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觉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直觉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浅谈体育教学中直观法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晗[1](2019)在《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系统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可以给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都是针对初高中或者大学,但有关于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几乎为空白。为了给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有效借鉴,帮助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筛选出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并经过了专家对各项指标的赋权,计算出了各项指标的权重。本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三项一级指标和它们的权重,分别是课前准备能力0.2544、课堂实施能力0.6300、课后反思能力0.1156。其中课堂实施能力的权重最大,课后反思能力的权重最小。(2)确定了十四项二级指标和它们的权重,分别是教学设计能力0.0938、教学策略制定能力0.0599、教学模式的掌控能力0.0418、场地器材准备能力0.0276、学情分析能力0.0312、教学组织能力0.1408、教学过程实现能力0.1597、教学执行能力0.1329、直观法运用能力0.0651、语言法运用能力0.0833、预防与纠错法运用能力0.0482、分析教学活动能力0.0529、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0.0297、课后总结能力0.0330。以及四十二项三级指标。(3)根据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易于操作的“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量表”,已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表中指标进行了权重计算,明确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李润[2](2020)在《“比赛教学法”在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关键所在,篮球运动作为高校教学开展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技能掌握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单一的技术传授和重复的练习,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在这样情况下,比赛教学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本研究尝试在篮球教学中引进“比赛教学法”,目的探究比赛教学法对女生体育学习兴趣,身体素质,篮球技术水平的影响,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一篮球选修课的女生为实验对象,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各30人,进行12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采用比赛教学法,对照组采用技能掌握式教学方法,在实验前后均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体育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对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水平进行测试,采用SPSS25.0进行数理统计,得出以下结果:1.在实验后,实验组体育学习兴趣指标中“体育学习积极态度,体育学习消极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三个维度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体育关注与锻炼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实验后,实验组在身体素质指标中800米,立定跳远,10m*5折返跑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0米和坐位体前屈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50米,80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0m*5折返跑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在实验后,实验组在篮球技术一分钟投篮,一分钟三分线外三步上篮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一分钟投篮,一分钟三分线外上篮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比赛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篮球的学习与比赛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在体育关注与锻炼方面,比赛教学法未能提高女生对体育的关注度。2.比赛教学法相对传统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爆发力和下肢力量,对速度素质和柔韧性的作用不显著。3.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经过比赛教学法的教学后,运球与传球的综合技术的掌握比对照班效果好,比赛教学法可以提高女生班的篮球教学效果。

李婷婷[3](2020)在《苏州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小学阶段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基础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健康体魄塑成的关键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区别于其他科目,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实施者,而教学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业务能力。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展开研究能够帮助在教育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学设计能力(课前)、教学实施能力(课中)、教学反馈能力(课后)、教学科研能力(理论)以及教学竞赛能力(实践)。在对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1)从基本情况看,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中男教师偏多,年龄结构与学历情况较好,每周锻炼次数少,运动技能熟练度低;(2)从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看,相城区93.7%的小学体育教师能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但创新意识薄弱,教学设计质量不高;(3)从课中的教学实施能力看,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良好,能够进行常规教学,但对学生身心特点把握不够;(4)从课后的教学反馈能力看,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做到课后撰写小结,反思意识较强,但方法单一,评价过于主观;(5)从教学科研能力看,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科研热情不高,主要出于评聘高一级职称和完成学校任务的目的;(6)从教学竞赛能力看,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参与教学比赛积极性高于竞技比赛,但参赛级别低,高级别获奖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1)综合性发展对策定期开展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考核,出台考核机制,适时调整考核内容;成立专业化教师职后培训部门,完善培训体系,做到“一对一”精准培训;规范绩效考核制度,公布考核细则,不偏科,做到公平、公正、公开。(2)针对性发展对策优化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重视教学设计,提高设计质量;把握学生身心特点,科学而合理的实施教学;及时撰写课后小结,积极反思,评价全面到位;多撰写高质量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增加参赛频率,提升参赛级别。

