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制备及对化脓性感染的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倪菊泉,许长照[1](1976)在《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制备及对化脓性感染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安全试验及临床疗效等。制备方法系根据蟾酥可溶解于乙醇中.而蛋白质遇乙醇即变性疑固的性质将其分开。产品质量稳定,试用于治疗各种化脓性感染效果满意。
倪菊泉,许长照[2](1976)在《关于“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制备及对化脓性感染的疗效”——一文的补充说明》文中认为 "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制备及对化脓性感染的疗效"一文于《中草药通讯》1976年第5期刊出后,接到全国各地许多读者来信,询问一些有关问题,现结合我们最近的研究工作进展,补充说明如下:一,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薄层层析:以硅胶 CMC 铺板,吸取注射液适量点样,用正丁醇:醋酸:水(4:1:1)为展开剂,用20%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为显色剂,样品呈现一个亮紫色斑点。用0.6%铁氰化钾、1%三氯化铁溶液为显色剂,样品呈现一个蓝色斑点。此法可作为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鉴别方法。二、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小白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取体重18~22克小白鼠20只,雌雄兼用。分为高、低剂量两组,每组10只,尾静脉注射给药,观察48小时内的死亡数。按简化机率单位法求得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 LD50为60.71毫克/公斤,标准误为0.0087,平均可信限为60.71±2.34毫克/公斤(可信限95%)。三、蟾酥水溶性总成分主要为吲哚硷衍生物,在日光、空气中不稳定,易氧化变色。在药厂大量生产时,
江成亮,竺叶青[3](2000)在《蟾蜍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简述蟾蜍的化学成分 ,主要针对近 15年蟾蜍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蟾蜍及其制剂的抗肿瘤、癌症镇痛、放射增敏作用进行综述 ,为含蟾蜍的抗肿瘤新药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于洋[4](2010)在《蟾酥注射液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预防马立克氏病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毒病和肿瘤病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重要疾病,而且在肿瘤病中有一部分是由病毒疾病引起的。目前的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具有许多副作用,因此,寻找更好疗效和更低毒副作用的治疗病毒病和肿瘤病的药物是医学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中药资源丰富,疗效确实和低毒副作用,在治疗病毒病和肿瘤疾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中医中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的优势在于:(1)具有一定的广谱杀灭或抑制病毒的作用;(2)调动机体防御能力,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3)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及无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弊端。现在有研究证明,中药蟾酥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局部麻醉、升压等作用,正是它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方面等多种作用,决定了在临床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蟾酥的化学成分复杂,具体具有免疫活性的成分和化学结构不清楚,给蟾酥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成分的研究带来重重困难,不利于在分子水平上来阐明它的作用机制,临床用药不好控制,药效不稳定,重复性低。近年来只是对蟾酥的免疫活性研究进行过一些报道,而且只是检测对免疫系统功能指标的影响,并未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其的作用机制。蟾酥注射液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能够刺激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提高NK细胞的杀伤能力。另外通过用ELISA方法检测蟾酥注射液对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发现蟾酥注射液能够明显促进Th1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的分泌,同时降低IL-10细胞因子的分泌。此外蟾酥注射液能够提高CD4+ CD8—和CD4+ CD8—单阳性亚群细胞的比例,同时促进脾淋巴细胞进入DNA合成期S期。结果表明,蟾酥注射液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蟾酥注射液在不同剂量时,对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在协同LPS或者Con A刺激下,作用更加明显。