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体育教学中的学法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天戈[1](2020)在《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徐州市本科及专科院校的足球选项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学生学习状况、教学模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制约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的因素,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教师队伍表现为学历水平以研究生为主,职称结构以讲师和副教授为主,运动等级以二级运动员为主,科研能力属于中等,缺乏高学历教师人才且存在较大数量的教师尚无运动等级。(2)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学生学习认知状况表现为,学生对足球运动存在一定兴趣,足球运动的技术和战术成为学生的主要兴趣点;学生对本校足球课程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较高,但是学生前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水平有限,较大数量的学生对足球尚无了解。此外,学生对足球运动场场地的满意度较低。(3)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是,以三段型为主,较多高校采取并列型、三段型与三基型相结合的模式,少数学校采取俱乐部模式。教学指导层面,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足球基本技能成为教学主要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足球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结构层面以“讲解——练习——指导——评价”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关注运动技能教学,且教师更加关注对运动技能的教学和学生平时的课上表现,同时是否开设理论课程对教学程序的设定并无显著性影响;教学方法体系层面,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均按照学生选课结果进行编班,教学方式主要为示范、练习、指导、纠错,即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课堂练习的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以分组练习最为普遍,最终的课程考核采取教师评价和学校统一评价的实分制。(4)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领导重视度、运动场地、师资队伍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其重要程度依次为领导重视度、足球运动场地、学生对足球的认知水平、师资队伍。本文共计图12幅,表19个,参考文献160篇。
姚蕾[2](2011)在《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沉思》文中研究说明学校体育身系振兴民族体质之千秋伟业,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和概述,在不断的改革进程中进行总结与思考,敏锐地觉察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更好发展作为参考。
姜雪娇[3](2014)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以苏州市教师教学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随着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运用和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应当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体育新课程实施后,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传统的教学设计许多方面已不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存在一些不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设计方法,而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教学设计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为一线体育教师打造优质体育课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以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问题,并探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共分为三大部分:其一,主要论述建构主义由来和发展,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以及有关教学设计的基本定义。其二,通过对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的问卷调查得出教师教学设计实际情况,分析在建构主义视角下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其三,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结合新课改的目的及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设计实际情况,在建构主义的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框架下,将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过程等建构主义学习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对体育教学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科学素养和终生体育的能力等)进行设计,探讨出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编写出更加标准和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以期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体育学科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缺憾:学习方式的转变让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师生角色的变化对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加大了教学难度;教学资源缺乏,制约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实施等。本文的目的是让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发挥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于素梅[4](2007)在《体育“学法”研究的必要性》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体育学法问题进行梳理,首先分析教学活动各要素的构成、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性文献对学法的倡导、体育学法研究在整个教育理论和各学科研究中的比例分配,进而对体育学法研究现状进行评述,认为学法在教学活动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学法研究亟待加强。
于素梅[5](2009)在《国内外体育学法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二)》文中研究指明关于体育学法的研究目前国内外进展如何?国外集中于对哪些问题的探讨?主要采用的是何种方法?相比较而言,国内关于体育学法的研究有哪些特征,比较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何在?这些都是体育学法研究者和实践者十分关注的首要问题。
荣杰[6](2011)在《第八次课程改革对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八次课程改革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探索发现第八次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第八次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是否产生深远影响,为我国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水平,持续不断的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本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①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第八次课程改革影响下的课堂观念发生了转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理念,强调了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五个领域的特点和作用,促使学生对体育课充满兴趣。让学生慢慢由喜欢体育课改为了喜欢体育运动,自由活动兴趣大于接受体育教学兴趣,再加上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死板,对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教师的强势管理教学,限制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自由空间,学生产成了抵触情绪,造成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体育教育,只有体没有育,学生各方面发展不均衡等一些教学现象彻底消失。②备课过程的弱化,造成使体育教师产生“备课与否都能将体育课上好”的思想,武断地认为只有年轻教师才需要备课,年长教师只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完全可以进行体育教学,备课只是一种形式。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之前的备课又重新被体育教师们所重视,学生地位的突出不能依赖教学经验就得以实现,需要全面考虑教学过程。过去的优质课评比被认为是教师提高等级、职称的必要途径,往往优质课都会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和演练,被充分“设计”后得以实施,所以优质课就是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展示,与学生学习的结果毫不相干。而且体育教师在优质课评比中如果失败,积极地态度在心理上也会受到打击。在新课程改革带动下,体育教师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评比成绩的结果已经不再重要,更多的是关注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开始将新的理念融入教学当中,围绕学生为主体精心准备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争取将体育课的“优质”展示出来。③学历的不同造成了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能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认真反思教学中的欠缺,自主的通过学习充实教学过程,紧跟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引进符合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教学。凡事都有两面性使得教师在注重文化修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自身健康以及身体运动方面的关注程度,体育教师对健康的自我评价突出了教学的压力,教师意识到自身健康受到影响后未能采取必要措施。总之,第八次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无论在自身素质的培养、健康与运动习惯的建立、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形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彻底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理念。
