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相位光栅光学调制

二元相位光栅光学调制

一、两元相位光栅光调制(论文文献综述)

牛启凤[1](2020)在《液晶相控阵光束偏转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激光雷达和空间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束偏转精度和扫描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机械式光束偏转无法满足快速和高精度的需求,因此,探究快速、高精度光束偏转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液晶相控阵是利用液晶材料的电光效应实现光束在一定空域内动态指向,具有随机指向和可编程控制等特点,为解决传统机械螺旋式光束偏转存在的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能够实现光束偏转的液晶相控阵主要有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液晶偏振光栅和液晶棱镜等,其中任意一种液晶相控阵均无法同时满足大角度、高分辨率和高衍射效率等性能指标要求,如何实现快速、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大视场光束偏转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和液晶偏振光栅光束调制机理入手,开展了液晶分子指向矢动态分布规律与电光调制机理、自适应迭代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光束校正与优化、多层液晶偏振光栅级联光束调控系统设计以及粗精两级液晶相控阵光束调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等内容研究,具体如下:1、研究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电光调制机理,探究在外电场作用下液晶指向矢动态分布规律,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的差分迭代建立液晶指向矢分布与电场的关系模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是由取向层、导电层、液晶层等组成,受取向层介电分压和波纹电压的影响,理论电压下的出射光束偏转角偏离理论偏转角,为得到实际所需加载的电压代码,在建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多层物理结构电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实际偏转角度与驱动电压映射关系的定量解算模型。进一步利用周期闪耀光栅和非周期闪耀光栅的波控方法,实现了光束偏转的精准控制。2、光束除了精准的偏转控制以外还需要具有高偏转效率,为提高光束的偏转效率,建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空间光传播模型,分析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结构特性、入射光高斯特性和制造工艺误差对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光束偏转效率的影响,设计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自适应波控电压校正系统,提出了基于Rosenbrock旋转坐标法和随机并行梯度下降法的光束偏转性能优化算法,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光束偏转效率。3、为了获得大视场、高分辨率的光束偏转,基于光传输矩阵和衍射理论,研究液晶偏振光栅光束调制机理,分析形貌缺陷、液晶层厚度误差和菲涅尔反射等因素对光束调制特性的影响。针对单个液晶偏振光栅仅有三个衍射级次致使角度分辨率受限的问题,构建了多层液晶偏振光栅级联的光束偏转系统架构,设计了面向多层液晶偏振光栅级联光束偏转系统的多路液晶偏振光栅驱动电路,实验验证了级联系统的有效性。4、针对高速、高分辨率、高精度和大视场的光束偏转需求,结合液晶空间光调制器高分辨率和液晶偏振光栅大视场的特点,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和液晶偏振光栅粗精两级级联光束偏转系统。研究了激光光束入射角度与液晶分子有效折射率的映射规律,提出了一种光束斜入射式的液晶相控阵相位调制方法,不仅简化系统光路,也大大减少了光能量损失。利用ZEMAX软件对两级级联光束偏转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搭建了液晶相控阵复合的光束偏转系统实验平台。通过模拟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激光雷达、空间光通信和激光武器等大视场、高分辨率光束偏转的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刘立人[2](1990)在《两元相位光栅光调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两元相位光栅的自成像效应和相位补偿的原理,本文提出了两元光学的一种新的双相位光栅光调制器。用菲涅耳衍射理论导出了任意光束的解析解,进行了高斯光束的计算机模拟。表明调制度正比于光束直径而反比于两光栅的间距,最后给出了实验。

李江[3](2020)在《硅-石墨烯混合集成光探测与光调制器件研究》文中指出硅基集成光学在光通信、光互联、光传感等方向上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由于硅本身是间接带隙材料,需要与传统的半导体材料进行集成或者进行离子注入等方法来实现一些有源的器件功能,例如调制和探测等,而通常这伴随着巨大的工艺复杂度以及晶格失配问题。而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具有宽光谱吸收、载流子迁移率高、费米能级可调、热导率高等优异性能,并且可以通过湿法转移、纳米压印等方法转移到硅波导上,同时不会产生晶格失配和模式失配等问题;另一方面,虽然石墨烯只有单原子层厚度,但通过硅波导可以延长光场与石墨烯的作用距离,提高光场与石墨烯的作用强度。因此,硅-石墨烯波导混合集成器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集成光学的发展,硅-绝缘体平台的优势以及硅光器件在光通信、光传感等领域的典型应用。之后,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电学、光学和热学等方面的基本性质,概述了硅基石墨烯混合器件的一些应用,并对混合器件的仿真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波导的近红外/中红外波段石墨烯高性能光电探测器,并首次用石墨烯实现了2μm波段的高速探测。我们设计并优化了等离子体波导结构尺寸,降低了金属的吸收损耗,同时提高了石墨烯的吸收率。另一个方面,我们加入了门电压调控的措施,可以改变石墨烯载流子掺杂浓度,通过扫描门电压以及偏压,实现了光电导、光热电以及辐射热光电探测机制的切换,并对此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在2μm波段,器件在-0.3 V偏压下的响应度为~70 mA/W,测量的3dB带宽大于20 GHz(受限于测试系统);在1.55μm波段,器件在-0.3 V偏压下的响应度为~0.4 A/W,测量的3dB带宽大于40 GHz(受限于测试系统),同时进行了 30 Gbps的眼图测试。