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兵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感

黄兵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感

一、黄冰液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感冒(论文文献综述)

赖碧婷[1](2014)在《参麻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对参麻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疗效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对参麻颗粒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以寻求中医药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新思路。方法:(1)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风寒感冒患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参麻颗粒组(观察组)和风寒感冒颗粒组(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1-2个疗程(3~6天),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服药后症状、体征的量化评分的改变情况,进行综合疗效评定。(2)急性毒性实验在不能求得半数致死量的情况下,采用最大耐受量法求得小鼠1日的最大耐受量。结果:(1)在总的疗效比较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观察组对咳嗽等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急性毒性实验求得小鼠1日最大耐受量为生药8.932g/kg,相当于成人全日临床推荐量的32.48倍,提示参麻颗粒临床用药安全。结论:通过对参麻颗粒的临床研究及急性毒性实验,证明参麻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疗效肯定,且该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孔茜岚[2](2011)在《外感热病的外治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感热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目前研究较多,而其外治法目前被关注较少。本文着重讨论了外感热病的外治法。从历史沿革入手,较系统地回顾了外感热病外治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阶段和成熟时期。在回顾其历史沿革之后,就目前外感热病的外治法作了简单的综述。外治法同内治法相比,有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方法多样,不拘一格;局部给药,直达病所;就地取材,物廉简单;起效迅速,便于急救;随证变法,随施随停;不为症拘,便于施用;无过胃肠,效力较强。同时因为从外部给药,对患者的胃气无损伤,对正气的抗邪并无影响,特别适用于能适用于不能服药的患者。外治法除了有一定的优越性外,其作用和内治法是殊途同归的,具有和内治法一样的作用:疏通气血,调和营卫;开达腠理,透热外达;消痈散结,祛腐生肌;调气通腑,泄热护脏;宣通清窍,调理气机;开窍醒神,息风止痉;益气敛阴,回阳固脱;避秽化浊,预防疫毒等。文章还对外治法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气味相感是外治法治疗外感热病从外治内的机理所在,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整体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的最后,对外治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短的讨论,认为辨证论治是外感热病运用外治法的关键;综合运用是外感热病外治法运用的基本原则;随证变法变药是外感热病外治法运用的基本要求;注重药物和方法选择是外感热病外治法运用的前提;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王文远[3](2011)在《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疫病作为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传变快、致死率高的疾病,始终伴随人类的成长。每次疫病的流行,都会都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伤痛和难以估量的损失,它不但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也使人产生极大的恐慌心理,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会造成严重的冲击。近年来全球新发疫病不断出现,如艾滋病、军团病、埃博拉病、莱姆病、SARS、禽流感等共有30余种。尤其是SARS等传染病在我国的爆发,一方面暴露了我国在防治疫病的战略和对策方面存在着缺陷;另一方面,在西医预防治疗上,面对这种突发的变异性病毒一时束手无策,这都是导致SARS疫情蔓延流行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中医药预防疫病的思想指导下,发挥中医药在预防疫病方面的优势,探讨政府机构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方面需要进行的机构和制度建设,研究采用哪些具体的中医药方法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日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其他烈性疫病的流行与传染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古代中国防疫思想和方法以及这些防疫思想和方法对现代新发传染病的应用这两部分进行研究。在与疫病的斗争过程中,我国古代医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对疫病的病因病机、发病传变、和预防治疗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具体的防疫方法也十分丰富。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战争频发,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比较有限,多种因素导致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政治因素、地理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因素、人口及城市化因素、中外交流因素及民间习俗等对疫病的影响。古代统治者在面对疫病时,采取了一定的防疫措施,对于遏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措施:1.隔离患者,培养医学人才;2.巡视疫情,施医赐药;3.保障卫生,埋瘗尸骨;4.开仓放粮,赈灾免赋等。古代医家在预防疫病方面在中国医学史上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黄帝内经》中就确立了疫病预防的基本原则,即“正气存内”、“避其毒气”,在实际的预防中就要把握这“正”与“邪”两大环节。这就是古代医家预防疫病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具体思想观念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顺应自然2.修身养性3.藏精固本4.导引养生5.药物防疫6.隔离消毒7.讲究卫生8.节制饮食9.免疫接种等。古代医家的防疫方法归纳之后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正气存内”方面有:1.顺应四时,平衡阴阳;2.调摄情志,消除恐慌;3.增强体质,固本培元;4.服食药饵,补虚扶正;5.预防接种,人工免疫;6.针灸防病,补弱泻盛等。在“避其毒气”方面有:1.隔离避邪;2.卫生避疫3.消毒杀虫;4.药物预防等。近20年来,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多种新的传染病的出现,称为新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具有不同于传统传染病的新的特点,其发生和流行的基础也是建立在多种新出现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之上。因此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和流行因素,从政府主导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来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安全。1.保持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2.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和专业人员的培训;3.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应急反应能力;4.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和市场监管;5.建立传染病预防的特殊政策;6.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监测;7.加强医药及药物添加剂的严格管理;8.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结合古代中医防疫思想,我们在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上得到了很多的启示,结合现代医学防疫思想总结为以下几点:1.未病先防;2.辨证施防;3.整体防疫;4.中西医结合;5.注重养生;6.重视免疫等。在这些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将具体的中医防疫方法融合到现代医学的三个环节中去,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然后从中医的角度对非典、禽流感和甲流这三种新发传染病进行了认识,分析了其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和流行特点,根据其特点分析了应该采取的正确的预防措施。

