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的高科技火灾(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荣[1](2021)在《我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以山西平遥武庙火灾为例》文中认为
汪亚骁[2](2020)在《上海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优化研究 ——以C街道为例》文中认为城市社区消防安全是现代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的关键内容,还是城市消防应急系统的基础,因此对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及对策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上海城市社区,非常多的社区存在规划老旧、空间狭小、人流密集、消防应急通道被堵塞的等情况,在发生消防应急事故时,怎样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灾害蔓延,将社内居民群众疏导出现场,保证现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属地政府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民生事件。然而,当前的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工作中更有效地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提升人民群众消防意识和能力,最大可能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仍然是广大的消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本文主要从围绕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出发,以上海市C街道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为例,运用美国公共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提出的4R危机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目前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缩减、预备、反应、恢复4个阶段对完善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全文首先阐明了选题背景及依据,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概括,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论及治理研究思路。对社区及消防安全管理的含义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对4R危机管理理理论进行阐释。阐述了上海城市社区消防管理现状,再以上海市C街道为例,对目前上海城市社区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不足、城市社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高、消防监督监管力度欠缺等。同时借鉴北京市东城区、英国等先进社区的消防管理经验,即需要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做好消防宣传工作、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广泛采取先进消防技术手段。最后建立4R危机理论模式,将其应用到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中,提出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建议,包括加强消防风险评估和预案系统建设、深度提高社区应对消防应急事故的能力、提升社区消防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加强消防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周莹[3](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华云[4](2019)在《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等优势,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大部分位于地下(地铁),空间较为封闭,发生疫病传播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员疏散难度较大。在地铁环境下爆发相关疫病时,传播迅速且不易控制。因此,做好地铁疫病传播的应急管理工作,有利于确保地铁安全运营,保障社会安定和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从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的研究意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关于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通过所呈现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和研究机构共现图谱等发现,国内对于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的研究存在不足;在对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运用危机管理4R理论对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并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有益经验(例如东京处置“沙林毒气事件”的经验),以期能够对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方面提供参考;最后基于4R理论提出完善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的对策(主要从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恢复力4个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该论文有图8幅,表2个,参考文献48篇。
