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网建设与现代远程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逄锦彦,郭怡坤,王英[1](2021)在《职业院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我国职业院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指出职业院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职业院校优化现代远程教育的策略,为职业院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思路。
杨慧[2](2021)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需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同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也指出要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随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提出和持续深化,如何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整合成为教育界一项炙手可热的话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大幅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之后的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又是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具备一定的研究意义。重庆市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但教育始终会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纷纷提倡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下,审视重庆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查阅文章发现,重庆市对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笔者以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高中一线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整合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选取了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高中数学教师为本次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历经问卷的编制、问卷的发放、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对收集的实际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得出重庆市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研究结论得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知识不足;(2)高中教师的数学教育技术软件操作能力较低;(3)对信息技术整合的认识比较浅显;(4)信息技术整合流于形式;(5)缺乏针对性培训;(6)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7)有关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匮乏。基于以上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与建议,并设计了相关案例,以期能够对高中数学一线教师进行有效整合带来一些参考。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创新之处。
刘浩[3](2020)在《基于大数据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实现了质的飞跃。然而,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媒介的特殊性,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随之浮现,尤其体现在教学质量方面。在此情况之下,现代远程教育必须建立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健全服务体系。该文从现有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设想,并尝试为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提供一种有效方案。
袁广鑫[4](2020)在《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在校园网建设中的实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校园网建设为研究对象,从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特征及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校园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林丛珊[5](2020)在《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变化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内在要求,网络课程资源逐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参考与借鉴,关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问题,不仅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更是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信息化教育又普遍为学生所认知。因此,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用网络课程资源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完善网络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有重要意义。网络课程资源即信息化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下位概念,结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将课程资源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方便获得的资源,扩大了课程资源的来源,突破了课程资源使用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并且以“校本化”为应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必要条件,在遵循国家课程的意志之上,根据学校具体条件及学生发展情况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的作为拓展性的资料随意补充给学生,也不是利用多媒体照搬课本内容,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迎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网络课程资源的范围与内容十分复杂,而对其应用还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通过检索、梳理文献,对文献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从而将网络课程资源的研究划分为四个方面,即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建设与应用,本研究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理论总结与实际调查。本研究笔者选取山东省Q市的一所小学进行实地调查,由于山东大部分小学并没有普及“智慧课堂”,所以笔者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将研究对象限定在具有完善的多媒体设备与校园网的学校,具有普遍代表性。通过调查发现,在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教师们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当前网络课程资源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这是由于教师在选择网络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庞杂、付费以及与更新速度慢等;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方面,学校对于教学资源库的认识趋向片面化,未认识到当前建设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占用了教师过多的精力,教师对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方面,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在课上应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形式单一化,这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素养有直接联系;还存在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对于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资源缺乏正确的引导,这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关。针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对SECI模型的研究,与网络课程资源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基于SECI模型建立起网络课程资源校本化应用的模型,分别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建设与应用四个方面,分别是基于教师个体认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设计、基于资源共享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设计、基于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设计、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设计。