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经性耳聋55例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感音神经性耳聋55例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一、综合治疗感音—神经性聋55例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爱华[1](2012)在《耳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表明耳聋是听觉传导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hearing impairment)的总称,程度较轻的亦称重听,显着影响社交能力者称为聋,因听觉障碍难以用语言进行正常人际沟通者称为聋哑或聋人。按耳聋发生部位与性质,一般将耳聋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按病变部位可再分为中枢性聋、神经性聋和感音性聋,但中枢性聋罕

赵小君[2](2020)在《“健脾滋肾法”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治疗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的听力及言语识别率的临床疗效;探讨“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在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听力改善中的临床价值和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提供新的诊疗方案。方法:根据中、西医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案,将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四川省中医院、峨眉山市中医院和四川大学望江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随机分在三个受试组。其中试验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共68人82耳,对照组1采用针刺治疗共67人80耳,对照组2采用中药治疗共68人80耳。在病人治疗第0天、2周后、4周后、6周后四个时间点,完成CRF表填写、纯音听阈检测、言语识别率检测及伴随症状的评估。观察各组听力及言语识别率的疗效差异及可能影响其转归的相关因素。最后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252例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其中剔除脱落49例,最终收集完整病例总计203例,男性101例,女性102例。单耳发病164例,双耳发病39例,1825岁患者20例(22耳),2635岁患者25例(28耳),3645岁患者30例(33耳),4655岁患者32例(36耳),5665岁患者40例(52耳),6675岁患者56例(71耳),发病时间在1530天共24耳,发病时间在3160天共38耳,发病时间在6190天共84耳,发病时间≧91天共96耳。轻度聋42耳;中度聋53耳;重度聋77耳,极重度聋70耳;伴有耳鸣者共计162例,不伴有耳鸣者共计41例,伴有眩晕者共计59例,不伴有眩晕者共计144例,伴有耳闷胀感者共计132例,不伴有耳闷胀感者共计71例,伴有失眠者共计130例,不伴失眠者共计73例。卡方检验表明,各组的基线数据(性别、年龄、病程、患耳侧别、听力损失程度、言语识别率损失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可进行相互比较。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是否伴耳鸣、是否伴耳闷、是否伴眩晕、是否伴失眠情况与“低言语识别性耳聋”预后有关,性别、患耳侧别等其他因素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健脾滋肾”法能改善“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听力及言语识别率,其中针药合用组有效率比单用针刺组及单用中药组高。2.“健脾滋肾”法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听力及言语识别率的改善疗效稳定。3.“健脾滋肾”法能降低“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及交流能力评估量表评分,提高其交流能力及生活质量。4.预后相关因素探讨: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是否伴耳鸣、是否伴耳内闷胀感、是否伴眩晕、是否伴失眠等情况与“低言语识别性耳聋”预后有关(P<0.05),即表明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的预后有影响。性别、患耳侧别等其他因素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可见在研究范围内,年龄越小、病程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不伴耳鸣、不伴耳闷、不伴眩晕、不伴失眠的患者预后较好。

