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色谱法测定木质素的分子量分布

凝胶色谱法测定木质素的分子量分布

一、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的分子量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谌凡更,李静[1](1999)在《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分子量及其分布》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凝胶色谱法测定本素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和取得的进展。新型高效凝胶位的出现,使凝胶色谱法可以测定多种本素分子量。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的分子量,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色谱技、流动相和标样,并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色谱条件。本素样品可能需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以适应色谱柱和流动相的要求。

刘铭祥,魏鹏月[2](1988)在《用凝胶色谱法研究木素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应用》文中提出凝胶色谱法具有许多优点,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一种较简单的色谱法,所用的仪器仅是一根特制的玻璃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文章叙述了怎样处理凝胶色谱柱,装填凝胶和操作技术。实验表明它可以用以分离酸溶木素、测定木素的分子量分布和鉴别木素分子量的大小,操作简单易行。

辛世杰[3](2012)在《微生物菌剂在有机废弃物堆肥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农牧业的发展,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积累量不断增大,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堆肥能够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但是传统的堆肥方式和技术由于存在发酵时间长、无害化程度低和肥力低等诸多弊端,已经不适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索有机废弃物快速堆肥原理及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EM菌种(EM)、群林发酵剂(QL)、北京神农采禾发酵剂(CH)3种微生物菌剂对堆肥理化性质、腐熟指标的影响,并利用凝胶色谱技术研究了堆肥过程中不同分子量分布区间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DGGE)研究了EM、QL处理堆肥真菌及细菌群落的变化。试验结果如下:⑴3种微生物菌剂均能一定程度促进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质量。各菌剂处理下,堆体升温速度及高温持续时间均得到提高,但不同菌剂之间略有差异,EM菌剂升温速度最快,QL处理温度最高。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QL效果最为显着,其次为CH。EM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CH处理最低(对照除外)。QL能够明显提高堆肥种子发芽系数、降低堆肥T值及E4/E6。⑵凝胶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能够促进堆肥中有机物分解,加快大分子有机物向小分子物质的转化。堆肥过程中,大分子有机物含量在逐渐减少,小分子有机物含量不断增加,但堆肥相同阶段,微生物菌剂处理大分子有机物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处理。⑶PCR-DGGE研究结果表明,2种菌剂处理对堆肥微生物菌群具有明显影响,不同处理不同堆肥阶段微生物群落的电泳条带数目、条带位置、优势条带数目及条带强度均不完全相同。微生物菌剂处理降低了堆肥微生物群落与对照处理之间的相似度。整个处理期间,QL菌剂、EM菌剂处理下堆肥细菌平均丰富度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73%、5.43%,平均香农-威纳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32%、4.02%,真菌平均丰富度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3.28%、28.36% ,平均香农-威纳指数分别提高了65.52%、34.17%。相比而言,QL菌剂处理效果优于EM菌剂。

王冠华[4](2015)在《汽爆秸秆木质素分级及其材料的制备》文中指出木质素作为木质纤维素原料三大组成成分之一,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天然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目前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产业大多是将木质素作为废弃物排出或燃烧。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分离获得的木质素纯度和活性低,分子量多分散性高。论文研究了汽爆炼制提高木质素纯度和活性的作用机制,建立了木质素新型分级方法降低木质素的多分散性,最后探索了分级木质素制备胶黏剂和酚醛泡沫材料工艺。论文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首先解析了汽爆处理前后秸秆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吸收光谱,C/H二维核磁以及定量碳谱等分析方法证明了秸秆木质素在汽爆高温短时蒸煮过程中主要发生解聚反应。木质素的解聚导致其分子量降低,酚羟基、羰基等活性基团增加,有利于后续木质素的分离及应用。(2)研究了不同汽爆强度与提取木质素纯度的关系,以及汽爆前后木质素提取动力学过程。秸秆汽爆炼制的实验结果表明首先水洗去除秸秆中半纤维素降解物,使木质素在提取液中占固含量70.52%,与未经汽爆相比提高了95.40%。汽爆前后木质素提取动力学分析发现,汽爆提高木质素的提取效率,提取活化能由未经汽爆的19.47kJ/mol降低至汽爆后12.11 kJ/mol,主要原因在于汽爆过程中木质素的解聚,其大分子结构被破坏,酚羟基含量增加,有利于其溶出。(3)系统研究不同分子量木质素在酸析过程中的差异以及在乙醇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建立了木质素梯度酸析分级和乙醇溶解分级新方法,获得多分散性低,结构活性均一的木质素级分。梯度酸析分级操作简单,主要用于木质素溶液样品,能够脱除溶液中的碱和可溶性糖;乙醇溶解分级适用于木质素固体样品,所用溶剂只有乙醇和水,分级步骤少,避免了传统有机溶剂的繁琐操作,降低了分级成本。对分级木质素的表征发现小分子木质素含有较多的酚酸类物质以及来自汽爆过程中解聚形成的非共轭羰基结构,大分子木质素愈创木基结构单元含量较高,同时热稳定性高。(4)基于汽爆秸秆木质素提取液中木质素纯度高,研发了直接以提取液为原料,羟甲基化改性部分替代酚醛树脂制备木材胶粘剂的新工艺,在替代50%的酚醛树脂制备的木质素胶粘剂具有较低的游离甲醛和游离苯酚含量,其胶合强度为1.16 MPa,满足Ⅰ类板强度要求。进一步考察木质素的分子量多分散性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分子量对胶合强度的影响与替代率有关,低替代率下,分子量的降低有利于提高胶合强度;高替代率下分子量差异引起的木质素活性变化对胶合强度的影响不明显。(5)系统研究了汽爆秸秆木质素制备酚醛泡沫材料,首先探索了以木质素提取液浓缩后直接替代苯酚制备酚醛泡沫的工艺路线,其次利用酚化解聚木质素进一步提高泡沫性能;最后针对木质素高含量下酚醛树脂粘度较高影响发泡的问题,开发了二步酸发泡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木质素基酚醛泡沫具有均匀的封闭泡孔结构,木质素的加入引起泡沫密度和压缩强度的增加。随着木质素分子量的降低,泡沫材料的密度降低,压缩强度提高,整体性能提高。基于此,采用酚化解聚木质素制备泡沫材料,进一步提高泡沫材料的性能。该法替代率最高为40%,继续提高木质素替代率树脂粘度急剧上升,无法发泡。因此,建立二步酸法发泡工艺,利用对甲苯磺酸中和树脂降低粘度和盐酸固化树脂提高泡沫性能。通过二步酸法发泡工艺,木质素的替代率最高达70%,制备的泡沫结构均一,压缩强度达0.272 MPa,能够满足酚醛泡沫保温材料应用过程中对于其压缩强度的要求。

