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给敦煌带来的变化

开放给敦煌带来的变化

一、开放给敦煌带来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安华[1](2015)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除了在本国范围内的传递与传承外,还离不开对域外各国各民族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包含了书法、篆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和园林。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针对域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门类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活动和海外影响力也不同。从传播学的视域出发来思考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媒介、方式、路径和效果问题,结合古今重要的艺术传播现象和传播事实,对各门类传统造型艺术作综合性地宏观把握,当是研究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崭新视角。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是由审美、文化、政治和经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个人角度看,向域外传播艺术是满足审美需要、传达思想或谋生赢利的手段;从国家层面讲,则是为了宣扬本国文化、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或文化贸易的需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要实现对外传播离不开可以跨越时空界限传递艺术信息的传播媒介和有效的艺术传播方式,现阶段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方式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印刷传播、影视传播和网络传播四种基本方式,随着技术进步、新媒体不断出现以及媒体融合的加剧,运用跨媒体、多媒体传播艺术信息的综合传播方式是大势所趋。现当代以来,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路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目前传统造型艺术可以依靠以下几种基本路径来实现对外传播:展示路径、市场路径、收藏路径、教育路径、旅游路径、艺术路径以及国际移民等路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效果是对国外受众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社会效应的总和。从微观的效果而言,一是域外的受众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审美、批评、研究等认知意识显著增强;二是在认知意识增强的基础上,有可能会引发外国受众的观念乃至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域外的艺术家会主动效仿中国艺术风格。就宏观的传播效果而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除了要让国外受众了解、认识中华文化艺术,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增强中国艺术品的海外吸引力和中国艺术家的国际影响力,促使我国文化艺术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同,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蒲利利[2](2015)在《文化生态视角下的敦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独具特色的文化成为其旅游发展的典型文化吸引物。外部政策的支持和敦煌自身发展的需求,敦煌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对敦煌文化生态的承载力和存续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传统敦煌文化的保护是从相对孤立的文化单体进行保护,敦煌文化在面临环境承载力和存续力挑战之际,需要对敦煌文化依存的整体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实现对敦煌文化的活态传承。文章从文化部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建设意义等方面出发,对敦煌文化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保护研究。首先通过分析敦煌文化生态系统,提出敦煌文化生态脆弱性、价值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其次分析旅游是文化活态传承的实现方式,通过敦煌旅游实现敦煌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历史魅力的再现;再次对敦煌文化生态保护“四共”——文化生态与文化原真性“共融”、文化生态与博物馆数字化“共通”、文化生态与本土居民“共赢”、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载体“共现”的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敦煌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即充分发挥敦煌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传承创新发展的手段实现敦煌文化活态传承和敦煌文化生态的优化和提升,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鸣沙山·月牙泉文化生态优化、莫高窟文化生态优化等工程提升核心景区的文化内涵;通过玉门关——阳关遗址、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悬泉置遗址的文化生态提升工程实现敦煌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最终实现敦煌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历史魅力的再现,促进敦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丝绸之路上人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流发展中形成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新时代下随着丝绸之路上出现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分流发展,对传统的敦煌文化和其生存的环境提出了考验。旅游做为人流、物流、信息流合流发展的时代承担者和主要载体,成为敦煌文化活态传承实现的重要方式,敦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敦煌文化的活态传承及其生存环境的稳定发展。

