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艾克治疗33例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徐筱青[1](2021)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损害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复方调节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自主神经损害发生频率及临床特点,总结PD自主神经损害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分析PD中医证候特征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探讨补肾平肝中药对A53T-α-synuclein转基因大鼠自主神经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研究一: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获取PD自主神经损害观察性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PD自主神经损害症状的发生频率进行Meta分析,整理、总结PD自主神经损害的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二: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PD受试者191例,进行临床信息评价,具体项目包括: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多汗症严重程度量表(HDSS)、帕金森病证候要素量表(PD-PES-13)、体位性血压心率测量、残余尿超声、迷走神经超声。观察受试者自主神经损害临床表现,分析其随病程进展的变化特征,归纳与自主神经损害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研究三: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研究二收集的88例受试者进行随访,基线后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次。分别于基线、6个月、12个月时记录以下信息:帕金森病用药情况、有无跌倒发生、SCOPA-AUT评分。将用药情况进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换算,并使用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增加值判断疾病进展情况,从而探讨中医证候要素、自主神经功能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四:将A53T-α-synuclein转基因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分别予蒸馏水、补肾平肝中药、补肾平肝中药联合美多芭灌胃,与普通SD大鼠蒸馏水灌胃进行对照。观察大鼠排便情况,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黑质、纹状体、肠道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肠道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表达水平,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从8716项PD自主神经损害原始研究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98项(纳入受试者29011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PD自主神经损害表现以排泄功能紊乱较为突出,症状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夜尿(59.3%)、便秘(56.1%)、尿急(49.4%)、尿频(43.4%)等。2.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自主神经损害症状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夜尿(85.3%)、便秘(77.5%)、多汗(57.6%)、尿急(49.7%)、排尿不尽(44.5%)、尿频(39.8%)等。消化系统(r=0.307,P=0.000)、泌尿系统(r=0.309,P=0.000)及体温调节(r=0.258,P=0.000)自主神经功能评分与霍亚分级均呈正相关。证候要素分析结果显示,阴虚(B=0.071,P=0.011)、气虚(B=0.107,P=0.047)证候要素评分与循环系统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阴虚(B=0.596,P=0.000)证候要素评分与消化系统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肾虚(B=0.747,P=0.000)证候要素评分与泌尿系统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气虚(B=0.228,P=0.000)、阴虚(B=0.180,P=0.000)证候要素评分与体温调节功能评分呈正相关。3.随访研究发现,6个月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较基线增加了 27.46±82.56mg,14例受试者(15.9%)报告了跌倒事件;12个月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较基线增加了67.70±118.09mg,18 例受试者(20.5%)报告了跌倒事件。阳亢(OR=3.333,95%CI:1.083-10.262)、脾虚(OR=2.600,95%CI:1.059-6.383)是 PD 药物增量的危险因素。随访终点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增加值与基线评估睡眠和疲劳的NMSS-2(B=4.453,P=0.015)呈正相关。随访期间SCOPA-AUT评分与基线比较无显着变化,提示自主神经症状相对稳定。4.药理学研究显示,正常对照组(P=0.039)、中药组(P=0.037)、中西药联合组(P=0.049)大鼠的排便量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显着增加。正常对照组黑质、小肠、结肠三个部位ChA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01,P=0.001,P=0.008);中药组结肠ChA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45);中西药联合组小肠ChA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45)。结论:1.PD最常见的自主神经损害症状为夜尿和便秘,这一趋势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除循环系统外,其他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均随霍亚分级增加而升高。2.PD自主神经损害症状与阴虚、气虚、肾虚证候要素相关,PD疾病进展与阳亢、脾虚证候要素相关。3.补肾平肝中药可改善A53T-α-synuclein转基因大鼠排便功能,并提高肠道ChAT表达水平,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李登科[2](2021)在《PEG-rhG-CSF与rhG-CSF对预防骨肉瘤患者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在骨肉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别。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初治骨肉瘤患者,均接受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实验分三组,A组为rh G-CSF,5μg/kg,qd皮下注射;B组为rh G-CSF,5μg/kg,q12h皮下注射;C组为PEG-rh G-CSF,给药剂量为体重≥45 kg者每次6 mg,体重<45 kg者每次3 mg,皮下注射1次,(化疗疗程给药结束后48h皮下注射1次)。