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因素和职业危害

性别因素和职业危害

一、性别因素与职业危害(论文文献综述)

卢耀勤[1](2020)在《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企业的现状调查,乌鲁木齐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得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的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研究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建立职业病预测模型,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及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最终提出乌鲁木齐职业卫生工作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对新疆地区企业现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2)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涉及重点职业病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3)利用倾向性评分、多因素分析及关联规则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4)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筛选、验证职业病预测模型;(5)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开发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6)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了解,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结合乌鲁木齐重点职业病报告、职业病人工伤保险情况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出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防控工作对策。结果:(1)对全疆12902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疆14地级行政区与1个直辖县级市;(2)对乌鲁木齐的361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乌鲁木齐七区一县;(3)对乌鲁木齐厂矿企业的3445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高血压检出率15.32%;血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血红蛋白,异常率为25.99%;尿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尿蛋白,异常率为8.9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率为17.04%;接触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33.82%;接触煤(矽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13.06%;接触石棉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6.30%;接触化学性有害因素苯工人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2.85%;接触噪声的工人听力异常率为4.86%;接触布鲁菌属工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20.30%;(4)共计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问卷7315份,回收率为97.5%,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排查后,最终确认有效问卷7118份,有效率为97.3%;(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1%,不同职业紧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龄、每周工作天、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53%,不同职业倦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噪声、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职称、工作班、月收入、每周工作天、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7.08%。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婚姻、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班、年龄、工龄、月收入、每周工作天、每天工作小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对职业紧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16,最小置信度0.65,挖掘出14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每天工作>7小时、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容易产生职业紧张,有1388条,置信度为65.3%,提升度为1.477;在对职业倦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9,最小置信度0.95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业紧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2749条,置信度为90.7%,提升度为1.049;在对精神心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最小置信度0.43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未婚,签订了劳动合同、有职业倦怠的容易产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1957条,置信度为43.1%,提升度为1.162。(9)结合灰色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建立了五个混合算法模型进行职业病预测,混合模型的结果为:GM-KNN(MAPE:26.89%,RMSE:9155.53),GM-SVM(kernel=linear,MAPE:29.16%,RMSE:8587.02),GM-SVM(kernel=polynomial,MAPE:4.45%,RMSE:1573.30),GM-SVM(kernel=radial,MAPE:14.10%,RMSE:4693.51),GM-SVM(kernel=sigmoid,MAPE:10.79%,RMSE:3422.28),GM-RF(MAPE:6.99%,RMSE:2090.13),GM-GBM(MAPE:8.45%,RMSE:2661.27),GM-ANN(MAPE:3.49%,RMSE:1076.60)。通过对模型的预测效果与精度进行验证后得出,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实现了模型MAPE和RMSE最低。(10)2019年报告确诊职业病病人26例,主要以为接触粉尘、噪声和布鲁氏菌为主。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92%;(11)成功开发了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与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并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结论:(1)新疆企业行业类型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5%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32.9%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7.7%人群患有职业病;乌鲁木齐是新疆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地区;(2)乌鲁木齐企业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T国际组织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8%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26.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10.6%人群患有职业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与米东区是乌鲁木齐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区域;(3)对乌鲁木齐地区企业34457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高血压、血常规及尿常规异常检出者多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主要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噪声;行业不同易感人群和职业危害因素也不同,制造业、采矿业等应加强对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建筑业与农、林、牧、副、渔业应分别加强对噪声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护;(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文化程度越高、昼夜轮班、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成正相关;(5)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和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的风险,文化程度低、未签订劳动合同、低职称、轮班工作、低收入、高劳动强度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学历、低职称、轮班、高工龄、低收入、高强度工作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成正相关;(7)倾向性评分与关联规则可以作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比验证,倾向性评分可用于消除问卷调查类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关联规则可以有效挖掘出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8)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可用于职业病的预测研究;(9)乌鲁木齐职业病患病率高于新疆平均水平,职业病主要以职业性尘肺和传染病为主;乌鲁木齐职业病网络直报情况良好,但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职业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及时率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0)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实现了职业卫生调查数据实时、动态、可交互式可视化功能,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实现了在线职业病建模预测功能,平台可以辅助职业卫生管理与决策工作。(11)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建议有第一,统筹整合管理机构,架设顶层设计框架;第二,建立联防联控网络,落实管理体系建设;第三,完善规章制度标准,健全工作法制体系;第四,创新工作思路思维,尝试学科交叉融合;第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专业技能队伍;第六,引入前沿科学技术,助力职业卫生防控。

李姗姗[2](2020)在《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正在推动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类型与数量在诸多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而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形势更为严峻。职业安全健康问题涉及每位劳动者、每个家庭的核心权益,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现代化工业建设中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突破政府单一治理成效不显着难题成为安全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议题。合作治理模式对于跨部门、跨领域的公共问题凸显出极强的适应性和突出的治理成效,构建多主体、多向度的合作互动关系成为现代社会治理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心理距离视域,探析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主体、结构与关系,在厘清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心理距离概念范畴,剖析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基础上,结合质性研究,构建不同层级关系的多维心理距离情境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刻画了多主体交互机理并耦合多主体、多层级间的关系,明晰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机理。通过问卷调研获取量化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耦合效度及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动态演化逻辑出发,运用系统仿真方法复现多主体随着时间变化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演化趋势。最后,基于实证和仿真结果针对性地设计了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一是心理距离视域下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建构。