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脊髓肿瘤误诊为脊柱病变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岗[1](2020)在《消髓化核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与MRI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分析口服消髓化核汤联合西药与单纯口服西药两种方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MRI变化。(2)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RI图像与临床症状表现进行研究,总结其MRI表现与临床症状指标的相关性。(3)观察患者的MRI图像,探究病程、Modic改变、椎间盘变性及牛眼征等因素对颈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率的影响。方法:(1)对2018年01月~2019年06月期间于苏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5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治疗,每组25例研究对象,分别选择口服消髓化核汤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口服消髓化核汤加西药为治疗组,单纯经西药治疗为对照组。通过随访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本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指标为VAS评分、NDI指数、SF-36评分等。(2)通过将中西药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组病例治疗前后的MRI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在颈椎范围内的临床特点,评价指标采用突出率、吸收率。结果:(1)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改善率、SF-36改善率行独立性t检验,NDI改善率行MannWhitney U检验,P<0.0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将治疗组与对照组完成随访后的吸收率进行独立性t检验:P<0.0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吸收率优于对照组,表明治疗组促进颈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3)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VAS改善率与吸收率的相关性,r0.01=0.137,P=0.344,P>0.05,两者没有明显相关性;分析NDI改善率、SF-36改善率与吸收率之间关系,r0.01=0.454/0.519,P<0.05,两者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性。(4)利用Kruskal-Willas秩和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病程、Modic改变、椎间盘变性等因素对吸收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吸收率在不同病程、椎间盘变性与否之间的吸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有无Modic改变之间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无Modic改变的患者更易发生重吸收;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治疗组患者牛眼征边缘厚度与吸收率的相关性,r0.01=0.975,P=0.005,两者存在显着正相关,牛眼征边缘厚度越大,越有利于重吸收的发生。结论:(1)消髓化核汤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消髓化核汤对部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一定的促进重吸收效果,吸收率越高的患者NDI指数、SF-36评分的改善往往越明显。(3)存在牛眼征、无Modic改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重吸收。(4)病程、椎间盘变性等因素对颈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刘孙江[2](2016)在《原发性椎管内脊髓外硬脊膜下肿瘤的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文中提出[目 的]分析云南地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常见的误诊、漏诊原因及特征,以期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7例云南地区证实术前存在误诊、漏诊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肿瘤部位、性质,首诊主要临床症状,病情变化,影像学检查,误诊诊断、误治方式,分析总结误诊、漏诊相关原因。[结果]本组92例患者中入选的47例,误诊29例,漏诊18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9-72岁,平均年龄47.9±16.6岁。平均病程是23.4±34.0月,病程最短20天,最长10年1月。病程超过两年的患者有11人,占23.4%。病程中有缓解期19人,无缓解期28人。颈椎12人,占25.5%,颈胸椎2人,占4.3%,胸椎20人,占40.4%,胸腰椎4人,占8.5%,腰骶椎9人,占21.3%。误诊患者中,11例患者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改变(LDH、骨质增生),予止痛、理疗、手术等治疗;6例患者诊断为颈椎病,予理疗、牵引、按摩等治疗。3例患者诊断为肌肉劳损,予休息、理疗、按摩或外敷中草药等治疗。3例患者诊断为泌尿系统疾病,予止痛、解痉或抗炎等治疗。2例患者诊断为脊柱骨折,予外敷中草药、泻药通便、止痛等治疗。3例诊断为内科消化系统疾病(2例胃炎,1例胆囊息肉),予保护胃黏膜、抗炎或预防应激反应等治疗。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予对症、营养神经等治疗。18例患者漏诊。首发症状为疼痛的24例,肢体麻木10例,小便障碍2例,疼痛伴麻木1例,肢体疼痛伴乏力4例,肢体麻木伴乏力3例,肢体乏力2例,肢体冷感1例。9例患者在误诊、漏诊期间行脊柱相关影像学检查(X平片、CT、MRI),占19.1%。患者入我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行MRI检查,均证实椎管内占位,并予以手术治疗及获得病理诊断结果。术后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结论]1、云南省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神经外科专业人员的缺乏是导致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误诊、漏诊的一个重要原因。2、相较脊柱其它疾病,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属于少见病,同时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3、临床医生不恰当的选择医学影像学检查或者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易导致椎管内肿瘤的误诊、漏诊。4、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掌握病情变化,仔细鉴别临床症状、体征,将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相联系,进行深入综合分析,发现其中矛盾之处,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漏诊。5、不能单纯满足单一诊断、排除多种疾病并存可能。
彭秋菊,金涌,高想杰,周露玲,曾立,杨琴[3](2015)在《脊髓血管畸形22例误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脊髓血管畸形(SVM)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S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SVM病例曾误诊为脊髓炎9例,脊髓脱髓鞘疾病或多发性硬化7例,脊柱退行性疾病6例,自发性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脊髓占位性病变1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1例,周围神经病1,肌病1例。结论对SVM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多样性和SVM影像学特征认识不足,病史不详细、体格检查不仔细,临床诊疗思路狭窄是SVM误诊的主要原因。
郑利星,于宝成[4](2014)在《脊髓肿瘤误诊原因回顾分析》文中认为椎管内肿瘤,又称为脊髓肿瘤,是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等)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脊髓肿瘤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因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简要回顾分析。1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性,易于混淆、误导诊断现代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椎管内肿瘤的发病率
