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偿使用是管理大型精密仪器的发展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张秀玲,李洪亮,刘伟,王志刚,耿龙龙[1](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绿色化工已成为新工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新工科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化工类实验实训环境向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化工类专业实验实训为例,通过建立5个大模块、13个子模块、34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环节,构建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结合的"基础+测试+生产+培训"虚拟仿真实验体系,对于工科专业实施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黄艳萍[2](2021)在《学院仪器共享平台场发射扫描电镜的开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是材料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大型精密仪器,在教学科研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扫描电镜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分别从开放共享制度和仪器管理方法上总结了学院近年来对扫描电镜在开放共享和管理上的实践,并提出专人专岗管理与分层次开放并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刘淑云,冉栋刚,张楠[3](2021)在《加强设备管理助推学校“由大到强”转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仪器设备管理是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过程中的战略支撑,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为高校资产管理提供了精准的资源决策依据,有效提升学校"由大到强"管理水平,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高效服务,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物力支撑。
陈琴,苏秀娟,耿宏伟,曲延英,陈全家[4](2021)在《基于开放实验平台培养植物生产类专业创新人才》文中研究指明实验平台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高校实验室担负着将"会读书的人"变为"会创造的人"的重任。实验平台开放是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通过开放实验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独立实验的机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及实验室的科研水平。本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例,通过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丰富开放实验室内涵建设、科研驱动开放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管理模式,培养了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陈彦文,符聃,陈苗,张强[5](2021)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沈阳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通过讨论本专业实验课程设置和实验特点,分析了专业实验项目设置、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实验平台建设情况。并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目标,构建了实验教学模式:基础实验教学采取高校之间共享实验平台的方式;专业实验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提升专业实验的开出率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升专业实验教学效果并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孙亮[6](2021)在《浅析设备“软集中”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工程建设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推进设备集中管理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以往分散的设备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集中的设备管理有很多优势,但如果不考虑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和地域分布的限制,强行将设备实物集中到一起进行管理,这种"硬集中"管理方式很难运行成功。鉴于这种情况,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在不改变企业管理体制结构的情况下,推进设备"软集中"管理,也可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使用成本,同时提升了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和项目盈利能力。
李婧妍[7](2021)在《铜山区基准地价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尹茉莉,刘磊,王会岩[8](2021)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改革》文中指出实验室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验教学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实验室管理改革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1实验室建设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高校实验室是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它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展现了高校的办学水平、科研实力及产品开发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实验室管理体制适合专业性强、权利集中、规模小的教学型高等院校。随着职能的转变高校逐渐教学、科研并重,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实验设备重复购买、实用性不强,实验经费管理不严格,实验教师职责划分不明确、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难等情况层出不穷。
杨雅麟[9](2021)在《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哈量”老厂区更新规划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更新进程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利用城市内的存量用地受到了愈加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工业用地作为城市工业化进程的物质载体,是城市存量规划过程中重要的更新目标。由于城市发展规划及用地结构的调整,大部分工业用地原有的用地功能已不再适应当今发展的需求,因此大多逐渐走向衰落、搬迁或转型升级的道路。其中,老厂区作为城市工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在城市工业化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角色。如何在存量更新的过程中,将老厂区转变为能够契合城市发展规划的新目标与新定位的城市空间,成为了当下亟待研究的问题。空间生产理论则从政治、社会、物质及经济空间多角度为探究老厂区的更新与规划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空间生产理论中的三元空间方法论,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及相关实践案例,对“哈量”老厂区更新发展中的三元空间及其特征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不同权力主体在老厂区更新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诉求及其对此过程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研究,选取了30个老厂区城市更新发展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引入AHP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用以对“哈量”老厂区更新发展综合效益做出评价。并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来确定核心利益相关群体及评价指标在老厂区更新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依据,找到老厂区更新发展过程中平衡多方权力主体利益诉求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以厂区更新来延续厂区文脉并激活区域转型,为推动老厂区空间的转型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具有针对性的实施建议。
