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46例临床观察

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46例临床观察

一、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46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梁擎模[1](2000)在《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23例》文中研究表明

刘世巍[2](2012)在《扶正清热利湿法防治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病原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极易复发和重新感染,对于在半年内发作2次、1年内发作3次以上的尿路感染,属再发性尿路感染(recurrentant urine tract infections, RUTIs),其反复发作和细菌耐药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和难点。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治疗方案有重要现实意义,这正是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所在。严格设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深入病原学机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前期临床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再发性尿路感染,开展扶正清热利湿法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同时对最常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UPEC)的基因型、致病性及耐药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分为三部分:(1)扶正清热利湿法辨证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2)尿路感染病原学分析——UPEC基因型、毒力基因及耐药谱研究。(3)扶正清热利湿法治疗UPEC尿路感染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第一部分:扶正清热利湿法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平行、随机、对照、盲法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扶正清热利湿法辨证治疗对于再发性尿路感染症状缓解率、细菌清除率、复发及再发率的影响,客观评价扶正清热利湿法对再发性尿路感染的防治疗效。[方法]采用了平行、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分为阴虚湿热证和阳虚挟湿证两层,每层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共纳入观察病例90例,其中阴虚证中药组40例,对照组20例,阳虚证中药组20例,对照组10例。阴虚中药组采用滋阴通淋法(通淋1号),阳虚中药组服用温阳通淋法(通淋2号)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同时服用安慰剂,疗程1周。共随访6个月。观察扶正清热利湿法辨证治疗对于再发性尿路感染症状缓解率、尿检WBC转阴率、细菌清除率、复发及再发率的影响。[结果]1、对全部入组病例的年龄、发作次数、致病菌种分布情况分析显示,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中位数为56.5岁。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见为大肠埃希氏菌,占63.8%,该菌种在阴虚证组所占百分比为63%,和阳虚证组(64%)相比无明显差异。分离到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肠球菌属的患者发作次数较高在(>5次/6月)。2、中药组、对照组证候疗效结果显示,中药组痊愈、显效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其中,阴虚证中药组尿急、尿频、尿道灼痛、尿黄赤混浊、少腹胀痛症状均有极显着改善(P<0.01),尿不尽症状显着改善(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症状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比较,中药组对尿频症状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症状无显着差异。证候学疗效评价结果显示,阴虚证中药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中药组症状痊愈率高于对照组。阳虚证中药组小便不畅、小腹坠胀、颜面浮肿、肢体浮肿症状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遇劳加剧、大便溏薄症状有极显着差异(P<0.01)。证候学疗效评价结果显示,阳虚证中药组有效率、痊愈率均高于西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3、两组治疗1周后尿检WBC的转阴率比较结果显示:不管在阴虚证组、阳虚证组还是两证合并后统计,中药组的尿WBC转阴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4、不管在阴虚证组、阳虚证组还是两证合并后统计,在治疗第14d,中药组细菌清除情况优于对照组,而随监测时间延长,两组差异越来越小,在疗程结束时,两组细菌清除率相当。比较两组大肠埃希氏菌(Ecoli)感染RUTIs患者的细菌清除情况,在治疗第14d,中药组细菌清除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而随监测时间延长,两组差异越来越小,在疗程结束时,两组细菌清除率相当。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BSL)大肠埃希氏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中药均可有效清除(75%),对照组未能清除。5、随访6个月后统计两组复发率,中药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阴虚证组有显着性差异(P<0.001)。[结论]1、再发性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该菌也是引起反复发作的主要致病菌。2、扶正清热利湿法辨证治疗对于部分阳虚证候的改善显着优于西药组,对于阴虚证候的疗效不劣于西药组,特别对于湿热下注证候疗效显着。中药总体证候疗效不劣于西药组。3、扶正清热利湿法辨证治疗有助于促进炎症恢复,减少组织损伤。4、扶正清热利湿法辨证治疗对于致病菌的清除效率高于西药组,总体清除能力不劣于西药组。同时能够有效清除产耐药酶菌株。5、扶正清热利湿法辨证治疗防止尿路感染再发疗效优于西药组。第二部分尿路感染病原学分析----UPEC分离株的基因型、毒力基因及耐药谱研究[目的]针对再发性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UPEC,通过对其基因型及遗传多态性、致病性(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性以及三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UPEC致病和耐药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重复序列PCR (rep-PCR)指纹分析技术,通过对模板制备、扩增条件和电泳条件等的优化,建立UPEC的Rep-PCR分型方法,对我院分离的205株UPEC菌株进行Rep-PCR分型,了解是否存在亲缘相近的基因型组和基因多态性。选取在UPEC中有广泛分布的24个毒力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在分离株中筛选毒力基因,了解各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UPEC临床分离株对常见的17种抗生素的耐药谱。综合细菌的基因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谱,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UPEC致病和耐药的生物学机制。[结果]1、通过条件的摸索和优化,建立了UPEC分离株的Rep-PCR分析方法。2、205株UPEC分离株经Rep-PCR分析,共分出了158个分支,这些型聚类为A到H共8个基因组群。