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渣煤种植成因及沉积环境

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渣煤种植成因及沉积环境

一、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残植煤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韩德馨,任德贻,郭敏泰[1](1983)在《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残植煤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文中研究表明 我国南方晚二叠世煤层含有大量木栓质体,长期以来为地质学者所关注。其中以浙江长广煤田最有特色。长广煤田的C煤层不仅富含木栓质体,而且夹有丰富海相动物碎屑灰岩和介壳灰岩的透镜体。因此,研究该煤田树皮煤煤层的成因和沉积环境,探讨这一特殊煤种的成煤植物以及木栓质体的富集原因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这对了解我国煤层的聚积环境、特殊煤种的形成,是有重要意义的。

唐跃刚,郭亚楠,王绍清[2](2011)在《中国特殊煤种——树皮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树皮残植煤为我国华南晚二叠世特殊煤种之一,具有高挥发份、低水分、高硫(尤其有机硫)、高熔融性、高溶胀性和高焦油产率等特点。针对树皮残植煤的研究,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距今已有80余年,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树皮残植煤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基于此,对其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巫修平,张科,张群,姜在炳[3](2014)在《江西乐平树皮煤热解生烃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探讨树皮煤的生烃特征,对江西乐平树皮煤进行了3种升温速率下的Rock-Eval热解模拟实验,通过分析热解烃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应用Optkin动力学软件对树皮煤进行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树皮煤的生烃潜力高,活化能分布范围窄,到达相应的温度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生烃。通过与前人研究对比,认为树皮体的活化能分布受热解动力学模型、热解实验温度、升温速率、样品的纯度、成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赵师庆,王飞宇,董名山[4](1994)在《论“沉煤环境─成煤类型─煤质特征”概略成因模型──Ⅰ.环境与煤相》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典型含煤段沉积成因标志的分析认为,南华北太原组属于比较典型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山西组(P_1 ̄1)则属于比较典型的三角洲成煤模式,而华南龙潭组(P2)基本上代表了泻湖沉积相当发育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反映成煤环境的综合标志(还原性质)的系列指标划分出三种四类基本煤相,即Ⅰ1─强还原型腐泥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Ⅰ2─强还原型富类脂组或富高氢镜质组的腐殖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Ⅱ─较强还原型腐殖煤煤相和Ⅲ─较弱还原型腐殖煤煤相。煤的还原性(类型)具有既能表征成煤环境又可反映煤质特征的双重功能。正是通过煤的还原类型(即煤型)才把环境与煤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了沉煤环境-成煤煤型-煤质特征的成因模型。

王绍清,唐跃刚,李正越,秦云虎,郭鑫,高伟程,朱士飞[5](2015)在《我国典型特殊煤种特性及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扩大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的利用途径,以树皮煤、太西煤和小发路煤为试验煤样,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显微组分分析等研究了3种煤样的宏观煤岩特征和煤属性性质,并对煤炭质量进行分级。结合煤样基本性质和工艺性能等提出3种煤的合理利用途径。结果表明,树皮煤属于高特高挥发分、低灰和中高高硫煤,太西煤属于特低挥发分、特低灰和特低硫煤,而小发路煤属于特低挥发分和特低灰煤。太西煤可用于生产超低灰纯煤,制备炭石墨复合材料、活性炭、优质铸造型焦等;小发路煤具有良好的加工利用前景,可用于生产活性炭、炭素、碳化硅、阴极炭块和高炉喷吹等;树皮煤应做到综合利用,加氢液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王钟堂,潘随贤,李文恒[6](1987)在《中国的煤炭资源及其勘探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初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田地质研究方面的一些主要成果,简要地叙述了中国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及七个主要聚煤期的煤炭资源远景。回顾了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概略历史和主要成就。并阐述了中国煤田地质理论研究近10年来的新观点、新成果和新结论。本文以板块构造的观点论述了中国煤田构造的某些特征。介绍了含煤地层、聚煤规律、煤变质问题研究中的最新结论和一些煤地质学家对“石煤”、“腐泥煤”、“树皮煤”等这些在我国分布的特殊煤种进行研究的新结论及其概略分布。