最终的应用结果又重新成为教师的个体知识,即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过程是螺旋上升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基于SECI模型建构的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型又为网络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性建议,针对当前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师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层面、学校层面、学生与家长层面以及课堂教学层面的相关对策。不断提升既是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促成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与监督;实施校际之间多样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模式;引导学生与家长正视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等,对整个系统中不同角色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武雨晴[6](2020)在《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分析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与共词分析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并最终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21世纪各国重点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为保证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顺利开展而制定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发展教育信息化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教育信息化政策作为国家调控、规范教育信息化活动的政府行为,系统的探究其政策结构体系,切实的保障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政策更好的实施、预测将来发展形势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教育信息化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及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以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为背景,以2000-2019年之间我国国家层面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以梳理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体系为切入点,以质的研究与中文文本挖掘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质的研究中扎根理论与共词分析法等量化与质性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提供政策建议。首先确定问题,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从相关官方网站上搜集到的73份政策文本进行整理,做好数据的处理工作。其次,使用Nvivo11质性资料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采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取政策文本的类属与关键词,分析不同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提出政策结构。接下来,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与多维尺度分析,再次分析政策文本的结构体系模型,并与前文扎根理论政策结构进行比较选取最优,最终提取出的政策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信息化人才、信息化资金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信息化教师教育、信息化行政法规与信息化资源。最后,对政策结构模型进行深入探索,探索结构模型中主要聚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围绕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体系提出了政策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包括重视政策的区域倾斜、加强经费投入与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希望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张岱霞,赵国森,沈玉宝[7](2020)在《风雨兼程的开放大学之路》文中研究表明2020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国家将摆脱贫困走向现代治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020年的第一期,我们要做个什么特稿?北京开放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历史地位和使命,每一代人也都做出了每一代人的贡献。在一个甲子的时光中,北京开放大学经历了建校时期的艰苦、复校初期的辉煌、复校后期的建设与发展、开放教育时期的跨越式发展、转型发展时期的改革与探索。经过60年电大人、开大人的奋斗,北京开放大学在首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开放大学的发展道路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在领导们的支持下我们推出了老书记、老校长们的访谈,请谈一谈心中的"开放大学之路"。"看清来时的路,关乎我们未来的样子",共襄60周年盛举。
寸待宏[8](2019)在《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文中提出为了促进云南省边疆地区与城市中学间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层层深化下正逐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论文以陇川县A中学为例,从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现状、软件建设现状和人员培训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并收集相关资料及统计数据,分析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与运用的具体情况,以此来了解云南省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应用净现值法及年限折旧法,对陇川县A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投资效益评估。最后基于问题,从学校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教育信息化建设软硬件运行能力保障机制、教师信息化培训及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付卫东[9](2019)在《信息化弥合我国基础教育数字鸿沟:政府行动与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仍存在人们对公平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通过阐释数字鸿沟的基本内涵和分类,分析新世纪以来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弥合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政策和行动,并运用相对比率法、反相对比率法、绝对差距法和差额比率法等对2005-2015年我国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基础设施和数字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数字鸿沟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新数字鸿沟弥合情况尚未有权威的数据,进一步加强应用、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弥合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重点。
鲍广宇,卜禹超[10](2019)在《从教育部和北京市政策文件视角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梳理教育部和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可以看到我国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总体是系统规范的,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而北京市的相关政策文件紧扣国家政策精神,从最初的亦步亦趋到利用地方优势审慎发展。文章也指出北京市相关政策文件还需要更加系统,理念不应停留在形成层面,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和落地,更加重视效果与评价的细化完善,同时应允许区域差异化发展。
二、校园网建设与现代远程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园网建设与现代远程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院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院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
二、职业院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缺乏足够的软硬件支撑 |
(二)网络课程开发不足 |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
