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点胶泵压力表卡死的方法

一种消除点胶泵压力表卡死的方法

一、消除分配泵计量器卡死的一种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1](2021)在《大功率柴油机高压油泵供油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程仕发[2](2020)在《智能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传统的温室大棚已经初具规模,智能温室大棚是现代农业的显着标志,对大棚内环境参数进行智能调控是关键技术。我国进行智能大棚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展开对智能温室大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课题针对国内现有的温室大棚控制系统智能化程度低、控制环境变量单一、通信方式较落后、信息采集方式繁琐等问题,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一套具有现代智能控制水平的温室大棚环境控制系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研究:查阅了国内外在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方面的大量资料,了解最新的温室控制技术,通过认真分析本课题提出的控制需求以及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确定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由于种植示范基地大棚数量较多,为了便于集中管理,最终确定系统为一种分布式结构,采用单套上位机控制多套下位机。环境数据采集部分,选取ZigBee无线通信方式,确定其无线传感网络为星型拓扑结构;控制单元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根据模糊逻辑控制等智能控制原则,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环境调控设备对大棚内环境进行调节。根据总体设计方案要求,本文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数据采集终端节点,对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的温湿度、土壤的PH值以及风速的环境参数的数据采集,构建了ZigBee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实现了采集数据的无线传输至上位机PC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存储以及监控的目标;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的主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上位机PC平台将前端采集到的各种环境参数数据进行处理后,采用以太网的形式通过一定的通信格式将数据发送给PLC主控制器,PLC根据工作人员在人机界面设置的环境阈值对相应的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启动升温降温、加湿除湿、通风换气等调控设备,调控温室内部的环境参数,让农作物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增加经济收益。为了对项目中所开发的软硬件进行可行性验证,在某种植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联合调试和测验,经调试和运行证明,温室环境数据采集准确、通讯状态稳定,该系统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符合项目最终要求。

魏京天[3](2019)在《机场驱鸟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文中认为从世界上发生第一次鸟撞事故起,人们对于机场驱鸟方面的研究便从未停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机场驱鸟工作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已成为新的研究趋势。传统的机场驱鸟系统存在驱鸟设备单一、自动化程度低、随机性驱鸟等问题,不能满足现阶段机场驱鸟的要求,所以开发具有高可用性、自动控制的机场驱鸟系统已成为必然需求。同时,将机场内的驱鸟设备合理地部署并制定驱鸟策略,能够极大地提高驱鸟工作的效率,从而保障机场内的飞行安全。首先,本文针对某机场的实际情况,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进行分析,并依据需求分析完成系统硬件总体设计和软件总体设计。然后,为了实现需求分析中目标自动确认的功能,对鸟类目标自动确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鸟类目标识别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其拥有较高的准确率,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其次,针对驱鸟设备合理部署的问题,首先对驱鸟设备的效能进行分析,并将问题转化为区域覆盖的最优化问题,然后依据设备的效能对驱鸟设备进行部署,提出了两种能够对机场空域全覆盖的设备部署方法,最后以声波覆盖率及所需设备数量为评判指标,选出了最适用于系统的设备部署方法;为了实现驱鸟策略提示的功能,依据设备的部署情况对机场空域内的驱离强度等级进行划分,提出了驱鸟决策生成的逻辑,为机场驱鸟控制系统中驱鸟策略提示的生成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对机场驱鸟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详细设计,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数据通信、数据处理、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机场驱鸟系统通过仿真测试与现场调试,证明了其可行性,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与使用价值。

杨铖[4](2014)在《改性PBT熔喷无纺布的制备及其表征》文中研究指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是一种结晶型热塑性聚酯,它具有结晶速度快、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电绝缘性能良好等特点,此外还具有突出的耐热、耐酸、耐油污和耐化学腐蚀性能。熔喷法制备的PBT无纺布纤维细且柔软,是一种理想的燃油过滤材料。本论文旨在将适量的流动改性剂(FM)加入PBT切片中进行共混改性,大幅提升熔喷加工中熔体流动性;并制备出一种孔径较小、过滤精度较高的改性PBT熔喷无纺布滤芯,以期在汽车燃油过滤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双螺杆共混造粒制备了PBT/FM改性切片,并对改性前后PBT切片的热性能、结晶性能、流变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和分析。之后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熔喷过程中流动改性剂含量、空气压力、接收距离、泵供量和克重等因素对改性PBT熔喷无纺布结构性能的影响。对改性前后PBT的热性能研究表明:其熔点未发生变化,均为225℃;热分解温度差异也不大,初始降解温度保持在390。C左右。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由于添加了流动改性剂,PBT/FM共混体系结晶温度上升,结晶峰峰形尖而窄。降温速率越大,结晶温度越低,结晶时间越短。共混体系中,少量的流动改性剂可作为结晶成核剂促进结晶。