罗慧艺[3](2019)在《深刺听会穴结合电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比较深刺听会穴结合电针与常规针刺疗法结合电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差异,明确深刺听会穴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治疗SNHL提供客观的临床证据,探求SNHL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为针灸治疗SNHL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深刺听会穴结合电针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结合电针组)30例。选取听会、风池、翳风、晕听区、外关、中渚。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深刺听会穴操作手法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然后继续下1个疗程,总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纯音听阈测定,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SIS)及耳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临床总体疗效的评估,并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及比较,评价深刺听会穴在治疗SNHL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伴随症状等基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的纯音听阈测定、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纯音听阈测定、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视觉模拟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总体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SNHL患者听力水平及耳鸣症状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深刺听会穴结合电针能够有效提高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水平,同时能够减轻耳鸣症状,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深刺听会穴结合电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袁永一[4](2007)在《中国人重度—极重度耳聋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耳聋病因学特点复杂,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均可致聋。130个耳聋相关基因座位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听觉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点。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相当一部分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耳聋仅由为数不多的几个基因突变导致。为了解中国感音神经性耳聋群体的病因学特点,明确中国耳聋人群的常见致病基因,探讨遗传因素在耳聋发病中的比例,本课题着重进行中国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人群的常见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为完善耳聋基因诊断的程序和方法提供依据。第一部分中国人重度-极重度耳聋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一.内蒙古赤峰地区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病因学分析本部分对赤峰地区特教学校134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学生进行了GJB2、GJB3、GJB6、SLC26A4、mtDNA 12SrRNA和tRNASerUCN序列分析,并对携带SLC26A4突变的个体回访进行颞骨CT检查。结合耳聋病史、家族史、氨基糖甙类药物应用史及基因筛查结果分析该校耳聋学生的病因。研究发现,该校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耳聋比例为60.44%(81/134),其中明确病因的遗传性耳聋的比例为33.58%(45/134)。GJB2突变是赤峰地区特教学校17.16%(23/134)耳聋学生的病因,与药物性耳聋相关的线粒体基因1555A>G突变是该校0.76%(1/134)耳聋学生的病因,通过SLC26A4序列分析结合内耳影像学检查,诊断前庭水管扩大和/或内耳畸形患者20例,为该校14.93%耳聋学生明确了分子病因。此外,还有13.43%(18/134)的耳聋学生携带GJB2单杂合突变,其耳聋可能与之有关;6.72%(9/134)的耳聋学生携带SLC26A4单杂合突变,这部分患者颞骨CT检查未发现前庭水管扩大或因故未能进行颞骨CT检查,不排除其耳聋与SLC26A4相关的可能;2.24%(3/134)的耳聋学生携带线粒体12SrRNA 1095T>C突变,该突变与药物性耳聋有关,很可能是导致患者耳聋的病因。我们的结果反映该地区遗传性耳聋比例较高,耳聋基因诊断在明确耳聋病因方面具有优势和意义。我们首次建立了SLC26A4筛查先于内耳影像学检查诊断前庭水管扩大病例的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开展与SLC26A4相关的大前庭水管、内耳畸形、Pendred综合征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二.中国重度-极重度耳聋人群SLC26A4突变分析SLC26A4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耳聋DFNB4和Pendred综合征(前庭水管扩大或伴内耳畸形、神经性聋和甲状腺肿)。为了解SLC26A4在中国重度-极重度耳聋人群的突变情况及其与耳聋的关系,本部分在来自全国27个省巾自治区的聋哑学校,共计2352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进行SLC26A4热点突变区域:外显子7+8,19和10的筛查,对其中检测到的携带单杂合突变的个体进行全序列筛查、测序,寻找可能存在的另外的突变。共发现SLC26A4 85种突变类型,58种为尚未见报道的类型;明确中国人群SLC26A4热点突变为IVS7-2A>G和2168A>G;SLC26A4总突变检出率14.54%,纯合突变检出率4.93%,复合杂合突变检出率5.61%,单杂合突变检出率4.00%;占中国人口最多的汉族总突变检出率16.55%,纯合突变检出率5.68%,复合杂合突变检出率6.46%,单杂合突变检出率4.41%。SLC26A4突变检出率在中国各主要民族和不同地区的耳聋人群中存在差异;SLC26A4突变图谱在中国各主要民族的耳聋人群中存在差异。通过SLC26A4外显子7+8,19和10的筛查,初步估计中国汉族重度-极重度耳聋人群中前庭水管扩大患者至少占11.54%。本部分研究制定了SLC26A4初筛策略,绘制了包含主要民族和地域信息的中国人群SLC26A4突变和多态性图谱,为下一步对所有携带SLC26A4突变的个体进行内耳影像学检查,分析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明确SLC26A4病理性突变的诊断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研制SLC26A4诊断芯片提供了科学的基因突变频率数据。三.中国重度-极重度耳聋人群GJB6突变研究GJB6编码连接蛋白30(Connexin30,Cx30),最常见的突变是342kb大片段缺失del(GJB6-D13S1830),del(GJB6-D13S1830)纯合缺失或与GJB2单等位基因突变共存的杂合缺失会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本部分探讨中国人群GJB6突变情况,对372例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其中295例分子病因不明,77例携带GJB2病理性单等位基因突变)和182例正常对照进行GJB6 del(GJB6-D13S1830)突变检测和GJB6编码区测序。在372例耳聋患者中未发现GJB6 del(GJB6-D13S1830),发现1例携带GJB6点突变404C>A,导致了氨基酸的错义改变T135K;正常对照中1例携带点突变446C>T,导致了氨基酸的错义改变A149V。研究提示:GJB6突变在中国耳聋人群中整体发生频率较低,可暂不列为一线耳聋基因检测项目。四.GJB3在携带GJB2单等位基因突变的中国耳聋人群的突变分析GJB3编码连接蛋白31(Connexin31,Cx31)是我国本土克隆和鉴定的第一个耳聋致病基因。GJB3突变可以引起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耳聋。西方人群中已有GJB2与GJB6以双基因模式遗传联合致聋的报道,为了解GJB2与GJB3是否会以双基因模式遗传导致耳聋发生,本部分对来自全国24个省市3323例耳聋患者中检测到的108例携带GJB2病理性单等位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进行了GJB3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耳聋组发现5例分别携带一种GJB3的错义变异:V84I,A194T,N166S。结合对照组检测结果,我们认为V84I和A194T为中国人群GJB3的多态改变,N166S可能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病理性突变。携带GJB3 N166S突变的病人同时携带GJB2 235delC突变,两个突变分别位于两条等位基因上,GJB3和GJB2可能共同参与该病人耳聋的发病,但关于GJB2与GJB3以双基因模式遗传导致耳聋的观点还需进一步探讨,其机制也待研究。第二部分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法检测线粒体基因1555A>G、1494C>T突变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自从1944年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问世以来,由该类药物导致的不可逆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就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直到1993年科学家发现线粒体DNA1555A>G突变是导致携带此突变的个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而使听觉细胞功能障碍继而产生耳聋的主要因素,对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病因学研究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线粒体DNA 1494C>T突变是2004年明确的又一可以由氨基糖甙类药物单次剂量应用导致耳聋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类型。为减少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相关性遗传性耳聋的发牛,关键环节在于通过筛查,检测发现携带线粒体DNA 1555A>G或1494C>T突变的个体,绝对禁止携带此类突变的个体接触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从而避免严重的耳毒性反应发生。本部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技术在等位基因分型方面的优势重点探讨建立筛查线粒体DNA 1555A>G和1494C>T突变的新方法,实现更快速、简便、准确筛查这两种突变的目标。分别设计针对线粒体DNA 1555A>G和1494C>T突变的探针和引物,摸索并建立稳定的检测方法,对检测方法进行可靠性验证。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技术检测1555A>G、1494C>T突变的方法具有检测结果准确直观、简单省时(反应时间分别由原来的6小时和12小时缩短到1.5小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优点,适用于对母系遗传性耳聋线粒体DNA 1555A>G、1494C>T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或预防性检查。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母系遗传线粒体DNA 1555A>G、1494C>T突变的筛查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前预防性检测提供了便利条件。