郑信谦[4](2006)在《银甘合剂治疗新加坡风热感冒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分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两部分。 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对古今中医医学文献及现代医学文献关于感冒的认识、病因病机、病名诊断、治疗方药的研究,以及近年来治疗感冒的概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了感冒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对感冒一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期能更好的运用中医中药治好本病。 临床研究部分,通过90例风热感冒患者,随机分为银甘合剂治疗组60例和银翘散对照组30例,以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为诊断标准。经一疗程3日治疗后,银甘合剂治疗组与银翘散对照组比较,得出如下结果: 1 银甘合剂治疗组在治疗新加坡风热感冒方面取得了显着的疗效。各项临床指标的观察及症状积分的改善,与银翘散对照组比较具有极其显着的差异(P<0.01)。 2 治疗新加坡风热感冒应重视清热利湿法,由于新加坡地处赤道,四面环海,常年高温湿重,国人嗜辛辣食物与冷饮,虽为风热感冒也应考虑湿热潜在的病机,采用辛凉解表法配合清热利湿法,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

吕翠霞[5](2005)在《清营解表法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中医称时行感冒,总属温病、外感发热等范畴,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中医治疗温病由来已久,中医药防治流感,特别是在控制症状、改善预后等方面疗效显着,充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目前防治流感的重要研究方向。但是随着人类体质和疾病谱的的改变,中医中药仍面临提高疗效的问题。 本文首先就外感表证的治法沿革与现状分析、温病伏气发病观的探讨、流感的免疫机制和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几方面作了文献回顾。 在理论探讨部分,从营卫学说论证外感表证不仅关乎卫,而且关乎营。从反复外感患者的体质特征 “内热体质”论发病之内因,以伏气发病观为说理工具,论伏邪之病位病性 “营分热”,结合流感的病因发病特点,阐述了导师姜建国教授对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营热外感证型的新认识,即素体内热患者(如平素手足心热、唇红、乳蛾红或肿、便秘史、舌红、无苔或苔黄),加之反复外感,使营分伏热,新感诱发的外感病发病初期不但具有风热外感的特点,又具有反复外感,不易治愈,每次病程较长,短时易复发的与一般外感不同的临床特点。治疗上提出表里同治,辛凉解表为主,兼清透营热。并研制了清营解表合剂,全方以双花、连翘辛凉解表祛邪为主,以少量白薇、生地、麦冬清营凉血调质为辅,荆芥、防风与双花、连翘寒温相合利于透邪外出,炒牛子利咽、甘草和药,经临床预试显示疗效肯定。 在实验研究部分,为探讨对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感染发挥作用的免疫学机制,采用A/PR/8/H1N1流感病毒复制小鼠流感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等研究技术及方法,针对流感病毒所致的免疫病理状态,以“免疫调节”为切入点,观察清营解表治法对Th1/Th2漂移及相关的免疫效应细胞功能的影响,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清营解表法对流感模型的免疫网络平衡调节机制,为临床辨治营热外感,早期使用清营药提供科学依据。主要进行实验有: 1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A/PR/8/H1N1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 结果显示,感染模型组,感染24小时后,开始发病,呼吸日渐加快,短促,以腹式呼吸为主,行动较迟缓,蜷缩,毛发欠光泽,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饮水量减低;病毒唑组、清营解表合剂组、银翘解毒颗粒各组症状均较模型组依次减轻。 正常空白组未见小鼠死亡,感染模型组死亡率达90%,病毒唑组死亡率为20%,与模型组比较P<0.01;清营解表合剂组大剂量组死亡率为45%,中剂量组死亡率为55%,与模型组比较,分别P<0.01、P<0.05。银翘解毒颗粒组死亡率为75%,小剂量组为70%,与模型组比较均P>0.05。说明清营解表合剂大、中剂量组可以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清营解表合剂大中剂量组死亡保护中文摘要III率分别为45%、35%。结果提示,清营解表合剂可以改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一般状况,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与银翘解毒颗粒组比较作用为优。2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A/PR/8/H1N1感染小鼠肺指数、肺组织中病毒血凝滴度、肺组织病理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感染模型组与正常空白组相比,小鼠的肺指数增加,肺组织的病毒血凝滴度增加,肺组织显示病毒性肺炎改变;清营解表合剂组的肺指数和病毒血凝滴度均较模型组下降,肺组织病毒性肺炎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果提示,清营解表合剂可抑制流感病毒在肺中的复制,可减轻肺组织的炎症改变。3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A/PR/8/H1N1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研究采用中性红法,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行测定,观察清营解表合剂对造模小鼠的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模型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较正常空白组降低,P<0.05,清营解表合剂组和银翘解毒颗粒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较感染模型组有所升高,P均<0.01。结果提示,清营解表合剂和银翘解毒颗粒均可以提高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4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A/PR/8/H1N1 感染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影响的研究通过 ConA 或 LPS 分别对小鼠脾脏的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行诱导,观察清营解表合剂对造模小鼠的细胞和体液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模型组 T、B 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较正常空白组下降,P<0.01;清营解表合剂组、银翘解毒颗粒组 T、B 淋巴细胞的增殖均较模型组升高,P<0.01,差异显着。结果提示,清营解表合剂、银翘解毒颗粒均可以提高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对抑制病毒有利。5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h1/Th2影响的研究采用FCM法,观察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第1、3、7、12天脾中细胞因子Th1/Th2的表达,研究清营解表合剂对造模小鼠后不同时相Th1/Th2平衡调节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清营解表合剂的作用机制。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 感染后第3天,实验各组Th1/Th2都有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感 染 后 第 7天 , 感 染 模 型 组 Th1/Th2值 升 高 , 清 营 解 表 合 剂 中 剂 量 组 的Th1/Th2值也继续升高、银翘解毒颗粒组次之,与空白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感染后第12天,感染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显着升高P<0.01,银翘解毒颗粒清营解表法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的