其次,本文研究了基于反射式结构的波导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可以缩短石墨烯的长度以提高RC限制3dB带宽,减少暗电流,提高信噪比,降低功耗。首先,我们设计并制作测试了基于环形反射镜结构的超薄硅波导型近红外石墨烯探测器。基于这种结构,石墨烯对TE基模的吸收率增强了~5倍,在有源区仅用20 μm的石墨烯就可以吸收80%的光场能量。在1.55μm波段,器件在0.3 V偏压下响应度为25 mA/W,3dB带宽约为17 GHz。另外,我们设计并仿真优化了基于布拉格光栅的slot波导型中红外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石墨烯的吸收率能够提高到0.225 dB/μm,并且利用双门控电压可以构建p-n结以增强PTE效应。最后,本文研究了硅波导集成的石墨烯在光调制方面的应用。首先,我们设计了基于亚波长光栅结构的近红外/中红外石墨烯电光调制器,并对器件在近红外波段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器件静态调制的消光比约为0.075 dB/μm,通过测试S11参数并构建等效电路模型,预计器件的3 dB带宽约为137MHz。其次,我们设计并仿真了基于对称MZI结构的石墨烯热光调制器,结合弯曲波导耦合器,我们实现了低插损、低功耗、高消光比、大光学带宽的热光调控单元器件。

蔡超[4](2017)在《DPSK光调制系统相位噪声分析及补偿方法》文中提出自由空间光通信是目前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众多适用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调制格式中,DPSK光调制格式最受关注。但是,DPSK光调制码型采用相位携带信息,对相位噪声很敏感,相位噪声造成信号相位的起伏会使信息失真,限制传输距离。本文重点分析DPSK光调制系统中产生相位噪声的主要因素并加以补偿,使系统中的相位噪声减小,发射性能得到提升。本文根据DPSK光信号的调制原理,完成了以下工作:(1)设计自由空间光通信DPSK调制系统,并通过光学仿真软件Optisystem验证此系统在理想条件下的可行性;(2)分析系统相位噪声的主要来源,得出系统中产生相位噪声的主要因素为:半导体激光器线宽展宽、半导体激光器频率漂移以及相位调制器半波电压随温度发生变化;(3)研究系统相位噪声的补偿方法。采用闪耀光栅外腔反馈线宽补偿技术,通过延长半导体激光器的有效腔长减小其线宽,对由半导体激光器线宽展宽产生的相位噪声进行补偿;采用声光偏频无调制频率补偿技术,通过控制激光器有效腔长的改变稳定激光频率,对由半导体激光器频率漂移产生的相位噪声进行补偿;采用数字PID半波电压补偿技术,控制调制器的驱动电压,使其峰峰值始终等于调制器半波电压,对由相位调制器半波电压随温度变化产生的相位噪声进行补偿;(4)通过仿真与实验对系统相位噪声补偿技术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最后通过相位噪声补偿前后系统输出信号星座图和眼图的对比,对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对系统中相位噪声的主要来源进行补偿之后,提高了系统输出信号的稳定性,系统误码率得到改善,发射性能得到很大提升,由此说明本设计的正确性。

曾旭[5](2012)在《基于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间光调制器是实现实时光学信息处理的关键器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混合系统中。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技术,称为LCOS空间光调制器技术,其具有高衍射效率、高精度、纯相位调制、高填充率、高刷新率等诸多优点,自诞生伊始就吸引了众多的关注。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光学相关器能够被应用于自动目标识别技术中,具有高速、并行处理、大带宽等诸多优点。然而传统的光学相关器往往系统结构比较复杂,信噪比低,光路调整复杂,通道均匀性较差。为了解决传统光学相关器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的概念。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系统由两个平行排列的LCOS空间光调制器组成,通过引入相位型菲涅耳透镜图构造输入物和滤波器全息图,能够实现Vander Lugt相关器的功能。通过在滤波器全息图上叠加中间区域相位为0的相位光栅,可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个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无透镜光学相关器。该系统通过一个反射镜,将光路折叠,通过将输入物全息图和滤波器全息图并排显示在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液晶面上,实现光学相关运算。接下来,本文提出了多通道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的概念。这种光学相关器同样基于两个LCOS空间光调制器,通过构造全息图实现多通道光学信息处理。本文一共介绍了两类全息图的构造方法,空域复用和频域复用方法。空域复用方法将输入面划分成独立的子通道,并在每个子输入物上分别叠加相位型菲涅耳透镜实现多通道运算。频域复用方法在每个子输入物上叠加上不同衍射角的相位光栅,实现将不同子输入物的频谱以不同的角度衍射到滤波器的相应通道中。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的优点在于,用菲涅耳透镜图取代了传统的透镜后,由原来的4f系统简化成f系统,更为紧凑。此外,另一个优点在于不需要对实验硬件调整,仅通过软件对菲涅耳透镜的调整来实现光路调节,调节精度高。基于单个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优点在于系统的尺寸更为紧凑(f/2系统)。此外由于仅采用一个LCOS空间光调制器,成本更低。多通道无透镜光学相关器能够同时实验对多个子输入物进行平行处理,并能够通过调整菲涅耳透镜阵列,分别实现对子通道的光路调整,从而达到很高的通道均匀性。文中通过文字识别和指纹识别实验,分别验证了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系统在低频相位和高频相位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以及系统的光路调整精度为士1Oμm。此外,本文还构造了提高了系统信噪比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系统的信噪比从0.77提升到了0.84。接下来,文中给出了通过文字识别实验验证多通道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系统的结果,并通过实验对四通道、十六通道和六十四通道空域复用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的均匀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四通道无透镜光学相关器,通道之间的差异小于6%;十六通道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相关峰的均值为148.63,均方根值为23.07;六十四通道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相关峰的均值为191.56,均方根值31.38。最后,本文将LCOS空间光调制器应用于光镊方面,提出了一种人机交互式全息光学操纵系统,并完成了实验验证。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和友好的用户界面,可通过鼠标的移动来便捷的操纵微粒。本文的一部分工作是在日本滨松公司中央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完成的。