直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达低谷后连续2次检查≥5.0×109/L或1次检查ANC≥10.0×109/L时停药。对三组患者用药达标时间、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Ⅳ度骨髓抑制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三组患者用药所需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三组用药达标天数:C组平均用药达标时间为(4.88±2.251)天,低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三组在治疗费用上比较,B组平均费用为4562.07元,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下一周期化疗前测ANC值C组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三组FN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Ⅳ度骨髓抑制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G-rh G-CSF在预防骨肉瘤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使中性粒细胞恢复达标的时间比rh G-CSF用时短,所花费用较少。并且PEG-rh G-CSF仅需1次给药,更加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李登科,麦麦提艾力·阿卜杜外力,田征,艾克拜尔·尤努斯,陈江涛[3](2020)在《PEG-rhG-CSF和rhG-CSF预防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骨肉瘤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行新辅助化疗初治骨肉瘤患者分为三组:A组21例,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每天1次;B组27例,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每天2次;C组17例,体重≥45 kg者皮下注射PEG-rhG-CSF 6 mg,体重<45 kg者皮下注射PEG-rhG-CSF 3 mg,化疗结束后24 h使用1次。记录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化疗结束后测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结果三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发生情况、抗生素使用率、Ⅲ度和Ⅳ度骨髓抑制发生情况、Ⅳ度骨髓抑制持续时间、FN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ANC和WB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ANC恢复时间少于A、B组,B组用药费用多于A、C组(P<0.05)。化疗结束后第7、19天,C组ANC高于A、B组(P<0.05)。结论 PEG-rhG-CSF在预防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方面与rhG-CSF相当,但在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有较好疗效。
吕章明[4](2020)在《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紫杉醇是普遍应用于临床的天然抗肿瘤药物,但在使用中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化疗中止,影响肿瘤患者生存及预后。目前针对紫杉醇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周围神经病变成为应用紫杉醇化疗时最主要的剂量限制性因素,是现代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课题组在“方证相应”学说指导下,通过多层次证实主治“血痹”的经典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于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但其对紫杉醇所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课题旨在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学作用,并试图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本论文第一部分进行了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与文献研究,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该部分主要通过文献查阅与理论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紫杉醇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黄芪桂枝五物汤分别进行了研究,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治“血痹”与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大的关联,并且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组成药物均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因此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防治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论文第二部分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该部分应用UHPLC-Q-TOF-MS/MS技术对黄芪桂枝五物汤水煎液及其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研究,从中鉴定出103个化合物,39个原型成分,以及与原型成分关联度较高的46个代谢产物。本论文第三部分是药效学研究。首先建立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采用动物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水煎液可抑制紫杉醇所致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减轻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坐骨神经神经元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同时,通过CFPAC-1荷瘤裸鼠及肿瘤细胞实验考察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的抗肿瘤疗效无显着性影响。本论文第四部分是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芪桂枝五物汤作用于PIPN的共同靶点,并进行PPI网络分析、C-T网络分析、T-P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与炎症和氧化应激通路有较大的相关性。