而流变性能测试表明:改性PBT熔体为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体系中流动改性剂含量越多,共混体系表观粘度下降越明显。纯PBT粘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增大明显下降。而共混后,粘流活化能在剪切速率1000-5000s-1的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在剪切速率2000s-1以下时相比于纯PBT有明显降低。由此表明,此流动改性剂对PBT的流动性的提高效果明显。熔喷样品的纤维直径统计表明,添加流动改性剂后,纤维平均直径下降,而直径分布变宽,且当流动改性剂含量为4%时对制备较细纤维有极大促进作用。工艺参数中,空气压力越大,纤维直径越细,但纤维直径分布略有增加。接收距离对纤维直径影响较小。计量泵转速越高,纤维直径越大,但纤维直径分布变窄。由孔径测试可知,添加流动改性剂后,能有效的减小无纺布纤网的孔径,并且孔径分布较均匀。此外,改性PBT无纺布与水的接触角大都在115-135°之间,说明流动改性剂对PBT无纺布的亲水性影响不大。由断裂强度测试可知,流动改性剂的加入并不会降低PBT无纺布的力学性能。工艺参数中,空气压力和克重增大会导致无纺布的断裂强度随之增加。而随着接收距离的增加,无纺布的断裂强度有所下降。综上所述,经流动改性剂改性后PBT切片耐热性无明显下降,而熔体流动性大幅度提升。改性后熔喷样品的纤维直径和孔径均较小,孔径分布也较均匀,并且不降低无纺布的断裂强度。综合考虑PBT无纺织物的性能和生产成本,流动改性剂添加量为4%为宜。

高国华[5](2011)在《新型多孔泡沫塔盘和规整填料的多尺度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组将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孔径均匀可控、强度高等一系列优良特性的多孔SiC泡沫材料应用到精馏塔的塔板和填料中,研制出新型的多孔泡沫SiC固定传质体塔盘和多孔泡沫SiC波纹板规整填料。鉴于这两种新型多孔泡沫塔内件的流场属于多孔介质/纯流体耦合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进行物理建模,并建立恰当的多相流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实现对它们的多尺度模拟研究。对于多孔泡沫SiC固定传质体塔盘和多孔泡沫SiC规整填料的宏观模拟,忽略多孔SiC泡沫的真实骨架结构,建立宏观物理模型,采用多孔介质模型的方法处理多孔SiC传质体和多孔SiC波纹板。本文采用了两种Forchheimer形式的多孔介质模型,并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选择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多孔SiC泡沫准确度较高的一种模型。气体单相流的模拟计算结果用于分析干塔压降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塔盘两相流计算选用双欧拉多相流模型,并采用Grace曳力模型对多相流控制方程进行封闭。规整填料两相流模拟选用VOF模型,并考虑表面张力的影响。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模拟方法和模型的适用性,并分析了多孔泡沫SiC固定传质体塔盘和多孔泡沫SiC规整填料的宏观流场分布特点、各种流体力学性能以及结构参数对它们流场和性能的影响。由于宏观模拟忽略了多孔SiC泡沫的真实骨架结构,使得宏观流场的分布情况及某些性能的计算不够准确,而且也无法考察骨架结构的表面性质对流场分布的影响。因此,对于多孔泡沫SiC固定传质体塔盘和多孔泡沫SiC规整填料的微观模拟,则将多孔SiC泡沫的真实骨架结构理想成十四面体结构单元的阵列,通过切割阵列获得多孔SiC固传质体和多孔SiC波纹板的微观物理模型。选用相应的两相流模型,对多孔泡沫SiC塔盘和规整填料进行微观两相流模拟。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验分析值进行比较,验证微观模拟方法的准确度。对模拟获得的微观流场分布特点以及操作条件、微观结构参数对流场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还探讨了流体与多孔SiC泡沫材料之间的润湿性对微观流场和宏观特性的影响。本文对新型多孔泡沫塔盘和规整填料所进行的多尺度模拟研究,其方法可以为其他包含多孔材料的塔内件的研究提供物理建模、多相流模型选择和边界条件设置等方面的指导;其模拟结果可以用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多孔SiC泡沫塔内件的传质机理,还可以为其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张红娟[6](2011)在《变转速泵控差动缸及低能耗注塑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注塑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液压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系统存在噪声大、能耗高、效率低、控制精度差等不足。发展低能耗、高性能的注塑机已成为当前注塑行业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流量自平衡泵控制差动缸电液伺服系统的理论和方法”(50775156)和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机电液复合驱动的新型高效、低能耗注塑机技术”(2006031149)资助下,对变转速泵控差动缸及低能耗注塑机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为提高注塑机整体性能做了有益地探索。针对变转速驱动液压系统动力源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调速特性,分析了驱动和控制电路协调控制的重要性。针对驱动电路非线性功率开关器件产生的谐波及谐波损耗,研究了电压空间矢量调制,通过合理选择零矢量位置和开关频率,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在此基础上对PMSM进行了矢量解耦控制,按照转子磁场定向对PMSM进行建模和解耦,设计出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仿真和试验验证表明协调控制改善了系统性能。为解决差动缸两腔面积差造成的流量不对称问题,设计新配流定量液压泵,通过理论计算和建模仿真研究了定量泵出油口和进油口的流量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定量泵动态补偿差动缸流量差原理。针对阀控系统能量损失大和现有的泵控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搭建了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回路,阐述了动态补偿系统实现方法。通过系统建模、四象限运行特性和能耗特性仿真分析,验证了动态补偿系统实现的可行性,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泵控差动缸动态性能,减少损耗提供了理论依据。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系统存在参数变化、负载扰动、滞后、非线性等不利于系统性能提高的因素,提出了模型跟踪控制和负载转矩前馈补偿的控制方法,对电机转矩和转速进行观测,根据结构不变性原理,对负载转矩进行前馈补偿,提高调速系统跟踪性能和控制性能,拓宽系统的频带,减小动态速降,提高电机抗扰性能。针对系统机电液耦合振动,提出了共振比控制,通过在负载转矩反馈环节引入共振比参数,在不改变液压系统谐振频率的前提下,有效抑制共振。为了进一步改善差动缸速度动态特性,消除缸伸出和收回时的速度静差,提出了动态前馈补偿速度闭环控制,由差动缸速度和电机转速的开环特性设计出前馈补偿函数,根据缸速度不同给定实时调用,实现差动液压缸伸出和收回时速度对称,缩短了动态响应时间,有效改善系统动态特性,提高液压缸速度跟踪控制精度,降低系统能耗。