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动凿岩机振动频谱组成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仝矿伟[1](2020)在《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红外识别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矿用空压机作为煤矿生产的重要动力源和安全保障设备,在煤炭安全高效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矿用空压机的智能化水平制约着矿井压风系统的工作可靠性,而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准确快速识别是实现其智能控制的前提。目前矿用空压机主要由人工定时巡检实现工作状态监测,并依靠操作工人的经验进行工作状态识别和故障诊断。因此,有必要对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识别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进而提高空压机的智能化水平。矿用空压机所处工况具有温度高、噪声强、振动剧烈的特征,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穿透性强及不受外部噪声及光照条件影响的特点。通过矿用空压机辐射的红外信号,可以实现对关键部件的状态识别。本课题以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红外识别为研究目标,利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获取空压机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图像,对原始红外图像中复杂背景噪声在线去除、超高维图像特征快速降维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空压机工作状态准确识别等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矿用空压机的基本结构,并结合生产实际,详细研究了螺杆式空压机吸气、封闭、压缩和排气的工作原理,基于矿用空压机状态识别系统的功能需求,搭建了矿用空压机状态识别的总体框架,分析了其主要组成和识别流程。(2)设计了基于优化小波阈值的红外图像去噪算法,消除原始红外图像中包含的高斯噪声和冲击噪声,利用改进的果蝇算法获取各阶小波去噪阈值,并针对标准果蝇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引入动态步长分布算子增强全局和局部寻优能力。(3)研究了超高维数据的低维表征方法,提出了基于流形学习的非线性降维方法对红外图像进行降维,设计了矿用空压机状态识别评价系统,引入堵塞率ρ和堵塞程度判别因子Φ、温度偏离因子γ和空压机健康状态评价因子H对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进行详细划分。(4)提出了基于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矿用空压机运行状态识别算法,利用改进的蝙蝠优化算法对非线性支持向量机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并在基本蝙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精英族群和探索族群增强蝙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实现了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的准确识别。设计并搭建了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识别系统,在实验室和龙王庄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对矿用空压机红外图像进行有效处理,能够准确识别空压机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为进一步提高空压机的智能化水平奠定了基础。该论文有图50幅,表18个,参考文献146篇。
陈元利[2](2020)在《马坑铁矿井巷掘进亚光面爆破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坑铁矿拟采用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底部结构巷道建设比一般巷道稳定性要求要高。经跟踪调研发现现有方案采用二次压顶方式进行巷道建设,其周边眼间距布置不均匀和不在同一条线上,导致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准静压力作用不能在一条线上,从而出现超欠挖严重现象。在压顶爆破过程中,为保证压顶区矿体全部崩落,使用炸药量稍多,造成顶板矿体损伤较大,在频繁爆破振动作用下,巷道大面积存在片帮和落顶现象。后期支护面积大,增加了巷道建设成本。马坑铁矿对放矿结束后的采空区进行分区充填,底部结构服务时间短,而光面爆破技术成本高昂,采用光面爆破显然是极大的经济浪费。论文在光面爆破的基础上提出亚光面爆破技术,以期满足马坑铁矿深孔频繁爆破累计损伤,减小支护成本。(1)为了满足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先在充分调研了解现有方案和矿山所用炸药性能及钻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分别在磁铁矿体和夹石矿体进行了爆破漏斗实验,计算出最佳埋深和最佳比例比例埋深。研究发现:小构造对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影响很大,含夹石比纯磁铁矿难爆,在本矿山开采中,应当着重考虑含夹石矿体,合理优化采矿方法。