周自圆[5](2018)在《甘蔗渣绿液预处理酶解及木质素催化解聚研究》文中提出甘蔗渣是蔗糖工业的废渣,因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是转化生物乙醇的理想生物质原料。因甘蔗渣原料天然的抗降解屏障使其酶降解效率低,导致乙醇转化率低,需采用高效的预处理技术促进其生物转化过程的进行。现阶段,大多数的研究均集中在开发新工艺提高酶解糖化效率,实现碳水化合物的高效利用,而忽视了生物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木质素的利用价值。本文从甘蔗渣绿液预处理出发,首先开发新型Kraft绿液预处理工艺提高其酶解效率,同时,获取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黑液木质素的结构信息;重点针对含量最为丰富的β-O-4连接键,考察不同β-0-4型模型物在醇/水-氢气体系下的催化加氢效果;将筛选得到的催化体系用于甘蔗渣黑液木质素解聚中,提高芳香单体得率;根据产物组成及分布等信息推测可能的反应途径,为木质素的催化解聚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在甘蔗渣Kraft绿液-亚硫酸盐预处理及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的研究中,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甘蔗渣酶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raft绿液预处理方法可有效提高甘蔗渣的酶水解效率。相比于Soda绿液-亚硫酸盐法,Kraft绿液-亚硫酸盐对酶解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酶解72 h时葡萄糖得率最高可达96.8%。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甘蔗渣中的木质素含量,还可降解部分半纤维素。较低温度(80℃和100℃)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也可明显提高酶水解效率,160℃预处理后甘蔗渣酶水解72 h时葡萄糖得率达到最高值(98.26%)。进行了不同预处理方法获得的黑液木质素结构比较研究,绿液-乙醇预处理强度高于绿液-过氧化氢预处理,绿液-乙醇预处理易将木质素分子降解成分子量更小的物质。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可有效抑制木质素的缩合反应,使木质素保持低分子量状态,有利于木质素的进一步脱除。β-0-4键是木质素中最丰富的连接键。本文开展了木质素模型物催化加氢的研究,首先选用4-甲氧基-α-[(2-甲氧基苯氧基)甲基]-苯甲醇(仅含α-OH)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催化加氢反应体系下的反应规律。研究表明,在Ni/USY催化时,该模型物在乙醇/水-氢气体系中,可较高选择性地断裂β-0-4键,单体产物的得率可达45.66 wt%(86.59 mol%)。在纯甲醇体系中,Ni/β-25的催化效果优于Ni/USY,单体产物得率可达68.30wt%(124.47mol%)。在另一种仅含α-OH的β-O-4型二聚体模型物(4-甲氧基-α-[(4-甲氧基苯氧基)甲基]-苯甲醇)的研究中发现,采用Ni/Mg-AkLDH催化时,单体产物得率低,主要生成β-0-4型醚类产物。在Ni/USY作用下,单体得率最高,可达 35.38 wt%(67.74 mol%)。含γ-OH的β-0-4型二聚体模型物的研究发现,单体产物的组成明显比仅含α-OH的β-0-4型模型物的产物复杂,因为除了发生Cβ-OPh键断裂生成愈创木酚、反应中间体与乙醇反应生成醚类产物,还发生了 Cγ位的羟基脱除、Cα-Cβ以及Cβ-Cγ键断裂等反应。在所有β-0-4型模型物的研究中均发现,Ni/USY和Ni/β-25催化时均有反应中间体与醇性溶剂反应得到的醚类单体产物,且单体得率高于Ni/Mg-Al LDH催化时的单体得率。而对于其他类型木质素模型物(β-1、β-5和4-0-5型),催化加氢效果不明显。将木质素模型物研究中筛选得到的较优催化剂应用于甘蔗渣木质素的加氢解聚,并对液体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选用甘蔗渣经碱性乙醇预处理或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后提取得到的黑液木质素,结构分析表明,两种木质素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对催化转化以及解聚产物的分布有一定影响。两种甘蔗渣木质素在无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解聚时,碱性乙醇木质素解聚后单体得率略高于碱性过氧化氢木质素解聚的单体得率。仅靠溶剂和氢气的作用,木质素可实现部分降解。对于碱性乙醇木质素,催化剂的加入均有利于解聚的进行,生成更多的单体。采用Ni/Mg-Al LDH催化时,单体得率最高,达到34.68 wt%,产物中2,6-二甲基苯酚含量最高。对于碱性过氧化氢木质素,采用Ni/Mg-Al LDH催化只能小幅度地提高单体得率(18.11 wt%);采用Ni/β-25催化时,单体得率提高至33.27wt%。此外,甘蔗渣木质素固体酸催化解聚研究结果表明,解聚产物多为含羰基的化合物,分子筛催化剂可使不含羰基的单体酚选择性提高。

