓜中的甜瓜,故仲景之“瓜瓣”应为甜瓜子而非冬瓜子。注家对本方治疗湿热还是津亏存在争议,实际上湿热内壅即可形成津液疏布障碍,因而正适合使用既能利湿、又不温燥伤津的薏苡仁进行治疗。本方之变方、类方亦说明薏苡仁在方中发挥着祛湿、消痈、排脓的重要作用。5.由医案整理可知,仲景薏苡四方在后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运用,适应症不断扩大,同时在传承中也出现了诸多发展变化,如以麻杏苡甘汤配伍大量清热利湿之品治疗湿热证、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大附子用量治疗寒湿阳虚证等。下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截至仲景之前,人们对薏苡功效的认识已经包括:治疗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轻身省欲;胜瘴气;令人宜子。2.仲景对于湿邪为患的认识具有内在统一性:湿邪重浊、滞着不行,静而不动,寒湿闭阻而成痹、湿热壅滞则为痈。薏苡四方所治疗的风湿痹、胸痹、肠痈、肺痈之根本病机均不离湿邪为害。3.仲景将《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薏苡仁“下气”功效用于祛湿,将薏苡仁功效发挥为“下气祛湿,解痹消痈”,是其独有的发展和贡献,与后世之燥湿法有较大区别。仲景薏苡运用经验主要可概括为: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治疗湿邪闭阻壅滞之痹与痈脓,在配伍上突显了薏苡“凉体而温用”的特点,在治法上达到了“治实以补虚”的目的。4.仲景的薏苡仁运用经验在后世得到传承。一方面是本草着作中的体现:薏苡四方主治之肺痈、风湿、胸痹等疾病在后世本草着作中作为薏苡主治范围得到了传承保留。另一方面是在临床运用中的体现:既有经方派的继承发扬,如运用薏苡诸方治疗痈、痹等证;亦有温病学派的拓展运用,如创立三仁汤等,从理论和临床上丰富了对薏苡的功效认识及运用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薏苡仁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蛋白组学检测显示共有66种蛋白表达显着升高或降低。2.部分差异蛋白可能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脓毒症、肝脓疡、急性阑尾炎等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即体现薏苡仁“解痹消痈”的功能。3.部分差异蛋白可发挥调节血脂、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薏苡仁能够下调10种促癌基因和上调1种抑癌基因的表达。这三类疾病均与中医之水湿痰浊关系密切,对这些蛋白的调节可能为薏苡仁“下气祛湿”化浊功效之体现。结论:1.本研究基于薏苡四方的原文原意澄清及流变梳理,得出了部分与现有认识不完全相同的理解。这些理解来源于较为可靠的考据方法和翔实的文献证据,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仲景之原意。2.仲景基于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凉体温用、治实补虚等方法,运用薏苡仁治疗痹、痈等,属湿邪为患、闭阻壅滞之病证。这些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提炼总结,使得《金匮要略》中部分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有利于其更好地为临床所用。3.蛋白组学研究初步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进行了现代诠释,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仅为初步探索,后续还需更多研究进行验证。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纵横结合:上篇为纵向研究,即按照从上古汉语文献、历代注家到现代医案的脉络,从源至流,澄清仲景原意。下篇为横向研究,即探讨薏苡四方及其主治疾病之共性,挖掘其内在联系。纵向研究为横向研究之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和延申。2.理论贯通:在《黄帝内经》关于湿邪、痹和痈的病理生理之经典理论指导下,探讨仲景对于痹和痈的“病脉证治”诊疗思路,使二者之理论相互贯通,深度阐发薏苡四方主治疾病规律和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3.古今融合:对于薏苡仁影响蛋白组学变化的分析,以结合中医理论为主,阐发其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关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诠释有机融合,以期指导进一步的探索。
李佳忻[6](2021)在《经方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探究《伤寒杂病论》中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经方,并检索、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所包含的中药和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出其用药规律,并且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经方防己黄芪汤治疗淋巴水肿,为临床的治疗应用和药物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材料与方法:1.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以“肿瘤、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癌”分别和“淋巴水肿、水肿”为关键词,并在检索结果里以“经方”为主题词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文献。除去重复文献根据文献的纳入标准确定最终的纳入文章。总结出用于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经方。2.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以“肿瘤、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癌”分别和“淋巴水肿、水肿”为关键词,并在检索结果里以“中医”“方剂”“中药”为主题词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文献。除去重复文献根据文献的纳入标准确定最终的纳入文章。对照《中药学》以及《中国药典》规范中药名称,使其标准统一化。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Microsoft Excel2013中,统计出各味中药的使用频数,筛选出核心药物并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3.