孙晓光[6](2004)在《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病变及免疫状态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流感属中医疫病学范畴,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历史上流感有过几次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行,曾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目前,每年全世界仍有大约10%的人患流感。流感主要影响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尤以老年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根据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报告,近年来美国每年因流感损失数百万个工作日,死于流感的人数为2-4万,30万人次住院,每年用于预防流感的费用和流感引起的劳动力损失超过1.2亿美元。目前尚缺乏可靠的方法对流感发生与流行的周期性进行有效预测,而合成药中也尚无理想广谱且能消除症状的抗病毒药物。本文首先总结中药抗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以及清开灵在各个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中医疫病学的发展简史进行了总结。其后又进行了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病变与免疫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二、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三、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10的影响。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 清开灵的不当使用对于小鼠的脾胃功能有影响,可造成饮食减少及体重减轻。验证了中医“过用寒凉则伤脾胃”的理论。 2 清开灵过早、过量使用造成小鼠体温下降,同时出现耳缘和尾部静脉淤血,其严重程度和剂量大小呈正相关。验证了中医“苦寒药损伤阳气导致寒凝血淤”的理论。 3 清开灵对流感病毒感染抑制的量效关系。从实验中可以看出,清开灵Ⅱ大剂量组较模型组先出现死亡,这与苦寒伤正有关,而小剂量组死亡时间虽然延后,但死亡数量仍然高于模型组,说明药量达不到抗病毒水平。 4 清开灵Ⅱ中剂量组治疗给药能抑制FM1感染所致的体重下降,降低小鼠死亡率,提高平均生存天数,但并不明显;病毒唑组能极显着地提高小鼠生存率及平均生存天数,抑制体重下降。本实验结果证明,清开灵Ⅱ对FM1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死亡保护作用。 5 清开灵Ⅱ对FM1感染小鼠肺部病变的作用。清开灵Ⅱ中剂量组与感染模型照组比较,肺指数亦略有降低,说明清开灵Ⅱ组有减轻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部病变的作用。清开灵Ⅱ大、中剂量组的胸腺指数显着高于模型组,其他各组无明显区别。说明清开灵Ⅱ有刺激动物细胞免疫的作用。 6 清开灵Ⅱ对FM1感染小鼠的抗病毒和抑炎作用。通过感染7天后细胞因子的测定,清开灵Ⅱ能促进IFN-γ的分泌,而且效果优于清开灵。清开灵Ⅱ组IL-4释放有明显增加,清开灵Ⅱ组与感染模型组比较,IL-10释放亦有增加,说明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何伟[7](1999)在《疾病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流感者讲话、喷嚏、咳嗽时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它起病快,病情重,传染性强,引起并发症多,常易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主要症状有:畏寒、高热、头痛、鼻塞、乏力,重者还可并发肺炎、心衰和单纯疱疹等。目前,治疗上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实践证明:注意休息,多喝开水,可有效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伴有发烧、头痛者可服用阿斯匹林;咽痛者可用消炎喉片含服;鼻塞者用10%麻黄素液滴鼻。中草药

贾延库[8](1992)在《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与预防》文中提出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大组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呼吸系疾病。我国目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10余种,其中列入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和风疹等九种。

李家宜[9](1989)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文中指出 上呼吸道包括自鼻孔至喉头部分的呼吸道。所谓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因这几部分受感染时常同时波及,故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一、上感的主要病原是什么? 最常见的是病毒引起的,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呼吸道合胞

李丙强[10](1977)在《黄冰液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感冒》文中提出 遵照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方针,我大队采用黄冰液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群众乐意接受,现介绍如下,供参考。药物:黄连五钱,冰片二钱。制法:将黄连、冰片捣碎,加入1,000毫升凉

二、黄冰液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感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冰液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感冒(论文提纲范文)