董立斌[6](2013)在《木素基碳纤维制备工艺及木素结构对其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木素基碳纤维的发展不仅能有效缓解我国碳纤维产量不足的局面,同时也能从根源上解决造纸行业中的木素剩余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本文研究了木素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同时也对木素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此来探讨木素基碳纤维的反应机理,得出了木素结构中各功能基含量对合成纺丝液的影响。利用苯酚液化木素的方法制备碳纤维纺丝液,其制备工艺如下:将木素与苯酚按一定配比混合后加热,在138℃条件下液化2小时;加入合成剂六次甲基四胺在一定温度下保温30分钟;将合成后的熔融物经真空干燥脱除小分子后制得疏松多孔的纺丝液固体。用玉米秸秆碱木素、麦草烧碱蒽醌木素和杨木、麦草混合硫酸盐木素三种不同的木素进行液化制备碳纤维纺丝液,只有玉米秸秆碱木素能够制得性能良好的碳纤维纺丝液,并用其制得木素基碳纤维;而麦草烧碱蒽醌木素和杨木、麦草混合硫酸盐木素经酚化、合成、真空干燥后不能制得纺丝液,只得到处于熔融状态的黑色粘稠物。故对三种木素进行红外吸收光谱和磷谱核磁共振分析,以此来研究不同的木素结构及性质对纺丝液合成的影响。使用红外吸收光谱对三种木素结构中的各功能基团进行定性分析,得到各功能基团的红外吸收谱图。根据各功能基团的特征吸收峰,确定木素中含有的各功能基团种类(羰基、苯环、甲氧基等);根据各特征吸收峰的相对吸收强度,估算木素各功能基的相对含量。利用31P-NMR对三种木素结构中的各官能团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核磁共振磷谱谱图,确定木素中各功能基的种类,羟基主要有缩合酚羟基、紫丁香基酚羟基、脂肪族羟基、愈创木基和脱甲基酚羟基、对-酚羟基五种。根据木素和内标物用量计算出各羟基以及羧基的含量。运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木素的分子量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三种木素的分子量大小及其多分散性。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玉米秸秆碱木素中的酚羟基含量多,使得玉米秸秆碱木素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合成纺丝液时能发生足够多的聚合反应,生成具有类酚醛纤维结构的碳纤维纺丝液。杨木、麦草混合硫酸盐和麦草烧碱蒽醌木素酚羟基含量少,不能有效形成高分子碳链结构,不能制得碳纤维纺丝液。(2)玉米秸秆碱木素含有较多的羧基,有利于酚醛缩聚反应的进行,促进纺丝液的合成;同时羧基可与羟基发生酰化反应,改变木素的熔融性能,使木素具有良好的可纺性。杨木、麦草混合硫酸盐木素和麦草烧碱蒽醌木素羧基含量少,熔融性能较差,不能形成具有良好成纤性能的纺丝液。(3)木素三种结构单元中愈创木基酚羟基和对-酚羟基参与缩聚反应,对合成纺丝液有重要影响;紫丁香基酚羟基不参与缩聚反应,对纺丝液的形成没有影响。(4)玉米秸秆碱木素分子量更大,其分散度更小,在合成反应中能更有效地脱除小分子结构,有利于碳纤维纺丝液的合成。

林伟生,常凤眉[7](1983)在《用GPC测定木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研究概况》文中认为 木素结构的探索和工业应用的研究是当代木材化学科研工作的重要课题。这些工作都和木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密切相关。然而,在一般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方法中,超离心法是曾被认为应用于木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最成功的方法,但其最好的结果也还不足于推算出木素分子量分布的具体数据。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简称GPC)测定木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是六十年代发展起

