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文物作用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雪梅,檀斯琦[1](2021)在《中国共产党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考察》文中认为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不仅领导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而且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就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加强党的建设与增进人民政治认同的精神富矿,是培育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深厚滋养,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发挥了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团结人民、振奋精神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珍贵财富。
岩罕光[2](2021)在《充分利用革命文物作用加强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探析》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国家。目前我国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它们正是我国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文化的实物例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教材。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和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
徐玲[3](2021)在《革命纪念性博物馆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认同建构(1949—1966)》文中认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面临全国执政的新考验。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局势,将新的执政党形象塑造工作提升到构建政权文化认同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利用博物馆能够将思想观念具象化传播的优势,使之成为宣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通过"革命文物"概念的提出,为党的革命精神寻找到有力的物证。大量新建的革命纪念性博物馆呈现、传播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革命形象,为成功建构政治文化认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胡杨[4](2021)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文中认为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育人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育人载体,依托相应的媒介,通过有效的育人途径使大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中认知红色文化资源并积极内化红色精神和红色优良传统,继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外化成高尚行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意义重大。从国家层面来讲,它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弘扬,唤醒人民群众心中的“红色记忆”;从大学生层面来讲,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助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高校间也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取得了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率不断提高,部分校园的红色文化氛围渐显浓郁,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话语空间也更为宽广等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敏锐地洞察到国外不良思潮、市场经济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新媒体中的不良言论等环体层面的宏观因素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冲击,以及育人主体过分强调理论灌输,缺乏体验、感悟式的实践教育,脱离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育人实践等方法技术和育人主客体的个人原因等微观因素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消解。宏观和微观因素合力造成了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过程中具实存在的利用主体、主题、方式、动力和评价层面的问题。它们都是高校进一步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的障碍。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要想取得成效,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育人评价体系,学理性地探讨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基本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现实设立依据、开展评价工作的现实困境等范畴。只有适时精准地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评价工作,才能够及时观察和搜集育人过程中凸现出来的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靶向,助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开展。行之有效的路径是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要有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价值,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积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建构起良性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话语,拓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传播媒介,倡导大学生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自我教育,打造起“六位一体”的新型育人格局,助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提高。与此同时,建构和完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有助于避免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陷入低效、无效的境地,助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建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必须促进基于有效实现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设立起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专业指导机构,加强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制度保障,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多项协助,优化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宏观和微观环境。
张飞[5](2021)在《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革命传统建筑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与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物质载体。相比文字记载,革命传统建筑更能生动形象的反映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艰苦的战斗环境与坚强的革命意志,为广大人民群众还原历史人物与事件、感受中国革命精神与文化提供了切实的基础。金寨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大别山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根据地组件发展的活跃地带,是我国第二大“将军县”,也是全国着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对于当下爱国主义教育与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革命传统建筑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迹活动密集地区的革命传统建筑多数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偏远山区村落的革命传统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又缺乏系统的保护修缮,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传统建筑遭到“冷落”趋于破败。经调查发现,金寨县内现有的革命传统建筑许多都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但是保护模式的趋同与非针对性仍然明显。这些革命传统建筑作为重要的革命文化资源,国家与地方文物部门的重视逐年增加,相关政策与法规也陆续出台。为了加强指导和规范革命建筑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认识到与其他类型文物相比,革命建筑保护的特殊性,开展对于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的调查与现有保护模式的分析研究,呈现金寨县传统建筑特征,并制定出适合、具有针对性的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保护策略,对于接下来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以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的背景概况进行挖掘梳理,涉及自然历史背景、革命史背景、革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然后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现状调查表,更加详细的了解金寨县革传统建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的特征。通过现有保护理论与模式的案例研究,总结现有保护模式的特点,研究和探讨其中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总结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的保护原则,制定保护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六安六区十四乡苏府旧址(汪家祖宅)的实际保护工程案例中去,探讨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模式。图[47] 表[20] 参[49]
