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硒缺乏降低大鼠组织中5′-脱碘酶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庆[1](2021)在《肉仔鸡实用饲粮中硒适宜水平、生物学利用率及其在小肠中的吸收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共通过三个系列试验,研究了1-21日龄肉仔鸡实用饲粮中硒的适宜水平、肉仔鸡对不同硒源的生物学利用率及硒在肉鸡小肠中的吸收规律和机制。试验一研究了1-21日龄肉仔鸡实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硒的适宜水平。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384只1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到6个处理中,每个处理8个重复,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或以Na2Se O3形式添加0.1、0.2、0.3、0.4或0.5 mg Se/kg基础饲粮,试验期21天,采用断线、二次曲线或渐近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评价饲粮最佳硒水平。结果表明,饲粮硒水平对肉仔鸡血浆、肝脏、肾脏和胰脏中的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血浆、肝脏和胰脏中脱碘酶(DIO)活性,肝脏、肾脏和胰脏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XNRD)活性,肝脏中Gpx1、Gpx4、Dio1、硒蛋白(Seleno)h、Selenop和Selenou的m RNA水平,肾脏中Gpx4、Dio1、Txnrd1、Txnrd2、Selenoh、Selenop和Selenou的m RNA水平,胰脏中Gpx1、Gpx4、Selenoh和Selenou的m RNA水平及肝脏和肾脏中GPX4蛋白水平有显着影响(P<0.006),且随着硒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增加(P<0.04)。根据上述硒蛋白在血浆、肝脏和肾脏中表达结果拟合的断线、二次曲线或渐近线模型获得的适宜饲粮硒水平为0.07-0.36 mg/kg(P<0.0005);根据上述硒蛋白在胰脏中的表达结果拟合的断线模型获得的适宜饲粮硒水平为0.09-0.46 mg/kg(P<0.0001)。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满足饲喂实用玉米-豆粕型饲粮的1-21日龄肉仔鸡血浆、肝脏和肾脏硒蛋白充分表达的最适硒水平为0.36 mg/kg;满足胰脏硒蛋白充分表达的最适硒水平为0.46 mg/kg。试验二研究了1-21日龄肉仔鸡对不同硒源的生物学利用率,为饲粮中硒源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采用5×3+1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634只AA肉公雏随机分配到16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包括5个硒源(亚硒酸钠(SS)、酵母硒(SY)、硒代蛋氨酸(SM)、硒代蛋氨酸羟基类似物(SO)和纳米硒(NS))和3个硒水平(0.15、0.30和0.45 mg/kg),所有处理共用一个不加硒的实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硒显着提高了21日龄肉仔鸡血浆、红细胞、肝脏、胰脏、肾脏和胸肌硒含量,血浆、肝脏、胰脏、肾脏和胸肌GPX活性,肝脏Gpx1、Gpx4、Selenou、Selenop和Dio1及胰脏Gpx1、Gpx4和Selenou的m RNA表达水平(P<0.05)。21日龄肉仔鸡红细胞、肝脏、胰脏和胸肌硒含量及肾脏、胰脏GPX活性可作为评价肉仔鸡对不同硒源生物学利用率的敏感指标。当对SS的反应设定为100%时,以上述敏感指标评价获得的SM、SY、SO和NS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平均值为259%(P<0.03)、249%(P<0.01)、229%(P<0.005)和48.4%(P<0.0001)。总体上,肉仔鸡对各硒源生物学利用率的高低顺序为:SM>SY>SO>SS>NS。试验三用原位结扎灌注肠段法研究了无机亚硒酸钠形态硒在肉仔鸡小肠中的吸收动力学和机制。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首先比较了灌注后不同时间点(0、20、40、60、80、100和120 min)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硒的吸收规律。然后用含有0、0.0375、0.075、0.15、0.30或0.60μg/m L亚硒酸钠形态硒的灌注液灌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在灌注后100 min测定了灌注液中的硒含量,并对硒的吸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最后采用含有0、0.15或0.30μg/m L亚硒酸钠形态硒的灌注液灌注十二指肠,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不同处理组的十二指肠粘膜差异蛋白质进行筛选,并用RT-PCR技术和PRM技术对目的差异蛋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注后120 min内,小肠各段硒的吸收量均呈渐近线性增加(P<0.0001),而在灌注后100 min内,十二指肠和回肠段硒的吸收量呈线性增加(P<0.0001),灌注后100 min每个小肠段均达到最大硒吸收量的96.0%以上。硒吸收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灌注液硒含量在0.0375-0.15μg/m L时,不同结扎小肠段对硒的吸收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当灌注液硒含量在0.30-0.60μg/m L时,空肠的硒吸收速率高于十二指肠(P<0.05)。硒吸收动力学曲线表明,硒在十二指肠的吸收以饱和载体转运为主,最大吸收速率为1271 pg/min/cm;而在空肠和回肠的吸收以非饱和扩散为主,扩散常数分别为2107和1777 cm2/min。此外,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获得十二指肠粘膜中4164个可定量的差异蛋白,根据差异蛋白的功能和特性从中筛选了21个目的蛋白做进一步验证,用RT-PCR和PRM技术分别验证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F1P3D8(溶质载体家族成员25)、F1NTZ0(乙醇脱氢酶6)和F1NXH1(未定义蛋白)可能参与了肉仔鸡十二指肠中亚硒酸钠形态硒的吸收。结果表明,空肠是硒的主要吸收部位,回肠和十二指肠次之,十二指肠对硒的吸收以饱和载体转运为主,而空肠和回肠以非饱和扩散为主。综上所述,满足饲喂实用玉米-豆粕饲粮的1-21日龄肉仔鸡血浆、肝脏和肾脏硒蛋白充分表达的最适硒水平为0.36 mg/kg,满足胰脏硒蛋白充分表达的最适硒水平为0.46 mg/kg,此结果约是NRC(1994)推荐量的2-3倍和我国鸡饲养标准(2004)推荐量的1.1-1.5倍;肉仔鸡对各硒源生物学利用率的高低顺序为:SM(259%)>SY(249%)>SO(229%)>SS(100%)>NS(48.4%);空肠是肉仔鸡硒的主要吸收部位,回肠和十二指肠次之,十二指肠对硒的吸收以饱和载体转运为主,而在空肠和回肠中的吸收以非饱和扩散为主。以上研究结果对饲粮中硒源的合理添加和有效利用,保障肉鸡健康高效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冯士轩[2](202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的变化情况,并探讨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的变化情况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连续入住我科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研究对象。于2d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项量表初筛,得分>4分的患者,进一步行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17项版本(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17)量表进行评分,并将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组)和卒中后无抑郁组(Non-PSD组),于14d再次用HDRS-17量表复测评分。于2d、14d采集全部患者空腹血清FT3、FT4、TSH指标变化情况。同时采纳我院80名门诊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采血一次。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其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近期发生负性生活事件次数等;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完善肝、肾功能、血脂等入院常规化验。2.分析第2天PSD组、Non-PSD组、健康对照组FT3、FT4、TSH水平的差异;观察第2d、14d,PSD组、Non-PSD组甲状腺激素差异水平。同时根据HDRS-17量表标准:7-16分为轻度抑郁;17-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讨论血清FT3变化情况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使用Pearson法分析甲状腺相关激素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第2天三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PSD和非PSD组)的血清FT3下降(P<0.001),FT4升高(P<0.001),TSH下降(P<0.001)。2.第2天PSD组血清FT3水平低于Non-PSD组(P<0.001),血清FT4水平明显高于Non-PSD组(P<0.001),血清TSH水平明显低于Non-PSD组(P<0.001)。第14天的血清FT3、FT4和TSH水平与第2天相同。第2天与第14天中PSD组与Non-PSD组的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均有缓解,除了PSD组的FT4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变量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3.血清FT3下降水平与抑郁障碍程度的关系:卒中后第2天不同抑郁程度的血清FT3水平呈阶梯状,重度抑郁最低为(0.99±0.06)pg·ml-1,中度抑郁为(1.11±0.02)pg·ml-1,轻度抑郁为(1.27±0.09)pg·ml-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卒中后第14天的结果:同第二天类似也呈阶梯状。4.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血清FT3 TSH和FT4的相关性分析: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FT3呈负相关性,与FT4呈正相关性,与TSH负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急性脑梗死合并PSD发病率较高。2.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发生改变:相较于健康人,FT3水平下降,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合并PSD的患者,其激素改变更明显。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T3、FT4、TSH的改变与卒中后抑郁存在相关性,观察其指标变化,可为识别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合并PSD提供参考。