沈旭东[4](2011)在《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研究 ——以全国第四届体育优质课为例》文中指出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联结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向人们展示了积极健康的一面。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较大问题。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呈现出多样化状态,体系结构处于混乱之中,而当前研究队伍力量的薄弱,致使理论发展的滞后性给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两者之间带来了巨大的落差。本文共选取22节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教学录像,以课堂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为切入点,以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等学科知识为理论基础,整理现有有关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要求,以此为标准,通过观看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教学录像,了解国家级体育优质课教学方法使用的准确性,是否与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要求有着一定的接近程度,取其精华,发现不足。本文一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回顾和分析体育教学方法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体育教学方法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进一步了解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现状。第三部分是以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为研究对象,观看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教学录像,记录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使用的全过程,包括体育教师课堂的语言和行为情况、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和学生的反映等。最后,用整理好的规范性要求来衡量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使用的准确性。第四部分承接第三部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一步了解体育优质课教学方法使用的准确性。第五部分是研究的结论和建议。总体而言,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的22位授课教师在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做得很好,与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要求有着一定的接近程度,呈现出某种教学规律。动作技术较难的教学一般采用分解教学,使用讲解法、动作示范法、直观法和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的次数要多一些,而游戏比赛法的使用则要少一些;动作技术较简单的教学则刚好相反。因此,在22位体育教师使用体育教学方法准确性的基础上概括存在的规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炼大量值得参考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这将有助于体育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梅景景[5](2011)在《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的运动形式给人以热情奔放和生机勃勃的感受,并能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效果,通过健美操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很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健美操的教学当中,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的阶梯,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得当,则事倍功半,这说明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为健美操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河南省健美操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健美操教师在动作掌握各阶段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女性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教龄集中在3-5年和6-8年,职称集中在讲师和助教之间,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在对健美操教学方法的认知上大部分教师比较理解健美操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比较清楚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分类和内容、应用要求以及选择依据。2、河南省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教学方法的使用呈现出不均衡的现状,多元化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健美操教师对一些方法比较偏爱,使用率较高,如讲解法、定向与领先、强化概念法、竞赛激励法等;其它方法则被忽略,使用率较低,如口头汇报、多媒体教学、外力帮助法、“异步”教学法、符号速记法、发现教学法等。3、健美操教师队伍中经常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创新的人数较少。

鲁春霞[6](2006)在《构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热门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极大的影响教学质量与推广。迄今,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尚处于较为零碎、局部状态。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研究,必须在总结以往教学方法改革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用系统的观点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尽力做到以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结果。据此,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课堂观摩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高校开展体育舞蹈的情况,对我国体育舞蹈现行教学方法体系结构进行较为全面且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当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尚处于较为零碎、局部的状态。建立一套符合体育舞蹈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向学生传授体育舞蹈知识,而是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气质、礼仪与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它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3)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体系由理性分类和实践分类两大子体系构成的,它是以往各种教学方法及其分类高度统摄的结果。理性方法分类描述了体育舞蹈教学的系统性及综合性,是一种纲领性教学分类法,要靠实践来体现。(4)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受到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素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影响,还受到教学原则、教学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技术条件以及教学指导思想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靳子豪[7](2019)在《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建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焦作市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当地于2010年,将太极拳纳入中考体育加试这一重要措施,并在全市初中内开展太极拳课程,通过课程这一重要途径去传播和发展太极拳。本文通过研究当前焦作市中考太极拳课程建设的情况,找到太极拳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对症下药、具体可操作的措施,提高和完善焦作市初级中学的太极拳课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田野调查法和实验法研究焦作市中学太极拳课程。通过以上方法研究出的结果为: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内容单一,课程衔接不科学,且没有相应的课程评价。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焦作市初级中学中的太极拳课程主要为满足中考体育加试的要求,并未完成太极拳课程的课程目标,表现为“急功近利”,更偏向于技术和应试,导致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不完整,太极拳没有得到良好的传播;(2)太极拳课程建设存在很大问题,没有相应课程评价体系,导致太极拳课程无法及时优化和调整,并且太极拳课程衔接不够科学,导致课程目标没有完成,催生了“太极拳课外辅导班”的新兴产业;(3)部分太极拳教师专业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武晓敏[8](2011)在《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艺术体操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普及程度最广的直观教学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硬件和软件教学条件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直观教学法的视觉信息。