王东香[8](2001)在《工业硫酸盐木素用作土壤改良剂的研究》文中认为由酸雨引发的土壤中铝的活化和营养成分的淋失,严重影响着世界众多地区森林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我国中小型造纸企业的制浆黑液排放问题,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危及企业本身的生存、发展。本研究从利用黑液、改良酸性土壤的角度,开展了工业硫酸盐木素(KL)用作土壤改良剂的研究,讨论了磺化改性过程中各反应因子对磺化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氧碱处理改性木素的化学结构特征;应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GC)、电感等离子体耦合发射光谱(ICP)、凝胶过滤色谱(GFC)、核磁共振谱(NMR)等现代波谱技术,探讨了改性木素与铝离子(Al3+)的结合机理;通过种植实验综合评估了改性木素在缓解铝毒、改良土壤方面的效果。 电导滴定实验得出,改性木素中的酸性基因可以分成三类,即强酸性基团(A)、中等酸性基团(B)和弱酸性基因(C)。自由基磺化处理的反应机理,主要是在酚羟基的邻位引入了磺酸基(A)。磺化木素S-1的FTIR谱图1217和1143cm-1吸收强度增大的信息(和KL相比),佐证了磺酸基的引入。 氧碱处理改性木素的化学分析结果见下表;┌────┬────┬─────┬────────────────┬────┐│改性本素│OCH3(%)│总糖(%) │C9单元式 │COOH(%) │├────┼────┼─────┼────────────────┼────┤│O4 │8.49 │0.07 │C9H10.45O3.7(OCH3)053│10.82 │└────┴────┴─────┴────────────────┴────┘ 氧碱处理改性木素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木素的羧基含量明显增加,在氧碱处理的过程中,由于芳环的开裂,形成了己二烯二酸结构,因此改性木素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易与Al3+形成络合。硝基苯氧化和1HNMR分析结果辅证了改性木素中仍保留有KL中高分子的组分,使得制备的样品在酸性环境中,不仅易与Al3+络合,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缓冲性能。 通过对Al3+改性木素混合液在不同pH值下的凝胶色谱分析,我们得出Al/S-1随着pH的不同而改变,Al/S-1代表的是每摩尔改性木素络合Al3+的量。PH5.8时,Al/S-1最大为0.358。即每摩尔改性木素络合Al3+的最大量为0.358摩尔。木素-铝络合物的形成进一步被电位滴定证实。 由氧-碱和自由基磺化处理的改性木素种植实验的结果表明:磺化木素和氧-碱处理改性木素能明显减缓铝毒,改善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不同的改性木素,减缓铝毒的能力不同,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也就不同,这与改性木素的结构组成或者说与改性木素中官能团的种类、含量密切相关。苏木精染色实验从另一角度也证实了上述结论。 本研究为中、小型造纸企业制浆黑液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改性木素作为土壤改良剂在防止土壤酸化,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邵鲁鹏[9](2014)在《酸析木素分级分离及低分子量木素结构研究》文中提出当前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门,而木素作为生物质资源的一部分,由于其丰富的芳香性结构使它成为化学基础原料和聚合物的良好替代品。研究学者从黑液以及植物原料中提取木素,开发出可替代性产品,不但极大地减少了石油行业的消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减少能源消耗。然而以特定分子量分布和高纯度高附加值木素为目的开展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本论文采用酸析法及超滤法从黑液中提取木素,探讨在不同的pH值下,不同的膜分子截留量条件下木素析出的质量,并进行质量比较,初步探讨木素的分级分离溶出规律;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木素试样进行结构分析检测,探讨不同条件下提取木素的官能团变化情况,为后续木素的大规模生产及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不同的酸析分离方法对于木素的溶出影响较大,其中直接将pH调到预定的值比通过分级分离到达预订的值获得的木素样品的质量大,且在分级分离过程中木素在pH降为4时析出的木素质量最多,当pH降到2时溶液中大部分的木素已经被沉淀出来,此时溶液呈现透明状态。当采用相同的黑液进行超滤时,水通量最大的为通过10K膜的黑液,其次为通过1K的膜黑液,最小的为通过5K膜的黑液。超滤后,透过液中酸溶木素的含量较原黑液中是稍微有所增加的,透过液中酸不溶木素的含量相对于原黑液而言大幅下降,总木素含量也比原黑液低;而截留液中酸溶木素的含量相对于原黑液是略有降低的,酸不溶木素的含量大幅上升,总木素的含量也是有所上升的。超滤与酸析法结合提取的木素,其析出木素的总质量小于直接酸析过程中分离的木素的质量。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各组分木素样品,了解不同分离方法对木素的结构影响,根据基团吸收峰的强弱判断其结构变化。利用31P—NMR对木素中羟基及羧基官能团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紫丁香基酚羟基的含量在所有的酚羟基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愈创木基和脱甲基酚羟基,对酚羟基所占的比例最少;在逐级分离过程中,脂肪族羟基含量,总酚羟基含量,羧基的含量均下降比较明显,说明木素在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发生了更为充分的反应,生产其他小分子物质,以使其羟基含量变小。超滤透过液中析出的木素的酚羟基含量也不相同,说明官能团含量也与木素的分子量有关。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来表征酸析跟超滤木素样品的分子质量分布和变化,发现在酸析分级分离过程中,随着pH值的不断降低,被析出木素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不断减小,分散性也呈现减少趋势,说明酸析过程对于分离出小组分的木素具有重要意义。

李静,付时雨,张汉英[10](1998)在《水溶性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碱木素分子量》文中研究说明应用水溶性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了碱木素的分子量,与脂溶性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色谱柱为Ultrahydrogel凝胶色谱柱,流动相为氢氧化钠溶液(pH12)。系统考察了不同流动相对碱木素在凝胶柱上吸附的影响,结果发现,增大流动相离子强度有利于减少碱木素的吸附,但流动相的酸度对于碱木素吸附具有更重要的影响,pH值高时,碱木素吸附减弱。实验同时表明,高分子量的碱木素更易在凝胶柱上发生吸附。