白雪[3](2021)在《饲粮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硒是反刍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硒可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调节机体抗氧化能力,还可通过合成多种硒蛋白或直接增强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方式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缺硒时补充硒也可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动物生产上使用的常见硒源多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纳米硒等,葡萄糖硒尚未广泛应用且鲜有研究报道,其在湖羊体内的吸收代谢和组织内沉积规律也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比和评估不同硒源(酵母硒、葡萄糖硒和亚硒酸钠)的不同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组织富硒规律、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为科学生产富硒动物性产品、开发葡萄糖硒的应用潜力奠定理论基础。试验一饲粮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为评价葡萄糖硒在湖羊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比较不同硒源对于育肥湖羊抗氧化性能、组织硒沉积、生产性能等多方面的作用差异,本试验挑选32只4月龄湖羊公羔(32.20±3.31 kg)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54 mg Se/kg DM,CON),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硒(0.8 mg Se/kg,0.8SY),基础日粮中添加葡萄糖硒(0.8 mg Se/kg,0.8SG),基础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0.8 mg Se/kg,0.8SS)。整个试验包括14 d预饲期和42 d正试期。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添加不同硒源对湖羊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但可提高血清抗氧化水平。添加SG和SS可分别延长肌肉货架期7.7 h和5.9 h,并显着上调GPX1的m RNA表达水平。添加有机硒(SG、SY)显着提高湖羊背最长肌、肾脏和毛发中的硒沉积量,上调GPX3和GPX4基因表达水平。由此可见,在湖羊生产中SG与SY作用相似,证明SG可作为新型硒源用于湖羊生产中。试验二饲粮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三个葡萄糖硒添加剂量,研究育肥湖羊抗氧化、组织硒沉积量、肉品质及货架期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筛选葡萄糖硒的适宜添加剂量,为湖羊生产中合理应用葡萄糖硒奠定理论基础。挑选24只4月龄湖羊公羔(32.13±3.58kg)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54 mg Se/kg DM,CON),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葡萄糖硒(0.8 mg Se/kg,0.8SG;1.2mg Se/kg,1.2SG)。整个试验包括14 d预饲期和42 d正试期。研究发现:与CON相比,不同水平的SG均可显着提高1-21 d湖羊日增重、背最长肌硒含量、上调GPX1和GPX3基因m RNA的表达量,降低血清MDA含量。0.8 mg/kg水平的SG可延长肌肉货架期6.8 h并显着降低肌肉MDA含量。上述结果表明,SG的两种添加剂量均可发挥积极作用,但从成本与效果的双重考虑下0.8 mg/kg SG添加剂量更适宜在湖羊生产中应用。试验三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8 mg/kg的酵母硒与亚硒酸钠均可使湖羊肌肉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以上,但亚硒酸钠有可能对动物产生毒性。为探索更节约成本及更为安全的富硒羊肉生产方式,本试验挑选24只4月龄湖羊公羔(31.99±3.60kg)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54 mg Se/kg DM,CON),基础日粮中添加低水平酵母硒和亚硒酸钠(0.4 mg Se/kg,0.4SY,0.4SS)。整个试验包括14 d预饲期和42 d正试期。结果显示:添加0.4 mg/kg SY和SS对育肥湖羊的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但可显着提高血清T-AOC,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增加背最长肌和毛发中的硒沉积量。SY可显着提高肝脏、肾脏和心脏的硒沉积量,但抑制GPX2在肌肉中的表达;SS可显着上调GPX3的m RNA表达量,但有缩短肌肉货架期、增加肌肉中MDA含量的作用。由此可见,0.4 mg/kg的SY和SS均可用于富硒羊肉生产,但SY在湖羊产品保存与富硒效果方面作用更佳。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1)0.8 mg/kg添加水平下,葡萄糖硒与酵母硒作用相似,可作为新型硒源用于湖羊生产。(2)在湖羊生产中葡萄糖硒0.8 mg/kg的添加水平较1.2 mg/kg效果更佳且节约成本。(3)0.4 mg/kg添加水平下,酵母硒与亚硒酸钠均可生产富硒羊肉,但酵母硒较亚硒酸钠更有利于富硒动物性产品的生产与保存。以上结论为不同硒源尤其是葡萄糖硒在湖羊生产中的应用及适宜添加剂量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并为下一步葡萄糖硒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周莹[4](2020)在《老年低T3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三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老年医学科)就医的老年低T3综合征患者383例,分析其年龄、性别、中医证型、生活习惯以及实验室数据,选取同时间段226例老年住院患者(未患老年低T3综合征)作为对照,探寻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中医证型特点。方法:研究设计:描述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选取患者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将相关资料录入数据表,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GraphPad Prism8进行绘图。探寻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中医证型特点。结果:1.低T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通过对照研究发现老年低T3组与对照组在年龄(P=0.001)、性别(P=0.005)生活习惯(吞咽障碍、便秘、睡眠障碍、合并症个数)及众多实验室数据中都具有统计学差异。2.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2.1通过对实验室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得出,T3受铁蛋白、锌、BNP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T3=0.986-8.68*BNP+0.02*锌+0.00*铁蛋白;FT3受钠、前白蛋白、胱抑素C、白蛋白、铁蛋白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FT3=白蛋白*0.03+0.03*钠-0.21*胱抑素C+0.002*前白蛋白+铁蛋白*0.00。2.2对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得出回归方程为:LogitP=-0.144*年龄+0.137*性别+0.024*血红蛋白+0.023*铁。3.老年低T3综合征中医证型分析在所纳入的383例老年低T3综合征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及气虚血瘀证人数最多均为100人(26.1%),热毒炽盛证患者43人(11.2%)所占比例最低。在各证型中皆为男性患者人数大于女性患者人数。两组间年龄比较在脾肾阳虚证、热毒炽盛证、气虚血瘀证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数据中,除前白蛋白与证型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前白蛋白在气阴两虚证中水平最低,在各证型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他实验室指标在证型中均无统计学意义。3.1脾肾阳虚证低T3组脾肾阳虚证中肾病合并症人数最多为24人(24.00%),在与对照组比较在血红蛋白(P<0.01)、白蛋白(P<0.01)、铁(P=0.02)、胱抑素 C(P<0.01)、尿微量白蛋白(P=0.01)、BNP(P=0.04)中具有统计学意义。3.2热毒炽盛证低T3组热毒炽盛证中T3水平(1.04+0.31)最低,通便药使用人数最多为25人(58.13%),在与对照组比较中血红蛋白(P=0.01)、尿微量白蛋白(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3.3气虚血瘀证低T3组气虚血瘀证中年龄(86.51±6.80)及疾病个数(10.37±4.03)水平皆为最高,合并症(心病、脑病、癌病、骨病)在各证型中所占比例也最高,T4(83.7+21.7)水平最低,钙水平最低,D-二聚体、BNP水平最高,且在两组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与对照组比较中白细胞(P<0.01)血红蛋白(P=0.02)、白蛋白(P<0.01)、前白蛋白(P<0.01)、锌(P<0.01)、钠(P<0.01)、胱抑素C(P=0.04)具有统计学差异。3.4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证在与对照组比较中白细胞(P=0.02)、白蛋白(P<0.01)、前白蛋白(P<0.01)、锌(P<0.01)、钠(P<0.01)、胱抑素 C(P<0.01)、尿微量白蛋白(P<0.01)、D-二聚体(P<0.01)、BNP(P<0.01)具有统计学差义。3.5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中男性比例最高为38人(69.09%),吞咽障碍比例最高为18人(32.73%),合并症肺病、情志病比例最高,FT3(2.80+0.72)、FT4(16.5+3.24)水平最低,白细胞在气阴两虚证中水平最高,且白细胞与T3、FT3呈负相关,血红蛋白、前白蛋白、锌、铁、钠皆是在气阴两虚证中水平最低,血红蛋白(P<0.01)、白蛋白(P<0.01)、前白蛋白(P<0.01)、锌(P<0.01)、铁(P<0.01)、钠(P<0.01)、胱抑素 C(P<0.02)、尿微量白蛋白(P<0.02)、D-二聚体(P<0.01)、BNP(P<0.01)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老年低T3综合征是一多危险因素造成的疾病,影响机体诸多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室数据差异明显,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2.T3受铁蛋白、锌、BNP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T3=0.986-8.68*BNP+0.02*锌+0.00*铁蛋白;FT3受钠、前白蛋白、胱抑素C、白蛋白、铁蛋白水平影响,回归方程为:FT3=白蛋白*0.03+0.03*钠-0.21*胱抑素C+0.002*前白蛋白+铁蛋白*0.00。3.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清铁,回归方程为:LogitP=-0.144*年龄+0.137*性别+0.024*血红蛋白+0.023*铁,说明老年低T3综合征与缺铁性贫血关系密切。4.在证型比例中,脾肾阳虚证及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多,且脾肾阳虚证与肾功能及缺铁性贫血关系密切;在证型对机体影响程度中,气阴两虚证影响的实验室指标最多。与T3、FT3具有显着相关的指标在气阴两虚证型中均突出表达(正相关数据水平最高,负相关数据水平最低),说明气阴两虚证是影响老年低T3综合征的重要证型。
李凯旋[5](2020)在《肉种鸡饲用甲硒氨酸降低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的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课题组前期研究了饲用不同硒源(亚硒酸钠、酵母硒、甲硒氨酸)及其水平对肉种母鸡及其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肉种鸡饲喂甲硒氨酸(SM)和酵母硒(SY)能显着提高肉种鸡产蛋率、孵化率及种蛋的硒含量,总体效果明显优于亚硒酸钠(SS),且SM同比SS降低了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其中SM最佳剂量为0.15 mg Se/kg。为此,本论文在建立鸡胚和肝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比较SM和SS两种硒源对鸡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两者差异化调控肝细胞氧化应激相关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作用靶点以及对抗氧化硒蛋白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深入探讨了 SM上述营养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旨在为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母源甲硒氨酸对鸡胚急性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1.1建立鸡胚急性氧化应激模型在种蛋孵化后期第17 d注射0、10、25、50、75μg敌草快(Diquat,DIQ),24 h后引起鸡胚表观现象明显变化:尿囊绒毛膜出现发红、充血等症状。随着Diquat注射剂量加大,鸡胚死亡数上升,两者间呈显着正相关。其中,25 μg Diquat即可导致鸡胚死亡,检测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上升。由此表明,该实验成功建立了 Diquat诱导的鸡胚急性氧化应激损伤模型,Diquat适宜注射剂量为25 μg。1.2母源甲硒氨酸对敌草快诱导急性氧化应激鸡胚的保护作用应用上述构建的鸡胚急性氧化应激模型,本试验采用3×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即3种硒源:基础日粮(硒水平0.04 mg/kg)、基础日粮+0.15 mg Se/kg SS、基础日粮+0.15 mg Se/kg SM;2种Diquat水平:0和25 μg。