张珊[6](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重要范畴而提出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底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坚定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样态、功能、发展境遇及建设方式等进行阐释,其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详实的历史回溯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形成过程及运用实践;二是从概念构建、样态呈现、主要功能、发展境遇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探讨,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三是具体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包括确立开发原则、开发主体、开发内容和开发方式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衔接。本文框架结构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论。导论:阐明选题缘由,综述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依据、功能、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思路。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阐释。在剖析红色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界定为“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进行开发利用的,以红色精神及其载体为核心的各种要素总和”,并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性、历史性、物质性、精神性和时代性等特征。最后将其与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等进行辨析。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考察。通过历史梳理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历程及规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是处于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在把握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实践。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样态。主要从物质样态、制度样态和精神样态三个层面展开,并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社会接受度较高的分类方法,将物质样态细分为红色遗址遗迹类资源、红色建筑设施类资源和红色人文活动类资源;将制度样态细分为以纲领、政策、法律法规等为代表的正式制度,和以革命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而精神样态细分为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和改革精神。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主要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等维度展开,详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构成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境遇。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成效、内容及趋势,重点介绍其在课程建设、实践教育、文艺作品等方面的突出成绩,进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原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提供现实基础。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主要从实践层面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开发的问题,包括开发原则的明确、开发主体的培育、开发重点内容的提炼、育人价值的深入挖掘,并结合红色文艺创作、红色思政课程建设、红色特色活动等案例,呈现具体开发方式。结论:概括本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形成的主要观点,得出基本结论,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未来展望。
叶光宇,韩广富[7](2020)在《全国红色旅游政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嬗变》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工作,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为中国红色旅游扛起政治、文化和经济"三大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嬗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4-2010年的基础夯实阶段、2011-2015年的深化过渡阶段、2016-2020年的全面推进阶段;阶段性特征则分别表现为政府主导下发展框架与工作机制的完善、多领域政策引导常态化制度化和多举措提升红色旅游标准化精细化。回顾与理解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嬗变过程,对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推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吴娜[8](202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他多次考察调研革命老区,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文化发展的“两创”原则,旨在解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传统与当代的问题,是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为当前红色文化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文化与价值观密不可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价值观的直接表现,文化中蕴含着、折射着价值观和价值内涵。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次、最为核心的要素,是文化的精髓。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核心理念在当代的集中体现,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本文将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放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范围内展开研究,在对红色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针对当前红色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新时代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具体而言,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从理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文化的概念、特征、表现形态、价值功能等问题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从价值观的视角对红色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和描述,对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行归纳和提炼,从而揭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规律;第四章主要对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分析和探讨,从而揭示二者之间的历史继承性,以及在理论基础、文化根基、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内在契合性;第五章重点论述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现状。总结近年来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红色文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而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第六章为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点,重点论述在新的时代语境和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的发展策略。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也要有具体的实践对策。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红色文化的内在本质要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进一步提炼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彰显价值内核,实现话语转换,关注现实需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践中应对挑战,实现认同;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形势要求,从制度层面、教育模式、传播手段、红色文化产业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再补充、再拓展、再创造,使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刘星宇[9](2020)在《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始终活跃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科学的、大众的、先进的文化成果,是新时代筑牢意识形态壁垒的稳固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出发,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赓续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多次提及革命故事来阐述和表达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并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通过全面把握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情况,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精华,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引导,还结合了当代中国的国情、党情,更为丰富的治国理政实践所蕴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又一个新的成就。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他对红色文化的基本认识、深入理解和创造性实践。伟大理论的造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形成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历代党的领导人对革命和革命文化的理解,不仅顺应了推进文化发展的需要、建设理想信念的需要、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还经历了家庭成长、知青岁月、主政地方、领袖卓见四个时期,最终初步形成了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这一伟大思想。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忘革命初心、坚持人民至上、传承红色基因、巩固党的建设、赓续伟大精神五个方面。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指导思想。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中国而言,这些价值不仅可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深入党对文化治理的认识,还可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丰富而重要的价值。对世界而言,可以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充满红色智慧的中国方案,为持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不竭动力。因此,深入研究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邢雯[10](2020)在《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文中提出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特别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众所周知,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历史久远、资源丰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筑牢思想之魂,让大学生自觉地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通过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研究方法、内容、创新点。第二章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阐述。主要阐述了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和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概念界定,分析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及特点,并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国历代领导人的相关论述阐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政治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层面分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第四章以黑龙江省五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进行研究,分析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得的成效和影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的因素。第五章从深入探究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把握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导向,促进大学生思想外化践行;健全机制制度,强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价值实现的对策,希望此研究有助于提升黑龙江省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