3、毒力基因筛选结果显示,已知的24个毒力基因中我们检测到15个,最常见的为Fimh、traT、AerJ、papGⅢ、PAI、 fyuA、PapG,且各毒力基因在分离株中的分布存在显着差别。4、耐药谱分析结果显示,耐药率(未计入中度耐药)最高的是派拉西林,耐药率为78.54%,其次是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分别为66.34%、65.37%和50.24%。不同科室的UPEC分布和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5、各基因型组主要毒力基因分布情况相似,E、F组携带毒力基因较少,但各基因型组的耐药性无明显差异。6、毒力基因数量与EBSL、耐药率呈显着正相关,其中traT与耐药呈极显着正相关,PAI与敏感性呈显着负相关,某些毒力基因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1、UPEC分离株基因型别众多,存在遗传多态性,其主要基因型的菌株在各科室均有流行。2、UPEC对多种抗生素均耐药,表现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3、UPEC的致病相关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存在显着正相关,携带毒力基因越多,耐药性越强。4、UPEC基因型与耐药性之间未发现显着相关性,提示其耐药性可能通过质粒水平向快速传递获得为主。第三部分:扶正清热利湿法治疗UPEC尿路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目的]根据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性分析,选择致病性强、泛耐药、产EBSL的UPEC菌株,建立Balb/c小鼠尿路感染模型。采用扶正清热利湿方和亚胺培南(IPM)分别对小鼠模型进行干预,评价中药对多重耐药UPEC尿路感染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及对UPEC耐药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分析中药的抑菌/杀菌作用。[方法]根据UPEC毒力基因和耐药性分布,选取UPEC分离株,分别以高、中、低剂量量(1×109,1×108和1×107cfu)尿路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观察小鼠精神状态和死亡情况,对尿液中分离细菌计数,分析尿液中排菌情况;将造模成功的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高、低剂量组、抗生素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和IPM治疗,正常小鼠作空白对照组,观察治疗后各组小鼠死亡情况和存活小鼠精神状态,分析尿液、脾、肾、膀胱中细菌数变化,分析各组小鼠脏器指数,综合分析比较各组疗效。对治疗后分离的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比较中药与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分析中药及抗生素原药及含药血清对UPEC201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1、选取了UPEC201菌株(携带主要毒力基因、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作为造模用菌株。选取高剂量(1×109)为造模剂量,建立了UPEC201菌株的UTI小鼠模型。该剂量下小鼠感染后死亡率为33.4%,感染后第21天仍能检测到细菌。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各治疗组小鼠死亡率降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抗生素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0%、40%和80%。各治疗组小鼠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在观察结束时精神状态可恢复到正常小鼠状态。3、细菌计数结果显示,各治疗组疗后尿菌计数显着下降,在治疗后第7天,高剂量组和抗生素组尿液中细菌完全清除。而脏器中的细菌并不能被清除。第14d,中药高剂量组膀胱、脾脏细菌计数均低于模型组和抗生素组,尿液、肾脏的细菌计数与抗生素相当。4、各治疗组小鼠的脏器指数与模型组相比降低,其中高剂量组与抗生素组的脏器指数相当。5、中药治疗后,细菌的耐药性发生了变化,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加,质粒分析显示,经过治疗后小鼠的细菌的部分质粒得到清除。6、中药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中药对UPEC201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0mg/ml,未发现杀菌作用。经灌胃小鼠制备的含药血清对细菌没有抑菌作用,但体外制备的含有中药的血清对抑菌有抑制作用,测得最低抑菌浓度降低为125mg/ml。[结论]1、扶正清热利湿方对高致病、多重耐药UPEC尿路感染小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与亚胺培南的疗效相当;2、中药和亚胺培南均不能彻底将UPEC从模型小鼠体内完全清除,这可能是UPEC引起再发的原因。3、中药高剂量组膀胱、脾脏细菌计数均低于模型组和抗生素组,尿液、肾脏的细菌计数与抗生素相当,提示中药可能对于抑制UPEC在脏器寄生的作用优于抗生素。4、中药治疗后小鼠模型脏器指数低于模型对照组,与抗生素组相当,提示在改善感染后脏器炎症损伤方面中药与抗生素疗效相当。5、扶正清热利湿中药能够通过消除致病菌的某些质粒一定程度降低细菌的耐药性,使其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加。6、扶正清热利湿中药体外对UPEC具有抑菌作用。[创新点]1、首次采用严格设计的平行、随机、对照、盲法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系统观察了扶正清热利湿法辨证分型对改善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中医证候、炎症消除、减少复发的作用,并进行了疗效评价。2、采用重复序列PCR (rep-PCR)指纹分析技术,对引起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UPEC进行了基因型、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发现UPEC具有遗传多态性,其基因型与耐药性和毒力基因之间没有显着关系,而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呈显着正相关,提示UPEC的耐药性以水平向获得为主。3、利用高致病性、多重耐药UPEC201菌株建立了UPEC尿路感染Balb/c小鼠模型,并研究了扶正清热利湿中药对该模型的治疗作用。关于该模型的研究在国内未见报道。4、通过观察分析治疗后小鼠模型脏器内未清除细菌的耐药性及质粒的变化,研究了扶正清热利湿中药治疗对UPEC耐药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后,UPEC的耐药性下降,质粒分析显示治疗后部分质粒得到消除。

顾鸣佳[3](2012)在《中西医灸药并用治疗劳淋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的发病率以及复发率日益增高。据资料统计,一生中曾患过尿路感染的成年女性大约占1/3,而虽然尿路解剖正常,但反复多次发生尿路感染的健康女性则有27%--28%之多。在急性膀胱炎中可发展为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大约占25%,这其中的1/3在3个月内有复发或再感染,75%--80%在第1次感染2年内有复发。复发性尿路感染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作用较强的药物,联合或足量足疗程应用,能有效缓解急性期症状,但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复发率却无明显下降,患者的部分症状如腰痛、乏力等改善也不明显。复发性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劳淋”范畴,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尿路感染具有不良作用少,减少耐菌药产生,提高机体免疫等独特优势,配合针刺、艾灸等其它中医诊疗手段,可更好的发挥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故本课题从中西医灸药并用中寻找思路,对劳淋中辨证属阴阳两虚、湿热下注的病人进行艾灸配合中西医药物的治疗,以观察其改善尿频、尿急、小腹冷痛、乏力等症状的作用,从而探索中西医灸药并用治疗本病的可行性与优越性。