宣伟军[5](2003)在《感音神经性聋中医中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感音神经性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许多方面尚未明了,治疗尤为棘手。因此对其机理和防治研究一直是耳科重点攻关课题之一。近10年来中医中药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备受关注。现综述如下。1 基础研究 中医中药治疗耳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今耳科工作者无不希望能更客观、更科学地进一步提示和评估以往中医中药治聋原理,同时也希望

覃贤梅[6](2021)在《基于听觉骨传导理论输刺刮柄法治疗感音性聋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基于听觉骨传导理论,通过观察输刺刮柄法治疗感音性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输刺刮柄法治疗感音性聋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将110例感音性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55例(单侧病变21例,双侧病变34例,共89只耳)和对照组55例(单侧病变25例,双侧病变30例,共85只耳)。试验组采用输刺刮柄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两组每天针刺1次,6天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听力水平、耳鸣程度、耳部堵塞程度、伴随症状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的分布,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t检验;性别采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2、对感音性聋听力水平,耳鸣、伴随症状的影响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听力水平,耳鸣、伴随症状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感音性聋耳道堵塞感程度的影响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耳道堵塞感程度均有所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总疗效比较:试验组经输刺刮柄法针刺治疗后,痊愈率42.52%,显效率36.78%,有效率13.79%,无效率6.91%,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经捻转平补平泻治疗后痊愈率31.25%,显效率21.25%,有效率20.00%,无效率27.50%,总有效率72.50%,两组治疗后经?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输刺刮柄法和捻转平补平泻法均能有效提高感音性聋患者听力水平,有效改善耳鸣、耳道堵塞感及其伴随症状。2、输刺刮柄法治疗感音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捻转平补平泻法,且听力损伤程度、耳鸣程度及伴随症状疗效更为显着。