申琳[3](2020)在《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2014年文化部发布的《2013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泛娱乐”这个概念以后,“泛娱乐”这个词就迅速席卷互联网,并发展成为一大浪潮,而IP(Intellectual Property)在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大热,形成井喷现象。文化IP的商业化让更多的资本充实起来,内容产业得到了多维度、多层面的开发。同样,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新消费观念形成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儿童产业也出现新的发展机遇,儿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巨大,如果用IP将儿童文学、动漫、影视、游戏、教育等多内容形式串联起来,不仅能满足儿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产业打通整个儿童生态链。不过,在对优质内容的海量需求之下,优质儿童IP依旧屈指可数。其实,经过几千年文化传承,我国诞生了许多很好的儿童IP,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我国也具备了很好的讲故事、艺术创意及技术制作等能力,尤其是我国在5G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这些对儿童IP发展而言,都是非常好的优势。但是,一个成功的IP是由IP本身的内涵及其变现形式共同决定的,而我国很多经典的儿童IP由于诸多原因,更多情况是被一次性消费,尤其欠缺儿童IP周边的生产与运营能力,最终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慢慢淡出时代与市场。而有些儿童IP则因为价值本身没有那么高,且缺乏长久生命力,却硬生生地被大资金、大平台强势导流,以商业化的思路运营,甚至为了迎合市场而开始批量“生产”,彻底脱离了IP价值最本质的东西,虽能取得一时的成效,却也终究无法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与市场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儿童IP在泛娱乐时代的运营模式。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儿童IP开发的内涵。在理清相关重点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泛娱乐”背景下儿童IP与成人IP的关系,界定儿童IP与儿童文学的关联,并描述我国儿童IP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总结泛娱乐时代我国原创儿童IP的发展状况并重点分析其运营模式。在描述我国逐步形成完善的泛娱乐产业链的基础上,将我国儿童IP的发展纳入泛娱乐产业链进行考察,并特别强调了我国儿童IP意识在历史上的普遍缺失。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儿童IP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儿童IP三大领域——儿童动画IP、儿童漫画IP、儿童游戏IP——的运营模式逐一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国外优秀的儿童IP运营模式,具体考察了哈利波特、精灵宝可梦、小猪佩奇等全球顶尖的儿童IP,也对迪士尼全产业链运营进行了总结。国外儿童IP运营模式与儿童IP产业链相对而言较为成熟,对我国儿童IP运营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分析我国儿童IP面临的问题,总结我国儿童IP运营模式的三大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樊锦诗[4](2005)在《莫高窟保护和旅游的矛盾以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莫高窟旅游迅速发展中产生的保护与开放之间的矛盾,以及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同时,提出了未来解决旅游和保护矛盾的新思路。

彭汉宗[5](2019)在《山水的化外潜流 ——敦煌壁画树石造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哪个民族会像华夏民族那样热衷于山水树石的艺术表现了。自北魏至元代的近千年中,敦煌壁画见证了各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包括西域样式、汉晋传统样式、北朝新兴样式、隋代的“细密精致而臻丽”、唐代的“焕烂而求备”、曹氏归义军时期的“千篇一律”、西夏与元代的卫藏风格。不同风格之间或和谐共存,或新旧迭代,其既与艺术自律发展的内部因素有关,同时也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民族风俗、宗教文化等外部因素有关,如何从纷乱庞杂的现象中将这些因素一一寻绎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而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亦将引发全然不同的结论。在山水树石图像的演变历程中,主要有三股力量互相制衡,其一为中原山水画的同步影响,其二为异域审美观念的影响,其三为特殊的宗教文化内涵。三股力量联合构成了敦煌壁画山水树石图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同时也彰显了其无可替代的价值与魅力,更重要的是,它提示了我们在面对复杂艺术现象时往往需要做好随时切换研究视角的准备,如此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历史的原貌。

李伟静[6](2015)在《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敦煌作为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其石窟文化及壁画艺术早已闻名遐迩。文化产业作为敦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首选,其石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受到了当地政府及学界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定量研究部分为本文重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敦煌石窟保护性开发评价体系,在实地调查及专家组帮助的基础上,进行指标选择、指标构建以及模型计算,分析敦煌六个石窟群保护性开发的优点及不足。并在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游客感知价值理论,独创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所构建的石窟文化旅游者感知价值模型分析其感知差异性入手,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分析该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中的优缺点。