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酸生产及其发展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秦谊,张敉,向诚,戴伟锋,何静,贾庆明,李宝才[1](2018)在《中华腐植酸医药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要:腐植酸在我国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对医药健康事业的重视,腐植酸的医药研究与应用又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特别是在人类重大和多发疾病,如糖尿病、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防治和药理研究方面展示出了新的活力。本文从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这三大基本要素出发,简要评述了近20年来国内学者在矿物源腐植酸医药研究领域的进展,主要涉及医药研发的有效性研究、安全性研究、质量控制研究、面临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惠璠[2](2016)在《风化煤中腐植酸的提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风化煤(露头煤)是一种在地表或裸露在空气中的煤经过自然风化、风雨浸蚀、烈日灼烧等物理化学过程产生的一种热值较低、利用率极低的能源物质。作为煤炭资源它的利用价值很小,在大多数地区,风化煤没有能有效地利用起来而被当作固体废弃物随意堆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风化煤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种叫腐植酸的物质,它是一种混合有机大分子,可以被用在工业、农业、园艺、医疗、卫生、食品、建材、电器材料、环保材料等各行业,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有机原材料。腐植酸在环保行业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腐植酸制备净水材料,本文章的研究就是利用陕西黄陵的风化煤为原材料,提取一种适合制备净水材料的不易溶于水且分子量大的具有高吸附性能的腐植酸原材料。实验利用风化煤采用碱溶酸析、氧解和催化三种基本方法提取腐植酸,通过将所制备的腐植酸进行表征,寻找一种提取率高、腐植酸纯度高、分子量相对较大的腐植酸提取工艺,将提取的腐植酸作为后续研发腐植酸净水材料的原材料。此研究不仅能有效的利用风化煤,减少资源的浪费,减轻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利用废弃资源再生为有用稀缺原材料,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做到资源再生和废弃物的二次利用,符合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本实验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确定了盐酸活化的最佳条件为18%的盐酸煮沸活化25min;利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法分别确定了碱溶酸析法、氧解法和催化法提取腐植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碱溶酸析法腐植酸提取率最高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8%的盐酸煮沸25min、碱液浓度为0.8mol?L-1、固液比为1:12、沸水浴时间为60min;氧解法腐植酸提取率最高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其最佳实验组合为22%的过氧化氢、0.5mol?L-1的碱溶液、1:8的固液比和30min的沸水浴;催化法腐植酸提取率最高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使用NHPI催化剂、0.3mol?L-1的碱液、1:10的固液比和30min的沸水浴。对所制备的腐植酸用灰分、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和E4/E6方法分别进行性能表征,根据表征结果可得碱溶酸析法制备的腐植酸灰分最小,催化法制备的腐植酸灰分最大;红外光谱分析可知三种腐植酸的官能团没有明显差异,在波长为1706.7cm-1和1613.5cm-1处均出现由-COOH和-CO振动引起的较为强烈的峰,说明所制备的腐植酸含有大量的-COOH和-CO官能团;凝胶色谱和E4/E6均是对所制备的腐植酸的分子量进行表征,实验结果得知催化法实验制备的腐植酸的分子量最大,但该方法制备腐植酸的缺点是所得到的腐植酸灰分较多,后续实验应对灰分进行主要控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以有效减少灰分的含量。综上,本次实验得到最佳提取腐植酸的实验方法为催化法,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使用NHPI催化剂、0.3mol?L-1的碱液、1:10的固液比和30min的沸水浴时间,所制备的腐植酸具有分子量大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陈龙星[3](2015)在《煤泥氧化制备腐植酸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原煤入选量的提高,煤泥的产量也在增大。目前主要是电厂燃烧或露天堆放,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是资源的浪费。利用煤泥制备腐植酸,解决煤泥利用单一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其经济价值。本课题研究黄陵煤泥氧化制备腐植酸。首先通过酸洗除掉煤泥中金属离子,测定预处理后盐酸溶液中金属离子的量,确定最佳盐酸溶液的pH值;然后再进行空气加热和H2O2氧化,滴定法测定氧化后煤泥中腐植酸的含量,确定最佳氧化方式;最后,通过NaOH提取氧化煤泥中腐植酸,加入盐酸或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酸析获得腐植酸产品。在煤泥预处理实验中,pH值1的盐酸溶液处理效果较好,可以除掉煤泥中大约3%的金属离子(Fe、Al、Mg、Ca)。在煤泥的氧化实验中,采用两种方式对其进行氧化,一是空气中加热氧化,氧化温度310℃,氧化时间6h,煤泥中腐植酸总量为34.64%;二是H2O2氧化,用30%H2O2氧化煤泥,氧化温度40℃,氧化时间48h,煤泥中腐植酸总量为2.21%。明显空气中加热氧化较好。以黄陵煤泥为原料,碱溶酸沉法制备腐植酸实验中,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氧化温度、氧化时间、碱液浓度、固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析pH对腐植酸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条件。制备腐植酸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氧化温度310℃,氧化时间6h,碱液浓度1.5%,风化煤和碱液的固液比1:25,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2h,酸化pH值1.5,腐植酸产率为26.84%。正交试验中,影响腐植酸的产率因素排序依次为:碱液浓度、氧化时间、氧化温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碱溶-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腐植酸实验中,最优条件下腐植酸产率为24.37%。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确定制备产品为腐植酸,再将其进行成份分离,结果表明制备的腐植酸中黑腐酸含量达到95%以上。碱溶酸沉法制备的腐植酸的纯度为85.4%,总酸性为7.761mmol/g羧基含量为5.625mmol/g羟基含量为2.136mmol/g,灰分含量为4.56%;碱溶-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的腐植酸纯度为92.54%,总酸性为8.013mmol/g,羧基含量为5.804mmol/g,羟基含量为2.209mmol/g,灰分含量为2.44%。