蒋槺[7](2020)在《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meta分析及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突发性耳聋是指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发生毫无预兆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临床中,很难做到针对突聋的病因进行治疗。突聋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暴聋”的范畴,中医认为突聋的病机极其复杂,其中,“气滞血瘀”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病机,也是最多学家所推崇的观点,临床中常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复方进行治疗,其中以补阳还五汤的应用较为广泛。既往有学者做过关于补阳还五汤治疗突聋的meta分析,但由于其最终纳入的文献过少,且纳入文献的质量普遍不是很高,其最终未得出一个较肯定的结论。近些年来,运用补阳还五汤作为主要中医干预手段治疗突聋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因此,本文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以求进一步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确切临床疗效,为其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主要从辨证论治的思想总结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的相关经验,为临床中治疗突聋提供更多的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遵照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按照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最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文献,8篇文献共提供65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临床疗效结果分析,8篇文献异质性检验I2=0%,P=0.71>0.05,各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小,故选用固有效应模型进行最后的合并结果分析,显示:RR=1.24,95%Cl[1.16,1.33],Z=5.89(P<0.00001),试验组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增加临床中治疗突聋的疗效。研究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初步认为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治疗对于治疗突发性耳聋较单纯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更有优势。但因为此次研究最终所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且纳入的各个文献存在多个不明偏倚的风险项,可能会使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继而影响研究的结论,因此,期待今后学者做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以进一步肯定此结论。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机极其复杂,可有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痰火郁结、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不足、情志不畅等,涉及到全身各个脏腑。张勤修教授认为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突聋,其最终病机变化均会导致“气滞血瘀”,故张勤修教授在临床中治疗突聋善用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的具有补气、活血、通窍作用的中药复方,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机,临证加减药物。同时,张勤修教授提倡在临床中治疗突聋时,除了单纯的予以药物、针灸等治疗外,还应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开导,建议患者采取一些舒畅情志的方法,以缓解患者患病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张雪媛,区永康,林宜玲,许耀东,黄秋红,蔡跃新,熊浩,梁茂金,杨海弟,钟俊伟,郑亿庆[8](2016)在《伴对侧耳感音神经性聋的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伴对侧耳感音神经性聋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效果,了解与该病发生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3例伴对侧感音神经性聋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疗效评估以及对侧耳临床特征等,与同时起病双侧突发性聋和单侧突发性聋组资料对比,分析致病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该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特点。结果:63例患者占本研究763例突发性聋患者的8.3%,男性大于女性,伴发眩晕比例和患有高血糖、高血脂的比例显着高于其他两组,现患耳听力损失程度分布以及听力曲线类型与单侧突发性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双侧突发性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的患者为对侧耳听力下降210年内出现现患耳的突发性聋。对侧耳听力损失的病史中突发性聋比例最高(49%)。现患耳治疗总有效率为14.3%,与双侧突发性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突发性聋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8%,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侧耳极重度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42例,现患耳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低于对侧耳中重度和中度耳聋患者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对侧耳感音神经性聋的突发性聋发病原因复杂,预后较差,尤其对侧耳极重度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严重影响言语与生活质量,对急性期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病例需制定后续个性化听力康复治疗方案。

卢玉清[9](2019)在《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特征,病因,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临床特征,病因,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指导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部确诊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25例儿童患者(<18岁)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耳别,就诊时间,就诊和出院时的纯音听阈测听,是否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感染(CMV、RV、HSVⅠ和Ⅱ型等)、自身免疫(C3、C4)、抗核抗体(ANA)、血沉(ESR)、凝血功能(FIB、APTT)、血粘度、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NLR),影像学检查包括:中耳CT和/或内听道MRI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149例成人SSNH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儿童和成人SSNHL患者以单侧发病多见,单侧发病率分别为96.0%,93.29%,其中儿童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以右耳多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儿童SSNHL患者在性别,就诊时间,就诊时听阈分级及听阈曲线分型,耳鸣、眩晕、耳闷的伴发率与成人SSNH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SSNHL患者的新近和/或既往病毒感染率(81.8%)及空腹血糖水平(5.23±1.47 mmol/L)均低于成人SSNH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33,P=0.033)。儿童SSNHL患者的自身免疫异常率(90.0%),血浆纤维蛋白原异常率(27.3%)均高于成人SSNHL患者(分别为40.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儿童SSNHL患者和成人SSNHL患者的总恢复率分别为38.4%、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分别为26.90%,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SSNHL患者的性别,侧别,就诊时间,是否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初始听阈分级等均与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聋型听力曲线的儿童SSNHL患者的疗效较其他类型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以单侧多发,但在儿童单侧SSNHL患者中以右耳发病多见。儿童SSNHL患者的既往和/或新近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多见,且儿童SSNHL患者的病毒感染率较成人SSNHL低。空腹血糖水平,补体C3、C4及纤维蛋白原可能和儿童SSNHL密切相关。儿童SSNHL患者的总体恢复率与成人SSNHL患者相当,但儿童的完全恢复率较成人高。全聋型听力曲线是儿童和成人SSNHL患者共同的不利预后因素。性别,侧别,就诊时间,初始听力下降程度,耳鸣、眩晕及耳闷与儿童SSNHL患者的预后无关。