1.研究目的观察中西医灸药并用治疗劳淋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的疗效,并与未运用艾灸的中西医药物治疗相比较,评价中西医灸药并用降低本病复发率,改善其临床症状的功效。2.研究方法采用空白平行对照的方法,按病例纳入标准入选劳淋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患者30例,其中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灸药并用治疗,而对照组只予以西医治疗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疗程为14天,并对其随访六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疾病疗效,比较两组方法的优越性。3.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中医临床证候没有显着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经治14天后,中医证候改善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率62.50%,对照组21.43%。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比起对照组,更能减少其复发率。4.研究结论中西医灸药并用治疗劳淋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对改善其临床症状以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金文[4](2021)在《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论治尿路感染的病案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其个人经验,探讨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论治尿路感染的辨证思路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郭立中教授2012年7月到2021年2月门诊诊治的尿路感染病案,运用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系统,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构建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尿路感染的数据库。运用spss25.0数据分析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16数据处理系统,对病案的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病机和用药等进行频数频率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50例患者162诊次的病案。50例患者中,男性8人,女性42人。年龄最大76岁,最小12岁,40岁以上患者占比最高,达78%。症状分布方面,全部病案中,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尿频(66.67%)、寐差(35.19%)、疲乏(33.95%)、腰酸(32.27%);温通利湿法病案中,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尿频(57.35%)、怕冷(5.29%)、尿痛(30.88%)、寐差(29.41%)、疲乏(25.00%);温中化湿法病案中,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尿频(66.67%)、疲乏(60.00%)、腰酸(53.33%)、胃胀(46.67%)、纳差(36.67%);潜阳封髓法病案中,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尿频(76.56%)、尿急(48.44%)、寐差(45.31%)、尿灼热(45.31%)、腰酸(32.81%)。舌象分布方面,全部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象依次是苔薄白(44.44%)、舌红(22.22%)、舌暗红(17.90%)、舌淡红(16.67%)、苔白腻(16.67%);温通利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象依次是苔薄白(44.12%)、苔白腻(23.53%)、舌红(19.12%)、舌淡红(19.12%)、舌暗红(16.18%);温中化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象依次是苔薄(40.00%)、舌暗(23.33%)、舌暗红(16.67%)、舌红(16.67%)、舌淡(13.33%);潜阳封髓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象依次是苔薄白(46.88%)、舌红(28.12%)、舌暗红(20.31%)、舌淡红(17.19%)、苔黄腻(14.06%)。脉象分布方面,全部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依次是虚脉(42.59%)、紧脉(36.42%)、细脉(36.42%)、沉脉(27.78%);温通利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依次是紧脉(66.18%)、虚脉(30.88%)、沉脉(29.41%);温中化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依次是虚脉(53.33%)、紧脉(40.00%)、细脉(30.00%);潜阳封髓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依次是细脉(51.56%)、虚脉(50.00%)、沉脉(26.56%)。病机分布方面,全部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机依次是水失气化(19.75%)、脾肾阳虚(18.52%)、阳虚阴浮(16.05%)、心肾不交(14.20%)、寒湿凝滞(13.58%)、真阳下虚(13.58%);温通利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机依次是水失气化(44.12%)、邪伏太阳(19.12%)、肾阳下虚(14.71%);温中化湿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机依次是脾肾阳虚(96.67%)、寒湿中阻(53.33%)、寒湿凝滞(43.33%);潜阳封髓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机依次是阳虚阴浮(40.62%)、心肾不交(35.94%)、真阳下虚(34.38%)。用药分布方面,全部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砂仁(82.10%)、炙甘草(69.14%)、生姜(67.90%)、制附片(62.96%)、朱茯神(59.88%)、桂枝(58.02%)、肉桂(53.70%)。温通利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桂枝(95.59%)、生姜(80.88%)、朱茯神(70.59%)、砂仁(61.76%)、生白术(51.47%)、苍术(48.53%);温中化湿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砂仁(100.00%)、生白术(100.00%)、制附片(100.00%)、桂枝(96.67%)、法半夏(96.67%)、白豆蔻(96.67%)、丁香(93.33%)、炙甘草(90.00%)、生晒参(83.33%);潜阳封髓法病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黄柏(100.00%)、肉桂(100.00%)、砂仁(96.88%)、知母(90.62%)、淫羊藿(89.06%)、炙甘草(82.81%)。结论:通过本组病案研究结合人工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郭立中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尿路感染的患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2适用于温阳法的尿路感染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寐差、疲乏、腰酸、尿急,舌淡红或暗,苔薄白或白腻,脉虚细紧。3温阳法适用的病机主要有寒湿内盛,水失气化;脾肾阳虚,寒湿中阻;阳虚阴浮。4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尿路感染以温通利湿、温中化湿、潜阳封髓三法为主。温通利湿法适用于寒湿偏于上焦,兼有表实者,选方以桂枝法加减;温中化湿法适用于寒湿偏于中焦者,选方以丁蔻理中汤加减;潜阳封髓法适用于真阳下虚,阴火外浮者,选方以潜阳封髓丹合滋肾通关丸加减。

