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梁贤慧[1](2020)在《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三大特质,其倡导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场所。由于小学科学实验室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有效载体,国家教育部及广东省教育厅分别颁布了相关政策文件,对各小学更规范地建设科学实验室以及完善科学实验室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加强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对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提升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目前学者对国内外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见解和建议,以中山市H镇五所小学科学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考察了该镇五所小学的科学实验室建设实况,并对其实验室硬件建设、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及实验教师师资建设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中山市H镇五所小学的科学实验室整体建设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实验室用房建设未完全达到标准、设施设备配备不科学以及实验室经费不太充足;二、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实验室管理归属不合理、实验安全管理意识不够强以及制度管理不够完善;三、实验教学及实验教师师资建设方面,实验开出率不高、科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科学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实验室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以及基于实验室管理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转变思想,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提升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地位;二、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要建设规范的小学科学实验室、因地制宜建设综合型实验环境、规范设备管理工作以及加大经费投入;三、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要成立实验室管理小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及师资建设方面,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以及加大科学教师培训力度。
郁聪[2](2012)在《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就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提出了选题的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简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难点和方法。第二章阐述了相关理论。包括:高校实验室管理相关理论,主要介绍了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含义、重要性、任务和原则、实验室管理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内容。同时还介绍了国外高校实验室的相关管理经验。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在高校改革的迫切要求下,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第四章以“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对策”为题,提出了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应以为高等教育更好的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多出人才、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主要目标,提出了强化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建立实验教学的新体系;同时应努力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力求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也必须跟得上高等教学改革这一形势发展需要等一系列措施。
陈珊珊[3](2019)在《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大力发展,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专门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机构更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高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实验教学的场所,在基础教学与科学研究中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高校实验室管理进行研究和摸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实验室在高校综合办学中占据了一定的影响比重,实验室的管理不仅在高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在基础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为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实验室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使其获得良性和健康的发展。论文将佛山科技学院作为实证分析对象,首先是通过相关的管理理论对高校实验室进行适用性研究,并探究实验室管理的新方向。其次,立足管理角度,通过问卷调查,针对佛山科技学院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的管理、建设、创新等方面。第三,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和文献研究,针对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方面,提供了相关的可行性措施,包括优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提升创新理念,重视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实验室资源、全方位管理实验室安全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为研究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提供相应借鉴。论文的研究是基于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的发展实际,因此,提出的相关建议对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的管理发展具备相应的参考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我国地方普通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徐浩[4](2014)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高校的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研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论文重点以合肥工业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为蓝本,结合多年实验室工作实践,概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分析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研究高校仪器设备利用共享机制,论述现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对大型仪器设备利用共享机制的建立进行分析,提出建设的思路、具体的措施,对我校校级及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及实践进行总结;研究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论述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分析问题及原因,提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路、突破的难点、具体的措施,对我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发展状况进行总结;研究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的政策机制,论述高校技术安全的现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落后的原因,对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进行研究,列举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难点,论述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构建实验室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的基本要求;研究信息化技术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介绍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实验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仪器设备采购机制与手段、仪器设备管理及维修维护,论述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思路和具体解决措施。
王见,黄超,王丽丹[5](2019)在《学院级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文中指出通过分析重庆大学机械学院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现状,针对实验设备仪器利用率不高、信息沟通不畅、现有实验模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等问题,成立了学院实验中心,并建设开发了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这些措施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有效运用到实验教师、学生、实验室及相关资源设备的管理过程中,把实验教学、人员设施管理、设备借用、预约考核、创新实验、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到一套体系中。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室存在问题,优化了实验室管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张海峰,毛建瑞,刘一[6](2017)在《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综合改革》文中研究说明教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教学实验室综合改革直接关系到本科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本文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首先概述了国内外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趋势,阐明了教学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路;系统阐述了高校教学实验室综合改革在管理体制机制、实验教学体系、信息化建设、示范中心建设、实验室开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举措,最后,介绍了教学实验室综合改革初步成效,普适性强,可为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