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找到防己黄芪汤中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构建药物靶蛋白与疾病靶蛋白(PPI),然后进行GO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总结出桂枝类方,黄芪类方,柴胡类方和附子类方,四大类方。其中,桂枝类方中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桂枝芍药知母汤。柴胡类方中可用柴苓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逍遥散。黄芪类方中可选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附子类方中用真武汤,用于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2.文献总体结果,共搜集1371篇文献,剔除重复的和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共有109篇文献。共收集方剂114首,整理出中药189味,共有41味药在此次统计中出现的频次≥10次,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黄芪、当归、茯苓、川芎、桑枝、桂枝、白术、泽泻、桃仁、赤芍。核心药对有黄芪-桑枝,黄芪-当归,桃仁-红花等,核心角药有黄芪-桃仁-红花、川芎-桃仁-红花等,四味药物组成的核心药物有桃仁-川芎-赤芍-红花等,这些核心药物配伍可包含的经典方剂有防己黄芪汤、补阳还五汤、当归补血汤、柴胡龙骨牡蛎汤、防己茯苓汤等。3.防己黄芪汤中活性成分得到黄芪20个、防己3个、白术7个、生姜5个、大枣29个、甘草92个,删除重复的活性成分,保留142个。淋巴水肿的靶点拥有1303个,防己黄芪汤与淋巴水肿相交的靶点64个。构建防己黄芪汤治疗淋巴水肿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得到共有181个节点和1098条边,包括1个疾病结点,6个药物结点,110个活性成分节点,64个靶点结点,Degree中位数为6,通过筛选,核心活性成分为MOL000098(槲皮素)、MOL000422(山奈酚)、MOL000497(甘草酮)、MOL002773(β-胡萝卜素)、MOL004328(柚皮素)、MOL000358(β-谷甾醇)。GO生物富集分析共得到GO条目2317个,其中涉及到生物过程2167个,细胞组分有66个,分子功能包括83个。主要参与的生物功能有蛋白连接、基因转入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分析到通路46条,其中包括MAP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PD-L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PD-1检测点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1.总结了桂枝类、柴胡类、黄芪类和附子类,四大类经方。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体质或出现的类方方证进行治疗。淋巴水肿兼见脾阳虚证可选用桂枝类方,兼见肝郁气滞可选用柴胡类方,兼见脾气虚可选用黄芪类方,淋巴水肿兼见脾肾阳虚型可选用附子类方进行治疗,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辨症施治选择类方中的具体方剂。桂枝类方中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桂枝芍药知母汤。柴胡类方中可用柴苓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逍遥散。黄芪类方中可选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附子类方中用真武汤。2.中医药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用到的最多的中药是黄芪,通过关联分析,得到核心药物配伍可组成的经典方剂包含防己黄芪汤、补阳还五汤、当归补血汤、柴胡龙骨牡蛎汤、防己茯苓汤等。3.基于网络药理学,得到防己黄芪汤中防治肿瘤术后和(或)淋巴水肿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甘草酮、β-胡萝卜素、柚皮素、β-谷甾醇。主要参与蛋白连接与基因转入等生物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分析到通路46条,其中包括MAPK信号通路、PD-L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PD-1检测点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
尚鑫[7](2021)在《抵挡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的活性氧(ROS)、NOD样受体3(NLRP3)、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及各组小鼠心肌病理改变,探讨抵挡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及机制,旨在揭示抵挡汤能够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而改善心肌炎性病变,延缓糖尿病心肌病的进展,充分发挥抵挡汤破血逐瘀功效的优势,为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实验共选取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将其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50只)。模型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造模8周后采用超声成像平台检测小鼠心功能,小鼠出现心功能减退,则2型糖尿病心肌病小鼠造模成功,剔除未成模小鼠,最终成模小鼠40只,造模组小鼠按照体重、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抵挡汤低剂量组(1.5g·kg-1)、抵挡汤中剂量组(3g·kg-1)、抵挡汤高剂量组(6g·kg-1)和辛伐他汀组(0.0026g·kg-1),每组8只。灌胃给药结束后采用超声成像平台检测小鼠心功能,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NLRP3、TXNIP、Caspase-1、IL-1β水平,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ROS含量。结果:生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毛色暗淡,稀少,行动缓慢,反应能力低,且血糖、TC、TG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T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辛伐他汀降血脂效果明显;抵挡汤组血糖、血脂变化不明显,提示抵挡汤对血糖、血脂影响变化不大,辛伐他汀组血糖变化不明显,提示辛伐他汀对血糖影响变化不大。