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ternet/Intranet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常劲松[1](2021)在《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与此同时,国家基建项目的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并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大型化和多元化态势。而作为占据项目总成本60%以上的工程物资,其管理工作直接关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积极寻求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来应对这一巨大难题。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项目部和物资供应商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方式,造成不同工程阶段物资供应脱节,人力、财力、物资等资源严重浪费;供应链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不同企业间的公共数据需重复建立,无法对物资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控;现有模式下的相关过程过分依赖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等人工操作,因此很难对物资需求的不确定性做出灵活、快捷的反映。以上这些问题都亟待得到解决。本文从建筑业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原因,接着通过搭建区块链和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的二维协同模型,分析了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并通过构建供应链成本模型予以验证。最后,在实例部分以ZDJ建筑公司、物资供应商、物流服务商以及监理方所组成的建筑工程物资质量管理流程为例,针对ZDJ公司传统物资质量管理模式弊端,通过优化建筑工程物资质量管理系统,从而实现物资系统平台内的物资需求预测、物资智能化采购、库存管理等功能。
张宇[2](2020)在《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化建设成果显着,以大型酒店、购物广场等为代表的兼具服务性和休闲性功能的商业建筑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运维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复杂建筑及设施设备需要更科学的运维管理方式。针对目前大型复杂建筑运维管理所面临的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挑战,本文以兼具餐饮、住宿、商务、会展等多功能的大型综合酒店为切入点,从运维管理方的角度出发,借助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在运维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研究如何建立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以期提升酒店运维管理水平,并为其它大型复杂建筑的运维管理提供解决思路。首先,本文通过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解释,明晰了研究对象的内容范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具体介绍BIM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其各自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了运用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酒店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对大型酒店建筑特征及其运维管理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大型酒店建筑具有建筑体量大、空间构造复杂、人流量大、运维管理品质要求高、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征,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酒店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利用文献研究和质化研究的方法分别对酒店运维管理的功能需求和信息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文提出并构建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奠定基础。再次,本文借助信息流理论,研究运维信息流转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通过在酒店运维管理中合理利用BIM与物联网技术,提高信息流转效率,进而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的逻辑框架。以信息流模型为基础、借鉴物联网DCM通用架构、合理嵌入BIM技术的方式,提出了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然后分别对信息获取层、网络传输层、信息存储与应用层、信息复用层各层所涉及的技术和应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将前文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A项目,结合此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构建运维管理系统架构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际操作。主要包括:构建了A项目的BIM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信息完善和轻量化处理;针对A项目酒店公共区运部位进行了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部署及ZigBee无线网络设计;利用BIM模型数据构建了初始运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态信息与物联网实时采集的动态信息相关联的研究;对该项目酒店运维管理平台进行了部分界面与功能的设计和实现。该论文共有图55幅,表11个,参考文献148篇。
盛青山[3](2017)在《基于物联网的数控淬火机床动态信息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及时、准确地了解数控淬火机床工作的各类动态信息,是淬火机床可靠运行的保证,有利于加热工件淬火质量的提高。但传统机床动态数据信息的采集较多采用有线方式进行传输,存在着排线复杂、容易脱落、影响现场生产、信号传输距离限制、传输不稳定等问题。随着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出现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众多问题。本课题以热处理设备为研究对象,以回转支承感应加热淬火机床为试验对象,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数控淬火机床动态信息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将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融入热处理设备制造信息化,实现热处理设备动态信息的远程智能监控。远程监控的实现为热处理设备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课题通过对物联网技术与故障诊断技术进行分析,确定出本系统的总体方案:采用433MHZ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工作现场与监控中心数据的无线传输,在监控中心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动态数据的Internet远程监控;根据总体方案要求,对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进行硬件的选型与搭建;在硬件搭建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对PLC的编程、通讯模式的配置、SQL Server数据库的创建、组态王软件的开发,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数控淬火机床动态数据的Web发布功能;最后,通过采集回转支承表面与感应器的间隙数据、淬火液温度、淬火液压力等动态数据,验证本监控平台的可行性。本课题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搭建了基于物联网数控淬火机床动态信息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数控淬火机床动态信息的远程监控。