蟾酥注射液够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提示蟾酥注射液具有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但是结果表明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更明显。这些结论与蟾酥注射液能够增加CD4+、CD8+细胞比例和细胞周期的结果相符。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机体抗病毒和抗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本试验检测了NK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表明蟾酥注射液具有显着增强NK细胞杀伤靶细胞Yac-1的功能。从以上结论中表明蟾酥注射液不仅能够增强获得性免疫反应,而且能够激活天然免疫反应。由于体内和体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应该在体内试验上进一步证实蟾酥注射液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和抗病毒的作用。蟾酥注射液作为中国的传统中药,对各种疾病的治疗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它的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效的作用是世界公认的。但是全世界对蟾酥注射液的研究从未涉及抗病毒以及病毒引发的肿瘤方向上,这为今后对蟾酥注射液的开发和利用遗留了很多空白。无法让蟾酥注射液这一宝贵的中药资源为人类抗击各种疾病发挥作用。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virus,MDV)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通常以在各种器官和组织引起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目前,马立克氏病仍然是养禽业的重要威胁,疫苗虽然可以预防马立克氏病的发生,但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导致本病的局部爆发。而且,鸡马立克氏病作为研究病毒性肿瘤发生、发展和免疫的重要动物模型,在兽医学、基础医学和比较肿瘤学的研究方面已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课题着重研究了蟾酥注射液的体内抑制病毒作用。通过MD动物模型观察蟾酥注射液的体内抑制病毒作用。比较蟾酥注射液组和病毒对照组的发病率、死亡率、平均生存日期、肿瘤阳性率和体重的变化,评价药物的抑制病毒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蟾酥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抑制MDV的作用,保护率的结果显着高于病毒对照组。在肿瘤检出率上,蟾酥注射液的肿瘤阳性率也显着低于病毒对照组。说明,蟾酥注射液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表明蟾酥注射液能够显着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其抵抗力。本试验我们从特异性免疫因素、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方面研究了蟾酥注射液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蟾酥注射液对雏鸡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和有效的接种马立克氏疫苗,以及作为马立克疫苗的免疫佐剂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并为科学的组方和使用蟾酥免疫增强剂,更好的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提供了科学的试验依据。
张屏[5](2006)在《不同基原蟾酥类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蟾酥为蟾蜍属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的干燥品,作为强心、升压、麻醉、抗肿瘤用药,广泛应用于亚洲地区。我国蟾酥药源丰富,除药典规定的两个品种外,尚有花背蟾蜍和华西大蟾蜍也用来采集蟾酥。蟾酥价格昂贵,掺假较普遍。品种混杂和掺假现象给蟾酥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带来难题。 本文采用指纹图谱分析、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动物样品收集和品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蟾酥药材进行了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详细综述了蟾酥类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标准化研究现状。 2.运用HPLC技术,优化色谱条件,同时测定蟾酥类药物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蟾毒配基和蟾毒色胺类化合物。该方法可同时测定11个蟾毒配基和4个蟾毒色胺,具有良好的线性、重现性和精密度,可用于蟾酥类药物的质量评价。其中蟾毒色胺类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为首次建立,为蟾酥水溶物制剂提供了简便准确的分析测定方法。 3.对蟾酥类药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华蟾酥中分离得到19个单体化合物,黑眶蟾酥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花背蟾酥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解析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将它们进一步精制为纯度98%以上,作为指纹图谱研究和含量测定用标准对照品。其中N’-oxide bufotemne和N’-methyl serotonin为首次从蟾酥中分离得到。 4.从全国14省21市(县)抓捕了29个蟾蜍动物样品,包括6个品种:中华大蟾蜍、华西大蟾蜍、岷山大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和一个未定名蟾蜍。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统一的方法加工制作成蟾酥,作为不同基原蟾酥类药物的对照品。收集到商品蟾酥16个,用来调查商品蟾酥的质量。 5.不同基原蟾酥类药物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用分离得到的化学对照品对色谱图中各色谱峰进行标定,得到了具有充分化学信息的不同基原蟾酥类药材指纹图谱。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品种蟾酥类药材可通过15个化学成分的有无来鉴定的规律。 6.中华蟾酥含有13个共有成分,它们的比例因产地不同,显示出明显差异;其HPLC指纹图谱可按照地域分为三组:中华蟾酥北方品、中华蟾酥中原品和中