二、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的分子量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的分子量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3)微生物菌剂在有机废弃物堆肥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有机废弃物堆肥研究进展
        1.1 堆肥化的概念及原理
        1.1.1 堆肥化及堆肥的概念
        1.1.2 堆肥的原理
        1.2 堆肥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1.2.1 有机质含量及碳氮比
        1.2.2 温度、水分及氧气
        1.2.3 pH 值
        1.2.4 堆肥添加剂
        1.2.5 微生物
        1.3 堆肥腐熟参数及指标的研究
        1.3.1 物理学指标
        1.3.2 化学指标
        1.3.3 生物学指标
        1.3.4 小结
    2 凝胶色谱技术在有机物分子量测定中应用
        2.1 凝胶色谱分离机理
        2.2 GPC 的标定方法
        2.3 GPC 在有机物分子量测定中的应用进展
    3 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进展
        3.1 堆肥微生物多样性
        3.2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3.2.1 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
        3.2.2 Biolog 微平板分析法
        3.2.3 生物标记物法
        3.2.4 分子生物学技术
        3.2.5 小结
    4 微生物菌剂在农业有机废物堆肥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微生物菌剂对堆肥理化性质及腐熟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堆肥理化性质测定
        1.4.2 堆肥元素含量测定
        1.4.3 腐熟指标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温度及含水率的影响
        2.2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容重、比重、pH 及EC 的影响
        2.3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氮素的影响
        2.4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磷、钾素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全碳、碳氮比、碳磷比及T 值的影响
        2.7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发芽指数及E4/E6 的影响
    3 讨论
        3.1 微生物菌剂在有机废弃物发酵中作用
        3.2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
        1.1.1 仪器型号
        1.1.2 技术规格
        1.2 测定条件
        1.3 试剂与样品
        1.4 谱图处理以及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分子量变化
        2.2 不同处理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分析
        2.3 不同处理堆肥过程中纤维素类有机物分子量变化
        2.4 不同处理堆肥过程中纤维素类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分析
    3 讨论
        3.1 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腐熟的影响
        3.2 水溶性有机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堆肥样品中纤维素类有机物溶解体系的选择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堆肥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1.5.1 堆肥微生物基因组DNA 提取
        1.5.2 总DNA 提取结果的电泳及纯度检测
        1.5.3 PCR 扩增
        1.5.4 PCR 扩增结果的检测
        1.5.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所需溶液的配制
        1.5.6 DGGE 平行胶的制作
        1.5.7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1.5.8 试剂
        1.5.9 主要仪器
        1.5.10 PCR DGGE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堆肥样品中总DNA 的检测
        2.2 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DGGE 分析
        2.2.1 细菌PCR 扩增结果
        2.2.2 细菌1651DNA 间隔区特征片段DGGE 指纹图谱
        2.2.3 利用Quantity One 软件分析细菌PCR DGGE 图谱
        2.2.4 不同菌剂处理下堆肥细菌群落DNA 序列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Dsh)及均匀度指数(Jsh)比较
        2.3 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DGGE 分析
        2.3.1 真菌 PCR 扩增结果
        2.3.2 真菌 18SrDNA 间隔区特征片段 DGGE 指纹图谱
        2.3.3 利用 Quantity One 软件分析真菌 PCR DGGE 图谱
        2.3.4 不同菌剂处理下堆肥真菌群落 DNA 序列丰富度指数(S)、香农 威纳指数(Dsh)及均匀度指数(Jsh)比较
    3 讨论
        3.1 微生物菌剂对堆肥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2 利用 PCR DGGE 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堆肥微生物的优缺点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讨论
    1 微生物菌剂对有机废弃物堆肥的影响
        1.1 微生物菌剂对有机废弃物堆肥理化性质及腐熟度指标的影响
        1.2 微生物菌剂对有机废弃物堆肥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1.3 微生物菌剂对堆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 凝胶色谱技术在堆肥有机物分子量分析中的应用
    3 DGGE 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论文

