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血管畸形的血液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1](2021)在《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序贯疗法治疗脑出血44例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序贯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血肿体积、认知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肿体积、认知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外周阻力、平均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阻力、平均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速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序贯疗法治疗能显着改善机体血液动力学异常水平,减少血肿发生,提高患者生理能力。
燕鹏[2](2021)在《青年脑出血病因及高危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青年脑出血患者资料,探讨探究青年人脑出血病因特点及高危因素,从而为青年脑出血患者的个体化预防、诊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并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风湿血液科、肾内科住院治疗的542例青年脑出血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划分3组(18-29岁、30-39岁、40-45岁),根据欧洲SMASH-U脑出血分型对入选资料行病因及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1)本实验中符合条件的青年脑出血患者共总例数542例,平均年龄38.38±6.94岁,男性425例,占比78.42%,女性117例,占比21.58%,综合男女患病比例约为3.63:1。18-29岁组患病66人(男38人,女28人),30-39岁组患病174人(男145人,女29人),40-45岁组患病302人(男242人,女60人),18-29岁组与其余各组性别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542例病例中,高血压病301例(55.54%),脑血管畸形72例(13.28%),系统性疾病34例(6.27%),药物因素5例(0.92%),原因不明130例(23.99%)。其中脑血管畸形类:颅内动静脉畸形42例,烟雾病1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5例,颅内动脉瘤12例;系统性疾病类: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白血病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3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1例,子痫1例,颅内肿瘤20例,HIV感染1例;药物因素类:抗凝药物运用不当4例,鼠药中毒1例,原因不明130例。18-29岁组在高血压病、脑血管畸形、不明原因类型中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系统性疾病类型中与40-45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青年脑出血高危因素筛选标准,高血压329例,饮酒231例,吸烟198例,血脂异常163例,肥胖127例,高尿酸血症33例,糖尿病19例,抗凝药物使用16例,妊娠/产褥期6例。青年脑出血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病(60.71%)、饮酒(42.61%)、吸烟(36.53%)、血脂异常(30.07%)、肥胖(23.43%)。18-29岁组与40-45岁组五种高危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病、饮酒、吸烟中与30-39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39岁组与40-45岁组在高血压病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青年脑出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年轻化显现较女性更为明显。(2)高血压型脑出血是青年脑出血最常见类型,其次依次病因不明型、颅内血管结构异常、系统性疾病、药物因素。(3)高血压型随年龄增长占比逐步增多;脑血管畸形、原因不明型随年龄增加占比逐步减少。(4)高血压病、饮酒、吸烟、血脂异常及肥胖可能为青年脑出血常见可控制的高危因素,防治高血压、调整饮食及生活习惯、减重是改善青年脑出血的有效预防措施。
赵政政,宋敏华,江峰,于洋,孙明洁,陈付强[3](2021)在《射频热凝术与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射频热凝术与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疼痛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年龄41~83岁,性别不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射频热凝组(n=19)与球囊压迫组(n=21)。射频热凝组局麻下行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球囊压迫组全麻下行球囊压迫治疗。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球囊压迫组较射频热凝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更平稳,手术时间更短(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第3个月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时BNI疼痛评分分级及BNI面部麻木评分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射频热凝组患者术后24 