基于物联网的淬火机床动态信息远程监控的实现,对强化热处理设备精细管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颖[4](2015)在《房屋中介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房产中介业务的发展及管理任务的复杂性,目前发达国家的房屋中介信息系统及其运作模式已经从对连锁店的线性管理转变为跨地区,跨领域的扁平化管理。在我国,房产中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仍处在完善之中,小的房产中介还主要依赖手工登记、发布,或者通过房产超市等网络平台发布房产信息。前者的缺点是信息不透明、发布范围受局限,后者的缺点是仅仅提供了信息发布的功能,且只是平台信息,缺少线下服务。针对以上不足,为使房产管理部门能够得到比较准确和及时的数据信息,本文针对某房产中介公司的业务现状,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包括信息发布和维护、内部业务管理以及线下实体服务等功能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以解决现有房产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无实体专业化维护、信息不对称、信息真实性以及系统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以房产中介业务流程为主体的系统设计模式,克服了传统方式下依赖第三方网络平台,仅能提供信息发布功能所存在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了包括房屋信息、业务流程、员工绩效、线上查询,线下服务等在内的信息管理系统,并解决了信息真实性、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2.通过用例图和流程图,结合技术、管理、经济、业务等方面的特征信息,设计了包括房源信息发布,房源信息查询、房产交易、人员管理、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在内的相关流程。从而为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共享、员工的绩效考核、房产资源的有效管理等等,都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和实际应用功能。3.各房屋中介通过使用该系统,即可实现全国范围内房屋资源共享,并可观看到房屋数字化全景图。同时还可为用房者完成异地买房、租房,并完成线上意向交易,为用房者提供了买房、租房的一站式服务。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房产中介服务,不仅扩大了房屋买卖、租赁的服务范围,而且还使客户体验到了不同于普通自助化中介服务的用户感受。本文使用面向对象和面向构件的方法设计了满足房产中介管理部门需求的房产管理系统体系架构,详细设计了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逻辑和物理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从房屋查询、房屋出售登记、房屋出租登记、房屋交易登记面、数据管理等方面对数据库进行了具体设计。文章通过测试用例和软件测试法,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证实了该房屋中介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满足大众用户看房用房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房产中介商信息资源共享、面向客户服务一体化、内部管理高效节约的主体思想。
郭峰[5](2013)在《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世界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信息产业结构剧烈调整的前提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日渐成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对于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企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化纤集团正面临着化纤产业的上游、下游进一步扩展,并逐步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需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覆盖全供应链的大型系统平台,以满足企业和市场的强烈需求。这个信息系统应具备稳定性、扩展性、安全性的特征,能够实现各个子系统的无缝协同,以确保企业未来发展。当前,如何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通过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和构建,应该能够实现节省企业成本,提高商务效率,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本文旨在探讨吉林化纤集团公司通过建立和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满足业务运营的需求,依托于高效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生产、采购、销售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增强灵活性和执行能力,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物资周转率和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白春霞[6](2012)在《张掖小水电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有小型水电站数万座,因此我国被称为世界小水电第一大国,尤其在河西走廊一带,在从东向西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共有大小河流50多条,且水位落差达数百米米,在这些河流上建有大小水电站百余座,尤其在干旱少雨的大西北能有这些小水电,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管理好水力发电站,使它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小水电又好又快发展。十几年来,由于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多数水电站都有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安全高效的生产,也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水电站内众多的设备、工作人员的基础资料的管理还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一种能满足小型水力发电站的要求,经济而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水力发电站设备和人员信息的管理,使小型水电站的管理实现规范化。本论文主要对小型水电站设备的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设计了一款小型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当地小型水力发电站设备的管理问题。该系统利用基于B/S模式的网络化管理模式设计,通过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分析,确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其功能模块主要有人员基本信息管理模块、设备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基本技术技能培训管理模块、设备运行纪事管理模块、工作监测巡视管理模块等。对在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核心技术如数据库技术、系统的安全性等都作为关键进行分析与研究。