最后搭建数学模型和dSPACE试验平台,仿真和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为了消除差动缸位置静差,提高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稳定性,提出速度、加速度前馈与抗饱和积分分离PI复合控制方法进行改善,根据闭环特性设计出速度加速度前馈函数,使差动缸在不同的位移给定值下,按照不同的速度加速度规律来控制,达到期望的运动轨迹。空载和加载试验表明,该策略提高了位置跟踪控制精度,改善了动态性能,有效抑制了缸运动过程的噪声,提高了抗扰性能。将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系统应用于注塑机锁模机构,采用锁模机构虚拟样机模型作为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负载,对锁模机构的开锁模动作进行位置跟踪控制,进一步验证了其位置伺服系统跟踪精度高、鲁棒性强,为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将采用上述控制策略后的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系统应用于注塑机系统,分别与异步电机驱动注塑机系统的四种方案进行了控制特性和能耗对比。PMSM直驱定量泵控注塑机系统压力和流量均通过改变电机转速闭环控制,实现了驱动功率与执行机构自适应匹配控制,解决了注塑机较长时间工作在冷却和保压等部分负载工况时能耗大的问题。PMSM泵控系统消除了溢流损失和节流损失,降低了损耗。定量泵取代变量泵,不需要变量机构的辅助能源,进一步减少了能量损失。在同一条件下五种控制方案试验结果表明,PMSM直驱定量泵控注塑机系统动态与静态性能好,且能耗显着降低。

张婕[7](2010)在《基于FTA-PFMEA方法对高压共轨系统清洁度控制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为了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自主开发了FCRS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并进行了从科研成果向产业化的转移。本文运用故障树(FTA)、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理论和技术,对FCRS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中试生产和车辆配试过程中的失效事件进行分析,找出该系统特别是其核心零部件电控喷油器清洁度不良是共轨系统失效的潜在失效模式;找到影响清洁度的工序因素,提出相关工艺过程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提升电控喷油器清洁度、稳定制造过程过程质量,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建立并有效运行了清洁度质量管理子体系,保证了国产高压共轨系统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的顺利推进。本文对FTA和PFMEA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建立了电控喷油器制造过程潜在失效模式的严重度、频度数、探测度数的评价准则,重点对喷油器体的制造过程进行FMEA分析,确定并实施了有效改进措施。通过改进后的反馈统计数据,证实FMEA的成功运用取得了显着的实际价值。

李天奎[8](2010)在《低产油井多参数计量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井计量是油气集输领域中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为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提供基础资料,而且对掌握油井动态情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各油田进入开采后期,油井产量降低,间歇性产液现象严重,油井计量难度逐渐增大,低产油井的计量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研究和建立适合低产油井的计量装置,提高低产油井计量精度和管理水平已成为油田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油井计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合目前油田低产油井计量现状,研究设计了一种适合于低产油井的自动计量装置,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将辽河油田现行的分离器计量方式与目前相关计量方法进行对比,提出了多参数油井计量方案,并对计量原理进行说明。根据计量方案完成设备选型,计算该计量方案的综合误差,说明研究的可行性。2.利用工控机和可编程控制器实现低产油井计量装置的自动控制,根据具体流程制定分层控制方案。按照各层控制功能及系统目标,完成自动控制部分的硬件、软件设计;利用工业以太网实现上位机与PLC的通讯,并基于OPC工业标准,使用VB6.0开发上位机界面,提高了装置监测的实时性和可靠性。3.将测量数据与真实数据进行对比,说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建立油井产液量数据分析模型,编写分析程序,对大量连续采样数据进行计算,确定低产油井的最佳计量时间。利用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对该算法进行理论验证,最后得出油井的计量周期。

李素文[9](2008)在《柴油机单体泵控制系统研究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适应愈来愈严格的排放法规和燃油经济性需求,迅速改变我国汽车电子控制“空心化”的现象,自主开发柴油机单体泵电控系统是迫切而可行的。本论文完成了从系统需求、电子控制单元软、硬件的开发到匹配标定一整套过程,全面介绍了在柴油机单体泵控制和产品开发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方面所作的研究。在分析单体泵控制系统设计目标和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柴油机单体泵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和硬件设计原理;对柴油机单体泵的实时操作系统进行设计,完成了符合OSEK标准的操作系统设计和在柴油机单体泵控制中的应用;对柴油机单体泵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的稳态工况和瞬态工况进行分析和设计,完成了控制功能软件开发;对柴油机单体泵控制系统的产品功能进行设计,完成了诊断功能,通讯功能,标定功能和ECU下线功能的开发。经过六年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掌握了柴油机控制的核心技术,解决了产品化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具有了自主的柴油机单体泵控制平台,所开发电控系统功能全面达到国外同类电控系统水平,目前已经批量投产。

