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厂稀释冷却脱蜡

润滑油厂稀释冷却脱蜡

一、采用稀释冷却法脱蜡的润滑油厂(论文文献综述)

李师[1](2011)在《基于ANFIS的酮苯脱蜡结晶过程润滑油收率软测量模型》文中提出在润滑油生产过程中,酮苯脱蜡过程生产成本占整个润滑油生产成本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并且该过程直接影响润滑油的质量和收率。本文以某酮苯脱蜡装置为研究对象,将改进的蚁群聚类方法和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酮苯脱蜡装置结晶系统的软测量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软测量技术在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在理论研究领域和工程应用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了软测量技术巨大的工业应用前景,该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测量影响主导变量的辅助变量的值,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建模,从而得到主导变量的最佳估计值。本文深入了解了润滑油酮苯脱蜡装置生产工艺流程,选取润滑油收率即脱蜡油收率作为该软测量模型的主导变量,分析了该过程中影响润滑油收率的因素,确定了包括:冷却速度、溶剂组成以及五流各次溶剂比作为该软测量模型的辅助变量。对实际过程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聚类个数、聚类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软测量建模方法,建立了酮苯脱蜡结晶过程润滑油收率软测量模型,采用实际过程采集的数据进行软测量建模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软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黄韬[2](2008)在《加氢润滑油基础油中絮状物的组成及对油品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50BS光亮油是一种重要的高粘度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应用于调制内燃机油、齿轮油、压缩机油等油品,可降低昂贵的稠化剂用量,但它的生产对原料油的要求较特殊,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国内仅有少数几家炼油厂能够生产。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生产的高压加氢光亮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光亮油,和传统的溶剂精制光亮油相比,它有许多优点,如:高粘度指数、低挥发性和低芳烃含量等。然而,克拉玛依高压加氢装置运行一段时期后,所生产的加氢基础油在低温下出现外观发雾、甚至会出现絮状物。这一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该产品的实际应用和市场推广,因此研究该加氢基础油低温外观发雾、产生絮状物的原因并解决此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首先对引起加氢基础油外观发雾、低温产生絮状物的主要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进而针对这一组分的特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加氢基础油中的絮状物分离出来,并对其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然后从絮状物产生的机理和加氢基础油的加工工艺方面对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考察了絮状物对油品主要使用性能的影响。以上研究可为工业上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采用液固吸附色谱法将加氢基础油分离为饱和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多环芳烃和极性化合物五个组分,并利用折光指数和紫外光谱技术证明了分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考察加氢基础油中各组分对其浊点的影响发现,影响该加氢基础油外观发雾、产生絮状物的主要成分是其中的饱和烃类组分。第二章:选用丁酮-甲苯混合溶剂作为稀释溶剂、低温抽滤的方法有效地分离出加氢基础油中的絮状物,然后用尿素提取出絮状物中的正构烷烃,并利用气相色谱测定其碳数分布,最后通过质谱、红外光谱以及SH/T0729-2004方法对絮状物、加氢基础油和滤出油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絮状物的碳数主要分布在C15~C40,尤其以C30左右的正构烷烃含量最高;此外,絮状物主要为分子量大、链烷烃碳含量高、支化度较低的链烷烃和环数较低的带长侧链的高凝环烷烃。第三章:由絮状物的组成和油品低温产生絮状物的机理可知,在低温下,该加氢基础油中的正构烷烃首先形成片状的、具有单独分子大小的微小晶核。这种晶核能够抗住溶剂分子对它的分散作用,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支化度较低的链烷烃和环数较低的带长侧链的高凝环烷烃会沉积在晶核表面上继续生长,然后形成一个胶状的网络,它将油包在其中,最后扩散到整个油中形成絮状物。此外,由加氢基础油的加工工艺推测可知,加氢基础油低温产生絮状物可能是由于加氢基础油在临氢降凝过程中,加氢催化剂使用到末期,催化剂孔道缩小,一些支化度较低的链烷烃和环数较低的带长侧链的高凝环烷烃无法进入催化剂孔道裂化而进入油品中造成的。第四章:加氢基础油在不同实验温度下脱除絮状物后,滤出油的低温性能明显变好,而且随着所脱絮状物含量的增加,滤出油的低温性能也逐渐变好,粘度降低,氧化安定性略有提高,而其他主要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第五章:针对加氢基础油中蜡含量较低、分子量较大的特点,建议改进临氢降凝催化剂,使一些支化度较低的链烷烃和环数较低的带长侧链的高凝环烷烃也能进入催化剂孔径,参与裂化反应,甚至采取异构降凝工艺均为避免油品中产生絮状物较理想的解决办法。