张晨初[6](2016)在《基于空间光调制技术的高速高分辨飞秒激光加工》文中指出飞秒激光诱发双光子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微纳米加工手段,它被广泛应用于加工光学器件、生物传感器件和微流体器件等微纳米功能器件中。但是传统飞秒激光加工是基于单点逐点扫描加工,这种加工方法效率很低,难以广泛应用与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并行扫描加工方法被应用于加工阵列结构中,但这种多焦点并行扫描加工的方法只能加工阵列结构,并且对效率提升有限,尤其是在加工大尺度微纳米器件时,加工所消耗的时间依然过长。无掩膜图形化加工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效率的方法,为了实现无掩膜图形化加工,对光场的图形化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本文基于空间光调制器对焦平面光场进行调制,实现无掩膜图形化加工。本文首先研究了空间光调制技术,介绍了相位型和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器,并针对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原理采用琼斯矩阵法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多种计算全息算法,并基于实验的实际要求对算法做出了改进,为进一步实现图形化光场打下了基础。本文基于对结构光场的研究,提出一种快速加工管道结构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一种全新设计的环形菲涅尔透镜,这种透镜可以将平行入射光聚焦为均一的环形焦斑,并且焦斑的半径可以灵活变化,通过改变环形菲涅尔波带片的参数,我们甚至可以得到四边形、六边形和八边形的空心焦斑,实现100%填充率细胞支架的快速加工。为了实现任意结构的快速加工,我们对计算全息算法进行了改进。当采用传统计算全息算法生成图形化光场时,光场中存在大量斑点噪声,这些噪声会导致加工结构质量下降。我们提出一种多次曝光的方法,利用斑点噪声随机分布的特点,通过叠加多张全息图将斑点噪声平均化低于双光子加工的曝光阈值。通过这种多次曝光法,我们可以在数百毫秒内得到一个微米尺度的高质量微纳米结构。采用这种方法加工出的达曼光栅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相对于传统逐点扫描加工方法可以节约95%的加工时间。但是,我们对于这个加工效率依然不满足,为了实现更高效率的加工,我们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放大级激光器作为光源,并且针对放大级激光器的性质,优化了一种新型计算全息算法,实现了任意微纳米结构的快速加工,每个结构的加工时间约为5毫秒,在如此快的加工效率下,加工至厘米尺度所需时间也不过10分钟,这已经与传统紫外光刻的加工时间相近,但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更高的分辨率并且无需掩膜。基于这种快速加工方法,我们在厘米级别的管道内集成了微捕获结构,实现微粒的捕获功能。加工出的微流体器件在测试中展示出极佳的性能,也证明了这种方法在快速加工微流体功能器件中的应用价值。

薛艳茹[7](2019)在《基于少模光纤长周期叠栅的模式转换器研究》文中指出模分复用系统可解决单模光纤传输容量极限与日益增长的网络容量需求之间的矛盾,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少模光纤模分复用系统主要是利用其中有限的模式作为独立传输信道传输信号,从而成倍提高信道的传输容量。模式转换器是模分复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主要实现纤芯基模与高阶纤芯模的相互转换。光纤重叠光栅是一种新型的无源光学器件,长周期叠栅能实现光斑整形、模式转换,有利于模式转换器的小型化。因此对基于少模光纤长周期叠栅的模式转换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模式转换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光纤、宽带宽的基于少模光纤长周期叠栅的模式转换器,对其展开理论与实验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有: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研究阶跃型少模光纤的传输模式及传输模式的本征方程;基于耦合模理论,推导出少模长周期光纤叠栅的两种耦合模方程;建立基于少模长周期光纤叠栅的宽带宽的模式转换器数学模型,为模式转换器的数值分析及实验研究提供了主要依据。其次,基于有限元法分析两模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得出LP01模和LP11模的色散曲线;基于重叠光栅的模式转换器的数学模型,对两模光纤中LP01模向LP11模转换的模式转换器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叠栅中光栅的周期间隔、光栅的长度、耦合系数对模式转换器性能的影响;对单栅、重叠光栅实现的模转换器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相应的模式转换器的主要性能。然后,基于有限元法分析四模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得出LP01、LP11、LP21和LP02模的色散曲线;基于重叠光栅的模式转换器的数学模型,对四模光纤中LP01模向其它高阶纤芯模LP11、LP21和LP02转换的模式转换器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叠栅中光栅的周期间隔、光栅的长度、耦合系数对模式转换器性能的影响;对单栅、重叠光栅实现的模转换器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相应的模式转换器的性能。最后,采用CO2激光器刻制单栅、叠栅实现全光纤模式转换器。实验研究光栅参数对模式转换器性能的影响;分析对比单栅、叠栅实现的模式转换器的转换器效率及带宽;研究模式转换器温度特性响应。本文对基于长周期重叠光栅的模式转换器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实现小型化、宽带化的模式转换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远颖[8](2018)在《基于LED的轨道角动量光束的调控与光通信应用》文中指出随着通信科技的发展,对于信息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光通信领域中,人们已经利用了光束的不同自由度,如振幅,相位,偏振态等来加载信息或者对信道进行编码以提高信息的传输容量。近年来,轨道角动量(OAM)作为光子的一个崭新自由度,为解决通信容量不足的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方案,即轨道角动量复用与解复用技术。