三、职业院校优化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策略 |
(一)强化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 |
(二)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
(三)寻求更科学合理的职业院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
(2)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信息技术的类别 |
2.文献综述 |
2.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概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3.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教育信息化 |
3.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四个层次 |
4.问卷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工具设计 |
4.2 问卷信效度分析 |
4.3 现状调查的描述性分析 |
4.4 现状调查的差异性分析 |
4.5 调查结论 |
5.策略与建议 |
5.1 教师层面 |
5.2 学校层面 |
6.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案例分析 |
6.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教学设计 |
6.2 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
7.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基于大数据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与弊端 |
2 大数据———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 |
3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概述 |
3.1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要素 |
3.1.1 教学资源 |
3.1.2 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 |
3.1.3 完善的硬件软件设施 |
3.2 建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基本原则 |
3.2.1 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
3.2.2 开放性原则 |
3.2.3 交互性原则 |
3.3 当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
3.3.1 质量观念淡薄 |
3.3.2 制度建设滞后 |
3.3.3 网络教育规律研究浮浅 |
3.3.4 教学点设置标准分散 |
3.3.5 重复建设资金浪费 |
4 理想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 |
5 结语 |
(4)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在校园网建设中的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无线网络的优点 |
1.1 移动性很强 |
1.2 灵活性更高 |
1.3 维护成本比较低,传输效率高 |
2 无线网络技术设备及组网方法 |
2.1 无线网络技术设备 |
(1)无线网卡。 |
(2)无线基站AP。 |
(3)无线桥网。 |
(4)无线网卡。 |
2.2 无线网络组网方法的选取 |
3 在校园网建设中无线网络技术有效应用的策略探究 |
3.1 加大对校园网的管理,发挥校园网作用 |
3.1.1 不要让校园网成摆设 |
3.1.2 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
3.2 应用好校园网,促使其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
3.2.1 应用方法与发展方向 |
3.2.2 教育资源与网站构建 |
4 结语 |
(5)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
3.将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应用刻不容缓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案例分析法 |
3.访谈法 |
4.课堂观察法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内涵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非正式学习理论 |
3.系统科学方法论 |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必要性及原则 |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必要性 |
1.网络课程资源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
2.网络课程资源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助推力 |
3.网络课程资源是未来课堂教学的指向标 |
4.网络课程资源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原则 |
1.针对性原则 |
2.适应性原则 |
3.经济性原则 |
4.开放性原则 |
5.发展性原则 |
三、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二)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现状分析 |
1.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现状 |
2.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现状 |
3.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现状 |
(三)网络课程资源校本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
1.网络课程资源的质与量与教师需求之间的矛盾 |
2.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政策要求与学校实际实施之间的矛盾 |
3.资源应用形式单一化与教学环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
4.学生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与缺乏教师合理引导之间的矛盾 |
四、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设计与对策建议 |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设计前端分析 |
1.学情分析 |
2.语文学科特点分析 |
3.支撑模型分析 |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构建 |
1.基于教师个体认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设计 |
2.基于资源共享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设计 |
3.基于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设计 |
4.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设计 |
(三)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应用的对策建议 |
1.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以促成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 |
2.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与监督 |
3.实施校际之间多样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模式 |
4.引导学生与家长正视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 |
5.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
五、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致谢 |
(6)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分析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与共词分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政策研究趋势综述 |
1.3.2 政策研究方法综述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育信息化政策 |
2.1.2 政策体系结构 |
2.1.3 共词分析 |
2.2 理论基础 |
2.2.1 质的研究 |
2.2.2 中文文本挖掘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技术路线 |
3.4 数据获取 |
3.5 数据处理 |
3.5.1 人工编码 |
3.5.2 聚类分析 |
3.5.3 多维尺度分析 |
第四章 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构建 |
4.1 关键词提取 |
4.1.1 开放性编码 |
4.1.2 轴心编码 |
4.2 数据分析 |
4.2.1 聚类分析 |
4.2.2 多维尺度分析 |
4.3 政策结构构建 |
4.3.1 信息化人才 |
4.3.2 信息化资金支持 |
4.3.3 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 |
4.3.4 信息化教师教育 |
4.3.5 信息化行政法规 |
4.3.6 信息化资源 |
4.4 政策结构关系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研究结果 |
5.1.2 政策建议 |
5.2 研究不足 |
5.3 创新点 |
5.4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风雨兼程的开放大学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是一脉相承的一条路 |
一、20世纪后期的改革与探索(1986-1998) |
二、远程开放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999-2011) |