管红霞,华清泉,张志坚,江洋[10](2014)在《高压氧辅助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高压氧辅助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的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BSCO、Sci Verse Science Direct等,设立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参考文献,并对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和资料的提取,利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118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组)465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719例。将纳入的患者按两种不同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划分,每中评价标准分别按例数和耳数两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分析方式,治疗组无论是治愈率还是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对感音神经性聋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综合治疗感音—神经性聋55例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治疗感音—神经性聋55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耳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一、耳聋临床诊断及其相关问题
    (一) 耳聋特征分析
        1.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
        2. 先天性聋与后天性聋:
        3. 突发性聋与进行性聋:
        4. 耳聋与语言:
        5. 耳聋与全身疾病:
        6. 耳聋与伴发症状:
    (二) 临床发病情况
    (三) 病因与病理基础
        1. 传导性聋:
        2. 感音神经性聋:
        3. 药物性聋:
        4. 突发性聋:
        5. 噪声性聋:
        6. 老年性聋 (presbycusis) :
        7.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au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 与感音神经性聋:
        8. 混合性聋:
        9. 功能性聋:
二、耳聋临床诊治的常见误区
三、耳聋治疗策略

(2)“健脾滋肾法”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汇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的认识
        1.1.1 流行病学
        1.1.2 病因、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1.1.3 西医治疗
    1.2 言语识别率在低言语识别耳聋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1.3 祖国医学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的认识
        1.3.1 病因病机
        1.3.2 “健脾滋肾法”治则的确立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图
        2.2 干预措施
        2.2.1 中药组药物组成
        2.2.2 针刺方案
        2.2.3 器具
        2.3 听力学检查流程
        2.3.1 纯音听阈测定
        2.3.2 言语识别率检测
        2.4 不良事件及脱落原因记录
        2.5 相关评判标准
        2.5.1 听力疗效的评价标准
        2.5.2 言语识别率疗效评定标准:
        2.5.3 交流能力评估量表评分分级标准:
        2.5.4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评分分级标准:
    3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纳入情况
        4.2 基线资料比较
        4.2.1 不同组别性别构成分布
        4.2.2 不同组别年龄构成分布
        4.2.3 不同组别患耳侧别构成分布
        4.2.4 不同组别病程构成分析
        4.2.5 不同组别听力损失程度构成分析
        4.2.6 不同组别言语识别损失程度构成分析
        4.2.7 不同组别伴随症状分析
        4.3 治疗疗效分析
        4.3.1 听力疗效的比较
        4.3.2 言语识别率疗效比较:
        4.3.3 交流能力评估量表成绩分析比较:
        4.3.4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成绩分析比较:
        4.4 听力预后因素分析
        4.4.1 性别、患耳侧别与听力疗效的关系
        4.4.2 年龄与听力疗效的关系
        4.4.3 病程与听力疗效的关系
        4.4.4 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4.4.5 伴随症状与听力疗效的关系
    5 讨论
        5.1 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治疗“低言语识别性耳聋”优于单用中药、单用针刺的机理探讨
        5.2 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5.2.1 年龄与疗效
        5.2.2 病程与疗效
        5.2.3 听力损伤程度与疗效
        5.2.4 言语识别率下降程度与疗效
        5.2.5 伴随症状与疗效
        5.3 病案举隅
结果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针药合用治疗耳鸣耳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深刺听会穴结合电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认识与治疗
        一、祖国医学对耳聋病名的认识
        二、耳聋与经络的关系
        三、祖国医学对耳聋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中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认识与治疗
        一、现代医学对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机制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有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治疗结果比较及分析
第三章 讨论分析
    第一节 选穴理论依据
        一、听会穴选穴依据
        二、晕听区选穴依据
        三、外关、中渚、翳风选穴依据
        四、风池穴选穴依据
    第二节 深刺听会穴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三节 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中国人重度—极重度耳聋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人重度-极重度耳聋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章 各地聋哑学校聋病资源的收集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内蒙古赤峰地区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病因学分析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重度-极重度耳聋人群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重度-极重度耳聋人群GJB6基因突变分析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GJB3基因在携带GJB2单等位基因突变的中国耳聋人群的突变分析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G、1494C>T突变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第二部分 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法检测线粒体基因1555A>G、1494C>T突变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文献综述二
个人简历
致谢