姚伟华[7](2014)在《体育教法的相对性及选用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教法主要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讲解法、以肢体动作为主的示范法和用多媒体图版辅助的物体演示法等。体育教法在体育教学中,基于不同的条件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呈现出一定的相对性,具体表现为教法、内容相同但学生不同效果各异,教法、学生相同但内容不同效果各异,教法相同但学生、内容不同效果各异等。提出应从学生、内容和教师的角度正确选择和有效运用教法。
刘明,肖晨,王仲杰[8](2015)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德育教育的更多的元素渗透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工作中,本文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陈茂军[9](1987)在《关于体育教学中的学法问题》文中认为 一、学法是体育教学中节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法是指研究体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它应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
周孟祥[10](2006)在《从驻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审视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领域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从终身体育思想出发怎样遵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髓,对高校的体育改革与发展提出创新性对策,这是目前高校体育领域前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个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价值,在实践中对更新高校体育观念、扭转大学生“被动体育”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大学体育理论、实践与终身体育为研究对象;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分别对济南15所高校的大学生和体育教师以及高校的体育专家、教授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广泛了解体育教师、大学生的反映,并征求专家、教授对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的意见;同时辅以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保证了全文数据的可靠性、论据的翔实性和结论的有效性。本论文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模式的概念,以及终身体育的概念做了较详细的分析,论述了驻济南高校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教训,通过对驻济高校体育改革及现状的调研,重点分析了驻济高校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大学生终身体育培养产生的作用,并从终身体育视角深入探讨目前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驻济高校的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学校体育是培育终身体育观的重要场所,高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观形成的关键环节,驻济高校在体育课程改革中能够重视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主导思想实施终身体育教育。能够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提出课程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在构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多元化进程中,能够符合“合而不同”的时代发展要求。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突出了体育的终身化、自主化、个性化。
二、关于体育教学中的学法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体育教学中的学法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模式的研究 |
2.2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
2.3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新时代的界定 |
4.2 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师建设现状分析 |
4.3 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学生学习认知状况分析 |
4.4 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
4.5 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沉思(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对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的沉思 |
3.1.1 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的泛化 |
3.1.2 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的无法实现 |
3.2 对体育教学目标定位的沉思 |
3.2.1 体育教学是增强体质还是传授技能 |
3.2.2 如何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多目标 |
3.3 对体育教学的内容的沉思 |
3.3.1 如何解决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
3.3.2 竞技运动项目如何转化为体育教学内容 |
3.3.3 教学内容忽视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 |
3.3.4 体育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还是重点突出 |
3.4 体育教学方法的反思 |
3.4.1 重教法而轻学法 |
3.4.2 重分解而轻整合 |
3.4.3 重传技而轻认知 |
3.4.4 教学方法训练化 |
3.5 体育教学评价的误区 |
3.5.1 对体育教学评价目的的认识有偏差 |
3.5.2 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
3.5.3 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 |
3.6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
3.7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有效性和有限性的问题 |
4 结论 |
(3)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以苏州市教师教学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研究 |
1.3.1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
1.3.2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建构主义与体育教学设计的概述 |
3.1.1 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3.1.2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
3.2 教学设计与体育教学设计 |
3.2.1 教学设计的理论概述 |
3.2.2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
3.3 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调查分析 |
3.3.1 教师对建构主义及教学设计理论的认识 |
3.3.2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况 |
3.3.3 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各内容的认识 |
3.3.4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情况 |
3.3.5 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认识 |
3.3.6 教师对教学设计功能的认识 |
3.4 建构主义视角下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建构主义视角下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
3.4.2 建构主义视角下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构成 |
3.5.1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3.5.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 |
3.6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编写举例与对比分析 |
3.6.1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编写举例 |
3.6.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对比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
4.2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
4.3 小结 |
5 参考文献 |
6 附件 |