邓雅支[5](2019)在《公共安全视角下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研究 ——以S市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快速发展,各种变革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公共安全带来不少矛盾和问题。因此,作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消防救援力量需要不断加强,应急救援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公共安全为视角,从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出发,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知识构建相应的维度框架,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能力建设模式进行探索。在本文中,笔者从应急救援能力构成要素等方面阐述,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案例和国内外消防发展经验,着重剖析S市消防救援能力建设的优势和劣势,S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公共安全管理仍面临严峻的形势,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亟需完善和加强。本文结合S市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立足我国消防应急救援发展的实际,借鉴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认为应通过构建力量体系、健全应急救援政策法规,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社会联动机制及实战训练体系,建立结构优化的物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这不仅是新时代“全灾种、大应急”体制下S市消防救援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也解决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瓶颈难题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杜哲[6](2019)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新生事物普遍具有时代特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智能化”慢慢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如工程机器、通讯设备等,甚至还出现在了住宅中。“智能化”住宅作为一个新生概念在不断地完善,慢慢被人们了解和需要。住户渴望更加舒适和便利居住环境。文中就是针对现状研究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的方案。根据国内外智能小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的方案RANIS。RANIS的系统构架是一种类似物联网的构架的“异构网络”架构,将不同的子系统互联起来,共同完成用户需求。针对智能小区中的两部分系统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家庭无线火灾报警系统选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MQ-2烟雾传感器和STC89C52单片机组成火灾报警系统,对比了传统火灾报警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灾情并通过CC2530芯片建立Zigbee无线网络传递信息;智能停车场根据各种车辆检测方式的优缺点,决定出入口采用感应线圈检测车辆的通过,车位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是否空闲。车辆进入停车场时,根据Dijkstra诱导算法计算出最优车位并进行最短路径规划,引导车辆进入相应的停车位。针对小区住户和物业管理人员对智能小区的需求,设计了智能小区管理平台,住户可以在平台办理相关业务,小区管理人员也可以实时监测小区的运行情况。图23幅;表5个;参52篇。
洪依霞[7](2018)在《城乡结合部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以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为例》文中认为城乡结合部社区是中国式社区的特殊形态,是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形成的第三种社区类型。城乡结合部社区具有过渡性、复合性、动态性等显着特点,所涉及的问题远比纯农村或纯城市社区复杂得多。从当下社会问题出现的地域类型来分析,城乡结合部明显已经成为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冲突交会地、事故高发地,尤其是消防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被称之为久治不愈的“痛感”地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城市发展日趋饱和,大量的城市边缘地区会转变为城乡结合部,促使其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致力于研究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管理尤其是消防安全方面的管理模式,以期为新时代城乡结合部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本文通过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这个典型的城乡结合社区,深入阐述该街道在消防管理方面的做法、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同时,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社区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先进做法,得出符合我国城乡结合部发展阶段的管理经验,以期对东部其他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和综合归纳分析法等,在大量参阅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洪家街道实际,多方面、多角度对城乡结合部消防安全管理进行分析研究。论文由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形成原因开始,分析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管理相较于其他社区的特殊性,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问题和成因,并结合国内外的一些典型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城乡结合部社区发展实际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对策建议。
