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管倾注法快速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高园,刘婷,张卫东,刘莉,史扬,刘思娣,付陈超[1](2022)在《环境物体表面不同采样与接种方法在不同材料表面采样结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评估不同采样方法检测不同材料表面细菌污染状况的检测效能,寻找一种既符合国家规范又能简便快捷、准确反映物体表面实际微生物污染状况的采样方法。方法将灭菌不锈钢板与灭菌无纺布表面均匀涂布腐生葡萄球菌,自然干燥后,分别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棉拭子涂抹法、载体压印法、滤膜法进行物体表面采样并检测菌落总数,比较不同采样方法的差异性。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污染浓度下,不锈钢板和无纺布均是载体压印法检出菌落数最高,其次为滤膜法,棉拭子涂抹法检出菌落数最低。当无纺布染菌量为106 CFU/mL时,载体压印法的检测合格率(30.0%)低于棉拭子涂抹法(80.0%)、滤膜法(80.0%)及ATP生物荧光法(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TP生物荧光法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在染菌浓度为107 CFU/mL时,棉拭子涂抹法与ATP生物荧光法对无纺布表面采样检测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38(P=0.002),两种采样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载体压印法对物体表面污染细菌采样菌落检出数及灵敏度高于棉拭子涂抹法、滤膜法及ATP生物荧光法,载体压印法可用于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和手表面细菌监测采样;ATP生物荧光法与棉拭子涂抹法对人工污染无纺布表面细菌载量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王海宏,史俞娜,骆佳慧,张瑶琴[2](2021)在《探索1种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的方法》文中指出通过实验探索出1种在EC肉汤培养基中添加X-gal溶液和IPTG溶液的直接培养法,测定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时间较短,能满足日常实际工作中地表水粪大肠菌群的测定要求。
车逍宇[3](2021)在《城市污水中菌群检测方法的比较》文中认为城市地区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中大肠菌群作为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在地表水水质监测评价中的作用重大。采用科学的、准确的、精准的粪大肠菌群检查方法,有助于全面监控水域粪大肠菌群的污染情况,为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传播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全面分析与对比粪大肠军群的检测方法,总结优点和缺点,获得具有准确、快速等特性的检测方法,且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刘希雅[4](2021)在《内源性电子穿梭体介导的大肠杆菌胞外电子传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子传递是细菌新陈代谢的固有特征,细菌通过电子传递获取进一步生长繁殖的能量,电子穿梭体在细菌电子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挖掘细菌关键的内源性电子穿梭体可为抑制细菌生长或杀灭细菌提供有效靶标。本文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微分脉冲伏安(DPV)法探究了大肠杆菌的关键胞外电子穿梭体,结合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对其进行解析,并对其作用进行初步探究,拟为探寻新型抑制靶标和机理提供新思路。具体结果如下:(1)建立了检测E.coli ATCC 25922的电化学活性方法,并进行了方法条件优化。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分别对大肠杆菌菌体及其生长后的培养基上清液进行分析,发现大肠杆菌能够分泌电子穿梭体与电极之间进行胞外电子传递,该电子穿梭体的表观电位在-0.45 V左右。对电化学检测大肠杆菌内源性电子穿梭体的方法进行了条件优化,确定振幅60 mV,周期0.1 s为最佳测试条件。计时电流(i-t曲线)结果显示在0.1 V恒电势下,随着细菌生长,电流响应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表明-0.45 V氧化峰与大肠杆菌生长代谢具有密切相关性。(2)探究了内源性电子穿梭体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存在方式。对大肠杆菌周围包裹的胞外聚合物(EPS)进行提取,并通过菌落平板计数、TEM、粒度测定评价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最终确定45℃加热5 h既能将EPS提取较彻底,又对细胞几乎无损害,为最佳提取条件。最后,对去除EPS后的大肠杆菌进行微分脉冲伏安测试,结果显示电子穿梭体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于大肠杆菌表面。(3)探明了大肠杆菌的内源性电子穿梭体为核黄素。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黄素类物质(包括核黄素、FMN、FAD)的氧化峰电势均在-0.45 V左右,与大肠杆菌培养基及大肠杆菌EPS的电信号一致,初步推断大肠杆菌分泌的电子穿梭体为黄素类物质。之后通过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进一步证明了 EPS中的主要氧化还原活性物质就是核黄素。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大肠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的黄素分泌情况,并证明了核黄素可以促进厌氧条件下大肠杆菌的生长,且能够提高大肠杆菌表面的电子传递效率。