艺术体操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对艺术体操教学方法进行实证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艺术体操教学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艺术体操教学研究的整体发展,最终验证于实践并反哺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推动艺术体操教学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艺术体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山西大学体育学院2008级本科生第4学期艺术体操选修课(16学时)纱巾操教学(8周)中,将30名选修学生按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图片展示、教师示范+视频演示三种直观教学法随机抽样分组(每组10名学生),运用统计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别对纱巾操成套动作的学习阶段(第2-5周)、复习阶段(第6-7周)、考试阶段(第8周)进行纵向、横向的教学效果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示范组、教师示范+图片展示组、教师示范+视频演示组学生在纱巾操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动作学习与复习阶段、动作学习与考试阶段、动作复习与考试阶段成套动作得分的差异显著(P<0.01)。(2)三种直观教学法均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在动作的学习阶段,教师示范组的教学效果较好;在动作的复习阶段,教师示范+图片展示法与教师示范+视频演示法的教学效果较好,在动作的考试阶段,教师示范+视频演示组的教学效果较好。(3)通过实验前后(8周)对实验对象的平衡能力、柔韧素质、灵敏素质、注意力和艺术体操专项基础能力的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第一组学生左腿单腿站立平衡的得分有差异(P<0.05)。第二组学生柔韧性与注意力的得分都有差异(P<0.05)。第三组学生的整体平衡性得分有差异(P<0.05)。结论:(1)8周的纱巾操教学,三种直观教学法均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在动作的学习、复习、考试三个阶段中,分别定期进行成套动作完成的教学考评,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教师的示范能力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2)三种直观教学法在动作的学习、复习、考试阶段,对纱巾操成套动作熟练精准的完成过程中的动作完成、节奏感、表现力、姿态、动作与器械配合、动作与音乐配合等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作用。其中,教师示范+视频演示法在学生表现力、节奏感、姿态和动作与音乐配合能力的培养方面优于其他两组。(3)直观教学法中,教师的示范能力和质量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要加强图片与视频的制作与运用。在成套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习、复习阶段进行半套纱巾操的考评,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这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彭志春[9](2009)在《健美操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健美操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根据不同对象达到不同目的;保持不断地达到或保持一定的负荷运动;音乐与动作不断变化,互为一体等特点,使教学形式、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项目特征。将尤?克?巴班斯基关于整体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分类运用于健美操课堂教学中,并对其中主要教学方法功能及其在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中的效果进行横向与纵向二个维度的分析,得出适应该阶段的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样式表,为健美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和依据。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相对性的特征。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某一类方法,或是在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或是在完成不同任务时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取得的效果也是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而言的。只有分析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以及在运用时的动态变化,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通过研究得出:1.教学方法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具有统一性,即是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特别注重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前的准备、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心理也都是影响健美操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2.按照组织和实施学习认识活动、激励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教学中的检查和自我检查这三大类教学方法在九个主要任务中的重要程度来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3.按照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巩固提高阶段的不同特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

汤自龙[10](2020)在《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研究》文中认为体操是我国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如今竞技体操运动的迅速发展,国际体操规则的不断更新,对我国体操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体操界必须及时认清当前形势,积极发展对策,尤其是少儿体操基础训练应得到特别的关注。在少儿体操训练阶段,为帮助运动员能高效地掌握重点动作,需要借助多种教学训练手段来实现,而辅助练习作为少儿体操训练中主要教学训练手段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结合我国实施的《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男子)》(以下简称《大纲》),筛选9-12岁男子体操6项重点动作内容,研究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具体内容,辅助提供部分辅助练习的参考练习图片,探索9-12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为基层男子少儿体操训练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为少儿体操训练、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研究结论:(1)9-12岁男子体操6项重点动作共计61个,其中自由体操14个重点动作;鞍马13个重点动作;吊环7个重点动作;跳马7个重点动作;双杠10个重点动作;单杠10个重点动作。(2)采用平均值法对9-12岁男子体操6项重点动作的权重进行计算,分别确定了9-10岁与11-12岁中6项重点动作的权重配比。(3)通过对9-12岁男子体操6项61个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进行研究,共研究和梳理出211个辅助练习。其中自由体操14个重点动作59个辅助练习;鞍马13个重点动作36个辅助练习;吊环7个重点动作18个辅助练习;跳马7个重点动作26个辅助练习;双杠10个重点动作32个辅助练习;单杠10个重点动作40个辅助练习。其次,为31个辅助练习配备了相应的示例图片以供参考。(4)9-12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应该采用专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及安全性原则4个教学训练原则;9-12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可以运用分解法、完整法、直观法、保护帮助法与利用辅助器械5个教学训练方法。

二、浅谈体育教学中直观法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体育教学中直观法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2.1.1 关于体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2.1.2 关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2.1.3 有关体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
        2.1.4 文献评述
    2.2 研究相关概念
        2.2.1 教学能力
        2.2.2 教学评价体系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0 研究目的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特尔菲法
        3.2.3 层次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可操作性原则
        4.1.3 导向性原则