试验选用40周龄梅黄4号种母鸡180只,随机分为三组,试验期12周(预试验4周,正式试验8周)。各硒源种蛋于孵化期第17 d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无菌水或Diquat注射,分为CON(基础日粮+无菌水注射)、SS(SS+无菌水注射)、SM(SM+无菌水注射)、CON-DIQ(基础日粮+Diquat 注射)、SS-DIQ(SS+Diquat 注射)、SM-DIQ(SM+Diquat注射)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孵化第18d解剖取样分析,第21 d出雏期统计死胚率,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Diquat注射显着提高了鸡胚死亡率和肝细胞凋亡率,降低了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增高了自由基(NO)及其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水平;组织切片H E染色显微观察显示肝细胞出现空泡化现象;电镜观察显示肝细胞电子密度降低、内质网核糖体脱落、线粒体内脊肿胀或消失现象。2)母源日粮加硒处理显着降低了鸡胚死亡率和肝细胞凋亡率,提高了鸡胚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氧化酶(GPx,TrxR,CAT,γ-GCS)和氧化酶(MPO,XOD,MAO)及二相解毒酶(HO-1、NQO1)活性,降低了自由基(ROS,NO)及其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MDA)水平,升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增高抗凋亡蛋白Bcl-2而减低凋亡蛋白Caspase-3水平。由此表明,母源硒明显缓解了种蛋孵化后期Diquat诱导的急性氧化应激反应而降低鸡胚死亡率,SM总体效果明显强于SS。试验二:母源甲硒氨酸对鸡胚肝脏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在试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母源SM对鸡胚肝脏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1)母源硒处理显着上调了肝细胞Nrf2 mRNA丰度、Nrf2蛋白表达量及其磷酸化水平,并促进Nrf2蛋白核转位;2)母源SM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了鸡胚肝细胞20S蛋白酶体活性;增高了主要抗氧化硒酶(GPx1,TrxR)、二相解毒酶(NQO1,HQ1)mRNA丰度及其蛋白表达量。SM的上述总体效果明显优于SS。由此说明,SM能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增强Nrf2基因表达及其蛋白磷酸化,同时抑制Nrf2蛋白泛素化降解,进而提高下游基因抗氧化和二相解毒酶的基因表达。试验三: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的保护效果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在体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鸡肝LMH细胞体外培养试验,进一步验证SM对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效果及Keap 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3.1建立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模型1)通过H2O2处理LMH细胞系24 h的实验结果表明:在0-1000μmol/L浓度内,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LMH细胞上清液LDH活性渐增,而细胞存活率渐降,两者呈显着的相关性。其中,1000 μmol/LH2O2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在50%左右,可满足后续实验需求。2)在10-100ng/ml浓度范围内,SS或SM同时处理24 h显着提高了 LMH细胞存活率和GPx活性;1000 ng/ml SS处理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而SM没有这一现象。其中,100 ng/ml硒添加具有最优效果,可满足后续实验要求。由此成功建立了 H2O2诱导的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模型,H2O2适宜处理浓度为1000 μmol/ml,硒处理的最佳剂量为100ng/ml。3.2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的保护效果在实验3.1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H2O2处理增加了 LMH细胞ROS、NO和MDA含量,增强了 Capase-3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提高了 LMH细胞死亡率。2)SM处理能提高LMH细胞T-SOD活性及T-AOC水平,抑制ROS、NO和MDA的生成,升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spase-3水平和细胞死亡率。由此证实,SM明显缓解了由H2O2诱导的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反应,SM总体效果明显强于SS。3.3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在试验3.2的基础上,同时探究了 SM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SM处理能显着上调LMH细胞Nrf2 mRNA丰度,下调细胞20S蛋白酶体活性;增高GPx、TrxR、HO-1 mRNA丰度,以及GPx活性和TrxR含量。上述总体效果明显优于SS。由此进一步证实,SM能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Nrf2蛋白泛素化降解,调控抗氧化硒酶和二相解毒酶的基因表达,从而达到缓解氧化应激的作用。3.4甲硒氨酸对LMH细胞抗氧化硒酶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在实验3.1和3.3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硒处理显着提高了 LMH细胞Keap2-Nrf2-ARE信号通路下游主要含硒酶(GPx、TrxR、SEPP)mRNA稳定性和蛋白合成速率,SM总体效果强于SS。由此提示,SM高效增强了主要抗氧化含硒酶的基因表达效率。综上所述,母源SM能通过高效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增强Nrf2基因表达及其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抑制Nrf2蛋白泛素化降解,进而促进下游主要抗氧化含硒酶和二相解毒酶的基因表达,增强鸡胚抗氧化功能而缓解鸡胚急性氧化应激损伤,达到降低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的作用效果。
邹丽[6](2020)在《恩施地区人群血硒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探讨恩施地区人群血硒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为硒在甲状腺疾病的干预及防治方面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期指导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18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TSH降低者(包括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亢)60例、TSH升高者(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60例、TSH正常但TPO-Ab阳性者60例;收集同期在门诊就诊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且经甲状腺超声检查排除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者60例,共计240例。检测所有上述纳入对象的血硒水平以及FT3、FT4、TSH、TPO-Ab水平,分析血硒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的关系,比较不同类别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的血清硒水平的差异。结果:所收集的恩施地区人群血硒水平中位数为139 ug/L;血硒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TSH(r=-0.25,P=0)、TPO-Ab(r=-0.408,P=0)呈负相关;除了TSH降低者(包括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亢)的血硒水平略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P>0.05),TSH升高者(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以及TSH正常但TPO-Ab阳性组人群血硒水平较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施地区人群硒营养状态处于硒适宜状态,接近富硒状态边缘(139 ug/L);血硒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TSH、TPO-Ab的表达呈负相关;除了甲亢组,甲减组以及TSH正常但TPO-Ab阳性组患者的血硒水平均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表明血硒水平与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这可能与硒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H2O2等氧自由基对甲状腺组织造成免疫损伤,并同时能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与分泌有关。
王力[7](2020)在《日粮硒对鱼类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硒是鱼类维持其正常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主要通过合成到硒蛋白中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硒缺乏与过量均不利于鱼类的正常生长。然而,迄今为止,硒对鱼类生长的调控机制却仍不十分清楚。骨骼肌(主要为白肌)占鱼类躯体总重的40%-60%,是鱼类躯体中最大的组织,大量研究表明,骨骼肌的生长对鱼类躯体的生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推测硒对鱼类躯体生长的调控可能主要通过对肌肉生长的调控来实现。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单位为肌纤维,从肌纤维的层面来看,骨骼肌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肌纤维数目的增加(增生)及肌纤维体积的增加(肥大)。在鱼类中,根据最终体型大小的差别,骨骼肌的生长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以大型鱼类为代表的非限定性生长模式和以小型鱼类为代表的限定性生长模式。在非限定性生长鱼类中,肌肉的生长主要由肌纤维增生和肥大共同实现;而在限定性生长鱼类中,肌肉的生长主要由肌纤维肥大来实现,肌纤维增生十分稀少。本研究分别选取了非限定性生长鱼类的典型代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及限定性生长鱼类的典型代表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日粮干预的方式,针对硒对不同生长模式鱼类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究,旨在从肌肉生长角度来探讨硒对鱼类的生长性能进行调控的潜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日粮硒对非限定性生长鱼类虹鳟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探究我们首先通过向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硒添加量分别为0,2,4和6 mg/kg)的方式探究了不同日粮硒水平(1.01,2.58,4.36和6.26 mg/kg)对虹鳟生长及机体硒状态的影响。经10周养殖后,对全鱼及组织中硒沉积、生长性能、组织氧化状态、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28个硒蛋白(Sel)基因的转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虹鳟饲料中基于酵母硒添加物的适宜硒添加水平为4mg/kg,此剂量下,虹鳟表现出最高生长速率、最低氧化压力及最适宜硒状态。根据前期实验所确定的日粮硒水平与虹鳟生长及机体硒状态的关系,我们进一步以酵母硒在营养剂量范围内进行添加(硒添加量分别为0,2和4 mg/kg,日粮硒水平分别为0.75,2.60和4.68 mg/kg),探究营养剂量硒对虹鳟肌肉生长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经30 d养殖后,对虹鳟的生长性能、肌肉生长、肌肉生长模式及基础代谢水平下(停食48 h)的肌肉生长相关生物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日粮硒的添加促进了虹鳟的躯体生长及肌肉生长(P<0.05),并且,躯体的生长速率与肌肉的生长速率显着正相关(P<0.01)。