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弯液压机的同步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韩明[1](1967)在《折弯液压机的同步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同步挫制方式折弯液压机主要用于板材折弯成形加工,其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液压机两侧液压缸间的距离较大(小型的也有二米),加压时活塞下降会发生不同步现象,即使滑块的导向部分精度高、刚性好,也会降低制件的加工精度。随着机械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板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也愈高。为此,对折弯液压机的各种驱动方式、同步补偿装置等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适当的方法。在活塞下降过程中检查出两侧液压缸的位差,为消除位差,将位差
王庆国,贾春强,张恩君[2](2003)在《2MN进口折弯液压机改造》文中研究指明针对 2 0 0吨折弯液压机液压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诊断 ,提出了对其系统进行改造的方案。在结构上采用了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与电液比例流量阀构成的闭环同步控制系统 ,代替了原机液伺服同步系统。
丁曾飞[3](2016)在《四柱式液压机有限元分析及优化》文中提出液压机的机身结构是液压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机身结构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使用材料过于保守,重量过大,经济效益低下等,从而降低了产品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液压机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国内液压机结构设计分析方法,并对国内一些液压机结构优化的研究做出总结。本课题采用Solidworks与Ansys Workbench两款软件,分析四柱式液压机机身及主要部件的应力分布和等效变形情况,并对机身主要部件进行优化,在符合机身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完成产品轻量化设计。首先,本文针对现有YH32-800四柱式液压机的机构,建立了准确的装配模型和分析模型。根据液压机工作的实际情况施加边界条件,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压力机机身及各主要部件进行静态结构分析,求出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并对原方案进行了一定的评价。然后根据上述静态分析结果,得出压力机机身及各主要部件原方案的设计有较大优化空间的结论。然后建立了以优化尺寸为参数变量的三维模型,把强度和刚度作为约束条件,有关筋板厚度作为设计变量,质量最小值作为目标函数。运用Design Explorer快速优化工具进行优化改进。优化中选取多组设计变量的实验点,计算不同实验点的目标响应值,得到主要部件的优化设计方案。最后将各个部件装配,对压力机机身结构进行整体静力分析,评价最终优化设计方案的效果。
谭林林[4](2015)在《基于eMPlant的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客户逐渐趋向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的主动权、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需要缩短生产周期以准确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但是,目前多数企业的机加工车间生产物流迂回、倒流甚至停滞现象较为严重,且各工序的连接环节衔接不畅,致使生产周期大大延长且管理者无法了解和控制当前的生产进度,生产现场一片混乱。由于物流是否顺畅直接影响生产周期,因此如何保证车间生产物流的顺畅使物料有条不紊快速地周转于各道工序成为实际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机加工车间为研究对象,对作业车间内的生产物流进行系统地优化和仿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建立机加工车间生产过程时间数学模型。通过定量描述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优化问题,以及详细分析工件的加工状态和加工时间段,建立了关于周转批量的生产过程时间数学模型,并由此计算出设备之间周转批量的大小。2.构建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体系。在生产物流系统、设备布局、作业调度等相关基础理论的支撑下,系统地分析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将设备布局和作业调度两方面的内容以物料作为纽带有机联结:设备布局是生产物流系统静态性的体现,是物料流动的载体;而作业调度是生产物流系统动态性的体现,展现的是物料如何流动于载体。在此基础上,将设备布局、作业调度和周转批量三部分内容有机整合、融会贯通,从而构建出一套较为完整地生产物流系统优化方法体系,并总结出详细可行的优化步骤。3.结合eMPlant仿真软件对机加工车间改善前和改善后进行仿真建模。建模时不再使用理想的假设条件,从而使仿真模型尽可能地逼近于实际生产情况;以生产过程时间为优化目标,通过分析仿真输出数据说明构建的优化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同时能够为车间提供可行的优化措施。