研究表明,敦煌六个石窟的保护性开发情况各自存在优点及不足,其中,敦煌莫高窟在敦煌地区的六个石窟群中其保护性开发情况较好,各石窟的保护性开发情况为未来敦煌石窟保护性开发提供了借鉴。在第三章个体评价中,对敦煌莫高窟的游客感知价值及感知差异性探索研究中,结合敦煌石窟的游客感知价值包括四个方面:情感及认知价值、资源价值、成本价值、社会价值,从游客感知价值的差异性入手有针对性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游客对于敦煌莫高窟的感知价值存在差异性。因而,根据方法研究及实证分析,结合保护性开发的定义,笔者认为,应当结合总体评价中的专家打分参与及个案评价中的游客感知参与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基于总体评价及个案评价的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议,主要建议包括: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利用高新科技保护、加强石窟保护得国际合作、合理控制客流量、提升情感及认知价值、提升社会价值、提升资源价值、提升成本价值、拓宽游客市场,提升不同游客感知价值。

李萍[7](2018)在《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莫高窟的旅游开放,弘扬了敦煌石窟艺术,扩大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但是日益增多的游客和客流的不均衡,不仅打破了洞窟微环境的稳定性,给洞窟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安全隐患,还导致了游客参观质量和满意度的下降。在此情况下,利用敦煌莫高窟壁画数字化存贮与再现技术的成果,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和展示手段,让游客在虚拟漫游厅身临其境地观赏典型洞窟和丰富的敦煌文化,适度结合组织游客参观洞窟实景,从而构建了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这种模式既能提高每日游客接待能力,又能很好地保护十分脆弱的文物本体,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极大地缓解旅游业给莫高窟文物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

张倩[8](2019)在《山西平遥漆器图案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并使用漆的国家,通过不断演变与创新,在平遥古城历史人文古迹作为世界遗产的背景下,以这样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平遥漆器以汉代五页人物故事彩绘屏风的出土标志着战国、两汉时期漆器技艺的高超水平,直至明清鼎盛时期延续至今,位居四大名漆器之首。作为帝尧受封故地,陶漆之祖的白马彤车揭开了平遥漆器崭新的一页,并历经各个朝代的不断洗礼与沧桑的历史蜕变,发展至现代的平遥漆器,以其独到的工艺和造型,兼具文化内涵和重大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但在当今科技信息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历史和时代的产物,这种非物质文化—“漆”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低成本、可替代性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因而漆器造价之高和视觉审美的停步,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需求,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本文将针对这一现状,就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趋势,本文将以研究平遥漆器符合现代审美的图案创新设计与应用这一课题,来改善这一现状,从而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通过探索对平遥漆器的整体概况与艺术形态,贯穿人文历史以及国内外的发展。在对平遥漆器图案的历史溯源通过文献分析法进行了解后,深刻体会其所表达和象征的内涵,进而通过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探索现在平遥漆器的发展状态以及通过对工艺流程的掌握,对平遥漆器运用类比和图像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人物、动物、植物、几何、生活场景、自然风貌和文字这几类平遥漆器的图案物像,对每一类物像分别阐述关于题材、内容、造型、构图、色彩设置的剖析。用创新的设计方法对平遥漆器图案的形态、寓意、色彩、载体等方面,将传统图案进行现代化的图案重构与色彩重置的演绎。最终通过联想以符合现在人们价值取向的平遥漆器图案在顺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以更具深厚文化的人文历史积淀结合图案的创新设计形象,使得平遥漆艺能够步入我们的生活继续得到传承和发展。此次关于平遥漆器图案的创新设计理念将依据敦煌文化艺术为素材,结合平遥古城建筑特点运用“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古哲学思想,借鉴当地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特点以及传统图案物象写生变形、皮影硬线条的灵动感、残缺美的为人处事哲学思想、具有体现精气神的韵律情操和心灵洗礼净化的水墨自由的笔触和太极养生之道。还有运用后现代抽象的风格融于平遥漆器图案中。通过搜集有关的素材经过提炼、升华凝结成视觉符号语言。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集文化内涵于一身的实用型漆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使得“漆”这种非物质遗产发扬光大。总之,山西平遥漆器作为当今四大名漆之首,在历史的浪潮和晋商文化的推动和今天各种新兴材料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多领域的尝试和机遇。因此,本文以山西平遥漆器图案的创新设计与应用为研究课题,经过对平遥漆器图案的历史溯源、发展现状、工艺流程等认识、了解、剖析、联想,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理念进行创作和应用,针对平遥漆器现在难以跟上时代潮流,逐渐淡离人们生活的现状,此次以平遥漆器图案创新为突破点,希望能够将平遥漆器如何再次推广到我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当地带来经济价值。