对虹鳟泄殖孔水平横截面白肌纤维的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养殖实验期间,虹鳟肌肉的生长由肌纤维增生(贡献率为53.77%-56.56%)与肥大(贡献率为43.44%-46.23%)所共同实现。尽管日粮硒的添加同时促进了虹鳟白肌纤维的增生与肥大(P<0.05),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经日粮硒的添加之后,肌纤维肥大对白肌面积增长的贡献率显着升高,肌纤维增生的贡献率则显着降低(P<0.05),表明营养剂量硒主要通过调节肌纤维肥大以调节虹鳟肌肉生长。通过对肌纤维肥大相关生物学途径的分析,我们发现日粮硒的添加显着促进了虹鳟肌肉中成肌细胞与成熟肌纤维的融合,且抑制了钙蛋白酶系统活性及叉头框蛋白O3a(Fox O3a)-Fbx32通路介导的蛋白质泛素化降解(P<0.05),但对蛋白质合成相关通路活性无显着影响。进一步对虹鳟血浆及白肌中四碘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素(T3)-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发现,在血浆中,日粮硒的添加对T4、T3、GH及IGF1水平均无显着影响,在肌肉中,日粮硒的添加尽管显着提高了T4和T3水平(P<0.05),但对GH及IGF1水平并无显着影响。对虹鳟肌肉中硒蛋白基因转录情况的分析发现,日粮硒的添加显着上调了GPX4b,Sel K,Sel P,Sel U和Sel Wl的表达,在这5个差异表达硒蛋白基因中,Sel K和Sel Wl的m RNA丰度与虹鳟的躯体生长及肌肉生长相关指标均显着相关(P<0.05)。本实验的结果表明,营养剂量硒(1)促进了成肌细胞与成熟肌纤维融合,(2)通过抑制钙蛋白酶系统和Fox O3a-Fbx32介导的蛋白质泛素化降解,加速肌纤维中的蛋白质沉积。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营养剂量硒促进了虹鳟白肌纤维的肥大,从而促进白肌生长,并最终实现对虹鳟躯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此外,营养剂量硒主要通过调节肌肉中相关硒蛋白的表达来调节虹鳟肌肉的生长,而非依赖于T4-T3-GH-IGF1轴,Sel K和Sel W可能是参与虹鳟肌肉生长调控的两个关键硒蛋白。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营养剂量硒对基础代谢水平下虹鳟肌肉中蛋白质沉积的影响,然而鱼类组织中的蛋白质合成与降解对组织中氨基酸水平极其敏感,并在摄食后随组织氨基酸水平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为更加全面地探究硒对虹鳟肌肉中蛋白质沉积的影响,本实验以餐后代谢模型进一步探究了营养剂量硒对餐后24 h内虹鳟白肌中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的影响。在本实验中,虹鳟分别被饲以基础饲料以及向基础饲料中以酵母硒形式添加4 mg/kg硒的实验饲料(两组饲料总硒含量分别为0.75和4.68 mg/kg)。经6周养殖后,日粮硒的添加显着增加了虹鳟的体重、体长及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P<0.05),随后对虹鳟停食48 h,并以相应的饲料进行一次饱食投喂,分别于投喂前及投喂后4,8,12及24 h对肌肉中蛋白合成与降解相关途径的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虹鳟肌肉中蛋白质合成途径而言,日粮硒的添加显着提高了餐后8-12 h内核糖体蛋白S6的磷酸化水平以及餐后4-24 h内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绑定蛋白1(4E-BP1)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对餐后24 h内的RNA/DNA、核糖体RNA含量、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 IF2α)和真核翻译延伸因子2(e EF2)的磷酸化水平均无显着影响;对虹鳟肌肉中蛋白质降解途径而言,日粮硒的添加对餐后24 h内的钙蛋白酶系统、自噬-溶酶体途径及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活性均无显着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在餐后24 h内,营养剂量硒促进并延长了TORC1途径介导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加快虹鳟肌肉中的蛋白质沉积。2.日粮硒对限定性生长鱼类斑马鱼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探究首先通过向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的方式探究不同日粮硒水平(0.10,0.22,0.34,0.44,0.57和0.69 mg/kg)对生长期斑马鱼生长及机体硒状态的影响。经30 d的养殖后,对斑马鱼生长性能以及全鱼硒沉积、氧化状态、GPX活性及37个硒蛋白基因的转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基于酵母硒添加物,斑马鱼的最适日粮硒水平为0.32-0.37 mg/kg,此剂量下,斑马鱼机体处于理想硒状态,机体表现出较高的生长速率及较低的氧化状态。而当日粮硒水平低于0.32 mg/kg和高于0.44mg/kg时,斑马鱼机体分别处于硒缺乏和过量状态,表现出生长减缓和机体氧化压力增加。根据前期实验所确定的日粮硒水平与斑马鱼生长及机体硒状态的关系,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硒状态对斑马鱼肌肉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本实验对斑马鱼饲以不同日粮硒水平(0.10,0.22,0.34,0.44,0.57和0.69 mg/kg)的饲料30 d,随后对肌肉生长、肌肉生长模式及肌肉生长相关生物学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适宜硒状态下(日粮硒水平为0.32-0.37 mg/kg),斑马鱼肌肉高速生长,而在硒缺乏及过量状态下(日粮硒水平分别低于0.32 mg/kg和高于0.44 mg/kg),斑马鱼肌肉生长受到抑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斑马鱼躯体的生长速率与肌肉的生长速率显着正相关(P<0.01)。对斑马鱼泄殖孔水平横截面白肌纤维的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养殖实验期间,斑马鱼肌肉中仅存在少量肌纤维增生(肌纤维总数增加11.63%-15.81%,肌纤维增生贡献率为14.49%-21.52%),肌肉的生长主要由肌纤维肥大来实现(肥大贡献率为78.48%-85.51%)。进一步分析发现,机体硒状态主要通过调节斑马鱼肌肉中的蛋白质沉积以调节肌纤维肥大,而对成肌细胞与成熟肌纤维的融合事件并无显着影响。对蛋白质合成及降解相关通路活性的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适宜硒状态,缺硒状态下斑马鱼肌肉中的蛋白质合成速率降低而自噬活性增加,而硒过量状态下斑马鱼肌肉中的蛋白质合成与降解均未受到影响。进一步对斑马鱼肌肉中T4-T3-GH-IGF1轴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发现,不同硒状态下,斑马鱼肌肉中的T4、T3、GH及IGF1水平的变化规律与斑马鱼的肌肉生长情况并不相符。对斑马鱼肌肉中37个硒蛋白基因的转录情况的分析发现,日粮硒水平的增加显着上调了4个硒蛋白基因(GPX1a、GPX4a、Sel U1a和Sel W1)的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营养剂量硒范围内(日粮硒水平为0.10-0.34 mg/kg),Sel W1的m RNA丰度与斑马鱼的躯体生长及肌肉生长相关指标均显着相关(P<0.05)。本实验的结果表明,机体硒状态与斑马鱼肌肉的生长息息相关,硒缺乏及过量均不利于斑马鱼肌肉的生长。另外,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营养剂量硒对斑马鱼肌肉生长的调控机制:通过上调肌肉中Sel W的表达,促进肌肉中的蛋白质合成并抑制自噬介导的蛋白质降解,以促进斑马鱼肌肉的肥大性生长,从而促进斑马鱼躯体的生长。另外,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过量硒通过抑制斑马鱼肌肉的肥大性生长以抑制其躯体生长,然而,关于其更深层次的调控机制却仍不清楚。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从硒的营养必要性角度入手,探究了日粮硒对不同生长类型鱼类肌肉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揭示了营养剂量硒通过上调鱼类肌肉中Sel W的表达,加快蛋白质的沉积,促进肌肉肥大性生长,从而调节鱼类躯体生长的潜在规律。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丰富我们对于鱼类硒营养功能的认识,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硒对鱼类生长性能的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徐闰胜[8](2020)在《蛋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母子代抗氧化功能与骨骼品质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硒、碘是动物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参与体内多种蛋白质的合成,参与动物生长、抗氧化、免疫、骨骼代谢等生物学功能。而碘在甲状腺激素功能、动物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两种微量元素对种禽繁殖功能和子代影响仍不清楚,本试验拟以蛋种鸭为动物模型,通过硒、碘营养素缺乏研究两种微量元素对母鸭及子代抗氧化功能和骨骼生长的影响,为种禽生产中微量元素营养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遗传背景一致,体重相近的140日龄龙岩麻鸭288只,采用2×2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母鸭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1)缺硒缺碘饲粮(-Se-I):不添加硒和碘的基础饲粮(硒与碘含量实测值分别为0.11 mg/kg,0.00 mg/kg);2)含硒缺碘饲粮(+Se-I):基础饲粮中添加0.24 mg/kg硒;3)含碘缺硒饲粮(-Se+I):基础饲粮中添加0.4 mg/kg碘;4)含硒含碘饲粮(+Se+I):基础饲粮中添加0.24 mg/kg硒和0.4 mg/kg碘。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鸭,单笼饲养,试验期为200d。母鸭试验期结束前10天,对各处理组种母鸭进行间隔3天的两次输精试验,并收集种蛋,按常规程序孵化。孵化出壳后,根据种鸭分组,从每组中选取48只健康雏鸭,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雏鸭饲喂含有正常水平硒和碘饲粮,试验期为7周。研究结果如下:(1)饲粮硒、碘缺乏对种母鸭繁殖性能、抗氧化和骨骼品质的影响饲粮硒、碘缺乏对种母鸭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等生产性能均无显着影响(P>0.05)。饲粮硒缺乏对蛋品质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而饲粮碘缺乏引起蛋白高度、哈氏单位显着降低(P<0.05)。蛋种鸭硒、碘缺乏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死胚率、健雏率等繁殖性能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饲粮硒缺乏降低了种鸭血浆和肝脏中GSH-Px活性(P<0.01),并显着提高了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而碘缺乏降低了种鸭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并提高了血浆中MDA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饲粮碘缺乏显着降低了种鸭胫骨长度(P<0.05),但对胫骨重量、骨密度和骨矿盐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2)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鸭抗氧化及骨骼生长的影响种母鸭饲粮硒缺乏对子代1-7周龄鸭各周体重、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但种母鸭饲粮碘缺乏有降低子代7周龄母鸭体重的趋势(P=0.06)。种母鸭饲粮碘缺乏降低了子代出壳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P<0.01),但对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无显着影响(P>0.05)。种母鸭硒缺乏降低了子代出壳鸭血浆和肝脏中GSH-Px活性(P<0.01),并导致血液和肝脏中MDA水平升高(P<0.05),种母鸭饲粮碘缺乏降低了子代出壳鸭血浆T-SOD活性(P<0.05),并有提高血浆Ox-LDL水平的趋势(P=0.07)。此外,种母鸭硒、碘缺乏对子代出壳鸭血浆中GSH-Px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交互作用(P<0.01)。雏鸭饲喂硒、碘充足饲粮后,各组间血浆和肝脏中抗氧化指标和脂质过氧化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种母鸭硒缺乏对子代出壳鸭胫骨重量、长度等骨骼品质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而碘缺乏则导致子代出壳鸭胫骨发育受阻,表现为胫骨重量、胫骨长度、关节软骨管状直径、关节软骨正面直径等指标显着降低(P<0.01)。此外,种母鸭碘缺乏导致胫骨生长板软骨中X型胶原蛋白(Col X)表达显着下降(P<0.05),但对软骨中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 P)无显着影响(P>0.05)。出壳后雏鸭饲喂硒、碘充足饲粮7周后,各组间胫骨重量、长度、管围、骨密度、骨矿盐含量等骨骼品质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试验结果表明,种母鸭饲粮硒缺乏或碘缺乏均可降低自身和子代出壳鸭的抗氧化能力,引起氧化损伤;种母鸭饲粮碘缺乏可导致自身胫骨品质下降,并引起子代出壳鸭胫骨发育障碍,而出壳后雏鸭提供充足硒和碘可使抗氧化能力和骨骼发育得以恢复。