孙毅[10](2007)在《基于知识重用的质量控制信息建模与数据挖掘算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产品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重要基础,随着客户敏捷化与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强的发展趋势,产品质量过程控制需要充分地利用产品形成各阶段的过程性质量数据,并加以智能化地应用,各种具有智能性、集成化的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研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其相关技术正成为当前先进制造技术与质量保障体系的热点课题。本文针对产品过程质量数据的有效组织、处理与利用,系统地研究了以产品过程质量控制特征要素为对象,关联产品结构特征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理论与方法。将质量数据与产品零部件结构有机结合,提出了类质量树(GBOM-QT,Generic Bill-Of-Materials for Quality Tree)的产品质量控制信息模型,系统地研究了类质量树的构建、演化与过程质量信息的数据挖掘方法以及相关知识重用等理论问题,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计知识演化原理、方法及应用研究”、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DM的质量控制与分析系统”、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案例与知识发现的MC产品信息挖掘与管理技术”等项目研究,将上述理论应用于企业的实际产品开发与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了模型及算法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产品质量控制与信息管理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回顾了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重点说明了基于知识重用的质量控制组织模型、信息流以及质量控制建模技术的体系结构、QFD建模方法及其改进技术、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与分析模型等研究内容,还介绍了服务于质量控制的知识组织、知识发现与重用技术,讨论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质量控制的各因素关联关系与知识重用等问题的思路,给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第二章从研究产品功能质量目标的实现方法出发,对质量过程控制知识的多态性、过程性、层次性和结构性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就质量规划、形成过程、检测、缺陷分析与反馈等方面归纳质量分类特征,给出了产品质量的结构特征、技术特征、检测特征、缺陷分析与反馈特征等知识特征的具体内涵。在设计质量、制造与装配质量等方面研究了质量控制知识的获取技术与方法。第三章通过产品功能质量与产品结构关联分析,构建具有结构关联映射的产品质量树(BOM-QT)数据模型,以及具有通用类特性的产品类质量树(GBOM-QT)数据模型,深入研究了建模原则、建模方法及形式化描述方法等内容。给出了质量树数据模型中描述层次结构的节点对象所内蕴的属性、约束与规则等内置信息的有效描述与维护方法,建立了基于多特征质量特性的数据结构及其组件对象演化方法,表达蕴含节点对象的显式结构知识与内置属性规则与约束的隐式知识。最后给出了具有扩展数据结构功能的通用型类质量数据模型与质量树模型的XML模式数据描述方法。第四章从类质量树表示的产品质量控制模型出发,讨论了节点对象BOM-QT的内置约束属性的数据挖掘方法。着重从BOM-QT的拓朴结构出发讨论了BOM-QT树的节点编辑操作方法和无序树进行有序化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BOM-QT树簇的相似度计算方法,结合BOM-QT的聚类处理,研究了BOM-QT对象间的最小异构度和加权异构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GBOM-QT的具体归并算法,及其GBOM-QT转换成XML模式文件的相关约束条件等内容。最后讨论了基于类质量树数据模型进行产品综合参数设计的成本-利润优化计算实例。第五章以类质量树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产品质量控制中的知识与案例重用等问题。主体研究了质量控制中的质控参数与质量计划等文档内容的自动生成与审核管理,将质量控制中的图档信息与数据信息有效地结合,针对过程控制中的控制图,缺陷判断等内容引用了基于类质量树数据模型进行CBR与RBR混合推理的知识发现与重用方法。第六章有别于长期质量控制中数据信息独立于产品的结构模型进行管理与控制的方式,分析了基于类质量树数据模型的质量控制系统的技术优势,改善了质量过程数据对产品缺陷形成的诱因分析,以及零部件局部状态对成品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的数据支持。结合科研项目研究与应用,实现了系统软件的研发。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并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消除分配泵计量器卡死的一种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除分配泵计量器卡死的一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智能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2.1 系统监控对象分析
    2.2 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2.2.1 下位机设计
        2.2.2 上位机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下位机软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备选型
        3.1.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选型
        3.1.2 触摸屏选型
        3.1.3 传感器选型
        3.1.4 ZigBee无线模块选型
    3.2 无线通信方式的设计
        3.2.1 无线传感器网络
        3.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结构
        3.2.3 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的设计
        3.2.4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3 数据采集子系统
        3.3.1 ZigBee技术概述
        3.3.2 TI Z-Stack协议栈说明
        3.3.3 传感器采集终端和协调器网关电路设计
        3.3.4 通信数据格式
        3.3.5 软件设计
    3.4 环境调控子系统
        3.4.1 PLC程序总体设计
        3.4.2 PLC资源分配
        3.4.3 PLC软件部分程序设计
        3.4.4 触摸屏软件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上位机监控平台设计
    4.1 硬件选型及软件开发平台分析
        4.1.1 硬件选型
        4.1.2 软件开发平台分析
    4.2 数据库的设计
    4.3 监控平台界面设计
        4.3.1 用户登录界面
        4.3.2 主界面
        4.3.3 大棚监测
        4.3.4 数据管理
        4.3.5 终端设备查询
        4.3.6 终端电量查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策略
    5.1 环境参数分析
    5.2 模糊控制
        5.2.1 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
        5.2.2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5.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5.3.1 模糊化
        5.3.2 模糊规则的制定
        5.3.3 模糊控制表的制定
        5.3.4 模糊控制器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电路板硬件测试
    6.2 数据采集程序下载
    6.3 ZigBee无线网络通信测试