刘樊[5](2020)在《“扶正清热通淋”方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大鼠TLR4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扶正清热通淋”方剂对产ESBL大肠杆菌所致复杂性尿路感染大鼠肾脏组织TLR4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和血液中炎症因子的改变,初步探讨在复杂性尿路感染中,“扶正清热通淋”方剂对机体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建立复杂性尿路感染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 group)、左氧氟沙星组(Levofloxacin group)、八正散组(Bazhengsan group)、八正散+左氧氟沙星组(Ba+levo group)、扶正清热通淋组(FZQRTL group)、扶正清热通淋+左氧氟沙星组(FZ+levo group),另设假手术组(Sham group),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其他各组大鼠分别以相应的药物灌胃,干预14天,14天后处死大鼠并取材。无菌操作取大鼠尿液做细菌培养;肾脏组织做HE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双抗夹心法(ELISA)观察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1、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100%,扶正清热通淋+左氧氟沙星组大鼠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20%,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左氧氟沙星组、八正散组、八正散+左氧氟沙星组、扶正清热通淋组阳性率分别为70%、70%、80%、70%,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2、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脏组织HE染色显示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大鼠肾脏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少许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部分肾小球不同程度的萎缩;八正散组和八正散+左氧氟沙星组肾脏组织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有一定程度的肾小管扩张,未见明显肾集合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和肾小球萎缩,肾脏炎症反应较模型组有所缓解;扶正清热通淋组和扶正清热通淋+左氧氟沙星组肾脏组织可见少许炎症细胞浸润,有一定程度的肾小管扩张,无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间质增宽和肾小球萎缩,肾脏炎症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减轻;3、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8、CRP水平的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IL-8、CRP的水平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而模型组与左氧氟沙星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八正散组、八正散+左氧氟沙星组、扶正清热通淋组和扶正清热通淋+左氧氟沙星组大鼠血清中IL-6、IL-8、CRP的水平较模型组显着下降;4、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TLR4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的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通路相关分子蛋白均有表达,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TLR4通路(TLR4、MyD88、TRAF6和NF-κB)的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扶正清热通淋组和扶正清热通淋+左氧氟沙星组肾脏组织TLR4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但较模型组显着降低;左氧氟沙星组、八正散组和八正散+左氧氟沙星组肾脏组织中TLR4通路相关分子蛋白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TLR4信号通路以及由此引起的炎症反应参与了大鼠复杂性尿路感染过程;2、扶正清热通淋方可能通过抑制肾脏组织TLR4信号通路机制,减轻CUTI大鼠肾脏炎症反应;3、扶正清热通淋方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可有效治疗产ESBL大肠杆菌所致CUTI。

朱美凤[6](2020)在《基于“肝郁湿热”理论辨治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效应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基于“肝郁湿热”理论辨治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理论研究。2.评价濯淋颗粒治疗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从微生态角度,观察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菌群和肠道菌群特征,评价濯淋颗粒对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菌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临床疗效研究:120例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口服抗生素治疗2周,缓解后改成每晚小剂量抗菌治疗,继续治疗12周。治疗组给予口服濯淋颗粒,每日2次,每次200ml,服药4周后,停药2周;再服药2周,停药1周,重复3次。两组疗程均为1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效应机制研究:16例绝经期rUTI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8例。中药组口服濯淋颗粒,每次200ml、2次/日,服用4周。西药组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疗2周,缓解后改为每晚小剂量抗菌治疗,继续治疗2周。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名。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绝经期rUTI患者及健康人群的尿液菌群和肠道菌群,观察绝经期rUTI患者的尿液菌群和肠道菌群特征,评价濯淋颗粒对绝经期rUTI患者尿液菌群、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1.临床疗效研究:①治疗14周,濯淋颗粒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抗生素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近期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间,对照组失访3例,治疗组失访1例。治疗组复发5例,其中痊愈复发1例,显效复发2例,有效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28例,其中痊愈复发8例,显效复发9例,有效复发11例。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完全治愈率68.33%,对照组完全治愈率20.00%,濯淋颗粒治疗组完全治愈率显着高于抗生素对照组(P<0.01)。