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恶性症状群(论文文献综述)
谢锐君[1](2019)在《超声评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结合体重和糖脂代谢指标以及心电图的变化,主要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心脏损害提供指标和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09月至2019年3月入住本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12例为研究对象,按服药时间分短期服用(2个月)和长期服用(1年),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短期服药共纳入69例,按药物类别不同分利培酮组(20例)、奥氮平组(23例)、齐拉西酮组(14例)、氯氮平组(12例)共四组,选择健康人群25例为对照组;长期服药组纳入38例,为连续服用药物1年患者(持续服药1年,上述四种药物可相互切换使用,各种药物的服用时间不限),选择健康人群35例为对照组。用药前比较入组患者与对照组的心脏功能,用药后对比患者体重、糖脂代谢指标、心电图、心脏大小、功能和心肌应变参数与用药前有无差异。结果:1.评估短期(2个月)用药对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1)用药前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体重及糖脂代谢指标比较:氯氮平、奥氮平和利培酮组用药后体重、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均高于用药前(P<0.05),齐拉西酮组用药后各上述检测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心电图变化: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齐拉西酮组用药后心电图总异常发生率为(27.5%)。四组组间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常规心脏超声参数及2D-STI参数的比较:四组在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左室整体圆周应变(GCs)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评估长期(1年)用药对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1)用药前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重及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体重、FPG、TG和TC均较用药前升高(P<0.05)。(3)心电图变化:心电图总异常率为28.9%。长期服药患者与短期服药患者(四组患者合计)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常规心脏超声参数及2D-STI参数的比较:用药后E/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LVED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参数中GLs下降(P<0.05),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短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增重、血糖、血脂升高及增加心电图异常率等副作用,尚未造成超声左心结构及功能指标的改变,提示在定期检测各项指标前提下,可以安全使用。2、长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在左心结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未发生明显变化时,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已可检测到左心舒张及长轴收缩功能指标降低,可为临床早期干预、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损害,提供客观定量的信息。
盘秀明[2](2018)在《氯氮平联合氟哌啶醇致恶性综合征1例病例讨论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主要是通过收集我院精神科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恶性综合征的病历,并对该不良反应做出处理和分析。探讨恶性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及发病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跟踪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出现恶性综合征的1例病历,分析恶性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制定给药方案。结果患者因恶性综合症并发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恶性综合征是一种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极易并发吸入性肺炎,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早期发现、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及时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加强护理。
吴国荣[3](2012)在《溴隐亭治疗恶性症状群一例》文中研究说明恶性综合征是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罕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典型表现有高热,大汗,肌肉强直,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恶化或出现木僵状态,血中白细胞计数(WBC)及肌酸激酶(CK)高。发病率0.07%~2.2%,死亡率10%~30%。可发生于任何精神病治疗药物,氟哌啶醇、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冬眠灵更为多发。溴隐亭具有多巴胺(DA)受体兴奋作
万红[4](2012)在《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恶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Levenson的恶性综合征诊断标准,对2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以使用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较多(90.91%),临床表现以发热、肌张力增高、意识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较明显,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可降低死亡率。结论早期发现恶性综合征并及时处理,可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王晔[5](2011)在《恶性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恶性综合征是一种由使用神经阻滞剂治疗时所产生的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对该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作以综述。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一种由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时所产生的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热和严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肌肉强直、构音及吞咽困难、运动不能、木僵;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流涎、心动过速、血压不稳;意识障碍,急性肾衰,循环衰竭。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良好。若处理不当,
邓华[6](2011)在《氟哌啶醇致恶性症状群并感染1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症状群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探讨笔者所在医院发生的1例氟哌啶醇致恶性症状群并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注意加强患者营养,及时纠正脱水倾向,避免快速增加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可避免恶性症状群的发生。
刘建华[7](2011)在《氟哌啶醇引起恶性症状群1例》文中研究指明1病例摘要患者,男,26岁。因"疑人害,反复行为冲动8+年"入院。患者于8+年前在部队服役时缓慢起病,称有人害他,行为冲动,攻击父母。曾于2003年、2006年先后2次住我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分别给予氯氮平最大剂量375 mg/d,口服丙戊酸钠1.2 mg/d合并氟哌啶
陈铮[8](2010)在《关注药物引发的椎体外系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料显示,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EPS)临床较常见,包括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药物引起的异动症、舞蹈-手足徐动症、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以及抗精神病药物性恶性症状群(NMS)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赵迎春教授和陈生弟教授均指出,?