(1)参麻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3. 分组方法
        4. 治疗方法
        5. 疗程
        6. 观察指标
        7. 观察记录方法
        8. 疗效评定
    三、 数据处理
    四、 一般资料
        1.两组患儿性别分布(见表 1,图 1)
        2. 两组患儿年龄分布(见表 2,图 2)
        3.两组患儿治疗前病情分类比较(见表 3,图 3)
        4. 两组患儿治疗前临床综合证候积分比较(见表 4)
        5. 两组患儿治疗前临床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 5)
        6.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
        7. 不良反应观察
第二部分 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一、 中医对小儿感冒的认识
        1. 古代中医对感冒的认识
        2. 现代报道
    二、 西医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西医治疗
        3. 鉴别诊断
    三、 选题依据
    四、 治法分析
        1. 散寒解表
        2. 益气止咳
        3. 健脾和胃
    五、 方药分析
        1. 组方分析
        2. 单味中药溯源及用药分析
        3. 现代药理学研究
    六、 诊断及疗效标准分析
        1. 诊断标准分析
        2. 疗效标准分析
    七、 研究结果分析
        1. 临床疗效分析
        2. 实验结果及安全性分析
    八、 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外感热病的外治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外感热病外治法的历史沿革
二、外感病外治法的研究现状
    1. 儿科
    2. 内科
三、外感热病外治法的优势
    1. 方法多样,不拘一格
    2. 局部给药,直达病所
    3. 就地取材,物廉简单
    4. 起效迅速,便于急救
    5. 随证变法,随施随停
    6. 不为症拘,便于施用
    7. 无过胃肠,效力强劲
    8. 无伤胃气,无碍正气抗邪
    9. 能适用于不能服药的患者
四、外感热病外治法的作用机理
    1. 内外相应的是外感热病运用外治法的理论依据
    2. 内外殊途同归,分杀邪势是外治法的治疗外感热病的主要作用
        2.1 疏通气血,调和营卫
        2.2 开达腠理,透热外达
        2.3 消痈散结,祛腐生肌
        2.4 调气通腑,泄热护脏
        2.5 宣通清窍,调理气机
        2.6 开窍醒神,息风止痉
        2.7 益气敛阴,回阳固脱
        2.8 避秽化浊,预防疫毒
    3. 气味相感是外治法治疗外感热病从外治内的机理所在
        3.1 与经气相感,实施经络调节
        3.2 与脏腑之气相感,发挥直接治疗作用
五、外感热病外治法运用要点
    1. 辨证论治是外感热病运用外治法的关键
        1.1 辨部位
        1.2 辨局部与全身病变
        1.3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2. 综合运用是外感热病运用外治法的基本原则
    3. 随证变法变药是外感热病运用外治法的基本要求
    4. 注重药物和方法选择是外感热病运用外治法的前提
        4.1 药物性味宜味厚力大
        4.2 选择合适的基质
        4.3 选择适宜的方法
    5. 注意治法的毒副作用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古代医家对疫病的认识
    1. 对疫病概念及范围的认识
    2. 对疫病的基本特点的认识
        2.1 紧急性和灾难性
        2.2 传染性和流行性
        2.3 季节性和地域性
        2.4 传变性和阶段性
        2.5 致病因素的特异性和临床特殊性
        2.6 免疫性
    3. 对疫病病因的认识
        3.1 寒邪致疫说
        3.2 疠气、时气和乖戾之气致疫说
        3.3 异气致疫说
        3.4 毒邪致疫说
    4. 对疫病传染方式和传播途径的认识
    5. 对疫病传变规律的认识
    6. 对疫病治疗的发展贡献
    7. 对疫病的分类
    8. 古代典型疫病举例
        8.1 流感
        8.2 鼠疫
        8.3 霍乱
        8.4 天花
        8.5 疟疾
第二部分 古代中国防疫思想和措施研究
    1. 影响古代疫病流行的因素
        1.1 社会政治因素
        1.1.1 政府与社会局势
        1.1.2 战争
        1.2 地理自然条件
        1.3 自然灾害
        1.4 地区交流
        1.5 人口分布及城市化建设
        1.6 民间习俗
    2. 古代中国政府机构防疫对策
        2.1 隔离患者,培养人才
        2.2 巡视疫情,施医赐药
        2.3 保障卫生,埋瘗尸骨
        2.4 开仓放粮,赈灾免赋
    3. 古代医家预防疫病的主要思想
        3.1 顺应自然的思想
        3.2 修身养性的思想
        3.3 藏精固本的思想
        3.4 导引养生的思想
        3.5 药物防疫的思想
        3.6 隔离消毒的思想
        3.7 讲究卫生的思想
        3.8 节制饮食的思想
        3.9 免疫接种的思想
    4.古代医家主要防疫措施