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3.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
三、对北京开放大学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
紧抓时代机遇,开放教育桃李满京华 |
一、开放教育时期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
1.办学规模显着扩大,办学系统覆盖全市城乡 |
2.改善了远程教育教学设施,融洽了办学系统的关系 |
3.学校资产大幅增加,办学效益促学校收入提升 |
二、多种举措促进学校发展 |
(一)抓班子 |
(二)带队伍 |
(三)谋发展 |
三、对北京开放大学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
开大源于电大,新于电大,高于电大,必将强于电大 |
一、北京开放大学的定位 |
二、推动北京开放大学发展的举措 |
(一)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
(二)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
(三)科学谋划新型大学发展 |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五)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
三、对北京开放大学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
(8)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边疆地区的蓬勃发展 |
1.1.2 边疆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殊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云南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 |
2.1 云南边疆地区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情况 |
2.2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概况 |
2.2.1 陇川县A中学基本情况 |
2.2.2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概况 |
2.2.3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概况 |
2.2.4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概况 |
2.2.5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概况 |
2.2.6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人员培训概况 |
2.2.7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数据交换与共享 |
第3章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个案建设调查分析 |
3.1 调查准备 |
3.2 基于访谈法的陇川县A中学信息化建设分析 |
3.2.1 访谈提纲 |
3.2.2 结果分析 |
3.3 基于问卷调查的陇川县A中学信息化建设效果分析 |
3.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4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3.4.2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原因 |
第4章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投资效益评估 |
4.1 评价方法 |
4.1.1 净值法 |
4.1.2 年限折旧法 |
4.2 分析评价思路 |
4.3 分析过程 |
4.3.1 投入情况 |
4.3.2 陇川县A中学历年信息化投入的收益方面 |
4.3.3 陇川县A中学历年信息化投入的耗损方面 |
4.3.4 陇川县A中学净现金值估算方面 |
4.4 结果论述 |
第5章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
5.1 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营能力 |
5.1.1 健全信息化规章制度,扭转错误功利心态 |
5.1.2 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营能力,确保投资比率合理化 |
5.2 完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共享力度 |
5.2.1 提升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丰富信息化建设资金吸纳渠道 |
5.2.2 加快配套设施更新力度,强化教学资源开发及共享 |
5.3 强化教师信息化培训及考核,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 |
5.3.1 选拔教师分层培训,厘清培训应用侧重点 |
5.3.2 强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健全教育信息化激励机制 |
5.4 深化信息化教学及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 |
5.5 提升高端设备利用率,建立精品课程网站提升投资效益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结论总括 |
6.1.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F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信息化弥合我国基础教育数字鸿沟:政府行动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鸿沟的含义及分类 |
二、信息化弥合我国基础教育数字鸿沟:政府行动 |
三、信息化弥合我国基础教育数字鸿沟:效果分析 |
(一)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鸿沟弥合情况 |
1.基础教育阶段不同省份学校生机比变化情况比较。 |
2.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校均微机室面积变化情况比较。 |
(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教育资源鸿沟弥合情况 |
1.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区域电子图书数字鸿沟弥合情况。 |
2.基础教育阶段城乡校园网数字鸿沟弥合情况 |
(1)小学阶段城乡校园网数字鸿沟弥合情况比较。 |
(2)初中阶段城乡校园网数字鸿沟弥合情况比较。 |
(3)高中阶段城乡校园网数字鸿沟弥合情况比较。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政府利用信息化手段弥合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效果比较显着 |
(二)政府弥合基础教育新数字鸿沟的测量尚未有权威的数据,但“新数字鸿沟”现象可能会愈演愈烈 |
(三)弥合深度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数字鸿沟和弱势学生群体使用的数字鸿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弥合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战略选择 |
(四)加强应用、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弥合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工作重点 |
(10)从教育部和北京市政策文件视角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系统规范,起到引领推动作用 |
1.紧跟时代绘制长远发展蓝图 |
2.文件逐步系统规范 |
北京市相关政策文件紧扣国家政策精神,利用地方优势审慎发展 |
1.务实探索 |
2.审慎发展 |
建议与展望 |
1.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文件还需更加系统明确 |
2.更多理念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和升华 |
3.更加重视效果与评价的细化完善 |
4.应允许区域差异化因地制宜才能百花齐放 |
四、校园网建设与现代远程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院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探究[J]. 逄锦彦,郭怡坤,王英. 职业, 2021(07)
- [2]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对策[D]. 杨慧.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大数据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J]. 刘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33)
- [4]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在校园网建设中的实践分析[J]. 袁广鑫. 电子制作, 2020(12)
- [5]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D]. 林丛珊.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新世纪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结构分析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与共词分析的视角[D]. 武雨晴. 河北大学, 2020(08)
- [7]风雨兼程的开放大学之路[J]. 张岱霞,赵国森,沈玉宝. 开放学习研究, 2020(01)
- [8]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D]. 寸待宏.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9]信息化弥合我国基础教育数字鸿沟:政府行动与效果分析[J]. 付卫东.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10]从教育部和北京市政策文件视角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J]. 鲍广宇,卜禹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