钱坤[9](2008)在《敦煌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新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战略是对组织管理的总体规划,战略影响着组织的管理水平与决策能力。本文对于敦煌研究院发展战略的研究,旨在明确敦煌研究院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敦煌研究院的总体发展思路,以通过组织的良好运行,更好地实现其对敦煌莫高窟的管理职能。本文对国内外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分析,综合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了研究和制定敦煌研究院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首先,确定了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和弘扬三大业务的内涵及其构成,并分析了上述三个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通过对敦煌研究院三个业务发展历程的总结分析,提出了敦煌研究院的愿景、使命和业务目标;最后,以敦煌研究院的愿景、使命和业务目标为指导,在对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方法进行借鉴和修正的基础上,对敦煌研究院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指出敦煌研究院面临的威胁和机会、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提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战略。

潘海宽[10](2017)在《基于游线调度的洞窟微环境调节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莫高窟坐落于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上,以精妙的壁画与精湛的塑像闻名于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给莫高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莫高窟虽然规模宏大,但适用于对外开放的洞窟数量不多,可承载的游客容量有限;由于各个洞窟环境封闭,游客进入洞窟内参观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汽,影响洞窟内的微环境。若洞窟长期处于不适的微环境中,会加剧洞内壁画和雕塑的褪色甚至发生起甲、龟裂乃至脱落。为了尽量降低旅游开放给莫高窟洞窟微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论文研究了基于游线调度的洞窟微环境调节技术。论文首先研究了适用于莫高窟的洞窟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模型,该模型定量地描述了游客流量如何影响洞窟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二氧化碳作为洞窟主要的微环境指标,研究窟内二氧化碳浓度随游客流量的变化模型对制定游线调度策略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论文分析了无游客参观情况下洞窟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模型,并根据游客参观的实际情况对原有模型进行了改进。然后,论文基于莫高窟现有游客管理策略提出了游客分组参观模拟算法。莫高窟工作人员将大约20个游客作为一个游客分组,给其分配了一条游览路线,由讲解员带队进行参观。游客分组参观模拟算法根据当前景区内所有游客分组的游览现状,模拟所有游客分组未来一段时间的游览行为。通过模拟游客分组在景区内的游览行为,一方面可以为游客分组选择尽可能与其他游客分组的游览计划不冲突的路线,另一方面可以计算游客分组选择不同的游线对景区的环境带来的不同影响,最后权衡二者之间的利弊,选择合理的游览路线。论文基于现有的游线调度算法框架,提出了基于游线优选模型的游线调度策略,并采用莫高窟历史游客访问记录对几种游线调度策略进行对比。实验表明采用基于游线优选模型的游线调度策略能有效降低洞窟微环境风险。最后,论文设计并实现了游览路线推荐系统。系统基于游客分组参观模拟算法、洞窟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模型以及基于游线优选模型的调度算法实现了莫高窟景区的游览路线推荐功能。

二、开放给敦煌带来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放给敦煌带来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
        1、中国传统造型艺术
        2、对外传播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对现状的思考及研究难点
    四、研究方法与意义
        1、研究方法
        2、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历史
    第一节 古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
        一、先秦——对外传播的最初尝试
        二、汉唐——对外传播的陆路繁盛
        三、宋元——对外传播的海路繁盛
        四、明清——对外传播的高潮衰退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
        一、晚清——被动对外传播的高峰
        二、晚清民国——中国的主动对外传播
    第三节 当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
        一、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崭新起点
        二、文革——对外传播的曲折发展
        三、改革开放——对外传播走向繁荣
第二章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
    第一节 审美动因
        一、艺术创作是面向他者的审美创造
        二、艺术作品是召唤他者的审美对象
        三、艺术接受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二节 文化动因
        一、思想依靠艺术传播来传达
        二、宗教借艺术传播宣扬教义
        三、风俗习惯带动艺术的传播
    第三节 政治动因
        一、艺术家个人政治责任
        二、国家文化外交的手段
        三、文化软实力竞争需要
    第四节 经济动因
        一、艺术职业收益的需要
        二、对外文化贸易的推动
        三、经济地位提升的要求
第三章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方式
    第一节 艺术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形态
        二、媒介演进与艺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一、艺术的人际传播方式
        二、艺术的展示传播方式
    第三节 印刷传播与影视传播
        一、艺术的大众传播方式
        二、艺术的印刷传播方式
        三、艺术的影视传播方式
    第四节 网络传播
        一、艺术的网络传播方式
        二、艺术的综合传播方式
第四章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路径
    第一节 展示路径
        一、艺术品外展
        二、开放性展示
    第二节 市场路径
        一、画廊的展销
        二、艺术品拍卖
        三、艺术博览会