于洋,安娜,王小亮,邓旭明[6](2009)在《蟾酥注射液对小鼠免疫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观察蟾酥注射液对小鼠的免疫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采用中药免疫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蟾酥注射液作为试验组,分别与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以及LPS或者ConA共同孵育48 h,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将蟾酥注射液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培养,检测蟾酥注射液对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的影响;将蟾酥注射液与自然杀伤细胞共培养,检测蟾酥注射液对NK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取脾细胞与蟾酥注射液共培养上清,ELSIA法检测蟾酥注射液对几种重要的细胞因子(IFN-γ、IL-2、IL-12)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蟾酥注射液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单独或者协同非特异性丝裂原(Con A或LPS)作用能够显着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或P<0.01);蟾酥注射液单独作用可以显着提高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蟾酥注射液能够显着提高小鼠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蟾酥注射液能够显着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说明蟾酥注射液在体外能够显着提高几种主要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研究结果显示蟾酥注射具有显着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
沈嘉茵[7](2008)在《蟾酥质量分析及其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山东临沂、河南、河北等产地的蟾酥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含量、炮制工艺、指纹图谱、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变化方面进行研究,建立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最佳提取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蟾酥最佳酒炮制工艺、蟾酥TLC指纹图谱与HPLC指纹图谱,并比较蟾酥不同炮制样品之间及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别,为蟾酥的炮制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和进一步的应用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不同溶剂加热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比较考察、不同浓度乙醇单因素考察,以及L9(34)正交试验,筛选蟾酥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蟾酥中的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进行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以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市售白酒、牛奶、滑石粉作蟾酥炮制辅料单因素考察,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进一步考察酒炮制工艺,筛选蟾酥药材最佳炮制工艺。采用TLC法对12批蟾酥药材的薄层图谱进行分析。采用HPLC法进行梯度洗脱,对12批蟾酥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采用TLC和HPLC指纹图谱法比较蟾酥不同方法及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结果:1.蟾酥有效成分最佳提取方法:加入50倍量80%乙醇70℃提取两次,每次90 min。2.建立了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了12批蟾酥药材,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范围分别是0.937%~4.893%和0.198%~6.692%。3.蟾酥经三种辅料炮制后有效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酒炮制后成化变化较小,选择对酒炮制作进一步研究。优选出蟾酥酒炮制最佳工艺是:加入2倍量55%乙醇(白酒),在60℃下炮制12小时,干燥,粉碎。蟾酥经酒炮制后,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比原药材降低约20%。4.蟾酥TLC指纹图谱以V环己烷:V二氯甲烷:V丙酮(2:1:1)为展开剂,二次展开结果最佳,可分离出12个紫外荧光斑点和9个可见光斑点,斑点分离度好。