(1)确定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八类主体角色并对其权力、行为、责任边界进行了界定,从强关系层、相关层、弱关系层三个层级对不同主体的职能进行定位。(2)在此基础上,依据心理距离理论,从事件心理距离、主体间心理距离、层级间心理距离分别对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亲疏关系进行剖析。(3)依据耦合效应提出了“初级合作治理-成长合作治理-规范合作治理-理想合作治理”演化路径。二是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模型构建及量化研究。(1)通过质性研究厘清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机理,从“交互形式-交互主导性-交互强度-交互持续性”四个层面对主体间的交互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主体间的交互水平整体偏弱,主体之间未呈现良好互动。(2)交互主体心理距离亲疏关系整体呈现趋近态势,其中交互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事件处于咫尺关系(M=2.38),主体间与层级间心理距离整体处于亲近状态。(3)进一步地,不同主体与不同层级间耦合度偏低,合作程度处于“成长合作治理”阶段。三是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基于质性分析构建了囊括主体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距离的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框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原始型合作治理意愿最高。年龄小于20岁、离异、月收入高于5万、家庭月收入高于20万、学历水平在小学及以下、工作年限在3-5年之间、住宅面积在120-150m2区间内、家庭成员数为6人以上、政治面貌为民主党派、身份特征为市场主体的职业安全合作治理意愿较低。(2)主体心理因素中的经济性目标、安全性目标、政治性目标、信任成本、社会信任、个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均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3)事件心理距离、主体间心理距离、层级间心理距离在主体心理因素各个变量和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间的中介效应均显着。(4)环境因素中的政策类型、政策普及、政策识别、国民经济、收入水平、资金投入、渠道多样、技术支持、信息共享、文化氛围、社会舆论、道德规范对主体心理因素与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路径显着。四是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系统仿真分析。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多源类信息和耦合强度控制下的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交互学习系统,运用系统仿真方法,复现在不同要素影响下多主体随着时间变化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演化趋势。仿真结果显示,(1)在多源类信息交互干预下,多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的心理距离迅速缩聚,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水平迅速增高,且政策环境干预对主体间合作治理的达成最有效。(2)在不同耦合强度情境下,高值高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的心理距离缩聚最快,并能快速促进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的实现;低值高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会出现延迟;高值低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低值低耦合状态下的不同主体对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水平与达成合作的速度均处于最低水平。(3)基于主体差异性,八类异质性主体在多源类综合因素影响下其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体地,在高值高耦合控制器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市场主体、用人单位和医疗机构、用人单位和新闻媒体、政府和市场主体、政府和医疗机构、市场主体和医疗机构、新闻媒体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交互粘合度明显提升,政府和用人单位呈现“一致化”高交互状态;在高-低型低耦合控制器下,政府和社会组织、政府和社会公众、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之间交互呈现明显的劣化态势,市场主体和新闻媒体、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之间交互始终处于“隔阂”状态;在低值高耦合控制器下,劳动者和新闻媒体、劳动者和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交互粘合度不断增强,劳动者和医疗机构呈现“一致性”高交互状态,劳动者和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呈现高劣化交互态势。最后依据质化分析与量化分析结果,构建了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体系,分别从主体心理因素、情境因素、多维心理距离、多主体交互耦合与自身行为等方面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为有效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合作治理提供借鉴。该论文有图126幅,表108个,参考文献298篇。

王永斌[3](2019)在《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和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及其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MetS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1探讨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高温、噪声、粉尘、一氧化碳、夜光暴露、倒班)及其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及组分的关联性,寻找影响钢铁工人MetS及组分的优先可干预的职业环境因素;2探讨昼夜节律相关基因(CLOCK、RORA和PER2)、相关激素受体基因(MTNR1A和MTNR1B)多态性及其单体型与钢铁工人MetS的关联性,为钢铁工人MetS发生的遗传流行病学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3探讨昼夜节律相关基因、相关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之间及其与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之间的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MetS的关联性,为钢铁工人MetS发生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1基于课题组在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建立的京津冀地区职业人群健康效应队列研究的基线资料,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问卷及体检信息完整的7664名钢铁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个体的机体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和工作情况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职业危害因素暴露量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收集;血压、血糖、血脂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通过实验室检测收集;人体测量学指标(腰围、腹围和颈围等)通过体格检查获取。以有害因素暴露组作为主要研究因素,采用限制性三次性样条函数(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探索有害因素暴露组和MetS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有害因素暴露组和MetS的关联性(包括累积效应和交互效应),并使用健康危险因素评分法(Health risk factor score,HRFS)探讨职业有害因素联合暴露对MetS的影响。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SAS9.4编程从7664人中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621名患MetS的职工作为病例组,选择898名与病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职工作为对照组。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CLOCK(rs6850524和rs1801260)、RORA(rs8034880)、PER2(rs934945和rs2304672)、MTNR1A(rs2119882)和MTNR1B(rs10830963和rs1387153)基因多态性。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遗传模型下昼夜节律相关基因与MetS之间的关联性。3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使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和昼夜节律相关基因两两之间的相乘和相加交互及其累积效应;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GMDR)方法分析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和昼夜节律相关基因之间的高维交互作用。结果 1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1)钢铁工人MetS的患病率为37.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7.9%,女性患病率为26.1%;MetS组分中,腹型肥胖、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压升高和血糖水平升高的职工分别占46.6%、32.2%、21.4%、57.9%和60.8%。2)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加权倒班作业指数(Weighted shift index,WSI)与钢铁工人MetS之间呈现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体关联性检验x2=9.351,P=0.025;非线性检验x2=0.180,P=0.915);高温累积暴露量与钢铁工人MetS之间呈现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体关联性检验x2=8.611,P=0.035;非线性检验x2=0.532,P=0.766);噪声累积暴露量与钢铁工人MetS之间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体关联性检验x2=21.400,P<0.001;非线性检验x2=7.182,P=0.028);未发现粉尘累积暴露量与钢铁工人MetS之间有关联(总体关联性检验x2=2.910,P=0.406;非线性检验x2=0.582,P=0.746);CO累积暴露量与钢铁工人MetS之间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体关联性检验x2=10.070,P=0.018;非线性检验x2=8.071,P=0.017)。3)有害因素暴露组与钢铁工人Met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参照组(WSI<551.278天)相比,钢铁工人WSI指数在551.2781475.082、1475.0822384.207和≥2384.207天组时,其患MetS风险的OR(95%CI)值分别为1.075(0.9291.243)、1.088(0.9381.262)和1.204(1.0371.397);与参照组(<393.270℃·年)相比,钢铁工人高温累积暴露量在393.270619.876,619.876769.623和≥769.623℃·年组时,其患MetS风险的OR(95%CI)值分别为1.096(0.9231.301)、1.286(1.0481.579)和1.455(1.1701.809);与参照组(<1004.68d B(A)·年)相比,钢铁工人噪声累积暴露量在1004.6802048.770和≥2048.77d B(A)·年组时,其患MetS风险的OR(95%CI)值分别为1.175(1.0571.306)和1.274(1.0761.509);与参照组(<35.299mg/m3·年)相比,钢铁工人CO累积暴露量在35.299133.51和≥133.51mg/m3·年组时,其患MetS风险的OR(95%CI)值分别为1.237(1.0351.478)和1.056(0.7891.413);与“最暗”相比,夜光暴露在“中等”和“最亮”时,钢铁工人MetS患病风险的OR(95%CI)分别为1.275(1.1491.415)和1.387(1.2041.598)。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除CO累积暴露量外,其他有害因素暴露组可以显着增加男性钢铁工人MetS的患病风险(均P<0.05);在女性职工中,未发现有害因素暴露组与MetS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性(均P>0.05)。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夜光暴露—WSI、年龄—高温累积暴露量、民族—高温累积暴露量、民族—噪声累积暴露量和年龄-CO累积暴露量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MetS有关。6)有害因素暴露组与钢铁工人MetS组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噪声累积暴露量与钢铁工人腹型肥胖、血糖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相关;高温累积暴露量与钢铁工人血糖、血压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相关;WSI与钢铁工人血压水平升高相关。