    6.4 系统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机场驱鸟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场驱鸟方法研究现状
        1.2.2 机场驱鸟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2 机场驱鸟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功能需求
        2.1.2 性能需求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硬件设计
        2.2.2 软件模块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机场驱鸟系统中的鸟类目标自动确认问题研究
    3.1 目标的分类
    3.2 鸟类目标的图像识别
        3.2.1 总体流程
        3.2.2 HOG特征的提取
        3.2.3 分类器的设计
        3.2.4 实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效能分析的机场驱鸟设备的部署及使用
    4.1 机场驱鸟设备的效能分析
        4.1.1 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分析
        4.1.2 二踢脚炮设备的效能分析
        4.1.3 煤气炮设备的效能分析
        4.1.4 钛雷炮设备的效能分析
        4.1.5 定向声设备的效能分析
    4.2 基于效能的设备部署
        4.2.1 机场全空域的建模
        4.2.2 空域全覆盖下的部署
        4.2.3 对驱鸟设备部署方法选择的讨论
    4.3 基于设备部署的驱离强度等级划分
    4.4 驱鸟策略的制定
    4.5 本章小结
5 机场驱鸟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人机交互界面模块设计
        5.1.1 主界面的设计
        5.1.2 光电设备的控制界面设计
    5.2 通信模块设计
        5.2.1 机场驱鸟设备的通信网络设计
        5.2.2 数据的解析与打包发送
    5.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5.4 系统的工作流程设计
    5.5 系统的仿真与调试
        5.5.1 仿真测试
        5.5.2 现场调试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改性PBT熔喷无纺布的制备及其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燃油过滤系统简介
        1.2.1 燃油系统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
        1.2.2 燃油过滤机理
        1.2.3 燃油过滤材料
    1.3 熔喷无纺布发展状况
        1.3.1 熔喷工艺简介
        1.3.2 熔喷技术的发展状况
        1.3.3 熔喷无纺布的应用
        1.3.4 流动改性剂简介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切片改性及性能测试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PBT改性造粒
        2.2.4 切片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BT切片热性能分析
        2.3.2 PBT切片结晶性能分析
        2.3.3 PBT切片熔融指数
        2.3.4 PBT切片流变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PBT熔喷无纺布的制备及工艺参数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
        3.2.2 仪器设备
        3.2.3 工艺参数设定及样品制备
        3.2.4 样品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影响无纺布纤维直径的因素
        3.3.2 纤维直径与孔径的关系
        3.3.3 接触角测试
        3.3.4 影响无纺布力学性能的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新型多孔泡沫塔盘和规整填料的多尺度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塔板的研究近况
        1.1.1 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介绍
        1.1.2 塔板发展状况
    1.2 规整填料的研究近况
        1.2.1 规整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介绍
        1.2.2 规整填料发展状况
    1.3 多孔碳化硅泡沫材料的研究近况
        1.3.1 特点和应用
        1.3.2 结构和性能
    1.4 计算流体力学在塔板、规整填料和多孔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1.4.1 计算流体力学在塔板研究中的应用
        1.4.2 计算流体力学在规整填料研究中的应用
        1.4.3 计算流体力学在多孔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多孔介质/纯流体流场的多相流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流场计算的数学模型
        2.1.1 单相流模型
        2.1.2 两相流模型
        2.1.3 曳力模型
        2.1.4 表面张力模型
        2.1.5 湍流模型
    2.2 多孔介质数学模型
        2.2.1 立方体-颗粒等价模型
        2.2.2 十四面体-参数拟合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孔泡沫SiC固定传质体塔盘上流场的宏观CFD模拟
    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3.2 单相流模拟
        3.2.1 模拟方法及验证
        3.2.2 结果与讨论
    3.3 两相流模拟
        3.3.1 模拟方法及验证
        3.3.2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孔泡沫SiC固定传质体塔盘上两相流场的微观CFD模拟
    4.1 多孔泡沫SiC固定传质体塔盘上两相流场的微观模拟
        4.1.1 模拟方法
        4.1.2 方法验证
        4.1.3 结果与讨论
    4.2 多孔SiC传质体的润湿性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碳化硅规整填料内流场的宏观CFD模拟
    5.1 规整填料内二维两相流模拟
        5.1.1 模拟方法
        5.1.2 方法验证
        5.1.3 结果与讨论
    5.2 规整填料内三维单相流模拟
        5.2.1 模拟方法
        5.2.2 方法验证
        5.2.3 结果与讨论
    5.3 规整填料内三维两相流模拟
        5.3.1 模拟方法
        5.3.2 方法验证
        5.3.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孔泡沫SiC规整填料内两相流场的微观CFD模拟
    6.1 多孔泡沫SiC规整填料内两相流场的微观模拟
        6.1.1 模拟方法