通过光面爆破一般装药结构,炸药单耗应控制在1.75kg/m3~1.85kg/m3之间,最小抵抗线取800mm~1300mm即可,孔底距为900mm~1300mm,对后续亚光面爆破参数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掏槽质量直接影响于光面爆破效果和进尺,为合理选取掏槽方案,分别对楔形掏槽、直眼掏槽和复合型掏槽进行现场实验,对掏槽耗材和掏槽钻眼考虑,选取适合本矿山适合的掏槽方式。从楔形掏槽看出,楔形掏槽能形成良好的掏槽空腔,掏槽炸药消耗量和雷管消耗量也比直眼掏槽使用量多,且受巷道断面影响很大,建议在大断面巷道掘进时使用。在直眼掏槽中,在矿体完整性较好,无明显夹石时,建议采用“1+8”型直眼掏槽,在存在小构造裂隙和夹石矿体时,则采用“2+8”型直眼掏槽。采用4个空直眼、1个装药直眼和两排对称斜眼爆破的复合型掏槽方式,有直眼掏槽和楔形掏槽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炸药量和雷管消耗量大的问题,在钻眼过程中偏斜率受转眼工人影响很大,对此,在条件复杂的矿体可以使用复合型掏槽方式。(3)对掏槽、掏槽辅助眼、二圈眼和轮廓线眼的布置实验,找出合理的布眼位置范围。在三种亚光面爆破方案中,“1+8”型49孔和“2+8”51孔周边眼应间隔800mm均匀分布,而出矿进路间距应控制在600mm内。起爆方式上,顶眼和帮眼应分两个段别起爆。装药结构上,应采取27mm型炸药,“1+8”型49孔和“2+8”51孔间隔取80mm,出矿进路取300mm。光面辅助眼在矿体完整性好或大理化灰岩等软弱岩体只需要两个光面辅助眼即可,在石英岩小构造情况下则需要三个光面辅助眼。综合4种爆破方案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虽然现行方案在工程凿岩量和火工材料消耗上具有略微优势,然而在巷道轮廓规整性、炮孔利用率、炮痕率和围岩损伤控制等方面的爆破效果与三种亚光面爆破有较大差距。(4)通过萨道夫斯基公式,推导出矿体属于坚硬矿体,四种方案都在安全标准范围内,爆破振动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在合理范围内。由小波包能量分析,发现现有方案对围岩损伤比亚光面爆破更大。小波包能量结合瞬时能量谱分析,表明现有方案压顶区使用炸药量对顶板损伤大,而周边眼布置不均,导致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不在同一条线上,从而致使现有方案半孔率并没有亚光面爆破技术。(5)松动圈测定,更进一步证明亚光面爆破损伤比现有方案更小。声波波速曲线显示现有方案试验区域松动圈主要受开挖影响,而“2+8”方案试验区域则是受岩体本身原生节理影响较大。根据松动圈支护理论,现有方案和“2+8”方案需要进行支护。支护经济指标和巷道建设经济指标对比,进一步验证了亚光面爆破比现有方案更优。
席汝凯[3](2017)在《基于最优凿岩转角的液压凿岩机效率提升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矿山、隧道、建筑等行业发展迅猛,作为凿岩钻孔的主要工具,液压凿岩机得到广泛应用,而凿岩效率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因此液压凿岩机效率的提升一直是凿岩机械研究的重点。本文依托国家863课题“智能中深孔全液压凿岩台车”,基于最优凿岩转角理论,提出通过实时检测液压凿岩机冲击频率,匹配与之对应的回转速度,以提升凿岩效率的方案,并建立了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阐述国内外液压凿岩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凿岩效率提升的研究情况;通过研究液压凿岩机的工作机理,提出通过在凿岩过程中保持最优凿岩转角提升液压凿岩机的凿岩效率,并设计了可行的回转速度控制方案。对凿岩过程中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利用数据采集理论及信号分析与处理理论对振动信号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上论证了提取出液压凿岩机的冲击频率的可行性。其次,对基于凿岩转角的回转速度控制系统方案进行分析,设计了可行的实现方案;基于LabVIEW平台搭建了信号采集、处理及传输模块,完成了提取液压凿岩机冲击频率及匹配最优转速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器的功能;分析了电磁比例换向阀的特性,并利用控制器接收最优转速匹配控制电流,完成对比例阀开度的控制;对信号采集、处理及传输模块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最后,依托863项目“智能中深孔全液压凿岩台车”,在工业试验现场对搭载控制系统的凿岩台车进行凿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恶劣环境的凿岩现场工作稳定,并且回转速度控制系统对凿岩效率有显着提升,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最优凿岩转角的根据冲击频率调节回转速度控制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
郑跃华[4](2011)在《煤矿井下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文中认为针对煤矿井下噪声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噪声,改善矿井的工作.环境。
刘红波,陈文光[5](2010)在《矿井噪声治理的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矿井噪声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噪声,改善矿井的工作环境。