        4.1.4 发展性原则
    4.2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流程
        4.2.1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的拟建
        4.2.2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的评定
        4.2.3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4.3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3.2 建立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4.3.3 构造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判断矩阵
        4.3.4 计算判断性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4.3.5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组合向量的计算
    4.4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4.1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4.2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4.3 三级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4.4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总排序
        4.4.5 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量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6.1 研究的创新
    6.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2)“比赛教学法”在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2.1.1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2.1.2 关于“比赛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2.2.1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比赛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2.2.3 关于现阶段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调研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实验法
4 实验结果
    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分析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兴趣水平结果对照分析
        4.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水平结果对照分析
        4.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技术水平结果对照分析
    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分析
        4.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兴趣水平结果对照分析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水平结果对照分析
        4.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技术水平结果对照分析
    4.3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4.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学习兴趣各项指标纵向对比分析
        4.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纵向对比分析
        4.3.3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篮球基本技术水平纵向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苏州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依据
        1.1.1 响应国家政策文件号召,重视小学体育教师培养
        1.1.2 顺应小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运动兴趣与锻炼习惯
        1.1.3 满足相城区体育教学需求,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1.2 研究意义
        1.2.1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1.2.2 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工作质量
        1.2.3 规避教师培训弊端,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相关概念界定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3.1.1 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3.1.2 身体锻炼情况分析
        3.1.3 技能储备情况分析
    3.2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分析
        3.2.1 小学体育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分析
        3.2.2 小学体育教师课中的教学实施能力分析
        3.2.3 小学体育教师课后的教学反馈能力分析
    3.3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拓展能力分析
        3.3.1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分析
        3.3.2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竞赛能力分析
4 研究结论
    4.1 年龄结构与学历情况较好,每周锻炼次数少,运动技能熟练度低
    4.2 基本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但教学设计质量不高,缺乏创新
    4.3 教学方法运用良好满足常规教学,但对学生身心特点把握不够
    4.4 教学反思意识较强,但反思方法单一,教学评价过于主观
    4.5 教科研热情不高,主要为了评聘高一级职称和完成学校任务
    4.6 教学比赛参与度高于竞技比赛,但参赛级别低,高级别获奖少
5 发展对策
    5.1 综合性发展对策
        5.1.1 定期开展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考核,出台考核机制,适时调整考核内容
        5.1.2 成立专业化教师职后培训部门,完善培训体系,做到“一对一”精准培训
        5.1.3 规范绩效考核制度,公布考核细则,不偏科,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5.2 针对性发展对策
        5.2.1 优化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
        5.2.2 重视教学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5.2.3 把握学生身心特点,科学而合理的实施教学
        5.2.4 及时撰写课后小结,积极反思,评价全面到位
        5.2.5 多撰写高质量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5.2.6 增加参赛频率,提升参赛级别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4)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研究 ——以全国第四届体育优质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选题依据
2 研究现状
    2.1 教学方法概念的研究
    2.2 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研究
    2.3 体育教学方法的体系结构研究
    2.4 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2.5 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研究
    2.6 评述
3 研究范围与基本构思
    3.1 研究的范围
    3.2 研究的基本构思
4 研究技术路线及可能的创新点
    4.1 研究技术路线
    4.2 可能的创新点
5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方法
        5.2.1 文献资料法
        5.2.2 录像分析法
6 分析与讨论
    6.1 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要求
        6.1.1 讲解法使用的规范性要求
        6.1.2 动作示范法使用的规范性要求
        6.1.3 直观法使用的规范性要求
        6.1.4 完整法与分解法使用的规范性要求
        6.1.5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使用的规范性要求
        6.1.6 游戏比赛法使用的规范性要求
    6.2 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情况统计与分析
    6.3 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教学方法使用的准确性分析