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该部分选择炎症相关性的TLR4/Nf-κB通路和氧化应激相关性的P13K/Akt-Nrf2通路开展机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下调紫杉醇致神经病变大鼠DRG组织中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激活PI3K/Akt-Nrf2通路,这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本论文第五部分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病变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大鼠肠道菌群DNA的提取、扩增和16S rDNA测序,分析数据后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小紫杉醇导致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以及普雷沃氏菌、双歧杆菌、脱硫弧菌、拟杆菌等四个菌科丰度的改变。功能预测发现紫杉醇主要影响肠道菌群介导的氨基酸代谢,其中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代谢通路的变化最为显着,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这些氨基酸的代谢异常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UHPLC-Q-TOF-MS/MS系统揭示了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体内外化学成分。通过建立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从动物、组织、分子等水平证明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且不影响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初步揭示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理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Nf-κB和激活PI3K/Akt-Nrf2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所介导。此外,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着改善紫杉醇导致的肠道菌群氨基酸代谢异常,这可能也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值得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本论文实验结果可为为临床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亦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传承创新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药理学基础。
高菲[5](2018)在《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于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5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局部不同治疗方式及效果、合并全身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案,旨在通过整理病例了解肿瘤科MPE治疗的真实情况,找出其中的优势与问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病例及影像学资料,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回顾和随访,了解我科近4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根据我科胸腔注药不同,可分为艾克佳组、榄香烯组、香菇多糖组。3组均在胸腔置管充分引流后注药。艾克佳组:胸腔内注射艾克佳用量(600-800)ug/次,榄香烯组:胸腔内注射榄香烯注射液用量按300 mg/m2计算,香菇多糖组:胸腔内注射香菇多糖1-4mg/次。参照WHO标准,观察有效率(CR+PR),观察并归纳总结用药后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案。结果:1.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84.3%),主要分布在60至70岁之间(45.1%);男女比例平衡;原发肿瘤类型以肺癌为主,有45例(88.2%),其中肺腺癌占(47.1%);17例(33.33%)患者通过支气管镜取活检确诊、18例(35.29%)患者通过胸水沉渣病理确诊、6例(11.76%)经肺或纵隔穿刺活检确诊、4例(7.84%)经转移灶穿刺活检确诊、4例(7.84%)经术后病理确诊、1例(1.96%)经胃镜活检确诊、1例(1.96%)经胃镜活检确诊。2.患者胸腔注药分组及治疗情况:艾克佳、榄香烯组、香菇多糖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54.5%和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组间两两进行比较,艾克佳组有效率较香菇多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榄香烯组有效率较香菇多糖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艾克佳组有效率较榄香烯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3.胸腔注药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转归:51例患者中,一般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发热、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因注药方式及药物差异,不再比较各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榄香烯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例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意识模糊;2例表现为剧烈胸痛;3例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1例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0 min-14 h。结论:1.MPE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男女比例无差异;原发肿瘤类型以肺癌为主,其中肺腺癌比例最高;大部分患者通过支气管镜及胸水沉淀物病理确诊原发肿瘤;胸水沉渣病理是获取病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经历多种有创检查均未能获得病理的患者来说,可能是唯一确诊方式。2.胸腔注射艾克佳治疗恶性胸腔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更适用于一般状态差的患者,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3.胸腔注药(艾克佳、榄香烯、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一般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发热、胸闷、胸痛等,经对症处理均可得到缓解。4.胸腔注射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引起不良反应较重,需引起临床重视,使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筛选患者、严密监测。