程晓辉[6](2007)在《建筑物拆除施工噪声评价及控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废旧建筑物的拆除施工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居民和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拆除施工所使用的大功率机械及爆破产生的强烈噪声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拆除噪声进行有效地防治迫在眉睫,如何治理和改善拆除施工现场周围的声环境成为一项重大的课题。本论文总结了建筑物拆除噪声污染研究现状,分别从拆除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不同机械和不同时段所产生的噪声进行分析,确定了拆除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噪声源,并深入分析了液压破碎机、风动凿岩机、空压机这几种主要噪声源的声学特性。建筑物拆除施工多为小规模的施工项目,在确定拆除施工噪声评价的等级和评价方法上,遵照现行的技术规范我们对拆除施工噪声的评价通常按三级评价标准进行,拆除现场噪声源的调查采用现场测量和收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拆除施工现场噪声源多为点声源,也有多个液压破碎机并排施工或多个凿岩机并排使用的情况,这时声源呈现为线声源,在对拆除施工噪声评价预测模型的建立中,本文是在总结和分析了已有的部分噪声评价预测模型基础上,针对拆除施工的特点,在户外噪声衰减模型的基础上发展,提出了适合建筑物拆除施工的噪声评价模型。在分析拆除施工现场不同噪声源产生噪声的原因后,确定运用技术和法规相结合的手段来减少拆除过程中复杂的噪声排放。技术方面分别从声源处、传播途径上、接收者处采取不同措施对拆除噪声进行降噪处理,文中具体对液压破碎机、风动凿岩机、空压机的降噪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采用降噪方法后的效果;法律法规方面,建立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对拆除施工进行管理,协调施工方与业主的矛盾,协调施工方与周围居民的矛盾,最终达到清洁施工。文章最后以武汉江汉一桥汉阳桥头原振华公寓爆破拆除工程为例,现场调查确定了该拆除施工现场的主要噪声源为一台现代210液压破碎机和施工中的风动凿岩机等。在此基础上运用提出的拆除噪声模型对该拆除施工噪声进行噪声影响评价,得出该拆除施工产生的噪声已经对周围的声环境构成影响,并提出了减小该拆除施工现场噪声的方法。
王艳,王荣杰[7](2007)在《石材矿山开采气动凿岩机噪声污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当前石材矿山开采气动凿岩机噪声污染严重问题,分析了气动凿岩机工作原理以及噪声机理。介绍了气动凿岩机噪声污染的特点和性质。提出了控制噪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现有的消声器进行了改进,实际应用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王荣杰,陈虹微[8](2006)在《风动凿岩机噪声分析及控制》文中提出针对现有风动凿岩机消声器的缺点,从凿岩机的工作特性和噪声机理分析入手,提出降低噪声的控制方法,并研制高效实用的排气消声装置。
王荣杰,陈虹微[9](2006)在《气动凿岩机噪声机理分析及改进》文中提出针对现有气动凿岩机消声器的缺点,从凿岩机的工作特性和噪声机理分析入手,提出降低噪声的控制方法,并研制出高效实用的排气消声装置。
余斌[10](1997)在《论地下矿山噪声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文中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地下矿山目前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为了有效进行噪声的防治,首先应该依据所需的数据类型选择进行各种噪声检测工作;噪声防治的方法包括处理噪声源、中断噪声途径或噪音的传播以及隔离劳动者与噪音的接触等.
二、风动凿岩机振动频谱组成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动凿岩机振动频谱组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红外识别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2 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识别系统总体设计 |
2.1 矿用空压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 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识别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3 矿用空压机红外热图像去噪技术研究 |
3.1 不同传感信号在表征空压机工作状态中的适用性分析 |
3.2 红外热成像原理及其在空压机运行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
3.3 矿用空压机关键部件红外热图像自适应去噪 |
3.4 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矿用空压机红外图像降维方法研究 |
4.1 机械学习降维方法概述 |
4.2 图像降维方法对比分析 |
4.3 图像降维算法的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机器学习的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识别方法研究 |
5.1 空压机工作状态划分方法 |
5.2 空压机工作状态红外识别算法 |
5.3 本章小结 |
6 实验研究 |