h时BNI面部麻木、咬肌无力、角膜反射发生率均较球囊压迫组高(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咬肌无力症状均恢复;射频热凝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角膜反射迟钝发生率较球囊压迫组高(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日时恢复质量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射频热凝术与球囊压迫术均为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式,球囊压迫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更平稳,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齐泓竹,刘强[4](2021)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病例组)100例及同期于我院门诊检查的非卒中患者(对照组)100例,记录AIS患者入院时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度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TEG及常规凝血四项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EG参数的比较中,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凝血四项指标的比较中,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值、α角、MA值、FIB值与AIS发生事件独立相关;TEG参数α角对AIS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P<0.05),MA值具有中等诊断价值(AUC>0.7,P<0.05),常规凝血四项指标FIB值具有中等诊断价值(AUC>0.7,P<0.05)。结论 AIS患者的TEG参数有明显异常,且在轻、中、重度组中均存在差异,有望作为临床预警指标,成为临床医生指导预防及治疗工作的新工具。
付嘉越[5](2020)在《大鼠颅外动静脉畸形模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EphB4、ephrinB2表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大鼠模型,探索动静脉畸形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EphB4、ephrinB2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 AVM)中的血管生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的侧面与颈外静脉的近心端进行端侧吻合以建立动静脉畸形的大鼠模型,共造模50只大鼠进行后续实验。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镜观察、HE染色和CD31、抗平滑肌抗体(SMA)免疫组化染色以验证模型,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在细胞水平进行v WF、CD31、VE-Cadherin免疫荧光染色、MTT检测、细胞划痕试验、细胞凋亡实验、成管实验和VEGF的ELISA测定,以鉴定原代培养内皮细胞、观察AVM大鼠内皮细胞组与正常大鼠内皮细胞组两组之间细胞增殖、迁移、凋亡、成管以及VEGF分泌量的差异。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初步观察EphB4、ephrinB2两种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反转录PCR)法检测两组细胞EphB4、ephrinB2两种基因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法对EphB4、ephrinB2两种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0只接受造模的大鼠中,42只造模成功,模型成功率为84%。正常组和AVM模型组的血管之间存在形态学差异,AVM模型组发生了脑动静脉畸形的病理改变。MTT检测的AVM模型组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强于正常组内皮细胞,在第1、3、5天三个时间点的p值分别为P=0.019,P=0.00009,P=0.039。划痕实验观察到AVM模型组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高于正常组内皮细胞(p<0.05)。成管实验中,AVM模型组内皮细胞的成管能力大于正常组血管内皮细胞,在6h、12h、24h的p值分别为P=0.099,P=0.003,P=0.001,说明在6h后两组细胞间的成管能力出现差异。细胞凋亡实验检测到AVM模型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小于正常组。在AVM模型组中出现了更多的VEGF分泌,这可能说明VEGF分泌的增加与AVM模型组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加之间存在关系。EphB4/ephrinB2的免疫荧光染色提示,AVM阳性组中两蛋白的表达可能增加。EphB4/ephrinB2的RT-PCR结果表明,在模型组中,两种基因的表达都是增加的,表明通过手术造模的方式建立的大鼠AVM模型,其基因表达可能因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证明,AVM阳性组的细胞中EphB4/ephrinB2两种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细胞。结论:AVM大鼠模型和人的cAVM具有相似的血管病理结构。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和VEGF分泌的增加以及细胞凋亡的改变,表明该模型改变了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EphB4、ephrinB2在模型组中的表达量升高,提示EphB4、ephrinB2两种蛋白可能在脑动静脉畸形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血管具有调控的作用。这些改变是c AVM发展的基础,使用此模型可以进一步研究c AVM中的血管生成。EphB4、ephrinB2对血管的调控作用需要更深层面的研究。
吴佳蓉[6](2020)在《探究卒中120网络模式下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国外相比,我国溶栓率低,院前延误时间长,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卒中120网络模式建设相对较少,地区分布不均,综合救治及高级支持能力相对薄弱,网络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既往研究显示静脉溶栓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1-2],认知障碍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常见非运动症状之一[3-4],目前有关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卒中120网络模式下轻中型AIS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采用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Birmingham Cognitive Screen,BCoS)分析该类患者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患者44例,根据患者送往南沙医院救治途径的不同可分为两组,其中由卒中120网络送至我院救治25例患者为A组,自行前往我院救治的19例患者为B组。