不同批次产地的蟾酥样品的斑点数目相同,斑点颜色和大小因产地不同而各有差异。5.测定了12批蟾酥的HPLC指纹图谱,从中标定了26个共有峰,并划分为2个区域,第Ⅰ区(RT=0~20 min)由9个共有峰组成,不同产地蟾酥在此区间峰貌相似;第Ⅱ区(RT=20~40 min)由17个共有峰组成,是体现蟾酥产地差异的主要特征区域。对12批蟾酥进行相似度评价均大于0.9,整体相似度较好,初步建立了蟾酥药材的共有峰模式。6.不同炮制品的TLC指纹图谱薄层行为与蟾酥药材相似。同一批次蟾酥酒炮制和牛奶炮制样品的斑点数目与炮制前基本相同,但斑点颜色较淡;滑石粉炮制样品斑点比该产地生品、酒炮制品和牛奶炮制品的斑点颜色淡,且部分斑点有明显变化。同法对多个批次蟾酥进行对比,结果相似。同一批次蟾酥经不同酒度炮制后,样品斑点数目与生品基本相同,炮制品的斑点颜色较浅,炮制品之间的斑点颜色没有明显差异。7.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整体面貌与蟾酥药材相似,各共有峰基本存在,保留时间与相对保留时间基本一致,但共有峰强度差别较大。同一批次蟾酥经牛奶和滑石粉炮制后,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变化较大,酒炮制后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变化较小。同法考察了多个批次蟾酥,结果相似。同一批次蟾酥经不同酒度炮制后,除6号峰的相对峰面积经炮制后有所增加外,其他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均呈降低的趋势。结论:1.新建的提取方法对蟾酥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提取率高于2005版《中国药典》的方法,能够充分提取蟾酥中的有效成分。2.新建的蟾酥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优于2005版《中国药典》的测定方法。3.规范了蟾酥的酒炮制工艺参数,为蟾酥炮制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4.蟾酥TLC指纹图谱能分离药材中多个成分,可用于蟾酥药材鉴别及质量评价。5.蟾酥HPLC指纹图谱能够对蟾酥的总体成分进行系统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可用于评价蟾酥药材品质及对质量的全面控制。6.蟾酥TLC指纹图谱和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评价炮制前后蟾酥的成分变化,能从整体上对蟾酥炮制前后各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蟾酥炮制后各成分基本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蟾酥酒炮制后降毒的原因。7.初步建立了蟾酥炮制品质量标准。若能得到进一步验证,可作为行业中蟾酥炮制质量控制的参考基础和依据。
陆文娟[8](2012)在《蟾酥的心脏毒性评价和减毒药物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药毒性问题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毒中药蟾酥是临床常用药物,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能。为咽喉类中成药(六神丸、牛黄消炎丸等)和抗肿瘤中成药(华蟾素片、西黄丸等)的主要组成药物。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抗癌、抗辐射、抗结核、强心、抗白血病等作用。但是,蟾酥有毒性,临床不慎过量使用可引起中毒,特别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其存在心脏毒性严重制约了临床用药安全。因此,本论文开展蟾酥心脏毒性和其减毒药物筛选研究,旨在揭示其临床合理配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主要内容包括:1.蟾酥对心律失常、心功能的影响;2.筛选具有减低蟾酥心脏毒性的药物;3.抗心律失常药对蟾酥诱导的各类心律失常的作用,及Na+、K+、Ca2+与蟾酥诱导的心律失常的关系;4.维拉帕米与苯妥英钠对豚鼠离体心脏蟾蜍甾烯类成分摄取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地归纳了中药蟾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2.蟾酥致大鼠心律失常的动力学研究。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给大鼠一次性灌胃蟾酥生药(250/500 mg/kg),记录正常状态下及给药后5、15、30、45、60、120、180、300、480、720 min的心电图,对所有心电图的分析,结果表明:①蟾酥中毒大鼠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类型(室上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心动过缓)②不同时间点心律失常发生率;③720分钟之内心律失常程度趋势。3.蟾酥生药(125/250 mg/kg)对豚鼠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影响。通过监测蟾酥中毒豚鼠的心电图和心功能,结果显示:①蟾酥能引起豚鼠多种心律失常,与正常心电图相比,P-R间期显着延长(P<0.01)、QRS时程显着增宽(P<0.01),心率显着加快(P<0.05,P<0.01);②蟾酥抑制豚鼠左心室功能(dp/dtmax、Pmax和RPP显着下降(P<0.05,P<0.01),Pmin显着升高(P<0.05,P<0.01))。4.筛选具有减低蟾酥心脏毒性的中药。通过文献查阅,选出10种文献报道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10种中药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经过多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成分黄芪甲苷和复方生脉饮对蟾酥诱导的小鼠心律失常的减毒作用最明显,人参总皂苷、西洋参总皂苷、薯蓣皂苷、银杏内酯、牛磺酸、小檗碱作用次之,炙甘草汤和人参芍药汤在目前条件下,减毒作用不显着。5.四类抗心律失常药对蟾酥致心律失常的作用。