栗东生[9](2020)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背景:甲状腺激素在糖类、蛋白质及脂质等代谢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既往研究表明,患者围手术期普遍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以血清低T3水平为主要表现。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围手术期的变化情况与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目前鲜有报道。本课题即研究。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胃肠外科住院的101例需要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1d、3d、5d的清晨空腹的情况下于肘部抽取静脉血,采用分子光谱分析法即刻测定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浓度、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的浓度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浓度,同时测定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的(prealbumin,PA)、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及白蛋白(albumin,Alb)等的浓度。同时记录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等。数据的分析采用 SPSS 22.0 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中正态分布资料采用Person线性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Spearman分析。α设定为0.05。结果:趋势检验显示:FT3、FT4及TSH水平在围手术期出现明显地变化。FT3(4.24±0.55,3.27±0.86,3.17±0.73,3.19±0.72;P<0.05),FT4(15.51±2.23,16.60±3.07,15.11±2.69,14.32±2.94;P<0.05)及 TSH(2.29±1.52,1.22±1.98,1.46±1.83,1.99±2.05;P<0.05)。经 Person 或者 Spearman 相关分析可得:首次排气时间和第 3、5d 的 FT3 水平呈负相关(r=-0.302,P<0.05;r=-0.358,P<0.05)。术后第3、5d的CRP水平和FT3水平为明显负相关关系(r=-0.289,P<0.05;r=-0.499,P<0.05)。围手术期各时点PCT水平和FT3水平为负相关性(P<0.05)。围手术期各时点Alb水平与FT3水平为正相关性关系(P<0.05)。术前和第3、5d RBP水平和FT3水平为明显正相关性关系(r=0.414,r=0.378,r=0.484,P<0.001)。术前和第3、5d的PA水平和FT3水平为明显正相关性(r=0.491,r=0.406,r=0.450,P<0.001)。围手术期空腹血糖水平与FT3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前及术后第5天空腹胰岛素水平与FT3呈显着正相关性(r=0.260,r=0.417;P<0.05)。术前及术后第5d的HOMA-IR与FT3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性(r=0.246,1=0.305,P<0.05)。住院总时间和第3d、5d的FT3水平明显负性相关(r=-0.402,r=-0.311;P<0.05)。首次排气时间和手术后的第3天和第5天FT4、TSH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r=-0.234,r=-0.328,P<0.05;r=-0.306,r=-0.287,P<0.05)。手术后的第 5 天 CRP、Alb、RBP 与 FT4 水平呈明显相关性(r=-0.240,P=0.040;r=0.273,P=0.020;r=0.328,P=0.005)。手术后的第3天CRP、Alb与TSH水平呈明显相关性(r=-0.211,P=0.039;r=0.221,P=0.030)。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肿瘤分期、病种及相应激素术前水平与第3天FT3及FT4水平独立相关(P<0.05);肿瘤分期及TSH术前水平与第3天TSH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存在ESS,而且围手术期血清FT3、FT4、TSH均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其中以血清FT3的降低为着;围手术期某个时点或者多个时点血清FT3水平能够反映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态、炎症程度、胰岛素抵抗水平以及总住院时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围手术期动态监测有助于对行胃肠道手术患者的短期预后情况的预测。肿瘤分期、病种、相应激素术前水平是影响术后FT3、FT4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期、TSH术前水平是影响术后TSH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出现ESS的胃肠道肿瘤患者TH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待进一步研究。
霍宾[10](2020)在《普氏原羚对环境硒胁迫的响应机制》文中提出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甘肃、内蒙、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通过对青海湖湖东-克图地区土壤和牧草矿物质元素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是严重缺硒区。然而,生存于硒(Se)缺乏地区的普氏原羚却不见缺硒表症。因此,研究普氏原羚对自然栖息地环境硒胁迫的适应性机制,并为普氏原羚的保护提出新的对策,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必要,并且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青海湖流域湖东-克图地区、元者地区和鸟岛保护区“土壤-牧草-普氏原羚”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土壤、牧草和普氏原羚矿物质营养状况,分析普氏原羚血液生理生化、血液流变学和抗氧化系统等参数,同时重点运用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缺硒环境中普氏原羚血液差异蛋白质组的表达特性,着重在蛋白水平上寻找普氏原羚对环境硒缺乏响应的生物标志物,并探索普氏原羚对环境硒胁迫的响应机制。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域土壤和混合牧草矿物质营养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牧草幼苗期和枯草期土壤速效Cu和Se含量极显着高于青草期,幼苗期和枯草期混合牧草矿物质养分含量明显高于青草期,但牧草枯黄期与幼苗期间无显着差异。无论幼苗期、青草期还是枯草期,湖东-克图地区和元者地区土壤总Se含量、速效Se含量和混合牧草Se含量都极显着低于鸟岛地区和参考值,湖东-克图和元者地区属于严重硒缺乏区。(2)栖息地硒缺乏对湖东-克图和元者地区普氏原羚矿物质营养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系统功能造成显着影响。包括湖东和元者地区地区普氏原羚血液和毛发Se含量极显着低于鸟岛地区和参考值,血液Cu、Zn和Mn的含量极显着高于鸟岛地区。与鸟岛组普氏原羚相比,元者组和湖东组普氏原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磷酸肌酸激酶(CK)、胆碱酯酶(CHE)极显着升高;血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着降低,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过氧化脂质(LPO)极显着增高。(3)栖息地硒缺乏使湖东-克图和元者地区普氏原羚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参数发生显着变化。即元者和湖东-克图地区普氏原羚血液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PCV)和血小板计数(PLT)极显着降低;全血低切粘度值(5 s-1)、全血低切粘度值(1 s-1)、血浆粘度值(200 s-1)极显着升高,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高切相对粘度、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极显着增高。(4)利用基于iTRAQ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缺硒环境普氏原羚血清蛋白质差异表达特性,缺硒组与非缺硒组相比,共鉴定到130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70个,下调蛋白60个;进一步分析差异蛋白发现有27个蛋白与硒的生物学功能相关(包括氧化还原过程,免疫反应,硒结合,骨形态发育,内皮细胞发育和生长调节)。基因本体数据库(GO)注释分析,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外区域、生物膜、细胞器等292个细胞组成,单一生物过程、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生物调节等1996个生物过程,结合、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节、结构分子活性等303个分子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富集分析,这些蛋白主要富集在凝血和补体级联反应信号通路、粘着斑通路、胰液分泌通路、代谢通路、血小板活化及氧化磷酸化等途径。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发现许多重要节点蛋白与结合相关,包括辅肌动蛋白、延伸因子1-γ、微管蛋白α-1B链、富含组氨酸的糖蛋白前体及延伸因子1-α1等,其多数参与细胞生化过程调控或信号传导途径调节。
二、硒缺乏降低大鼠组织中5′-脱碘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硒缺乏降低大鼠组织中5′-脱碘酶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肉仔鸡实用饲粮中硒适宜水平、生物学利用率及其在小肠中的吸收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硒的生物学功能 |
1.1.1 含硒酶与硒蛋白 |
1.1.1.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1.1.1.2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
1.1.1.3 脱碘酶 |
1.1.1.4 硒蛋白P |
1.1.1.5 硒蛋白U |
1.2 硒的需要量 |
1.2.1 硒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
1.2.2 影响硒需要量的因素 |
1.3 硒的生物学利用率 |
1.3.1 硒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方法 |
1.3.2 硒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现状 |
1.3.3 影响硒生物学利用率的因素 |
1.4 硒的吸收 |
1.4.1 硒吸收部位 |
1.4.2 硒吸收方式 |
1.4.3 研究硒吸收的方法 |
1.5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1-21日龄肉仔鸡实用饲粮中硒需要量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试验目的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2.3.2 试验动物 |
2.3.3 试验饲粮 |
2.3.4 样品采集与制备 |
2.3.5 样品分析 |
2.3.6 数据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饲粮硒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浆和组织硒含量的影响 |