(1)记录两组患者住院天数、药物依从性及复发率,基线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差异。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脑动脉狭窄、烟酒史、颈动脉斑块、同型半胱氨酸、射血分数及相关炎症因子);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是否经由卒中120网络来院就诊、患者的ONT、DNT时间等。(2)两组患者溶栓治疗24小时后再复查头CT平扫排除脑出血,并于溶栓后3-4天内分别完善头部MR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MRP)评估,住院期间均需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3)所有入组患者入院后均由经专业培训的神经科临床医师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院后进一步电话随访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NIHSS量表以检测两组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MR灌注成像有一至两名影像科医师评估低灌注体积及梗死部位。继续随访A、B两组患者溶栓后第7天、第30天、第90天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包括MMSE、MoCA、BCoS量表评分,同时随访溶栓后第7天、第30天、第90天的mRS评分及NIHSS评分,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不同时间段的预后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临床观察不同脑区梗死的AIS患者的认知区域的损害情况。疗效评估方法:轻中型卒中指NIHSS评分为1-15分[5];预后评估采用mRS评分为标准,90dmRS评分为0-2分为预后恢复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恢复不良[6,7]。结果:(1)A、B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烟酒史、睡前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颅内动脉狭窄、同型半胱氨酸、射血分数)等基线资料差异无显着性(p均>0.05)。(2)A、B两组患者在ONT、DNT时间进行比较,A组在DNT、ONT时间方面较B组缩短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0)。(3)A、B两组在mRS预后评价上卡方检验显着性(p=0.013),A组实现临床转归良好的病例数为19例,所占比例为79.2%,B组实现临床转归良好的病例数为8例,预后良好比例为42.1%,两组间率的卡方检验值为6.234;通过比较90天mRS处于0-2分的患者病例数所占比例可知,A组实现临床转归良好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B组。在DNT、ONT时间对MRS预后评价的影响方面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得出,DNT OR=1.14,p<0.05,ONT OR=1.13,p<0.05,表明DNT、ONT对MRS预后评价具有影响较显着。应用ROC曲线分析DNT、ONT对轻中型AIS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90dmR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进行检验,DNT曲线下面积为0.964,p=0.000<0.05,ONT曲线下面积为0.930,p=0.000<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DNT、ONT对MRS预后评价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4)A组溶栓后第30天、第90天的NIHSS评分较出院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B组溶栓后第30天的NIHSS评分较出院前无明显差异(p=0.0096),B组溶栓后第90d的NIHSS评分较出院前下降(p均=0.000);通过组间比较得出,且A组溶栓后第30天、第90天NIHSS评分均较B组降低明显(p=0.001,p=0.001)。(5)A组(经120网络来院就诊组)溶栓治疗后第30天的MMSE总分与治疗后第7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自行来院就诊组)溶栓治疗后第30天、第90天的MMSE总分与治疗后第7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溶栓后第90天MMSE、第30天MoCA、第90天MoCA较出院前总分升高,差异均有显着性(p=0.005,p=0.000,p=0.000),B组患者溶栓后第30天MoCA、第90天MoCA总分较出院前升高(p均=0.000);A、B两组组间比较,第30天MMSE总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溶栓后第90天的MMSE总分、第30天及第90天MoCA总分均高于B组(p=0.047,p=0.000,p=0.000)。(6)A组(经120网来院就诊患者)与B组(自行来院就诊组)两组患者溶栓第7天的BCoS量表总分及各区域测评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第30天听觉注意总分显着提高(p均<0.05);苹果删除准确性显着提高(p均<0.05);图片命名分数显着提高(p均<0.05);BCoS量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第90天时在听觉注意总分、伯明翰规则转换分数、规则识别数、苹果删除准确性、图片命名、句子朗读时间、假词阅读时间、延迟回想、延迟再认等方面均较治疗后第7天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组间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第30天听觉注意总分、苹果删除准确性、图片命名分数显着优于B组(p=0.034,p=0.001,p=0.000);A组治疗后第90天听觉注意总分、伯明翰规则转换分数、规则识别数、苹果删除准确性、图片命名、句子朗读时间、假词阅读时间、延迟回想、延迟再认优于B组(p=0.034,p=0.041,p=0.004,p=0.001,p=0.002,p=0.000,p=0.001,p=0.004)。(7)A、B两组患者磁共振灌注成像中显示有左侧大脑半球低灌注共有26例,有右侧大脑半球低灌注的共有18例。