        6.1.2 结果与讨论
    6.2 多孔SiC波纹板填料润湿性能的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变转速泵控差动缸及低能耗注塑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交流变转速驱动技术
        1.2.1 交流变转速系统控制研究现状
        1.2.2 交流变转速控制在电液系统的应用研究概况
    1.3 差动缸电液控制技术
        1.3.1 阀控差动缸电液技术研究现状
        1.3.2 变转速泵控差动缸电液技术研究现状
    1.4 注塑机电液控制系统
        1.4.1 注塑机电液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4.2 注塑机电液节能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4.3 变转速泵控差动缸驱动注塑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
        1.5.1 主要研究方法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研究
    2.1 引言
    2.2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协调控制
        2.2.1 系统组成
        2.2.2 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协调控制提高系统效率
    2.3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研究
        2.3.1 SPWM逆变器谐波分析及损耗计算
        2.3.2 SVPWM逆变器谐波分析及损耗计算
        2.3.3 SPWM和SVPWM谐波损耗分析对比
    2.4 SVPWM供电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
        2.4.1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建模和矢量解耦控制
        2.4.2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仿真与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PMSM直驱定量泵控差动缸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引言
    3.2 定量泵的设计、计算与分析
        3.2.1 定量泵工作原理与设计
        3.2.2 定量泵流量计算及动态特性
        3.2.3 定量泵轴扭矩计算及动态特性
        3.2.4 定量泵效率分析
    3.3 PMSM直驱定量泵控差动缸系统
        3.3.1 系统组成与动态补偿分析
        3.3.2 定量泵控制差动缸系统建模
    3.4 PMSM直驱定量泵控差动缸特性和能耗分析
        3.4.1 PMSM直驱定量泵控差动缸四象限特性
        3.4.2 PMSM直驱定量泵控差动缸系统特性仿真
        3.4.3 PMSM直驱定量泵控差动缸系统能耗理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速度伺服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抗扰性能研究
        4.2.1 PMSM调速系统干扰抑制策略的研究和仿真
        4.2.2 基于复合干扰观测器的抗扰性能分析
        4.2.3 基于共振比的耦合振动抑制仿真分析
    4.3 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开环特性仿真与试验
        4.3.1 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试验系统
        4.3.2 PMSM驱动泵控差动缸系统开环特性仿真和试验
        4.3.3 考虑动态泄漏时系统开环特性分析
    4.4 动态前馈补偿的泵控差动缸速度伺服性能研究
        4.4.1 动态前馈补偿系统实现
        4.4.2 动态前馈补偿泵控差动缸速度伺服仿真与试验
        4.4.3 动态前馈补偿泵控差动缸系统能耗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位置伺服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速度加速度前馈补偿的位置闭环控制仿真和试验研究
        5.2.1 位置系统的抗饱和积分分离PID控制及性能研究
        5.2.2 速度加速度前馈的位置伺服控制器设计
        5.2.3 速度加速度前馈控制位置伺服系统仿真与试验
        5.2.4 泵控差动缸位置伺服系统能耗分析
    5.3 负载扰动下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位置伺服系统
        5.3.1 加载控制试验方案
        5.3.2 负载扰动下PMSM直驱泵控差动缸位置伺服仿真与试验
    5.4 泵控差动缸驱动注塑机锁模机构系统研究
        5.4.1 注塑机锁模机构的虚拟样机设计
        5.4.2 注塑机锁模机构的运动特性
        5.4.3 驱动锁模机构的泵控差动缸系统动态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低能耗注塑机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注塑机能耗综合试验系统
        6.2.1 异步电机驱动注塑机能耗试验系统
        6.2.2 PMSM驱动注塑机能耗试验系统
    6.3 异步电动机驱动注塑机控制系统能耗分析
        6.3.1 异步电动机驱动定量泵控制注塑机能耗分析和试验
        6.3.2 异步电机驱动变量泵控制注塑机能耗分析和试验
    6.4 PMSM直驱定量泵控制注塑机系统能耗分析
        6.4.1 PMSM直驱定量泵控制注塑机系统理论分析
        6.4.2 PMSM直驱定量泵控制注塑机系统能耗试验
    6.5 特性和能耗对比
        6.5.1 特性对比
        6.5.2 能耗对比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奖项

(7)基于FTA-PFMEA方法对高压共轨系统清洁度控制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FMEA研究和应用的回顾
        1.2.2 国内外FTA研究和应用
        1.2.3 PFMEA及FTA研究和应用的最新发展
        1.2.4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国内外现状
    1.3 论文内容及贡献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贡献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FTA和FMEA原理与方法研究
    2.1 概述
    2.2 FTA方法
        2.2.1 FTA定义及内容
        2.2.2 FTA基本步骤和数学基础
        2.2.3 下行法求解FTA故障树最小割集
        2.2.4 FTA的优点和局限
    2.3 FMEA方法
        2.3.1 FMEA的定义
        2.3.2 FMEA的基本思路和流程
    2.4 过程 FMEA
        2.4.1 过程FMEA的特点
        2.4.2 过程FMEA的风险顺序RPN数的评估
        2.4.3 过程FMEA项目的基本思路
        2.4.4 过程FMEA的基本流程
        2.4.5 过程 FMEA建议措施及责任
    2.5 过程 FMEA的结果跟踪