2.4.2 饲粮硒添加水平对肉仔鸡血浆和组织含硒酶活性及硒蛋白表达的影响 |
2.4.3 非线性拟合方程及1-21日龄肉仔鸡实用饲粮硒需要量 |
2.5 小结 |
第三章 肉仔鸡对不同硒源生物学利用率研究 |
3.1 前言 |
3.2 试验目的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3.3.2 试验动物与饲粮 |
3.3.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3.3.4 样品分析 |
3.3.5 数据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死亡率的影响 |
3.4.2 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肉仔鸡血浆、红细胞、肝脏、肾脏、胰脏和胸肌硒含量的影响 |
3.4.3 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肉仔鸡血浆、肝脏、胰脏、肾脏和胸肌含硒酶活性的影响 |
3.4.4 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肉仔鸡肝脏、肾脏、胰脏和胸肌含硒酶或蛋白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3.4.5 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对生物学利用率 |
3.5 小结 |
第四章 肉仔鸡对无机亚硒酸钠形态硒的吸收研究 |
4.1 前言 |
4.2 试验目的 |
4.3 材料与方法 |
4.3.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4.3.2 试验动物与饲粮 |
4.3.3 小肠段灌注液的制备 |
4.3.4 原位结扎灌注肠段的操作方法 |
4.3.5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4.3.6 样品分析 |
4.3.7 数据统计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无机亚硒酸钠形态硒在肉仔鸡小肠中吸收的主要部位和吸收规律 |
4.4.2 无机亚硒酸钠形态硒在肉仔鸡小肠中吸收的分子机制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相关激素与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饲粮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硒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沉积规律 |
1.1.1 存在形式 |
1.1.2 沉积规律 |
1.2 硒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
1.2.1 不同硒源的吸收 |
1.2.2 硒和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 |
1.2.3 硒的代谢 |
1.2.4 硒的排出 |
1.3 硒对反刍动物的作用 |
1.3.1 抗氧化性能 |
1.3.2 免疫功能 |
1.3.3 生产性能 |
1.3.4 繁殖性能 |
1.4 硒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4.1 硒的添加限量 |
1.4.2 硒的添加形式 |
1.4.3 硒缺乏及硒中毒 |
1.4.4 富硒肉品标准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试验一、饲粮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试验设计 |
1.1.2 饲养管理 |
1.1.3 消化试验 |
1.1.4 屠宰试验 |
1.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1.6 数据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
1.2.2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1.2.3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1.2.4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肌肉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1.2.5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和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
1.2.6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
1.2.7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
1.2.8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
1.3 讨论 |
1.3.1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
1.3.2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1.3.3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1.3.4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肌肉葡萄糖转运载体m RNA水平的影响 |
1.3.5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及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
1.3.6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
1.3.7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
1.3.8 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
1.4 小结 |
试验二、饲粮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 |
2.1.2 饲养管理 |
2.1.3 消化试验 |
2.1.4 屠宰试验 |
2.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6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2.1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
2.2.2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2.3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2.4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及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
2.2.5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2.6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
2.2.7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
2.3.2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3.3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3.4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及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
2.3.5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6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
2.3.7 葡萄糖硒添加水平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
2.4 小结 |
试验三、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 |
3.1.2 饲养管理 |
3.1.3 消化试验 |
3.1.4 屠宰试验 |
3.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6 数据分析 |
3.2 结果 |
3.2.1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
3.2.2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2.3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2.4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及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
3.2.5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2.6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
3.2.7 低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 |
3.3.2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3.3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3.4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肉品质及肌肉货架期的影响 |
3.3.5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6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养分消化的影响 |
3.3.7 低添加水平下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对育肥湖羊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
3.1 主要结论 |
3.2 创新点 |
3.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老年低T3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略缩词 |
引言 |
临床研究 |
研究一 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分析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剔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临床资料整理 |
3.2 数据处理 |
结果 |
1 一般资料差异性 |
1.1 年龄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1.2 性别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1.3 饮食习惯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1.4 睡眠习惯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1.5 排便习惯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1.6 合并症个数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1.7 营养相关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1.8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1.9 肾功能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1.10 内分泌代谢组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1.11 其他实验室指标在老年低T_3组与对照组差异性 |
研究二 老年低T_3综合征危险因素研究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与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F4、FT_4的关系 |
2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实验室指标关系 |
2.1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营养组指标关系 |
2.2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组指标关系 |
2.3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肾功能组指标关系 |
2.4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内分泌代谢组指标关系 |
2.5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其他实验室指标关系 |
3 不同组别显着性实验室指标相关系数热图 |