黄智[10](2021)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出口占商品出口比重长期高于90%,为中国对外经济的持续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近几年的现实观察中,一些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制造业出口增长呈放缓趋势,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核心内容,其出口竞争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分工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出口竞争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以下问题: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哪些因素驱动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贸环境中,如何科学地指导制造业提升出口竞争力,最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解答这些问题,本文将分为七个章节进行详细讨论,具体如下:第一章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并对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围绕国际分工理论凝练本文理论脉络,梳理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总结出口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对近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夯实本文研究基础并拓展研究视角。第三章对中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的现状展开研究。本章从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入手,接着分析制造业出口的现状特征和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面临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国际竞争和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第四章为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测算和分析。本章分别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测度中国制造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层面的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整体规模竞争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近年整体质量竞争力处于停滞状态,且传统统计模式下放大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增加值贸易统计更适合当前国际分工的实际情况;细分制造业行业的出口竞争力演化趋势具有较大差异,但鲜有兼具规模和质量竞争力的行业,进一步证实了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综上,中国制造业出口距离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第五章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之一。通过构建经济复杂度和技术创新影响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模型,并基于制造业行业数据通过面板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经济复杂度和两者的协同效应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六章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之一。本章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影响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模型,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验证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阻碍作用,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共同影响下仍然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即加深垂直专业化水平可以抵消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冲击作用。第七章为结论和建议。在总结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加快技术创新、深化国际分工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三个方面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整体而言,本文可能在以下两方面形成创新点。第一,理论层面的创新。本文在统一的研究范式下,对影响出口竞争力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本文着重突出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复杂度的影响,并构建理论机制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拓展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次,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统筹于一个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分工深化和经贸环境变化之间的两难问题。第二,实践层面的创新。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综合运用多种指标测度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变化趋势,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在拓展研究边际的同时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并基于全文多个结论,结合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等中国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脉络,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二、有偿使用是管理大型精密仪器的发展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偿使用是管理大型精密仪器的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的意义 |
2 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现状 |
2.1 概念的提出 |
2.2 学者观点 |
3 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基础+测试+生产+培训”体系建设 |
3.1“基础+测试+生产+培训”体系主要内容 |
4 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基础+测试+生产+培训”体系的实施效果 |
(2)学院仪器共享平台场发射扫描电镜的开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学院扫描电镜实验室现状 |
2 扫描电镜实验室管理和共享开放制度 |
3 仪器管理方法探讨 |
3.1 科研教师兼职仪器管理与测试 |
3.2 专人管理与有限度的开放 |
3.3 专人专岗管理与分层次开放并行 |
4 未来扫描电镜管理的一些探索思路 |
4.1 多方面提升技术水平 |
4.2 结合本单位平台打造特色技术优势 |
5 结语 |