郭建新[3](2010)在《酮苯脱蜡装置降低蜡膏含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酮苯脱蜡装置应用自动温洗和过滤机液位自动控制技术,过滤机操作实现自动控制,过滤机真空度明显提高,去蜡油收率提高,蜡含油降低明显。以减压蒸馏二线抽出物为原料,在酮苯脱蜡重油装置的两段过滤工艺中,采取更换冷洗喷头,封堵过滤机低部真空过滤面积,调整一段、二段过滤机进料温度分别为-10℃,0℃等措施,进行了58℃石蜡的工业化生产。结果表明,改造后蜡含油质量分数维持在1.7%以下,蜡平均收率提高6.88个百分点,缩短了石蜡生产工艺流程,年创效3037万元。

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研究所一室[4](1980)在《高碱值石油磺酸钙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试制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添加剂。介绍了合成工艺试验结果,并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蓝公平[5](2013)在《酮苯脱蜡溶剂回收部分的模拟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能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探索节能优化的方法以对整个能源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改进显得愈来愈重要。石油加工过程中,酮苯脱蜡生产润滑油是-种高能耗方法,而其中溶剂回收部分的能耗约占总过程能耗的50%-60%,因此,在对溶剂回收部分的用能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降低酮苯脱蜡过程的能耗,这对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桥石化42万吨/年酮苯脱蜡装置的流程情况为基础,通过研究三效蒸发溶剂回收系统的原理与节能改进措施,应用稳态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分别对脱蜡油、蜡下油及蜡液溶剂回收部分进行模拟优化,建立符合实际运行工况的酮苯脱蜡流程模拟模型。在流程模拟的基础上,运用最优化分析得到二效闪蒸塔、三效闪蒸塔的最优压力操作点;运用灵敏度分析得到一、二、三次蒸出量的最优值:运用N2代替水蒸汽对汽提塔进行汽提解决装置溶剂带水问题来改进酮苯脱蜡工艺流程,进而对流程达到节能优化的目标。优化后脱蜡油、蜡下油和蜡液溶剂回收部分能耗分别下降40.59%、56.60%和56.96%。