(2)超声心动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EF、FS数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抵挡汤各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EF、F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挡汤中剂量组显示心功能恢复更为明显(P<0.05)。(3)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心肌纤维整齐一致,细胞完整,细胞核位于细胞正中,大小均匀,无炎性细胞浸润;而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纹理不齐,细胞肥大变形,细胞核分布散乱,细胞间隙增大,周围可见明显炎细胞浸润。中、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心肌纤维与细胞均有所改善,周围炎细胞浸润减少,且中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纤维完整,改善明显。(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ROS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5);与模型组相比,抵挡汤各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的ROS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中NLRP3、TXNIP、Caspase-1、IL-1β表达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抵挡汤各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心肌组织中NLRP3、TXNIP、Caspase-1、IL-1β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挡汤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降低心肌组织中NL RP3、TXNIP、Caspase-1表达的效果更为明显;抵挡汤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降低心肌组织中IL-1β表达的效果更为明显;各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别。结论:(1)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STZ可以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心肌病小鼠模型。(2)抵挡汤能够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功能和心肌炎性病变,从而延缓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可能是:一定剂量的抵挡汤可以通过调控ROS/TXNIP/NLRP3通路,降低ROS、NLRP3、TXNIP、Caspase-1、IL-1β的表达,介导心肌组织炎性病变过程,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闫淑婷[8](2021)在《原发性头痛的六经方证辨证分布特点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头痛患者临床信息的收集,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以及相关方证研究,以首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的方法,选择相应的经方及时方,以期探究原发性头痛患者的六经方证分布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头痛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头痛相关特点(头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诱因等等)、中医症状以及舌脉等,综合辨别属于何种六经证型以及具体方证,将信息录入并运用SPSS 20.0软件对中医证候以及六经方证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其分布规律以及与性别、年龄、病程等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通过辨证分析共出现20种六经辨证分型,其中单经证型有6个,合经证型14个,其中少阳阳明合病证型最多,有37例,占18.0%,其次是少阳太阴合病有36例,占17.5%,少阳病有33例,占16.0%,太阳少阳合病有19例,占9.2%,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有16例,占比7.8%,太阴病有13例,占6.3%,厥阴病有12例,占5.8%,太阳太阴合病有9例,占4.4%,少阳厥阴合病有8例,占3.9%,太阳病及太阳阳明合病各有5例,分别占比2.4%,其余单经病及两经或三经合病证型出现频次较少,百分比总共不足10%。2.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中,以单方出现最多的是小柴胡汤,有16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9例,柴胡桂枝汤8例,温经汤、芎芷石膏汤、散偏汤各4例。大多数是以合方治疗,其中出现较多的合方有小柴胡汤加味及其合方(74例,占比35.9%),四逆散合方(44例,占比21.4%),葛根汤合方(19例,占比9.2%),酸枣仁汤合方及当归芍药散合方(各有12例,分别占5.8%),半夏泻心汤合方及吴茱萸汤合方(各有9例,分别占4.4%),当归四逆汤合方及半夏厚朴汤合方(各有8例,分别占3.9%),其中,柴胡剂(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及其合方)出现最多,有121例,占比58.7%。3.20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中,大部分头痛患者(114例)伴有情绪异常(如心烦易怒、情绪紧张、低落等),部分患者(29例)头痛发作与加重与情绪变化相关。4.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的六经各辨证类型的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以及病程长短分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1.原发性头痛六经证型皆可见到,以少阳病及其合病最为常见,合病中少阳阳明合病占比最多;2.原发性头痛方证以柴胡剂及其合方方证最为常见,其中小柴胡汤方证及其合方方证最多,其次为四逆散合方方证;3.部分患者存在表证,且表证的存在与否与病程长短无关,提示在治疗原发性头痛时应注重表证的识别与处理;4.小柴胡汤、四逆散、葛根汤是治疗原发性头痛的常用经方及合方的基础方;5.后世时方如散偏汤、芎芷石膏汤、选奇汤、通窍活血汤等可纳入六经八纲辨证体系并应用于临床。