刘惠珠[7](2013)在《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国内各个高校的发展和改革步伐日趋加快,办学规模不断加大,实验室的建设也逐步重视起来,实验室建设的投入经费也在逐年增加。随着实验室规模日益加大,许多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上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已是当今高校实验教学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手工操作或文档管理的阶段,已经不能满足我校的发展,我校迫切需要利用已有的资源实现我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和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通过对教学设备管理办公室和学校各二级学院的调查研究,收集日常实验教学、实验室基本信息等相关数据,给出设计平台的详尽需求分析报告;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将本系统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日常管理使用中的应用最为重点研究。以常用的Window系统为平台,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采用ASP.NET技术,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实现基于B/S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平台。本论文设计了登录模块、实验室管理模块、实验室队伍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验室开放模块、实验室建设与评估模块、仪器设备管理模块、低值易耗品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数据库部分设计等内容。课题的研究从收集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方面,讲解了系统的整个开发流程。通过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平台能实现实验室、实验仪器、实验耗材等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提高实验教学特别是开放实验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为实验室评估、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评教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智能生成教育部实验室信息数据报表,协助高校轻而易举完成年度数据上报工作。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平台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又协调工作,各个模块共用基础数据,一改全改,又互不影响。经过了对平台的测试,验证了平台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用户的需求。运行所需的硬件条件为普通服务器、普通教学用计算机和网络互联的校园网。因为所需的软硬件条件较为普及,因此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平台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熊一鸣[8](2019)在《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校开放式实验管理普遍存在实验设备使用率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验设备共享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要在更大范围推行开放式实验管理,就必须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流程中,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加大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才能真正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优势。本文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选择主流系统开发架构,设计开发了一个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平台。为了便于平台的后期维护与系统功能扩展,整个平台的建立始终贯彻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开发平台的实现,依托微软的.NET,数据库管理采用ASP.NET技术,编程语言为C#。通过分析系统的用户需求,系统主要实现了系统平台管理、实验项目预约、共享信息分布等基本功能。测试与实际应用表明,本系统结构合理,数据库设计简单有效,能够满足普通高校开放式试验室管理的实际需求。
吴文华,施镇江,朱娟娟,史同娜,谢卫民[9](2014)在《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面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复杂问题,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从2008年起结合自身实验室开放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联合专业公司,自主设计了一套"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用全新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建立了实验室开放新模式。在促进创新管理手段同时,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创新,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资源有效调配;促进了科研和学科发展,及实验室体制和机制创新。
宋晓悦[10](2008)在《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由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计算机进入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实验室里,引入计算机进行规范化管理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现有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大部分只是对实验室、实验设备、人员等方面的信息管理,而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很少涉及。并且随着对素质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打破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走开放式管理之路势在必行,这必然对实验室管理系统在新的条件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不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能提供开放条件外,还提供一定数量的任选实验项目,并且为学生自带课题提供技术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也更加有效地对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进行了管理,提高了它们的使用效率。本文在进行了大量文献阅读和对当前各种类型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深入研究后,以改革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出发点,提出了“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平台”的整体框架和设计方案,它是一个以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为先导的网络化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它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把实验教学管理融入到实验室管理之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实验室开放式的管理和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国内外现有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相比,它的核心任务是辅助教师完成从辅导学生预习到为每次实验打分的全过程,既包含实验前合理安排实验预习、测评、预约,又有实验任务管理、设备配套信息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和成绩评定等功能模块。它将人、设备、实验任务等高度集成结合起来,并且涵盖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包括了信息发布、设备资源、人员、以及任务规划等方面的信息与业务过程,其整体集成性能较现有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有了很大的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与效益。
二、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述评 |
(四)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二、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现状调查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对象 |
(三) 调查设计 |
1. 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基本情况评估表设计 |
2. 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 |
(四) 调查实施 |
(五) 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调查结果 |
1. 小学科学实验室硬件建设情况 |
2.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
3.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施情况 |
4.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师资建设情况 |
(六) 调查小结 |
三、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 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
1. 小学科学实验室硬件建设存在的问题 |
2.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3.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及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 |
(二) 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 缺乏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 |
2. 缺乏对小学科学实验室作用的认识 |
3. 缺乏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
四、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
(一) 转变思想 |
1. 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 |
2. 提升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地位 |
(二) 小学科学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对策 |
1. 建设标准的小学科学实验室 |