6.1 实验室实验平台的搭建 |
6.2 实验室试验结果分析 |
6.3 工业性试验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马坑铁矿井巷掘进亚光面爆破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爆破漏斗研究现状 |
1.2.2 掏槽研究现状 |
1.2.3 光面爆破研究现状 |
1.2.4 爆破振动研究现状 |
1.2.5 爆破振动信号分析 |
1.2.6 围岩松动圈研究现状 |
1.3 亚光面爆破技术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现场调研及矿体岩石力学参数确定 |
2.1 引言 |
2.2 地质条件 |
2.3 爆破器材 |
2.4 现行方案 |
2.4.1 装药结构 |
2.4.2 方案效果 |
2.5 岩石力学参数确定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爆破漏斗试验及亚光面爆破参数初步确定 |
3.1 引言 |
3.2 爆轰破坏岩石过程 |
3.3 利文斯顿爆破漏斗 |
3.4 地下爆破漏斗一般方法 |
3.4.1 爆破漏斗实验方法 |
3.4.2 位置选取 |
3.4.3 爆破漏斗器材 |
3.4.4 填塞器材 |
3.5 数据测量 |
3.6 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
3.7 亚光面爆破参数初步确定 |
3.8 AHP(层次分析)模型建立 |
3.8.1 判断矩阵 |
3.8.2 权重的计算 |
3.8.3 聚类分析 |
3.8.4 加权聚类分析 |
3.8.5 AHP模型计算 |
3.8.6 Q型聚类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掏槽方式选取及掏槽参数的确定 |
4.1 引言 |
4.2 楔形掏槽理论分析 |
4.2.1 同列眼距确定 |
4.2.2 掏槽眼倾斜角度确定 |
4.2.3 孔底间距参数确定 |
4.3 直眼掏槽理论分析 |
4.3.1 空孔作用机理 |
4.3.2 起爆方式 |
4.3.3 掏槽炸药量 |
4.3.4 中心孔与空孔间距 |
4.4 实验条件 |
4.4.1 矿体条件 |
4.4.2 爆破条件 |
4.5 实验过程 |
4.5.1 楔形掏槽实验 |
4.5.2 直眼掏槽实验 |
4.5.3 复合型掏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亚光面爆破试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光面爆破理论基础 |
5.3 光面爆破与亚光面爆破区别 |
5.4 亚光面爆破参数确定 |
5.4.1 炮眼深度及直径 |
5.4.2 掏槽方式确定 |
5.4.3 最小抵抗线 |
5.4.4 炮眼间距 |
5.4.5 装药结构 |
5.4.6 超欠挖测量 |
5.5 亚光面爆破现场试验 |
5.5.1 初始条件 |
5.5.2 方案选取 |
5.5.3 起爆方式 |
5.5.4 爆破效果 |
5.6 克服小构造石英带亚光面爆破实验研究 |
5.6.1 起爆方式 |
5.6.2 爆破效果 |
5.7 出矿进路亚光面爆破试验研究 |
5.7.1 装药结构 |
5.7.2 爆破效果 |
5.8 技术经济指标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爆破振动效应分析 |
6.1 引言 |
6.2 爆破振动对巷道安全测算 |
6.3 基于HHT爆破振动信号瞬时能量分析 |
6.3.1 Hilbert边际谱分析 |
6.4 现场实验 |
6.5 萨道夫斯基安全计算 |
6.6 爆破振动信号瞬时能量分析 |
6.6.1 EMD小波阀值去燥 |
6.6.2 边际谱分析 |
6.6.3 小波包能量分析 |
6.7 导爆管雷管微差时间和误差识别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围岩松动圈测试与围岩破碎支护研究 |
7.1 引言 |
7.2 声波法测试松动圈原理 |
7.3 测点平面布置 |
7.3.1 测试现场概况 |
7.4 声波法测试结果分析 |
7.5 支护方案 |
7.6 支护成本经济指标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 |
8.1 研究结果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基于最优凿岩转角的液压凿岩机效率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液压凿岩机的发展状况 |
1.2.1 国外液压凿岩机的发展与现状 |
1.2.2 国内液压凿岩机及相关设备发展与现状 |
1.3 液压凿岩机效率提升方法研究 |
1.4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0 课题来源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液压凿岩机相关机构及最优凿岩转角理论分析 |
2.1 液压凿岩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
2.2 凿岩破碎机理 |
2.2.1 岩石特性对凿岩影响 |
2.2.2 液压凿岩机凿岩机理 |
2.3 凿岩过程力学分析 |
2.3.1 轴向推力的计算 |
2.3.2 回转扭矩的计算 |
2.4 回转速度分析 |
2.5 最优凿岩转角的确定 |
2.6 控制方案 |
2.6.1 回转机构结构 |
2.6.2 凿岩液压系统 |
2.6.3 回转控制方案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液压凿岩机冲击频率采集方法 |
3.1 液压凿岩机振动机理分析 |
3.1.1 振动源分析 |
3.1.2 可行提取方法研究 |
3.2 数据采集 |
3.2.1 数据采集系统 |
3.2.2 采样定理及采样方式 |
3.2.3 量化与编码 |
3.3 信号处理与分析 |
3.3.1 信号预处理 |
3.3.2 傅里叶变换 |
3.3.3 功率谱分析 |