7)HRFS分析结果显示:在单一危险分数模型(Single risk score model,SRSM)中,与SRSM参照组(00.604)相比,钢铁工人暴露在0.6040.924,0.9241.159和≥1.159组时,其患MetS风险的OR(95%CI)分别为1.488(1.2751.736)、1.605(1.3501.909)和2.173(1.8052.616);在组合危险分数模型(Hybrid risk score model,HRSM)中,与HRSM参照组(00.472)相比,钢铁工人暴露在0.4720.708,0.7080.902和≥0.902组时,其患MetS风险的OR(95%CI)分别为1.310(1.1291.519)、1.577(1.3391.858)和1.991(1.6682.377)。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基因与钢铁工人MetS的关联性)显示,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1)在6种遗传模型下,均未发现CLOCK基因rs6850524和rs1801260位点与钢铁工人MetS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2)RORA基因rs8034880位点在等位基因模型下,携带G等位基因的钢铁工人MetS发病风险是携带A的1.16(95%CI:1.011.32)倍;在共显性模型下,携带GG基因型的职工发生MetS的风险为携带AA基因型的1.35(95%CI:1.031.76)倍;在加性模型下,随着携带G等位基因个数的增加,职工发生MetS的风险可增加16%(OR=1.16,95%CI:1.011.33)。3)PER2基因SNPs位点在6种基因模型下,未发现rs934945位点与MetS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性。而rs2304672位点在等位基因模型下,携带G等位基因的职工患MetS的风险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1.37(95%CI:1.081.72)倍;在共显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中,携带CG+CG或GG基因型的职工患MetS的风险分别是携带CC基因型的1.36(95%CI:1.041.78)和1.39(95%CI:1.071.80)倍;在超显性模型模型下,携带CC+GG基因型的职工患MetS的风险是携带CG基因型的1.34(95%CI:1.031.76)倍;在加性模型下,随着携带G等位基因个数的增加,职工患MetS的风险增加36%(OR=1.36,95%CI:1.081.72)。4)MTNR1A基因rs2119882位点在6种遗传模型下,均未发现其与钢铁工人MetS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性。5)MTNR1B基因SNPs位点中,rs10830963位点在共显性模型下,携带CC基因型的职工患MetS的风险是携带CG基因型的1.30(95%CI:1.011.66)倍;在超显性模型下,携带CG基因型的职工患MetS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的1.26(95%CI:1.011.56)倍。6)8个目标SNPs等位基因之间构建的单体型与钢铁工人MetS之间无统计学关联性。3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MetS的关联性)显示,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1)rs1387153位点与CO累积暴露量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07),其它位点和有害因素暴露组之间均未观察到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2)ROAR基因rs8034880位点,MTNR1B基因rs10830963和rs1387153位点和PER2基因rs2304672位点之间及其与有害因素暴露组之间的累积效应可以显着增加钢铁工人患MetS的风险。3)GMDR识别的最佳单因子(rs1387153)和三因子基因(rs6850524-rs10830963-rs1387153)交互作用模型的训练准确性分别为0.538和0.567,测试准确性分别为0.525和0.527,交叉一致性均达到92.8%。最佳三因子交互作用模型中携带对应基因纯合突变型的职工患MetS的风险是纯合野生型的1.753(95%CI:1.2942.376)倍。4)GMDR识别的最佳五因子(rs6850524-rs10830963-rs1387153-WSI-夜光暴露)和六因子基因-环境(rs6850524-rs10830963-rs1387153-高温累积暴露量-WSI-夜光暴露)交互作用模型的训练准确性分别为0.677和0.718,测试准确性分别为0.562和0.534,交叉一致性分别为100.0%和91.7%。最佳五因子交互作用模型中携带对应基因纯合突变型的WSI在“2384.207”组和夜光暴露在“最亮”的职工患MetS的风险是携带纯合野生型和暴露于相关有害因素最低暴露量的4.248(95%CI:3.1205.784)倍;在六因子模型中为6.068(95%CI:4.4108.351)倍。结论 1 WSI、夜光暴露、高温累积暴露量、噪声累积暴露量和CO累积暴露量单独及联合效应可使钢铁工人MetS的患病风险增加,在男性钢铁工人中尤为明显。2 ROAR基因rs8034880位点,MTNR1B基因rs10830963和rs1387153位点和PER2基因rs2304672位点可能是男性钢铁工人MetS的易感位点。3 rs6850524-rs10830963-rs1387153-高温累积暴露量-WSI-夜光暴露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显着增加男性钢铁工人患MetS的风险。图24幅;表63个;参511篇。

桑烨[4](2017)在《乌鲁木齐市煤化工企业粉尘、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及防护现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6家煤化工企业粉尘、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现状,分析作业人员防护认知、行为和满意情况对尘肺及听力水平的影响,为新疆煤化工行业尘肺及噪声聋的防治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粉尘、噪声作业人员692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与《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2.结合防护用品调查问卷对员工防护认知、行为和满意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调查员工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38.8±9.94)岁;最小工龄1年,最大工龄45年,平均工龄(15.9±11.37)年;调查员工以男性、汉族居多,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月收入大多在30005000元之间。2.肺部高千伏X射线检查结果未检出贰期尘肺与叁期尘肺,检出壹期尘肺30例,尘肺患病率4.3%;纯音听力测试未检出职业噪声聋,检出职业禁忌证6例,听力减退268例,听力异常率39.6%;肺功能异常率7.1%;心电图异常率24.1%;血压异常率13.4%;肝功异常率9.0%;B超异常率25.3%。3.不同年龄组员工尘肺患病率不同(P<0.001),40岁以上员工尘肺患病率大于40岁以下员工;不同工种(岗位)员工尘肺患病率不同(P<0.05),后勤及管理岗位员工与检修工尘肺患病率较高;不同工龄组员工尘肺患病率不同(P<0.001),2039年工龄员工尘肺患病率大于20年以下工龄员工;吸烟指数400及400以上的员工尘肺患病率大于吸烟指数400以下的员工(P<0.05)。4.尘肺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大于非尘肺患者(P<0.05),其中尘肺患者ST段改变检出率大于心率异常检出率;尘肺患者血压(P<0.001)、肝功(P<0.05)异常率均大于非尘肺患者;5.男性听力异常率大于女性(P<0.05);汉族听力异常率大于少数民族(P<0.05);不同年龄组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01),4049岁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2039岁员工;不同文化程度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5),高中(中专)组与大学(大专)组员工听力异常率均大于初中组;不同工种(岗位)听力异常率不同(P<0.05),锅炉运行岗位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汽机运行岗位员工和检修工;不同工龄组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01),2039年工龄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20年以下工龄员工;不同月收入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01),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3000元以上的员工;不同耳部病史的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01),有耳痛耳鸣史的员工和有中耳炎及耳道感染史的员工听力异常率均大于无耳部疾病史的员工。6.听力异常员工血压异常率大于听力正常员工(P<0.05)。7.防尘口罩的配备率为92.34%,不同工种(岗位)防尘口罩配备率不同(P<0.001);防噪耳塞的配备率为95.67%,不同工种(岗位)防噪耳塞配备率不同(P<0.05);防尘口罩佩戴频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防尘口罩的防护时间限值知晓率低、相关防尘措施知晓率低、PPE发放频率和数量不满足需求为危险因素;防噪耳塞佩戴频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佩戴必要性认知差、未定期清洗维护耳塞、对耳塞大小、舒适度不满意、适应耳塞所需时间较长、PPE监管频率低为危险因素。8.所在岗位噪声值知晓程度差的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知晓程度好的员工(P<0.001);认知程度不同的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01),佩戴必要性认知程度越低听力异常率越高;不同监管情况部门的员工听力异常率不同(P<0.05),无专业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部门,员工听力异常率大于有专业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部门(P<0.05)。9.在尘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工龄长为危险因素;在听力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少数民族、月收入高、无耳部疾病史为保护因素,文化程度低、工龄长、耳塞佩戴必要性认知差、缺乏专业职业卫生人员监管为危险因素。结论:1.年龄大于40岁且工龄20年以上的员工、后勤及管理岗位员工与检修工尘肺患病的风险较高;吸烟对尘肺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尘肺能明显的影响患者心血管系统及肝脏功能,导致心电图异常、血压升高,肝功异常。2.乌鲁木齐市煤化工企业员工听力异常率较高;年龄大于40岁且工龄20年以上的员工、男性员工、汉族员工、后勤及管理岗位与锅炉运行岗位员工听力异常风险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收入较低的员工与有耳部疾病史的员工发生听力异常的风险较高;听力异常员工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噪声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3.防护调查结果显示企业PPE配置率较高,但员工PPE佩戴频率极不规则,且佩戴方法正确率较低。防护知识知晓程度越高、认知程度越好的员工对自我保护的需求与意识越好,从而能自觉的采取保护行为,佩戴防护用品的频率也越高,听力异常的风险越小;对防护用品防护效果、舒适度、发放频率数量越满意的员工佩戴防护用品的频率越高,听力异常的风险越小;企业健康教育培训与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效果显着,同时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监管制度,但监管频率依然较差,这也是PPE使用依从性仍然较低的原因,应引起重视。

崔诗悦[5](2020)在《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的交互作用及其与钢铁工人高血压发生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钢铁工人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的建立和对高血压患病关联性的分析,寻找和发现研究职业人群暴露和高血压间关系的新思路,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多干预线索。方法基于京津冀职业人群健康效应队列项目建立的工人队列,以2017年2月到6月和2018年3月到7月间某钢铁集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7660名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体基本信息、行为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等资料,通过职业健康体检收集人体测量学资料和生理生化检查资料,并对工人工作环境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收集职业有害因素暴露资料。研究以建立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为主要研究因素,采用限制性三次方样条函数模型分析有害因素累积暴露量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工人生活行为方式和各职业有害因素累积暴露量与高血压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以其中钢铁工人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组成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并使用健康危险因素评分法(Health risk factor score,HRFS),各因素以偏回归系数为权重建立暴露组模型,探讨职业有害因素联合暴露对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影响。结果1调查人群共7660人,其中男性7023人,女性637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56%。平均收缩压为(128.95±12.03)mm Hg,平均舒张压为(82.54±10.37)mm Hg。在调查工人中,具有中级学历的人群占总人群的52.04%(3987/7660),男性中92.73%(6513/7023)和女性中93.23%(594/637)的人已婚,女性从不吸烟和从不饮酒的人分别为92.45%(589/637)和94.80%(604/637),男性现在吸烟者占54.87%(3853/7023),现在饮酒者占39.60%(2781/7023);晚上睡觉时室内明亮的人占总人群的14.77%(1131/7660),有29.30%(2244/7660)的人有高血压家族史。