北京戴德梁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8](2017)在《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文中提出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超高层建筑发展速度惊人,作为现代化城市中的地标,已经成为国家、民族以及城市经济崛起的象征。虽然超高层建筑节约土地、利用空间,为城市升级、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然而,其后期运营也存在诸多难题,而其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尚未形成聚集效应,洞悉超高层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行业规范和指引,就更是一个行业空白。
郝爽[9](2017)在《家用应急产品应用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密集,灾害性事件频发。我国民众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灾害防范意识。当发生灾难性事件时,我国的救援形式还是主要依赖于社会救援,但我国的城市人群的集约型住宅,不同于分散性住宅,城市居民在逃生时难度会更大,往往会给救援增加难度。本文主要以城市中高层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希望将家用应急产品地位从消极救助到积极的改善,优化目前我国家庭应急产品的使用方式及存放方式,并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针对灾害性事件初期的安全的逃生辅助工具,帮助城市居民安全高效逃生。同时也希望能够对家用应急产品的优化设计,从产品的角度个体提高灾害意识,论文首先从对灾害性事件的本质和应急产品的本质的分析入手,阐述了应急产品的分类。以史为鉴,分析借鉴我国古代应急产品。同时,文章也列举了我国的应急产品品牌及特征,并以“安心急救”品牌为例,进行我国产品现状分析。相比较对灾害及应急产品研究比较深入的国家,我国的应急产品设计研发相对滞后,因此本文以日本“灾害文化”为例,并通过对比日本优秀的应急产品品牌的产品与我国产品的各项对比,分析国外防灾减灾产品对我国产品设计的启示。城市居民作为本次设计的目标用户,而地震及火灾是主要威胁我国城市居民的两大灾害性事件,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得出针对我国城市居民的应急产品的设计需求。对我国城市的灾害性事件应急产品设计的特殊性在于使用者在应急状态下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文章对以上两点做了详细的阐述,并总结了家庭逃生自救的一般模式。通过问卷、实物体验等多种方式的调研分析,提出了针对城市用户的应急产品的设计策略。目前,我国也在大力推广家用应急产品,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设计研究,将家用应急产品推广到每一个家庭中。希望通过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能够设计出美观易用的产品,为用户带来更舒适的用户体验。
张贺[10](2016)在《论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范围的合理界定》文中研究表明德国着名刑法学者托马斯·魏根特曾就刑法与时代现状的关系明确指出,“刑法必须和我们能够知道和认识到的关于我们社会的生存条件和人类精神的作用方式的情况相一致。在这个意义上,刑法(和所有的法一样)与现实就有一种难分难解的相互关系:它塑造现实(即使是在很有限的程度上),同时它又受到现实的影响。刑法之于现实的关系是何等的敏感:刑法还是否胜任它制裁无法容忍的、此时此地被人们认为是他们共同生活不可放弃的基本准则的行为规范的违反行为的任务,并不取决于永恒的价值或者不变的认知观点,而是取决于具体社会在具体时点(常常是很难探索到的)细致微妙的心理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风险现状的进逼和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大规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危害后果超乎想象。但在传统刑法“个人责任”的思维模式下,侧重直接行为人刑事责任追究的刑法管控方式造成了事故组织中处于上层监督地位的行为人要么不受刑事惩处,要么因事故的重大性导致追究范围因标准含糊而无限向上追溯延伸。这种刑事处理方式既无法达致罚当其罪,又难以实现一般预防之目的,刑法管控效果大打折扣。尴尬的现实严峻地拷问我们每一个刑法学人:刑法学研究该针对此现状做些什么?究竟该如何合理划定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的范围?本文是应用型研究,监督过失犯罪中影响合理界定主体范围的主要因素是全文论述的核心。恪守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研究进路,本文立足于对刑法基本理论的思考,提出了界定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范围的依据与原则,并着重从监督过失犯罪的实行行为、归因与归责、预见可能性等主客观角度,廓清实务中影响监督过失犯罪主体范围合理认定的主要因素之要义。本文除引言外,共有五章内容,总体结构采取总分式。第一章:讨论的基础和问题。该部分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从众多论争中辨析监督过失犯罪的概念,进而提出本文语境中的监督过失犯罪主体的定义及其特征;其次,回顾了监督过失犯罪理论的产生和现实基础。监督过失犯罪理论发源于日本的“森永奶粉中毒事件”,现实社会的风险面向和科层制的组织形式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再次,理清了监督过失犯罪的存在范围。监督过失作为一种历史产物,不仅在我国古代立法中可寻觅其雏形,在当今的新旧刑法中同样存在且存在范围广泛。最后,提出本文的问题。监督过失虽然在理论上蓬勃发展且广泛存在于司法实务中,但由于其自身构造的特殊和监督关系的复杂等因素,合理界定监督过失犯罪主体的范围呈现困境。第二章: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范围合理界定的依据与原则。