张鹏[7](2013)在《63820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文中提出网络是信息发布与管理的最佳平台,它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尤其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形势需要及计算机、因特网的普遍应用,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的以宣传党纪条规、公开敏感事务、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建设综合信息发布系统尤为必要。笔者在广泛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以开发设计63820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为目标,分析了当前军队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的内容需求,阐述了目前国内外信息发布系统的研发现状,论述了信息发布系统的研发技术、开发数据库和工程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从总体规划、功能设计到详细设计,通过了系统测试,并最终开发和实现了63820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本文根据分布式数据库、动态WEB应用等技术,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开发了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因此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设计构建分布式动态WEB应用系统是本文的主要工作。它包括三层结构技术、WEB数据库访问策略、访问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构成。本系统开发设计主要做工作如下:(1)根据实际工作,对党风廉政WEB站点发布系统做了详细的系统需求分析,并进行了总体设计;(2)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的体系结构、运行原理及ASP技术等;(3)对本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设计,使人机界面友好,使用、维护方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具体的实施;(4)对本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该系统突破了数据库的连接、信息的调用显示、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举报信息的安全性等关键技术,具备WEB页面浏览、信息采编、信访举报、系统维护等四大功能,形成了一个具有科技性、互动性、时效性特点的廉政信息网,实现了我部党风廉政信息从传统公开方式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转变。
胡顺利[8](2012)在《浅析安保卡管理制度的实施难点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厦门市建设工程安保卡信息管理,属于市建设与管理局开发建设的信息管理系统,旨在保障建筑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并以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形成信息、规范、制度的统一管理。可作为全市清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一个长效管理机制。但该信息管理系统,在市内部分建设工程项目试运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结合建筑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系统管理应用软件的实践经验,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实施难度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建议。并根据当前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环境条件,提出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增强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吕志英[9](2012)在《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针对当前各类数字林业平台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信息难以共享的问题,以林业管理为中心,以“林分”为对象,通过“全局设计,局部实施,本地管理,信息共享”的模式,依托互联网构建数字林业应用平台。充分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构建了分布式数据管理的数字林业应用平台新途径,建立了海量影像数据库的分地域存储管理模式,提出了用邻接多边形管理邻接区域边界的方法,创建了可用于信息共享的林分类数据结构,实现林业信息化管理。该系统从林业生产管理的基本数据入手,采用相对集中的分布式数据管理模式,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生成、管理本地的相关数据,通过连接互联网来提供数据共享。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完全是针对本地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同地域的实施进度并没有相关性,完成建设的本地服务器就可以加入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服务网络,为全国用户提供服务,随时建设,随时互连,具有非常便利的扩展特性。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以经纬度坐标标识地物的位置,采用墨卡托投影的方法将地球球体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构成墨卡托平面直角坐标系。对获得了大量高分辨率的地球影像资料,通过影像分幅处理形成无缝拼接海量影像库。建立了图像分幅算法和分幅图像的编码规则,对分幅后的每一幅图像进行编码命名,图幅编码与图幅所对应的地域位置相关,这种图幅的一元编码与平面区域相对应的编码方法简化了对分幅图像的检索过程,提高了检索效率。该系统以多边形的形式描述某一区域的边界,用地理坐标区划出行政管理边界和数字化小班边界,采用邻接多边形的方式对邻接区域边界进行管理。构建了一种邻接多边形的数据存储方式及其相应的算法,当多边形的边界需要调整时,仅需获取少量相关连的多边形数据,生成局部邻接多边形的拓扑结构,调整结束后,再分别更新相应的多边形。林分是森林经理研究的基本对象,也是林业生产管理的基本单元。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从软件设计的角度,设计开发的林分类的属性除了包含林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所需的林分特征因子外,还包括地理位置、边界信息及其他一些用于系统管理的信息。林分的边界信息是由一组以经纬度坐标表示的点组成的闭合折线来标识,这同时也表明林分边界的唯一性,奠定了林分类可用于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础,林分类采用XML格式来存储数据,这种人机均可识别的存储方式也为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该系统目前主要针对林业的生产管理功能开发的信息共享服务模式,为了使该系统能真正得到应用,非常有必要开发以此为基础的应用管理系统,包括林分有关的统计功能、样地数据的分析与统计等,真正为林业生产管理服务。
郭伟[10](2011)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环境发展的变幻莫测和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导入竞争情报、构建竞争情报系统,关注竞争情报系统运作给企业带来的积极效果。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呈现许多显着特点,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正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机遇和挑战,这使得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针对互联网的具体环境,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新特点,并构建了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整体模型,即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由竞争情报数据管理子系统和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组成。接着从竞争情报数据管理子系统和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两个方面较为详细阐述了其设计思路及建设方案,其中重点阐述了竞争情报收集子系统的系统构成、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探讨了竞争情报数据库子系统的设计过程,并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的设计思路。最后,为了检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实用性,本文围绕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实用性评价展开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实用性评价模型,并针对某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在于可以明确如何对企业理性地导入竞争情报,有效的引导与协调竞争情报系统的实施。对于专门化的服务机构和商业化的公司,当他们在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竞争情报系统时,希望本文能够给他们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及系统构建模型。最后本文亦能为当前学术界有关竞争情报理论水平的深化提供一定的研究素材与依据。