利用OAM编码信息在自由空间中进行光通信具有独特的保密性;利用轨道角动量的复用/解复用技术,实现自由空间信息传输,通信速率达到Tbit/s级别。目前,这些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光通信系统主要是利用相干性非常好的激光光源。本文将基于光轨道角动量实现信息编码的方案推广到LED光源,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基于LED轨道角动量光束及其叠加态的制备、操控及测量,及其在新型光通信体系中的应用。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系统研究了基于LED的部分相干光源产生的各类消色差涡旋光束传输特性。基于部分相干光的高斯谢尔模型,并结合数字螺旋成像理论,推导了自由空间ABCD传输矩阵,从而将适用范围推广至负数和叠加态的衍射公式,数值模拟了涡旋光束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特性。在实验上,利用LED光源产生了各类涡旋光束,并发现分数涡旋光束经过传播以后中空结构与缺口渐渐弥合的现象,实验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模拟高度符合。该工作为实现部分相干光的涡旋相位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为基于LED涡旋光束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2、构建一种基于LED光源利用涡旋光束叠加态来编码、传输信息的自由空间通信链路,并高保真地成功传输彩图与音频信息。在发射端,利用θ调制原理,令RGB三色OAM叠加态的模式复用作为信息载体,能够高速多通道地传输信息。接收端,在自由空间传播的基础上,利用透镜组对传输的光束进行缩束和成像,通过CCD相机记录得到清晰的传输模式;并利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进行模式的识别,高保真地复原了传输彩色图像以及音频流。此工作首先采用了 LED部分相干光与涡旋光束的模式叠加态进行结合,由于部分相干光相比相干光的闪烁效应更弱,受到大气湍扰的影响更小;并且此通信链路是点对点安全传输系统,故具有很强的防窃听能力,这一优势可以作为Li-Fi技术的补充,提高光学系统的安全性。3、另外在激光光场调控方面,利用入射光的不完整螺旋相位调制并结合圆孔衍射研究了非标准涡旋光束的传输特性进行光场调控。在实验上,.通过泊松亮斑和轨道角动量光束在实验上的调控,进一步验证了通过螺旋相位调制深度与振幅掩模版能够引导能流;并直观地展示了通过调节相位深度能够影响泊松亮斑的形成,且振幅掩模版的振幅调控对于光场调控的作用也至关重要;理论上,通过数字螺旋成像原理模拟了非标准轨道角动量光束在不同相位调制深度情况下,坡印廷能流矢量的径向和角向分量分布情况,总结了光束的螺旋相位和圆孔障碍物能够引导与调控光场能流。

胡婕[9](2020)在《基于液晶的二维光束偏转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液晶光学相控阵技术是一种可直接控制光波波面,使出射的单缝衍射光在远场某一方向能量汇聚的技术,可用于光束偏转,具有高扫描精度、随机偏转、响应速度快、电控可编程、功耗低、稳定性好等优点。利用液晶光学相控阵进行高精度的光束偏转成为主要研究趋势。本文针对周期性闪耀光栅方法只能实现一维光束偏转、分布不匀、偏转范围离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相控阵原理的液晶二维光束偏转改进方法。利用单片液晶器件以及保证偏转精度的情况下,可实现二维光束连续性偏转,并分析出了产生耦合现象的因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液晶在具有液体和晶体两者性质的同时,还具有不同于晶体和液体的电光特性。液晶材料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产生电光双折射效应:液晶晶体分子的排列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光学性质发生相应变化的一种调制现象。根据连续体弹性理论分析可知,指向矢分布发生变化就意味着改变了液晶对非常光的折射率,进而改变入射光波的光程来实现相位调制。通过仿真分析指出周期闪耀光栅模型存在无法实现连续性光束偏转、偏转范围受到周期阶梯数目影响以及填充比等不足,结合二元光学原理和雷达相控阵相位控制方法,根据液晶面点阵式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相控阵原理的液晶二维光束偏转改进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光束连续性偏转以及以圆环扫描的形式进行二维偏转。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一种基于雷达相控阵的液晶二维光束偏转方法。先解释了电极电压、相位调制图灰度值和相位调制这三者的关系,可直接向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传输相位调制图来控制液晶。接着,进行二维光束偏转测试,对实验结果就线性度、耦合度和偏转精度这三个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x和y两个方向上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同时验证了在这两个方向上存在耦合。实验结果表明,在2.1 mrad的光束偏转范围内实现了x方向优于14μrad的连续偏转,y方向优于12μrad的连续偏转,满足液晶光束偏转开环系统的基本要求。最后,详细分析了液晶靶面分辨率对相位调制灰度图旋转值和耦合调制的影响,为后续提高偏转精度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李欢[10](2020)在《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干涉测量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术可以实现对被测物体的位移、形变、震动等诸多信息进行有效的测量,由于其具备高精度、非接触性、可以实现全场测量等优点,在工程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利用和研究。但目前的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术在系统搭建成型时剪切量就已经确定,无法在元件固定的情况下根据测量情况灵活地对剪切量进行调整,限制了数字剪切散斑干涉系统的使用场景,不利于系统集成化。为了克服这一瓶颈,本文提出了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术。以二元光学的衍射原理为基础,实现了在保持光学元件固定的情况下对剪切量进行调整,并通过仿真说明了剪切量对剪切干涉测量技术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设计并搭建了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分光光路,实现了通过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分光并对剪切量进行调节;(2)设计了一套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剪切干涉测量系统,用于对周边固定圆盘的热应力进行测量。该系统用空间光调制器代替了传统的剪切装置,实现在系统固定状态下对剪切量的控制。通过采用时间序列算法简化了相移装置,可以实现实时的动态测量;(3)对不同剪切量条件下的干涉图进行分析,总结出剪切量对干涉图像条纹和测量结果的影响;(4)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实验,获取加热条件下被测物体的变形量理论值的分布情况;(5)编写数据处理程序,获取并处理干涉图,求得离面位移梯度分布情况并对不同剪切量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图43幅,表2个,参考文献46篇。