采用小鼠整体及离体心脏灌流实验,在整体实验中,发现苯妥英钠对蟾酥诱导小鼠心律失常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其次是利多卡因和普奈洛尔,胺碘酮减毒作用不明显。发现维拉帕米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有双向影响:一方面,维拉帕米抑制了蟾酥诱导小鼠室性心律失常;另一方面,维拉帕米加剧了蟾酥诱导小鼠房室传导阻滞,存活时间缩短,提示维拉帕米与蟾酥类药物联用需谨慎。在离体实验中,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观察药物对小鼠心脏的直接作用,发现苯妥英钠对中毒小鼠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最强,其次是利多卡因,普奈洛尔和胺碘酮没有明显减毒作用,维拉帕米减少了蟾酥在小鼠心脏的累积致死量。统计心电图的各项指标(P-R间期、QRS时程、Q-T间期、T波幅度和HR)和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蟾酥诱导心律失常类型与离子通道的关系,结果显示:蟾酥诱导小鼠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钠离子通道关系密切,室上性心律失常可能与β肾上腺素受体关系密切,传导阻滞可能与钙通道关系密切。6.维拉帕米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前期实验表明维拉帕米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有双向作用,并且缩短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进一步采用豚鼠离体心脏灌流及心电图监测技术,观察维拉帕米对蟾酥致离体豚鼠心脏心律失常的影响,并采用UPLC-MS分析心脏中蟾酥各成分的摄取水平。结果表明维拉帕米抑制蟾酥诱导的QRS时程增宽(P<0.05),增加P-R间期(P<0.05),减慢心率(P<0.05,P<0.01)。并显着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对6种蟾蜍甾烯类成分的摄取(P<0.05)。说明,蟾蜍甾烯类成分摄取量的增加可能是其毒性增加的潜在机制。7.苯妥英钠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前期实验表明苯妥英钠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疗效显着,进一步采用豚鼠离体心脏灌流及心电图监测技术,观察苯妥英钠对蟾酥致离体豚鼠心脏心律失常的影响,并采用UPLC-MS分析心脏中蟾酥各成分的摄取水平。结果表明苯妥英钠能抑制QRS时程增宽(P<0.05),并显着降低离体豚鼠心脏对4种蟾蜍甾烯类成分的摄取(P<0.05)。综上所述,本论文分析了人参总皂苷、西洋参总皂苷、薯蓣皂苷、黄芪甲苷、牛磺酸、银杏内酯、小檗碱、生脉饮、炙甘草汤、人参芍药汤、苯妥英钠、利多卡因、普奈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分别对蟾酥心脏毒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苯妥英钠对抗蟾酥诱导心律失常的作用最显着,这可能与其能降低心肌对4种蟾蜍甾烯类成分的摄取有关;维拉帕米对抗蟾酥诱导的心律失常有双向作用,且能缩短蟾酥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这可能与其能增加心肌对6种蟾蜍甾烯类成分的摄取有关;所筛选中药中,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疗效较明显的为黄芪甲苷和生脉饮。蟾酥诱导的心律失常可能与Na+、Ca2+通道关系较密切。通过本论文的实验研究,希望可以为蟾酥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在选择心律失常药物时要针对心律失常性质,用药目的要明确,联合用药需慎重。
姜峰[9](2007)在《中药蟾酥免疫活性的体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体外初步研究蟾酥不同溶剂萃取层及其氯仿溶剂萃取层中华蟾毒精单体成分的免疫活性,并从T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及DNA合成等分子水平初步阐明其免疫增强作用机理,为寻找蟾酥中有效的免疫活性成分提供一定的科学与实验技术依据。实验方法:本实验通过MTT法检测药物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通过MTT法及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药物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及吞噬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及脾中T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影响。结论:蟾酥不同溶剂萃取层中的水层、乙酸乙酯层及总水提蛋白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够增强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腹腔巨噬细胞对非特异性丝裂原Con A刺激的反应能力;蟾酥氯仿溶剂萃取层中的华蟾毒精单体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无论单独作用或协同非特异性丝裂原(Con A或LPS)作用均能够增强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具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它们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提升正常小鼠脾中具CD4+CD8+双阳性表型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并增加进入DNA合成S期的脾淋巴细胞数量来实现的。