②中医证候积分:在不同观测时间点,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在治疗1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14周后和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③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无复发生存率比较,濯淋颗粒治疗组高于抗生素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vs 20%,P<0.01),其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3.3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10%)、肝酶升高(1.67%)、白细胞减少(8.33%)。濯淋颗粒治疗组和抗生素对照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效应机制研究:2.1尿液菌群分析(1)OTU分析显示:①rUTI患者尿液样本的OTU数目多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治疗后尿液样本OTU数目减少,西药治疗后尿液样本OTU数目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PCA分析显示:①健康对照组尿液样本在PCA图中的分布相对集中,rUTI组尿液样本在PCA图中的分布相对分散,表明健康对照组各尿液样品的组成成分相似度高于rUTI组;②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尿液样本分布较治疗前集中,与健康对照组相似,说明经过治疗,rUTI患者的尿液菌群向健康对照组靠近。(3)α多样性分析显示:①rUTI组的尿液菌群Chao、ACE、sobs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Shannon、Simpson指数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中药组治疗后尿液菌群各α多样性指数均低于中药组治疗前,西药组治疗后各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西药组治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β多样性分析显示:①健康人群尿液菌群在PCoA图上重叠于rUTI人群尿液菌群中。基于weightedunifrac和unweightedunifrac距离进行度量发现rUTI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尿液菌群结构特征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基于unweightedunifrac和weightedunifrac PCoA分析显示,中药组、西药组rUTI患者尿液菌群在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尿液菌群距离接近,说明rUTI患者经过治疗后尿液菌群的分布向健康对照组靠拢。(5)物种注释和分析结果显示:①在门分类水平,rUTI和健康人群尿液菌群主要构成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浮霉菌门。rUTI螺旋菌门丰度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丰度上升,浮霉菌门丰度下降;西药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浮霉菌门丰度上升,拟杆菌门丰度下降,F/B的比值下降。②在纲分类水平,rUTI组螺旋体纲丰度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拟杆菌纲、梭菌纲、γ-变形菌纲比例升高,浮霉菌纲比例下降,红蝽菌纲比例上升(P<0.05);西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梭菌纲、Bacilli比例上升,拟杆菌纲、γ-变形菌纲比例下降。③在目分类水平,rUTI组螺旋体菌目、Pasteurellales丰度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治疗后拟杆菌目、梭菌目、乳杆菌目比例上升,肠杆菌目比例下降;西药组治疗后拟杆菌目、肠杆菌目比例下降,梭菌目、乳杆菌目比例上升。④在科分类水平,rUTI组和健康对照组尿液菌群以穆里巴库拉菌科、瘤胃菌科、毛螺菌科和肠杆菌科为主要优势菌科。rUTI组螺旋体菌科、Veillonellaceae、Pasteurellaceae丰度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治疗后穆里巴库拉菌科、瘤胃菌科比例上升,肠杆菌科、毛螺菌科、Prevotellaceae比例下降;西药组治疗后Muribaculaceae、肠杆菌科、Prevotellaceae比例下降,瘤胃菌科、毛螺菌科比例上升。⑤在属分类水平,健康对照组尿液菌群以克雷伯菌属、密螺旋体属2和乳杆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属;而rUTI组尿液菌群以克雷伯菌属、密螺旋体属2和-1088-a5gutgroup为主要优势菌属。rUTI组密螺旋体属2、Ruminiclostridium6、veillonellaceaeUCG-001丰度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密螺旋体属2(Treponema2)、p-1088-a5gutgroup、RuminococcaceaeUCG-010比例均下降。中药组治疗后乳杆菌属比例下降、双歧杆菌属比例上升;西药组治疗后乳杆菌属比例上升、双歧杆菌属比例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⑥在种水平上,健康对照组尿液菌群以Klebsiellavariicola、Xanthomonascampestris和Mycoplasmapulmonis为主要优势菌种,rUTI组尿液菌群以Klebsiellavariicola、Mycoplasmapulmoni 和 Weissellaparamesenteroides 为主要优势菌种。中药组治疗后 Klebsiellavariicola、Xanthomonascampestris和Mycoplasmaapulmois比例均有所下降;西药组治疗后Klebsiellavariicola、Mycoplasmapulmonis 比例有所下降,Xanthomonascampestris比例有所上升。2.2粪便菌群分析(1)OTU分析显示:①rUTI患者粪便样本的OTU数目少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中药组治疗后患者的粪便菌群OTU数目较治疗前增多,与健康对照组共有的OTU数目略有减少;西药治疗后患者的粪便菌群OTU数目较治疗前增多,与健康对照组共有的OTU数目略有增加。(2)PCA分析显示:①健康对照组粪便菌群在PCA图中的分布相对集中,各粪便样品的组成成分相似度高于rUTI组;②中药组治疗后粪便菌群仍较为分散,西药组治疗后粪便菌群分布较治疗前集中,与健康对照组相似,说明西药组粪便菌群向健康对照组靠近。(3)α多样性分析显示:①rUTI组粪便菌群的Chao、ACE、Shannon、Simpson指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obs指数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中药组治疗后各α多样性指数低于中药组治疗前、西药组治疗后各α多样性指数高于西药组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β多样性分析显示:①rUTI人群和健康人群在PCoA图上各自聚类,又有部分重叠,说明rUTI人群和健康人群的粪便菌群β多样性具有差异。基于weightedunifrac距离进行度量发现rUTI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粪便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中药组、西药组人群在治疗后,粪便菌群分布仍较为分散,与健康对照组距离较远。(5)物种注释和分析结果显示:①在门分类水平,健康对照组粪便菌群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菌门,而rUTI组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菌门,rUTI组粪便菌群中拟杆菌门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UTI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F/B)的比值、疣微菌门丰度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拟杆菌门丰度下降,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上升,疣微菌门丰度上升,F/B的比值升高;西药组治疗后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丰度上升,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下降,F/B的比值下降。