    第三节 收藏路径
        一、博物馆收藏
        二、私人的收藏
    第四节 教育路径
        一、来华留学教育
        二、海外艺术教育
    第五节 旅游路径
        一、文化遗产地旅游
        二、旅游纪念品销售
    第六节 艺术路径
        一、借助传统表演艺术传播
        二、依靠现代设计艺术传播
第五章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效果
    第一节 受众意识的增强
        一、审美意识的增强
        二、批评意识的增强
        三、研究意识的增强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仿效
        一、东亚造型艺术的全盘“唐化”
        二、欧洲洛可可艺术的中国风格
        三、现当代西方艺术的中国基因
    第三节 文化软实力提升
        一、中国艺术品海外影响力提升
        二、中国艺术家国际知名度提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1976-2014年兵马俑外展一览表
    附录B 2003-2004年法国“中国文化年”重点艺术展览项目
    附录C 全球中国艺术藏品丰富的收藏机构一览表
    附录D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主要学者及著述
    附录E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研究中国书法的主要学者及著述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2)文化生态视角下的敦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文化生态学概念及研究现状
        (二)敦煌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敦煌文化生态的特征分析
    一、脆弱性
    二、价值性
    三、多样性
    四、传承性
    五、延续性
第二章 旅游驱动敦煌文化生态的优化和提升
    一、敦煌文化与敦煌旅游的融合发展
        (一)敦煌文化是敦煌旅游的灵魂
        (二)敦煌旅游是敦煌文化活态传承的实现方式
    二、敦煌文化生态优化和提升的需求
        (一)敦煌文化生态优化的需求
        (二)敦煌文化生态提升的需求
    三、敦煌文化生态优化和提升的实现
        (一)商贸——传统敦煌文化传播的载体
        (二)旅游——现代敦煌文化传播的载体
第三章 文化生态促进敦煌旅游的转型升级
    一、文化生态与文化原真性“共融”的路径选择
        (一)原真性的发展
        (二)文化内涵的提升
        (三)空间布局的优化
    二、文化生态与博物馆数字化“共通”的路径选择
        (一)深度挖掘文化元素与合理利用融合的发展
        (二)博物馆外观设计与内容设计相匹配的发展
    三、文化生态与本土居民“共赢”的路径选择
        (一)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二)“本土培育”手段的应用
        (三)社区居民参与的发展
    四、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载体“共现”的路径选择
        (一)“驿站文化”主题元素应用
        (二)“新载体”传承手段使用
第四章 敦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敦煌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旅游市场主体的转变
        (二)核心景区(点)旅游人数过度集中
        (三)其它景区(点)吸引力有待提高
        (四)生态文明建设吸引力不断提高
    二、优化空间布局,保障敦煌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思路
        (二)优化空间布局
    三、文化内涵呈现,优化提升敦煌文化生态
        (一)提升核心景区文化内涵的项目策划
        (二)优化敦煌文化生态的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 活态传承——再现敦煌历史文化魅力
    一、旅游实现敦煌文化的活态传承
    二、科技实现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体验
    三、丝路实现商业文化的延续与体验
    四、动静实现边塞文化的传承与体验
    五、融合实现绿洲文化的活化与体验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对本文相关范畴的基本解释
        1.1.1 泛娱乐与IP
        1.1.2 社交媒体
        1.1.3 粉丝和粉丝经济
        1.1.4 社群
        1.1.5 二次元
        1.1.6 Z世代和新生代父母
    1.2 选题背景
    1.3 选题意义
    1.4 国外关于文化产业与IP问题的研究现状
        1.4.1 文化产业的范畴
        1.4.2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1.4.3 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5 国内关于IP问题的研究
        1.5.1 IP现象早已存在,但IP问题研究是新问题
        1.5.2 我国关于IP问题的专著
        1.5.3 我国关于IP问题的其他文献
        1.5.4 我国关于儿童文学的研究现状
        1.5.5 我国针对儿童IP运营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学方法
        1.6.2 数据分析法
        1.6.3 跨学科研究方法
    1.7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7.1 研究创新点
        1.7.2 研究难点
    1.8 研究框架
第2章 儿童IP开发运营的内涵
    2.1 IP的内涵和特点
        2.1.1 IP的内涵
        2.1.2 从吉祥物IP运营透视IP内涵
        2.1.3 优秀IP的特质
    2.2 儿童IP
    2.3 儿童IP与成人IP的关系
        2.3.1 成人IP的儿童化
        2.3.2 儿童IP的全年龄层化
        2.3.3 介于儿童IP和成人IP之间的“儿童IP成人化”IP
    2.4 儿童文学及其与儿童IP的关系
        2.4.1 发展中的中国儿童文学
        2.4.2 泛娱乐时代儿童文学出版的大发展与新突破
        2.4.3 儿童文学是儿童IP内容运营源头之一,但不等于就是儿童IP
第3章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概观
    3.1 泛娱乐时代我国的泛娱乐产业链
        3.1.1 腾讯: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娱乐新生态
        3.1.2 阿里巴巴:打造阿里大文娱
        3.1.3 百度: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泛娱乐