冯鑫,常钰甜,高艳霞[9](2021)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举隅》文中认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由张仲景所创,主治营卫虚弱之血痹,可用于治疗多种内外科疾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病、关节炎颈椎病、水肿等。该文介绍水肿、痹证验案2则。
管天护[10](2021)在《当归四逆汤方证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当归四逆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但一直以来对于当归四逆汤方证的解释多停留于血虚寒凝,论述不细致,本文的目的在于重新梳理并深入分析当归四逆汤证的病因病机,组方机理及临床应用规律,补前人之不足。本文以宋本《伤寒论》及桂林古本《伤寒论》之当归四逆汤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古代及近现代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病因;第二部分研究病机,及其所属的病理产物及病位以完善病机全貌;第三部分分析条文症状及日本汉方家补充的症状;第四部分分析方解及争议问题;第五部分进行方证鉴别,分为病机类似方与病位相关方鉴别,病机类似方有温经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五物煎、附子六合汤,病位相关方有内补当归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桂枝汤。第六部分分析其临床运用。得出结论如下:当归四逆汤证的病因有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房劳过度、出血,寒邪与湿邪,其中湿邪较血虚诸因及寒邪为次。按照桂枝汤、当归桂枝汤、桂枝加当归汤、当归四逆汤的顺序,通过汗出情况、恶寒发热程度、正虚程度的对比分析出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为阳气阴血不足,风寒乘虚与津、血相结,形成血虚寒凝、血瘀津停证;病理产物为水、饮,病位为三焦及其所属广义腠理,经脉,肌表,属于少阴病与厥阴表病。手足厥寒、头痛均起于风寒乘虚与血相搏结,血瘀津停阻滞表里阴阳之气导致肌表、手足、头目不得温养所致;身疼痛如掣由风寒留着肌表,肌表失于温煦所致;腹部拘挛由寒邪乘血虚内入,腹中气机不利;一身习习如虫行在此基础上又有虚馁之表阳无蒸化之力,不足以驱邪,仅能在皮腠之间游行。脉细欲绝是血虚兼有血行不利,脉微而弱为表阳不足,表之气血虚少。当归四逆汤以当归为君,桂枝、芍药为臣,细辛、通草为佐,炙甘草、大枣为使。本方以补血散寒为基,可使血瘀津停得祛,表里之阴阳顺接,肌表之气血得以恢复。当归四逆汤的争议问题中,当归四逆汤不能是四逆汤加当归,原方中可有生姜。病位相关方中内补当归建中汤以调理里之气血为主;属于太阴病。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风在气分,属太阳病。乌头桂枝汤证病位在五脏为主,兼有表之风寒;当归四逆汤证病位在半表半里之偏表者及肌表,属少阴病及厥阴表病。病机类似方中均有血虚寒凝,血行不利,但与当归四逆汤的核心区别在于此四方均不能通表里阳气,温经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五物煎、附子六合汤之血虚均较当归四逆汤重,除当归生姜羊肉汤外,其余四方之血瘀重于当归四逆汤,附子六合汤阳虚相对较重,其余三方之寒凝较当归四逆汤轻。当归四逆汤的古代临床应用中均是以当归四逆汤补血散寒、活血通经为基础,凡符合此病机者,不论何病均可用之,还可结合具体的病情进行合方加味。辨证要点在以手足冷及反映血虚寒凝的脉象为主。而用方指征还有疼痛,遇冷加重、得温则减、喜温恶寒,颜色苍白无光泽、色黯红甚至青紫。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论文提纲范文)
(1)温阳除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治疗方案 |
研究结果 |
1.一般材料分析 |
2.疗效分析 |
3.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传统中医学对DPN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DPN的认识 |
3.导师对DPN的认识 |
4.现代药理研究 |
5.疗效分析 |
6.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综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B |
附表1 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表2 临床观察 |
附表3 神经肌电图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研究现状 |
2.现代西医研究进展 |
3.中西医结合治疗 |
4.总结与展望 |
临床研究 |
1.临床观察 |
2.试验方案 |
3.研究结果 |
讨论 |
1.选题依据 |
2.调营卫、健脾肾的中医理论 |
3.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分析 |
4.黄芪桂枝五物汤现代药理作用 |
5.临床观察分析 |
6.综合疗效分析 |
7.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RLSRS 评分量表 |
附表2:PSQI 评分量表 |
附表3: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手术治疗气虚血瘀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和英汉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手术指征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指尖皮肤感觉功能检测 |
3.2 Weber两点辨别觉 |
3.3 腕部正中神经肌电图 |
3.4 中医疗效评定 |
3.5 安全性检测 |
4 数据整理及分析方法 |
结果 |
1 病例纳入情况 |
2 一般情况分析 |
3 指尖皮肤感觉功能检测 |
4 Weber两点辨别觉 |
5 腕部正中神经肌电图 |
6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腕管综合征的认识 |
1.1 概述 |
1.2 流行病学 |
1.3 解剖 |
1.4 病因 |
1.5 病机 |
2 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2.1 症状 |
2.2 体征 |
2.3 辅助检查 |
3 腕管综合征的分型 |
