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矿开展贫化损失管理工作的作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孟德[1](1994)在《发挥老矿山地测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文中指出本文阐述老矿山“就矿找矿、探帮摸底”扩大新资源,加强综合利用工作的研究,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以钻代坑,改革矿山地质探矿和提高矿山测量质量,提高矿山地质和测量技术人员素质等措施,不断扩大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作法。
杨忠富[2](1983)在《我矿开展贫化损失管理工作的作法》文中认为浦市磷矿床呈层状产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的中下部,产状平缓,倾角10~25度,构造简单,埋藏条件稳定,但一米以下的小断层,褶皱较发育,矿体厚度,品位变化稳定,平均厚2.3米,平均品位19.66%(P2O5),矿层顶底板界线明显,顶板为泥质白云岩、白云岩,不稳固~中等稳固,底板为泥质板岩,不稳固,矿体规模属中型中低品位浅海沉积硅——钙质磷块岩矿床。 由于我们重视了对贫损的管理,从投产至1982年上半年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历年贫损如下:
陆都阶[3](1995)在《贫化损失技术管理的突破》文中认为1993年桓仁铜锌矿的贫化损失率创历史最好记录,贫化率为10.05%,比计划的下降13.35%,比1992年同期下降14.9%;损失率为3.4%,比计划的下降2.0%,比1992年同期下降0.4%。本文介绍了取得这个好成绩的具体做法,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青城子铅矿[4](1964)在《地质测量工作如何保证贫化损失的降低》文中研究表明 为了最大限度地充分回收利用国家资源,我矿早在1955年即加强了降低贫化、损失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了贫化、损失的计算工作。几年来,贫化、损失的计算面由1955年的45%提高到1963年的85.4%,1955年全矿一次贫化率9.2%,一次损失率0.95%,到1963年已分别下降到6.2%和0.85%。据已结束的137个采场的资料统计,总贫化率为14.7%,总损
杨木森,王甫彬[5](1995)在《矿山地质工作在我矿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七一九矿的矿山地质工作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矿山地质今后应开展的工作。
冉文铨[6](1992)在《乌石山铁矿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的经验》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乌石山铁矿在加强质量管理,降低采矿贫化率、损失率,提高选矿回收率和铁精矿品位方面的作法、经验和效果。
黎益之,吴承跃[7](1980)在《我国冶金矿山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活动综评》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冶金矿山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活动,在解放初期发挥了技术人员的作用。各冶金矿山经常开展经济分析会议,分析问题,研究办法,制定对策,采取技术和管理措
张延凯[8](2017)在《斑岩型矿床露天开采储量动态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于政府部门、地勘单位、矿山企业而言都十分重要。储量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贯穿于矿床发现、开发直至闭坑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储量动态评估理论、方法、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斑岩型露天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性两个维度对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进行了全面剖析,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针对斑岩型及类似矿床的特点,建立了一套从资源量估算到储量升级再到模型动态更新的露天矿储量动态评估方法体系。该体系结构清晰、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品位渐变、矿岩界限模糊的露天矿。(2)基于三维矿业软件的资源量估算关键技术研究和算法实现。研究并实现了基于RBF函数和MC算法的矿体模型构建、变椭球搜索算法、MSP算法及优化等关键技术,对资源量估算的效率和估计精度有较大提高,提升了国产软件资源量估算水平,缩小了与国际先进矿业软件之间的差距。(3)研究将资源地质可靠程度评价分为整体和局部两个层次,基于地质统计学、块体模型和计算机技术,针对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的不同特点,分别从评价单元、资源量估算手段、估值精度影响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了量化评价指标,为完善资源分级体系奠定了基础。(4)在保留经济、可行性、地质(EFG)三轴分类框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斑岩型露天矿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形成了一个三大类13个类型三轴4代码的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系统。研究成果能够与国际接轨又不失我国特色,在国家矿产资源管理及矿山企业生产管理中都具有重要意义。(5)阐述了不同条件下,露天矿资源/储量估算模型动态更新的调整机制。论证了露天矿最终境界是资源整体经济性的宏观体现;选别开采单元块净价值是资源局部经济性的衡量标准;边际品位适时调整是对价格、成本、矿山地质条件的动态响应,是露天矿经济、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6)选取有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储量动态评估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提高了资源/储量估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资源评估和矿山生产都有指导意义,有推广应用价值。