二、两元相位光栅光调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元相位光栅光调制(论文提纲范文)

(1)液晶相控阵光束偏转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液晶相控阵概述
        1.2.1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1.2.2 液晶偏振光栅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液晶相控阵器件研究现状
        1.3.2 液晶相控阵光束偏转研究现状
        1.3.3 液晶相控阵级联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电光调制机理
    2.1 液晶的光学特性分析
        2.1.1 液晶的电光效应
        2.1.2 液晶指向矢动态分布规律
    2.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位调制原理
        2.2.1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结构
        2.2.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电学模型
        2.2.3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位调制原理
    2.3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光束指向控制方法
        2.3.1 基于周期闪耀光栅的波控方法
        2.3.2 基于非周期闪耀光栅的波控方法
        2.3.3 光束偏转优化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光束偏转效率优化
    3.1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空间光传播模型
        3.1.1 基尔霍夫衍射
        3.1.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衍射模型
    3.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位调制误差特性分析
        3.2.1 周期性相位误差分析
        3.2.2 非周期性相位误差分析
        3.2.3 影响因素模型
    3.3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自适应波控电压优化算法
        3.3.1 自适应波控电压校正系统
        3.3.2 Rosenbrock旋转坐标法
        3.3.3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法
        3.3.4 光束偏转效率优化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层液晶偏振光栅级联光束调制系统设计
    4.1 液晶偏振光栅调制特性分析
        4.1.1 液晶偏振光栅电光特性
        4.1.2 液晶偏振光栅衍射特性
        4.1.3 影响因素分析
    4.2 多层液晶偏振光栅级联光束调控系统
        4.2.1 二进制光束偏转系统
        4.2.2 三级切换光束偏转系统
        4.2.3 改进型光束偏转系统
        4.2.4 多层液晶偏振光栅级联最佳组合
    4.3 液晶偏振光栅驱动电路设计
        4.3.1 驱动电压分析
        4.3.2 驱动电路方案设计
    4.4 液晶偏振光栅光束偏转系统实验
        4.4.1 单个液晶器件标定
        4.4.2 改进型级联液晶偏振光栅光束偏转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液晶相控阵复合光束调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光束偏转系统设计
        5.1.1 扩束准直系统
        5.1.2 精偏转系统
        5.1.3 粗偏转系统
    5.2 光斜入射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位校准
        5.2.1 光斜入射下相位调制特性分析
        5.2.2 仿真与实验验证
        5.2.3 光斜入射下相位校准
    5.3 光束偏转系统搭建与性能测试
        5.3.1 光束偏转系统搭建
        5.3.2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硅-石墨烯混合集成光探测与光调制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1 绪论
    1.1 硅基光子学
    1.2 石墨烯
    1.3 硅基石墨烯混合集成器件
        1.3.1 硅基石墨烯光电探测器
        1.3.2 硅基石墨烯光调制器
    1.4 本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2 硅基石墨烯光电器件理论与仿真方法研究
    2.1 石墨烯基本性质
        2.1.1 石墨烯电学性质
        2.1.2 石墨烯光学性质
        2.1.3 石墨烯热学性质
    2.2 硅波导光学仿真
        2.2.1 硅波导模式理论
        2.2.2 硅波导模式仿真与计算
        2.2.3 光场传输计算
    2.3 硅基石墨烯光电器件
        2.3.1 硅基石墨烯光电器件的仿真
        2.3.2 硅基石墨烯光电器件的制作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Plasmonic波导的石墨烯高性能光电探测器
    3.1 石墨烯光电探测原理
    3.2 石墨烯探测器研究现状
        3.2.1 面入射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
        3.2.2 石墨烯波导型光电探测器
    3.3 结构和设计
    3.4 制作和测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I-V特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3.5.2 低频响应测试结果与分析
        3.5.3 高频响应结果与分析
        3.5.4 噪声分析
        3.5.5 性能对比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反射式结构的硅基石墨烯探测器