龙四营[5](2014)在《拉伸液压机预紧方案设计与压制性能优化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石化能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工业的飞速发展与钛合金等新型材料的推广应用,石化管道、高速列车、航天飞行器中所需主要构件向大型、复杂、高精度成形的方向发展,对拉伸液压机的设计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拉伸液压机设计过程中的立柱与上梁间开缝的问题、机身结构优化忽视预应力的问题、压制性能缺乏综合性验证等问题,提出了拉伸液压机预紧方案设计与压制性能优化仿真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拉伸液压机的实际设计开发过程中。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概述了拉伸液压机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液压机本体结构设计优化与性能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拉伸液压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全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第二章提出了基于序贯近似的拉伸液压机机身预紧方案设计方法。分析了拉杆立柱刚度比、拉杆偏置量等对机身整体性的影响,基于kriging序贯近似建模方法,建立了以各影响因素为设计变量、临界载荷系数为目标变量的预紧方案设计模型,提出了拉伸液压机预紧方案求解流程。以150MN拉伸液压机预紧方案设计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三章提出了基于体胞演变的拉伸液压机立柱结构参数优化方法。研究了多面体夹芯结构体胞的演变机理,提出了含多面体夹芯结构的新型液压机立柱,以演变参数为设计变量,立柱质量为优化目标,预紧连接、强度和刚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近似方法的新型液压机立柱结构参数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获得模型最优解。基于150MN拉伸液压机运行工况,验证了该结构与优化方法的可靠性。第四章提出了基于构件化的拉伸液压机压制过程性能仿真方法。基于仿真领域的差异性,从运动学、动力学与静力学角度将拉伸液压机压制性能分解为活动横梁运动、机身振动和部件刚度三个方面,实现拉伸液压机压制过程多学科性能仿真。以150MN拉伸液压机为例,建立了该液压机压制性能解析树,对活动横梁运动及下横梁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第五章结合实际项目,开发了拉伸液压机本体结构设计与优化仿真系统,并在企业中得到实际应用,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有效性与系统的可行性。第六章在总结全文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杨光[6](2015)在《16型钩尾框辊锻工艺过程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钩尾框是货车重要的连接部件,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增加,铁路货车重载提速备受关注,钩尾框作为缓冲装置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致使钩尾框的成形工艺的发展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钩尾框成形工艺主要经历了铸造锻造两个过程,目前,钩尾框锻造工艺制坯过程主要采用的是辊锻工艺。随着加工制造业越来越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发展,辊锻工艺具有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高、节约金属材料、提高锻件的内在质量、劳动条件好等特点,目前应用很广泛,主要用于长轴类锻件的制坯或成形。本论文研究的16型钩尾框采用的是制坯辊锻-整体模锻工艺。本论文对铁路货车用钩尾框辊锻成形过程中变形规律分析、工艺方案优化、模具设计、防失稳槽结构在辊锻模中的应用以及防失稳槽结构的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有限元分析在模拟锻造成形过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对于优化模具设计、控制辊锻件质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Qform三维模拟软件模拟分析16型钩尾框的辊锻变形过程,得到了四道次辊锻件的形状尺寸、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等结果。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优化辊锻模设计参数,得出辊锻过程出现缺陷的机理,提出解决缺陷的方案。辊锻变形过程中,辊锻件长度受坯料温度、模具间隙的影响,模具间隙在1mm6mm区间取值,坯料温度在1175℃1250℃区间取值,多组数据分组进行模拟分析,得出16型钩尾框辊锻件长度与辊锻模具间隙、初始坯料温度的关系。通过点线追踪的方法,深入分析16型钩尾框辊锻过程产生失稳现象的原因,提出防失稳槽结构预防解决辊锻成形过程失稳现象,并通过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防失稳槽结构。通过在辊锻模中添加防失稳槽结构,提高了辊锻件的质量并能更好的配合模锻工序,同时也对降低锻造载荷、减少模具磨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优化辊锻模设计参数,为后续1250mm辊锻机上辊锻工艺设计提供参考。针对16型钩尾框辊锻过程失稳现象,首次提出的防失稳槽结构,该结构解决失稳问题效果显着,采用防失稳槽结构解决失稳问题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其它有失稳现象的长弧线辊锻模中。
二、折弯液压机的同步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折弯液压机的同步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2)2MN进口折弯液压机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原机液压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