向慧芳[6](2017)在《COPD合并肺心病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的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初步探索COPD合并肺心病的中医证型变化规律,以期为日后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文献、方法及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住院部及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经治疗稳定的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38例。本研究将纳入的所有病例分为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入院第7天及出院第10±3天门诊复诊4个时点进行病历资料采集,数据经校正导入SPSS 17.0数据库整理统计后,再由有经验的临床专家参照《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2版)》进行辨证分型,最后对所得各时间点的证型进一步统计分析,初步探讨COPD合并肺心病的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结果:1.纳入本次研究的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主要集中在70至80及以上的年龄段,男性病例构成高于女性;有吸烟史患者比例为81.6%;吸烟史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的性别分布、住院天数的性别分布及病程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纳入本次研究的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期主要为痰浊阻肺、痰热壅肺、寒饮停肺及阳虚水泛等4个证型,稳定期主要为心肺气虚、肺肾气虚及肺肾气阴两虚等3个证型。其中肺肾气虚证病程主要集中在5年及以上,心肺气虚证患者病程主要集中在20年及以上;肺肾气虚证患者急性加重入院主要集中在1次/年,肺肾气阴两虚证患者主要集中在2次/年,心肺气虚证患者主要集中在3次/年及以上。3.纳入本次研究的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期入院第1天以痰浊阻肺(34.2%)、痰热壅肺(31.6%)、寒饮停肺(18.4%)、阳虚水泛(15.8%)4种证型分布为主。入院第3天以痰浊阻肺(73.7%)、痰热壅肺(26.3%)2种证型分布为主;入院第7天主要以痰浊阻肺(100.0%)分布为主。出院第10±3天门诊复诊以心肺气虚(44.7%)、肺肾气虚(36.8%)、肺肾气阴两虚(18.4%)3种证型分布为主。痰浊阻肺、痰热壅肺、寒饮停肺及阳虚水泛等证经治疗随病情好转,邪热、水饮、寒邪等标实之邪渐减,痰热壅肺、寒饮停肺及阳虚水泛等证渐向痰浊阻肺等证型转变。稳定期患者的心肺气虚证可由急性期的痰热壅肺、阳虚水泛及痰浊阻肺发展而来,但主要集中在阳虚水泛证患者;肺肾气阴两虚证可由急性期的痰浊阻肺发展而来;肺肾气虚证可由急性期的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寒饮停肺发展而来,但主要集中在寒饮停肺证、痰热壅肺证患者。结论: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多年老体衰,长期吸烟史及易复感外邪,使肺之体用俱损,呼吸出入不利,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长。病变早期在肺,继而影响脾肾,后病及于心,愈发愈频,甚则持续不已。COPD合并肺心病本虚标实,急性期以痰热、痰浊、寒邪、水饮等标实之象为着,入院第1天至第3天期间可以治疗痰浊、痰热、寒邪、水饮为主;第3天至第7天可以治疗痰浊、痰热为主;第7天后标实主要以痰浊多见,可以治疗痰浊为主。稳定期则培补肺肾心等本虚为主。又因缓解期心肺气虚证患者主要集中在急性期的阳虚水泛证患者;肺肾气阴两虚证患者主要集中在痰浊阻肺证患者;肺肾气虚证主要集中寒饮停肺证、痰热壅肺证患者。故在急性期阳虚水泛患者可在治标同时注意顾护心肺本虚为主;痰浊阻肺则以顾护肺肾本虚为主。
李亚洲[7](2017)在《茯苓温肾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和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茯苓温肾胶囊结合常规西药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精氨酸加压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及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茯苓温肾胶囊对于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1.根据西医慢性心衰诊断标准、中医心衰病的诊断标准、冠心病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统一的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CHF患者60例,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茯苓温肾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周。3.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心功能疗效、Lee氏心衰积分、心脏彩超以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等予以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提取血清进行Ang II、ALD、ADH及NT-pro BNP实验室检测并记录数据。4.所有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计数资料利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运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后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评价均有改善,研究组更优(P<0.05);心脏彩超中两组LVESD、LVEDD、LVEF治疗后均有改善,研究组疗效更优(P<0.01);两组Lee氏心衰积分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研究组更加明显(P<0.05);两组血清中Ang II、ALD、ADH及NT-pro BNP含量均下降,研究组更优(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常规西药加用茯苓温肾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改善预后,较单纯西药组治疗效果更优。其作用机制总结如下:(1)抑制Ang II的产生,降低循环和局部的Ang II水平,从而抑制心肌重塑,延缓心衰进程;(2)抑制ALD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状态,防止心肌细胞再损伤与凋亡,阻止和延缓心脏重塑;(3)降低ADH的生成,防止水液潴留并且使利尿效果更加明显,降低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8](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项锋[9](1998)在《榄香烯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榄香烯是由姜科植物温郁金(莪术)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抗癌新药,临床应用的制剂以β-榄香烯为主要成分,同时含有少量的α及γ榄香烯及其他萜烯类化合物,经用对癌细胞有很强亲合性的乳化剂特殊处理后而制成的静脉用乳剂注射液。 1 药理作用 1.1 化学成分 β-榄香烯化学名为1-甲基-1-乙烯基-2,4一二异丙基已烷,分子式:c15H24,分子量:204。榄香烯乳为乳白色液体,略有脂肪臭,味微苦。 1.2 药代动力学 榄香烯乳的药动学变化符合二室模型,t1/2α=11.2h,t1/2β=10.5h。口
高中度,茅爱武,邵维城,姜辉[10](1998)在《动脉灌注西艾克治疗恶性肿瘤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动脉灌注西艾克治疗恶性肿瘤临床观察高中度茅爱武邵维城姜辉西艾克(长春地辛,长春酰胺,VDS)是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的新衍生物,文献报道它对多种恶性肿瘤有确切的疗效,该药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中期。我院采用西艾克(杭州民生药厂研制)联合...