肖建新[7](1998)在《我国煤地质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若干热点问题》文中研究指明与石油地质学领域比起来,煤地质学领域近十多年来显得有点"冷清"。燃煤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煤作为油气源岩新认识的出现,又使相对"冷清"的煤地质学领域闪烁着一些"热点"。这些现在和今后可能成为持续的热点问题包括:隆重煤模式、煤系层序地层学、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煤中有毒有害元素赋存和扩散规律、与煤成烃有关的富氢镜质体、树皮煤以及煤层气的成因和分布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在,基本上都有优先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

苏现波[8](1990)在《四川中梁山和南桐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主要煤层的煤相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煤岩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分析了中,梁山北矿 K2、K4煤层和南桐砚石台矿四号、六号煤层的煤相;根据从煤中发现的植物残体和含煤岩系中发现的大化石确定了成煤植物的类型;并根据从煤中发现的细菌化石结合地化分析阐述了泥炭沼泽的介质性质。

赵峰华[9](1997)在《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分布赋存机制及燃煤产物淋滤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煤岩学、环境化学的观点研究了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特别是22种有害元素的分布赋存特征。基于137个中国煤样品中45种微量元素的资料,与美国煤及世界平均值进行了对比,首次按中国主要聚煤期对比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山西石炭二叠纪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并首次初步分析了控制其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因素;重点解剖了平朔矿区太原组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在上述资料基础上,首次初步提出了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成因类型。研究了酸脱矿镜煤和丝炭以及显微组分组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应用六步法逐级化学提取方法直接定量地研究了11种有害元素,特别是赋存状态置信度低的Cr、Ni、Co的赋存状态。首次在四种酸度介质,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对山西神头电厂炉前煤、飞灰、底灰和灰化灰中12种有害元素进行了连续80小时柱淋滤实验,同时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研究了这12种元素的赋存状态并讨论了其对淋出率的影响,指出了煤和燃煤产物中能对水环境造成危害的元素种类。专题研究了煤中砷和氯,首次发现中国贵州兴仁含砷高达3.2%的高砷煤中砷是赋存在有机组分中的非晶态砷,在该煤中未发现任何含砷矿物;设计了研究煤中形态氯的逐级化学提取方法,发现平朔煤为非高氯煤,且主要是无机态的氯;显微组分微区分析表明氯主要赋存在镜质组和惰质组中,壳质组氯含量低。

阎峻峰,李广有[10](1958)在《乐平附近煤田地质及“乐平煤”》文中认为 一、前言 1.位置和交通上二叠纪乐平煤系在赣东北地区分布甚为广泛,尤以乐平、余干、万年、波阳、浮梁诸县十分发育,前人因以“乐平煤系”命名。本系所含煤层经前人所作煤岩的及化验的研究,发现煤中挥发分及焦油实出率将高,煤岩类型以树皮煤为主,属残植煤类,认为与国内各

二、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残植煤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残植煤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残植煤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一、含煤建造的沉积特征
二、煤层形成环境的分析
三、C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
    1. 茎部或根部的木栓组织最常见。
    2. 木栓化的细根,多数井田均有发现。
    3. 属于有细根穿过的根部木栓组织。
四、关于成煤植物
    1. 宽2—4厘米,直而无节.少数二歧式分叉,表面光滑或具皱纹,有细根向两
五、树皮残植煤的成因类型
    1. 树皮残植煤(原地生成)
    2. 微异地树皮残植煤
六、树皮残植煤的形成过程
结语
    1. 长广煤田位于江南隆折带苏皖隆起的东南部。
    2. 根据沉积学的研究,长广煤田晚二叠世含煤建造代表泻湖海湾、三角洲沉积体系。
    3. 树皮残植煤系覆水较深的还原环境的产物。

(2)中国特殊煤种——树皮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地质背景
    2.1 树皮煤的分布
    2.2 沉积环境
    2.3 植物群落
3 煤岩学特征
    3.1 树皮体的分类
    3.2 煤岩特征
4 化学特征
    4.1 化学组成
    4.2 化学结构
    4.3 工艺特性
    4.4 生烃性
5 树皮煤的成因及其煤相
6 建议