    2.6 FMEA与 FTA的异同点分析与联合运用的优势
        2.6.1 FMEA与FTA的异同点分析
        2.6.2 FMEA与FTA结合在高压共轨系统中的应用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共轨系统原理与系统清洁度研究分析
    3.1 概述
    3.2 共轨系统及喷油器原理分析
        3.2.1 电控共轨系统简介
        3.2.2 电控喷油器工作原理及结构
        3.2.3 喷油体的技术要求
    3.3 喷油系统清洁度概念及重要性
        3.3.1 清洁度概念
        3.3.2 清洁度的重要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TA-PFMEA 方法在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体清洁度项目中的应用
    4.1 概述
    4.2 装车行驶试验中发现的故障现象
    4.3 故障分析及故障树构建
        4.3.1 故障树的构建
        4.3.2 故障树的简化和分析
    4.4 电控喷油器清洁度的P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
        4.4.1 PFMEA分析
        4.4.1.1 明确功能模块
        4.4.1.2 不期望发生事件
        4.4.1.3 绘制过程流程图和FMEA图
        4.4.2 过程的改进和控制
        4.4.2.1 去除油道孔残留毛刺的过程改进
        4.4.2.2 内腔清洗过程的改进
        4.4.2.3 运用PFMEA加强检验过程改进
        4.4.2.4 运用PFMEA加强装配过程改进
    4.5 改进后的清洁度测试
        4.5.1 测试方法
        4.5.2 改进措施效果对比
        4.5.3 结论及意义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成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低产油井多参数计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低产油井多参数计量方案
    1.1 低产油井产液规律
    1.2 影响产液量计量的主要因素
    1.3 多参数油井计量装置
        1.3.1 传统分离器结构
        1.3.2 多参数油井计量装置工艺
    1.4 油井产量计量原理
        1.4.1 油井产液计量公式
        1.4.2 计量装置进液误差
        1.4.3 计量装置排液误差
    1.5 仪表选型
        1.5.1 产出液计量
        1.5.2 气体计量
        1.5.3 含水率测量
        1.5.4 电动阀门
    1.6 产液量误差标定及其综合误差
        1.6.1 质量测量误差标定
        1.6.2 产液量计量综合误差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多参数油井计量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2.1 自动控制功能分析
    2.2 自动控制系统结构
    2.3 可编程控制器
    2.4 自动计量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4.1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2.4.2 PLC 选型
        2.4.3 I/O 防爆控制箱设计
    2.5 自动计量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5.1 流程简介
        2.5.2 PLC 程序语言
        2.5.3 PLC 程序编写
        2.5.4 模拟量滤波
    2.6 上位机通讯及客户端设计
        2.6.1 通讯协议
        2.6.2 基于OPC 的上位机程序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分析与计量时间
    3.1 单井计量数据
    3.2 数据分析
    3.3 最佳计量时间与周期
        3.3.1 计量时间的确定
        3.3.2 计算方法的验证
        3.3.3 计算周期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柴油机单体泵控制系统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汽车电子发展概述
    1.2 柴油机单体泵控制系统产品开发问题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4.2 开发方法
第2章 单体泵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单体泵组成及工作原理
        2.2.1 单体泵工作原理
        2.2.2 电磁阀驱动
    2.3 单体泵控制系统设计目标
    2.4 单体泵控制系统构成
    2.5 单体泵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要求
    2.6 控制系统平台设计
        2.6.1 控制系统平台构成
        2.6.2 ECU 硬件平台开发
        2.6.3 底层驱动开发
        2.6.4 上层驱动开发
        2.6.5 应用层开发
        2.6.6 操作系统及任务调度开发
    2.7 小结
第3章 OSEK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操作系统总体结构
    3.3 操作系统内核设计
        3.3.1 任务管理模块设计
        3.3.2 资源管理模块设计
        3.3.3 事件机制模块设计
        3.3.4 Alarm 模块设计
        3.3.5 中断模块设计
        3.3.6 错误处理模块设计
    3.4 通信模块设计
        3.4.1 内部通信模块设计
        3.4.2 外部通信模块设计
    3.5 OSEK OIL
    3.6 接口设计
    3.7 操作系统应用
        3.7.1 操作系统实现功能
        3.7.2 单体泵系统的具体应用
        3.7.3 关联模块说明
    3.8 操作系统性能
    3.9 小结
第4 章 单体泵系统控制功能开发
    4.1 引言
    4.2 ECU 工况设计
    4.3 发动机正时识别
        4.3.1 发动机机械正时关系
        4.3.2 正时关系处理硬件设置
        4.3.3 发动机转速及位置信号处理
        4.3.4 发动机同步识别
        4.3.5 喷射驱动
    4.4 油量控制策略设计
        4.4.1 起动控制
        4.4.2 怠速控制
        4.4.3 驾驶性控制
        4.4.4 油量限制
        4.4.5 巡航控制
        4.4.6 PTO 控制
        4.4.7 车速限制
        4.4.8 转速限制
        4.4.9 排气制动
        4.4.10 油量仲裁
    4.5 喷射控制设计
        4.5.1 供油开始角度
        4.5.2 缸平衡
        4.5.3 喷油持续期
    4.6 小结
第5章 单体泵系统应用功能开发
    5.1 引言
    5.2 在线诊断功能
        5.2.1 柴油机运行状态诊断功能
        5.2.2 诊断测试功能
        5.2.3 在线诊断功能设计
    5.3 诊断通信及管理功能
        5.3.1 应用层诊断服务
        5.3.2 诊断管理功能单元
        5.3.3 数据传输功能单元
        5.3.4 储存数据传输功能单元
    5.4 CAN 通讯功能
    5.5 标定功能