二、采用稀释冷却法脱蜡的润滑油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稀释冷却法脱蜡的润滑油厂(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FIS的酮苯脱蜡结晶过程润滑油收率软测量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
    1.3 软测量技术概述
        1.3.1 软测量技术理论基础
        1.3.2 影响软测量性能的因素
        1.3.3 软测量建模的几种常用方法
        1.3.4 软测量技术现状
    1.4 模糊神经网络概述
        1.4.1 模糊神经网络发展现状及主要研究方向
        1.4.2 模糊神经网络的实现
    1.5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酮苯脱蜡工艺流程及其辅助变量的选择
    2.1 引言
    2.2 酮苯脱蜡工艺概述
        2.2.1 酮苯脱蜡工艺流程
        2.2.2 酮苯脱蜡的化学机理
    2.3 酮苯脱蜡结晶系统工艺流程介绍
    2.4 影响酮苯脱蜡结晶系统效果的因素和辅助变量的选择
    2.5 小结
第3章 数据的预处理及改进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数据的校正
        3.2.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3.2.2 输入数据的校正
    3.3 输入数据聚类方法研究
        3.3.1 聚类方法概述
        3.3.2 几种常见的聚类方法
        3.3.3 模糊c-means聚类
        3.3.4 减法聚类
    3.4 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研究
        3.4.1 基本蚁群聚类算法
        3.4.2 改进蚁群聚类算法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蚁群聚类算法的ANFIS软测量建模方法
    4.1 引言
    4.2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结构
        4.2.1 语言变量模糊模型描述
        4.2.2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建模系统结构
    4.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ANFIS软测量模型在酮苯脱蜡结晶系统中的应用
        4.3.1 改进蚁群聚类算法对酮苯脱蜡装置样本空间的聚类分析
        4.3.2 润滑油软测量模型的建立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加氢润滑油基础油中絮状物的组成及对油品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润滑油的发展概况
        1.1.1 润滑油与环境保护
        1.1.2 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和现状
        1.1.2.1 世界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趋势
        1.1.2.2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现状
        1.1.3 润滑油基础油加工工艺的发展
        1.1.3.1 国外加氢工艺的发展
        1.1.3.2 我国加氢工艺的发展
    1.2 国内外有关油品低温产生絮状物的研究状况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4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的组成结构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材料
        2.2.2 吸附剂和尿素的活化
        2.2.3 设备、仪器及分析方法
        2.2.4 加氢基础油中各组分的分离方案
        2.2.5 冷冻-离心法脱除加氢基础油中的絮状物
        2.2.6 丁酮-甲苯溶剂稀释脱除加氢基础油中的絮状物
        2.2.7 絮状物中正构烷烃的分离方案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加氢基础油中各组分与絮状物之间的关系
        2.3.1.1 加氢基础油中各组分的分离
        2.3.1.2 加氢基础油中各组分分离效果的验证及鉴定
        2.3.1.3 加氢基础油中各组分与絮状物之间的关系
        2.3.2 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的分离
        2.3.2.1 冷冻-离心法脱除加氢基础油中的絮状物
        2.3.2.2 丁酮-甲苯溶剂稀释脱除加氢基础油中的絮状物
        2.3.3 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的组成分析
        2.3.3.1 加氢基础油、絮状物和滤出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3.3.2 絮状物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
        2.3.3.3 絮状物的烃组成
        2.3.4 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的结构分析
        2.3.4.1 絮状物中饱和烃的支化度
        2.3.4.2 加氢基础油和脱絮油的碳结构分析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引言
    3.2 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产生的原因
        3.2.1 絮状物形成的机理
        3.2.2 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的结构组成对其产生絮状物的影响
        3.2.3 加工工艺对加氢基础油絮状物产生的影响
        3.2.3.1 KH150BS加氢基础油的加工工艺
        3.2.3.2 加工工艺中催化剂对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产生的影响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对油品主要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样
        4.2.2 仪器
        4.2.3 实验内容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对油品低温性能的影响
        4.3.2 加氢基础油中絮状物对油品粘度和粘度指数的影响
        4.3.3 KH150BS中絮状物对油品苯胺点的影响
        4.3.4 KH150BS中絮状物对油品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4.3.5 KH150BS中絮状物对油品抗泡性的影响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致谢