二、我矿开展贫化损失管理工作的作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矿开展贫化损失管理工作的作法(论文提纲范文)
(8)斑岩型矿床露天开采储量动态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系统研究现状 |
2.1.1 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历史 |
2.1.2 国外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现状 |
2.1.3 我国资源/储量分类分级标准研究 |
2.2 资源量估算方法研究现状 |
2.2.1 传统几何法及其评述 |
2.2.2 距离幂次反比法及其评述 |
2.2.3 地质统计学法及其评述 |
2.2.4 SD法及其评述 |
2.2.5 其他资源量估算方法及其评述 |
2.3 矿产资源品位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2.3.1 双指标体系及其评述 |
2.3.2 单指标体系及其评述 |
2.3.3 级差品位指标研究 |
2.3.4 综合品位指标研究 |
2.4 露天矿开采境界优化研究现状 |
2.4.1 境界优化流程研究及其评述 |
2.4.2 境界优化算法研究及其评述 |
2.5 储量估算模型动态更新研究现状 |
2.5.1 非数值型地质数据更新研究及其评述 |
2.5.2 资源量估算模型更新研究及其评述 |
3 斑岩型矿床矿体实体模型动态构建方法研究 |
3.1 斑岩型矿床主要特征 |
3.2 单工程自动圈矿及实体建模研究 |
3.2.1 单工程矿体边界圈定指标选取 |
3.2.2 单工程自动圈矿的实现 |
3.2.3 基于剖面的实体建模研究 |
3.3 基于RBF函数和MC算法的矿体建模方法研究 |
3.3.1 基于RBF函数的隐式建模方法研究 |
3.3.2 基于RBF函数的矿体建模实现 |
3.3.3 基于MC算法的等值面生成研究 |
3.3.4 基于MC算法的实体显示 |
3.3.5 等值面模型的调整 |
3.4 本章小结 |
4 矿产资源地质可靠程度评价研究 |
4.1 我国资源地质可靠程度评价问题分析 |
4.1.1 资源地质可靠程度评价方法 |
4.1.2 资源量估算结果及主要问题 |
4.2 资源地质可靠程度的勘查区评价研究 |
4.2.1 勘查区界定的原则及作用 |
4.2.2 勘查区资源可靠程度的经验法评价 |
4.2.3 勘查区资源可靠程度的地质统计学法评价 |
4.3 资源地质可靠程度局部评价研究 |
4.3.1 局部评价的流程分析 |
4.3.2 块尺度对局部评价的影响研究 |
4.3.3 空间搜索参数对局部评价的影响研究 |
4.3.4 结构分析对局部评价的影响研究 |
4.3.5 资源局部估计精度评价指标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5 露天矿资源/储量经济评价及分类研究 |
5.1 资源经济评价的基本分析 |
5.1.1 资源经济评价的尺度分析 |
5.1.2 资源经济评价的作用和流程 |
5.1.3 资源量升级为储量的关键因素 |
5.2 露天矿境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
5.2.1 单元块净价值模型构建 |
5.2.2 境界优化目标选择及排产 |
5.2.3 边坡角参数容差分析 |
5.3 资源量经济类型划分研究 |
5.3.1 资源量经济类型界定 |
5.3.2 经济类型分界点计算 |
5.3.3 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系统构建 |
5.4 本章小结 |
6 露天矿资源/储量估算模型动态更新研究 |
6.1 矿山地质数据更新研究 |
6.1.1 矿山地质数据特点 |
6.1.2 矿山地质数据类型 |
6.1.3 矿山地质数据的更新方法研究 |
6.2 资源量估算模型更新研究 |
6.2.1 实体模型更新 |
6.2.2 块体模型更新 |
6.3 矿岩边际品位指标调整机制研究 |
6.3.1 边际品位的波动性 |
6.3.2 边际品位作用空间 |
6.3.3 边际品位指标调整 |
6.4 本章小结 |
7 斑岩型矿床露天开采资源/储量动态评估方法应用 |
7.1 鹿鸣钼矿基本情况 |
7.1.1 区位及自然地理 |
7.1.2 矿区地质特征 |
7.1.3 矿体地质 |
7.1.4 矿区地质工作概述 |
7.2 实体模型构建 |
7.2.1 建模信息筛选 |
7.2.2 断层模型构建 |
7.2.3 矿体实体模型构建 |
7.3 资源地质可靠程度分级 |
7.3.1 传统几何法资源/储量分类分级 |
7.3.2 基于IDW的资源/储量分类分级 |
7.3.3 资源量勘查区分级 |
7.3.4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资源量局部分级 |
7.4 资源量经济类型划分 |
7.4.1 钼精矿价格分析 |
7.4.2 境界优化技术经济参数分析 |
7.4.3 境界优化初始有向图生成 |
7.4.4 境界优化结果分析 |
7.4.5 资源/储量分类分级 |
7.5 储量模型动态更新 |
7.5.1 地质模型更新 |
7.5.2 边际品位调整 |
7.6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我矿开展贫化损失管理工作的作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发挥老矿山地测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J]. 刘孟德. 有色矿冶, 1994(01)
- [2]我矿开展贫化损失管理工作的作法[J]. 杨忠富. 化工矿山技术, 1983(S1)
- [3]贫化损失技术管理的突破[J]. 陆都阶. 有色矿山, 1995(05)
- [4]地质测量工作如何保证贫化损失的降低[J]. 青城子铅矿. 有色金属, 1964(08)
- [5]矿山地质工作在我矿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J]. 杨木森,王甫彬. 铀矿冶, 1995(02)
- [6]乌石山铁矿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的经验[J]. 冉文铨. 江西冶金, 1992(02)
- [7]我国冶金矿山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活动综评[J]. 黎益之,吴承跃. 湖南冶金, 1980(04)
- [8]斑岩型矿床露天开采储量动态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D]. 张延凯. 北京科技大学,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