张桢[5](2021)在《养殖废水的厌氧消化及短程硝化工艺研究 ——以金河生态牧业为例》文中认为养殖废水是我国主要污染物来源之一,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悬浮物(SS)、氮磷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规模化奶牛场常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奶牛场废水,将其中的易降解机物转化为甲烷实现资源回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厌氧消化效果容易受到环境温度以及工艺缺陷的影响,导致厌氧消化沼液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悬浮物、氮磷污染物、惰性有机物和残留的可降解有机物。厌氧氨氧化工艺由于低廉成本和高效脱氮的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以六安金河生态牧业奶牛场为对象,研究了奶牛场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效果;其次研究了模拟的残留有机物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设计了一套以预处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为主体的奶牛场沼液脱氮工艺流程,并启动了短程硝化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奶牛场废水的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效果。奶牛场废水的固液分离效果较差,固液分离和水解酸化处理后的厌氧消化进水SS浓度高达10~15 g/L。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效果波动较大,出水中COD浓度在1500~3500 mg/L,COD的去除率为40%~60%,SS的去除率为50%~80%。通过对奶牛场厌氧消化出水再次进行小瓶实验分析产甲烷效果,以评估其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取自6℃时的沼液经过实验室厌氧消化后,甲烷积累产量高达255.5 m L/g VSS,比取自15~20℃时的沼液增加了近100%。厌氧消化对废水中的大肠菌群灭活效果较好,大肠菌群含量降低了1.5~2.0 log,提高了奶牛场废水的生物安全性;而肠球菌灭活效果较差,仅降低0.5~1.0 log,仍需要后续消毒处理。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显着影响厌氧消化工艺效果,因此实际工艺中需要充分考虑冬季的保暖措施,同时需要优化养殖场中的固液分离和排泥系统,避免反应池中固体悬浮物的积累。(2)研究了残留有机物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影响。在快速启动两个短程硝化反应器后分别加入蛋白质和腐殖酸钠。蛋白质加入短程硝化系统后反应器内同时存在好氧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短程硝化效果不受影响,氨氧化细菌(AOB)的最大活性为31.7 mg N/(L·h)。腐殖酸钠在短程硝化系统中不会被降解和利用,在初始阶段会对AOB活性造成抑制,随着反应器的运行AOB活性迅速恢复并提高至25.7 mg N/(L·h)。在稳定阶段两个反应器的氨氮去除率都达到100%,亚硝态氮积累率稳定在90%左右。结果证明存在可降解和惰性有机物的厌氧消化沼液可以实现短程硝化工艺应用。(3)根据实际的沼液水质情况,首先以物理过滤和化学絮凝方法对奶牛场沼液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可采用快速砂滤+低浓度聚合氯化铝进行预处理以去除SS。然后设计了以预处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为主体的奶牛场沼液脱氮处理工艺流程,基于此流程在金河生态牧业奶牛场设计并建造了相应的脱氮处理装置,设计了该工艺的启动方案,并研究了沼液的短程硝化启动过程。低温、高浓度COD和SS导致短程硝化反应器在启动过程中主要以去除悬浮物和有机物好氧消化为主,运行过程中总氮去除率为10%左右而无亚硝态氮积累,说明其中存在微弱的反硝化和氨氧化活性。
杨秀红[6](2021)在《医疗污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医疗机构污水在排放前要妥善处理,通过做好管控工作,有利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为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保护。抽取辖区内医疗机构污水41份,用多管发酵法(多步骤)、多管发酵法(单步骤)对其进行粪大肠菌测定。医疗机构在污水消毒后1小时,排放前进行采样。本文在分析粪大肠菌群时主要用多管发酵法(多步骤)、多管发酵法(单步骤)等方法,并通过综合比较与研究,提出在现阶段粪大肠菌群测定中能够省略其他步骤,并在严谨的验证与完善后,亦可成为较好的选择。
陈晓娟[7](2021)在《厌氧消化及光催化法对奶牛场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灭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奶牛场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大量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及抗生素抗性基因。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会引起一系列疾病,例如口蹄疫、腹泻等。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对动物及人体健康都存在潜在的危害。奶牛场废水直接排放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奶牛场废水常用厌氧消化法处理,该方法可以将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清洁能源甲烷,但对木质纤维素等有机物降解效果不好,且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十分复杂。另外,光催化法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方法,可以利用活性氧物质攻击废水中的污染物,但光催化法对奶牛场废水生物安全性的影响尚不明确,而且光催化材料在使用后很难与水溶液分离。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首先研究了超声、臭氧及超声联合臭氧预处理(超声/臭氧预处理)对奶牛场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以及对后续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另外,还研究了基于TiO2的漂浮性材料和基于g-C3N4的漂浮性材料在光催化条件下对奶牛场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的灭活影响。1.研究了超声预处理、臭氧预处理及超声/臭氧预处理对奶牛场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和抗生素抗性基因、以及对后续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预处理均可以减少奶牛场废水中大肠菌群和肠球菌的含量,尤其是超声/臭氧预处理,在该预处理进行30分钟后,大肠菌群和肠球菌总数分别减少了99%和92%。