    3.2 泛娱乐产业链上的儿童IP发展状况
第4章 我国儿童IP运营的历史与现实
    4.1 动画IP:儿童IP最主要的IP形式
        4.1.1 中国动画第一个黄金期(1957-1967年)
        4.1.2 中国动画第二个黄金期(1979-1989年)
        4.1.3 中国动画缓慢发展期(1990-2010年)
        4.1.4 动画IP萌芽期(2011-2015)
        4.1.5 动画IP成长期(2015-至今)
    4.2 动画电影IP
        4.2.1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经典IP与国人的“大圣情怀”
        4.2.2 《大鱼海棠》:成功的衍生品周边运营
        4.2.3 《大护法》:暴力美学与内容硬伤的悲歌
        4.2.4 《风语咒》:构建“中国超级武侠世界观”IP群的试水运营
        4.2.5 《白蛇:缘起》:传统IP的创新价值的实现
        4.2.6 《哪吒·魔童降世》:颠覆经典,衍生新的儿童IP
    4.3 网络漫画IP:二次元文化成主流
        4.3.1 《狐妖小红娘》:动画热播赋能原著漫画
        4.3.2 《一人之下》:传统文化灵魂下的消费者认同
    4.4 游戏IP:机遇和挑战并重
        4.4.1 《王者荣耀》:现象级游戏IP的荣耀
        4.4.2 《阴阳师》:“以玩家为本”的衍生开发
第5章 国外优秀儿童IP的运营分析
    5.1 哈利波特:从畅销小说到IP多元化商业开发模式
        5.1.1 “哈利波特”IP开发的核心:系列小说与系列电影
        5.1.2 “哈利波特”IP的游戏开发
        5.1.3 “哈利波特”IP的主题公园建设
        5.1.4 “哈利波特”IP周边衍生品链建设
    5.2 精灵宝可梦:从反应平平的游戏到全球第一大儿童IP
        5.2.1 漫画游戏联动,“精灵宝可梦”IP价值显现
        5.2.2 技术+社交的产品模式激发IP的独特价值
        5.2.3 IP大电影: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的价值进化
        5.2.4 联名营销:IP商业价值的充分释放
    5.3 小猪佩奇:中国社交媒体捧红的儿童IP
        5.3.1 《小猪佩奇》的成名史:从儿童IP到全民IP
        5.3.2 《小猪佩奇》IP的核心价值:家庭教育价值观的挖掘
    5.4 迪士尼全业产业链运营
        5.4.1 迪士尼媒体网络
        5.4.2 迪士尼主题公园
        5.4.3 迪士尼影视娱乐
        5.4.4 迪士尼消费品
第6章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的问题与对策
    6.1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面临的问题
        6.1.1 儿童IP产业链不够健全
        6.1.2 儿童IP全年龄段的开发意识不足
    6.2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的对策
        6.2.1 孵化阶段:打造优质儿童IP内容
        6.2.2 放大阶段:善用社交媒体宣传
        6.2.3 变现阶段:跨界运营,进行商业化运作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莫高窟保护和旅游的矛盾以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 敦煌莫高窟概况
二 莫高窟旅游的迅速发展和产生的问题
    (1) 洞窟空间狭小, 壁画材质脆弱、年久多病与旅游开放的矛盾
    (2) 过量的游客参观造成了一些洞窟过度“疲劳”。
    (3) 游客的增多打破了洞窟恒定的小环境
    (4) 为开放所增加的游客设施对洞窟的壁画保护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三 对游客问题的研究和对策
    (1) 游客调查
    (2) 游客承载量的科学研究
    (3) 对策
    (4) 未来解决旅游和保护矛盾的思路

(5)山水的化外潜流 ——敦煌壁画树石造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北魏、西魏、北周前期的树石造型
    第一节 北魏、西魏、北周前期的树木造型
        一、从汉晋传统风格向北朝新兴风格的演变
        二、西域花卉纹样的本土化改造
    第二节 北魏、西魏、北周前期的山石造型
        一、故事画题材中配景山石造型的演变
        二、须弥山图式的形成与演变
    第三节 北魏、西魏、北周前期的山水空间
        一、从西域风格向中原风格转型
        二、北朝新兴风格——三维纵深与平面拼贴的过渡期
第二章 北周后期至隋代的树石造型
    第一节 北周后期至隋代前期的复古主义
        一、回归汉晋传统的图案化风格——古朴、原始的树木造型
        二、回归汉晋传统的图案化风格——云气纹山石造型
        三、不同叙事结构下的山水空间
    第二节 隋代后期的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审美理念下的写实化树木造型
        二、现实主义审美理念下的写实化山石造型
        三、大型说法图中的山水空间——两侧封边式造境
第三章 唐代的山水树石造型
    第一节 细密臻丽、焕烂求备的树木造型
        一、细密精致而臻丽的佛国花树
        二、中原本土树木造型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形”
    第二节 唐代的山石造型
        一、大型说法图、经变画中的圣山造型
        二、初唐时期两大基础性元素的初步构建——高山、缓坡
        三、盛唐“山水之变”——以“双峰对峙”图式为中心
        四、盛唐时期对山石之“质”与“奇”的追求
        五、唐代后期山石造型的模式化以及山水空间的秩序化
    第三节 不同画幅形制与多元叙事结构对山水空间的综合影响
        一、通壁向心式大型经变中的开放式一体化山水空间
        二、三联式构图模式中关于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思考
        三、以传统的横长卷形制构建全新的山水空间
        四、屏风形制的拆分与组合
第四章 五代、宋代、西夏、元代的树石造型
    第一节 曹氏画院的程式化风格
        一、工艺美术设计理念下的树木造型
        二、工艺美术设计理念下的山石造型
        三、重山复水式的程式化山水空间
    第二节 西夏、元代的异域风情
        一、中原水墨山水画对敦煌壁画的影响
        二、窟窿石审美风尚对敦煌壁画的影响
        三、西藏密教艺术风格对敦煌壁画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致谢

(6)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内容框架及研究的重难点
    五、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章 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一、敦煌地区概况