②在纲分类水平,rUTI组拟杆菌纲比例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UTI组Verrucomicrobiae、Bacilli、梭杆菌纲、Oxyphotobacteria丰度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治疗后拟杆菌纲、厌氧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丰度上升,梭菌纲丰度下降。西药组治疗后拟杆菌纲、梭菌纲丰度上升,厌氧菌纲丰度下降。③在目分类水平,rUTI组拟杆菌目丰度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疣微菌目、乳杆菌目、梭杆菌目丰度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治疗后拟杆菌目丰度上升、Selenomonadales、Enterobacteriales、Pasteurellales丰度上升,梭菌目下降;西药组治疗后拟杆菌目、梭菌目丰度上升,Selenomonadales、Enterobacteriales丰度下降。④在科分类水平,rUTI组和健康对照组粪便菌群以拟杆菌科、瘤胃菌科和毛螺菌科为主要优势菌科,rUTI组拟杆菌科、Streptococcaceae丰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kkermansiaceae、Rikenellaceae、FamilyⅪ丰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拟杆菌科、毛螺菌科丰度下降,中药组治疗后瘤胃菌科、Rikenellaceae丰度显着下降,Veillonellaceae丰度显着上升,Enterobacteriaceae丰度有所丰度上升;西药组治疗后拟杆菌科、毛螺菌科、瘤胃菌科丰度上升,Veillonellaceae、Enterobacteriaceae丰度有所下降。⑤在属分类水平,健康对照组粪便菌群以拟杆菌属、Akkermansia、Phascolarctobacterium和Dialister为主要优势菌属;而rUTI组粪便菌群以拟杆菌属和Subdoligranulum为主要优势菌属,rUTI组拟杆菌属丰度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UTI组Akkermansia、Alistipes、Dialister和Streptococcus丰度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rUTI组志贺菌属、双歧杆菌属丰度高于健康对照组,乳酸杆菌属丰度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治疗后拟杆菌属丰度下降,Subdoligranulum丰度显着下降(P<0.05);西药组治疗后RuminococcaceaeUCG-002比例显着上升(P<0.05)。中药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比例上升,西药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属比例下降、双歧杆菌属比例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⑥在种分类水平,绝经期女性粪便菌群以Bacteroidesvulgatus和Phascolarctobacteriumfaecium为主要优势菌种。rUTI 组 BacteroidesstercorisATCC43183丰度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Bacteroidesvulgatus 比例上升,Phascolarctobacteriumfaecium、BacteroidesstercorisATCC43183比例下降;西药组治疗后 Bacteroidesvulgatus 比 例 下 降,Phascolarctobacteriumfaecium 和BacteroidesstercorisATCC43183 比例上升。结论:1.临床疗效研究:濯淋颗粒可提高绝经期rUTI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安全有效,并且有一定的远期疗效。2.效应机制研究:绝经期rUTI女性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绝经期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之一。濯淋颗粒和抗生素治疗后,rUTI人群的尿液菌群分布较治疗前集中,向健康人群尿液菌群分布靠近。濯淋颗粒可以上调粪便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丰度、F/B比值,可以提高rUTI人群尿液菌群、粪便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提高粪便菌群中乳酸杆菌比例。

王萌嘉,王丽哲,张晓星,陈婉婷,那超,丰健宇[7](2016)在《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及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并讨论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医的尿路感染患者41例,对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及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41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对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的可能;其具有安全性高,治疗周期较短的优点。

杨永铭[8](1997)在《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46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善龙[9](2017)在《我院尿路感染患者1201株致病菌分布及耐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我院尿路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20例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020例患者共检测出致病菌1201株,革兰阳性菌183株,比例为15.2%,革兰阴性菌948株,比例为78.9%,真菌70株,比例为5.9%,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肠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头孢曲松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以及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结论:我院尿路感染以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由于细菌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多变,所以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选取合适抗菌药物,以便减少耐药性。