(4)汽爆秸秆木质素分级及其材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木质素结构及其作用
        1.1.1 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1.1.2 木质素的存在及其意义
    1.2 不同木质素来源及其特性
        1.2.1 分析型木质素
        1.2.2 工业型木质素
    1.3 木质素的分级
        1.3.1 聚合物的多分散性
        1.3.2 聚合物的分级
        1.3.3 木质素的多分散性
        1.3.4 木质素分级的意义
        1.3.5 木质素分级的方法
    1.4 木质素的分析表征方法
        1.4.1 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
        1.4.2 化学结构分析
    1.5 木质素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
        1.5.1 与单体反应聚合
        1.5.2 与聚合物共混
    1.6 酚醛树脂及其木质素改性
        1.6.1 酚醛树脂
        1.6.2 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
    1.7 木质素利用存在问题以及论文研究思路
        1.7.1 木质素利用存在问题
        1.7.2 论文研究思路
2 汽爆前后秸秆木质素结构的变化规律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汽爆前后磨木木质素的分子量分布分析
        2.3.2 汽爆前后磨木木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2.3.3 汽爆前后磨木木质素的二维核磁分析
        2.3.4 汽爆前后磨木木质素的~(13)C谱分析
    2.4 小结
3 汽爆秸秆木质素提取过程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汽爆强度对木质素纯度及分子量的影响
        3.3.2 碱提取对木质素纯度及分子量的影响
        3.3.3 汽爆处理对木质素提取动力学的影响
        3.3.4 木质素提取对汽爆秸秆酶解的影响
    3.4 小结
4 汽爆秸秆木质素分级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汽爆秸秆木质素膜分级
        4.3.2 汽爆秸秆木质素梯度酸析分级
        4.3.3 汽爆秸秆木质素乙醇溶解分级
        4.3.4 汽爆秸秆木质素分级方式对比
    4.4 小结
5 汽爆秸秆木质素制备胶粘剂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汽爆秸秆木质素羟甲基化制备木材胶粘剂
        5.3.2 醇分级木质素制备木材胶粘剂
        5.3.3 木质素作为胶粘剂制备汽爆秸秆无醛人造板
    5.4 小结
6 汽爆秸秆木质素制备酚醛泡沫材料
    6.1 引言
    6.2 材料和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2.3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汽爆秸秆木质素替代苯酚制备酚醛泡沫
        6.3.2 木质素分子量对酚醛泡沫性能的影响
        6.3.3 汽爆秸秆木质素酚化解聚制备酚醛泡沫
        6.3.4 二步酸发泡法制备高木质素含量酚醛泡沫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附录A
    A.1 秸秆组分分析(NREL方法)
        A.1.1 原理
        A.1.2 试剂
        A.1.3 色谱分析
        A.1.4 糖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A.1.5 测定步骤
    A.2 酚醛树脂游离苯酚测定
        A.2.1 原理
        A.2.2 试剂
        A.2.3 测定步骤
    A.3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
        A.3.1 原理
        A.3.2 试剂
        A.3.3 测定步骤
    A.4 酚醛树脂羟甲基含量测定
        A.4.1 原理
        A.4.2 试剂
        A.4.3 测定步骤
    A.5 胶合板胶合强度测定
        A.5.1 胶合板试件制备
        A.5.2 测定步骤
    A.6 无醛人造板静曲强度及弹性模量测定
        A.6.1 测试装置
        A.6.2 测试步骤
    A.7 福林酚(FC)方法测定酚羟基含量
        A.7.1 原理
        A.7.2 试剂
        A.7.3 测定步骤
附录B 论文中图的对应参数
致谢