    4.1 基于超薄硅的反射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
        4.1.1 结构和设计
        4.1.2 制作和测试
        4.1.3 结果与分析
    4.2 基于布拉格光栅的slot波导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
        4.2.1 结构和设计
        4.2.2 仿真与优化
    4.3 本章小结
5 硅基集成石墨烯光调制器
    5.1 硅基石墨烯热光调制器
        5.1.1 研究现状
        5.1.2 结构与设计
    5.2 基于亚波长光栅结构的石墨烯电光调制器
        5.2.1 石墨烯电光调制原理
        5.2.2 研究现状
        5.2.3 结构和设计
        5.2.4 制作和测试
        5.2.5 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DPSK光调制系统相位噪声分析及补偿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DPSK光调制系统
        1.2.2 光通信系统相位噪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DPSK光调制基础及系统方案
    2.1 DPSK信号产生及光相位调制原理
    2.2 DPSK光调制系统方案
        2.2.1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2 系统组成及单元工作原理
    2.3 DPSK光调制系统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DPSK光调制系统相位噪声分析
    3.1 相位噪声概述
    3.2 激光器线宽展宽产生的相位噪声
    3.3 激光器频率漂移产生的相位噪声
    3.4 调制器半波电压随温度变化产生的相位噪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DPSK光调制系统相位噪声补偿方法
    4.1 系统相位噪声补偿整体方案
    4.2 闪耀光栅外腔反馈线宽补偿技术
        4.2.1 闪耀光栅原理
        4.2.2 闪耀光栅外腔反馈线宽补偿技术分析
        4.2.3 闪耀光栅外腔反馈线宽补偿系统实现方案
    4.3 声光偏频无调制频率补偿技术
        4.3.1 无调制稳频原理与频率稳定度
        4.3.2 声光偏频无调制频率补偿技术分析
        4.3.3 声光偏频无调制频率补偿系统实现方案
    4.4 数字PID半波电压补偿技术
        4.4.1 数字PID控制器原理
        4.4.2 数字PID半波电压补偿技术分析
        4.4.3 数字PID半波电压补偿系统实现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DPSK光调制系统相位噪声补偿仿真及实验
    5.1 闪耀光栅外腔反馈线宽补偿仿真及实验
    5.2 声光偏频无调制频率补偿仿真
    5.3 数字PID半波电压补偿实验
    5.4 系统整体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空间光调制器发展历史与现状
    1.3 空间光调制器的分类
    1.4 LCOS空间光调制器在现代光学领域中的应用
    1.5 本文主要结构
    1.6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2 LCOS空间光调制器理论分析
    2.1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位调制理论
    2.2 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基本结构
    2.3 LCOS空间光调制器相位补偿理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基于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无透镜光学相关器
    3.1 传统光学相关器
    3.2 无透镜光学相关器
    3.3 实验所用LCOS空间光调制器
    3.4 相位型菲涅耳透镜性能测试实验
    3.5 基于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的模式识别实验
    3.6 提高无透镜光学相关器信噪比实验
    3.7 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系统光路调节实验
    3.8 基于单个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的原理及实验
    3.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多通道无透镜光学相关器
    4.1 传统多通道光学相关器
    4.2 空域复用型多通道无透镜光学相关器
    4.3 频域复用多通道无透镜光学相关器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基于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全息光镊系统
    5.1 光镊的发展历史简介
    5.2 光镊的研究方向
    5.3 光镊的基本原理
    5.4 光镊的理论分析
    5.5 基于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全息光学微操纵系统
    5.6 人机交互全息光镊系统实验装置
    5.7 全息光镊实验结果及分析
    5.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空间光调制技术的高速高分辨飞秒激光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飞秒激光微纳米加工技术
    1.2 飞秒激光加工的特性
        1.2.1 低热效应
        1.2.2 透明材料的非线性吸收
        1.2.3 飞秒激光加工的空间分辨率
    1.3 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
        1.3.1 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的原理
        1.3.2 双光子聚合的加工分辨率
    1.4 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的应用
        1.4.1 光学器件加工
        1.4.2 微纳米机械器件制造
        1.4.3 微流体器件加工
        1.4.4 超材料加工
    1.5 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技术存在的限制因素
        1.5.1 多焦点并行加工
        1.5.2 图形化光场加工
        1.5.3 干涉加工
    1.6 空间光调制器在双光子聚合加工中的应用
    1.7 课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空间光调制器件及计算全息算法研究
    2.1 空间光调制器
        2.1.1 振幅型空间光调制器