2加权倒班作业指数、高温累积暴露量、CO累积暴露量和粉尘累积暴露量与钢铁工人高血压之间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各累积暴露量分别以加权倒班作业指数<867.22(天)、高温累积暴露量<292.61(℃·年)、CO累积暴露量<30.84(mg/m3·年)、粉尘累积暴露量<18.78(mg/m3·年)时为参照,加权倒班作业指数(天)在867.22时钢铁工人高血压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0.72(95%CI=0.590.88)倍,≥2090.38时,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21(95%CI=1.01,1.46)倍;高温累积暴露量(℃·年)在292.61和≥720.13时,钢铁工人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1.44(95%CI=1.041.99)倍和1.86(95%CI=1.332.60)倍;CO累积暴露量(mg/m3·年)在30.84时,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33(95%CI=1.041.93)倍,≥112.74时与参照组相比,对患病风险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累积暴露量(mg/m3·年)在≥58.74时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63(95%CI=1.202.22)倍。3综合前两部分分析结果,以钢铁工人高血压患病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纳入性别、年龄、文化水平、饮酒、BMI、高血压家族史、高温累积暴露量、粉尘累积暴露量、CO累积暴露量、加权倒班作业指数为组分。暴露组风险得分和工人高血压间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进行四等分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单一暴露模型以得分0,即模型前25%分段为参照组,当得分36.8时,钢铁工人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2.12(95%CI=1.014.48)倍;当得分为45.7时,患病风险为参照组的3.48(95%CI=1.746.98)倍;当得分54.4时,患病风险为参照组的8.34(95%CI=4.1916.61)倍。组合暴露模型以前25%得分0为参照,当模型得分为33.4时,钢铁工人高血压的患病风是参照组的2.44(95%CI=1.155.16)倍;当得分为41.0时,患病风险为参照组的3.29(95%CI=1.646.59)倍;当得分49.2时,患病风险是参照组的8.90(95%CI=4.48217.68)倍。结论1钢铁工人高血压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BMI、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有关系;2高温累积暴露、CO累积暴露、粉尘累积暴露、倒班加权指数都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暴露量分组对患病风险增加不同;3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较单独暴露因素能更全面的反应暴露对钢铁工人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在以后的工人高血压的防控工作中,应注意多管齐下,对工人多进行岗位轮换,避免多种职业有害因素暴露过多增加患病风险。图11幅;表22个;参134篇。

蔡笑伦[6](2019)在《多维视角下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职业倦怠概念被提出以来,由于其受众广泛,且不易被缓解,所以持续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职业倦怠对个体、组织和家庭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个体,其会降低个体的内驱力和工作情绪;对于组织,其会使组织失去活力,提高组织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并伴随着离职率的上升,与此同时,个体还会把这种消极状态引入到家庭中,带来工作与家庭关系的矛盾升级。虽然,在心理学、管理学和医学等领域,有研究者针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多项尝试性干预研究,但从长期来看,其干预效果并不明显。由此可见,职业倦怠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均遇到了研究瓶颈。本研究将以寻找如何解决员工职业倦怠的长效机制为出发点,结合相对稳定又可被干预的心理资本,通过多理论视角和跨层分析,对职业倦怠进行探索和突破。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1)构建了多层次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作用的理论模型。首先,对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文献梳理,从心理资本视角出发分析各变量与职业倦怠存在的关系。其次,在自我调节和社会支持理论背景下,提出了心理健康在员工心理资本和家庭成员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间的传导作用;在公平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背景下,提出了心理契约在员工心理资本和领导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间的传导作用。最后,构建出三个层面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作用的理论模型。(2)在个体层面,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检验得出,员工心理资本可显着负向预测其职业倦怠以及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即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和低自我成就感。通过中介模型检验和结构方程分析得出,在员工心理资本影响其职业倦怠以及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过程中,员工心理健康和心理契约起到中介作用。员工心理资本通过维护其心理健康和心理契约,使其职业倦怠以及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和低自我成就感三个维度得到有效降低和缓解。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得出了以员工心理健康和心理契约为中介,员工心理资本影响其职业倦怠的路径关系图。(3)在家庭层面,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检验得出,家庭成员心理资本可显着负向预测员工职业倦怠以及其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和低自我成就感三个维度。通过中介模型检验和结构方程检验得出,在家庭成员心理资本影响员工职业倦怠和情绪耗竭的过程中,员工心理健康起到中介作用,但在家庭成员心理资本影响员工玩世不恭和低自我成就感的过程中,员工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不显着。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得出以员工心理健康为中介,家庭成员心理资本影响员工职业倦怠的路径关系图。(4)在组织层面,通过跨层次回归分析得出,领导心理资本可显着负向预测员工职业倦怠以及其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和低自我成就感三个维度。通过跨层中介检验模型得出,在领导心理资本影响员工职业倦怠以及情绪耗竭和玩世不恭两个维度的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起到中介作用。但在领导心理资本影响员工低自我成就感的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不显着。(5)根据本文的推理模型和检验结果,针对性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与方法。在提升员工心理资本的同时,还要重视管理和维护员工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契约;提高领导对员工心理契约的监控水平,疏通领导心理资本对员工认知、态度和行为的传导机制;增进组织、员工和员工家庭成员的三方互通,充分利用环境、组织与个体三要素的交互作用,共同抵御来自职业倦怠的威胁。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以往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中,研究主体多选取员工个体层,并没有将心理资本引入到家庭层面中。本研究从家庭功能的视角出发,使员工自主选择与其关系最紧密的家庭成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构建了家庭成员心理资本对员工职业倦怠影响的分析结构模型,同时也揭示了心理资本在家庭层面中,不同主体间的影响作用。第二,在以往关于心理资本影响职业倦怠的研究中,缺少心理资本在组织层面的探讨。本研究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视角出发,通过理论推理并结合跨层次分析,构建了领导心理资本影响员工职业倦怠的分析结构模型,对心理资本的跨层次影响作用进行了重要补充。第三,本文在实证分析了个体、组织和家庭三个层次的心理资本对个体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产生显着负向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分析了三个层次的心理资本如何对个体职业倦怠产生影响,并得出心理健康和心理契约在三个层次心理资本对个体职业倦怠影响过程中存在中介传导作用,明晰了多层次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机理。

陈振[7](2020)在《企业员工职业健康风险归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文中提出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是维护经济平稳运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正处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的攻坚期,国家对于公众健康的重视程度愈发提高,职业健康作为公众健康的关键一环,也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职业健康管理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职业健康形式十分严峻,职业健康事故频发,各种职业病发病人数仍居高不下。当员工面临职业健康问题时,他们必然会寻求造成自己职业健康问题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员工会产生焦虑、担忧等一系列消极情绪,使得他们积极情感降低;这种情感变化会在逐渐影响他们的工作,进而导致工作投入的降低,最终使得员工的工作绩效受到影响。此外,企业员工的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从职业健康风险归因视角出发,研究其对于员工积极情感、工作投入、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对于促进企业发展、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风险感知理论和归因理论为基础,提出职业健康风险归因的概念,并通过质性研究和因子分析提出职业健康风险归因量表,该量表共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工作环境归因维度、工作压力归因维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归因和自我因素归因。紧接着,引入员工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工作绩效作为因变量,构建职业健康风险归因对于工作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回归分析、Bootstrap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了职业健康风险归因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剖析了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最后,依据相关结论,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职业健康风险归因视角下企业员工积极情感、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的提升策略和建议。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风险感知理论和归因理论,提出职业健康风险归因的内涵,并通过质性研究获得职业健康风险归因量表,该量表共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工作环境归因、工作压力归因、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归因和自我因素归因。(2)职业健康风险归因及其四个维度能够显着负向影响工作绩效及其两个维度。(3)职业健康风险归因及其四个维度能够显着负向影响员工积极情感。(4)员工职业健康风险归因整体以及工作环境归因、工作压力归因、职业健康风险管理制度归因显着负向影响工作投入,而自我因素归因对于工作投入的影响不显着。(5)员工积极情感能够显着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及其三个维度。(6)员工工作投入及其三个维度能够正向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及其两个维度。(7)积极情感在员工职业健康风险归因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情感在工作环境归因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情感在工作压力归因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情感在职业健康风险管理制度归因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情感在自我因素归因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8)工作投入在员工职业健康风险归因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投入在工作环境归因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投入在工作压力归因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投入在职业健康风险管理制度归因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投入在自我因素归因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中没有中介作用。(9)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在员工职业健康风险归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在员工工作环境归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在员工工作压力归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在员工职业健康风险管理制度归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在员工自我因素归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最后,本研究依据上述结论,从社会层面、企业层面、员工层面提出职业健康风险归因视角下员工积极情感、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的提升策略。该论文有图18幅,表69个,参考文献183篇。