        4.1 正气存内
        4.1.1 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4.1.2 调摄情志,消除恐慌
        4.1.3 增强体质,固本培元
        4.1.4 服食药饵,补虚扶正
        4.1.5 预防接种,人工免疫
        4.1.6 针灸防病,补弱泻盛
        4.2 避其毒气
        4.2.1 隔离避邪
        4.2.2 卫生避疫
        4.2.3 消毒杀虫
        4.2.4 药物预防
第三部分 近年中国新发传染病防疫研究
    1.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
    2.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2.1 人畜共患性
        2.2 病原体的易变异性
        2.3 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
        2.4 疾病发生的不确定性
    3. 几种常见的新发传染病简介
        3.1 艾滋病
        3.2 SARS
        3.3 人禽流感
        3.4 甲型H1N1流感
    4. 我国新发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分析
        4.1 环境因素
        4.2 经济因素
        4.3 人为因素
        4.4 生物学因素
        4.5 微生物耐药性因素
    5. 我国政府机构应对新发传染病对策
        5.1 保持人与自然和谐
        5.2 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和专业人员的培训
        5.3 建立公共卫生紧急处理系统
        5.4 提高政府部门应急反应能力
        5.5 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和市场监管
        5.6 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
        5.7 加强医药及药物添加剂的严格管理
        5.8 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
    6. 现代中医预防疫病的思想和方法
        6.1 古代中医防疫思想对现代传染病预防的启示
        6.1.1 未病先防的思想
        6.1.2 辨证施防的思想
        6.1.3 整体防疫的思想
        6.1.4 中西医结合的防疫思想
        6.1.5 注重养生的思想
        6.1.6 重视免疫的思想
        6.2 现代中医防疫方法
        6.2.1 控制传染源
        6.2.2 切断传播途径
        6.2.3 保护易感人群
        6.2.3.1 天人合一
        6.2.3.2 形神合一
        6.2.3.3 药食结合
        6.2.3.4 疫苗接种
    7. 几种常见新发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
        7.1 非典型性肺炎
        7.1.1 中医对非典的认识
        7.1.2 非典的病因与病机
        7.1.3 非典的传变特点
        7.1.4 非典的中医药预防
        7.2 人禽流感
        7.2.1 中医对人禽流感的认识
        7.2.2 人禽流感的病因病机
        7.2.3 人禽流感的传变
        7.2.4 人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7.3 甲型H1N1流感
        7.3.1 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
        7.3.2 甲型H1N1流感的病因病机
        7.3.3 甲型H1N1流感的传变
        7.3.4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银甘合剂治疗新加坡风热感冒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感冒的中医研究综述
        历代医家对感冒的认识
        感冒病因病机的认识
        感冒辨证论治的认识
    感冒的现代医学研究综述
        现代医学对感冒的认识
        感冒的病因与病
        感冒的诊断
        感冒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
        病例情况
        研究方法
        病例分组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剔除标准
        治疗药物
        疗程
        疗效观察
        疗效性指标
        病情分级标准
        疗效标准
        统计学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一般情况比较
        性别比较
        年龄比较
        病情比较
        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各项症状比较
        治疗前舌象比较
        治疗前脉象比较
        治疗结果比较
        疗效指数比较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值比较
        治疗后舌象比较
        治疗后脉象比较
        治疗后各项症状比较