张志华,赵建武,曲扬,赵奕,康明阳,吴晗,董荣鹏,吴立杰,孙腾飞[5](2014)在《老年颈椎管内脊膜瘤误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文中认为椎管内脊髓肿瘤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临床工作中,被误诊为脊髓炎、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型颈椎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的报道多有发生,易与神经内科疾病相混淆〔14〕。现将我院1例被误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患者资料及诊治经过进行临床分析。1病例资料1.1患者首次就诊资料女性患者,65岁,以右上肢及双手麻木1年伴行走不稳6个月就诊。既往外院3个月前行颈椎MRI
贾纯增,贾绮宾,程远,蓝宇[6](2011)在《脊柱源性腹痛9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各种脊柱或脊髓疾病引发腹痛症状的并不少见,但若以腹痛为主要或首发表现,往往延误诊断甚至误诊误治。我科在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13例脊柱源性腹痛患者,其中9例存在延误诊断或误诊误治情况。现就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做一总结分析。
刘业,石强,杨云峰,凌成明[7](2007)在《脊髓肿瘤诊治中的教训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高忠恩,张锐强[8](2000)在《脊髓肿瘤误诊为脊柱病变原因分析》文中指出
肖征宇,曾庆馀,黄少弼,许杰洲,林玲[9](1999)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误诊分析》文中提出
蔡林,顾洁夫,王欣,王华[10](1999)在《脊柱源性腹痛误诊误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为了分析脊柱源性腹痛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报道7例由于脊柱病变、外伤引起脊柱源性腹痛的误诊和误治。结果2例下胸段椎体结核误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例脊髓肿瘤误诊为慢性阑尾炎,4例腰骶椎骨折误诊为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出血。结论医生对脊柱源性腹痛临床特点认识不足,影像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临床症状的多样性是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
二、脊髓肿瘤误诊为脊柱病变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脊髓肿瘤误诊为脊柱病变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消髓化核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与MRI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颈椎间盘突出症现代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 |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1.3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分型 |
1.4 颈椎病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 |
1.5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
1.6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估方法 |
2. 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
2.1 颈椎病的中医病名 |
2.2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
2.3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
3. 颈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研究进展 |
3.1 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研究成果 |
3.2 颈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文献报道 |
3.3 颈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研究现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依据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治疗方法 |
1.8 观察周期 |
1.9 观察指标 |
1.10 影像学观察 |
1.11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消髓化核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
2.3 消髓化核汤对颈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影响 |
2.4 吸收率与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2.5 中医药促进颈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
3. 讨论 |
3.1 中医药保守治疗在颈椎病诊治方面的应用 |
3.2 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
3.3 颈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意义与思考 |
3.4 不足与展望 |
典型病例介绍 |
病例一 |
病例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原发性椎管内脊髓外硬脊膜下肿瘤的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预防措施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脊髓血管畸形22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结果 |
3讨论 |
3. 1对SVM起病形式的多样性认识不足。 |
3. 2对SVM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认识不足,病史不详细、体征不准确,临床思维狭窄 |
3. 3对SVM的影像学特征不熟悉 |
(4)脊髓肿瘤误诊原因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性,易于混淆、误导诊断 |
2 对影像学缺乏深入研究与细微辨识 |
3 过分依赖影像学诊断,忽略了临床症状 |
4 疾病本身变异,导致误诊 |
(5)老年颈椎管内脊膜瘤误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1.1 患者首次就诊资料 |
1.2 辅助检查 |
1.3治疗经过 |
1.4 二次就诊资料 |
2 讨论 |
2.1 本病易被误诊的两种神经内科疾病 |
2.1.1 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其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严重时大脑白质及视神经也可受累〔5〕。 |
2.1.2 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 |
2.2 误诊原因分析 |
3 误诊预防 |
(8)脊髓肿瘤误诊为脊柱病变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情况 |
1.4 确诊及治疗转归 |
2 讨论 |
四、脊髓肿瘤误诊为脊柱病变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消髓化核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与MRI评估[D]. 马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原发性椎管内脊髓外硬脊膜下肿瘤的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 刘孙江.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 [3]脊髓血管畸形22例误诊分析[J]. 彭秋菊,金涌,高想杰,周露玲,曾立,杨琴.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2)
- [4]脊髓肿瘤误诊原因回顾分析[J]. 郑利星,于宝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12)
- [5]老年颈椎管内脊膜瘤误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J]. 张志华,赵建武,曲扬,赵奕,康明阳,吴晗,董荣鹏,吴立杰,孙腾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11)
- [6]脊柱源性腹痛9例误诊分析[J]. 贾纯增,贾绮宾,程远,蓝宇. 中华消化杂志, 2011(05)
- [7]脊髓肿瘤诊治中的教训分析[J]. 刘业,石强,杨云峰,凌成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14)
- [8]脊髓肿瘤误诊为脊柱病变原因分析[J]. 高忠恩,张锐强. 广东医学, 2000(01)
- [9]强直性脊柱炎的误诊分析[J]. 肖征宇,曾庆馀,黄少弼,许杰洲,林玲. 中国综合临床, 1999(05)
- [10]脊柱源性腹痛误诊误治分析[J]. 蔡林,顾洁夫,王欣,王华. 临床外科杂志, 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