二、发挥文物作用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文物作用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战争年代为保存红色资源作出的努力 |
二、发扬革命传统与红色资源保护工作体制机制的初步建立 |
三、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进入法制化专业化轨道 |
(2)充分利用革命文物作用加强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 |
2 加强对革命文物的利用 |
2.1 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
2.2 以革命文物作为实物教材,加强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 |
2.3 各大中小学、幼儿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列入教学内容 |
3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途径 |
3.1 加强博物馆建设 |
3.2 通过革命文物史料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
3.3 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搞好革命文物宣传教育工作 |
4 结语 |
(3)革命纪念性博物馆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认同建构(1949—1966)(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文物”概念的内涵建构及博物馆化 |
二革命纪念性博物馆整体建设 |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同构策略 |
(4)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三、对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校育人与红色文化资源 |
第一节 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与价值 |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二节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概述 |
一、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内涵廓定 |
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构成要素 |
三、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特征阐释 |
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性 |
第三节 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育人的时代价值 |
一、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宝贵资源 |
二、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素材 |
三、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精神养分 |
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实现资源传承的重要途径 |
第二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依据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依据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基础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借鉴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实依据 |
一、充实高校育人内容的现实需要 |
二、拓宽高校育人方式的客观要求 |
三、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依托 |
四、提升高校育人价值的优秀载体 |
第三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调查分析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调查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调查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分析与评介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 |
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认同感提升 |
二、部分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渐显浓郁 |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的空间得到拓展 |
第四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的问题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主体问题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主题问题 |
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方式问题 |
四、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动力问题 |
五、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评价问题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宏观原因阐释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微观原因辨析 |
第五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原则和评价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基本原则 |
一、共建共享: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及育人的合力 |
二、实事求是:还原红色史实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 |
三、以生为本:关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诉求 |
四、知行合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适时衔接 |
五、灵活多样: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同步开展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原则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指标 |
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方法 |
四、高校设立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评价的依据 |
第六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路径及保障体系建构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路径 |
一、理性升华: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二、情感激发:红色文化资源在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三、氛围营造: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
四、话语更新: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话语建构中的有效运用 |
五、新型平台: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传播媒介中的有效运用 |
六、自主探究: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建构 |
一、促进基于有效实现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
二、设立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专业指导机构 |
三、加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人才队伍建设 |
四、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制度保障 |
五、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多项协助 |
六、优化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环境 |
结语 |
一、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 |
二、形成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合力 |
三、建构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和合共生” |
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的有效利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与研究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相关概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背景研究与现状调查分析 |
2.1 金寨县自然历史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自然环境 |
2.1.3 人文历史 |
2.2 金寨县革命史概况 |
2.2.1 历史背景 |
2.2.2 革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 |
2.2.3 对中国革命史的影响 |
2.3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现状调查概况 |
2.3.1 调查范围与数量 |
2.3.2 调查目的与内容 |
2.3.3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现状调查表示例 |
2.4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特征分析 |
2.4.1 建筑使用类型特征 |
2.4.2 建筑分布特征 |
2.4.3 建筑空间布局特征 |
2.4.4 建筑细部特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保护现状及问题剖析 |
3.1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整体保护现状 |
3.2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保护现状案例分析 |
3.2.1 主题街区集群式的保护 |
3.2.2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保护 |
3.2.3 博物馆式的保护 |
3.2.4 异地重现式的保护 |
3.3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保护问题剖析 |
3.3.1 建筑本体保护中的问题 |
3.3.2 建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3 建筑人文保护中的问题 |
3.3.4 建筑环境保护中的问题 |
3.3.5 问题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保护策略的制定与实践研究 |
4.1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保护原则 |
4.1.1 原真性原则 |
4.1.2 可替代性原则 |
4.1.3 整体性原则 |
4.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4.1.5 保护与更新协调原则 |
4.2 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保护策略 |
4.2.1 基于不同现状的革命传统建筑的保护策略 |
4.2.2 基于人文和环境的保护策略 |
4.2.3 基于不同建筑类型的保护策略 |
4.2.4 基于建筑构成的保护策略 |
4.2.5 管理与政策的建议 |
4.3 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汪家祖宅)保护实践研究 |
4.3.1 项目概况 |
4.3.2 建筑信息 |
4.3.3 汪家祖宅的价值内容 |
4.3.4 汪家祖宅的修缮设计 |
4.3.5 汪家祖宅针对性保护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
5.1 成果综述 |
5.2 成果思考 |
5.3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阐释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概念 |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性 |
(一)政治性 |
(二)历史性 |
(三)物质性 |
(四)精神性 |