(5)甘蔗渣绿液预处理酶解及木质素催化解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木质纤维原料
    1.3 木质纤维原料的预处理
        1.3.1 以破坏纤维结构为预处理主要目标
        1.3.2 以溶解纤维素为预处理主要目标
        1.3.3 以脱除木质素为预处理主要目标
        1.3.4 以去除半纤维素为预处理主要目标
        1.3.5 预处理工艺的耦合
    1.4 木质纤维原料的纤维素酶水解及影响因素
        1.4.1 木质纤维原料的纤维素酶水解
        1.4.2 影响纤维素酶水解的因素
    1.5 木质素的分离提取及表征
        1.5.1 木质素的分离提取
        1.5.1.1 预处理液中木质素的分离提取
        1.5.1.2 酶解木质素的提取
        1.5.2 木质素的表征方法
    1.6 木质素的转化
        1.6.1 木质素转化方法
        1.6.2 木质素的液相催化解聚
        1.6.2.1 木质素的催化还原
        1.6.2.2 木质素的催化氧化
        1.6.2.3 木质素的酸催化降解
        1.6.2.4 木质素的碱催化解聚
        1.6.3 木质素催化解聚产物的表征
    1.7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7.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Kraft绿液预处理提高甘蔗渣酶水解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 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
        2.2.3 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
        2.2.4 纤维素酶水解
        2.2.5 预处理前后甘蔗渣组分分析
        2.2.6 纤维底物的表征
        2.2.7 预处理液预处理表面张力测定
        2.2.8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Kraft绿液-亚硫酸盐对甘蔗渣酶水解效率的影响
        2.3.1.1 Kraft绿液-亚硫酸盐预处理条件对甘蔗渣化学组成的影响
        2.3.1.2 Kraft绿液-亚硫酸盐预处理对底物润湿性的影响
        2.3.1.3 Kraft绿液-亚硫酸盐预处理对预处理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2.3.1.4 Kraft绿液-亚硫酸盐预处理对甘蔗渣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
        2.3.2 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条件对甘蔗渣化学组分的影响
        2.3.3 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前后甘蔗渣结构表征
        2.3.3.1 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前后甘蔗渣的结晶度
        2.3.3.2 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前后甘蔗渣的红外光谱分析
        2.3.3.3 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前后甘蔗渣的表面形貌
        2.3.3.4 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前后甘蔗渣的接触角分析
        2.3.4 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对甘蔗渣酶水解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预处理方法所得黑液木质素结构表征及酶水解关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甘蔗渣预处理
        3.2.2.1 绿液-乙醇预处理
        3.2.2.2 绿液-过氧化氢预处理
        3.2.3 组分分析
        3.2.4 木质素提取
        3.2.5 木质素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Soda绿液预处理条件对甘蔗渣化学组成的影响
        3.3.2 Soda绿液预处理对甘蔗渣黑液木质素结构的影响
        3.3.2.1 木质素的元素组成
        3.3.2.2 红外谱图分析
        3.3.2.3 木质素的分子量分布
        3.3.2.4 木质素的~1H-NMR
        3.3.3 Kraft绿液-乙醇预处理对甘蔗渣黑液木质素结构的影响
        3.3.3.1 红外光谱分析
        3.3.3.2 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多分散性
        3.3.3.3 木质素的2D~(13)C-~1H HSQC
        3.3.4 不同绿液预处理方法与酶水解的关联比较
    3.4 本章小结
4 含有α-OH的β-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物催化加氢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2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4.2.2.1 催化剂制备
        4.2.2.2 催化剂的表征
        4.2.3 催化剂的原位还原
        4.2.4 木质素模型物的催化加氢反应
        4.2.5 产物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剂的表征
        4.3.2 α-OH型β-O-4二聚体模型物在乙醇/水体系中的催化加氢
        4.3.3 α-OH型β-0-4二聚体模型物在纯甲醇体系下的催化加氢
    4.4 本章小结
5 含γ-OH的β-O-4型等其他木质素模型物的催化加氢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2 模型物的核磁分析
        5.2.3 催化加氢反应
        5.2.4 液体产物的分析
        5.2.5 气体产物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含α-OH的β-0-4模型物A的催化加氢
        5.3.2 含γ-OH的β-O-4模型物B的催化加氢
        5.3.3 其他类型木质素模型物的催化加氢反应
    5.4 本章小结
6 预处理甘蔗渣黑液木质素的催化解聚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催化剂表征
        6.2.3 木质素表征
        6.2.4 木质素的催化加氢降解
        6.2.5 木质素的固体酸催化降解
        6.2.6 液体产物的GC-MS分析
        6.2.7 气体产物表征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甘蔗渣木质素的结构分析
        6.3.2 甘蔗渣木质素的催化加氢解聚研究
        6.3.2.1 甘蔗渣木质素催化加氢解聚液体产物组成及分布
        6.3.2.2 木质素在乙醇/水-氢气体系下的反应机理
        6.3.3 甘蔗渣木质素的固体酸催化降解研究
        6.3.3.1 不同木质素解聚产物的组成及分布
        6.3.3.2 解聚产物的其他分析
        6.3.4 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比较及机理分析
        6.3.4.1 不同催化剂载体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6.3.4.2 镍的引入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木素基碳纤维制备工艺及木素结构对其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碳纤维发展现状
        1.2.1 黏胶基碳纤维
        1.2.2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1.2.3 沥青基碳纤维
    1.3 碳纤维的应用
        1.3.1 航空航天领域
        1.3.2 体育领域
        1.3.3 能源领域
        1.3.4 建筑领域
        1.3.5 汽车领域
        1.3.6 电子电器领域
    1.4 木素
        1.4.1 木素的结构
        1.4.2 木素结构单元间主要连接类型
        1.4.3 木素的物理性质
        1.4.4 木素的化学性质
        1.4.5 木素的分离
    1.5 木素结构的分析方法
        1.5.1 红外吸收光谱
        1.5.2 核磁共振
        1.5.3 凝胶渗透色谱
    1.6 木素基碳纤维
        1.6.1 木素碳纤维的发展概况
        1.6.2 木素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1.7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木素酚化制备碳纤维
    2.1 实验原料
    2.2 木素基碳纤维的制备流程
        2.2.1 木素提纯
        2.2.2 木素酚化制备碳纤维纺丝液
        2.2.3 熔融纺丝
        2.2.4 纤维固化
        2.2.5 原丝碳化
        2.2.6 碳纤维性能的表征
    2.3 对照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红外光谱以及~(31)P-核磁共振分析木素结构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方法
        3.2.1 红外光谱分析
        3.2.2 31P-核磁共振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光谱分析木素结构
        3.3.2 木素的~(31)P-NMR 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凝胶渗透色谱对木素分子量分布的研究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方法
        4.2.1 木素的乙酰化处理
        4.2.2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木素的分子量曲线
        4.3.2 木素分子量的对比
        4.3.3 木素的分散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工业硫酸盐木素用作土壤改良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引言
    1.1 土壤状况
    1.2 酸雨
    1.3 铝质土壤的改良
    1.4 造纸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1.5 工业木素的综合利用
    1.6 研究内容和实际意义
2 工业硫酸盐木素的磺化改性
引言
    2.1 实验方法
        2.1.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1.2 凝胶过滤色谱(GFC)
        2.1.3 磺酸基和羧酸基的测定方法
        2.1.4 硫含量的测定
        2.1.5 木素水溶性的测定
    2.2 工业硫酸盐木素的磺化改性方法
    2.3 实验
        2.3.1 原料组成及工业硫酸盐木素的制备
        2.3.2 磺化改性反应条件的选择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反应因子对磺化木素得率和酸基含量的影响
        2.4.2 反应因子对Na2SO3消耗量的影响
        2.4.3 磺化木素S-1的制备
    2.5 结论
3 工业硫酸盐木素氧-碱改性处理
引言
    3.1 实验分析方法
        3.1.1 核磁共振光谱(NMR)
        3.1.2 渗析(dialysis)
        3.1.3 凝胶过滤色谱(GFC)
        3.1.4 改性木素的化学结构分析方法
    3.2 硫酸盐木素氧—碱处理反应机理
    3.3 实验
        3.3.1 硫酸盐木素的氧碱处理
        3.3.2 改性木素分离和纯化方法的选择
        3.3.3 种植实验样品的制取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渗析
        3.4.2 凝胶过滤色谱分离
        3.4.3 种植实验样品的制备
        3.4.4 改性木素的化学结构分析
    3.5 结论
4 改性木素和铝离子(Al~(3+))的结合机理
引言
    4.1 实验方法
        4.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ICP)
        4.1.2 Al~(27)-核磁共振法(Al~(27)-NMR)
    4.2 铝盐的水溶液化学
    4.3 实验
        4.3.1 Al~(3+)和改性木素沉淀率实验
        4.3.2 凝胶过滤色谱分析实验
        4.3.3 电位滴定实验
        4.3.4 Al~(27)-NMR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Al~(3+)和改性木素沉淀率的讨论:
        4.4.2 凝胶过滤色谱分析(GFC)
        4.4.3 Al~(3+)和改性木素的结合率
        4.4.4 电位滴
        4.4.5 Al~(27)-NMR
    4.5 结论
5 种植实验—改性木素减缓铝毒、改良土壤性能的评估
引言
    5.1 铝对植物生态效应的影响
    5.2 实验方法
        5.2.1 热中子照相检测方法(Netron Radiography,NRG)
        5.2.2 交叉法
    5.3 实验