4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 |
4.1 保守治疗 |
4.2 手术治疗 |
4.3 松解正中神经返支的必要性 |
5 传统医学对腕管综合征的认识 |
6 中医对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认识 |
7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8 本课题研究目的 |
9 结果分析 |
9.1 指尖皮肤感觉功能检测 |
9.2 Weber两点辨别觉 |
9.3 腕正中神经肌电图 |
9.4 中医疗效评定 |
10 安全性分析 |
11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腕管综合征的保守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御感香囊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来源 |
3 分组 |
4 纳排标准 |
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6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近10年中医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进展 |
1 药物性预防 |
2 非药物预防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香囊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1 香囊的中医理论依据 |
2 香囊的应用与研究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金匮要略》薏苡四方研究述评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上篇:《金匮要略》薏苡四方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第一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方法 |
1 版本校勘,明确仲景原文 |
2 字义考证,回归仲景原意 |
3 针对疑难问题,梳理注家观点 |
4 整理医案,分析后世应用传承与流变 |
第二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意义 |
第三节 麻杏苡甘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四节 薏苡附子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五节 薏苡附子败酱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六节 《千金》苇茎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七节 上篇总结 |
1 薏苡四方文献考证结果汇总 |
2 薏苡四方传承流变的综合分析 |
第二章 下篇: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 |
第一节 东汉时期之前的先民对薏苡的认识 |
1 薏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种植情况 |
2 夏商时期薏苡崇拜及其遗留影响 |
3 截至东汉时期对薏苡药用价值的认识 |
4 小结 |
第二节 仲景运用薏苡仁临床经验及其对薏苡仁药用功能的发展 |
1 仲景对《金匮要略》薏苡四方所治疾病的认识 |
2 仲景对薏苡仁药用功能认识的发展 |
3 仲景运用薏苡仁的具体经验 |
第三节 后世对于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
1 后世本草着作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
2 后世医案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
第四节 下篇总结 |
第三章 附篇:基于蛋白组学的薏苡仁功效现代诠释初探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蛋白组学研究介绍 |
2 蛋白组学与中医药 |
3 技术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1 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
2 生物信息分析 |
第四节 讨论和结论 |
1 对差异蛋白功能的解读及其与薏苡仁功效的关系分析 |
2 薏苡仁调节上述蛋白的成分基础分析 |
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工作展望 |
4 本研究的结论 |
第五节 附篇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M现代医案来源目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经方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经方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文献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内服中药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方药规律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防己黄芪汤防治淋巴水肿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对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抵挡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一 2型糖尿病心肌病小鼠模型制备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饲料 |
1.3 实验药品、试剂 |
1.4 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糖尿病心肌病小鼠造模及分组 |
2.2 各指标检测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小结 |
实验二 抵挡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 |
1.1 糖尿病实验动物 |
1.2 药物及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分组和造模 |
2.2 药物干预和标本获取 |
2.3 小鼠心肌组织石蜡包埋和切片步骤 |
2.4 HE染色 |
2.5 小鼠心肌组织ROS检测 |
2.6 Western Blot法检测2型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NLRP3、TXNIP、Caspase-1、IL-1β的表达 |