本研究AIS患者出现听觉注意总分下降的脑低灌注区主要分布在双侧额颞叶、枕叶,出现苹果删除试验总分下降的脑低灌注区主要分布左侧额颞叶、左侧丘脑及枕叶;出现延迟回想时间延长的脑低灌注区主要分布双侧额颞叶,以优势半球为主;出现延迟再认时间延长的脑低灌注区主要分布在左顶叶、右丘脑、左枕叶、双侧额颞叶;出现句子朗读时间延长的脑低灌注区主要分布额、颞叶;出现伯明翰转换规则分数下降的脑低灌注区主要分布双侧顶叶;90dmRS为0-2分的患者出现左侧大脑半球低灌注的比例显着高于右侧大脑半球低灌注(p=0.037),左侧大脑半球低灌注患者出现苹果删除准确性总分下降比例显着高于右侧大脑半球低灌注(p=0.031),左侧大脑半球低灌注患者出现句子朗读时间延长比例显着高于右侧大脑半球低灌注(p=0.005),左侧大脑半球低灌注患者出现听觉注意总分下降、延迟回想时间延长、延迟再认时间延长、伯明翰转换规则分数下降所占比例与右侧大脑半球低灌注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院前急救启动120网络卒中预警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窗,在卒中120网络模式下及时正确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促进轻中型AIS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溶栓疗效。(2)区医联体卒中120网络模式建设可减少轻中型AIS溶栓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伯明翰认知评估量表(BCoS)为一类涉及认知域较为广泛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工具,可评估静脉溶栓治疗对轻中型AIS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尤其在记忆力、语言能力及注意力方面。(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灌注成像所显示的低灌注脑区对指导评估AIS患者卒中后认知域的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郭秀玲[7](2020)在《一站式全脑CT检查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一次CT检查即完成全脑CT平扫、脑动脉4D-CTA成像、脑静脉CTV成像、全脑灌注4D CTP成像的重建,对全脑功能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东芝320排CT对58名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检查,共扫描13个时相,对所得数据进行重建处理,获得四组目标成像。结果 58例患者检查成功51例,CT平扫未见异常22例,脑梗死29例;CTA成像中脑动脉三级分支以内血管狭窄闭塞36例(59处病变),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1例,13例未见异常;CTV成像51例均未见异常;CTP成像17例脑灌注不良。结论全脑一站式检查能对患者全脑功能进行综合评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依据。
张彦峰,邹新辉,廖晓燕,刘波颖,叶敏[8](2019)在《广东梅州客家地区脑死亡器官捐献43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客家地区脑死亡供者器官捐献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案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客家地区脑死亡供者器官捐献成功案例,分析供者年龄、死亡原因、职业、学历及年龄构成、生命支持手段、感染等情况。结果共有43例供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车祸致颅脑外伤(60.5%)、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13.9%),供者中以非固定职业人员如无业人员(27.9%)、自由职业(23.2%)以及低教育程度如中学(62.8%)、小学(25.6%)占大多数,年龄构成中主要为18~60岁人群。所有供体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其中74.4%供者使用1种或2种血管活性药物。共有37.2%的供者发生感染,肺部为主要感染灶,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供者器官中肾、肝的获取率较高。结论对脑死亡器官捐献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形成捐献工作处理体系、规范器官维护工作及提高器官获取率。
孟春,杜训松,蒋光耀,强光刘,宋培,陆松[9](2019)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血管畸形影像学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脑静脉血管畸形(CVM)患者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前瞻性选取在医院就诊的72例高度疑似CVM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检查基础上增加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SWI检查,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及SWI应用于CVM诊断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SWI检查诊断CVM的影像学特征。结果:SWI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准确率明显高于MRI诊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5,P<0.05);病灶分布诊断准确率比较,MRI明显低于SWI和病理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5,P<0.05)。在72例疑似CVM患者中SWI确诊63例,共检出病灶73个,观察图像发现70个病灶都能清晰显示,呈典型水母头样改变,纤细的深髓静脉即便不注射造影剂均能清晰显示,且病灶显示范围明显大于MRI。结论:使用SWI诊断CVM的准确率、特度度及灵敏度均较高,影像学图像清晰、辨识度高,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细小髓静脉,可作为CVM的首选诊断方法。
孙瑾,黄延林,刘忠,董桂江,童俊江,杨芳裕,林晓宁,田新华[10](2019)在《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40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中,以9~11岁患儿的比率最高(14例,35. 0%);男女比例为1. 56∶1。根据患儿脑血管造影的Spetzler-Martin分级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SpetzlerMartinⅠ-Ⅱ级者可选择3种手术方式:单纯手术切除、介入栓塞或伽玛刀手术; Spetzler-MartinⅢ-Ⅳ级者,脑内畸形血管团直径大于4 cm或有多支动脉供血者优先选择介入栓塞,然后二期清除颅内血肿并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结论早期确诊,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方式,预防脑动静脉畸形再出血,防治癫痫及早期恢复神经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儿童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预后。