    二、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第二章 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总体评价
    一、评价原理及方法
    二、指标选择及指标体系
    三、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和计算
    四、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敦煌石窟保护性开发个案评价
    一、问卷调查及分析
    二、基于模型的游客感知情况分析
    三、评价结果
第四章 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议
    一、基于总体评价的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议
    二、基于个案评价的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议
第五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敦煌莫高窟文化旅游游客感知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专家组对敦煌六个石窟群不同评价指标打分情况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7)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莫高窟概况
2 莫高窟旅游开放历史综述
    2.1 莫高窟传统的参观方式
    2.2 保护与利用矛盾凸显
3 对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的研究
    3.1 设定目标, 制定措施
    3.2 实施计划, 执行措施
    3.3 游客承载量的科学研究
4 基于科学研究的解决方案
5 建设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6 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简介
7 莫高窟旅游新模式实施效果
8 总结分析, 不断改进
9 思考与建议

(8)山西平遥漆器图案的创新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1.4 课题特色
    1.5 国内外发展现状
        1.5.1 国内发展现状
        1.5.2 国外发展现状
第二章 山西平遥漆器图案的概述与艺术特征
    2.1 平遥漆器图案的概况
    2.2 平遥漆器图案的历史溯源、内涵与外延
        2.2.1 平遥漆器图案的历史溯源
        2.2.2 平遥漆器图案的内涵与外延
        2.2.3 平遥漆器图案的发展现状
        2.2.4 图案应用在平遥漆器的工艺流程
    2.3 平遥漆器图案的物像分类
        2.3.1 人物图像
        2.3.1.1 历史人物图像
        2.3.1.2 神话人物图像
        2.3.1.3 卡通人物图像
        2.3.1.4 婚俗人物图像
        2.3.2 动物图像
        2.3.2.1 神话动物图像
        2.3.2.2 家畜动物图像
        2.3.2.3 飞禽动物图像
        2.3.2.4 鱼类动物图像
        2.3.3 植物图像
        2.3.3.1 木本类植物图像
        2.3.3.2 草本类植物图像
        2.3.3.3 农作物类植物图像
        2.3.4 几何图像
        2.3.4.1 连续几何图像
        2.3.4.2 综合几何图像
        2.3.5 故事场景图像
        2.3.5.1 历史故事场景图像
        2.3.5.2 神话故事场景图像
        2.3.5.3 生活风俗故事场景图像
        2.3.5.4 吉祥寓意故事场景图像
        2.3.6 自然景观图像
        2.3.6.1 天然景观图像
        2.3.6.2 人为自然景观图像
        2.3.7 文字图像
        2.3.7.1 诗词文字图像
        2.3.7.2 变形文字图像
        2.3.7.3 注释文字图像
    2.4 平遥漆器图案的艺术审美
        2.4.1 题材及内容的寓意美
        2.4.2 造型及构图
        2.4.3 色彩设置
第三章 山西平遥漆器图案的创新设计方法与应用分析
    3.1 平遥漆器图案的创新设计方法
        3.1.1 形态分析法
        3.1.2 寓意理解法
        3.1.3 色彩感受法
        3.1.4 载体观察法
    3.2 平遥漆器图案的现代演绎
        3.2.1 传统图案的重构
        3.2.2 传统色彩的重置
    3.3 平遥漆器图案的应用分析
        3.3.1 平遥漆器图案与现代漆器饰品的关联分析
        3.3.2 平遥漆器图案在现代漆器饰品的再创作
        3.3.3 创新图案在现代漆艺中的实施手法
第四章 平遥漆器图案的创新设计方案与实践
    4.1 平遥漆器图案的创新设计系列
        4.1.1 平遥漆器中的人物图案设计系列
        4.1.2 平遥漆器中的动物图案设计系列
        4.1.3 平遥漆器中的植物图案设计系列
        4.1.4 平遥漆器中的几何图案设计系列
        4.1.5 平遥漆器中的自然景观图案设计系列
        4.1.6 平遥漆器中的文字图案设计系列
    4.2 创新图案在漆器饰品中的实践应用
        4.2.1 漆器饰品礼盒中的应用系列
        4.2.2 家居漆器摆件品中的应用系列
        4.2.3 家居漆器挂饰中的应用系列
        4.2.4 服饰配戴漆器饰品中的应用系列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期间发表的专利)

(9)敦煌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新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敦煌莫高窟与敦煌研究院
        1.1.1 敦煌莫高窟简介
        1.1.2 敦煌研究院简介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
    1.3 本文选题来源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世界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
    2.2 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概述
    2.3 战略理论研究综述
        2.3.1 企业战略理论
        2.3.2 非营利性组织战略管理理论
        2.3.3 战略管理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第3章 敦煌研究院业务内容的界定
    3.1 明确敦煌研究院业务内容的目的和意义
    3.2 敦煌研究院三大业务的分析和界定
        3.2.1 敦煌研究院业务之一——保护
        3.2.2 敦煌研究院业务之二——研究
        3.2.3 敦煌研究院业务之三——弘扬
    3.3 敦煌研究院三大业务的内在联系