李志能[4](2013)在《生物腐植酸的中试生产及其在欧洲鳗鲡养殖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生物腐植酸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在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绿色有机产品生产、药品和保健品开发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课题依托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通过优化腐植酸的中试生产工艺条件,以提高腐植酸的产量;同时将生产的生物腐植酸应用于欧洲鳗鲡水产养殖,为进一步推广生物腐植酸的应用奠定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实验室前期选育的两株芽孢杆菌(E和X3)为生产菌株,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混菌体积比(E:X3)、接种量和发酵周期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混菌发酵工艺条件为:混菌体积比(E:X3)1:1、接种量0.05L/kg、发酵周期4d。将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应用于蔗渣发酵生产生物腐植酸的中试试验,腐植酸(FA)含量为22.25%,与工厂未接种的自然发酵模式(14.00%)相比提高了8.25%;优化后的细胞生物量(4.32×108 cfu/g)较工厂对照组(3.15×107 cfu/g)提高了12.71倍。(2)将生物腐植酸应用于欧洲鳗鲡养殖,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腐植酸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磷含量、水体中pH、水体中轮虫、原生动物、枝角、挠足、藻类、细菌含量的变化以及对鱼摄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腐植酸可使水体中菌类、藻类、轮虫在实验前期迅速生长,使水体能较快地建立起一个适宜鱼类生长的生态结构。(3)腐植酸浓度对欧洲鳗鲡的生长有显着影响。在0~15ppm浓度范围内,欧洲鳗鲡相对增重率随腐植酸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对增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分别为10.47%、10.34%;15ppm和20ppm实验组成活率均为100%,高于其它实验组。(4)在福建漳州诏安进行生物腐植酸在欧洲鳗鲡土池养殖和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腐植酸有助于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改善养殖环境;并可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白志平[5](2012)在《腐植酸在农药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文中认为本文对腐植酸的来源、类别和在农药中的作用、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和分析了腐植酸类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现状;腐植酸资源丰富,大有发展前途,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展望。
刘志坚,林娟,谢航,吕文静[6](2009)在《腐植酸生产菌株——链霉菌发酵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链霉菌ST菌株发酵生产腐植酸。在蔗渣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对腐植酸发酵过程中接种量(I)、通气量(搅拌次数,A)、温度(T)及时间(D)4个因素对腐植酸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时间的影响最为显着,接种量影响显着;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有效且可信度高,回归方程为y=6.0356+0.0250I+0.0033A+0.0069T+0.2425D,其中各因素均与腐植酸产量呈正相关性。该回归方程为腐植酸生产过程链霉菌ST菌株发酵条件的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吴澎,田纪春,王凤成[7](2009)在《谷物中植酸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广泛存在于谷类植物中,是种子中磷酸盐和肌醇的主要贮存形式。谷物中的植酸具有鳌合作用、抗氧化性、但也是单胃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因此,玉米、大麦、水稻、小麦中植酸的研究对培育高营养作物及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产品副料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谷物中植酸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应用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我国谷物中植酸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以期推动我国谷物中植酸的研究开发。