(3)加强设备管理助推学校“由大到强”转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从战略高度审视“双一流”背景下资产资源工作 |
2 注重统筹规划,完善大型仪器购置使用的体制机制 |
3 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教学科研提供高效服务 |
4 推动自研自制设备建设,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 |
5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
5.1 强化绩效评价,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科研互动 |
5.2 加强横向联合,组建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享网 |
6 结语 |
(4)基于开放实验平台培养植物生产类专业创新人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建设开放实验平台的必要性 |
1.1 与我国新农科建设及新疆农业发展方向相适应 |
1.2 与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
1.3 与植物生产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
2 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探索 |
2.1 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 |
2.2 丰富开放实验室的内涵建设 |
2.3 加强开放实验室安全防范 |
3 创新团队的建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
3.1 开放实验室平台成为创新团队的工作室 |
3.2 开放实验室平台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训练室 |
3.3 开放实验室平台成为教学研究改革的基石 |
4 结语 |
(5)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的特点 |
1.实验项目数量多 |
2.实验项目完成时间较长 |
三、实验教学现存的问题 |
1.教学与环境资源不足 |
(1)教师资源 |
(2)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 |
2.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
3.信息化实验平台建设缓慢 |
4.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滞后 |
四、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
1.基础实验及专业基础实验项目建设 |
2.专业实验项目建设 |
(1)验证性实验建设 |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 |
(3)借助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设的实验项目 |
3.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
五、结 语 |
(6)浅析设备“软集中”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分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 设备分散管理 |
1.2 设备配置无系统规划 |
1.3 设备管理基础薄弱 |
1.4 设备专业人员缺乏且分散 |
1.5 海外设备缺乏有效管理 |
2 设备集中管理的优势 |
2.1 提高设备投资回报率 |
2.2 落实设备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
2.3 统一设备维保,提高设备完好率 |
2.4 建立设备使用定额,推进单项目管理核算 |
2.5 通过管理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3 设备“软集中”管理的具体做法 |
3.1 成立设备管理服务中心 |
3.2“软集中”管理运作模式 |
3.3 集中管理设备的范围 |
3.4 制定设备价格定额标准 |
3.5 设备信息化平台建设 |
4 结语 |
(8)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室建设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
2 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 |
2.1 创新实验室管理观念 |
2.2 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 |
2.3 规范仪器管理标准 |
2.4 规范大型精密仪器管理标准 |
3 建立一支高水平实验教师队伍 |
(9)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哈量”老厂区更新规划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
1.1.2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已达成国际共识 |
1.1.3 城市空间研究的“社会学转向” |
1.1.4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哈尔滨更新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空间生产 |
1.3.2 城市更新 |
1.3.3 老厂区 |
1.3.4 工业遗产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1 空间生产理论研究 |
2.1.1 空间生产理论的发展 |
2.1.2 中国语境下的空间生产 |
2.1.3 空间生产与城市更新 |
2.1.4 研究评述 |
2.2 老厂区更新研究 |
2.2.1 国外老厂区更新相关研究 |
2.2.2 国内老厂区更新相关研究 |
2.2.3 研究评述 |
2.3 工业遗产保护研究 |
2.3.1 工业遗产保护管理 |
2.3.2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
2.3.3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
2.3.4 研究评述 |
2.4 老厂区三元空间更新实践案例分析 |
2.4.1 商业中心改造实例:深圳上步工业区三元空间更新再造 |
2.4.2 文创园区改造实例:北京798艺术区三元空间更新再造 |
2.4.3 工业遗产改造实例:意大利普拉托市工业遗产改造实践 |
2.5 本章小结 |
3 “哈量”老厂区现状研判 |
3.1 “哈量”老厂区发展背景 |
3.1.1 哈尔滨市工业发展概况 |
3.1.2 哈尔滨“156 项工程”老厂区发展概况 |
3.1.3 “哈量”老厂区发展历程 |
3.1.4 案例选择依据 |
3.2 “哈量”老厂区现状概况 |
3.2.1 平面布局 |
3.2.2 建筑概况 |
3.2.3 特色提取 |
3.2.4 工业遗产价值评估 |
3.3 研究范围现状概况 |
3.3.1 研究范围划定 |
3.3.2 区位概况 |
3.3.3 物质空间形态及特征 |
3.3.4 社群构成及其空间特征 |
3.4 空间生产视域下“哈量”老厂区更新发展的问题 |
3.4.1 空间生产利益化 |
3.4.2 空间形式同质化 |
3.4.3 空间营造商业化 |
3.4.4 发展机制片面化 |
3.5 本章小结 |
4 “哈量”老厂区更新发展的空间生产过程 |
4.1 空间的实践——“哈量”老厂区更新的物质空间建构 |
4.1.1 厂区功能的延展与置换 |
4.1.2 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
4.2 空间的表征——“哈量”老厂区更新的空间生产构想 |
4.2.1 政府规划:空间实践的主导力量 |
4.2.2 资本注入:空间实践的必要前提 |
4.3 表征的空间——“哈量”老厂区空间生产现状调查 |
4.3.1 居民对空间表征的内化 |
4.3.2 居民对空间表征的抵抗 |
4.4 各权力主体在“哈量”老厂区空间生产中的博弈 |
4.5 本章小结 |
5 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哈量”老厂区更新发展评价 |
5.1 “哈量”老厂区更新发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1.2 评价主客体 |
5.1.3 评价内容 |
5.1.4 评价指标选取 |
5.1.5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2 “哈量”老厂区更新发展综合效益分析评价 |
5.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
5.2.2 评价结果的因子识别 |
5.2.3 各指标因子熵权及熵值的计量分析 |
5.2.4 “哈量”老厂区更新发展空间-权力博弈分析 |
5.3 “哈量”老厂区更新发展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
5.3.1 各权力主体自身利益维度分析 |
5.3.2 各权力主体共同利益维度分析 |
5.3.3 各权力主体利益博弈维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哈量”老厂区更新规划设计 |
6.1 在“哈量”老厂区更新中实现空间正义的思路 |
6.1.1 地方政府:发挥主导力量,组织并协调参与主体关系 |
6.1.2 市场资本:合理运用市场力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