7 致谢 |
(4)体育“学法”研究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法是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构成要素 |
2 国家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性文献极力倡导注重学法 |
3 体育学法研究的滞后性 |
3.1 学法研究与教学其他要素研究之间的非均衡性 |
3.1.1 教育学范畴关于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 |
3.1.2 体育学科对教材、教法、学法研究的比例 |
3.2 教育理论与各学科关于学法的研究比例 |
3.3 体育学法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3.1 体育学法指导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3.3.2 体育学法与其他教学要素关系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3.3.3 体育学法理论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3.3.4 体育学法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3.3.5 体育学法创新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
4 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4种现象呼唤人们既要重“教”也要重“学” |
5 教学中学生出现的4种学习类型呼唤人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会学” |
6 结束语 |
(5)国内外体育学法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二)(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关于体育学法的研究 |
1.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
2.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刺激手段和学习效果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体育学法的研究 |
1. 国内关于体育学法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方法多集中在经验描述性研究 |
2. 国内关于体育学法的研究内容不够集中,且基本理论研究多于实践研究 |
1)关于体育学法概念的界定。 |
2)关于体育学法特征与分类的研究 |
3)关于体育学法相关概念的比较研究 |
4)关于体育学法指导的研究 |
三、体育学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对体育学法的认识层次不一 |
2. 体育学法概念认识模糊,分类标准缺乏一致性 |
3. 对教法与学法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 |
4. 对体育学法指导认识不够深入,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 |
(6)第八次课程改革对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概念的界定 |
1.2.2 体育课程改革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1.2.3 关于国内课程改革的研究 |
1.2.4 关于国外课程改革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第八次课程改革下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 |
3.2 第八次课程改革下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个人发展的分析研究 |
3.2.1 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对新形势下体育知识的了解情况 |
3.2.2 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自身的健康情况 |
3.2.3 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情况 |
3.3 第八次课程改革下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在思想认识方面的调查分析 |
3.3.1 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的态度 |
3.3.2 中学体育教师对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态度 |
3.4 第八次课程改革前后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在课堂行为方面的调查对比分析 |
3.4.1 教师在教学手段方面的对比分析 |
3.4.2 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对比分析 |
3.4.3 教师在教学管理形式方面的对比分析 |
3.5 第八次课程改革下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课程态度的调查分析 |
3.5.1 第八次课程改革下对备课态度的调查分析 |
3.5.2 第八次课程改革下对优质课态度的调查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体育教师层次的增长得益于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实施 |
4.1.2 新课程改革督促教师自身素质培养 |
4.1.3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态度积极 |
4.1.4 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 |
4.1.5 教师更加重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准备 |
4.2 建议 |
4.2.1 各级部门要充分重视教育人才体系建设 |
4.2.2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
4.2.3 教师要建立正确的学习与健康观念,培养自身运动锻炼习惯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体育教法的相对性及选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教法的相对性 |
1.1教法、内容相同但学生不同效果各异 |
1.2教法、学生相同但内容不同效果各异 |
1.3教法相同但学生、内容不同效果各异 |
2体育教法选用的策略 |
2.1转变观念重学法 |
2.2观察学法联想教法 |
2.3考虑内容难易度确定教法 |
(8)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1.1、选题依据 |
1.2、研究目的意义 |
2、分析与讨论 |
2.1、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
2.2、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
(1) 德育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
(2)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体现。 |
(3) 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
2.3、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特点 |
(1) 直接参与性。 |
(2) 身心合一性。 |
(3) 合作性。 |
2.4、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 |
(1)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
(2) 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
(3) 寓情于教, 以情感人。 |
(4)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
(5) 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 |
(6) 结合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
(7) 教师的表率作用。 |
3、结语 |
(10)从驻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审视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3.1 终身体育的基本含义 |
3.2 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培养的重要作用 |
3.3 终身体育思想影响下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
3.4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青睐终身教育 |
3.5 驻济高校体育改革中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培养的调研与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主要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目录 |
四、关于体育教学中的学法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徐州市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D]. 李天戈.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沉思[J]. 姚蕾.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3]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以苏州市教师教学设计为例[D]. 姜雪娇. 苏州大学, 2014(12)
- [4]体育“学法”研究的必要性[J]. 于素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07)
- [5]国内外体育学法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二)[J]. 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09(02)
- [6]第八次课程改革对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影响的研究[D]. 荣杰. 河南师范大学, 2011(06)
- [7]体育教法的相对性及选用策略[J]. 姚伟华. 体育学刊, 2014(01)
- [8]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刘明,肖晨,王仲杰.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20)
- [9]关于体育教学中的学法问题[J]. 陈茂军. 体育教学, 1987(04)
- [10]从驻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审视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D]. 周孟祥. 山东师范大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