(五)时代性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传统文化资源的辨析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革命文化资源的辨析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辨析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文化观 |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观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考察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初创形成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地位得到确立 |
(二)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者 |
(三)形成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工人农民教育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完善发展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拓展至爱国主义等内容 |
(二)形成以大庆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教育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化拓展 |
(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体系 |
(三)形成以北京奥运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教育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自觉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性得到巩固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形态走向虚实共融 |
(三)形成以斗争精神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核 |
(四)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样态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样态 |
(一)红色遗址遗迹类资源 |
(二)红色建筑设施类资源 |
(三)红色人文活动类资源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制度样态 |
(一)正式制度:纲领、决议、政策及法律法规 |
(二)非正式制度: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样态 |
(一)革命精神 |
(二)建设精神 |
(三)改革精神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观念 |
(二)提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精神状态 |
(三)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行为规范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一)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历史底蕴 |
(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性 |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回音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
(一)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内化” |
(二)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外化” |
(三)红色文化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反馈” |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境遇 |
一、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成效 |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红色读物涌现 |
(二)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开发 |
(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并举 |
(四)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
(五)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继承与创新 |
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困境 |
(一)理念认识的相对片面 |
(二)主体合力的相对不足 |
(三)内容选择的有失偏颇 |
(四)开发方式的相对滞后 |
三、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困境的归因分析 |
(一)整体观念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理念认识 |
(二)治理机制缺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合力 |
(三)利益诉求分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选择 |
(四)信息技术限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 |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 |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 |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二)坚持同质性与异质性相统一 |
(三)坚持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统一 |
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主体 |
(一)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个体 |
(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群体 |
三、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 |
(一)传承红色基因 |
(二)发扬红色传统 |
(三)利用红色资源 |
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
(一)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的有效转化 |
(二)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
五、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典型方式 |
(一)红色文艺创作式开发 |
(二)红色思政课程式开发 |
(三)红色特色活动式开发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7)全国红色旅游政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4-2010年基础夯实阶段:政府主导下红色旅游发展框架与工作机制的完善 |
二、2011-2015年深化过渡阶段:多领域政策引导红色旅游常态化制度化 |
三、2016-2020年全面推进阶段:多措并举提升红色旅游标准化精细化 |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分析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理论阐释 |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 |
2.1.1 核心概念界定 |
2.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
2.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
2.2 红色文化的理论阐释及时代价值 |
2.2.1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
2.2.2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 |
2.2.3 红色文化的基本特征 |
2.2.4 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
第3章 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蕴含的核心价值观 |
3.1 红色文化的萌芽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之初探(1919-1921年) |
3.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红色文化的萌芽 |
3.1.2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探索 |
3.2 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价值观的塑造(1921-1949年) |
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3.2.2 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价值观的阐释 |
3.3 红色文化的继续发展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初步形成(1949-1978年) |
3.3.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的继续发展 |
3.3.2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
3.4 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1978年至今) |
3.4.1 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 |
3.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
第4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关系探讨 |
4.1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来源 |
4.1.1 红色文化蕴含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
4.1.2 红色文化蕴含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 |
4.1.3 红色文化蕴含了“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价值准则 |
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价值理念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
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 |
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 |
4.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人民性”的价值立场 |
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内在契合 |
4.3.1 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 |
4.3.2 共同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4.3.3 共同的精神内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第5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现状 |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
5.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要求 |
5.1.2 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
5.1.3 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 |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成就 |
5.2.1 红色文化思想理论体系的新拓展 |
5.2.2 红色文化核心内涵的新凝练 |
5.2.3 红色文化精神谱系的新丰富 |
5.2.4 红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
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
5.3.1 代际传承的挑战 |
5.3.2 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 |
5.3.3 消费主义文化的挑战 |
5.3.4 新型传播方式的挑战 |
5.3.5 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 |
第6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 |
6.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本质要求 |
6.1.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6.1.2 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 |