预处理不能降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绝对浓度,但可以降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对丰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超声预处理对后续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甲烷产量的影响不大,但臭氧和超声/臭氧预处理均可以提升甲烷的产量,提升量可达10%以上。预处理-厌氧消化法明显抑制了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富集。这项研究表明超声/臭氧预处理能提高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的产量,并且还可以抑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富集。2.将TiO2负载在乙烯-醋酸乙烯上得到基于TiO2的漂浮性材料。研究了基于TiO2的漂浮性材料光催化灭活奶牛场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漂浮性材料对病原指示微生物的吸附能力较差,但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在800m W/cm2(UV254)条件下,4小时内,向体系中添加1 g/L基于TiO2的漂浮性材料(TiO2净含量)可灭活超过4个数量级的病原指示微生物量。材料浓度、光照强度以及体系中有机物浓度均会影响该材料光催化灭活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效率。将该漂浮性材料用于实际奶牛场废水时,其光催化灭活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效率下降。该漂浮性材料光催化灭活病原指示微生物的主要机理是:其吸收光子产生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攻击细胞使细胞死亡。过程中,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贡献相当。这项研究表明,用基于TiO2的漂浮性材料作为光敏剂的光催化法可灭活病原指示微生物,从而降低奶牛场废水的生物风险,也解决了光催化材料难以与水溶液分离的难题。3.将g-C3N4负载在乙烯-醋酸乙烯上得基于g-C3N4的漂浮性材料。研究了基于g-C3N4的漂浮性材料光催化灭活奶牛场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漂浮性材料对病原指示微生物几乎没有吸附能力,但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基于g-C3N4的漂浮性材料光催化灭活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效率会受到材料浓度、光照强度以及体系中有机物浓度的影响。将该材料用于实际奶牛场废水时,其光催化灭活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效率下降。该漂浮性材料光催化灭活病原指示微生物的主要机理是:光催化条件下产生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单线态氧等活性氧物质,攻击病原指示微生物使其死亡。过程中,作出主要贡献的活性氧物质是超氧自由基,其次是单线态氧,贡献最小的是羟基自由基。该项研究表明,基于g-C3N4的漂浮性材料的光催化法可以降低奶牛场废水的生物风险,并且可以有效利用可见光,也解决了光催化材料难以与水溶液分离的难题。
王彤[8](2021)在《嗜酸乳杆菌发酵枣汁的工艺及其对小鼠慢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许金榜[9](2021)在《VRBA和3M PetrifilmTM快速测试片定量检测大肠菌群的性能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补充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iolet red bile agar,VRBA)和3M PetrifilmTM大肠菌群快速测试片定量检测大肠菌群的性能数据,文中比较了VRBA和测试片对大肠菌群4种目标菌的分离与定量效果,观察目标菌菌落特征及生长率;同时对4种非目标菌进行选择性试验;以及进行质控样品和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VRBA和测试片的检测性能均可满足大肠菌群的定量检测要求。VRBA定量检测大肠菌群应严格按照国标方法进行,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漏检。基于测试片的快速简便性,建议作为日常检验的辅助手段。
赵丽,申玉金,胡宝翠,刘建洋[10](2021)在《多种不同方法对微生物能力验证样品测试结果的比较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在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样品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提高检测能力和结果准确性。方法菌落总数依据国标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由不同操作人员重复测定共10次,通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评定确定置信区间。大肠菌群通过3种方法计数,用大肠杆菌/大肠菌群测试片对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快速定性判定。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不同培养基、涂布量、接种方法的7种不同组合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本次能力验证结果报告菌落总数结果为23000 CFU/mL、大肠菌群结果为10000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为12000 CFU/mL、大肠埃希氏菌检出。4项测试结果均为满意。结论通过多种方法同步进行,能有效提高检测能力和结果准确性。
二、试管倾注法快速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管倾注法快速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环境物体表面不同采样与接种方法在不同材料表面采样结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研究方法 |
1.2.1 表面染菌 |
1.2.2 采样方法 |
1.3 培养及检测方法 |
1.4 结果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物体表面不同染菌浓度下菌落计数比较 |
2.2 4种采样方法检测物体表面合格率比较 |
2.3 相关性分析结果 |
3 讨论 |