赵庆兵[8](2008)在《自制腐植酸缓效肥养分释放特征及其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较低的利用效率及其给环境、农产品等带来的系列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各种缓效肥料的研究正成为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褐煤作为一种重要的肥料基质,在我国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就达1300多亿t。本试验采用室内试验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腐植酸和钙镁磷肥包裹颗粒尿素的方法自制了包膜氮肥,并对其氮素释放特征和肥效进行了研究。另外,利用腐植酸的吸附特性制成腐植酸缓效肥,以土肥混合法研究了该肥料中各养分离子的释放规律,并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该腐植酸缓效肥对小白菜产量及其各品质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腐植酸缓效肥对土壤NPK以及多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采用腐植酸和钙镁磷肥包裹颗粒尿素的方法自制了三种包膜氮肥,并对其氮素释放特征和肥效进行了研究。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表明,三种包膜氮肥较普通尿素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在培养24h后,尿素溶出率为56.78%,而三种自制包膜氮肥分别仅为15.28%、22.95%和11.58%。另外,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自制包膜氮肥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普通氮肥(尿素)相比,自制包膜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显着提高玉米吸氮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其中以腐植酸包裹尿素(SRF3)效果最佳。2.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腐植酸肥料对土壤钾素释放和固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肥料可以促进土壤钾素的释放,并有随腐植酸用量提高而增高的趋势。其中,施用腐植酸肥料20g·kg-1,在25℃下培养30d,土壤的钾素释放量增加了15%。施用腐植酸可以降低土壤对外源钾的固定量,在施用外源钾600mg·kg-1土条件下,与对照比较各处理的固钾量差异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腐植酸与土壤恒温培养10d以后施用钾素的固钾量低于钾素与腐植酸同时施用处理的,腐植酸对土壤钾素释放和固定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对含钾矿物的溶解和层间堵塞以及对钾素的吸附作用实现的。3.在投入养分量相等的条件下,化学肥料各养分离子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2 h,其释放量显着高于腐植酸肥料,而在48h以后,腐植酸肥料的释放量均要高于化学肥料。其中在氮肥释放过程中,NH4+-N是前期主要的释放形式,而随着时间不断延长,NO3--N成为主要的释放形式。4.在小白菜肥效试验中,各肥料处理比对照均有显着增产效果,HA-NPK处理产量最高;腐植酸肥料的施用能显着提高小白菜营养品质。腐植酸肥料能有效的降低小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且硝酸盐含量高的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相对较低。腐植酸肥料能有效提高小白菜体内叶绿素含量,增加VC和可溶性糖含量。5.在土培试验研究腐植酸类肥料对小白菜品质和生理指标影响的同时,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植酸类肥料较等养分无机肥增加小白菜鲜/干重和肥料利用率;腐植酸类肥料增加土壤碱解N和速效P含量,促进土壤K的消耗;腐植酸类肥料降低土壤pH值,提高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脲酶活性,说明腐植酸可作为脲酶抑制剂。
许恩光[9](2008)在《腐植酸磺酰脲类除草剂及其配伍》文中研究指明磺酰脲类除草剂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除草剂品种,它的超高活性与低毒使其被称为高效与环保农药。但其中部分产品如豆磺隆、绿磺隆等对一些农作物不安全,残效期过长及抗性杂草增加很快等问题亟待解决。使用腐植酸与其配伍,构建腐植酸类农药复合体,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很好的效果,并在今后提高磺酰脲类除草剂绿色环保品质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高伟,胡光洲,孔倩,董洁[10](2007)在《煤炭腐植酸的基本性能及其工农业应用》文中指出综述煤炭腐植酸的基本性能,介绍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用途,并提出了煤炭腐植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应当重视和推进煤炭腐植酸的研究工作。
二、植酸生产及其发展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酸生产及其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腐植酸医药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医药应用历史 |
2 有效性研究 |
2.1 降血糖 |
2.2 醒酒、保肝 |
2.3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
2.4 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 |
2.5 抗肿瘤 |
2.6 腐植酸营养元素化合物 |
3 安全性研究 |
4 质量控制研究 |
5 面临的问题 |
5.1 活性物质基础研究薄弱 |
5.2 药理研究方向过于广泛, 机理研究不深入 |
5.3 安全性研究尚不成熟 |
5.4 质量控制是腐植酸医药研发一大瓶颈 |
6 展望 |
(2)风化煤中腐植酸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课题来源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实验原理及技术路线 |
1.5.1 原理 |
1.5.2 技术路线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试剂的配制 |
2.1.3 实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风化煤工业分析 |
2.2.2 风化煤的元素分析 |
2.2.3 风化煤的红外光谱分析 |
2.2.4 腐植酸的提取 |
2.3 表征方法 |
2.3.1 提取率 |
2.3.2 灰分 |
2.3.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3.4 凝胶色谱(GPC) |
2.3.5 E_4/E_6值的测定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风化煤原料的分析 |
3.2 风化煤腐植酸总含量的测定 |
3.3 腐植酸的提取 |
3.3.1 盐酸活化条件的确定 |
3.3.2 碱溶酸洗法提取腐植酸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3.3.3 氧解法提取腐植酸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3.3.4 催化法提取腐植酸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
3.3.5 腐植酸的灰分分析 |
3.3.6 腐植酸的红外光谱分析 |
3.3.7 腐植酸的凝胶色谱分析 |
3.3.8 腐植酸的紫外光谱分析 |
3.4 小结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致谢 |
