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功夫茶”的走红

谈“功夫茶”的走红

一、漫谈“工夫茶”的火候(论文文献综述)

包大明,任天飞[1](2013)在《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中国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其中制茶文化和饮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梁明捷[2](2013)在《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但是就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而言,最突出的“症结”在于:一方面存世的园林和文字性资料很少,散篇和建筑学科的论着居多,而运用跨学科的系统科学方法,涵盖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三大要素的全面研究成果仍然相当匮乏。另一方面,学界前辈及后续学者先后提出了岭南古典园林“畅朗轻盈”和“绚丽多姿”风格特征的诸多观点,然而也缺乏统一认识。因此,本文通过岭南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及具体表现形式的系统分析,其目的是构建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全面系统研究框架,显示出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岭南古典园林的建筑、叠山、理水和植物配置是其风格特征的四个具体表现形式。“畅朗轻盈”和“绚丽多姿”风格特征的二重统一性在四个方面均有突出表现。第二章中,通过基于明清、近代岭南园林与同期的巴洛克、洛可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西方设计艺术的频繁交流而进行的横向对比研究,以及岭南园林风格的发展演变的三个历史阶段:南越王朝园林、南汉王朝园林和明清近代园林的纵向对比研究。指出:岭南古典园林建筑为解决亚热带湿热气候和受到商业经济和意识的影响,一方面具有畅朗轻盈的体型、简单规整的紧凑型平面布局和科学合理装饰的实用主义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发达的民间工艺和外来文化影响,又表现出不拘一格、组合灵活的庭园空间布局、通透玲珑、灵活变化的立面造型和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建筑装饰。第三章中,通过岭南与北方、江南园林在叠山的石材、代表作品、服务对象、结构类型、假山规模、布局手法、洞窟技术等对比研究,以及岭南叠山技术中常见的“石谱”类型、成熟的工艺流程和塑山技法的分析,指出:岭南古典园林叠山一方面表现出材料运用和结构原理的科学性,并与建筑居住空间构成紧密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纹饰的审美传统、英石材料的特性、连镶带贴塑山的技术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玲珑通透、新奇多姿的表现主义倾向,更深刻地认识其风格特征。第四章中,岭南古典园林的理水通过与北方、江南园林在理水规模与池岸、理水文化、水体构筑形态、理水原则、山水关系和水乡文化的影响等对比研究分析,一方面体现出适应庭园边界与面积要求的几何形状聚合式、环水式平面布局、利用水体达到降温作用和房水相伴、亲水建筑的营建,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注重活水引用、盛行的水上活动、水边植物景观的配置和以水为财、活泼多姿的南国水乡“水文化”特征。第五章中,岭南园林的植物配置通过与北方、江南园林植物配置的选材、配置文化等的对比研究,以及植物配置中独特的组织形式与观赏方式分析,指出:岭南园林的植物配置一方面表现出重利实惠的理念、注重地方树种、岭南佳果和香花植物栽植的实用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显现出四季葱郁、花馨色艳、果丰延绵、外来树种和水边以及棕榈科植物繁多、此起彼落、热闹非凡的热带、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景观风貌和绚丽多姿的南国风光。第六章,综上,明清代岭南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鼎峙成为三大地方风格之一。从宏观的环境因素看,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其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岭南的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二重统一性倾向。从微观的环境因素看,明清代岭南古典园林风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其表现出来的“娱于园”取代“隐于园”的功能倾向和“壶中”、“芥子”的思想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风格的最终形成。通过现存粤中四大名园的综合性案例研究,揭示了:岭南古典园林风格,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端庄典雅,雍容华贵”和江南私家园林“怡情写意,隐逸超脱”的意匠指归,充分体现了“求真而传神,求实而写意”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精神,它是“畅朗轻盈”和“绚丽多姿”二重性风格特征的完整统一体。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分割、和谐统一。