二、Internet/Intranet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rnet/Intranet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 |
2.1 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概述 |
2.1.1 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 |
2.1.2 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特点 |
2.2 区块链相关理论 |
2.2.1 区块链的概念及特征 |
2.2.2 区块链的基本架构 |
2.3 供应链协同管理概述 |
2.3.1 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 |
2.3.2 供应链协同管理内容 |
2.3.3 传统供应链协同管理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传统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现状及协同需求分析 |
3.1 传统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管理现状 |
3.2 传统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问题原因分析 |
3.2.1 供应链主体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
3.2.2 供应链主体间的信任关系比较脆弱 |
3.2.3 管理者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较低 |
3.2.4 供应链主体间的资金实力存在差异 |
3.3 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需求分析 |
3.3.1 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的二维协同 |
3.3.2 区块链与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契合性分析 |
3.3.3 区块链应用于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的优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设计 |
4.1 区块链应用于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设计思路 |
4.1.1 区块链的基本类型 |
4.1.2 供应链协同管理主体 |
4.1.3 供应链协同管理设计思路 |
4.2 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
4.2.1 设计原则 |
4.2.2 设计目标 |
4.3 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运作分析 |
4.3.1 区块链植入的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架构模式 |
4.3.2 区块链植入的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运作流程 |
4.4 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运作成本分析 |
4.4.1 研究假设及符号释义 |
4.4.2 传统模式下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运作成本模型 |
4.4.3 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运作成本模型 |
4.4.4 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例分析 |
5.1 实例背景描述 |
5.2 实例优化分析 |
5.2.1 基于区块链的物资质量管理系统优化的步骤 |
5.2.2 基于区块链的物资质量管理系统优化的主要内容 |
5.2.3 基于区块链的物资质量协同管理优化的结果 |
5.3 实例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供应链运作成本模型部分 LINGO 代码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2)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案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
2.1 大型酒店相关内容 |
2.2 运维管理相关理论 |
2.3 BIM及其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2.4 物联网及其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2.5 本章小结 |
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问题与需求分析 |
3.1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
3.2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现存的问题 |
3.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内容及功能需求 |
3.4 基于扎根理论的运维管理信息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信息流视角下运维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信息流视角下运维管理的关键环节分析 |
4.2 相关技术与标准研究 |
4.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构建思路与目标 |
4.4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整体架构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与物联网的运维管理系统构建 |
5.1 信息获取层 |
5.2 网络传输层 |
5.3 信息存储与应用层 |
5.4 信息复用层 |
5.5 本章小结 |
6 实证研究 |
6.1 项目概况 |
6.2 BIM模型构建和处理 |
6.3 物联网设备部署及组网 |
6.4 运维数据库的构建 |
6.5 平台功能开发与应用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物联网的数控淬火机床动态信息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装备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物联网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本课题选题的意义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2章 基于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物联网技术构成框架及关键技术 |
2.2 系统体系结构 |
2.2.1 C/S结构 |
2.2.2 B/S结构 |
2.2.3 系统体系结构确定 |
2.3 本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2.3.1 本监控系统的总体要求 |
2.3.2 本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3.1.1 数据采集传感器布局 |
3.1.2 数据采集传感器选择 |
3.1.3 动态数据采集模块 |
3.1.4 AD转换模块选择 |
3.2 无线通讯模块设计 |
3.2.1 无线通讯技术确定 |
3.2.2 无线射频模块确定 |
3.3 远程监控平台设计 |
3.3.1 监控平台选择 |
3.3.2 监控平台Web发布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4.1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 |
4.2 状态监控平台与数据库的互联 |
4.2.1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
4.2.2 SQL Server客户端/服务器基本构架 |
4.2.3 ODBC数据源创建 |
4.2.4 SQL访问管理器配置 |
4.2.5 数据传输功能语言的实现 |
4.2.6 数据传输方式的实现 |
4.3 动态信息监控画面设计 |
4.3.1 历史数据显示画面 |
4.3.2 历史数据查询与日报表画面创建 |
4.4 监控画面Web发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测试 |
5.1 测试系统的搭建 |
5.2 数据监控的实现 |
5.3 Web发布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课题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房屋中介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行业信息化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