4 老年低T_3综合征患者T_3与FT_3水平与显着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 |
5 老年低T_3综合征危险因素与显着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 |
研究三 老年低T_3综合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及西医诊断标准 |
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中医证型分布及构成比 |
2 性别与中医证型关系 |
3. 年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
3.1 年龄在低T_3组描述统计 |
3.2 年龄在低T_3组及对照组差异性分析 |
4 中医证型与合并症描述统计 |
5 中医证型与甲状腺激素描述统计 |
6 显着实验室指标在中医证型中描述性统计 |
7 显着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关系 |
7.1 白细胞与中医证型关系 |
7.2 白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
7.3 血红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
7.4 前白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
7.5 血清锌与中医证型关系 |
7.6 血清铁与中医证型关系 |
7.7 血清钠与中医证型关系 |
7.8 胱抑素与中医证型关系 |
7.9 尿微量白蛋白与中医证型关系 |
7.10 D-二聚体与中医证型关系 |
7.11 BNP与中医证型关系 |
讨论 |
1 老年低T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 |
1.1 年龄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
1.2 性别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
1.3 生活状态与老年低T3综合征关系 |
2 老年低T3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
2.1 显着相关指标与T3、FT3的关系 |
2.2 老年低T3综合征与缺铁性贫血关系 |
3 老年低T3综合征与中医证型分析 |
3.1 老年低T3综合征中医证型概述 |
3.2 脾肾阳虚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
3.3 热毒炽盛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
3.4 气虚血瘀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
3.5 痰瘀阻络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
3.6 气阴两虚证与老年低T3综合征的关系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综述老年低T_3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5)肉种鸡饲用甲硒氨酸降低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主要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硒的概况 |
1.1 硒的存在形式与生物学功能 |
1.2 硒与硒蛋白 |
1.3 甲硒氨酸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母体效应 |
2.1 母体效应简介 |
2.2 禽类母体效应相关研究进展 |
2.3 硒的母体效应 |
第三节 种蛋孵化和氧化应激 |
3.1 鸡胚发育过程 |
3.2 种蛋孵化与氧化应激 |
3.3 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 |
3.4 机体抗氧化信号通路 |
3.5 应对氧化应激的措施 |
第四节 本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4.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母源甲硒氨酸对鸡胚急性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一节 鸡胚急性氧化应激模型构建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与小结 |
第二节 母源甲硒氨酸对急性氧化应激鸡胚的保护作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母源甲硒氨酸对鸡胚肝脏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1.1 材料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效果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第一节 鸡肝LMH细胞系氧化应激模型构建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与小结 |
第二节 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节 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调控作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节 甲硒氨酸对鸡肝LMH细胞抗氧化硒酶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全文讨论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1.1 主要结论 |
1.2 创新点 |
1.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6)恩施地区人群血硒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略缩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方法 |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7)日粮硒对鱼类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硒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
2.1 硒 |
2.2 硒的存在形式及地理分布 |
2.3 硒状态对人类及动物健康的影响 |
2.4 硒蛋白 |
2.5 硒状态与硒蛋白基因的转录 |
2.6 鱼类硒营养研究概况 |
3 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及调控 |
3.1 骨骼肌的基本结构 |
3.2 骨骼肌的生长发育 |
3.3 肌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融合调控 |
3.4 骨骼肌蛋白质合成与调控 |
3.4.1 核糖体数量与蛋白质合成 |
3.4.2 mRNA的翻译起始与调控 |
3.4.3 肽链的延伸与调控 |
3.5 骨骼肌蛋白质降解与调控 |
3.5.1 钙蛋白酶系统 |
3.5.2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
3.5.3 自噬-溶酶体途径 |
3.6 硬骨鱼类骨骼肌生长发育特点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日粮硒对非限定性生长鱼类虹鳟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探究 |
第一节 日粮硒水平对虹鳟生长及机体硒状态的影响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鱼 |
2.2 饲料原料 |
2.3 主要试剂 |
2.4 主要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饲料制备 |
3.2 实验鱼养殖 |
3.3 样品采集 |
3.4 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分析 |
3.5 化学成分测定 |
3.6 总硒含量测定 |
3.7 氧化状态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 |
3.8 硒蛋白基因序列鉴定 |
3.9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10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生长性能与饲料利用 |
4.2 全鱼及组织中硒沉积 |
4.3 组织氧化状态及抗氧化机能 |
4.4 组织硒蛋白基因表达 |
4.5 组织硒蛋白基因表达与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二节 营养剂量硒对虹鳟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探究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鱼 |
2.2 饲料原料 |
2.3 主要试剂 |
2.4 主要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饲料制备 |
3.2 实验鱼养殖 |
3.3 样品采集 |
3.4 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 |
3.5 肌肉组织形态学分析与统计 |
3.6 化学成分及总硒含量测定 |
3.7 总RNA及 DNA提取 |
3.8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9 Western blot分析 |
3.10 免疫荧光分析 |
3.11 钙蛋白酶活性测定 |
3.12 激素水平分析 |
3.1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 |
4.2 肌肉生长 |
4.3 肌肉化学成分与总硒含量 |
4.4 肌肉蛋白质合成 |
4.5 肌肉蛋白质降解 |
4.6 成肌细胞与肌纤维融合事件 |
4.7 血浆及肌肉激素水平 |
4.8 肌肉硒蛋白基因转录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三节 营养剂量硒对餐后虹鳟肌肉蛋白质沉积的影响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鱼 |
2.2 饲料原料 |
2.3 主要试剂 |
2.4 主要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饲料制备 |
3.2 实验鱼养殖 |
3.3 样品采集 |
3.4 化学成分与总硒含量测定 |
3.5 血浆及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
3.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7 Western blot分析 |
3.8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生长性能 |
4.2 肌肉化学组成 |
4.3 餐后血浆及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水平 |
4.4 餐后肌肉蛋白质合成 |
4.5 餐后肌肉蛋白质降解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三章 日粮硒对限定性生长鱼类斑马鱼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探究 |
第一节 日粮硒水平对斑马鱼生长及机体硒状态的影响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鱼 |
2.2 饲料原料 |
2.3 主要试剂 |
2.4 主要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饲料制备 |
3.2 实验鱼养殖 |
3.3 样品采集 |
3.4 化学成分与总硒含量测定 |
3.5 全鱼氧化状态及抗氧化机能分析 |
3.6 全鱼硒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
3.7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全鱼硒沉积 |
4.2 生长性能 |
4.3 全鱼氧化状态及抗氧化机能 |
4.4 全鱼硒蛋白基因转录 |
4.5 生长期斑马鱼的日粮硒需求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二节 机体硒状态对斑马鱼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探究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鱼 |
2.2 实验饲料 |
2.3 主要试剂 |
2.4 主要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鱼养殖 |
3.2 样品采集 |
3.3 肌肉组织形态学分析 |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5 Western blot分析 |
3.6 钙蛋白酶活性测定 |
3.7 激素水平测定 |
3.8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肌肉生长 |
4.2 成肌细胞与肌纤维融合事件 |
4.3 肌肉蛋白质合成 |
4.4 肌肉蛋白质降解 |
4.5 肌肉激素水平 |
4.6 肌肉硒蛋白基因转录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I 虹鳟硒蛋白基因序列的鉴定结果 |
SelK编码基因序列鉴定 |
SelM编码基因序列鉴定 |
SelO编码基因序列鉴定 |
SelS编码基因序列鉴定 |