谢丽清[3](2010)在《潮州弦诗乐的音乐形态与社会功能》文中认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潮州弦诗乐,虽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主要侧重在弦诗乐某方面的形态研究,对弦诗乐整体的音乐形态与社会功能的研究则处于空白状态。本文的研究目的:生存在潮州这一特殊环境中的弦诗乐对社会有什么作用与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从弦诗乐的生成背景出发,全面了解其音乐形态,探究其社会功能。采用实地考察、采访、参与民间合奏、教学等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最后,得出以下结论:潮州弦诗乐的成长,是与潮州地区靠山面海、地少人多的地理环境,儒雅、精细的潮州文化,生动活泼的潮州民俗,远涉全球的海外潮人,被誉为潮州音乐的母体等因素紧密相连的。它有一套既独特又丰富的音乐形态、与众不同的演奏形态、自身的审美观念。潮州弦诗乐的社会功能,主要在传播方面和伦理价值方面。在传播方面,其音乐文本、合乐演出、接受体、乐社、承传等起着音乐文化传播的功能。在伦理价值方面,它对自然环境和谐协调,对社会和合团结、对个人调节身心。其对社会和合团结,是由其内因和外因起作用的。其内因是由于其自身形态的和合因素,外因是其被应用于百姓日常的夜间合乐中,又被应用于民俗的节日中。其对个人调节身心,原由有三:其一,十指管全身;其二,与其自身的“规整有序,自然和谐”的音乐形态特征紧密相关;其三,与潮州地区人民的生活工作有关。对于中老年人,首先,它能促进血液循环,延年益寿;其次,它能排除杂念,减轻病痛;再次,弦诗乐可调节精神,丰富生活。对于幼儿、青少年,能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审美、调节身心、培养合作,引导思想,使他们自幼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思想意识、精神风貌,防止走上歧路。本文将为今后潮州弦诗乐的研究、潮州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照,将会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实践起作用。同时针对目前社会上对音乐好的社会功能认识的模糊乃至错误,本题以弘扬中国传统音乐及其优秀社会功能为主旨,提醒世人从自我修心做起,团结群众,和谐社会,以使弦诗乐能更健康地生存从而对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党凤花[4](2010)在《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1444),这个研究力求在分析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园里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以及组织水平的基础上,来明确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织结构、主要害虫和天敌优势种的动态,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1依据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的营养和取食间的关系可以将总群落划分为植食类的节肢动物亚群落、捕食类的节肢动物亚群落、寄生-中性类的节肢动物亚群落,用调查所得节肢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采用群落生态学指标进行分析群落的结构组成。2008年在茶园共调查到节肢动物43种,属于38科。植食类的亚群落是总群落的主要的成分,相对丰盛度为0.6337,其中优势种是假眼小绿叶蝉和蛇眼蚧;捕食类的亚群落相对丰盛度则为0.2839,其优势种天敌主要是蜘蛛类和瓢虫类。2008年茶园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的数值表明:捕食类亚群落>植食类亚群落>总群落;而多样性数值则表明:捕食类亚群落>植食类亚群落>总群落。2由于环境因子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茶园中群落的各项指标出现了一些波动。多样性是群落整体状况的综合反映,2008年总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大致为:低-高-低-高,植食类亚群落与总群落变化趋势相类似,而捕食类亚群落则保持较高的多样性水平。3以通径分析方法来分析2008年各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其它生态指标间的关系表明:2008年总群落物种数S与多样性指数H’关系相对比较密切,植食类的亚群落多样性指数是通过物种数S来起作用的,而捕食类亚群落多样性则是通过个体总数N来起作用。4 2008年茶园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和捕食类亚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如下结果:2008年聚类距离D=1.81时,总群落可以聚类为4类;D=1.50时,植食类亚群落可聚为5类,D=1.96时,捕食类亚群落则可以聚为4类。5对2008年的茶园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和捕食类亚群落主成分分析及排序得出结果:节肢动物总群落、捕食类特征向量矩阵第3主分量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5.04%和95.46%,植食类亚群落特征向量矩阵第2主分量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92.88%。个体总数(N)、物种数(S)和物种丰富度(R)对3种类型群落的贡献比较大。6 2008年通过对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和茶白粉虱与天敌在数量方面的关联度分析,发生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生态位分析和排序,在此基础上综合排序得出: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锥腹肖蛸蛛和鞍型花蟹蛛;茶蚜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薄翅螳螂;茶白粉虱的主要天敌是茶色新圆蛛、大草蛉和异色瓢虫。3种害虫的聚集均数λ值大于2,表明其聚集是害虫本身的原因引起的。7 2009年和2008年龙井43品种的昆虫群落之间进行t检验,结果是:两年的假眼小绿叶蝉差异显着,茶红蜘蛛差异极显着。两年之间的粽管巢蛛、茶色新圆蛛和八斑球腹蛛差异不显着。8对春季龙井43、白毫早和龙井长叶三个不同品种之间昆虫群落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对物种数做了方差分析得到龙井43和龙井长叶之间的物种数差异极显着,白毫早和龙井长叶之间的差异极显着,而龙井43和白毫早之间的差异不显着。龙井43和白毫早之间个体数的差异极显着,龙井43和龙井长叶之间的差异极显着,而白毫早和龙井长叶之间的差异不显着。对秋季龙井43、白毫早和龙井长叶的节肢动物群落之间进行方差分析得出:这三个品种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都不显着。