1.2.1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 |
1.2.2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2 系统分析 |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1.1 技术可行性 |
2.1.2 经济可行性 |
2.1.3 操作可行性 |
2.1.4 法律可行性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2.1 业务需求分析 |
2.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 系统设计 |
3.1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2.1 系统逻辑构架 |
3.2.2 系统网络构架 |
3.2.3 系统技术构架 |
3.3 主要功能设计 |
3.3.1 房源管理模块 |
3.3.2 客源管理模块 |
3.3.3 业务管理模块 |
3.3.4 用户管理模块 |
3.3.5 系统管理模块 |
3.4 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实体属性 |
3.4.2 数据表 |
4 系统实现 |
4.1 界面实现 |
4.1.1 用户登陆及系统管理的实现 |
4.1.2 房源查询模块的实现 |
4.1.3 房源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4 客源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5 业务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6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
4.2 功能需求实现 |
4.2.1 房源管理功能实现 |
4.2.2 客源管理功能实现 |
4.2.3 业务管理功能实现 |
4.2.4 系统管理功能实现 |
5 试验与测试 |
5.1 系统主要模块实验 |
5.1.1 房源管理模块实验 |
5.1.2 员工信息模块实验 |
5.1.3 系统管理模块实验 |
5.2 软件测试 |
5.2.1 软件测试的目的 |
5.2.2 软件测试的方法 |
5.2.3 软件测试的步骤 |
5.2.4 软件测试项目 |
5.2.5 软件主要模块测试 |
6 回顾与展望 |
6.1 回顾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传统管理模式 |
1.1.2 现代管理模式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第2章 吉林化纤公司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与需求设计 |
2.1 供应链管理概述 |
2.2 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2.3 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实施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
2.4 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
2.5 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2.6 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
第3章 吉林化纤公司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子模块结构设计 |
3.1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采购管理模块 |
3.1.1 系统建设目标及思路 |
3.1.2 系统解决方案 |
3.1.3 采购计划管理 |
3.1.4 与其他系统接口 |
3.2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销售管理模块 |
3.2.1 销售价格管理 |
3.2.2 销售折扣(返利)管理 |
3.2.3 计划管理 |
3.2.4 信用控制 |
3.2.5 订单管理及发货管理 |
3.2.6 结算管理 |
3.2.7 服务管理 |
3.2.8 合同管理 |
3.2.9 销售分析 |
3.3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模块 |
3.3.1 安全库存 |
3.3.2 采购物资入库 |
3.3.3 出库申请 |
3.3.4 借用归还 |
3.3.5 库存转移 |
3.3.6 库存盘点 |
3.3.7 仓库管理 |
3.3.8 成品入库 |
3.3.9 销售出库 |
3.3.10 配送管理(运输管理) |
3.3.11 批次管理 |
3.3.12 条码管理 |
3.3.13 查询统计 |
3.4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客商管理模块 |
第4章 吉林化纤公司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与管理 |
4.1 系统实施的信息技术及方法 |
4.2 系统硬件构成 |
4.3 系统软件构成 |
4.4 系统实施的组织体系 |
4.5 系统实施的管理制度 |
4.6 系统实施的资金筹措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张掖小水电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MIS 的概况 |
1.3 水电站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
1.4 核心技术(INTRANET)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环境的设计 |
2.2 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
2.2.1 C/S 模式体系结构 |
2.2.2 B/S 模式体系结构 |
2.3 INTRANET 技术 |
2.3.1 Intranet 技术概述 |
2.3.2 Intranet 的基本功能与应用 |
2.3.3 Intranet 的技术要点 |
2.4 系统环境的选择 |
2.4.1 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
2.4.2 Web 服务器的选择 |
2.4.3 Web 数据库的选择 |
2.5 开发平台的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库和系统关键技术 |
3.1 数据库基本理论介绍 |
3.1.1 关系的规范化 |
3.1.2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
3.1.3 数据库设计原则 |
3.1.4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
3.1.5 数据库性能的优化 |
3.2 传统 WEB 数据库的访问技术 |
3.2.1 CGI |
3.2.2 ISAPI |
3.2.3 IDC |
3.2.4 ADC |
3.3 .NET 框架 |
3.3.1 VS .NET |
3.3.2 编程语言 Visual C# |
3.3.3 用 ASP.NET 构建设备管理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需求分析 |
4.1 系统的总体目标分析 |
4.2 系统开发的原则和方法分析 |
4.3 业务流程分析 |
4.4 系统的总体需求分析 |
4.5 模块需求分析 |
4.6 工作界面需求分析 |
4.7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8 系统安全性需求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
5.1 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5.2 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总体目标 |
5.3 数据库的设计 |
5.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5.5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5.1 人员管理模块基础分析 |
5.5.2 人员管理模块设计 |
5.5.3 设备管理模块的设计 |
5.6 辅助决策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6.1 技术培训模块的设计 |
5.6.2 运行纪事模块设计 |
5.6.3 监测巡视模块设计 |
5.6.4 数据备份模块设计 |
5.7 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设计 |
5.7.1 系统安全性分析 |
5.7.2 本系统安全设计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注册和登陆管理测试 |
6.2 工作日志管理模块测试 |
6.3 员工工资管理模块测试 |
6.4 设备管理模块的测试 |
6.5 技术培训模块的测试 |
6.6 运行纪事模块的测试 |
6.7 监测巡视模块测试 |
6.8 数据备份模块测试 |
6.9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63820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与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工作介绍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开发采用的相关技术 |