(3)江西乐平树皮煤热解生烃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品与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活化能分布与生烃转化率特征
    2.2 升温速率对生烃转化率的影响
    2.3 动力学影响因素
3 结论

(5)我国典型特殊煤种特性及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条件
    1. 1 样品采集
    1. 2 测试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 1 树皮煤的性能
        2. 1. 1 煤岩学和煤化学特征
        2. 1. 2 工艺性能
        2. 1. 3 生烃性
    2. 2 太西煤的性能
        2. 2. 1 煤岩学和煤化学特征
        2. 2. 2 工艺性能
    2. 3 小发路煤的性能
        2. 3. 1 煤岩学和煤化学特征
        2. 3. 2 工艺性能
3 树皮煤、太西煤和小发路煤的利用建议
4 结语

(9)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分布赋存机制及燃煤产物淋滤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1 有害微量元素的概念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2.1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特征
    2.2 中国不同时代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3 山西石炭二叠纪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3.1 山西石炭二叠纪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特征
    3.2 山西平朔矿区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4 煤中微量元素的成因类型和富集机制
    4.1 控制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因素
    4.2 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成因类型初探
5 煤岩组分和显微组分伴生元素地球化学
    5.1 丝炭和镜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5.2 显微组分组中元素分布特征
    5.3 显微组分微区激光二次离子质谱分析
6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逐级化学提取研究
    6.1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现状及讨论
    6.2 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的理论依据
    6.3 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及讨论
    6.4 小结
7 神头电厂炉前煤、灰化灰、飞灰和底灰的淋滤实验研究
    7.1 概述
    7.2 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
    7.3 淋滤实验
    7.4 小结
8 煤中砷的地球化学
    8.1 概述
    8.2 砷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
    8.3 煤中砷的研究现状及讨论
    8.4 数据收集、样品采集和测试
    8.5 中国煤中砷的分布
    8.6 镜煤、丝炭及显微组分中砷的分布
    8.7 煤中黄铁矿中砷的分布
    8.8 煤中砷赋存状态的逐级化学提取研究
    8.9 电厂燃煤产物中砷的分布及赋存状态
    8.10 贵州兴仁高砷煤中砷的赋存状态研究
    8.11 小结
9 煤中氯的地球化学
    9.1 概述
    9.2 氯的基本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
    9.3 煤中氯的研究现状及讨论
    9.4 中国煤中氯的分布
    9.5 平朔煤中氯的分布利赋存状态
    9.6 小结
10 总结
11 存在的问题
12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四、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残植煤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残植煤的成因及其沉积环境[J]. 韩德馨,任德贻,郭敏泰. 沉积学报, 1983(04)
  • [2]中国特殊煤种——树皮煤的研究进展[J]. 唐跃刚,郭亚楠,王绍清. 中国科学基金, 2011(03)
  • [3]江西乐平树皮煤热解生烃动力学研究[J]. 巫修平,张科,张群,姜在炳. 中国煤炭地质, 2014(07)
  • [4]论“沉煤环境─成煤类型─煤质特征”概略成因模型──Ⅰ.环境与煤相[J]. 赵师庆,王飞宇,董名山. 沉积学报, 1994(01)
  • [5]我国典型特殊煤种特性及利用研究[J]. 王绍清,唐跃刚,李正越,秦云虎,郭鑫,高伟程,朱士飞. 洁净煤技术, 2015(01)
  • [6]中国的煤炭资源及其勘探与开发[J]. 王钟堂,潘随贤,李文恒. 煤炭学报, 1987(04)
  • [7]我国煤地质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若干热点问题[J]. 肖建新. 中国煤田地质, 1998(04)
  • [8]四川中梁山和南桐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主要煤层的煤相分析[J]. 苏现波.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0(03)
  • [9]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分布赋存机制及燃煤产物淋滤实验研究[D]. 赵峰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997(03)
  • [10]乐平附近煤田地质及“乐平煤”[J]. 阎峻峰,李广有. 地质学报, 1958(03)

标签:;  

浙江长广煤田树皮渣煤种植成因及沉积环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