        6.3.1 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讲解法使用的准确性分析
        6.3.2 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动作示范法使用的准确性分析
        6.3.3 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直观法使用的准确性分析
        6.3.4 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完整法和分解法使用的准确性分析
        6.3.5 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预防与纠正错误法使用的准确性分析
        6.3.6 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游戏比赛法使用的准确性分析
    6.4 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教学方法使用准确性的实例分析
        6.4.1 讲解法具体案例分析一
        6.4.2 动作示范法具体案例分析二
        6.4.3 直观法具体案例分析三
        6.4.4 完整法与分解法具体案例分析四
        6.4.5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具体案例分析五
        6.4.6 游戏比赛法具体案例六
    6.5 第四届全国初中体育优质课教学方法使用准确性的经验对教学实践的几点启示
        6.5.1 讲解法使用准确性的经验对教学实践的几点启示
        6.5.2 动作示范法使用准确性的经验对教学实践的几点启示
        6.5.3 直观法使用准确性的经验对教学实践的几点启示
        6.5.4 完整法与分解法使用准确性的经验对教学实践的几点启示
        6.5.5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使用准确性的经验对教学实践的几点启示
        6.5.6 游戏比赛法使用准确性的经验对教学实践的几点启示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健美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1.2.2 健美操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
        1.2.3 教育理论在健美操课中的应用研究
        1.2.4 不同健美操教学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
        1.2.5 对健美操教学方法种类的研究
        1.2.6 对健美操教学方法应用要求的研究
        1.2.7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运动技能教学方法的内容
        3.1.2 健美操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内容
        3.1.3 其它教学方法
        3.1.4 小结
    3.2 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及现状分析
        3.2.1 健美操教师职称与学历现状
        3.2.2 健美操教师年龄和教龄现状
        3.2.3 健美操教师男女比例现状
        3.2.4 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教学方法的认知情况
    3.3 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在动作掌握各阶段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及分析
        3.3.1 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健美操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与分析
        3.3.2 在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健美操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与分析
        3.3.3 在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健美操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与分析
        3.3.4 小结
        3.3.5 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在健美操课中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与分析
    3.4 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6)构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教育学依据
        1.1.2 心理学依据
        1.1.3 系统论原理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意义
    2.2 研究步骤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调查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专家访谈法
        3.3.3 课堂观摩法
        3.3.4 问卷调查法
        3.3.5 数据统计法
        3.3.6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4.2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概念
    4.3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建立的依据
        4.3.1 根据体育舞蹈教学特点
        4.3.2 根据体育舞蹈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4.3.3 根据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
    4.4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建立
        4.4.1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建立的思路
        4.4.2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建立
        4.4.2.1 理性方法分类
        4.4.2.2 实践方法分类
        4.4.3 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因素
        4.4.3.1 素质因子
        4.4.3.2 类型因子
        4.4.3.3 教学因子
        4.4.3.4 环境因子
        4.4.3.5 思想科技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7)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2.1 本研究的重点
        1.2.2 本研究的难点
        1.2.3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课程的研究进展
        2.1.1 课程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2.1.2 课程的构成要素研究
    2.2 学校太极拳课程的研究进展
        2.2.1 太极拳课程目标的研究
        2.2.2 太极拳课程结构的研究
        2.2.3 太极拳课程内容的研究
        2.2.4 太极拳课程评价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田野调查法
        3.2.6 实验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目标的研究
        4.1.1 国家体育课程目标的调查
        4.1.2 焦作市太极拳课程目标的分析
        4.1.3 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目标完成情况的研究
    4.2 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结构的研究
        4.2.1 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计划的调查与分析
        4.2.2 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2.3 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开设依据的研究
    4.3 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内容的研究
        4.3.1 以选择准则为依据研究太极拳课程内容的完善性
        4.3.2 以组织原则为标准研究太极拳课程内容的合理性
    4.4 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评价的研究
        4.4.1 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教师对太极拳课程评价的研究
        4.4.2 焦作市初级中学学生对太极拳课程评价的调查
5 研究与对策
    5.1 完善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内容的对策
        5.1.1 完善太极拳课程内容设计
        5.1.2 提高太极拳课程衔接性
        5.1.3 利用太极拳推手提高初级中学学生兴趣
        5.1.4 利用与开发太极拳课程资源
        5.1.5 建设太极拳课程评价体系
    5.2 提高太极拳教学质量的对策
        5.2.1 提高太极拳教师专业性的措施
        5.2.2 太极拳教学方法的创新
    5.3 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对策的验证