2.1 WEB系统的结构 |
2.2 WEB 系统访问策略 |
2.3 WEB系统的接口技术 |
2.4 ASP技术 |
2.4.1 ASP 技术的特点 |
2.4.2 ASP 对象 |
2.4.3 ASP 构件 |
2.5 ORACLE 数据库技术 |
2.5.1 ORACLE RDBMS 概况 |
2.5.2 ORACLE 的特点 |
2.5.3 ORACLE 的存储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设计分析 |
3.1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需求分析 |
3.2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功能分析 |
3.3 系统功能 E-R 用例图分析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安全性需求 |
3.4.2 可靠性需求 |
3.4.3 易用性需求 |
3.4.4 应用数据安全 |
3.4.5 用户和权限管理 |
3.5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4.1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设计概述 |
4.1.1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需求分析 |
4.1.2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
4.1.3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4.1.4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
4.2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详细设计 |
4.2.1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环境 |
4.2.2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
4.2.3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输入输出设计 |
4.2.4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数据文件和数据库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的实现 |
5.1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首页的实现 |
5.2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内容分类页的实现 |
5.3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内容显示页的实现 |
5.4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信息采编的实现 |
5.5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案件举报功能的实现 |
5.6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安全的实现 |
5.7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信息的模块化调用的实现 |
5.8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维护的实现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的测试 |
6.1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测试目的 |
6.2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测试内容 |
6.2.1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性能测试 |
6.2.2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功能测试 |
6.2.3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可用性测试 |
6.2.4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接口测试 |
6.2.5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安全测试 |
6.2.6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程序测试 |
6.2.7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兼容性测试 |
6.3 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测试的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总结 |
7.2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浅析安保卡管理制度的实施难点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厦门市现有建筑企业管理概况 |
1.1 结构与经营方式特点 |
1.2 企业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 |
1.3 安保卡信息管理系统及其管理制度的概念、作用 |
2 推行安保卡信息管理系统及管理制度的难点原因分析 |
2.1 安保卡信息管理系统试运行过程的难点问题 |
2.2 安保卡信息管理系统实施难点原因分析 |
3 安保卡信息管理系统及其管理制度实施难点对策建议 |
4 结语 |
(9)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综述 |
1.1 数字林业概论 |
1.1.1 数字林业概念的提出 |
1.1.2 数字林业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1.3 数字林业的基本功能 |
1.1.4 开展数字林业建设的必要性 |
1.1.5 数字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
1.1.6 数字林业建设的内容 |
1.1.7 数字林业建设体系结构 |
1.2 数字林业应用技术与领域 |
1.2.1 数字林业对技术的需求 |
1.2.2 “3S”技术及其组成 |
1.2.2.1 遥感(RS)技术 |
1.2.2.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
1.2.2.3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
1.2.2.4 WebGIS 技术剖析 |
1.2.3 海量数据的共享存储和管理 |
1.2.3.1 林业基础空间数据特征 |
1.2.3.2 林业基础空间数据挖掘 |
1.2.3.3 分布式数据仓库的关键技术 |
1.2.4 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 |
1.2.5 系统安全防范 |
1.2.6 “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
1.2.6.1 GIS 在土地信息和土壤保护中的应用 |
1.2.6.2 3S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动态监测 |
1.2.6.3 温州市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防火指挥系统 |
1.2.6.4 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
1.2.6.5 林火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
1.2.6.6 四川开始湿地资源现状踏勘,卫星遥感锁定目标 |
1.2.6.7 GIS 在风景区规划中应用 |
1.2.6.8 GIS、GPS 技术在林业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
1.2.6.9 GIS 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
1.2.6.10 “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1.3 省级数字林业建设进程 |
1.3.1 数字林业建设规划 |
1.3.1.1 河南省数字林业构建 |
1.3.1.2 湖南省数字林业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
1.3.1.3 黑龙江省数字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
1.3.1.4 河北省数字林业建设的构想 |
1.3.1.5 辽宁省数字林业建设 |
1.3.1.6 山东省数字林业平台构建 |
1.3.2 省级数字林业核心平台建设 |
1.3.3 数字林业系统实现案例 |
1.3.3.1 福建省林业数据中心建设 |
1.3.3.2 湖南省林业基础地理数据管理系统 |
1.4 讨论与分析 |