        2.1.2 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
    2.2 计算全息图(COMPUTER GENERATE HOLOGRAM)
        2.2.1 GS算法
        2.2.2 ORA算法
        2.2.3 GSW算法
        2.2.4 MRAF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结构光设计与应用
    3.1 激光加工中常用的光束形式
        3.1.1 高斯光束
        3.1.2 平顶光束
        3.1.3 对于其他形状光束的需求
        3.1.4 环形光束
    3.2 环形菲涅尔波带片
        3.2.1 环形菲涅尔波带片的设计
        3.2.2 环形菲涅尔波带片的焦点性质
        3.2.3 环形菲涅尔波带片用于加工管道结构
        3.2.4 改变环形菲涅尔波带片控制环形光场参数
    3.3 多边形菲涅尔波带片
    3.4 本章小结与展望
第四章 计算全息算法用于无掩膜图形化加工
    4.1 图形化加工的背景研究
        4.1.1 基于振幅调制型SLM的无掩膜光刻加工
        4.1.2 基于相位调制型SLM的无掩膜光刻加工
    4.2 高质量图形化焦点的生成
        4.2.1 图形化焦点的斑点噪声及其消除
        4.2.2 高质量图形化光场用于无掩膜光刻加工
    4.3 无掩膜光刻法快速制备达曼光栅
        4.3.1 达曼光栅简介
        4.3.2 多次曝光法加工多种达曼光栅
        4.3.3 无掩膜光刻加工达曼光栅的性能表征
    4.4 SLM控制焦点位置进行单点扫描加工
        4.4.1 球面波因子
        4.4.2 闪耀光栅
        4.4.3 全息图控制焦点位置进行单点扫描加工
    4.5 本章小结与展望
第五章 基于MRAF算法的微纳米结构超快加工
    5.1 飞秒激光双光子加工效率
        5.1.1 图形化光场的生成方法
    5.2 MRAF算法的优化
        5.2.1 MRAF算法中M值对光场的影响
        5.2.2 不同M值的全息图加工结果比较
        5.2.3 曝光时间和加工截面的优化
        5.2.4 加工分辨率的研究
    5.3 基于MRAF算法实现单次曝光加工
        5.3.1 MRAF单次曝光加工字母、数字和复杂图形
        5.3.2 MRAF单次曝光加工二维码结构
    5.4 MRAF单次曝光法快速加工微流体器件
        5.4.1 常见的微流体器件加工方法
        5.4.2 飞秒激光双光子加工用于加工微流体器件的优势和缺点
        5.4.3 MRAF单次曝光法加工微流体器件的优势
        5.4.4 MRAF单次曝光法加工微流体器件
        5.4.5 微流体器件的功能表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成果
        6.1.1 计算全息算法研究
        6.1.2 设计环形结构光场并用于加工
        6.1.3 全息无掩膜图形化加工
        6.1.4 飞秒激光放大级与全息算法结合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
    6.2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之处
    6.3 论文工作展望
        6.3.1 三维光场的实现和优化
        6.3.2 三维结构的加工
        6.3.3 分辨率的进一步提升
        6.3.4 微纳米打印系统的集成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7)基于少模光纤长周期叠栅的模式转换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模式转换器的研究现状
        1.2.1 基于空间光学元件的模式转换器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波导法的模式转换器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全光纤的模式转换器的研究现状
    1.3 光纤叠栅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少模光纤SLPG的模式转换器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少模光纤模式传输理论
    2.3 少模SLPG的基本原理
        2.3.1 LPG的耦合模理论
        2.3.2 少模SLPG的耦合模方程
    2.4 基于SLPG的模式转换器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两模光纤SLPG的模式转换器特性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两模光纤模式传输特性分析
    3.3 基于两模光纤的SLPG的模式转换器特性数值分析
        3.3.1 单栅中光栅参数对模式转换器性能的影响
        3.3.2 二重叠栅中光栅参数对模式转换器性能的影响
        3.3.3 三重叠栅中光栅参数对模式转换器性能的影响
        3.3.4 光栅个数对模式转换器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四模光纤SLPG的模式转换器特性数值分析
    4.1 引言
    4.2 四模光纤模式传输特性分析
    4.3 基于四模光纤的SLPG的模式转换器特性数值分析
        4.3.1 LP_(01)模向LP_(11)模转换的数值分析
        4.3.2 LP_(01)模向LP_(21)转换的数值分析
        4.3.3 LP_(01)模向LP_(02)转换的数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两模光纤SLPG的模式转换器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模式转换器的制备
        5.2.1 长周期光栅的制备方法
        5.2.2 用CO_2激光器制备模式转换器
    5.3 模式转换器的实验研究
        5.3.1 基于单栅的模式转换器的实验研究
        5.3.2 基于叠栅的模式转换器的实验研究
        5.3.3 单栅和叠栅的模式转换器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5.3.4 模式转换器的模场观测实验
        5.3.5 模式转换器的温度特性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LED的轨道角动量光束的调控与光通信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轨道角动量光束(OAM)的研究概况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涡旋光束的基本原理及制备方式
    2.1 引言
    2.2 涡旋光束的基本特性
    2.3 目前制备轨道角动量光束几种方案
    2.4 轨道角动量光束的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LED的白光涡旋的产生及其传输特性