6.1.3 居民:强调空间使用的公共性及空间权力的正义性 |
6.1.4 促进“哈量”老厂区更新中各权力主体的有效合作 |
6.2 基于权力博弈分析的“哈量”老厂区更新规划策略 |
6.2.1 制度运营策略 |
6.2.2 经济再造策略 |
6.2.3 物质整合策略 |
6.2.4 社会协调策略 |
6.3 “哈量”老厂区更新规划设计方案 |
6.3.1 区域功能定位 |
6.3.2 厂区空间布局 |
6.3.3 厂区流线组织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及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图录 |
表录 |
附录 |
附录1:“哈量”老厂区空间生产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哈量”老厂区城市更新发展综合效益评价调查问卷(核心利益相关者调查) |
附录3:“哈量”老厂区城市更新发展综合效益评价指标调查(专家咨询) |
致谢 |
(10)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2.1 研究范式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概念界定 |
1.3.1 高质量发展 |
1.3.2 制造业及制造业出口 |
1.3.3 出口竞争力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 |
2.1 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2.1.1 古典贸易理论 |
2.1.2 新古典理论 |
2.1.3 新贸易理论 |
2.1.4 竞争优势理论 |
2.2 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2.2.1 直接影响因素 |
2.2.2 间接影响因素 |
2.3 出口竞争力的测度方式及相关应用研究 |
2.3.1 规模竞争力测度指标 |
2.3.2 质量竞争力测度指标 |
2.4 中国制造业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
2.4.1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
2.4.2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的研究 |
2.4.3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的现状研究 |
3.1 中国制造业发展概况 |
3.1.1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
3.1.2 中国制造业现实特征 |
3.2 中国制造业出口现状 |
3.2.1 中国制造业出口总体情况 |
3.2.2 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 |
3.2.3 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 |
3.3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
3.3.1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冲击 |
3.3.2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贸易摩擦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测度和评价 |
4.1 出口规模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
4.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4.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
4.2 出口质量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
4.2.1 出口技术复杂度 |
4.2.2 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经济复杂度、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1 经济复杂度的测算与评价 |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1 技术创新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2.2 经济复杂度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2.3 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5.3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
5.3.1 实证模型构建 |
5.3.2 变量设定及数据处理 |
5.4 实证分析 |
5.4.1 实证回归结果及分析 |
5.4.2 中介效应的检验 |
5.4.3 考虑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1.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1.2 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1.3 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
6.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
6.2.1 实证模型构建 |
6.2.2 变量设定及数据处理 |
6.3 实证分析 |
6.3.1 平稳性和协整检验 |
6.3.2 面板模型的选择和回归 |
6.3.3 结果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以加快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 |
7.2.2 高质量深化国际分工以形成制造业国内国际“良性循环” |
7.2.3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制造业创造高质量的国际发展环境 |
7.3 研究创新和未来展望 |
7.3.1 研究创新 |
7.3.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本文行业分类、中国工业行业分类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对照表 |
附件2 2019 年中国、美国、日本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按HS1992 分类) |
附件3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
附件4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贸易竞争力指数(TC) |
附件5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PRODY) |
附件6 1995-2014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VSS) |
附件7 1995-2014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四、有偿使用是管理大型精密仪器的发展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J]. 张秀玲,李洪亮,刘伟,王志刚,耿龙龙. 德州学院学报, 2021(06)
- [2]学院仪器共享平台场发射扫描电镜的开放与管理实践[J]. 黄艳萍. 上海化工, 2021(06)
- [3]加强设备管理助推学校“由大到强”转变的研究[J]. 刘淑云,冉栋刚,张楠. 中国设备工程, 2021(23)
- [4]基于开放实验平台培养植物生产类专业创新人才[J]. 陈琴,苏秀娟,耿宏伟,曲延英,陈全家. 科技视界, 2021(25)
- [5]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J]. 陈彦文,符聃,陈苗,张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6]浅析设备“软集中”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 孙亮. 中国设备工程, 2021(15)
- [7]铜山区基准地价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婧妍.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8]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改革[J]. 尹茉莉,刘磊,王会岩.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03)
- [9]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哈量”老厂区更新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 杨雅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10]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D]. 黄智. 广西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