1.5 展望 |
第2章 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概述 |
2.1 系统设计目标 |
2.2 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2.2.1 地表影像的组织与管理 |
2.2.2 邻接区域边界的调整 |
2.2.3 信息的描述 |
2.2.4 信息共享的安全问题 |
2.2.5 历史数据的存储与利用 |
2.2.6 服务对象的多元化 |
2.3 系统概要 |
2.3.1 地理坐标系 |
2.3.2 地图投影 |
2.3.3 地表影像的分幅管理 |
2.3.4 林分信息 |
2.3.5 样地数据管理 |
2.3.6 信息更新 |
2.3.7 分布式数据管理及互联 |
2.3.8 历史数据的保存与复用 |
2.3.9 系统的扩展性 |
第3章 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3.1 总体目标与设计原则 |
3.1.1 总体目标 |
3.1.2 设计原则 |
3.2 系统架构 |
3.2.1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简介 |
3.2.2 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 |
3.2.2.1 Web 发布部分 |
3.2.2.2 数据处理部分 |
3.2.2.3 客户端 |
3.2.2.4 应用和数据服务器端 |
3.3 系统服务模型 |
3.3.1 简单服务模型 |
3.3.2 分布式服务模型 |
3.4 系统服务器的自适应扩展 |
3.4.1 分布式数据管理及互联 |
3.5 系统的功能应用 |
3.6 面向对象模型 |
3.6.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3.6.1.1 面向对象的特征 |
3.6.1.2 面向对象的要素 |
3.6.1.3 面向对象的模型 |
3.6.1.4 面向对象的 C# 设计语言 |
3.6.2 林分类的含义 |
3.6.2.1 林分类的基本属性 |
3.6.3 林分类的派生类 |
3.6.4 其它类 |
第4章 地表影像管理 |
4.1 地球椭球体 |
4.2 经纬度坐标系 |
4.3 大地基准面 |
4.4 投影坐标系统简介 |
4.4.1 墨卡托(Mercator)投影 |
4.4.2 高斯-克吕格投影 |
4.4.3 UTM(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 |
4.4.4 高斯-克吕格投影与 UTM 投影异同 |
4.4.5 投影变形 |
4.5 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的投影坐标系 |
4.5.1 墨卡托(Mercator)投影的数学计算 |
4.5.2 墨卡托投影的影像范围 |
4.5.3 地表影像分幅 |
4.5.4 图幅计算 |
4.5.5 图幅编码 |
4.5.6 影像资料分割 |
4.6 影像数据库的存储与管理 |
4.6.1 图幅编码的数据结构特性 |
4.6.2 影像的存储 |
4.6.3 影像的更新与扩展 |
4.6.4 影像检索 |
第5章 分幅影像视图 |
5.1 分幅影像地址的计算 |
5.1.1 TreeNode 类 |
5.1.2 ImageFrames 类 |
5.1.2.1 构造函数 Image Frames(…) |
5.1.2.2 成员函数 buildTree(TreeNode tree) |
5.1.2.3 成员函数 imageJoin(TreeNode tree) |
5.1.2.4 成员函数 ImageInfo() |
5.2 影像呈现 |
5.2.1 GeImagePresent 类 |
5.2.1.1 成员函数 ViewRegionZoomTo(…) |
5.2.1.2 成员函数 PaintPrepared() |
5.2.1.3 成员函数 ViewRegionMoveTo(SizeF percentValue) |
5.2.1.4 成员函数 ViewSizeTo(Size viewNewSize) |
5.2.1.5 成员函数 Paint() |
第6章 区域边界管理 |
6.1 类的定义 |
6.1.1 弧段类 DrawPolyLineObject |
6.1.2 多边形类 DrawPolygonObject |
6.1.2.1 成员函数 uildTry(…) |
6.1.2.2 成员函数 JointWith(…) |
6.1.2.3 成员函数 GetJoint order(…) |
6.1.2.4 成员函数 BuildRelationsWithArches() |
6.2 类的应用 |
6.2.1 BuildTry()函数的调用 |
6.2.2 JointWith()函数的调用 |
6.2.3 DrawPolygonObject 类的存储 |
6.3 区划边界管理 |
6.3.1 DFmlDistrict 类的定义 |
6.3.1.1 成员函数 UpdateStand(林分 stand) |
6.3.1.2 成员函数 DeleteStand(Guid standGuid) |
6.3.1.3 成员函数 AddStand(林分 stand) |
6.3.1.4 成员函数 GetAllStands() |
6.3.1.5 成员函数 AddSubDistrict(DFmlDistrict district) |
6.3.1.6 成员函数 DeleteSubDistrict(Guid idDistrict) |
6.3.1.7 成员函数 UpdateDistrictBorder(FmlPlacemark districtBorder) |
6.3.1.8 成员函数 re uildSubistrictsPolygons(…) |
6.3.1.9 成员函数 GetVisible ontentList(…) |
6.3.1.10 成员函数 GetAllDistrictPlacemarks() |
6.3.1.11 成员函数 GetData(Guid guid) |
6.3.1.12 成员函数 GetDistrict(Guid idDistrict) |
6.3.1.13 成员函数 GetDistrictData(Guid idDistrict) |
6.3.1.14 成员函数 SelectStand( 林分 condition) |
6.3.1.15 成员函数 FindServer(RectangleD lonlatitudeRegion) |
第7章 林分信息共享结构 |
7.1 林分类的定义 |
7.1.1 树木类的定义 |
7.1.1.1 树木量测指标类的定义 |
7.1.2 枚举量的定义 |
7.1.3 立地因子类的定义 |
7.1.4 权属类的定义 |
7.1.5 测树因子类的定义 |
7.1.6 小班调查因子类的定义 |
7.1.7 地类划分类的定义 |
7.1.8 森林类别类的定义 |
7.1.9 森林经营类的定义 |
7.1.9.1 病虫害防治类的定义 |
7.1.9.2 造林情况类的定义 |
7.1.9.3 森林抚育类的定义 |
7.1.9.4 森林采伐类的定义 |
7.1.9.5 农林间作类的定义 |
7.2 关于林分类的说明 |
7.3 样地类的定义 |
7.4 ForestDocument 类的定义 |
第8章 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服务 |
8.1 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服务的对象 |
8.2 分布式数据管理及互联 |
8.2.1 系统的扩展性 |
8.3 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服务功能 |
8.3.1 系统服务接口 IForestService |
8.3.2 系统服务类 DigitalForestService |
8.3.2.1 构造函数 DigitalForestService() |
8.3.2.2 接口函数 RegisterService(…) |
8.3.2.3 接口函数 IndServer(…) |
8.3.2.4 接口函数 GetData(Guid id) |
8.3.2.5 接口函数 GetataList(…) |
8.3.2.6 接口函数 GetStandList(Guid idDistrict) |
8.3.2.7 接口函数 GetDistrictData(Guid idDistrict) |
8.3.2.8 接口函数 UpdateStand(Guid idDataPackage) |
8.3.2.9 接口函数 DeleteStand(Guid idStand) |
8.3.2.10 接口函数 AddSubDistrict(Guid idDataPackage) |
8.3.2.11 接口函数 UpdateDistrictBorder(Guid idDataPackage) |
8.3.2.12 接口函数 DeleteSubDistrict(Guid idDistrict) |
8.3.2.13 接口函数 PostDataPackage(byte[] packagedata) |
8.3.2.14 接口函数 GetDataPackage(Guid idPackage, int serialnumber) |
8.4 用户请求 |
8.4.1 服务客户端类 ForestServiceClient |
8.4.2 用户请求过程 |
8.4.3 用户请求响应示例 |
8.4.3.1 请求指定区域范围内的内容 |
8.4.3.2 移动请求区域 |
8.4.3.3 改变请求区域范围 |
8.4.3.4 用户请求结果示意 |
8.4.4 数据缓存类 DataCache |
8.4.4.1 构造函数 DataCache() |
8.4.4.2 构造函数 DataCache(string fileName) |
8.4.4.3 成员函数 DataFlush() |
8.4.4.4 成员函数 GetataList(…) |
8.4.4.5 成员函数 Getata(…) |
8.4.4.6 成员函数 UpdateStand(…) |
8.4.4.7 成员函数 eleteStand(…) |
8.4.4.8 成员函数 ddSubistrict(…) |
8.4.4.9 成员函数 GetStands(…) |
8.4.4.10 成员函数 DeleteSubistrict(…) |
