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偶氮氯磷mA-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钍(论文文献综述)
田春霞,刘文华,刘璟[1](2018)在《稀土元素分析》文中提出对20112015年间我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方面的重要活动、文献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重量法和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和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质谱法、放射化学及其它方法。引用文献323篇。
江天肃,李景梅,胡伟华,翟庆洲,王巍,张志国[2](2004)在《钛光度分析的某些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光度法测定钛近 5年来研究的某些进展 ,涉及经典光度法、动力学光度法、计算光度法及流动注射光度法测钛 ,引文 6 0篇。
王咏梅[3](2003)在《四川氟碳铈矿湿法冶炼中钍及稀土的联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钍对人而言是一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它的危害主要在于其放射性:钍又是稀土矿的伴尘元素之一。在稀土矿的湿法冶炼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钍的迁移与富集:在稀土生产中钍是污染物之一,在稀土产品中钍又是主要杂质指标之一。因此,无论对稀土生产的工艺控制、产品纯度的检测还是对环境污染的监控,都需要对稀土元素和钍联测分析,据文献资料研究发现,钍和稀土元素的联测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文献报道。 固化杨梅是一种由牛皮和杨梅树皮加工而成的新型吸附材料。经实验证实,固化杨梅对钍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在298K、溶液pH为3.50、吸附时间为4小时时,每克固化杨梅吸附材料对钍的最大吸附量为108.75mgTh4+/g,对镧的最大吸附量为21.92mgLa3+/g,对铈的最大吸附量为21.92mgCe3+/g。固化杨梅对钍的良好选择吸附性在于钍与固化杨梅的单宁结构中的多酚羟基活性基团螫合生成为五元环。正是固化杨梅对钍独特的选择性吸附,使之能将钍与稀土元素分离。这种分离方法较之于现在应用研究的钍的主要分离方法(溶剂萃取法和萃淋树脂分离法)有以下的优点: 1)溶剂萃取和萃淋树脂分离钍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毒性大,成本高,后续处理困难;而固化杨梅来源于天然产物的提炼物,即皮胶原纤维和单宁缩合物,这些物质使用完成后能被微生物分解,绿色环保,所以固化杨梅是一种价格低廉、原材料广泛的绿色天然吸附材料。 2)溶剂萃取牡操作繁复,反萃困难:而萃淋树脂存在萃取剂流 失的问题,使用寿命短:固化杨梅对牡与稀土元素的分离,操作简单 方便,耗时短:将pH二3.5的溶液控制流速为0.40. 6mL/l nin,流过吸附柱后,少量蒸馏水洗涤,用pH为4.55,5硝酸洗脱稀上元素, 再用0.lm。比HN03洗脱牡;用NaOH再生。 低压离子色谱用0.8。UL乙二胺一1叨L柠檬酸(P H5.50)作洗脱液,连续测定轻稀上中占98%以上含量的元素(La3+、ce3+、Prs+、Nd3+),La3+、ce3+、P尸+、Nd,+的检出限分别为o.25mg/L、o.Zomg/L、0.1 6m泌、O,1 sm叭。用固化杨梅将稀土元素和牡分离,低压离子色谱测定轻稀土元素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针含量(检测范围为O30“昨smL)。实验证明,应用固化杨梅、低压离子色谱和分光光度计可以联合测定稀土精矿、稀土产品(氯化稀土和Ce仇)、稀土矿渣和废水同一样品中的轻稀上离子和牡离子含量,Th4+的回收率为95.2一1 07.2%;RSD为0.311 .79%。在所研究测定条件下,稀土矿,巾的其他金属元素对牡和稀土测定无影响。 .国标法分离牡与稀上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反复萃取三次,每次耗时2小时,再用盐酸反萃,欲酸介质中偶氮肿川显色,分光光度测定。固化杨梅分离牡与稀土元素的方法,与国标法GB厅12690.15一90、GB厅2591 .5一81相比较,操作简便、耗时短、易分离且分离度高,不污染坏境。
李荷[4](2001)在《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的建立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树脂相吸光光度法研究进展,并对所测定的元素铁、钴、磷、钯、锡、铋光度进展概况进行概述。为克服传统树脂相光度法所具有局限性,例如需特制1mm比色皿,装皿困难,且需在比色皿底部打一小孔等操作繁琐的缺点,本文建立了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本方法特点是将待测离子首先与显色剂先形成络合物,再通过等离子对缔合方式交换于树脂上,或将显色剂先交换于树脂上再行络合,或将待测离子交换到树脂上再行配位,形成树脂-配合物缔合体系。通过制作薄层,在最大波长下对元素进行测定。