        5.3.1 实验前测试结果数据分析
        5.3.2 实验后测试结果数据分析
        5.3.3 实验前与实验后结果的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录
    附录 A 访谈提纲
    附录 B 焦作市初级中学学生对太极拳认知的调查问卷
    附录 C 关于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的调查问卷
    附录 D 体育教师太极拳专业性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3.3 小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比较实验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三种直观教学法在纱巾操教学中各自教学效果的研究
        3.1.1 教师示范法在纱巾操教学的三个阶段中的教学效果研究
        3.1.2 教师示范+图片展示法在纱巾操教学的三个阶段中的教学效果研究
        3.1.3 教师示范+图片展示法在纱巾操教学的三个阶段中的教学效果研究
        3.1.4 三种直观教学法在纱巾操教学中各自教学效果的结果分析
    3.2 三种直观教学法在纱巾操教学中教学效果的相互比较研究
        3.2.1 三种教学方法在动作学习阶段的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3.2.2 三种教学方法在动作复习阶段的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3.2.3 三种教学方法在动作考试阶段的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3.3 三组学生在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的比较研究
    3.4 三组实验对象对纱巾操教学三个阶段中的三种直观教学法反馈意见结果研究
4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健美操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综述
        2.1.1 健美操概念及其特点
        2.1.2 教学方法概念及其特点
        2.1.3 健美操教学方法概念以及健美操教学的特点
    2.2 我国此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尤·克·巴班斯基的教学理论研究
    4.2 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分类
        4.2.1 组织和实施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4.2.2 激励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4.2.3 教学中的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4.3 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的研究分析
        4.3.1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统计
        4.3.2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分析
    4.4 各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健美操教学任务中的主要效果比较研究
    4.5 健美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研究
        4.5.1 泛化阶段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研究
        4.5.2 分化阶段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研究
        4.5.3 巩固提高阶段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研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10)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国际体操发展对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1.1.2 辅助练习在少儿体操教学训练中具有重要作用
        1.1.3 研究重点动作具体的辅助练习可以提高少儿体操训练效率
        1.1.4 探讨辅助练习有利于丰富少儿体操教学训练手段体系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2.文献综述
    2.1 有关概念界定
        2.1.1 体操重点动作
        2.1.2 体操辅助练习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体操辅助练习的作用与意义相关研究
        2.2.2 体操辅助器械的理论与应用相关研究
        2.2.3 男子竞技体操辅助练习的方法与手段相关研究
    2.3 国外相关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理论基础
        4.1.1 运动训练学基础
        4.1.2 运动生理学基础
        4.1.3 心理学基础
    4.2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筛选
        4.2.1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筛选标准
        4.2.2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筛选过程及结果
        4.2.3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权重
    4.3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内容
        4.3.1 9-12 岁男子体操自由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4.3.2 9-12 岁男子体操鞍马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4.3.3 9-12 岁男子体操吊环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4.3.4 9-12 岁男子体操跳马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4.3.5 9-12 岁男子体操双杠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4.3.6 9-12 岁男子体操单杠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4.4 实施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
        4.4.1 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
        4.4.2 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方法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2《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
    附件3《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专家调查问卷第二轮》
    附件4《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专家调查问卷第三轮》
    附件5《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辅助练习调查问卷表》
    附件6《9-12 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调查问卷表》
致谢

四、浅谈体育教学中直观法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杭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吴晗.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2]“比赛教学法”在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润. 苏州大学, 2020(03)
  • [3]苏州相城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李婷婷. 苏州大学, 2020(03)
  • [4]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研究 ——以全国第四届体育优质课为例[D]. 沈旭东.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6)
  • [5]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与分析[D]. 梅景景. 河南大学, 2011(08)
  • [6]构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的初步研究[D]. 鲁春霞. 武汉体育学院, 2006(04)
  • [7]焦作市初级中学太极拳课程建设的研究[D]. 靳子豪.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 [8]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D]. 武晓敏. 山西大学, 2011(06)
  • [9]健美操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研究[D]. 彭志春. 武汉体育学院, 2009(12)
  • [10]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研究[D]. 汤自龙.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标签:;  

浅谈直觉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