夏晓琳[10](2011)在《有毒中药蟾酥的血清药物化学与炮制减毒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中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其中有毒中药在中医药应用领域占据着很重要地位,其在产生确切治疗作用同时往往又具有明显毒性,即具有毒、效双重性。因此,为安全有效地使用有毒中药,必须对其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蟾酥是我国传统有毒中药,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强心、升压、镇痛、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由于其毒性,故入药前需经加工炮制才可应用。但其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以及毒性不清楚等,严重阻碍了在临床上的更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分析手段研究蟾酥的体内物质基础。结合HPLC/ESI-IT-MS/MS和RRLC/ESI-Q-TOF-MS等检测手段为蟾酥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分析方法。在给药后大鼠血清中,共得到24个蟾酥入血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成分,包括19个原型成分和2个代谢物,为蟾酥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基础和思路。在已建立的血清药物化学分析方法基础上,对蟾酥炮制减毒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比较分析药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得到15个差异的化合物,结合相关质谱数据库和文献报道结果,鉴定得到了其中13个物质。并对其中4个化合物进行相关文献的考察,发现蟾酥的毒性是由于其所含有某些化合物具有洋地黄类物质的作用以及表面的麻痹毒性,炮制后,化合物的量有所减少,则毒性也有所减弱,从而起到了减毒的作用。
二、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制备及对化脓性感染的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制备及对化脓性感染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3)蟾蜍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蟾毒配基类 (Bufogenins) |
1.2 蟾蜍毒素类 (Bufotoxins) |
1.3 蟾蜍色胺类 (Bufotenines) |
1.4 其它化合物 |
2 抗肿瘤作用机制 |
2.1 抑制癌细胞DNA和RNA的生物合成 |
2.2 破坏瘤细胞的线粒体及粗面型内质网 |
2.3 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 |
2.4 提高cAMP及cAMP/cGMP之值 |
2.5 提高小鼠血清IgG和白细胞总数 |
2.6 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刺激机体释放抗肿瘤细胞因子 |
3 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
3.1 蟾酥镇痛膏 |
3.2 蟾酥注射液 |
3.3 华蟾素注射液 |
3.3.1 单独用药 |
3.3.2 联合用药 |
3.4 复方蟾皮胶囊 |
3.5 介入疗法的临床应用 |
3.5.1 肝内、瘤体内注射药物治疗肝癌 |
3.5.2 肝动脉灌注药物治疗肝癌 |
3.5.3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 |
4 毒副反应 |
5 展 望 |
(4)蟾酥注射液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预防马立克氏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免疫机理概述及中药蟾酥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中药免疫机理概述 |
2 蟾酥 |
3 蟾酥的化学成分 |
4 蟾酥的药理作用 |
第二章 癌症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
1 炎症反应和肿瘤形成的关系 |
2 主要炎性细胞因子 |
3 IL-6 与癌症 |
4 其他的细胞因子 |
5 血管源性细胞因子 |
6 化学增活素 |
7 细胞因子是癌症治疗的靶点之一 |
8 结论 |
第三章 鸡马立克氏病研究进展 |
1 病毒特征及感染方式 |
2 病理变化 |
3 马立克氏病的防治 |
4 小结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蟾酥注射液对小鼠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章 蟾酥注射液对T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膜表面标志和周期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蟾酥注射液对马立克氏病疫苗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章 蟾酥注射液对马立克氏病的预防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不同基原蟾酥类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ABBREVIATIONS |
前言 |
第一章 蟾酥的研究概况 |
1.1 蟾酥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2 蟾酥现代药理学研究 |
1.3 蟾酥质量标准化研究 |
第二章 不同基原蟾酥类对照品的采制 |
2.1 抓捕蟾蜍类动物及品种鉴定 |
2.2 采制蟾酥类对照品 |
第三章 蟾酥商品药材的收集 |
第四章 蟾酥化学成分的研究 |
4.1 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
4.2 化合物结构鉴定 |
4.3 实验部分 |
实验材料 |
仪器与试剂 |
提取分离 |
化合物光谱数据 |
第五章 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
5.1 仪器与试剂 |
5.2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
5.3 色谱条件的建立 |
第六章 蟾酥类HPLC指纹图谱研究 |
6.1 实验材料 |
6.2 仪器、试剂和药品 |
6.3 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和方法学考察 |