(2)探索1种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标准菌株的测定 |
2.2 实际样品的测定 |
3 结论 |
(3)城市污水中菌群检测方法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
1.1 多管发酵法 |
(1)初发酵试验。 |
(2)复发酵试验。 |
1.2 滤膜法 |
(1)过滤水样。 |
(2)培养。 |
1.3 纸片快速法 |
(1)概念。 |
(2)检测方法。 |
1.4 酶底物法 |
(1)概念。 |
(2)检测方法。 |
2 常见检测方法比较 |
3 结语 |
(4)内源性电子穿梭体介导的大肠杆菌胞外电子传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 |
1.2.1 基于纳米导线的直接电子传递 |
1.2.2 基于细胞色素的直接电子传递 |
1.2.3 基于电子穿梭体的间接电子传递 |
1.2.4 其他电子传递机制 |
1.3 微生物间接EET研究进展 |
1.3.1 内源性ES |
1.3.2 外源性ES |
1.3.3 其他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E.coli ATCC 25922电化学活性检测方法建立 |
2.1 引言 |
2.2 试剂与仪器 |
2.2.1 实验菌株 |
2.2.2 试剂 |
2.2.3 材料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3.2 E.coli ATCC 25922的活化及培养 |
2.3.3 电极预处理及评价 |
2.3.4 E.coli ATCC 25922的电化学活性分析 |
2.3.5 电化学实验条件优化 |
2.3.6 探究-0.45V氧化峰与生物代谢的相关性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大肠杆菌电化学活性分析 |
2.4.2 大肠杆菌电子穿梭体与电极之间转移过程分析 |
2.4.3 电化学实验条件优化 |
2.4.4 -0.45 V氧化峰与生物代谢的相关性 |
2.5 本章小结 |
3. E.coli ATCC 25922内源性电子穿梭体存在方式探究 |
3.1 引言 |
3.2 试剂与仪器 |
3.2.1 实验菌株 |
3.2.2 试剂 |
3.2.3 材料和仪器 |
3.3 实验方案 |
3.3.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3.2 E.coli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及参数确定 |
3.3.3 提取EPS前后菌体活性分析 |
3.3.4 提取EPS前后菌体TEM观察 |
3.3.5 提取EPS前后菌体粒径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E. coli ATCC 25922胞外聚合物的提取 |
3.4.2 EPS提取前后菌体活性分析 |
3.4.3 EPS提取前后菌体TEM观察 |
3.4.4 EPS提取前后菌体粒度分析 |
3.4.5 大肠杆菌电子穿梭体的存在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4. E.coli ATCC 25922内源性电子穿梭体的确证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
4.1 引言 |
4.2 仪器与试剂 |
4.2.1 实验菌株 |
4.2.2 试剂 |
4.2.3 材料与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4.3.2 大肠杆菌胞外电子穿梭体的确证 |
4.3.3 核黄素在大肠杆菌生长过程中的分泌情况 |
4.3.4 核黄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 |
4.3.5 核黄素对大肠杆菌胞外电子传递效率的影响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电化学方法确证大肠杆菌电子穿梭体 |
4.4.2 荧光光谱法确证大肠杆菌电子穿梭体 |
4.4.3 高效液相色谱法确证大肠杆菌电子穿梭体 |
4.4.4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确证大肠杆菌电子穿梭体 |
4.4.5 核黄素在大肠杆菌生长过程中的分泌情况 |
4.4.6 核黄素存在下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 |
4.4.7 核黄素对大肠杆菌胞外电子传递效率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3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养殖废水的厌氧消化及短程硝化工艺研究 ——以金河生态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养殖废水的污染现状及危害 |
1.3 养殖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
1.4 养殖废水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
1.4.1 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 |
1.4.2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 |
1.4.3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 |
1.4.4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 |
1.5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奶牛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的研究 |
2.1 奶牛场厌氧消化工艺介绍 |
2.1.1 奶牛场项目概况 |
2.1.2 奶牛场工艺运行参数与原理 |
2.2 分析方法介绍 |
2.2.1 常规指标检测 |
2.2.2 厌氧消化小瓶实验 |
2.2.3 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测定 |
2.3 工艺运行效果 |
2.3.1 集污池的水质变化特征 |
2.3.2 水解酸化池的水质变化特征 |
2.3.3 厌氧消化前后水质变化特征 |
2.3.4 厌氧消化出水沉淀池Ⅰ、Ⅱ的水质变化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残留有机物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装置 |
3.2.2 实验设计 |
3.2.3 分析方法与计算公式 |
3.2.4 微生物活性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蛋白质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影响 |