    3.1 引言
    3.2 LED光源质量分析
    3.3 利用棱镜补偿色散产生LED白光涡旋的分析
    3.4 LED白色涡旋光束的传输机制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LED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
    4.1 前言
    4.2 利用部分干光学信息处理系统光通信链路
    4.3 LED可见光通信链路数据传输彩图与音频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标准的涡旋光束调控泊松亮斑
    5.1 引言
    5.2 光场调控的主要三种类型
    5.3 利用螺旋相位调控泊松亮斑
    5.4 非标准涡旋光束传输机制与坡印廷矢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9)基于液晶的二维光束偏转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扫描技术
        1.2.2 光学相控阵技术
        1.2.3 液晶光学相控阵技术
        1.2.4 液晶光学相控阵的关键性能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
    2.1 液晶的种类
    2.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相位调制原理
        2.2.1 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
        2.2.2 折射率椭球
        2.2.3 液晶连续体弹性形变理论
        2.2.4 液晶指向矢分布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晶二维光束偏转方法
    3.1 光束偏转基础理论
        3.1.1 夫琅禾费多缝衍射
        3.1.2 闪耀光栅
        3.1.3 二元光栅
    3.2 基于周期性闪耀光栅的光束偏转
    3.3 基于雷达相控阵的光束偏转
        3.3.1 雷达相控阵原理
        3.3.2 液晶面等效分析以及二维偏转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晶二维光束偏转实验分析
    4.1 实验装置
    4.2 相位调制图与相位差的关系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二维偏转结果
        4.3.2 线性度和耦合度
        4.3.3 偏转精度
        4.3.4 相位灰度图旋转分析
        4.3.5 耦合度理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5.2 论文工作的创新点
    5.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干涉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干涉测量的概念
    1.2 空间光调制器的概述
    1.3 干涉测量的发展概况
    1.4 数字剪切散斑干涉
        1.4.1 散斑的现象
        1.4.2 数字剪切散斑干涉的应用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论文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2 空间光调制器
    2.1 空间光调制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
    2.2 空间光调制器的应用
    2.3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干涉测量
    2.4 本章小结
3 数字剪切散斑干涉
    3.1 基本原理
    3.2 实现剪切的装置
        3.2.1 迈克尔逊装置
        3.2.2 光楔
        3.2.3 渥拉斯顿棱镜
    3.3 剪切量
    3.4 热应力与空间位移梯度
    3.5 干涉图像
        3.5.1 原理分析
        3.5.2 图像分析
        3.5.3 剪切量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数据处理与实验仿真
    4.1 时间序列处理方法
    4.2 相位去包裹算法
    4.3 仿真方法及软件
    4.4 仿真实验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数字剪切干涉测量实验
    5.1 空间光调制器分光实验
        5.1.1 分光原理与剪切量的控制
        5.1.2 分光实验
        5.1.3 实验结果
    5.2 实验光路与MATLAB仿真
        5.2.1 实验光路
        5.2.2 MATLAB实现剪切干涉
        5.2.3 MATLAB观察剪切量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5.2.4 MATLAB采集连续形变时的干涉图像
        5.2.5 MATLAB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
        5.2.6 结果讨论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两元相位光栅光调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液晶相控阵光束偏转关键技术研究[D]. 牛启凤.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2]两元相位光栅光调制[J]. 刘立人. 中国激光, 1990(01)
  • [3]硅-石墨烯混合集成光探测与光调制器件研究[D]. 李江. 浙江大学, 2020(02)
  • [4]DPSK光调制系统相位噪声分析及补偿方法[D]. 蔡超. 长春理工大学, 2017(02)
  • [5]基于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无透镜光学相关器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 曾旭. 浙江大学, 2012(09)
  • [6]基于空间光调制技术的高速高分辨飞秒激光加工[D]. 张晨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09)
  • [7]基于少模光纤长周期叠栅的模式转换器研究[D]. 薛艳茹. 燕山大学, 2019(03)
  • [8]基于LED的轨道角动量光束的调控与光通信应用[D]. 张远颖. 厦门大学, 2018(12)
  • [9]基于液晶的二维光束偏转技术研究[D]. 胡婕.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20(08)
  • [10]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干涉测量技术研究[D]. 李欢.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二元相位光栅光学调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