并将该法运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例如文中用Fe(Ⅲ)-SCN-体系、Fe(Ⅱ)-phen体系、Fe(Ⅲ)-磺基水杨酸体系、Fe(Ⅲ)-焦性没食子酸体系、Fe(Ⅲ)-EDTA体系、Fe(Ⅲ)-邻苯二酚体系及Fe(Ⅱ)-phen、Fe(Ⅲ)-phen同时测定体系,对几种水样中痕量铁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理想,以上各体系测定结果如下:Fe(Ⅱ)-phen:ε=1.12×104L·mol-1·cm-1,RSD=3.2%;Fe(Ⅲ)-SCN-:ε=8.4×104L·mol-1·cm-1,RSD=4.3%;Fe(Ⅲ)-磺基水杨酸:ε=9.38×104L·mol-1·cm-1,RSD=4.8%;Fe(Ⅲ)-EDTA:ε=1.84×105L·mol-1·cm-1,RSD=4.3%;Fe(Ⅲ)-邻苯二酚:ε=4.1×104及同时测定体系Fe(Ⅱ)-phen:ε=8.4×104L·mol-1·cm-1,Fe(Ⅲ)-phen:ε=2.5×104,与水相光度法比较灵敏度均提高十几倍以上,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本方法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 本文也对水样中磷、钴、钯、锡进行了实测,利用树脂磷钼蓝体系测水样痕量磷,其ε=9.7×105L·mol-1·cm-1,RSD=0.83%;利用Sn-SAF法测水样中锡,其检测限达8.0×10-8mol·L-1,测钴检测限达2.8μg·L-1。同时运用Bi(Ⅲ)-KI体系,Bi(Ⅲ)-硫脲体系测矿样中痕量铋ε=7.0×105L·mol-1·cm-1,利用Co(Ⅱ)-丁二酮肟体系,测定药物中钴含量,ε=1.7×105L·mol-1·cm-1,比水相光度法提高14倍。 以上各体系测定值均与AAS法标准值进行比较,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令人满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方法,集分离、富集、测定于一体,克服了传统树脂相吸光光度法装皿困难,易发生散射等弱点。与AAS法比较,发现克服了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限制,提高了分析准确度,特别适用于低含量环境水样、高纯物质低含量杂质及复杂样品分析。
J.A.豪厄尔,L.G.哈吉斯,黄鑫泉,禹济民,经幼苹,孙若诚,肖国壮[5](1988)在《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光谱法》文中认为美国分析化学(Anal.Chem.)杂志每两年分专题发表一次基础(?)评(Fund.Rev.)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两年来在本专题范围内所获得的最新成就,信息量极为丰富,这对分析测试工作者了解世界发展动态,很有参考价值——可以说,读了它基本上可起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作用。为此,我们从第5卷第2辑起选登有关光谱(能谱)分析几个专题的译文,同时附上参考文献,以便读者查找。所选专题是:拉曼光谱学,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光谱法,X 射线光谱法,表面分析:X 射线光电子能谱学和俄歇电子能谱学,紫外光及可见尤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火焰发射光谱法,穆斯堡尔能谱学等。
温增森,黄志华[6](1983)在《偶氮氯磷mA-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钍》文中认为 铀试剂Ⅲ光度法测定钍一般能满足岩石矿物分析要求,但对ppm级钍的化探样品的分析,由于试剂质量问题难以达到要求。偶氮氯膦Ⅲ虽然灵敏度较高,但需用有机溶剂萃取,且稀土和铀的干扰严重。偶氮氯膦mA[2-(4—氯—2—膦酸—苯偶氮)—7—(3—乙酰苯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作为
温增森,黄志华[7](1983)在《偶氮氯磷mA—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钍》文中研究表明 铀试剂Ⅲ光度法测定钍一般能满足岩石矿物分析要求,但对ppm级钍的化探样品的分析,由于试剂质量问题难以达到要求。偶氨氯膦Ⅲ虽然灵敏度较高,但需用有机溶剂萃取,且稀土和铀的干扰严
二、偶氮氯磷mA-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偶氮氯磷mA-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钍(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元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标准方法和标准样品 |
3 重量法和滴定法 |
4 分光光度法 |
5 荧光光度法 |
6 原子吸收法 |
7 原子发射光谱法 |
8 质谱法 |
9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1 0 放射化学分析 |
1 1 其它 |
(2)钛光度分析的某些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经典光度法 |
3 动力学光度法 |
4 计算光度法 |
5 流动注射光度法 |
6 结语 |
(3)四川氟碳铈矿湿法冶炼中钍及稀土的联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钍的概况及其分离分析研究进展 |
2.1 稀土湿法冶炼中钍的迁移、分布和治理概况 |
2.1.1 稀土生产的“三废”中钍的污染和危害 |
2.1.2 稀土矿中钍的分布状况 |
2.1.3 稀土湿法冶炼中钍的迁移和分布 |
2.2 四川氟碳铈矿湿法冶炼中钍的迁移和分布 |
2.3 国内外钍分离分析现状和进展 |
2.3.1 钍的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
2.3.2 钍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3 稀土湿法冶炼中钍和稀土联测方法研究 |