3.3.4 窗函数及相关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凿岩转角的回转速度控制系统设计 |
4.1 系统整体方案 |
4.2 信号采集、处理及传输模块 |
4.2.1 LabVIEW平台简介 |
4.2.2 硬件介绍 |
4.2.3 软件实现 |
4.3 控制器控制回转速度模块 |
4.3.1 控制器硬件 |
4.3.2 电磁比例换向阀特性 |
4.3.3 软件实现 |
4.4 回转速度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回转速度控制系统现场试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及内容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内容 |
5.2 实验方案 |
5.2.1 实验设备 |
5.2.2 实验场地 |
5.3 实验步骤 |
5.4 结果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4)煤矿井下噪声污染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井下噪声控制的程序和原则 |
2 矿井噪声控制方法 |
2.1 通风设备噪声的控制 |
2.2 空压机噪声控制 |
2.3 风动凿岩设备噪声控制 |
3 结语 |
(6)建筑物拆除施工噪声评价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噪声研究现状 |
1.2.1 噪声测量和监测 |
1.2.2 噪声评价现状 |
1.2.3 噪声预测模型现状 |
1.2.4 相关噪声法规现状 |
1.2.5 拆除施工噪声治理现状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和内容 |
第2章 建筑物拆除噪声的调查与分析 |
2.1 噪声分类及建筑噪声 |
2.2 建筑物拆除方法分类 |
2.3 拆除现场主要噪声源分析 |
2.3.1 拆除机械动力系统的噪声 |
2.3.2 拆除机械内部各组件之间互相作用辐射的噪声 |
2.3.3 拆除工具与被拆除物互相作用辐射的噪声 |
2.3.4 被拆除物之间碰撞和塌落到地面产生的噪声 |
2.3.5 拆除爆破噪声 |
2.3.6 拆除噪声主要声源总结 |
2.4 拆除噪声特性分析 |
2.4.1 液压破碎机噪声特性 |
2.4.2 凿岩机噪声特性 |
2.4.3 空压机噪声特性 |
2.4.4 炸药爆炸噪声特性 |
2.5 拆除噪声的普遍特性 |
第3章 拆除施工噪声的评价 |
3.1 拆除施工噪声的评价标准 |
3.1.1 拆除施工噪声评价量 |
3.1.2 拆除施工噪声评价等级和范围 |
3.1.3 拆除施工噪声评价的调查 |
3.1.4 拆除施工噪声的预测 |
3.2 拆除噪声预测模型 |
3.2.1 已有典型模型介绍 |
3.2.2 拆除噪声模型的建立 |
第4章 拆除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
4.1 拆除噪声的危害及影响 |
4.2 拆除施工噪声的控制 |
4.2.1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拆除施工噪声 |
4.2.2 拆除爆破噪声的预防 |
4.2.3 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管理 |
第5章 拆除工程噪声评价与控制实例 |
5.1 工程简介 |
5.2 该拆除施工声环境影响评价 |
5.2.1 施工现场噪声源的调查确定 |
5.2.2 施工现场噪声源的测量 |
5.2.3 施工现场噪声评价 |
5.2.4 减小施工现场噪声措施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风动凿岩机噪声分析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风动凿岩机的工作原理 |
2 风动凿岩机噪声机理分析 |
2.1 噪声源 |
2.1.1 机械噪声 |
2.1.2 空气动力性噪声 |
2.2 噪声特点及机理分析 |
2.2.1 特点 |
2.2.2 机理分析 |
2.2.3 影响因素 |
3 改进 |
3.1 原有消声器缺点 |
3.2 使用新型消声器 |
3.3 实验测试和实际应用 |
4 结 语 |
四、风动凿岩机振动频谱组成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矿用空压机工作状态红外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 仝矿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2]马坑铁矿井巷掘进亚光面爆破试验研究[D]. 陈元利.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3]基于最优凿岩转角的液压凿岩机效率提升研究[D]. 席汝凯. 长沙矿山研究院, 2017(01)
- [4]煤矿井下噪声污染控制技术[J]. 郑跃华. 科技视界, 2011(01)
- [5]矿井噪声治理的分析与研究[J]. 刘红波,陈文光. 矿业工程, 2010(03)
- [6]建筑物拆除施工噪声评价及控制[D]. 程晓辉.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5)
- [7]石材矿山开采气动凿岩机噪声污染研究[J]. 王艳,王荣杰. 石材, 2007(05)
- [8]风动凿岩机噪声分析及控制[J]. 王荣杰,陈虹微.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6(06)
- [9]气动凿岩机噪声机理分析及改进[J]. 王荣杰,陈虹微. 矿山机械, 2006(06)
- [10]论地下矿山噪声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 余斌. 山东冶金, 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