SelT1编码基因序列鉴定 |
SelT2编码基因序列鉴定 |
SelW编码基因序列鉴定 |
MsrB1A编码基因序列鉴定 |
附录 II 作者简介 |
致谢 |
(8)蛋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母子代抗氧化功能与骨骼品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硒、碘的抗氧化功能研究现状 |
1.1.1 氧化应激的产生与清除 |
1.1.2 硒的抗氧化功能 |
1.1.3 碘的抗氧化功能 |
1.1.4 硒、碘对家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1.5 种禽硒、碘营养水平对子代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2 硒、碘与骨骼发育的研究现状 |
1.2.1 硒对骨骼生长与代谢的影响 |
1.2.2 碘对骨骼生长与代谢的影响 |
1.2.3 种禽矿物元素营养对子代胚胎胫骨发育的影响 |
1.3 家禽硒、碘的需要量 |
1.3.1 硒 |
1.3.2 碘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饲粮硒、碘缺乏对种母鸭繁殖性能、抗氧化和骨骼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
2.1.3 试验饲粮 |
2.1.4 饲养管理 |
2.1.5 试剂与仪器 |
2.1.6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7 数据分析 |
2.2 结果分析 |
2.2.1 饲粮硒、碘缺乏对种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2 饲粮硒、碘缺乏对蛋品质的影响 |
2.2.3 饲粮硒、碘缺乏对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 |
2.2.4 饲粮硒、碘缺乏对种母鸭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2.5 饲粮硒、碘缺乏对种母鸭肝脏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2.6 饲粮硒、碘缺乏对种母鸭胫骨品质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饲粮硒、碘缺乏对种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饲粮硒、碘缺乏对蛋品质的影响 |
2.3.3 饲粮硒、碘缺乏对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 |
2.3.4 饲粮硒、碘缺乏对种母鸭血浆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5 饲粮硒、碘缺乏对种母鸭胫骨品质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种母鸭硒、碘缺乏对子代鸭生长、抗氧化和骨骼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3.1.2 试验饲粮 |
3.1.3 饲养管理 |
3.1.4 试剂与仪器 |
3.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1.6 数据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2.1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出壳鸭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3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出壳鸭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4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7 周龄鸭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5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7 周龄鸭肝脏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6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出壳鸭胫骨品质的影响 |
3.2.7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出壳鸭股骨和胫骨Col X和 PTHr P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8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7 周龄鸭胫骨品质指标的影响 |
3.2.9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出壳鸭和7 周龄鸭血浆激素水平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雏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2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出壳鸭血浆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3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7 周龄鸭血浆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4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出壳鸭胫骨品质及胫骨与股骨Col X和PTHr P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5 种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子代出壳鸭和7 周龄鸭血浆激素水平的影响 |
3.4 小结 |
结论 |
1 结论 |
2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9)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资料的临床处理 |
3. 观察指标收集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胃肠道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围手术期变化趋势情况 |
2. 甲状腺激素FT3与短期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 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FT4、TSH与短期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 影响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1. 甲状腺激素围手术期的趋势变化分析 |
2 ESS与胃肠道肿瘤患者短期预后的意义 |
3. 甲状腺激素补充治疗 |
4. 本文的创作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相关研究进展初探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普氏原羚对环境硒胁迫的响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1 硒的研究进展概述 |
1.1.1 硒缺乏对动物的影响 |
1.1.2 硒与其它元素的相互关系 |
1.2 普氏原羚的基本概况及其研究现状 |
1.2.1 普氏原羚的基本概况 |
1.2.2 普氏原羚栖息环境及行为生态学相关研究 |
1.2.3 普氏原羚矿物质营养相关研究 |
1.3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矿物质营养评价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试验样本采集 |
2.2.1 土壤样本采集及处理 |
2.2.2 混合牧草样本采集及处理 |
2.3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 |
2.4 样品的矿物质元素含量检测 |
2.4.1 混合草样的微波消解 |
2.4.2 土壤速效矿物质提取及土样微波消解 |
2.4.3 矿物质元素测定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2.6 结果与分析 |
2.6.1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土壤速效矿物质元素含量 |
2.6.2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土壤总矿物质元素含量 |
2.6.3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混合牧草矿物质营养含量 |
2.7 讨论 |
2.8 小结 |
第三章 环境硒胁迫对普氏原羚矿物质营养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
3.1 动物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
3.2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 |
3.3 动物样品矿物元素测定 |
3.3.1 毛样预处理及矿物元素测定 |
3.3.2 血样预处理及矿物元素测定 |
3.4 血常规及血液生化分析 |
3.5 血液流变学检测 |
3.6 血清抗氧化指标检测 |
3.7 数据统计分析 |
3.8 结果与分析 |
3.8.1 普氏原羚血液和毛发矿物元素分析 |
3.8.2 普氏原羚血细胞分析 |
3.8.3 普氏原羚血清生化酶分析 |
3.8.4 环境硒胁迫对普氏原羚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
3.8.5 环境硒胁迫对普氏原羚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3.9 讨论 |
3.10 小结 |
第四章 利用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缺硒环境普氏原羚血清差异蛋白质组表达特性 |
4.1 普氏原羚血清样本采集及处理 |
4.2 普氏原羚血清iTRAQ分析 |
4.2.1 血清高丰度蛋白去富除 |
4.2.2 蛋白质酶解和肽段定量 |
4.2.3 iTRAQ标记 |
4.2.4 SCX色谱分级与脱盐 |
4.2.5 LC-MS/MS数据采集 |
4.2.6 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搜索和数据分析 |
4.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4.4 目标肽段鉴定与PRM验证 |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5.1 鉴定响应硒缺乏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 |
4.5.2 普氏原羚血清差异蛋白质GO功能注释 |
4.5.3 普氏原羚血清差异蛋白质KEGG分析 |
4.5.4 普氏原羚血清差异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 |
4.5.5 普氏原羚血清差异蛋白质PRM验证 |
4.6 讨论 |
4.7 小结 |
全文结论与创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硒缺乏降低大鼠组织中5′-脱碘酶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肉仔鸡实用饲粮中硒适宜水平、生物学利用率及其在小肠中的吸收规律研究[D]. 刘国庆.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2]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研究[D]. 冯士轩.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3]饲粮不同硒源对育肥湖羊组织富硒规律及肉品质的影响[D]. 白雪. 兰州大学, 2021(11)
- [4]老年低T3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D]. 周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肉种鸡饲用甲硒氨酸降低种蛋孵化后期死胚率的机理研究[D]. 李凯旋. 浙江大学, 2020(01)
- [6]恩施地区人群血硒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D]. 邹丽.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7]日粮硒对鱼类肌肉生长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力.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1)
- [8]蛋种鸭饲粮硒、碘缺乏对母子代抗氧化功能与骨骼品质影响研究[D]. 徐闰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9]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短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D]. 栗东生. 山东大学, 2020(02)
- [10]普氏原羚对环境硒胁迫的响应机制[D]. 霍宾.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