3.3.2 腐殖酸钠对短程硝化系统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养殖废水厌氧消化液的短程硝化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污水特性 |
4.2.2 实验设计 |
4.2.3 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砂滤与筛滤预处理效果 |
4.3.2 絮凝沉淀预处理效果 |
4.3.3 奶牛场养殖废水厌氧消化液脱氮工艺流程设计 |
4.3.4 启动方案设计 |
4.3.5 短程硝化规模化应用处理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6)医疗污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数据统计 |
3 结果 |
3.1 水样检测 |
3.2 检测方法-多管发酵法(多步骤) |
3.3 检测方法-多管发酵法(单步骤) |
3.4 检验结果 |
3.5 讨论 |
4 结语 |
(7)厌氧消化及光催化法对奶牛场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灭活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超声和臭氧预处理对肠道指示微生物和抗生素抗性基因以及奶牛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奶牛场废水及种泥的特点 |
2.2.2 实验设计 |
2.2.3 分析方法 |
2.2.4 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测定 |
2.2.5 抗生素抗性基因基因组DNA的提取,定量和测序 |
2.2.6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预处理对奶牛场废水的影响 |
2.3.2 预处理对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TiO_2的漂浮性光催化材料灭活奶牛场废水中的病原指示微生物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基于TiO_2的漂浮性材料的制备 |
3.2.2 纯体系的制备 |
3.2.3 实验设计 |
3.2.4 细菌的计数 |
3.2.5 ROS检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材料的表征 |
3.3.2 基于TiO_2的漂浮性材料的性能 |
3.3.3 不同影响因素对漂浮性材料光催化灭活效果的影响 |
3.3.4 材料对实际奶牛场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灭活的影响 |
3.3.5 基于TiO_2的漂浮性材料光催化灭活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C_3N_4的漂浮性光催化材料灭活奶牛场废水中的病原指示微生物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基于g-C_3N_4的漂浮性材料的制备 |
4.2.2 纯体系的制备 |
4.2.3 实验设计 |
4.2.4 细菌的计数 |
4.2.5 ROS检测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材料的表征 |
4.3.2 基于g-C_3N_4的漂浮性材料的性能 |
4.3.3 不同影响因素对漂浮性材料光催化灭活效果的影响 |
4.3.4 材料对实际奶牛场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灭活的影响 |
4.3.5 基于g-C_3N_4的漂浮性材料光催化灭活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9)VRBA和3M PetrifilmTM快速测试片定量检测大肠菌群的性能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材料 |
2.1.1试验菌株 |
2.1.2培养基 |
2.1.3试验设备 |
2.1.4试验样品 |
2.2方法 |
2.2.1菌落特征试验 |
2.2.2生长率试验 |
2.2.3选择性试验 |
2.2.4质控样品试验 |
2.2.5能力验证样品试验 |
3结果与分析 |
3.1菌落特征 |
3.2生长率试验 |
3.3选择性试验 |
3.4质控样品试验 |
3.5能力验证样品试验 |
4讨论 |
5结语 |
(10)多种不同方法对微生物能力验证样品测试结果的比较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 |
1.2 培养基及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4.1 样品处理 |
1.4.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落总数检测结果与分析 |
2.2 大肠菌群检测结果与分析 |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与分析 |
2.4 能力验证结果 |
3 讨论 |
四、试管倾注法快速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境物体表面不同采样与接种方法在不同材料表面采样结果比较[J]. 高园,刘婷,张卫东,刘莉,史扬,刘思娣,付陈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2(01)
- [2]探索1种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的方法[J]. 王海宏,史俞娜,骆佳慧,张瑶琴. 能源与环境, 2021(05)
- [3]城市污水中菌群检测方法的比较[J]. 车逍宇. 智能城市, 2021(13)
- [4]内源性电子穿梭体介导的大肠杆菌胞外电子传递研究[D]. 刘希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5]养殖废水的厌氧消化及短程硝化工艺研究 ——以金河生态牧业为例[D]. 张桢.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6]医疗污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及研究进展[J]. 杨秀红. 内江科技, 2021(04)
- [7]厌氧消化及光催化法对奶牛场废水中病原指示微生物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灭活影响的研究[D]. 陈晓娟.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8]嗜酸乳杆菌发酵枣汁的工艺及其对小鼠慢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王彤. 宁夏大学, 2021
- [9]VRBA和3M PetrifilmTM快速测试片定量检测大肠菌群的性能比较研究[J]. 许金榜.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21(01)
- [10]多种不同方法对微生物能力验证样品测试结果的比较及分析[J]. 赵丽,申玉金,胡宝翠,刘建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