6.4 不同基原蟾酥类指纹图谱 |
指纹图谱的建立 |
中华蟾酥HPLC指纹图谱 |
黑眶蟾酥HPLC指纹图谱 |
花背蟾酥HPLC指纹图谱 |
华西蟾酥HPLC指纹图谱 |
岷山蟾酥HPLC指纹图谱 |
未定名蟾酥HPLC指纹图谱 |
聚类分析 |
6.5 HPLC指纹图谱法鉴定商品蟾酥药材 |
蟾酥制剂原料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 |
HPLC指纹图谱法鉴定商品蟾酥药材的基原 |
6.6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蟾蜍类动物化学分类学初探 |
7.1 蟾蜍属分类学概述 |
7.2 蟾蜍属化学研究概述 |
7.3 HPLC指纹图谱法测定蟾蜍属分泌物化学组成 |
7.4 蟾蜍属化学分类学研究 |
7.5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文章 |
附图 |
(6)蟾酥注射液对小鼠免疫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剂 |
1.3 MTT法检测蟾酥注射液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
1.3.1 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 |
1.3.2 小鼠脾淋巴细胞给药 |
1.4 中性红法检测蟾酥注射液对小鼠PMΦ吞噬功能的影响 |
1.4.1 小鼠PMΦ的制备与纯化 |
1.4.2 小鼠PMΦ给药和检测 |
1.5 MTT还原法检测NK细胞活性 |
1.6检测蟾酥注射液对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
1.7统计学处理 |
2结果与分析 |
2.1蟾酥注射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 蟾酥注射液对小鼠PMΦ吞噬功能的影响 |
2.3 蟾酥注射液对小鼠NK杀伤作用的影响 |
2.4 蟾酥注射液体外促进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
3 讨论 |
(7)蟾酥质量分析及其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中药蟾酥综述 |
2.1 本草考证 |
2.2 来源分布 |
2.3 采集季节 |
2.4 采浆方法 |
2.5 成酥制作 |
2.6 蟾酥的炮制 |
2.7 蟾酥的化学成分 |
2.8 蟾酥的药理作用 |
2.9 蟾酥毒副作用研究 |
2.10 蟾酥制剂的发展概况 |
2.11 鉴别 |
2.12 蟾酥的质量成分量分析 |
3 小结 |
第二章 蟾酥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不同提取工艺研究 |
2.2 醇度对蟾酥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
2.3 正交法对蟾酥提取工艺影响研究 |
2.4 与2005 版《中国药典》提取方法结果比较 |
3 小结 |
4 讨论 |
第三章 蟾酥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药典法 |
2.2 优化方法 |
2.3 新优化的方法与药典法方法学比较 |
2.4 样品含量测定 |
3 小结 |
4 讨论 |
第四章 蟾酥炮制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药材炮制辅料筛选 |
2.2 药材的炮制 |
2.3 炮制工艺的筛选 |
2.4 炮制工艺的优化 |
2.5 验证试验 |
2.6 蟾酥炮制前后有效成分总含量的变化 |
3 小结 |
4 讨论 |
第五章 蟾酥TLC 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供试品的制备 |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2 薄层色谱条件优化 |
2.3 展开方法与显色 |
2.4 不同产地蟾酥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
3 小结 |
4 讨论 |
第六章 蟾酥HPLC 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试剂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提取溶剂与提取方法的选择 |
2.2 流动相筛选 |
2.3 分析时间考察 |
2.4 色谱条件 |
2.5 对照品与供试品的制备 |
2.6 标准曲线制备 |
2.7 测定方法 |
2.8 精密度试验 |
2.9 重复性试验 |
2.10 稳定性试验 |
2.11 蟾酥指纹图谱测定 |
2.12 图谱分析与结果 |
3 小结 |
4 讨论 |
第七章 蟾酥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试剂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蟾酥不同炮制品炮制前后TLC 指纹图谱变化研究 |
2.2 蟾酥不同炮制品炮制前后HPLC 指纹图谱变化研究 |
3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蟾酥的心脏毒性评价和减毒药物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蟾酥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蟾酥的心脏毒性评价 |
第一节 蟾酥致大鼠心律失常的时毒关系 |
第二节 蟾酥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 |
第三节 蟾酥致小鼠神经毒性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蟾酥减毒药物的筛选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 |
第一节 四类抗心律失常药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
第二节 维拉帕米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 |
第三节 苯妥英钠对蟾酥心脏毒性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小结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中药蟾酥免疫活性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蟾酥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蟾酥的化学成分 |