过失理论发展流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旧过失论、新过失论和超新过失论三种学说,但分析比较而言,新过失论之于监督过失具有妥当性,应当以新过失论作为构建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范围合理界定的进路的理论依据。宽严相济是基于历史反思与新型社会形势提出的契合现实需要的刑事政策,对于合理界定监督过失犯罪主体的范围具有适用必要性,应当以宽严相济作为实现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范围合理界定的路径的政策依据。理论上认为界定监督过失犯罪的主体范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已有研究和监督过失的特殊性,文中提出了正向界定与反向限制原则。第三章:监督过失实行行为之于主体范围的合理界定。参考过失实行行为的定义,从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角度,监督过失实行行为指违反监督管理注意义务且存在侵害法益实质危险的行为类型,其本身具有显着的特征。监督过失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作为还是不作为等存在较大争议,采取比较合理的法律义务说作为区分标准,应当认定监督过失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不作为。确定监督过失的作为义务来源对于认定其实行行为意义重大,理论上存在形式与实质两种作为义务来源学说,但都失之片面,监督过失应当采取形式因素和实质因素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作为义务的来源。认定监督过失的实行行为应首先从形式上判断是否违反了监督管理注意义务,其次从实质上判断违反监督管理注意义务的行为是否具有侵害法益的实质危险即实质危害性。第四章:监督过失归因与归责之于主体范围的合理界定。传统因果关系学说以条件说为基础,对于具有不作为性、与危害结果的间接性以及因果流程中其他因素的介入性等特殊之处的监督过失因果关系来说,无法适用。单纯从归因角度,监督过失因果关系的判断可遵循如下标准:第一,恰当的设定判断背景:与行为人的义务履行没有因果关系的假定事项不得作为判断背景;当然的事态转移应作为相应的判断背景;以全体人都具有指向结果回避的规范心理作为判断的前提;根据经验法则和物理实验等实事求是地验证、判断平均标准水平的物理性因素的具体效用;第二,在该判断背景的基础上评判行为人适当履行义务时是否有结果回避的可能,结果回避只需可能性即可,而非百分之百的确实性。由于单纯事实归因与刑法意义上的规范评价相脱离,必须在归责层次上再作精细探析,这就需要运用客观归责理论对归因基础上的因果关系进行规范分析。对监督过失犯罪作归因与归责的双层次判断,方能保证危害结果客观归属的合理、规范。第五章:监督过失预见可能性之于主体范围的合理界定。对监督过失事实预见可能性的认定,应依据负有实质监督管理作为义务来源的监督者的过失行为所开启的因果流程是否符合惯常客观规律的发展过程,结合其认知能力判断其能否预见。行为人开启的因果流程符合惯常客观规律的发展过程时,通常应肯定行为人的预见可能性;行为人开启的因果流程明显异于惯常客观规律的发展过程时,除非行为人有特殊认知,否则应否定行为人的预见可能性。同时,需要进一步运用预见可能性的阻断事由判断该预见可能性是否就是刑法上的预见可能性。信赖原则的法理根基和作用原理决定了其可以充当预见可能性的阻断事由。结合监督过失的特殊性和信赖原则在其他领域的适用条件,信赖原则在监督过失中的适用应当包括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及排除性条件。
二、日本的高科技火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的高科技火灾(论文提纲范文)
(2)上海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优化研究 ——以C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依据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五、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
1、论文的创新 |
2、论文的不足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消防安全 |
2、消防安全管理 |
3、影响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因素 |
二、理论基础 |
1、4R危机管理理论 |
2、4R理论对完善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启示 |
3、消防安全管理的4R管理模式建立 |
第三章 上海城市社区消防管理现状:以上海市C街道为例 |
一、上海市C街道基本情况 |
1、C街道基本情况介绍 |
2、C街道消防设施建设 |
二、上海市C街道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
1、C街道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
2、C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机构 |
3、C街道消防安全管理举措 |
第四章 上海市C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C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1、社区消防服务和管理不到位 |
2、消防安全意识培育不足 |
3、消防监督监管力度欠缺 |
二、C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
2、各级人员对消防安全管理重视不够 |
3、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不足 |
第五章 国内外先进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经验与启示 |
一、国内外先进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概况 |
1、北京市东城区消防安全管理概况 |
2、英国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概况 |
二、国内外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 |
1、高度重视法律法规 |
2、做好全方位的消防宣传工作 |
3、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
4、广泛采用先进消防技术手段 |
第六章 上海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优化的对策 |
一、缩减阶段:加强消防风险评估和预案体系建设 |