彭波[8](2016)在《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与健康促进对策研究 ——基于广安市的调查》文中认为青少年是人从童年过渡到成年的关键阶段,占一国家总人口的1/5以上,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AHRB)不仅与其当前及以后健康状况有关,且影响到人群的健康素养状况。做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监测与促进工作,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优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性保障。AHRB监测依赖于被访者对自我行为报告的准确度与坦诚度,且相关报告涉及高度敏感的问题。欠发达地区调查难度高、可操作性低等原因导致其AHRB问题被关注的较少,成为AHRB健康促进工作的短板与盲区。因此,本研究选取一定样本,调查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深入剖析,并提出健康促进对策。本文首先以文献研究之方法,充分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多视角地整理、总结国内外AHRB的研究进展。其次,在现有研究经验的指导下,利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于2013年选取属于政府划定的欠发达地区的广安市中学生为样本,展开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62份,其中男生628份,女生634份。用SPSS软件(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结果、结论与现有文献报告加以对比,甄别欠发达地区AHRB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尝试对AHRB进行综合评分,总结特点、分析原因;继而评价现有AHRB的健康促进措施,结合欠发达地区AHRB问题与特点优化健康促进对策。文献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少子高龄化趋势严峻等问题,虽使青少年在家庭中的地位显着提升,其成长物质、精神生活条件提高;但也让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增多。AHRB已引起WHO等国际组织及欧美国家的高度重视,如美国已于1990年建立“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并于1991年起每2年对全美青少年进行监测。而我国监测工作起步滞后、覆盖面不全、监测中断现象频发,北上广等大城市关注度较高,而西南、西北等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欠发达地区成为监测与研究的盲区。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社会经济转型等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成为AHRB的高发地区,欠发达地区青少年是健康危险行为集聚性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做好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教育于健康促进工作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理论梳理发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研究主要以问题行为理论、危险保护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行为与行为管理理论以及其他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行为的产生机制、改变途径与干预方法。调查与对比研究发现:(1)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经常喝软饮料(≥1次/d,12.75%,95%CI:10.9114.59%)、经常吃甜食(≥1次/d,18.64%,95%CI:16.4920.79%)均低于发达地区报告情况,但经常不吃早餐(≥4d/w,7.05%,95%CI:5.648.47%)的检出率较高。经常不喝奶制品的报告率为21.08%(95%ci:18.8223.33%),奶制品的饮用频数分布出现“双峰分布”的两极分化现象,每天喝奶制品(19.81%)和每天都不喝奶制品(18.7%,95%ci:16.6920.72%)人数均较多。(2)欠发达地区青少年运动锻炼与体力活动强度较大,但仍有20.84%的青少年缺乏锻炼。经常看视屏(≥2h/d)的检出率达35.02%(95%ci:32.3837.66%)、经常玩游戏(≥1h/d)为40.79%(95%ci:38.0843.51%)等静坐行为生活方式均存在,但检出率较低。为完成作业等学习任务而静坐时间较长,70.44%的青少年学生每天至少需要1小时才能完成课外作业。(3)肢体暴力与语言暴力伤害的发生率较高,打架(31.45%,95%ci:28.8834.02%)、常被他人勒索财物(1.11%,95%ci:0.521.69%)、常受到肢体暴力伤害(1.36%,95%ci:0.722.00%)、常被恶意取笑(5.48%,95%ci:4.236.74%)行为存在。孤独感(12.60%)、自杀意念(19.26%)、离家出走意念(29.59%)等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4)步行违规(3.57%)、骑车违规(36.61%)等交通危险行为检出率较低,但易导致溺水的行为检出率(12.92%)较高。(5)吸烟行为(20.29%,95%ci:18.0722.51%)与现有报告相近,但饮酒行为检出率较高(57.23%,95%ci:54.5059.96%)。初次吸烟与饮酒行为有低龄化趋势。在欠发达青少年中检出了毒品(1.03%)、镇静安眠药(5.15%)等精神成瘾类物质的使用行为,与大部分发达地区的报告率相似,但低于武汉与杭州等地的报告率。(6)57.53%的研究对象至少有一方面网络成瘾的表现,上网大多以聊天、娱乐、游戏为目的。赌博的自报率为12.83%。(7)不健康音像与书籍制品观看、边缘性行为以及性行为的自我报告率均低于2005全国报告率。研究对象的ahrb平均得分为38.865(95%ci:38.07539.655),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大于高中生。除高中生组与亚组外,其他各组平均分都高于《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数据库》的评分结果。ahrb具有性别上的差异性:男生吸烟、饮酒、喝软饮、玩游戏、违规骑车、危险游泳、网络成瘾、接触色情制品的检出率大于女生;而女生在孤独感、失眠、吃甜食、“向胖认同”、厌食、缺乏运动的检出率高于男生。一些ahrb具呈现学龄段方面的差异性:初中生喝软饮、遭受恐吓威胁等语言暴力、被冷漠对待、不行违规、骑车违规的报告率大于高中生;而高中生接触色情制品、赌博、喝酒、学习压力大、缺乏运动的检出率更高。青少年吸烟、饮酒具有年轻化趋势。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突出,但目前缺少积极、健全与系统的监测与干预措施。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地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欠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人口将迅速增多,其健康危险行为的监测与健康促进任务艰巨。因此,应在政策、法律、制度设计方面,形成保障,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医院、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资源,形成立体的、动态的监护网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与力量成立相关机构,促进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监测、干预与研究工作全面而系统的发展。

劳晓毅[9](2020)在《某大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工艺发展成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突破,中国现在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国家。近年来,各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建立了市场需求量较大和技术成熟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工厂。但随着液晶面板厂的大规模建立和工厂运行年限的增长,开始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液晶面板生产工艺复杂,使用原辅材料、设施设备种类繁多,因此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同时劳动者健康防护意识不足,这些问题使得劳动者身体健康受到了不良影响,行业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因此也感到了困扰和压力。通过对某大型液晶面板制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劳动者健康体检,统计分析和研究该行业中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健康体检异常类型,探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健康损害之间的相关关系,筛查出职业健康重点监护对象,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职业健康防治措施和管理对策,以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健康。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液晶面板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噪声、化学毒物、X射线和紫外辐射是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一年及以上工龄的劳动者是重点监护对象。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提升劳动者健康意识,组织定期职业健康体检,构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配置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通过加强个人防护和换岗、缩短暴露时间以及工程防护措施改善等方式,降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改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方式,减少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间,进一步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周香德[10](2019)在《成都市某两所三甲医院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构建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2.描述成都市某两所三甲医院护工职业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3.探索成都市某两所三甲医院护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基于知-信-行模式,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讨论建立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的初级版本,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修改,及对100名护工进行预调查,形成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的最终版本。于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连续纳入成都市某2所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15例护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问卷对护工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问卷进行回收、筛查、整理后,利用Epidata3.0软件双人录入数据,SPSS21.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1.护工职业防护调查工具包括两个部分:护工一般资料,共计21个条目;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共计83个条目,包含护工职业防护知识问卷、护工职业防护态度问卷和护工职业防护行为问卷三个部分。(1)两轮德尔菲专家积极系数为100%;(2)专家权威系数为0.90;(3)两轮德尔菲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80(P<0.000),0.303(P<0.000),第一轮专家咨询变异系数范围为0.000.29;第二轮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000.26;(4)本研究调查问卷总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0;(5)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三部分的分半系数分别是0.877、0.869、0.795,总的问卷分半信度为0.946;(6)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三部分的Cronbach’s a系数分别是0.849、0.877、0.766,问卷总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38。2.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总分(281.22±32.09)分,其中“知识”得分(90.28±11.55)分,“态度”得分(105.10±12.86)分,“行为”得分(85.85±9.90)分。