3.1 固化杨梅对钍的吸附研究 |
3.1.1 吸附材料的制备 |
3.1.2 实验 |
3.1.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3.2 低压离子色谱法测定稀土含量的研究 |
3.2.1 实验 |
3.2.2 结果与讨论 |
3.3 低压离子色谱测定钍的研究 |
3.3.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3.3.2 实验方法 |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 分光光度法测定钍的研究 |
3.4.1 仪器与试剂 |
3.4.2 实验方法 |
3.4.3 结果与讨论 |
3.5 四川氟碳铈矿湿法冶炼中稀土与钍的联测 |
3.5.1 试剂和仪器 |
3.5.2 实验 |
3.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与论文发表情况 |
(4)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的建立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树脂相吸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
1.1 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量原理 |
1.2 树脂相吸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 |
1.2.1 单波长树脂相光度法 |
1.2.2 双波长树脂相光度法 |
1.2.3 导数树脂相光度法 |
1.3 树脂显色方法 |
1.3.1 树脂和显色剂同时加入试液 |
1.3.2 显色剂先吸附于树脂后加入试液 |
1.3.3 待测离子先吸附于树脂上,后加入显色剂溶剂中 |
2 样品中痕量铁、钯、钴、磷、锡、铋的光度进展 |
2.1 铁的光度分析进展 |
2.1.1 偶氮类 |
2.1.2 邻菲罗啉类 |
2.2 钯的光度分析进展 |
2.2.1 荧光酮试剂光度法 |
2.2.2 氨基硫脲试剂光度法 |
2.2.3 卟林衍生物试剂光度法 |
2.2.4 偶氮类试剂光度法 |
2.3 钴的光度分析进展 |
2.4 锡的光度分析进展 |
2.5 磷的光度分析进展 |
2.6 铋的光度分析进展 |
2.6.1 高灵敏的有色显色剂 |
2.6.2 萃取光度法 |
2.6.3 KI-硫脲类 |
2.6.4 氢化物发生光度法 |
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1 主要仪器和药品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药品 |
2 实验部分(Ⅰ)-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测样品中的铁 |
2.1 实验方法 |
2.1.1 不同体系测铁试剂配制方法 |
2.1.2 下同体系测铁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吸收光谱 |
2.2.2 各种薄层树脂相测铁体系灵敏度与水相光度层比较 |
2.2.3 显色、吸附时间及温度影响 |
2.2.4 配合物稳定时间 |
2.2.5 搅拌时间影响 |
2.2.6 晾干时间影响 |
2.2.7 薄层厚度影响 |
2.2.8 共存离子影响 |
2.2.9 精密度及检量线 |
2.2.10 酸度影响 |
2.2.11 显色剂用量影响 |
2.2.12 树脂用量影响 |
2.3 样品测定及加标回收 |
3 实验部分(Ⅱ)-薄层树脂相光光度法测样品中磷、锡、钴、钯、铋 |
3.1 实验方法 |
3.1.1 试剂配制法 |
3.1.2 测样品中锡、钯、钴、铋、磷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吸收光谱 |
3.2.2 酸度影响 |
3.2.3 显色剂用量影响及其它 |
3.2.4 搅拌、晾干及显色时间的影响 |
3.2.5 配合物稳定时间影响 |
3.2.6 薄层厚度及其它因素影响 |
3.2.7 共存离子影响 |
3.2.8 检量线及精密度 |
3.3 样品测定及加标回收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四、偶氮氯磷mA-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钍(论文参考文献)
- [1]稀土元素分析[J]. 田春霞,刘文华,刘璟. 分析试验室, 2018(02)
- [2]钛光度分析的某些进展[J]. 江天肃,李景梅,胡伟华,翟庆洲,王巍,张志国. 光谱实验室, 2004(01)
- [3]四川氟碳铈矿湿法冶炼中钍及稀土的联测方法研究[D]. 王咏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03(03)
- [4]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的建立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李荷. 北京化工大学, 2001(01)
- [5]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光谱法[J]. J.A.豪厄尔,L.G.哈吉斯,黄鑫泉,禹济民,经幼苹,孙若诚,肖国壮. 光谱实验室, 1988(04)
- [6]偶氮氯磷mA-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钍[J]. 温增森,黄志华. 岩石矿物及测试, 1983(04)
- [7]偶氮氯磷mA—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测定化探样品中钍[J]. 温增森,黄志华. 岩石矿物及测试, 19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