2.7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抵挡汤对各组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
3.2 抵挡汤对各组小鼠超声心动指标的影响 |
3.3 抵挡汤对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3.4 抵挡汤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ROS的影响 |
3.5 抵挡汤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中NLRP3、TXNIP、Caspase-1、IL-1β表达的影响 |
4.小结 |
讨论 |
1.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对DCM的影响 |
2.ROS-TXNIP-NLRP3信号通路 |
3.抵挡汤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可能影响机制 |
4.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
5.抵挡汤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小鼠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炎症机制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研究进展 |
1、炎症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 |
2、中药及中药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 |
3、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作用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原发性头痛的六经方证辨证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头痛的经方治疗概述 |
1 太阳病头痛 |
2 阳明病头痛 |
3 少阳病头痛 |
4 太阴病头痛 |
5 少阴病头痛 |
6 厥阴病头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原发性头痛的现代研究进展概述 |
1 头痛的发病机制 |
2 头痛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资料收集 |
3 诊断标准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头痛的相关特征情况 |
2 既往病史分布情况 |
3 其他中医证候情况 |
4. 头痛六经辨证分型及方证分布规律研究 |
5. 原发性头痛六经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情绪的关系 |
讨论 |
1 一般资料讨论 |
2 头痛的六经证型分布特点 |
3. 头痛的方证分布特点 |
4. 浅谈时方的六经归属问题 |
5. 调神在原发性头痛治疗中的重要性 |
6 六经辨证应与气血津液辨证相辅为用 |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水肿案 |
2 痹证案 |
3 小结 |
(10)当归四逆汤方证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当归四逆汤证病因病机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病因分析 |
2 病机分析 |
2.1 病理产物分析 |
2.2 病位分析 |
3 症状分析 |
3.1 条文症状分析 |
3.1.1 疼痛如掣,脉微而弱 |
3.1.2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
3.2 后世医家补充症状 |
3.2.1 头痛 |
3.2.2 一身习习如虫行 |
3.2.3 腹部挛急 |
4 方义解析 |
4.1 方中诸药解 |
4.1.1 当归 |
4.1.2 桂枝 |
4.1.3 芍药 |
4.1.4 细辛 |
4.1.5 通草 |
4.1.6 炙甘草 |
4.1.7 大枣 |
4.2 争议问题分析 |
4.2.1 方剂组成的争议 |
4.2.2 方中有无生姜 |
5 方证鉴别 |
5.1 病位类似方鉴别 |
5.1.1 内补当归建中汤 |
5.1.2 黄芪桂枝五物汤 |
5.1.3 乌头桂枝汤 |
5.2 病机类似方鉴别 |
5.2.1 温经汤 |
5.2.2 当归生姜羊肉汤 |
5.2.3 五物煎 |
5.2.4 附子六合汤 |
6 临床应用 |
6.1 古代对当归四逆汤应用的发展 |
6.1.1 下利及便血 |
6.1.2 呕哕 |
6.1.3 顿呛 |
6.1.4 寒疝 |
6.1.5 阴? |
6.1.6 阴缩 |
6.1.7 冻疮 |
6.1.8 痉病 |
6.1.9 阴毒 |
6.1.10 妊娠痹痛 |
6.1.11 感冒 |
6.1.12 寒疟发厥 |
6.1.13 月经不调 |
6.1.14 阴阳易 |
6.2 应用指征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温阳除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研究[D]. 吕红蕾.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韩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手术治疗气虚血瘀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培坤.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御感香囊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D]. 王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D]. 窦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6]经方治疗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淋巴水肿用药规律分析[D]. 李佳忻.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7]抵挡汤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尚鑫.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原发性头痛的六经方证辨证分布特点研究[D]. 闫淑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举隅[J]. 冯鑫,常钰甜,高艳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21(08)
- [10]当归四逆汤方证探析[D]. 管天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