6.1.3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
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 |
6.2.1 提炼精神标识,实现红色文化内涵的现代诠释 |
6.2.2 彰显价值理性,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核 |
6.2.3 体现时代特征,实现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新转换 |
6.2.4 立足现实需求,在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增进认同 |
6.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的实践路径 |
6.3.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红色文化的制度建设 |
6.3.2 创新教育模式,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
6.3.3 运用红色文化符号,开展红色文化仪式活动 |
6.3.4 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 |
6.3.5 依托文化产业,创新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 |
6.3.6 促进对外交流,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红色文化基础理论研究 |
2.1 红色 |
2.2 文化 |
2.3 红色文化 |
2.3.1 红色文化的定义 |
2.3.2 红色文化的内容 |
2.3.3 红色文化的特征 |
2.4 三组关系的界定 |
2.4.1 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关系 |
2.4.2 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
2.4.3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
第三章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形成因素 |
3.1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
3.1.1 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思想 |
3.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红色文化的建构 |
3.2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3.2.1 顺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 |
3.2.2 顺应理想信念建设的需要 |
3.2.3 顺应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 |
3.3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形成的自身条件 |
3.3.1 家庭因素奠定了良好基础 |
3.3.2 艰苦成长锤炼了优秀品格 |
3.3.3 主政经历开拓了广阔视野 |
3.3.4 领袖卓见丰富了成熟理论 |
第四章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4.1 不忘革命初心 |
4.1.1 坚定理想信念决不动摇 |
4.1.2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4.2 坚持人民至上 |
4.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
4.2.2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
4.3 传承红色基因 |
4.3.1 传承好红色基因 |
4.3.2 保护和利用好红色资源 |
4.4 巩固党的建设 |
4.4.1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守政党精神 |
4.4.2 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
4.5 赓续伟大精神 |
4.5.1 红色文化的新发展 |
4.5.2 用红色基因推进强军进程 |
第五章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
5.1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对中国的价值 |
5.1.1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对中国的理论价值 |
5.1.2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对中国的实践价值 |
5.2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对世界的价值 |
5.2.1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对世界的理论价值 |
5.2.2 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对世界的实践价值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10)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阐述 |
2.1 红色文化内涵与红色文化资源概念界定 |
2.1.1 红色文化内涵 |
2.1.2 红色文化资源概念界定 |
2.2 价值与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概念阐述 |
2.2.1 价值的概念 |
2.2.2 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概念 |
2.3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及特点 |
2.3.1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 |
2.3.2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特点 |
2.4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相关理论基础阐述 |
2.4.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
2.4.2 毛泽东同志关于提升思想教育重要地位的论述 |
2.4.3 邓小平同志关于弘扬革命传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 |
2.4.4 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论述 |
2.4.5 胡锦涛同志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论述 |
2.4.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论述 |
第三章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 |
3.1 政治价值 |
3.1.1 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
3.1.2 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
3.1.3 培育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3.2 文化价值 |
3.2.1 奠定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根基 |
3.2.2 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
3.3 教育价值 |
3.3.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3.3.2 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3.4 社会价值 |
3.4.1 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
3.4.2 调控大学生行为规范 |
第四章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现状分析 |
4.1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现状调查 |
4.1.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4.1.2 调查方法 |
4.2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成效体现 |
4.2.1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度有所提升 |
4.2.2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认同明显增强 |
4.2.3 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数量增加 |
4.3 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不足的表现 |
4.3.1 地方红色文化传播力有待加强 |
4.3.2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不高 |
4.3.3 部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
4.3.4 部分高校红色文化进校园落实不到位 |
4.4 影响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因素分析 |
4.4.1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发掘有待提升 |
4.4.2 课堂教学方式内容单一陈旧 |
4.4.3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流于形式 |
4.4.4 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到位 |
第五章 提升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对策 |
5.1 深入探究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政治价值 |
5.1.1 加强政治导引,挖掘整合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 |
5.1.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价值认同 |
5.1.3 政府部门着重发掘黑龙江省区域特色和时代精神 |
5.2 发挥教育价值主体作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
5.2.1 建设黑龙江省红色文化教学课程体系 |
5.2.2 遵循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引导大学生发挥主体功能 |
5.2.3 创新教育载体,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
5.3 把握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导向,促进大学生思想外化践行 |
5.3.1 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活动,提升文化价值实现 |
5.3.2 利用高校社团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提升社会价值实现 |
5.3.3 加强高校与红色基地结合,促进价值实现,调控大学生行为规范 |
5.4 健全机制制度,强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
5.4.1 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
5.4.2 健全政策机制,强化制度支持 |
5.4.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四、发挥文物作用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考察[J]. 欧阳雪梅,檀斯琦.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06)
- [2]充分利用革命文物作用加强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探析[J]. 岩罕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23)
- [3]革命纪念性博物馆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认同建构(1949—1966)[J]. 徐玲. 博物馆管理, 2021(03)
- [4]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D]. 胡杨.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5]金寨县革命传统建筑保护研究[D]. 张飞.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6]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D]. 张珊. 西南大学, 2021(01)
- [7]全国红色旅游政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嬗变[J]. 叶光宇,韩广富. 社会科学家, 2020(08)
-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研究[D]. 吴娜. 南昌大学, 2020(01)
- [9]习近平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研究[D]. 刘星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10]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 邢雯.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