(3)煤泥氧化制备腐植酸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煤泥利用及预处理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煤泥利用 |
1.2.2 煤泥预处理 |
1.3 腐植酸及其制备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1 腐植酸的来源 |
1.3.2 煤的氧化反应 |
1.3.3 腐植酸提取 |
1.3.4 腐植酸类物质的应用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2 煤泥氧化制备腐植酸的技术路线 |
2 煤泥的氧化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 煤泥分析 |
2.2.1 煤泥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
2.2.2 煤泥灰分分析 |
2.2.3 煤泥XRD分析 |
2.3 煤泥预处理 |
2.4 煤泥氧化 |
2.4.1 加热氧化 |
2.4.2 H_2O_2氧化 |
2.4.3 氧化煤泥中总腐植酸含量的测定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煤泥预处理结果及分析 |
2.5.2 加热氧化对煤泥中腐植酸总量的影响 |
2.5.3 双氧水氧化对煤泥中腐植酸总量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3 腐植酸的提取 |
3.1 碱溶酸沉法提取腐植酸方案 |
3.2 碱溶-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腐植酸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碱溶酸沉法提取腐植酸 |
3.3.2 碱溶-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腐植酸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产品性能表征 |
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4.2 腐植酸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4.3 腐植酸产品纯度检测 |
4.4 腐植酸灰分测定 |
4.5 腐植酸组分分析 |
4.6 腐植酸中总酸性、羧基和酚羟基的测定 |
4.7 煤泥与腐植酸热稳定性研究 |
4.8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生物腐植酸的中试生产及其在欧洲鳗鲡养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生物腐植酸的研究现状 |
1.1.1 腐植酸的特性 |
1.1.2 我国腐植酸资源分布情况 |
1.1.3 矿源腐植酸的制备 |
1.1.4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腐植酸 |
1.1.5 腐植酸的应用 |
1.2 养殖水体中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本课题选题依据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混菌发酵生产生物腐植酸的中试条件研究 |
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菌种扩大培养 |
2.2.2 混菌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
2.2.3 测定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混菌体积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2.3.2 混菌接种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2.3.3 混菌发酵周期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2.3.4 混菌发酵工艺条件响应曲面的优化结果与分析 |
2.3.5 实验结果及模型的建立 |
2.3.6 方差分析与显着性检验 |
2.3.7 响应曲面分析与优化 |
2.4 小结 |
第三章 腐植酸对欧洲鳗鲡养殖水质及生长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试剂 |
3.1.3 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水质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生物腐植酸对养殖水体中轮虫、细菌、真菌、藻类数量的影响 |
3.3.2 生物腐植酸对养殖水体中原生动物数量的影响 |
3.3.3 生物腐植酸对养殖水体中枝角、挠足数量的影响 |
3.3.4 生物腐植酸对养殖水体pH值的影响 |
3.3.5 生物腐植酸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3.3.6 生物腐植酸对养殖水体中磷含量的影响 |
3.3.7 生物腐植酸对欧洲鳗鲡生长的影响 |
3.3.8 生物腐植酸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3.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腐植酸在农药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腐植酸简介 |
2 腐植酸在农药中的作用 |
2.1 增效作用 |
2.2 增溶作用 |
2.3 载体作用 |
2.4 分解作用 |
2.5 解毒作用 |
3 腐植酸类农药 |
3.1 腐植酸类农药概述 |
3.2 腐植酸类除草剂 |
3.3 腐植酸类杀菌剂 |
3.4 腐植酸类杀虫剂 |
3.5 腐植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
4 结论与展望 |
(6)腐植酸生产菌株——链霉菌发酵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链霉菌ST菌株 |
1.1.2 培养基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1.2.1 发酵 |
1.2.2 腐植酸含量测定 |
1.2.3 一次回归正交设计[16]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7)谷物中植酸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酸的理化性质及在谷物中的含量、作用 |
1.1 植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1.2 植酸在不同谷物及其制品中的含量[15] |
1.3 植酸在植物体内的作用[9] |
2 植酸的应用 |
3 植酸的开发前景 |
(8)自制腐植酸缓效肥养分释放特征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缓释化肥的类型和优点 |
1.1.1 缓释化肥的概念及定义 |
1.1.2 缓释化肥的类型 |
1.1.3 缓释化肥的优点 |
1.2 缓释肥料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
1.2.1 国外缓释化肥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2 中国缓释化肥研究现状与进展 |
1.3 腐植酸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 |
1.3.1 腐植酸肥料在农业上应用的科学性 |