(3)酮苯脱蜡装置降低蜡膏含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润滑油石蜡生产概述
    1.1 润滑油
        1.1.1 润滑油概念
        1.1.2 润滑油作用
        1.1.3 润滑油组成
        1.1.4 润滑油基础油
        1.1.5 润滑油发展前景
    1.2 石蜡
    1.3 脱蜡方法
        1.3.1 润滑油脱蜡分类
        1.3.2 溶剂脱蜡发展
    1.4 脱油方法
    1.5 脱蜡脱油联合工艺
    1.6 大庆石化润滑油石蜡生产现状
    1.7 两套装置过滤系统存在问题
        1.7.1 过滤机液位不可控,真空度小
        1.7.2 过滤机温洗效果不好
        1.7.3 过滤机转鼓调节控制落后
    1.8 酮苯重油装置流程简述
第二章 影响因素分析
    2.1 原料油性质
        2.1.1 原料轻重影响
        2.1.2 原料中胶质影响
        2.1.3 馏程影响
        2.1.4 原料含水影响
    2.2 溶剂组成
        2.2.1 酮含量影响
        2.2.2 溶剂带水影响
    2.3 溶剂稀释比影响
    2.4 溶剂加入位置
    2.5 冷却速度
    2.6 过滤系统操作影响
        2.6.1 过滤机液面高度和滤鼓转数控制
        2.6.2 过滤真空度的控制
        2.6.3 温洗影响
        2.6.4 控制好冷洗流量
第三章 技术方案
    3.1 总体思路
        3.1.1 研究目标
        3.1.2 主要技术指标
        3.1.3 研究路线
    3.2 研究内容
        3.2.1 过滤机自控系统改造
        3.2.2 过滤机械改造
        3.2.3 过滤速度的可调控技术的研究
        3.2.4 改善冷洗方式,提高冷洗利用率研究
        3.2.5 加工方案的优化
        3.2.6 建立数学模型
第四章 改造内容
    4.1.过滤机自控系统的改造
        4.1.1 计算机(PLC)的选择设计
        4.1.2 变频器的选择
        4.1.3 调节阀的选择
        4.1.4 正压防爆控制柜
        4.1.5 二位五通电磁阀
        4.1.6 PLC 软件编程
        4.1.7 可编程终端PT(触摸屏)的软件设计
        4.1.8 变频调速器的软件设计
        4.1.9 运行效果
    4.2 过滤机机械改造
        4.2.1 过滤机工作原理
        4.2.2 过滤机改造
        4.2.3 过滤机改造后效果
    4.3 过滤速度的可调控技术的研究
    4.4 提高冷洗利用率研究
    4.5 生产方案调整,优化工艺技术参数
        4.5.1 进装置原料线改造
        4.5.2 轻油装置
        4.5.3 重油装置
    4.6 建立数学模型,实现离线优化
        4.6.1 样本采集
        4.6.2 模型的建立
        4.6.3 模型的验证
第五章 改造效果及意义
    5.1 过滤机操作实现自动化
    5.2 石蜡生产流程缩短
    5.3 蜡收率提高
    5.4 能耗情况
    5.5 项目总效益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5)酮苯脱蜡溶剂回收部分的模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课题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主要溶剂脱蜡工艺概况
        1.2.1 国外主要溶剂脱蜡工艺
        1.2.2 国内溶剂脱蜡工艺
    1.3 国内外酮苯脱蜡工艺概况
        1.3.1 国外润滑油酮苯脱蜡状况
        1.3.2 国内润滑油酮苯脱蜡状况
    1.4 化工过程模拟简介
        1.4.1 化工模拟系统类型
        1.4.2 化工模拟系统的主要组成
        1.4.3 化工模拟的方法
        1.4.4 过程模拟技术的应用
        1.4.5 化工过程模拟软件的发展及概况
    1.5 本论文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酮苯脱蜡工艺流程模型建立
    2.1 酮苯脱蜡溶剂回收部分的模型建立
        2.1.1 石油物性的表征
        2.1.2 酮苯脱蜡单元操作模型
        2.1.3 物性方法的选择
        2.1.4 Aspen plus分析工具
第3章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优化计算
    3.1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的工艺流程
        3.1.1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流程图
        3.1.2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工艺说明
    3.2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优化计算
        3.2.1 基本物性数据
        3.2.2 计算数据与实际工况数据比较
        3.2.3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计算
    3.3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优化前后对比
    3.4 小结
第4章 蜡下油溶剂回收部分优化计算
    4.1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的工艺流程
        4.1.1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流程图
        4.1.2 蜡下油溶剂回收部分工艺说明
    4.2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优化计算
        4.2.1 基本物性数据
        4.2.2 计算数据与实际工况数据比较
        4.2.3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计算
    4.3 蜡下油溶剂回收部分优化前后对比
    4.4 小结
第5章 蜡溶剂回收部分优化计算
    5.1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的工艺流程
        5.1.1 脱蜡油溶剂回收部分流程图
        5.1.2 蜡液溶剂回收部分工艺说明
    5.2 蜡液溶剂回收部分优化计算
        5.2.1 基本物性数据
        5.2.2 计算数据与实际工况数据比较
        5.2.3 蜡液溶剂回收部分计算
    5.3 蜡液溶剂回收部分优化前后对比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采用稀释冷却法脱蜡的润滑油厂(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FIS的酮苯脱蜡结晶过程润滑油收率软测量模型[D]. 李师.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2]加氢润滑油基础油中絮状物的组成及对油品性能的影响[D]. 黄韬. 兰州大学, 2008(12)
  • [3]酮苯脱蜡装置降低蜡膏含油技术研究[D]. 郭建新. 东北石油大学, 2010(06)
  • [4]高碱值石油磺酸钙的研制[J]. 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研究所一室.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80(05)
  • [5]酮苯脱蜡溶剂回收部分的模拟优化[D]. 蓝公平.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标签:;  ;  ;  

润滑油厂稀释冷却脱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