        5.5.1 CCP 协议
        5.5.2 标定功能实现
        5.5.3 标定工具应用
    5.6 下线(EOL)功能
        5.6.1 生产管理系统
        5.6.2 ECU 启动过程
        5.6.3 BootLoader 功能开发
    5.7 小结
第6章 单体泵控制系统试验与应用
    6.1 引言
    6.2 单体泵电控系统试验
        6.2.1 ECU 硬件验证
        6.2.2 模拟稳态试验
        6.2.3 硬件在回路试验
        6.2.4 发动机台架及整车测试
    6.3 应用开发及标定
        6.3.1 油泵台架标定
        6.3.2 发动机台架试验
        6.3.3 整车标定
    6.4 小结
全文工作总结及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OSEK 标准的API 列表
附录二:软件函数说明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0)基于知识重用的质量控制信息建模与数据挖掘算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与理论的相关研究
        1.2.1 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内涵
        1.2.2 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信息系统
    1.3 基于知识重用的质量控制信息建模技术
        1.3.1 质量控制的组织模型与质量控制的信息流模型
        1.3.2 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信息建模技术
        1.3.3 质量控制中的知识发现与重用技术
    1.4 现有质量控制信息处理技术的不足及主要解决思想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6 小结
第二章 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知识分类特征及获取技术
    2.1 引言
    2.2 质量控制中的功能质量目标
    2.3 产品质量控制知识
        2.3.1 质量控制知识表示
        2.3.2 质量控制知识的分类特征
        2.3.3 质量控制知识的数据类型
    2.4 质量控制知识的分类获取技术
        2.4.1 设计过程质量的获取
        2.4.2 制造过程质量的获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特征结构映射的产品质量树信息模型
    3.1 引言
    3.2 产品质量树模型的基本概念
        3.2.1 蕴含结构特征的BOM表功能质量关联分析
        3.2.2 蕴含产品结构特征的质量树信息模型
    3.3 通用类质量树建模方法
        3.3.1 类质量树建模原则
        3.3.2 类质量树数据模型
        3.3.3 质量树数据模型的形式化表示方法
    3.4 质量树数据模型的XML描述
        3.4.1 基于XML的质量数据描述方法
        3.4.2 类质量树及其约束的cXML表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产品结构和质量特性相似度的质量树聚类算法
    4.1 引言
    4.2 产品质量树聚类方法的基本原理
        4.2.1 数据挖掘的常规聚类算法
        4.2.2 质量树聚类操作的基本概念
        4.2.3 内置约束的质控数据挖掘聚类处理
    4.3 质量树模型的规范化操作
        4.3.1 质量树的组件节点规范化
        4.3.2 质量树的树结构规范化
    4.4 质量树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4.4.1 聚类分析中常规相似度计算方法
        4.4.2 质量树的异构度计算方法
    4.5 类质量树的聚类抽取
        4.5.1 类质量树的归并操作特点
        4.5.2 构建类质量树的归并操作方法
        4.5.3 类质量树节点关系及其约束的XML表示
    4.6 基于类质量树的成本-利润优化计算实例
        4.6.1 产品利润保障因子
        4.6.2 产品利润构成函数
        4.6.3 约束条件下产品成本-利润优化计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类质量树CBR和RBR混合推理技术的产品质量控制知识重用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类质量树的产品质控知识重用内容与技术
        5.2.1 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的重用内容与层次
        5.2.2 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知识的重用技术
    5.3 基于质量树模型的CBR与RBR混合推理方法
        5.3.1 基于质量树的CBR推理方法
        5.3.2 基于质量树的RBR推理方法
        5.3.3 基于质量树的混合推理方法
    5.4 基于BOM-QT的知识可重用性分析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知识重用的类质量树数据挖掘技术及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质量树数据挖掘技术在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6.2.1 系统的总体结构
        6.2.2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学术论文
附录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消除分配泵计量器卡死的一种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功率柴油机高压油泵供油性能研究[D]. 刘洪.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2]智能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程仕发.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3]机场驱鸟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 魏京天.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4]改性PBT熔喷无纺布的制备及其表征[D]. 杨铖. 东华大学, 2014(09)
  • [5]新型多孔泡沫塔盘和规整填料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 高国华. 天津大学, 2011(06)
  • [6]变转速泵控差动缸及低能耗注塑机技术研究[D]. 张红娟. 太原理工大学, 2011(08)
  • [7]基于FTA-PFMEA方法对高压共轨系统清洁度控制的应用研究[D]. 张婕.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8]低产油井多参数计量技术研究[D]. 李天奎. 大庆石油学院, 2010(06)
  • [9]柴油机单体泵控制系统研究开发[D]. 李素文. 吉林大学, 2008(07)
  • [10]基于知识重用的质量控制信息建模与数据挖掘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孙毅. 浙江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一种消除点胶泵压力表卡死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