吕超[5](2010)在《漫谈东方茶文化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茶道只属于东方文化,并且是东方文化的精华。饮茶对于人的身体有益比较好理解,但它所具有的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功能,西方人就非常费解。西方人最初知道中国人饮茶就充满了好奇。古阿拉伯人在公元9世纪中叶(五代十国或北宋初)所写的《中国印

陶德臣[6](2002)在《中国茶业经济史研究综述(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曾国渊[7](1983)在《漫谈“工夫茶”的火候》文中提出 品饮名茶,杯盖乍启,香气袭人,虽茶汤未尝,已感心旷神怡。至于茶汤淡淡,一与茶的固有品质,二与茶的用量多少有关,泡饮者则浓淡各有所好。古人品茗十分讲究,蔡襄《茶录》称: “茶叶主于甘滑”,赵佶《大现茶论》则言茶“甘香重滑为味之全”。品尝乌龙茶,亦以茶汤浓重,回味甘滑者为上品;入口即略有甜感者,则近于薄,非佳茗,乃乏味之饮。

二、漫谈“工夫茶”的火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漫谈“工夫茶”的火候(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二、中国茶文化的兴盛
三、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2)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2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 研究的目标、方法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2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 岭南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
    2.1 岭南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特征
        2.1.1 畅朗轻盈的体型
        2.1.2 实用主义的风格倾向
        2.1.3 不拘一格的庭园空间和活泼多姿的造型
    2.2 岭南古典园林建筑装饰的风格特征
        2.2.1 岭南古典园林建筑装饰风格形成的历史源流分析
        2.2.2 绚丽多姿的装饰风格特征
        2.2.3 岭南庭园与西方同期装饰艺术风格特征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岭南古典园林的叠山风格
    3.1 岭南古典园林叠山风格的历史源流分析
        3.1.1 生长期----秦、汉代的山岳崇拜
        3.1.2 兴盛期----南汉、宋代的叠山风格
        3.1.3 成熟期----明清、近代的叠山风格
    3.2 岭南古典园林叠山的风格特征
        3.2.1 岭南庭园叠山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3.2.2 岭南庭园叠山风格形成的材料因素
        3.2.3 岭南庭园叠山风格形成的技术因素
        3.2.4 粤东庭园叠山的风格特征
        3.2.5 岭南庭园叠山的美学表现
        3.2.6 三大园林叠山风格的对比分析
    3.3 岭南古典园林的叠山技术
        3.3.1 岭南古典园林叠山的类型
        3.3.2 岭南古典园林叠山的工艺流程及步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岭南古典园林的理水风格
    4.1 岭南古典园林理水风格形成的历史源流分析
        4.1.1 贝丘与沙丘滨海部落的理水特征
        4.1.2 秦汉代园林理水风格
        4.1.3 隋唐、南汉和宋代园林理水风格
        4.1.4 明清、近代园林理水风格
    4.2 岭南古典园林理水的风格特征
        4.2.1 三大园林理水风格的对比分析
        4.2.2 岭南古典园林理水的风格特征
        4.2.3 岭南古典园林理水的类型与形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岭南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风格
    5.1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风格的历史演变
        5.1.1 史前时期的植物种类
        5.1.2 秦、汉代宫苑的植物配置
        5.1.3 晋、南汉、宋代的植物种类及宫苑植物配置
        5.1.4 明清、近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5.2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风格特征
        5.2.1 岭南植物的生境条件特征
        5.2.2 岭南植被的类型和特征
        5.2.3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风格特征
        5.2.4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文化内涵
    5.3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组织形式
        5.3.1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种植方式
        5.3.2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与建筑空间关系
        5.3.3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材料的观赏方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岭南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总述
    6.1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