王兰兰[9](2010)在《两科合作救治恶性症状群1例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说明 恶性症状群是由抗精神病药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若识别和处理不好,可导致死亡。本文就1例恶性症状群患者实施多科合作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于2008年8月11日首次入院,门诊拟"精神分裂症"收入。体检:T 36.5℃、P 67次/分、R 20次/分、BP 90/70mmHg。精检:意识清,交谈不合作,乱语,有被害妄想。治疗上用氯氮平25mg,Bid;奋乃静4 mg Bid。8月13日病人症状未能改善,故停用氯氮平25mg,Bid;改为静滴5%GS500ml加入舒必利0.2g。 8月17日病人精神症状仍无明显好转,出现高热T 39.8℃以上,P 82次/分、R 28次/分、BP 100/70mmHg,意识朦胧,卧床不动,不言不语,四肢抖动,肌张力增高,吞咽困难,唾液增多,双目圆
王德宝,丁改风[10](2009)在《恶性综合征》文中研究表明恶性综合征在精神科并非罕见,其来势往往凶险,漏诊、误诊率高,潜在性病死率高。为此笔者对其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危险因素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1历史与概念1.1历史与认识恶性综合征来自
二、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恶性症状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恶性症状群(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评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短期服用药物研究对象和服药方案 |
2.2 长期服用药物研究对象与用药方案 |
3 结果 |
3.1 短期(2个月)用药前后各指标参数比较的结果 |
3.2 长期(1年)用药前后各指标参数比较的结果 |
4 讨论 |
4.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
4.2 临床长期用药时的心脏功能监测:ECG与超声心动图 |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氯氮平联合氟哌啶醇致恶性综合征1例病例讨论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病例介绍 |
2讨论 |
(5)恶性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NMS的危险因素 |
1.1 个体因素 |
1.1.1 年龄和性别[3, 4] |
1.1.2 精神和躯体状况因素 |
1.1.3 病种因素 |
1.2 药物因素[1-5, 9] |
1.3 环境因素 |
2 NMS的发病机制 |
(6)氟哌啶醇致恶性症状群并感染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10)恶性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与概念 |
1.1 历史与认识 |
1.2 概念 |
1.3 个人观点 |
2 流行病学 |
2.1 发生率与漏诊 |
2.2 病死率 |
2.3 人群特点及危险因素 |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
3.1 临床表现 |
3.2 诊断 |
4 治疗原则 |
5 鉴别诊断 |
四、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恶性症状群(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评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D]. 谢锐君. 广州医科大学, 2019(01)
- [2]氯氮平联合氟哌啶醇致恶性综合征1例病例讨论及分析[J]. 盘秀明.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43)
- [3]溴隐亭治疗恶性症状群一例[J]. 吴国荣.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09)
- [4]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J]. 万红. 中国药业, 2012(07)
- [5]恶性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J]. 王晔. 中国民康医学, 2011(15)
- [6]氟哌啶醇致恶性症状群并感染1例临床分析[J]. 邓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13)
- [7]氟哌啶醇引起恶性症状群1例[J]. 刘建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11)
- [8]关注药物引发的椎体外系反应[N]. 陈铮. 中国医药报, 2010
- [9]两科合作救治恶性症状群1例护理体会[J]. 王兰兰. 内蒙古中医药, 2010(14)
- [10]恶性综合征[J]. 王德宝,丁改风. 基层医学论坛, 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