(6)基于听觉骨传导理论输刺刮柄法治疗感音性聋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剔除病例的处理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试验器材准备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
        2.6 统计学处理
        2.7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I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道堵塞感VAS评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伴随症状评分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评价结果比较
    4 讨论
        4.1 中医对感音性聋的认识
        4.2 西医对感音性聋的认识
        4.3 运用骨传导理论的依据
        4.4 运用输刺刮柄法的依据
        4.5 本课题选穴依据
        4.6 研究结果的分析
        4.7 课题的创新之处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受试者就诊基本情况记录表
    附录 2 知情同意书
    附录 3
    附录 4
    附录 5
    附录 6 伴随症候评分表
    附录 7 本试验研究医学伦理审查表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感音神经性聋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1.定义及解剖
    2.病因
    3.发病机制研究
        3.1 微循环紊乱机制
        3.2 炎症反应机制
        3.3 传入缺失
        3.4 噪音影响
        3.5 其他机制
    4.治疗
    5.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1、论文发表情况
    2、参与课题
    3、获奖情况

(7)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meta分析及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meta分析
    1.研究背景、水平和意义
    2.研究方法
        2.1 技术思路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文献检索策略
        2.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2.5.1 初筛
        2.5.2 复筛
        2.5.3 数据提取
        2.6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7 统计学分析
        2.7.1 疗效结果分析
        2.7.2 发表性偏倚分析
        2.7.3 敏感性分析
        2.7.4 亚组分析
    3.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3 干预措施
        3.4 结局指标
        3.5 安全性评价指标
        3.6 文献质量评估
        3.7 meta分析结果
        3.7.1 疗效结果分析
        3.7.2 发表性偏倚分析
        3.7.3 敏感性分析
        3.7.4 亚组分析
    4.讨论
    5.结论及展望
第二部分 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
    1.突发性耳聋概况
    2.张勤修教授个人简介
    3.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的主要学术思想
        3.1 驱邪为辅,扶正为主
        3.2 治病先治人
        3.3 神经针法
    4.张勤修教授对于突发性耳聋的辨证论治典型医案举隅
        4.1 气滞血瘀证
        4.2 气血亏虚证
        4.3 外邪侵袭证
        4.4 肾精亏损证
        4.5 痰火郁结证
        4.6 肝火上扰证
    5.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突发性耳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西医治疗
    2.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各时期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8)伴对侧耳感音神经性聋的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治疗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2 听力损失特征
    2.3 疗效
    2.4 SSHLwCSHL对侧耳临床特征
3 讨论
4 结论

(9)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特征,病因,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设计与对象
    1.2 听力评估
    1.3 治疗方案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SSNHL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病因
    2.3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2.4 治疗结果
    2.5 预后
3 讨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综述: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高压氧辅助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疗效评价标准
    1.3 结局指标
    1.4 文献检索
    1.5 资料提取
    1.6 质量评价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概述
    2.2 治愈率的Meta分析
        2.2.1 按标准一对例数进行Meta分析
        2.2.2 按标准一对耳数进行Meta分析
        2.2.3 按标准二对耳数进行Meta分析
    2.3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2.3.1 按标准一对例数进行Meta分析
        2.3.2 按标准一对耳数进行Meta分析
        2.3.3 按标准二对耳数进行Meta分析
3 讨论

四、综合治疗感音—神经性聋55例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耳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孙爱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02)
  • [2]“健脾滋肾法”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赵小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深刺听会穴结合电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研究[D]. 罗慧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中国人重度—极重度耳聋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D]. 袁永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7(02)
  • [5]感音神经性聋中医中药研究进展[J]. 宣伟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05)
  • [6]基于听觉骨传导理论输刺刮柄法治疗感音性聋临床对照研究[D]. 覃贤梅.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meta分析及张勤修教授治疗突聋临床经验总结[D]. 蒋槺.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伴对侧耳感音神经性聋的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 张雪媛,区永康,林宜玲,许耀东,黄秋红,蔡跃新,熊浩,梁茂金,杨海弟,钟俊伟,郑亿庆.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14)
  • [9]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特征,病因,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D]. 卢玉清.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高压氧辅助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Meta分析[J]. 管红霞,华清泉,张志坚,江洋. 中国医药导报, 2014(16)

标签:;  ;  ;  ;  ;  

感音神经性耳聋55例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