二、脑血管畸形的血液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血管畸形的血液动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1)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序贯疗法治疗脑出血44例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对照组 |
1.3.2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评价指标 |
2 结果 |
2.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认知评分、生活能力评分 |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机体血液动力学水平改善情况 |
3 讨论 |
(2)青年脑出血病因及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分组及统计方法 |
1.5 病因分类诊断标准 |
1.6 危险因素的评定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流行病学特征 |
3.2 病因分析 |
3.3 高危因素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青年脑出血病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4)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TEG参数比较 |
2.2.1 病例组与对照组TEG参数比较 |
2.2.2 轻、中、重度组TEG参数比较 |
2.3 常规凝血四项指标比较 |
2.3.1 病例组与对照组常规凝血四项指标比较病例组 |
2.3.2 轻、中、重度组常规凝血四项指标比较 |
2.4 AIS发生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各指标对AIS的诊断价值 |
3 讨论 |
(5)大鼠颅外动静脉畸形模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EphB4、ephrinB2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及动物模型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探究卒中120网络模式下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7)一站式全脑CT检查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一站式全脑CT检查在脑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 |
3.2 一站式全脑CT检查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
3.3 一站式全脑CT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
(8)广东梅州客家地区脑死亡器官捐献4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器官捐献工作流程 |
1.3 供者器官功能维护 |
1.4 器官捐献获取流程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供者死亡原因及其年龄构成 |
2.2 供者职业、学历与年龄构成 |
2.3 供者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ECMO情况 |
2.4 供者传染病及感染情况 |
2.5 供者器官获取率 |
3 讨论 |
(9)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血管畸形影像学特征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仪器设备 |
1.4 检查方法 |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及敏感度比较 |
2.2 病灶分布情况分析 |
2.3 影像学特征 |
3 讨论 |
(10)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4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影像学检查及评估 |
1.4 治疗方法 |
1.5 随访及预后评判 |
2 结果 |
2.1 各年龄段及男女患儿的例数 |
2.2 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表现 |
3 讨论 |
四、脑血管畸形的血液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序贯疗法治疗脑出血44例效果观察[J]. 张倩. 药品评价, 2021(11)
- [2]青年脑出血病因及高危因素分析[D]. 燕鹏.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射频热凝术与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J]. 赵政政,宋敏华,江峰,于洋,孙明洁,陈付强.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01)
- [4]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价值[J]. 齐泓竹,刘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1)
- [5]大鼠颅外动静脉畸形模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EphB4、ephrinB2表达的研究[D]. 付嘉越.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探究卒中120网络模式下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影响[D]. 吴佳蓉. 广州医科大学, 2020
- [7]一站式全脑CT检查的临床应用研究[J]. 郭秀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03)
- [8]广东梅州客家地区脑死亡器官捐献43例分析[J]. 张彦峰,邹新辉,廖晓燕,刘波颖,叶敏. 广东医学, 2019(23)
- [9]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血管畸形影像学特征分析中的应用[J]. 孟春,杜训松,蒋光耀,强光刘,宋培,陆松. 中国医学装备, 2019(11)
- [10]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40例临床分析[J]. 孙瑾,黄延林,刘忠,董桂江,童俊江,杨芳裕,林晓宁,田新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