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文化程度、公司类型、是否接受了正规培训、培训频次、是否具有上岗证书、培训机构、从事护工行业的时间、月收入、目前工作的科室、单位是否提供体检、近一年个人是否自行体检、是否经历过职业伤害、经历过哪些职业伤害对护工职业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的影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是否经历过职业伤害对护工职业防护知识和行为的影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而不同的年龄和是否有充足的防护工具对护工职业防护行为的影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月收入对护工职业防护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1)在以护工职业防护知识得分为因变量建立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公司类型、单位是否提供体检、近一年个人是否自行体检、培训次数进入了回归方程;(2)公司类型、单位是否提供体检、近一年个人是否自行体检、目前工作科室进入护工职业防护态度得分的回归方程;(3)在以护工职业防护行为总得分为因变量建立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公司类型、是否具有上岗证书、单位是否提供体检、防护工具是否充足、近一年个人是否自行体检、是否经历过职业伤害进入了回归方程。研究结论1.本研究基于德尔菲法初步研制了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包含护工职业防护知识问卷、护工职业防护态度问卷和护工职业防护行为问卷三个部分共计83个条目,经预调查,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信效度良好。2.本研究发现护工职业防护知识和行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态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护工职业防护知识的因素为文化程度、公司类型、是否接受了正规培训、培训频次、是否具有上岗证书、培训机构、从事护工行业的时间、月收入、目前工作的科室、单位是否提供体检、近一年个人是否自行体检、是否经历过职业伤害、经历过哪些职业伤害。其次,影响护工职业防护态度的因素为文化程度、公司类型、是否接受了正规培训、培训频次、是否具有上岗证书、培训机构、从事护工行业的时间、月收入、目前工作的科室、单位是否提供体检、近一年个人是否自行体检、经历过哪些职业伤害。最后,影响护工职业防护行为的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公司类型、是否接受了正规培训、培训频次、是否具有上岗证书、培训机构、从事护工行业的时间、目前工作的科室、单位是否提供体检、近一年个人是否自行体检、是否经历过职业伤害、经历过哪些职业伤害、是否有充足的防护工具。4.应加强护工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巩固其职业防护的态度,强化其职业安全防护的行为。

二、性别因素与职业危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性别因素与职业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1)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病预测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2)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合作治理相关概念及应用研究
    2.2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研究
    2.3 职业安全健康心理距离相关研究
    2.4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系统性评析
    2.6 本章小结
3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基础
    3.1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主体权力、行为、责任边界分析
    3.2 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心理距离概念及结构分析
    3.3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主体交互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体系建构
    4.1 关键研究变量的质性分析
    4.2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模型构建
    4.3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模型建构
    4.4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模型建构与假设提出
    4.5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综合模型建构
    4.6 本章小结
5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相关研究量表开发与数据收集
    5.1 研究量表的设计与开发
    5.2 正式调研与样本情况
    5.3 正式量表的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交互实证分析
    6.1 不同主体交互现状分析
    6.2 交互主体心理距离亲疏分析
    6.3 交互耦合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机理实证分析
    7.1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7.2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及其驱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7.3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直接驱动效应分析
    7.4 心理距离的中介效应分析
    7.5 环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分析
    7.6 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驱动模型变量关系假设检验
    7.7 本章小结
8 心理距离视域下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系统仿真研究
    8.1 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多主体系统仿真模型建构
    8.2 多源类信息干预机制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仿真
    8.3 基于耦合强度的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仿真
    8.4 基于主体差异的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仿真研究
    8.5 本章小结
9 心理距离视域下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9.1 多主体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助推策略总体思路
    9.2 基于主体心理因素的多主体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9.3 基于情境因素的多主体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9.4 基于多维心理距离的多主体合作治理助推策略
    9.5 基于多主体交互耦合与自身行为促进助推策略
    9.6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和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及其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MetS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说明清单
引言
第1章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与钢铁工人MetS的关联性研究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1 研究设计
        1.1.2 研究对象
        1.1.3 样本量
        1.1.4 研究现场
        1.1.5 研究内容
        1.1.6 资料的收集
        1.1.7 MetS诊断标准
        1.1.8 研究因素定义与分类
        1.1.9 职业危害因素累积暴露量计算
        1.1.10 其他关联变量的定义及分组
        1.1.11 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处理
        1.1.12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描述
        1.2.2 钢铁工人MetS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
        1.2.3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与钢铁工人MetS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1.2.4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与钢铁工人MetS多因素分析
        1.2.5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与钢铁工人MetS各组分多因素分析
        1.2.6 健康危险因素评分中有害因素暴露组权重的确定
        1.2.7 健康危险因素得分在钢铁工人MetS中的分布
        1.2.8 基于健康危险因素评分预测钢铁工人MetS患病风险的模型性能评价
        1.2.9 健康危险因素评分与钢铁工人MetS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1.2.10 健康危险因素评分与钢铁工人MetS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1.2.11 单一有害因素及健康危险因素评分和钢铁工人MetS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比较
    1.3 讨论
        1.3.1 钢铁工人中MetS及各组分的患病和影响因素
        1.3.2 倒班与钢铁工人MetS
        1.3.3 高温与钢铁工人MetS
        1.3.4 噪声与钢铁工人MetS
        1.3.5 CO与钢铁工人MetS
        1.3.6 夜光暴露与钢铁工人MetS
        1.3.7 有害因素暴露组与钢铁工人MetS
        1.3.8 本研究优势和劣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昼夜节律相关基因与钢铁工人MetS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设计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对象的入选及排除标准
        2.1.4 样本量及检验效能的估算
        2.1.5 研究内容
        2.1.6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1.7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8 资料整理与处理
        2.1.9 质量控制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描述
        2.2.2 目标SNPs的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
        2.2.3 目标SNPs与钢铁工人MetS的易感性分析
        2.2.4 目标SNPs之间连锁不平衡分析
        2.2.5 目标SNPs之间构建的单体型与钢铁工人MetS关联性分析
    2.3 讨论
        2.3.1 CLOCK基因与MetS的关联性
        2.3.2 RORA基因与MetS的关联性
        2.3.3 PER2 基因与MetS的关联性
        2.3.4 褪黑素受体基因与MetS的关联性
        2.3.5 本研究的优势和劣势
    参考文献
第3章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和昼夜节律相关基因交互作用对钢铁工人MetS易感性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及设计
        3.1.2 研究内容
        3.1.3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基于对数线性模型的基因—基因交互和累积效应分析
        3.2.2 基于对数线性模型的基因—环境交互和累积效应分析
        3.2.3 基于GMDR的基因—基因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
    3.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综述 昼夜节律紊乱的生物医学效应研究进展
    4.1 倒班介导的昼夜节律紊乱和睡眠缺失
        4.1.1 睡眠缺失和急性昼夜节律紊乱属于一种生理应激源
        4.1.2 昼夜节律的分子起搏器
    4.2 昼夜节律紊乱与代谢性疾病
    4.3 昼夜节律紊乱与癌症发生风险
    4.4 昼夜节律紊乱与心血管疾病
    4.5 昼夜节律紊乱与心理疾病
    4.6 结论,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乌鲁木齐市煤化工企业粉尘、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及防护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横断面研究
    2 职业健康体检
    3 问卷调查
    4 质量控制
    5 统计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5)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的交互作用及其与钢铁工人高血压发生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某钢铁集团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现况调查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方式