2 改造方案 |
3 改造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同步控制方案 |
(1) 系统的工作原理 |
(2) 同步控制方案 |
4 结论 |
(3)四柱式液压机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液压机的发展 |
1.2.1 西方国家锻造液压机发展进程 |
1.2.2 国内锻造液压机发展历程 |
1.3 液压机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发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有限元法理论 |
2.1 引言 |
2.2 弹性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基础 |
2.2.1 弹性力学假说 |
2.2.2 弹性力学中的一般定理 |
2.2.3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
2.2.4 有限元的核心思想 |
2.2.5 连续体力学有限元分析 |
2.3 有限元法介绍 |
2.3.1 有限元法及相关理论相关发展简史 |
2.3.2 有限元法的主要内容 |
2.3.3 有限元法常用术语 |
2.3.4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
第三章 四柱式液压机机身结构有限元分析 |
3.1 四柱式液压机机身结构 |
3.1.1 引言 |
3.1.2 机身结构 |
3.2 机身有限元分析 |
3.2.1 机身模型的简化 |
3.2.2 结构实体模型的建立 |
3.2.3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4 施加载荷并求解 |
3.2.5 结果分析 |
3.3 三大部件之上横梁分析 |
3.4 三大部件之滑块分析 |
3.5 三大部件之下横梁分析 |
第四章 优化设计理论 |
4.1 优化设计理论 |
4.1.1 设计变量 |
4.1.2 约束条件 |
4.1.3 目标函数 |
4.1.4 建立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一般步骤 |
4.1.5 优化问题的基本解法 |
4.2 优化设计的发展概况 |
4.3 优化设计中灵敏度分析 |
4.4 Design Explorer基础 |
4.4.1 主要参数介绍 |
4.4.2 优化方法设定 |
4.4.3 响应面设计方法简介 |
第五章 四柱式液压机机身结构优化设计 |
5.1 上横梁结构优化设计 |
5.1.1 建立参数化模型 |
5.1.2 建立优化数学模型 |
5.1.3 优化结果分析 |
5.2 滑块结构优化设计 |
5.2.1 建立参数化模型 |
5.2.2 建立优化数学模型 |
5.2.3 优化结果分析 |
5.3 下横梁结构优化设计 |
5.3.1 建立参数化模型 |
5.3.2 建立优化数学模型 |
5.3.3 优化结果分析 |
5.4 液压机整机优化结果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4)基于eMPlant的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4 课题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2.1 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 |
2.2 设施布局 |
2.3 车间作业调度 |
2.4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 |
第三章 建立系统生产过程时间数学模型 |
3.1 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优化问题描述 |
3.2 约束条件 |
3.3 优化目标 |
3.4 构建生产过程时间数学模型 |
第四章 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优化方法体系构建 |
4.1 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构成要素分析 |
4.2 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优化方法体系构建 |
4.3 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优化方法 |
第五章 仿真与优化案例 |
5.1 现状仿真建模 |
5.2 现状分析 |
5.3 优化过程 |
5.4 优化后仿真建模 |
5.5 仿真修正周转批量 |
5.6 仿真及优化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拉伸液压机预紧方案设计与压制性能优化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液压机本体结构设计优化与性能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1.2.1 机身预紧技术研究现状 |
1.2.2 结构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
1.2.3 性能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1.3 拉伸液压机预紧方案设计与压制性能优化仿真技术的提出 |
1.3.1 拉伸液压机立柱与上梁间弯曲性开缝的问题 |
1.3.2 拉伸液压机机身结构优化忽视预应力的问题 |
1.3.3 拉伸液压机压制性能缺乏综合性验证的问题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2 基于序贯近似的拉伸液压机机身预紧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拉伸液压机机身开缝影响因素分析 |
2.2.1 拉伸液压机机身开缝状态评价参数 |
2.2.2 拉杆立柱刚度比对机身开缝的影响 |
2.2.3 拉杆偏置量对机身开缝的影响 |
2.2.4 上横梁弯曲刚度对机身开缝的影响 |
2.2.5 预紧力对机身开缝的影响 |
2.3 拉伸液压机机身预紧方案求解 |
2.3.1 Kriging近似模型方法 |
2.3.2 基于Kriging的序贯近似建模方法 |
2.3.3 拉伸液压机机身预紧方案求解流程 |
2.4 应用实例 |