    图片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5)清营解表法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一 外感表证的治法沿革与现状分析
文献综述二 温病伏气发病观的探讨
文献综述三 流感的免疫机制和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清营解表理论表述
    2 清营解表理论的发病观
        2.1 营分热的探讨
        2.2 阳盛体质是营分伏热的基础
        2.3 营热外感的体质特征
        2.4 伏气发病观与营热外感
    3 营热外感的病机特点
    4 营热外感治疗大法
        4.1 《伤寒杂病论》外感病表里同病之治方法学的启示
        4.2 立营热外感理法方药
    5 以往临床对假说的验证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 A/PR/8/H1N1 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的研究
    实验二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A肺组织病毒血凝滴度的影响
    实验三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 A/PR/8/H1N1 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实验四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 A/PR/8/H1N1 感染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的影响
    实验五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 A/PR/8/H1N1 感染小鼠脾组织 Th1/Th2 表达的影响讨论
        1 对造模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的影响
        2 对造模小鼠肺指数、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肺组织病毒血凝滴度的影响
        3 对造模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4 对造模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5 对模型小鼠 Th1/Th2 调节的影响
结语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6)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病变及免疫状态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一 中药抗流感病毒的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清开灵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三 中医疫病学简史
前言
实验一 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
    结果
    讨论
实验三 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IL-10的影响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讨论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黄冰液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感冒(论文参考文献)

  • [1]参麻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临床研究[D]. 赖碧婷. 云南中医学院, 2014(01)
  • [2]外感热病的外治法研究[D]. 孔茜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2)
  • [3]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 王文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2)
  • [4]银甘合剂治疗新加坡风热感冒的临床研究[D]. 郑信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5]清营解表法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D]. 吕翠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6]清开灵Ⅱ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病变及免疫状态影响的初步研究[D]. 孙晓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7]疾病防治[J]. 何伟. 健康生活, 1999(03)
  • [8]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与预防[J]. 贾延库. 生物学通报, 1992(06)
  • [9]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 李家宜. 中国农村医学, 1989(10)
  • [10]黄冰液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感冒[J]. 李丙强. 赤脚医生杂志, 1977(01)

标签:;  ;  ;  ;  ;  

黄兵滴鼻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