(9)酸析木素分级分离及低分子量木素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造纸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2 造纸黑液的污染及其资源化利用
    1.2 木素
        1.2.1 木素的结构
        1.2.2 木素的结构单元
        1.2.3 木素结构单元间的主要连接类型
    1.3 木素的主要分离方法
    1.4 木素结构的主要分析方法
        1.4.1 红外吸收光谱
        1.4.2 核磁共振波谱
        1.4.3 凝胶渗透色谱(GPC)
    1.5 木素的应用
        1.5.1 木素在农林业中的应用
        1.5.2 木素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1.5.3 木素在石化领域的应用
        1.5.4 木素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6.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黑液中木素的分级分离及各段析出量的研究
    2.1 实验
        2.1.1 实验原料
        2.1.2 蒸煮实验方法
        2.1.3 黑液成分分析
    2.2 酸析法分级分离木素
        2.2.1 基本原理
        2.2.2 分离过程
    2.3 超滤法分离木素
        2.3.1 基本原理
        2.3.2 超滤分离过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黑液的性质
        2.4.2 酸析法提取的木素样品的量的分析
        2.4.3 超滤法分离木素过程及分析
        2.4.3.1 超滤过程中通量的测定及分析
        2.4.3.2 超滤析出木素的质量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各段木素样品的红外结构分析及比较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酸析木素的红外谱图及其结构分析
        3.3.2 超滤木素的红外谱图及其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31P-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各段木素试样结构
    4.1 实验原料
        4.1.1 木素原料
        4.1.2 化学试剂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酸析溶出木素的31P-NMR 谱图及分析
        4.3.1.1 酸析溶出木素的31P-NMR 谱图
        4.3.1.2 酸析溶出木素的31P-NMR 谱图分析
        4.3.1.3 酸析溶出木素中官能团的含量比较
        4.3.1.4 酸析溶出木素中酚羟基的含量比较
        4.3.2 超滤木素的31P-NMR 谱图及分析
        4.3.2.1 超滤木素的31P-NMR 谱图
        4.3.2.2 超滤木素的31P-NMR 谱图分析
        4.3.2.3 超滤木素中官能团的含量比较
        4.3.2.4 超滤木素中酚羟基的含量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各段木素分子量的研究
    5.1 实验原料
    5.2 实验方法
        5.2.1 木素试样的乙酰化处理
        5.2.2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酸析溶出木素的分子量变化曲线
        5.3.2 酸析溶出木素的分子量比较
        5.3.3 超滤木素的分子量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本研究的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四、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的分子量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 [1]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分子量及其分布[J]. 谌凡更,李静.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1999(03)
  • [2]用凝胶色谱法研究木素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应用[J]. 刘铭祥,魏鹏月. 中国造纸, 1988(05)
  • [3]微生物菌剂在有机废弃物堆肥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辛世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4]汽爆秸秆木质素分级及其材料的制备[D]. 王冠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5(06)
  • [5]甘蔗渣绿液预处理酶解及木质素催化解聚研究[D]. 周自圆. 北京林业大学, 2018
  • [6]木素基碳纤维制备工艺及木素结构对其影响的研究[D]. 董立斌. 齐鲁工业大学, 2013(04)
  • [7]用GPC测定木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研究概况[J]. 林伟生,常凤眉. 化学通讯, 1983(01)
  • [8]工业硫酸盐木素用作土壤改良剂的研究[D]. 王东香. 东北林业大学, 2001(01)
  • [9]酸析木素分级分离及低分子量木素结构研究[D]. 邵鲁鹏. 齐鲁工业大学, 2014(08)
  • [10]水溶性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碱木素分子量[J]. 李静,付时雨,张汉英. 色谱, 1998(03)

标签:;  ;  ;  ;  ;  

凝胶色谱法测定木质素的分子量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