1、加强消防风险评估 |
2、加强消防宣传 |
二、预备阶段:全面提高应对消防事故的能力 |
1、强化社区属地政府各部门的监管力度 |
2、强化社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 |
3、推广社区科技防火 |
三、反应阶段:全面提升消防应急处置能力 |
1、开展对社区人员的消防业务培训 |
2、提升消防部门应急救援能力 |
3、进一步加强社区消防特种装备建设 |
四、恢复阶段:深度提高消防应急管理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文献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2 主要概念及基本理论 |
2.1 疫病传播及应急管理的主要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3 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中的问题与原因 |
3.1 徐州地铁情况介绍 |
3.2 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现状 |
3.3 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 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致因分析 |
4 国外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借鉴 |
4.1 国外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具体实践 |
4.2 国外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对徐州的启示 |
5 完善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的对策 |
5.1 提高重视程度,完善专项预案 |
5.2 加强监测预警,收集应急信息 |
5.3 加强各方合作,建立专业队伍 |
5.4 增强处置能力,注重事后总结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公共安全视角下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研究 ——以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对比分析法 |
第二章 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的构成和重要性 |
2.1 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的构成 |
2.1.1 组织能力 |
2.1.2 管理能力 |
2.1.3 保障能力 |
2.2 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
2.2.1 国家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需要 |
2.2.2 国家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需要 |
2.2.3 消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三章 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
3.1 S市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工作现状 |
3.1.1 S市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情况 |
3.1.2 S市消防救援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
3.2 S市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状况 |
3.2.1 组织能力状况 |
3.2.2 管理能力状况 |
3.2.3 保障能力状况 |
3.3 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
3.3.1 组织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
3.3.2 管理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
3.3.5 保障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四章 国外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经验 |
4.1.1 应急联动机制完善 |
4.1.2 法治水平较高 |
4.1.3 经费投入有保障 |
4.1.4 重视教育培训工作 |
4.1.5 消防队伍综合素质高 |
4.1.6 社会化消防力量强大 |
4.1.7 消防装备先进 |
4.2 经验借鉴 |
4.2.1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
4.2.2 完善应急救援法律体系 |
4.2.3 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
4.2.4 改进教育培训机制 |
4.2.5 加强装备建设 |
第五章 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的对策建议 |
5.1 提高组织能力水平 |
5.1.1 构建能力全面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
5.1.2 健全应急救援政策法规 |
5.2 完善管理能力建设 |
5.2.1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
5.2.2 完善社会应急联动机制 |
5.2.3 完善实战训练体系建设 |
5.3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
5.3.1 建立结构优化的物资保障机制 |
5.3.2 完善应急救援经费保障 |
5.3.3 提高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对智能小区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对智能小区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物联网智能小区的介绍 |
2.1 智能小区概述 |
2.1.1 智能小区的定义 |
2.1.2 智能小区结构及功能 |
2.2 物联网概述 |
2.3 几种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比较 |
2.4 Zigbee技术简介 |
2.4.1 Zigbee技术特点 |