2. 因地制宜建设综合型实验环境 |
3. 规范设备管理工作 |
4. 加大经费投入 |
(三) 小学科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
1. 成立实验室管理小组 |
2.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
3. 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
(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及师资建设的对策 |
1.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2. 建设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 |
3. 加大科学教师培训力度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Ⅰ |
致谢 |
(2)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主要概念界定 |
1.3.1 实验 |
1.3.2 管理 |
1.3.3 实验室 |
1.3.4 高校实验室 |
1.4 研究思路、难点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理论内涵 |
2.1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含义 |
2.2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
2.3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任务与原则 |
2.3.1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任务 |
2.3.2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原则 |
2.4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
2.5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内容 |
2.6 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经验 |
2.6.1 日本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 |
2.6.2 澳大利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
第三章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1 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重视还未达到应有程度 |
3.2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还不尽合理 |
3.3 高校实验室比较缺乏专门化的实验技术人员 |
3.3.1 缺乏高水平的实验人员 |
3.3.2 实验室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
3.3.3 实验室人员相对较少、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 |
3.3.4 实验技术队伍有待建设 |
3.4 实验室资金不足、实验经费管理不严、设备利用率低 |
3.4.1 实验室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
3.4.2 实验经费管理不严 |
3.4.3 实验设备利用率低 |
3.5 对实验教学管理缺乏认识、内容单一、缺乏交流 |
3.5.1 对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
3.5.2 实验室开放内容单一、交流程度不够 |
3.6 高校实验室开放性普遍较差 |
第四章 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对策 |
4.1 加强对实验室管理理念的更新 |
4.2 强化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 |
4.2.1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
4.2.2 高校实验室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
4.2.3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体系 |
4.3 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建立实验教学新体系 |
4.4 强化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
4.5 全面开放实验室 |
4.5.1 实验室开放的意义 |
4.5.2 高校实验室开放的保障措施 |
4.6 加强实验室环境的建设 |
4.6.1 高校实验室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
4.6.2 加强实验室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2 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现状 |
2.1 实验室的基本背景 |
2.2 实验室经费投入状况 |
2.3 实验室人才投入状况 |
2.4 实验室承担的主要功能 |
3 基于问卷调查的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分析 |
3.1 实验室管理分析 |
3.2 实验室建设与创新管理分析 |
3.3 小结 |
4 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 |
4.2 创新理念不足 |
4.3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4.4 实验资源管理不到位 |
4.5 实验室安全管理滞后 |
5 促进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
5.1 优化实验室管理体制 |
5.2 提升创新理念 |
5.3 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
5.4 实验资源优化管理 |
5.5 实验室安全全方位管理 |
结束语 |
注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实验室管理与建设调查问卷 |
(4)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清单 |
表格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
1.2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现状 |
1.3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的提出 |
2.1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内容 |
2.2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 |
2.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3.1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与共享机制 |
2.3.2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激励策略 |
2.3.3 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管理措施 |
2.3.4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与共享 |
3.1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分析 |
3.2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共享机制建立的思考 |
3.2.1 建设的思路 |
3.2.2 突破的难点 |
3.2.3 具体的措施 |
3.3 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
3.3.1 校级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
3.3.2 院级(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策略举措 |
4.1 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及分析 |
4.1.1 实验技术队伍现状 |
4.1.2 原因及分析 |
4.1.3 研究的意义 |
4.2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策略 |
4.2.1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思路 |
4.2.2 需突破的难点 |
4.2.3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策略 |
4.3 我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之举措 |
4.3.1 实验技术队伍现状 |
4.3.2 建设举措 |
4.3.3 具体实践 |
4.3.4 工作成效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保的政策机制 |
5.1 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的现状及分析 |
5.1.1 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
5.1.2 实验室技术安全现状及分析 |
5.2 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
5.3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的机制建立 |
5.3.1 事前管理 |
5.3.2 事中管理 |
5.3.3 事后管理 |
5.4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 |
5.4.1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
5.4.2 构建实验室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
6.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
6.2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
6.3 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实践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高校实验室日常管理研究 |
7.1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 |
7.2 仪器设备采购机制与方式 |
7.2.1 仪器设备采购机制 |
7.2.2 仪器设备采购方式 |
7.3 仪器设备管理及维修维护 |
7.3.1 仪器设备管理 |
7.3.2 仪器设备维修维护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总结 |
8.2 存在的不足及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附件一: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六大共性问题的思考、研究与实践”申报书 |
附件二: 全国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学术研究计划项目“实验队伍提升与激励的政策研究与实践”申报书 |
附件三: 教育部委托项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申报书 |
附件四: 教育部委托项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政策机制研究”委托协议 |
(5)学院级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
2 管理系统的目标、功能与方案 |
2.1 系统的主要目标 |
2.2 系统主要功能 |
2.3 系统方案 |
3 管理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功能架构 |
3.2 系统主要流程 |
4 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
5 结语 |
(6)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综合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外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综述 |