8.4.4.11 成员函数 UpdateDistrictBorder(…) |
8.4.4.12 成员函数 Getistrictata(…) |
8.4.4.13 成员函数 Requestata(…) |
8.4.4.14 成员函数 GetPackagesata(…) |
8.4.4.15 成员函数 PostataPackages(…) |
8.5 数据包类 DataPackage |
8.6 数据传输类 DataPostCenter |
8.6.1 成员函数 MakePackages(byte[] data) |
8.6.2 成员函数 GetData(Guid guidDataPackage) |
8.6.3 成员函数 GetPackage(Guid idPackage, int serialnumber) |
第9章 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的应用示例 |
9.1 小班数据处理 |
9.2 服务器装载林分数据 |
9.3 用户请求结果 |
9.3.1 不同视域范围内请求结果 |
9.3.2 浏览小班简要因子 |
9.3.3 查看小班属性 |
9.3.4 编辑小班边界 |
第10章 总结与讨论 |
10.1 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总结 |
10.1.1 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服务模式 |
10.1.2 地表影像的分幅管理 |
10.1.3 邻接区域边界的管理 |
10.1.4 林分信息共享结构 |
10.2 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的创新点 |
10.2.1 构建了分布式数据管理的数字林业应用平台新途径 |
10.2.2 建立了海量影像数据库的分地域存储管理模式 |
10.2.3 提出了用邻接多边形管理邻接区域边界的方法 |
10.2.4 创建了可用于信息共享的林分类数据结构 |
10.3 讨论 |
10.3.1 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的功能有待完善 |
10.3.2 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设计开发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10)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及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竞争情报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竞争情报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竞争情报概述 |
2.1.1 竞争情报的科学含义 |
2.1.2 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 |
2.1.3 竞争情报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2.2 竞争情报系统概述 |
2.2.1 竞争情报系统的概念 |
2.2.2 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 |
2.3 互联网环境下竞争情报的特点 |
2.3.1 竞争情报的变化 |
2.3.2 竞争情报工作的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 |
3.1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成要素 |
3.2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原则 |
3.3 建设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主要步骤 |
3.4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整体模型 |
3.4.1 竞争情报数据管理子系统 |
3.4.2 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 |
3.5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平台建设 |
3.6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技术支持 |
3.6.1 系统开发模式选择 |
3.6.2 系统开发语言选择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竞争情报数据管理子系统 |
4.1 企业竞争情报数据收集子系统 |
4.1.1 系统框架 |
4.1.2 需求分析 |
4.1.3 系统设计思路 |
4.2 企业竞争情报数据库子系统 |
4.2.1 系统建设的方案选择 |
4.2.2 异构数据库系统的集成 |
4.2.3 企业竞争情报数据仓库的设计 |
4.3 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 |
4.3.1 系统基本功能 |
4.3.2 系统功能模块 |
4.3.3 系统设计思路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企业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 |
5.1 系统框架和功能 |
5.2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 |
5.2.1 波士顿矩阵 |
5.2.2 SWOT分析 |
5.2.3 定标比超分析法 |
5.3 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设计 |
5.3.1 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实现数据挖掘的关键 |
5.3.2 基于投影寻踪理论的情报聚类算法 |
5.3.3 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的工作流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实用性评价 |
6.1 实用性评价的实施过程 |
6.2 实用性评价原则 |
6.3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评价模型的建立 |
6.3.1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
6.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6.3.3 评价指标的解释 |
6.3.4 评价方法的选取 |
6.3.5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
6.3.6 评价等级集的确立 |
6.3.7 确定模糊关系矩阵 |
6.3.8 综合评价 |
6.4 实证分析 |
6.4.1 企业相关情况介绍 |
6.4.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6.4.3 指标权重的确立 |
6.4.4 评价等级集的确立 |
6.4.5 模糊关系矩阵的确立 |
6.4.6 计算结果 |
6.4.7 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Internet/Intranet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物资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D]. 常劲松. 燕山大学, 2021(01)
- [2]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D]. 张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基于物联网的数控淬火机床动态信息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开发[D]. 盛青山. 河南科技大学, 2017(01)
- [4]房屋中介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王颖.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1)
- [5]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构建[D]. 郭峰. 吉林大学, 2013(04)
- [6]张掖小水电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 白春霞.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7]63820部队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 张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6)
- [8]浅析安保卡管理制度的实施难点与对策[J]. 胡顺利. 福建建材, 2012(03)
- [9]分布式森林资源共享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 吕志英.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10]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研究[D]. 郭伟. 江苏科技大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