二、西艾克治疗33例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艾克治疗33例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帕金森病自主神经损害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复方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帕金森病中医病机认识与证候研究现状 |
1 中医古籍对颤证的认识 |
2 帕金森病证候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帕金森病肠道起源学说与自主神经损害 |
1 肠道起源学说的支持证据 |
2 PD肠道起源学说的重要通路——自主神经 |
3 PD动物模型自主神经通路相关蛋白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文献、临床及实验研究 |
研究一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损害临床特征与评价方法: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1 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损害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候特征观察 |
1 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帕金森病疾病进展相关因素研究 |
1 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四 补肾平肝中药对A53 T-α-synuclein转基因大鼠自主神经通路的影响 |
1 目的 |
2 材料及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PEG-rhG-CSF与rhG-CSF对预防骨肉瘤患者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材料及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PEG-rhG-CSF 与 rhG-CSF 在骨肉瘤患者化疗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PEG-rhG-CSF和rhG-CSF预防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方法 |
1.治疗方法 |
2.观察指标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讨 论 |
(4)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与文献研究 |
1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认识及防治策略 |
1.1 中医对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
1.2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策略 |
1.3 讨论 |
2 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
2.1 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特征 |
2.2 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 |
2.3 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防治进展 |
2.4 讨论 |
3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药及主治考证 |
3.1 原方出处及主要内容 |
3.2 用药特点和制方结构 |
3.3 主治血痹的名实考证 |
3.4 现代研究与应用 |
3.5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黄芪桂枝五物汤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样品制备及处理方法 |
2.2 液质条件 |
3 实验结果 |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水煎液化学成分解析 |
3.2 黄芪桂枝五物汤入血原型成分与代谢产物研究 |
4 讨论及小结 |
4.1 讨论 |
4.2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1.4 实验细胞株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造模和给药方案 |
2.3 大鼠血清和组织样品收集 |
2.4 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RNA的提取和逆转录 |
2.5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实验 |
2.6 尼氏染色实验 |
2.7 透射电镜实验 |
2.8 免疫荧光实验 |
2.9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 |
2.10 MDA-MB-231、CFPAC-1细胞实验 |
2.11 CFPAC-1荷瘤裸鼠实验 |
2.12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机械痛、热痛敏感性及体重的影响 |
3.2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神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3.3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3.4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5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紫杉醇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
4 讨论及小结 |
4.1 讨论 |
4.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机制初探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2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大鼠模型建立和给药方案 |
2.3 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蛋白的提取 |
2.4 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
2.5 网络药理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作用于PIPN的调控网络分析 |
3.2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TLR4/Nf-KB和PI3K/Akt-Nrf2通路的调节作用 |
4 讨论及小结 |
4.1 讨论 |
4.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模型建立和给药方案 |
2.2 大鼠粪便收集 |
2.3 菌群总DNA抽提与目的片段扩增 |
2.4 文库构建与测序 |
2.5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影响 |
3.2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肠道菌群β-多样性的影响 |
3.3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及特异性菌株的发现 |
3.4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PIPN大鼠肠道菌群功能的影响及代谢途径的预测 |
4 讨论及小结 |
4.1 讨论 |
4.2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恶性胸腔积液局部治疗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案 |
1.2.2 药品来源 |
1.2.3 观察指标 |
1.2.4 疗效评定标准 |
1.2.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 |
2.2 患者胸腔注药分组及治疗情况 |
2.2.1 分组基线资料 |
2.2.2 疗效评定 |
2.2.3 合并全身治疗情况 |
2.3 胸腔注药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转归 |
2.3.1 总体不良反应表现、处理及转归 |
2.3.2 榄香烯组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 |
2.4 优势与不足 |
3 讨论 |
3.1 讨论胸腔内注药作用机制及疗效 |
3.2 讨论胸腔内注射榄香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原因及处理方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COPD合并肺心病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COPD合并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
一、病名溯源 |
二、病因病机 |
三、辨证论治 |
四、单方验法 |
第二节 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COPD合并肺心病的中医症状及证型分布 |
三、COPD合并肺心病的中医证型变化规律 |
第三章 讨论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COPD合并肺心病的中医症状分布特点 |
三、COPD合并肺心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四、COPD合并肺心病的中医证型变化规律 |
五、不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茯苓温肾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和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英文缩略表(main abbreviation)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2.诊断标准 |
3.病例纳入标准 |
4.病例排除标准 |
5.病例脱落、剔除、中止试验标准 |
6.疗效评分标准及分级标准 |
7.治疗方案 |
8.观察指标及方法 |
9.统计学处理 |
10.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1.中医探讨 |
2.西医探讨 |
3.茯苓温肾胶囊的组方依据及主治功效探讨 |
4.茯苓温肾胶囊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探讨 |
5.茯苓温肾胶囊对本实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发表论文目录 |
四、西艾克治疗33例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帕金森病自主神经损害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复方调节作用研究[D]. 徐筱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PEG-rhG-CSF与rhG-CSF对预防骨肉瘤患者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研究[D]. 李登科. 新疆医科大学, 2021(10)
- [3]PEG-rhG-CSF和rhG-CSF预防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J]. 李登科,麦麦提艾力·阿卜杜外力,田征,艾克拜尔·尤努斯,陈江涛. 江苏医药, 2020(12)
- [4]黄芪桂枝五物汤防治紫杉醇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D]. 吕章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5]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D]. 高菲.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6]COPD合并肺心病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的初探[D]. 向慧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2)
- [7]茯苓温肾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和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D]. 李亚洲.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 [8]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9]榄香烯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项锋.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8(03)
- [10]动脉灌注西艾克治疗恶性肿瘤临床观察[J]. 高中度,茅爱武,邵维城,姜辉. 肿瘤研究与临床, 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