曾莉萌[10](2018)在《抗生素联合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尤其是在绝经后妇女人群中,使用抗生素联合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存在的风险备受争议。因此,我们此次采用meta研究方法来分析抗生素联合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尿路感染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复发率与雌激素升高的情况,从而评价它的风险与获益情况。方法:本研究使用以下电子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间自数据库建立起到2017年12月份,检索没有语言的限制。文献的纳入标准是:(1)研究对象必须是年龄≥40岁,证实为围绝经期或者绝经后患者,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间,包括从绝经前最早40岁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的变化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2)有尿路感染症状并且病原学阳性必须符合美国感染疾病学会(IDSA)2011年[1]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疾病学会(ESCMID)2015年发布的尿路感染诊断的病原学标准[2]或者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现行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3]。(3)研究设计必须是随机对照试验(RCT)。(4)试验组或治疗组:抗生素联合雌激素;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抗生素包括: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头孢氨苄、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等;雌激素用法包括口服、局部用药;雌激素包括:雌二醇、雌三醇、尼尔雌醇、已烯雌酚治等。(5)结局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复发率、雌激素水平。治愈标准: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结果提示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者;好转标准:同治愈标准,但6个月内有复发;复发标准:尿路感染6个月内发作≥2次,或1年内发作≥3次。尿液检查发现异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两项标准出现其中一项者为复发。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本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从检索出的所有文章中筛选1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纳入患者共913名。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抗生素联合雌激素组与单用抗生素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复发率的OR值分别为4.01(95%CI 2.93-5.49)、0.61(95%CI 0.43-0.85)、5.94(95%CI 3.98-8.87)、0.18(95%CI 0.13-0.26),根据数据可得出抗生素联合雌激素组疗效要优于单用抗生素组。两组治疗方案使用之前与使用之后的雌激素水平MD值分别为-0.26(95%CI-0.75--0.24)、11.11(95%CI 7.22-14.99)。结论:本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使用抗生素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要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因此可推荐在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的治疗基础上小剂量的加用雌激素,但由于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关,所以需注意其使用途径及时间。由于抗生素联合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证据仅基于少数小型研究,所以需要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来证实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二、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46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46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23例(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临床表现
    3.诊断依据
    4.治疗方法与结果
讨 论

(2)扶正清热利湿法防治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引言
第一部分 扶正清热利湿法辨证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2. 一般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疗效评价标准
    5. 统计学分析
    6. 结果
    7. 讨论
    8. 小结
第二部分 尿路感染病原学分析—UPEC分离株基因型、毒力基因及耐药谱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菌株
        1.2 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1.3 Rep-PCR分析方法的建立
        1.4 分离株REP-PCR扩增与分析
        1.5 毒力基因的分析
        1.6 基因型、毒力基因与耐药性的关系
    2 实验结果
        2.1 UPEC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2.2 UPEC分离株的Rep-PCR分型
        2.2.1 Rep-PCR分型方法的建立
        2.2.2 UPEC分离株的rep-PCR分型
        2.3 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研究
        2.4 UPEC基因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分布之间的关系
        2.4.1 基因型与毒力基因分布间的关系
        2.4.2 UPEC基因型与耐药性的关系
        2.4.3 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分布的关系
    3 讨论
        3.1 Rep-PCR分型技术
        3.2 UPEC分离株的UPEC分型
        3.3 UPEC耐药性
        3.4 UPEC基因型与耐药性
        3.5 UPEC分离株的致病性
    4 结论
第三部分 扶正清热利湿法治疗UPEC尿路感染的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UPEC小鼠尿路感染模型的建立
        1.3 UPEC感染模型的中药治疗
        1.4 中药体外抗菌实验
    2、实验结果
        2.1 UPEC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2.2 小鼠尿路感染模型的中药治疗
        2.3 治疗前后细菌耐药性的变化
        2.4 中药体外抑菌试验
        2.5 含药血清体外抑菌试验
    3. 讨论
        3.1 UPEC小鼠模型
        3.2 尿路感染小鼠的中药治疗
        3.3 治疗前后小鼠体内细菌的变化
        3.4 治疗前后的脏器指数
        3.5 中药的抗菌作用
        3.6 中药治疗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3)中西医灸药并用治疗劳淋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现代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病源微生物与感染途径
        1.3 易感因素
        1.4 治疗方法
        1.5 国内外新动向
    2 劳淋的中医诊治进展
        2.1 古籍记载
        2.2 中医现代药理研究
        2.3 现代临床研究
    3 中医艾灸治疗劳淋的探索
        3.1 追流溯源
        3.2 艾灸的临床功用
        3.3 艾灸穴位的选择
        3.4 现代研究与探索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病例收集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试验方案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症状评分
        2.4 疗效判定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2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中西医灸药并用治疗劳淋机理的探讨