2 蟾酥的药理作用 |
3 蟾酥的毒性与不良反应 |
4 蟾酥的剂型 |
第二章 中药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
1 中药对动物免疫器官的影响 |
2 中药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
3 中药对细胞因子产生的促进作用 |
4 中药免疫活性的抗肿瘤作用 |
5 中药免疫药理研究的特点与展望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药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药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及脾中 T 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简介 |
CURRICULUM VITAE |
(10)有毒中药蟾酥的血清药物化学与炮制减毒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有毒中药的发展和应用 |
1.1.1 有毒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
1.1.2 有毒中药的减毒方法 |
1.2 中药蟾酥的研究背景 |
1.2.1 蟾酥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
1.2.1.1 药理作用 |
1.2.1.2 临床应用 |
1.2.2 蟾酥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
1.2.3 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 |
1.2.4 蟾酥减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1.3.3 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2 蟾酥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
2.1 引言 |
2.2 分析方法学建立 |
2.2.1 实验动物与试药 |
2.2.1.1 实验动物 |
2.2.1.2 药品 |
2.2.1.3 试剂 |
2.2.2 药材及对照品的提取方法 |
2.2.2.1 对照品溶液 |
2.2.2.2 药材提取液 |
2.2.3 血清样品的制备 |
2.2.4 仪器分析方法的建立 |
2.2.4.1 仪器 |
2.2.4.2 分析条件 |
2.2.4.2.1 HPLC/IT-MS 条件 |
2.2.4.2.2 RRLC/TOF-MS 条件 |
2.2.4.3 数据分析 |
2.3 蟾酥入血成分的发现 |
2.3.1 原型化合物 |
2.3.1.1 HPLC/ESI-IT-MS/MS |
2.3.1.2 RRLC/ESI-Q-TOF-MS |
2.3.1.3 蟾酥特征质谱行为 |
2.3.2 代谢产物 |
2.4 入血成分的结构鉴定 |
2.4.1 蟾毒灵Bufalin |
2.4.2 去乙酰蟾毒它灵(desacetylbufotalin)及其异构体 |
2.4.3 19-oxo-bufalin |
2.4.4 代谢产物3-epi-bufalin |
2.4.5 代谢产物3-epi-resibufogenin |
2.4.6 代谢产物M1 和M2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3 蟾酥炮制减毒的初步研究 |
3.1 引言 |
3.2 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
3.2.1 药材和样品的制备 |
3.2.1.1 药材 |
3.2.1.2 样品的制备 |
3.2.1.2.1 对照品溶液 |
3.2.1.2.2 药材炮制 |
3.2.2 试剂和仪器 |
3.2.2.1 试剂 |
3.2.2.2 仪器 |
3.2.3 分析条件的优化 |
3.2.3.1 色谱条件 |
3.2.3.2 质谱条件 |
3.3 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
3.4 蟾酥减毒机制的初步探索 |
3.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制备及对化脓性感染的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制备及对化脓性感染的疗效[J]. 倪菊泉,许长照. 中草药通讯, 1976(05)
- [2]关于“蟾酥水溶性总成分注射液的制备及对化脓性感染的疗效”——一文的补充说明[J]. 倪菊泉,许长照. 中草药通讯, 1976(09)
- [3]蟾蜍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江成亮,竺叶青.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0(01)
- [4]蟾酥注射液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预防马立克氏病的应用研究[D]. 于洋. 吉林大学, 2010(05)
- [5]不同基原蟾酥类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D]. 张屏.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1)
- [6]蟾酥注射液对小鼠免疫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J]. 于洋,安娜,王小亮,邓旭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2)
- [7]蟾酥质量分析及其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研究[D]. 沈嘉茵. 广东药学院, 2008(01)
- [8]蟾酥的心脏毒性评价和减毒药物筛选[D]. 陆文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5)
- [9]中药蟾酥免疫活性的体外研究[D]. 姜峰. 吉林大学, 2007(03)
- [10]有毒中药蟾酥的血清药物化学与炮制减毒的初步研究[D]. 夏晓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