        1.1.2 研究对象
        1.1.3 样本量
        1.1.4 资料收集方法
    1.2 诊断标准和相关因素定义
        1.2.1 诊断标准
        1.2.2 相关因素定义
    1.3 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处理
        1.3.1 数据整理
        1.3.2 统计学处理
    1.4 质量控制
    1.5 结果
        1.5.1 调查资料基本情况
        1.5.2 钢铁工人人群特征在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组间的分布
        1.5.3 钢铁工人人群特征和高血压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5.4 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的ROC曲线
    1.6 讨论
    1.7 小结
第2章 职业有害因素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资料收集
    2.2 研究因素定义
    2.3 统计处理
        2.3.1 资料描述
        2.3.2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3 剂量反应关系
    2.4 质量控制
    2.5 结果
        2.5.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5.2 职业有害因素累积暴露量在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分布情况
        2.5.3 职业有害因素累积暴露量和高血压的剂量反应关系
        2.5.4 职业有害因素累积暴露量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关联性分析
    2.6 讨论
    2.7 小结
第3章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相关因素定义
    3.3 统计处理
    3.4 结果
        3.4.1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中各暴露因素风险得分的确定
        3.4.2 危险因素得分在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组中的分布
        3.4.3 职业有害因素暴露模型预测钢铁工人高血压的性能评价
        3.4.4 危险因素得分和钢铁工人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3.5 讨论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4章 综述 高血压和职业有害因素研究进展
    4.1 我国高血压病发展趋势
    4.2 职业有害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4.3 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多维视角下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2.1.1 职业倦怠的概念
        2.1.2 职业倦怠的维度
        2.1.3 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2.1.4 小结
    2.2 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
        2.2.1 心理资本的概念
        2.2.2 心理资本的维度
        2.2.3 心理资本的作用方式与其结果变量
        2.2.4 小结
    2.3 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2.3.1 心理健康的概念
        2.3.2 心理健康的理论
        2.3.3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2.3.4 小结
    2.4 心理契约的相关研究
        2.4.1 心理契约的概念
        2.4.2 心理契约的维度
        2.4.3 心理契约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
        2.4.4 小结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自我调节理论
        2.5.2 社会交换理论
        2.5.3 公平理论
        2.5.4 社会支持理论
3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3.1 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推理
        3.1.1 员工心理资本与其职业倦怠的关系推理
        3.1.2 领导心理资本与员工职业倦怠的关系推理
        3.1.3 家庭成员心理资本与员工职业倦怠的关系推理
    3.2 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推理
        3.2.1 员工心理资本与其心理健康关系推理
        3.2.2 家庭成员心理资本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系推理
        3.2.3 员工心理健康与其职业倦怠的关系推理
        3.2.4 自我调节理论视角下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
        3.2.5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
    3.3 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推理
        3.3.1 员工心理资本与其心理契约的关系推理
        3.3.2 领导心理资本与员工心理契约的关系推理
        3.3.3 员工心理契约与其职业倦怠的关系推理
        3.3.4 公平理论视角下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
        3.3.5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
    3.4 理论模型和假设汇总
        3.4.1 理论模型
        3.4.2 假设汇总
    3.5 本章小结
4 实证研究设计与统计描述
    4.1 研究过程和研究对象
        4.1.1 研究过程和方法
        4.1.2 研究对象
    4.2 量表的选取
        4.2.1 心理资本的测量
        4.2.2 职业倦怠的测量
        4.2.3 心理健康的测量
        4.2.4 心理契约的测量
    4.3 小样本测试和分析
        4.3.1 测试数据的获取
        4.3.2 小样本测试问卷项目分析
    4.4 正式调研样本描述与量表维度分析检验
        4.4.1 正式调研样本描述
        4.4.2 心理资本量表分析
        4.4.3 职业倦怠量表分析
        4.4.4 心理契约量表分析
        4.4.5 心理健康量表分析
        4.4.6 量表维度及信度汇总
    4.5 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4.5.1 心理资本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4.5.2 心理契约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4.5.3 各变量人口统计学差异汇总
    4.6 本章小结
5 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检验
    5.1 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关系预分析
    5.2 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5.2.1 员工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5.2.2 领导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跨层次分析
        5.2.3 家庭成员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5.2.4 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预测路径分析
    5.3 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关系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作用机理研究
    6.1 研究设计
    6.2 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检验
        6.2.1 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检验
        6.2.2 心理健康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检验
        6.2.3 心理健康在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中介作用检验
        6.2.4 心理健康中介作用的预测路径分析
    6.3 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检验
        6.3.1 心理资本对心理契约的影响作用检验
        6.3.2 心理契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检验
        6.3.3 心理契约在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中介作用检验
        6.3.4 心理契约中介作用的预测路径分析
    6.4 研究结果讨论
        6.4.1 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分析
        6.4.2 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本研究结论的管理策略提升建议
    7.1 提升员工的心理资本
        7.1.1 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7.1.2 提升员工的希望水平
        7.1.3 提升员工的乐观水平
        7.1.4 提升员工的韧性水平
    7.2 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
        7.2.1 维护员工的心理健康
        7.2.2 维护员工的生理健康
        7.2.3 加强组织、员工与家庭成员三方互动
    7.3 管理员工的心理契约
        7.3.1 建立组织公平机制
        7.3.2 关注员工心理契约的过程管理
        7.3.3 培养员工心理契约的自我管理
        7.3.4 加强领导对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企业员工职业健康风险归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风险感知
    2.2 归因理论
    2.3 职业健康风险
    2.4 积极情感
    2.5 工作投入
    2.6 工作绩效
    2.7 研究评述与本章小结
3 基于质性研究的员工职业健康风险归因结构探究
    3.1 职业健康风险归因内涵及过程
    3.2 职业健康风险归因结构研究
    3.3 职业健康风险归因正式结构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概念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4.2 职业健康风险归因与员工工作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
    4.3 研究假设
    4.4 本章小结
5 调研问卷的编制与结构分析
    5.1 问卷的编制
    5.2 问卷预试
    5.3 本章小结
6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6.1 正式问卷的发放
    6.2 职业健康风险归因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6.3 职业健康风险归因与积极情感关系的实证研究
    6.4 职业健康风险归因与工作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6.5 员工积极情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6.6 工作投入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6.7 积极情感、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检验
    6.8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总结
    7.2 研究结论的讨论
    7.3 本章小结
8 研究建议与展望
    8.1 职业健康风险归因视角下员工积极情感、工作投入与工作绩效的提升策略与建议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8.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与健康促进对策研究 ——基于广安市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
        (二)样本代表性及研究可行性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内容、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与路线
    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概况
        (二)国外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研究进展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四)小结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二)测量指标、测量工具与调查要求
        (三)数据收集、处理及质量控制
    五、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重点与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健康促进理论
    一、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及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二)健康促进