        4.2 中药汤剂及艾灸穴位的选择
        4.3 艾灸功效的再认识
        4.4 中西医灸药并用的实际可行性
        4.5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尿路感染的认识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诊断与治疗
    2. 中医学对尿路感染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治法
    3. 温阳理论溯源
第二部分 病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资料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2.4 医案的预处理
        2.5 医案信息处理方法
        2.6 医案数据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统计结果
        3.2 病案共性数据结果
        3.3 温通利湿法
        3.4 温中化湿法
        3.5 潜阳封髓法
    4. 讨论
        4.1 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4.2 郭立中教授运用温阳法论治尿路感染的立法依据
        4.3 温阳法运用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 典型验案选
    1. 温通利湿法案
    2. 温中化湿法案
    3. 潜阳封髓法案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扶正清热通淋”方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大鼠TLR4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肝郁湿热”理论辨治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一、中医文献记载
        二、病因病机认识
        三、中医药辨证治疗
    第二节 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流行病学
        二、危险因素
        三、西医治疗策略
    第三节 微生态与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
        一、尿液微生态
        二、肠道微生态
    第四节 “肝郁湿热”理论的提出
        一、肝郁与复发性尿路感染
        1 因郁致病
        2 因病致郁
        二、湿热与复发性尿路感染
        三、“肝郁湿热”理论与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濯淋颗粒治疗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引言
        一、研究目的
        二、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伦理学要求
        3 西医诊断标准
        4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5 纳入标准
        6 排除标准
        7 剔除标准
        8 脱落标准
        9 疗效评定标准
        10 安全性评估
        三、研究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分析
        五、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 两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比较
        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第二节 濯淋颗粒治疗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效应机制研究
        引言
        一、濯淋颗粒对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菌群的作用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案
        4 尿液菌群16S rDNA测序
        5 数据的统计分析
        6 实验结果
        二、濯淋颗粒对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案
        4 粪便菌群16S rDNA测序
        5 数据的统计分析
        6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治疗:
        1.2.2 中医治疗:
    1.3 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9)我院尿路感染患者1201株致病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抗生素联合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A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2 文献纳入标准
    2.3 文献排除标准
    2.4 纳入文献的各项数据提取
    2.5 文献质量评估
    2.6 数据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纳入文献的选择及其特征
    3.2 单用抗生素与抗生素联合雌激素的治愈率比较
    3.3 单用抗生素与抗生素联合雌激素的好转率比较
    3.4 单用抗生素与抗生素联合雌激素的总有效率比较
    3.5 单用抗生素与抗生素联合雌激素的复发率比较
    3.6 单用抗生素与抗生素联合雌激素的雌激素水平变化
    3.7 发表偏倚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46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23例[J]. 梁擎模. 右江医学, 2000(04)
  • [2]扶正清热利湿法防治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病原学分析[D]. 刘世巍.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3]中西医灸药并用治疗劳淋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D]. 顾鸣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4]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研究[D]. 金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扶正清热通淋”方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大鼠TLR4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D]. 刘樊.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6]基于“肝郁湿热”理论辨治绝经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效应机制研究[D]. 朱美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及体会[J]. 王萌嘉,王丽哲,张晓星,陈婉婷,那超,丰健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16)
  • [8]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46例临床观察[J]. 杨永铭. 新医学, 1997(01)
  • [9]我院尿路感染患者1201株致病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 王善龙. 北方药学, 2017(12)
  • [10]抗生素联合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的meta分析[D]. 曾莉萌. 南昌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46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