2.4.1 150MN拉伸液压机机身预紧方案设计采样 |
2.4.2 150MN拉伸液压机机身预紧方案设计建模 |
2.4.3 150MN拉伸液压机机身预紧方案优化求解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体胞演变的拉伸液压机立柱结构参数优化 |
3.1 引言 |
3.2 多面体夹芯结构体胞演变机理 |
3.2.1 体胞结构相似变换 |
3.2.2 体胞结构切边变换 |
3.2.3 体胞结构复合变换 |
3.2.4 体胞结构阵列变换 |
3.3 含多面体夹芯的拉伸液压机立柱结构优化 |
3.3.1 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方法 |
3.3.2 柱结构参数优化建模 |
3.3.3 立柱结构参数优化流程框架 |
3.4 应用实例 |
3.4.1 150MN拉伸液压机立柱壁板结构优化建模 |
3.4.2 150MN拉伸液压机立柱壁板结构优化求解 |
3.4.3 150MN拉伸液压机立柱结构优化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构件化的拉伸液压机压制过程性能仿真 |
4.1 引言 |
4.2 拉伸液压机构件化仿真的基本机制 |
4.2.1 构件化仿真的基本要素 |
4.2.2 拉伸液压机压制性能解析树的构建 |
4.2.3 拉伸液压机构件化仿真流程 |
4.3 拉伸液压机压制性能分析 |
4.3.1 拉伸液压机活动横梁运动特性分析 |
4.3.2 拉伸液压机负载突变机身振动分析 |
4.3.3 拉伸液压机机身关键部件结构刚度分析 |
4.4 应用实例 |
4.4.1 150MN拉伸液压机仿真模型建立 |
4.4.2 150MN拉伸液压机活动横梁运动仿真 |
4.4.3 150MN拉伸液压机下横梁刚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拉伸液压机本体结构设计与优化仿真系统的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应用背景与体系架构 |
5.2.1 系统应用背景 |
5.2.2 系统体系架构 |
5.3 系统功能模块 |
5.3.1 拉伸液压机产品信息管理模块 |
5.3.2 拉伸液压机预紧方案设计模块 |
5.3.3 拉伸液压机结构参数优化模块 |
5.3.4 拉伸液压机拉伸过程仿真模块 |
5.4 拉伸液压机预紧方案设计与优化仿真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16型钩尾框辊锻工艺过程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钩尾框锻造工艺发展状况 |
1.2.1 钩尾框型号及材料介绍 |
1.2.2 钩尾框锻造工艺的发展状况 |
1.3 辊锻工艺及设备的概况 |
1.3.1 辊锻工艺的概况 |
1.3.2 辊锻设备的概况 |
1.4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 |
1.4.1 塑性力学成形理论的内容 |
1.4.2 塑性力学基本方程 |
1.5 数值模拟在锻造领域的应用现状 |
1.5.1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5.2 数值模拟的意义 |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钩尾框辊锻工艺设计 |
2.1 引言 |
2.2 16型钩尾框辊锻—整体模锻工艺路线 |
2.3 1250mm辊锻机辊锻工艺设计 |
2.3.1 16型钩尾框辊锻件的特点 |
2.3.2 1250mm辊锻机辊锻模具设计 |
2.4 辊锻模孔型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16型钩尾框辊锻-整体模锻过程数值模拟 |
3.1 引言 |
3.2 16型钩尾框数值模拟 |
3.2.1 Qform模拟分析过程 |
3.2.2 辊锻模建模过程 |
3.3 16型钩尾框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3.3.1 模拟结果尺寸分析及模具修正 |
3.3.2 模拟分析辊锻模扭矩 |
3.3.3 模拟辊锻过程等效应变场 |
3.3.4 模拟辊锻过程温度场 |
3.4 影响辊锻件长度的因素 |
3.4.1 模具间隙对辊锻件长度的影响 |
3.4.2 坯料温度对辊锻件长度的影响 |
3.5 模锻过程数值模拟 |
3.5.1 锻模建模 |
3.5.2 模锻过程数值模拟 |
3.5.3 终锻模拟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防失稳槽结构在16型钩尾框辊锻模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辊锻过程失稳现象产生的原因 |
4.3 预防摆动失稳的措施 |
4.4 分析16型钩尾框第四道次辊锻过程扭转失稳现象 |
4.5 预防扭转失稳的措施 |
4.6 防失稳槽结构的优化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16型钩尾框辊锻-整体模锻工艺试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设备 |
5.3 工艺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四、折弯液压机的同步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折弯液压机的同步控制[J]. 韩明. 锻压机械, 1967(05)
- [2]2MN进口折弯液压机改造[J]. 王庆国,贾春强,张恩君. 机床与液压, 2003(03)
- [3]四柱式液压机有限元分析及优化[D]. 丁曾飞.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4]基于eMPlant的作业车间生产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D]. 谭林林. 天津理工大学, 2015(02)
- [5]拉伸液压机预紧方案设计与压制性能优化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龙四营. 浙江大学, 2014(06)
- [6]16型钩尾框辊锻工艺过程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 杨光.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