2.4.2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小区总体设计方案 |
3.1 智能小区设计理念 |
3.2 智能小区设计原则 |
3.3 物联网智能小区的设计方案 |
3.3.1 智能小区的体系架构 |
3.3.2 智能小区系统的网络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的实现 |
4.1 家庭无线火灾报警系统 |
4.1.1 硬件设计部分 |
4.1.2 软件设计部分 |
4.1.3 传统的火灾探测信号处理算法 |
4.1.4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
4.2 智能停车场 |
4.2.1 停车场管理系统 |
4.2.2 停车场出入口 |
4.2.3 车辆检测方式 |
4.2.4 诱导算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小区管理平台的设计 |
5.1 智能小区管理平台的功能 |
5.2 系统界面设计 |
5.2.1 系统界面设计要求 |
5.2.2 界面的编程语言 |
5.2.3 登录界面的设计 |
5.2.4 物业管理界面功能设计 |
5.2.5 住户信息界面功能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城乡结合部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以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社区及其分类 |
2.1.2 消防安全管理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行政执法理论 |
2.2.2 社会管理理论 |
2.2.3 公共危机理论 |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3 城乡结合部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
3.1 消防安全管理基本情况 |
3.1.1 总体情况 |
3.1.2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
3.2 洪家街道消防安全管理主要做法 |
3.2.1 洪家街道基本情况介绍 |
3.2.2 洪家街道主要做法 |
3.3 洪家街道存在的问题 |
3.3.1 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仍然明显 |
3.3.2 消防力量紧缺,队伍流动性大 |
3.3.3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
3.3.4 火灾隐患形式日趋多样 |
3.3.5 “二合一”、“三合一”和群居现象普遍存在 |
3.4 原因分析 |
3.4.1 建设规划滞后 |
3.4.2 管理上投入不足 |
3.4.3 群众消防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普遍低下 |
3.4.4 城乡结合部的先天缺陷 |
4 国内外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经验 |
4.1 国外社区消防管理经验 |
4.1.1 日本社区消防安全管理 |
4.1.2 美国社区消防安全管理 |
4.1.3 英国社区消防安全管理 |
4.1.4 国外社区的经验借鉴 |
4.2 国内社区消防管理经验 |
4.2.1 香港的社区消防经验 |
4.2.2 台湾的社区消防经验 |
4.2.3 河南的社区消防经验 |
4.2.4 国内社区消防管理经验 |
5 城乡结合部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
5.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消防安全监管体系 |
5.1.1 完善消防立法,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
5.1.2 强化规划先行理念,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发 |
5.1.3 完善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登记管理 |
5.1.4 推行部门联合执法审查制度 |
5.2 实现群防群治,构建多元参与管理格局 |
5.2.1 转变政府职能,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
5.2.2 强化队伍建设,组建多种形式消防管理队伍 |
5.2.3 树立开放理念,推动中介力量发展壮大 |
5.3 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让安全理念融入人心 |
5.3.1 重视教育作用,开展全民消防宣传 |
5.3.2 重视基层社区作用,强化消防管理 |
5.3.3 重视创新宣传方法,扩大宣传面 |
5.4 创新消防安全管理,实现科技强消 |
5.4.1 坚持预防先行,推广防火科技应用 |
5.4.2 运用现代科技,提高治理智能化水平 |
5.4.3 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消防管理绿色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名单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超高层建筑的背景及发展 |
第二章超高层建筑设计与物业管理 |
第三章超高层建筑的管理与运营 |
第四章超高层建筑物业未来发展趋势 |
结语 |
(9)家用应急产品应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家用应急产品设计研究背景概述 |
1.1.1 研究背景综述 |
1.1.2 产品现状概述 |
1.2 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目标人群 |
1.2.2 研究的目的 |
1.2.3 研究的意义 |
1.2.4 创新点 |
第2章 应急产品综述及发展 |
2.1 防灾减灾家用应急产品的本质 |
2.1.1 灾难性事件的定义与划分 |
2.1.2 防灾减灾应急产品的本质 |
2.2 早期的用于防灾减灾的产品设计 |
2.3 家用应急产品设计研究发展现状 |
2.3.1 我国针对家庭使用的应急产品研究概述 |
2.3.2 以品牌为例分析我国家用应急产品现状 |
2.3.3 国外应急产品设计启示 |
2.4 小结 |
第3章 我国城市居民灾害性事件现状分析 |
3.1 我国城市发展特征 |
3.2 我国城市居民灾害性事件分析 |
3.2.1 地震及火灾统计对比分析 |
3.2.2 北京市火灾现状分析 |
3.3 2015年家庭火灾事件列举概述 |
3.4 城市建筑物内火灾发展规律及特点 |
3.5 小结 |
第4章 家用应急产品设计的影响要素分析 |
4.1 人在疏散行为开始前的心理和行为 |
4.2 人在疏散行为开始后的心理和行为 |
4.3 结合的家庭应急逃生自救的行为分析 |