        6.1.1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形成的宏观环境因素
        6.1.2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形成的微观环境因素
        6.1.3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特征的观点统一
    6.2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特征的案例综合研究
        6.2.1 顺德清晖园
        6.2.2 番禺余荫山房
        6.2.3 东莞可园
        6.2.4 佛山梁园
    6.3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3)潮州弦诗乐的音乐形态与社会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潮州弦诗乐的生成背景
    第一节 潮地历代礼乐
    第二节 源于潮地民间音乐
    第三节 潮州弦诗乐与潮州文化氛围
第三章 潮州弦诗乐的形态
    第一节 音乐形态
    第二节 演奏形态
    第三节 审美观念
第四章 潮州弦诗乐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潮州弦诗乐的传播
        一、音乐文本
        二、合乐演出
        三、接受体
        四、乐社
        五、承传
    第二节 潮州弦诗乐的伦理价值
        一、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
        二、社会和合团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56年—2009年国内报刊发表的潮州音乐评介及研究文章目录
附录二:1933年—2009年出版发行的有关潮州音乐专着、刊物、乐谱目录
附录三:海内外潮乐社团表

(4)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群落的结构和组织学研究进展
    2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3 数学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4 昆虫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5 茶树害虫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1.1 茶概况
        1.1.1 茶树的简介
        1.1.2 茶文化
        1.1.3 茶种类
    1.2 茶树的主要害虫与防治
    1.3 茶树的发展前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调查方法
    2.3 昆虫种的鉴定
    2.4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2008年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研究
        3.1.1 2008年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
        3.1.2 2008年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组织水平
        3.1.3 2008年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间动态
        3.1.4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3.1.5 2008年茶园3种害虫与各种天敌的灰色系统分析
    3.2 龙井43品种2008年与2009年之间的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差异
        3.2.1 两年间茶园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变化
        3.2.2 两年间昆虫群落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差异
    3.3 2009年三个茶树品种之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差异分析
        3.3.1 不同品种茶园昆虫种群数量的差异
        3.3.2 三个不同品种之间昆虫群落差异的方差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中国茶业经济史研究综述(续)(论文提纲范文)

(三) 茶叶消费
    1、茶叶利用。
    2、饮茶技艺。
    3、饮茶习俗。
    4、饮茶影响。
(四) 茶政与茶法
    1、榷茶与税茶。
        (1) 唐代。
        (2) 宋代。
        (3) 元明至民国。
    2、贡茶及制度。

四、漫谈“工夫茶”的火候(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J]. 包大明,任天飞. 兰台世界, 2013(28)
  • [2]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D]. 梁明捷. 华南理工大学, 2013(11)
  • [3]潮州弦诗乐的音乐形态与社会功能[D]. 谢丽清. 星海音乐学院, 2010(02)
  • [4]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研究[D]. 党凤花. 安徽农业大学, 2010(05)
  • [5]漫谈东方茶文化的发展[A]. 吕超. 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 2010
  • [6]中国茶业经济史研究综述(续)[J]. 陶德臣. 农业考古, 2002(02)
  • [7]漫谈“工夫茶”的火候[J]. 曾国渊. 福建茶叶, 1983(04)

标签:;  ;  ;  ;  ;  

谈“功夫茶”的走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