1.3.2 腐植酸在农业上应用的可行性 |
1.3.3 腐植酸肥料在农业上应用前景 |
1.4 腐植酸类肥料的作用机理 |
1.4.1 腐植酸与氮和钾等阳离子的作用 |
1.4.2 腐植酸与磷的作用机理研究 |
1.5 腐植酸型缓效肥料的发展前景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自制腐植酸包膜尿素肥效试验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养分释放试验 |
2.1.3 玉米追肥试验 |
2.1.4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2.2 腐植酸缓效肥料养分释放模拟试验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2.1 肥料方案设计 |
2.2.2.2 培养方法及取样方法 |
2.3 腐植酸缓效肥料对土壤固钾与释钾的影响试验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2.4 自制腐植酸缓效肥料的肥效试验 |
2.4.1 供试作物 |
2.4.2 供试方法 |
2.4.3 供试肥料 |
2.4.4 试验方案 |
2.4.5 测定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自制包膜肥料的释放规律 |
3.2 自制包膜肥料在盆栽玉米上肥效研究 |
3.2.1 自制包膜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3.2.2 包膜氮肥的对氮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
3.3 施用 HA-N 对土壤钾素的影响 |
3.3.1 施用 HA-N 对土壤钾素释放的影响 |
3.3.2 施用 HA-N 对土壤钾素固定的影响 |
3.3.3 外源钾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固钾状况的影响 |
3.4 自制腐植酸肥料养分释放规律 |
3.4.1 氮素释放规律 |
3.4.1.1 氮素总量释放规律 |
3.4.1.2 氮素释放形态变化 |
3.4.2 磷素释放规律 |
3.4.3 钾素释放规律 |
3.5 自制腐植酸肥料在盆栽小白菜上的肥效研究 |
3.5.1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生长量的影响 |
3.5.2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
3.5.3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肥料生产率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3.5.3.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白菜利用 N 素的影响 |
3.5.3.2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白菜利用 P 素的影响 |
3.5.3.3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白菜利用 K 素的影响 |
3.5.4 不同施肥水平及肥料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 |
3.5.5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营养指标的影响 |
3.5.6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3.5.7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5.8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5.9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5.10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植物组织逆境伤害程度的影响 |
3.5.11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根系活力的影响 |
3.6 施用腐植酸肥料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3.6.1 不同处理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
3.6.2 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3.6.3 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3.6.4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3.6.5 施用 HA 类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6.5.1 不同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3.6.5.2 不同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3.6.5.3 不同处理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3.6.5.4 不同处理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腐植酸包膜尿素的释放规律及其肥效研究 |
4.2 腐植酸肥料对土壤释钾与固钾的影响研究 |
4.3 腐植酸肥料释放规律研究 |
4.4 腐植酸肥料在盆栽小白菜上的肥效研究 |
4.5 腐植酸肥料对土壤养分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植酸生产及其发展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腐植酸医药研究现状与展望[J]. 秦谊,张敉,向诚,戴伟锋,何静,贾庆明,李宝才. 腐植酸, 2018(03)
- [2]风化煤中腐植酸的提取工艺研究[D]. 惠璠.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4)
- [3]煤泥氧化制备腐植酸的实验研究[D]. 陈龙星.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
- [4]生物腐植酸的中试生产及其在欧洲鳗鲡养殖中的应用[D]. 李志能. 福州大学, 2013(10)
- [5]腐植酸在农药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 白志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12(02)
- [6]腐植酸生产菌株——链霉菌发酵条件研究[J]. 刘志坚,林娟,谢航,吕文静. 生物学杂志, 2009(05)
- [7]谷物中植酸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吴澎,田纪春,王凤成. 中国粮油学报, 2009(03)
- [8]自制腐植酸缓效肥养分释放特征及其效应研究[D]. 赵庆兵.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2)
- [9]腐植酸磺酰脲类除草剂及其配伍[J]. 许恩光. 腐植酸, 2008(01)
- [10]煤炭腐植酸的基本性能及其工农业应用[J]. 王高伟,胡光洲,孔倩,董洁. 煤炭技术,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