第5章 家用应急产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 |
5.1 家用应急产品的设计原则 |
5.1.1 家用应急产品设计的易用性原则 |
5.1.2 家用应急产品的公平性及关怀性原则 |
5.1.3 家用应急产品的适用性原则 |
5.1.4 家用应急产品的美观性原则 |
5.2 家用应急产品的设计策略 |
5.2.1 以家居产品为载体的功能复合 |
5.2.2 明确显现使用功能 |
5.2.3 产品结构优化 |
5.2.4 外观形态改进 |
5.2.5 符合人机工程学尺寸 |
第6章 家用应急产品设计实践 |
6.1 家用应急产品的用户调研 |
6.1.1 用户需求问卷设计 |
6.1.2 用户需求问卷结果 |
6.2 综合性家用应急包设计实践 |
6.2.1 设计产品选取 |
6.2.2 摆放位置选取 |
6.2.3 设计创新点分析 |
6.3 设计成果展示 |
6.3.1 呼吸面罩及应急照明手电设计方案 |
6.3.2 家用应急包产品组合方案一 |
6.3.3 家用应急包产品组合方案二 |
6.3.4 家用应急包产品组合方案三 |
6.3.5 家用应急包产品组合最终方案展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10)论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范围的合理界定(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方法 |
三、研究框架与创新 |
第一章 讨论的基础和问题 |
一、监督过失犯罪主体的概念 |
(一)监督过失犯罪的概念辨析 |
(二)本文语境中的监督过失犯罪主体 |
二、监督过失犯罪理论的产生和现实基础 |
(一)监督过失犯罪理论的产生 |
(二)监督过失犯罪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 |
三、监督过失犯罪的立法沿革 |
(一)监督过失犯罪的历史存在 |
(二)新旧刑法时期的监督过失犯罪立法 |
四、认定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范围的困境 |
第二章 主体范围合理限定的依据与原则 |
一、理论依据:新过失论 |
(一)过失理论的流变 |
(二)新过失论之于监督过失的妥当性 |
(三)新过失论视野下主体范围界定的进路 |
二、政策依据:宽严相济 |
(一)宽严相济的要旨 |
(二)宽严相济之于主体范围界定的必要性 |
(三)宽严相济政策下主体范围界定的路径 |
三、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范围界定的原则 |
(一)正向界定原则 |
(二)反向限制原则 |
第三章 监督过失实行行为之于主体范围的限定 |
一、监督过失实行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
(一)过失实行行为概述 |
(二)监督过失实行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
二、监督过失实行行为的外在形式 |
(一)外在形式论争 |
(二)外在形式的区分标准 |
(三)不作为之外在形式的确定 |
三、监督过失作为义务的来源 |
(一)形式的作为义务来源 |
(二)实质的作为义务来源 |
(三)本文立场:形式因素和实质因素结合说 |
四、监督过失实行行为的认定 |
第四章 归因和归责之于主体范围的界定 |
一、监督过失因果关系认定的困境 |
(一)因果关系传统学说述评 |
(二)传统学说适用于监督过失的司法困惑 |
(三)监督过失因果关系判断的理论疑难 |
二、监督过失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 |
(一)基础性标准的提出 |
(二)认定监督过失因果关系的具体标准 |
(三)具体认定标准的司法检视 |
三、监督过失的客观归责考察 |
(一)客观归责论简介 |
(二)监督过失适用客观归责论的理论分析 |
(三)客观归责论在监督过失中的应用——以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和玩忽职守罪为例 |
第五章 预见可能性之于主体范围的界定 |
一、监督过失预见可能性的司法判定疑惑 |
二、判断监督过失预见可能性的知识基础 |
(一)监督过失预见可能性的程度 |
(二)监督过失预见可能性的对象 |
(三)监督过失预见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
三、监督过失预见可能性的具体判断 |
(一)案例的典型判断模式 |
(二)典型判断模式的论争 |
(三)本文的判断方法 |
四、预见可能性的阻断事由:信赖原则 |
(一)信赖原则简介 |
(二)信赖原则的法理根基 |
(三)信赖原则的作用原理 |
五、信赖原则在监督过失中的运用 |
(一)监督过失应用信赖原则的正当性 |
(二)信赖原则在监督过失中的适用 |
(三)信赖原则对管理过失并不适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日本的高科技火灾(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以山西平遥武庙火灾为例[D]. 孙佳荣. 吉林财经大学, 2021
- [2]上海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优化研究 ——以C街道为例[D]. 汪亚骁.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徐州地铁疫病传播应急管理研究[D]. 华云.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5]公共安全视角下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研究 ——以S市为例[D]. 邓雅支. 济南大学, 2019(01)
- [6]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D]. 杜哲.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7]城乡结合部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以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为例[D]. 洪依霞.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2)
- [8]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研究[A]. 北京戴德梁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17
- [9]家用应急产品应用设计与研究[D]. 郝爽.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10]论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范围的合理界定[D]. 张贺. 西南政法大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