2 教学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路 |
2.1 深刻认识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作用 |
2.2 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思路 |
3 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机制 |
3.1 完善领导体系 |
3.2 着力制度建设 |
3.3 完善运行模式 |
4 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举措 |
4.1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
4.2 提升教学实验室信息化水平 |
4.3 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
4.4 不断扩大实验室开放共享 |
4.5 建设一支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 |
4.6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 |
5 教学实验室建设成效 |
6 结语 |
(7)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系统设计背景 |
1.3 系统设计的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需求分析 |
2.1 可行性分析 |
2.2 功能性需求 |
2.3 用例分析 |
2.4 非功能性需求 |
1.易用性 |
2.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
3.开放性和安全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架构设计 |
3.1 系统架构 |
3.1.1 B/S结构工作原理 |
3.1.2 B/S结构系统的优点 |
3.1.3 系统总体设计 |
3.2 系统模块设计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1 概念结构设计 |
3.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3.3.3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4.1 基础数据维护模块设计 |
3.4.2 实验室管理模块设计 |
3.4.3 实验教学模块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功能设计实现 |
4.1 用户操作平台 |
4.1.1 用户界面设计 |
4.1.2 用户操作平台 |
4.2 各功模块设计 |
4.2.1 登录模块设计 |
4.2.2 数据设计 |
4.3 系统维护功能 |
4.3.1 系统公告 |
4.3.2 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保障 |
4.3.3 备份管理和恢复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平台演示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表 |
(8)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结构 |
2 相关技术简介 |
2.1.NET框架 |
2.2 C#编程语言简介 |
2.3 MVC设计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3 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背景分析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系统总体业务分析 |
3.2.2 用户管理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2.3 电源管理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2.4 实验预约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2.5 实验项目管理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3.1 平台首页 |
4.3.2 实验预约 |
4.3.3 基础信息管理 |
4.3.4 电源管理 |
4.3.5 用户管理 |
4.3.6 实验经费管理 |
4.3.7 查询统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概念模型设计 |
4.4.2 表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运行与开发环境 |
5.2 数据库实现部分代码举例 |
5.3 主要模块实现 |
5.3.1 电源控制器管理模块实现 |
5.3.2 实验台管理模块实现 |
5.3.3 实验预约管理模块实现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原则与步骤 |
5.4.2 测试用例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趋势 |
1.1 实验室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 |
1.2 教学和科研对实验室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
2 实验室管理改革基本内容和具体举措 |
2.1 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
2.2 实行24小时开放管理模式 |
2.3 创新实验教学手段 |
2.4 实验室实施智能化管理 |
2.5 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 促进科技创新 |
2.6 深化教学科研协同,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
2.7 提高实验室专职队伍的战斗力 |
2.8 创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
3 实践成效 |
3.1 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
3.2 教学改革成绩显着 |
3.3 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高 |
3.4 建设成效 |
4 结语 |
(10)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2 当前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概况 |
1.2.1 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
1.2.2 引入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原因 |
1.2.3 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系统概况 |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
1.3.1 本文研究的目标 |
1.3.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的结构内容及创新点 |
1.4.1 论文的结构内容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课题的理论研究及启示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2.1.1 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1.4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对本课题的启示 |
2.2 关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发展方向的研究 |
2.2.1 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 |
2.2.2 实验室要实现开放式教学与开放式管理 |
2.2.3 要把网络化管理手段引入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 |
2.2.4 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发展方向研究的启示 |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框架与功能结构设计 |
3.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3.2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
3.2.1 本系统采用的设计模式 |
3.2.2 本系统采用的体系架构 |
3.3 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模块设计 |
3.3.1 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
3.3.2 实验室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3.3.3 实验教学管理模块设计 |
3.3.4 实验设备管理模块设计 |
3.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的设计理论 |
3.4.2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第四章 系统实现的主要相关应用技术 |
4.1 ASP.NET |
4.1.1 .NET平台 |
4.1.2 ASP.NET |
4.2 SQL SERVER 2005 |
4.3 数据库访问技术 |
4.3.1 数据库访问技术回顾 |
4.3.2 ADO.NET概述 |
第五章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关键问题的实现 |
5.1 模板功能的使用 |
5.2 用户角色管理 |
5.2.1 ASP.NET 2.0的Membership |
5.2.2 配置Membership |
5.3 文件上传功能的实现 |
5.3.1 对文件上传的类型进行控制 |
5.3.2 在ASP.NET中解决文件上传大小的限制 |
5.4 Excel格式数据表整体导入功能的实现 |
5.5 系统中GridView控件的使用 |
5.5.1 GridView分页功能的实现 |
5.5.2 为GridView添加删除确认提示框 |
5.5.3 扩展GridView控件-复选框的选取 |
第六章 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效果 |
6.1 系统的运行情况 |
6.2 系统的运行效果 |
第七章 项目研究的小结与展望 |
7.1 项目研究的小结 |
7.2 项目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梁贤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2]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郁聪. 天津大学, 2012(05)
- [3]佛山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研究[D]. 陈珊珊.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4]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D]. 徐浩.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7)
- [5]学院级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J]. 王见,黄超,王丽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01)
- [6]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综合改革[J]. 张海峰,毛建瑞,刘一.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11)
- [7]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刘惠珠. 山东大学, 2013(10)
- [8]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熊一鸣.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9]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 吴文华,施镇江,朱娟娟,史同娜,谢卫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11)
- [10]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宋晓悦. 天津师范大学,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