    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健康促进理论
        (一)问题行为理论
        (二)危险和保护理论
        (三)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四)行为与行为管理假设
        (五)与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健康促进相关的其他理论
第三章 基于广安市样本的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研究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一般人口学情况
    二、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基于广安市的调查
        (一)不良饮食行为
        (二)缺乏运动和锻炼行为
        (三)故意伤害行为
        (四)非故意伤害行为
        (五)物质成瘾行为
        (六)精神成瘾行为
        (七)危险性行为
    三、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基于现有文献的对比
        (一)营养缺乏型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突出
        (二)体力活动参与率高而运动锻炼少,因学习而静坐的时间较长
        (三)故意伤害行为与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
        (四)交通危险行为检出率低,但溺水危险发生的可能性高
        (五)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有低龄化现象
        (六)上网等精神成瘾行为检出率与现有报告相似,赌博检出率较低
        (七)危险性行为的自我报告率较低
    四、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现有特征与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健康危险行为的普遍性
        (二)欠发达地区健康危险行为的集聚性与多样性
        (三)欠发达地区健康危险行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相关性
        (四)不同性别、学段等亚群中差异明显
第四章 量化评分探究及影响因素与健康促进困境分析
    一、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的量化评分探究
        (一)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的量化评分方法
        (二)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得分频数分布情况
        (三)基于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数据库的评分比较
    二、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甄选
        (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健康促进困境分析
        (一)缺乏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的政策支持
        (二)现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方法的存在瓶颈
        (三)欠发达地区客观环境带来诸多健康促进工作的难题
第五章 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健康促进对策
    一、现有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健康促进对策评析
        (一)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健康促进对策的主要范式
        (二)现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健康促进对策的优点
        (三)现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健康促进对策的缺陷
    二、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健康促进对策
        (一)以“互联网+移动设备+监测哨点”构筑大数据监测系统
        (二)以家庭为纽带的健康危险行为的矫治:情、知、信、行
        (三)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促进作用
        (四)协同构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防控屏障和诊疗干预网络
        (五)重视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研究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一)本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9)某大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状况调查
    2.1 企业基本概况
        2.1.1 职业健康管理组织架构及人员
        2.1.2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2.1.3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实施情况
        2.1.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2.1.5 职业健康培训情况
        2.1.6 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
    2.2 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
        2.2.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2.2.2 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2.3 企业总体布局调查与分析评价
    2.4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调查与分析评价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职业卫生调查
        3.2.2 检查表法
        3.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2.4 定期健康体检
        3.2.5 评价标准
        3.2.6 统计方法
第四章 企业员工职业健康评估
    4.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1.1 化学毒物检测结果
        4.1.2 噪声检测结果
        4.1.3 X射线、紫外辐射检测结果
    4.2 员工定期健康体检结果
        4.2.1 噪声接触组及对照组人员体检结果
        4.2.2 化学毒物接触组及对照组人员体检结果
        4.2.3 辐射接触组及对照组人员体检结果
    4.3 健康体检结果异常类型
    4.4 健康体检结果异常率比较
    4.5 重点监护对象筛查
        4.5.1 噪声接触岗位重点监护对象筛查
        4.5.2 化学毒物接触岗位重点监护对象筛查
        4.5.3 辐射接触岗位重点监护对象筛查
第五章 职业健康损害的重点诱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5.1 职业健康损害的重点诱因分析
        5.1.1 噪声引起的职业健康损害
        5.1.2 化学因素引起的职业健康损害
        5.1.3 X射线、紫外辐射因素引起的职业健康损害
    5.2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对策的研究
        5.2.1 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提升劳动者健康意识
        5.2.2 加强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防治设施管理,不断改善职业环境
        5.2.3 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控主体责任,政府部门加强监督检查
        5.2.4 构建和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5.2.5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技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附录2 部分健康检查结果

(10)成都市某两所三甲医院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护工研究现状
        (一)概述
        (二)护工国外研究现状
        (三)护工国内研究现状
    二、护工职业暴露现状
        (一)职业暴露概述
        (二)常见的职业暴露
    三、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研究进展
        (一)国、内外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
        (二)国、内外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调查工具现状
第三部分 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的编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德尔菲法
        (二)预调查
        (三)统计方法
        (四)质量控制
    三、研究结果
        (一)专家一般资料
        (二)专家的积极性
        (三)专家权威系数
        (四)专家的协调程度
        (五)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各级指标内容修改
        (六)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四、讨论
        (一)问卷编制的理论框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问卷编制的可靠性分析
        (三)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第四部分 护工职业安全防护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三)抽样方法
        (四)调查工具
        (五)资料收集
        (六)统计方法
        (七)质量控制
        (八)伦理原则
        (九)技术路线
    三、结果
        (一)护工一般资料
        (二)护工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
        (三) 护工职业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情况
        (四)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
        (五)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四、讨论
        (一)护工一般资料分析
        (二)护工职业暴露现状分析
        (三)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分析
        (四)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性别因素与职业危害(论文参考文献)

  • [1]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卢耀勤.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2]心理距离视域下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李姗姗.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1)
  • [3]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和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及其交互作用与钢铁工人MetS的关联性研究[D]. 王永斌.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4]乌鲁木齐市煤化工企业粉尘、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及防护现况调查[D]. 桑烨.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9)
  • [5]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组的交互作用及其与钢铁工人高血压发生的关联研究[D]. 崔诗悦.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1)
  • [6]多维视角下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机理研究[D]. 蔡笑伦.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企业员工职业健康风险归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积极情感和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D]. 陈振.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与健康促进对策研究 ——基于广安市的调查[D]. 彭波.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2)
  • [9]某大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对策研究[D]. 劳晓毅.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10]成都市某两所三甲医院护工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调查[D]. 周香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性别因素和职业危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