第4章 敦煌研究院的愿景、使命与业务目标
    4.1 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历程
        4.1.1 敦煌研究院保护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4.1.2 敦煌研究院研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4.1.3 敦煌研究院弘扬活动的实施与推进
    4.2 敦煌研究院的愿景
    4.3 敦煌研究院的使命
    4.4 敦煌研究院的业务目标
        4.4.1 敦煌研究院保护的业务目标
        4.4.2 敦煌研究院研究的业务目标
        4.4.3 敦煌研究院弘扬的业务目标
第5章 敦煌研究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5.1 敦煌研究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思路
        5.1.1 企业环境构成及SWOT分析方法
        5.1.2 敦煌研究院的内外部环境要素构成
        5.1.3 敦煌研究院SWOT分析方法
    5.2 敦煌研究院外部环境分析
        5.2.1 敦煌研究院的外部威胁
        5.2.2 敦煌研究院的外部机会
    5.3 敦煌研究院内部环境分析
        5.3.1 敦煌研究院的内部优势
        5.3.2 敦煌研究院的内部劣势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敦煌研究院的发展战略
    6.1 敦煌研究院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
        6.1.1 敦煌研究院的组织属性与特征
        6.1.2 敦煌研究院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
    6.2 敦煌研究院发展战略体系的基本构成
        6.2.1 企业战略体系的分析
        6.2.2 敦煌研究院发展战略体系的基本构成
    6.3 敦煌研究院的总体战略
        6.3.1 总体战略的基本属性
        6.3.2 合作战略的提出
        6.3.3 合作战略的理论解释
        6.3.4 合作战略的现实依据
        6.3.5 合作战略的内容
    6.4 敦煌研究院的职能战略
        6.4.1 人力资源战略
        6.4.2 财务战略
        6.4.3 科研管理战略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10)基于游线调度的洞窟微环境调节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研究现状与相关技术
    2.1 研究概况
    2.2 莫高窟洞窟微气象环境监测系统与游客流量监测系统介绍
    2.3 莫高窟洞窟微环境变化因素研究现状
    2.4 基于固定游线的游客管理策略研究
        2.4.1 莫高窟游客游览现状
        2.4.2 莫高窟游览路线设计原则
        2.4.3 游线动态调度算法
    2.5 相关技术
        2.5.1 气体浓度衡量单位
        2.5.2 空气交换率分析技术
        2.5.3 良好通风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预测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洞窟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模型
    3.1 洞窟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分析实验
        3.1.1 实验设计
        3.1.2 实验分析
        3.1.2.1 衰减过程分析
        3.1.2.2 生成过程分析
    3.2 洞窟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模型
        3.2.1 模型改进
        3.2.2 模型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游客分组参观模拟算法
    4.1 游客行为概述
    4.2 算法目标
    4.3 游客分组参观模拟算法
    4.4 模拟验证
        4.4.1 游客分组参观模拟验证
        4.4.2 基于游客分组行为模拟的洞窟微环境模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游线调度策略研究
    5.1 游线调度问题
        5.1.1 问题描述
        5.1.2 调度目标
    5.2 基于游线优选模型的游线调度算法
    5.3 游线调度策略评优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游览路线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介绍
    6.2 需求分析
    6.3 技术路线
    6.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6.4.1 网络通信模块
        6.4.2 数据存储模块
        6.4.3 模拟模块
        6.4.4 分析模块
    6.5 功能展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开放给敦煌带来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D]. 张安华. 东南大学, 2015(08)
  • [2]文化生态视角下的敦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蒲利利.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7)
  • [3]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D]. 申琳. 吉林大学, 2020(01)
  • [4]莫高窟保护和旅游的矛盾以及对策[J]. 樊锦诗. 敦煌研究, 2005(04)
  • [5]山水的化外潜流 ——敦煌壁画树石造型研究[D]. 彭汉宗. 上海大学, 2019(02)
  • [6]敦煌石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D]. 李伟静. 石河子大学, 2015(01)
  • [7]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李萍. 敦煌研究, 2018(02)
  • [8]山西平遥漆器图案的创新设计与应用[D]. 张倩.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9]敦煌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新视角[D]. 钱坤. 北京化工大学, 2008(11)
  • [10]基于游线调度的洞窟微环境调节技术研究[D]. 潘海宽. 浙江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开放给敦煌带来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