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坡稳定分析的实用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郑成成,龙小刚,胡广柱,袁祥,马春辉,李高超[1](2021)在《基于离散元的高陡堆石边坡失稳过程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鉴于工程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高陡堆石边坡工程,其稳定性、失稳过程、影响范围对工程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高陡堆石边坡失稳过程模拟。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例,建立高陡堆石边坡离散元模型,通过模拟极限工况下的边坡失稳过程,分析该高堆石边坡的堆石运动、挡墙受力以及边坡整体变化情况。根据平均不平衡力比,将堆石边坡失稳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并重点分析各阶段内边坡体型、堆石位移、堆石速度等的变化;通过监测堆石边坡能量、挡墙受力等变化情况,进一步揭示堆石边坡的失稳机制;通过对比初始状态和失稳后块石位移与越过特定位置的块石数量,论证挡墙措施的阻滑作用;结合到达河床底部的颗粒数量和挡墙受力变化情况,认为堆石边坡底部的混凝土挡墙迫切需要加强,通过对高陡堆石边坡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明确了边坡失稳过程、影响范围,并提出了混凝土挡墙的建议高度。
郭利娜,王璐[2](2021)在《有限元滑面应力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介绍了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弹塑性有限元应力分析的滑面应力法的实际应用与研究进展,重点就其安全系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临界滑动面的搜索及工程应用情况等若干关键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文章验证了有限元滑面应力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提出在其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及应用中的一些实用价值,并把有限元滑面应力法应用到坝坡抗震稳定分析领域与三维稳定分析领域,最后提出该方法今后研究展望。
陈忠清,葛娟,高彦斌[3](2021)在《圆锥形边坡稳定性及其与平面边坡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基于总应力法(φ=0°法)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了圆锥形人造园林山体的稳定性,给出了圆锥形边坡的稳定因子Ns和安全系数Fs随坡角β变化的规律.并与几种形态相似的平面边坡(三角形平面边坡、无限平面边坡)的稳定因子和安全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的几何效应.研究表明,由于几何形态的影响,圆锥形园林山体边坡的稳定因子及安全系数要明显大于平面边坡的稳定性.工程设计中可以采用三角形平面边坡的安全系数乘以修正值1.41来分析这种圆锥形边坡的稳定性.另外,滑动面形态也表现出一定的几何效应,圆锥形边坡的滑动面比平面边坡的浅一些,失稳时的影响范围也要小一些.
赵生华,李红军[4](2021)在《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研究撤稿》文中认为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中通常采用的单一安全系数方法忽略了实际工程材料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土石坝工程坝坡的安全水平不清楚,无法提供工程安全度的合理的评价指标。为此,需将可靠度分析引入土石坝坝坡稳定性安全评价体系。通过一个均质坝坡算例和工程实例的应用,利用蒙特卡洛法研究了影响坝坡稳定性可靠度指标的主要因素,包括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相关性、土体参数的均值和变异性,进而将确定性方法得到的单一安全系数与基于可靠度分析方法得到的坝坡稳定分析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求解安全系数中包含较大的不确定性时,确定性方法往往无法正确反映边坡的实际安全状况,而可靠性分析可估计不确定性因素的总体影响,区分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量级,有利于设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土石坝边坡的安全等级,为坝坡设计和加固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金保明,林鹏,李光敦[5](2021)在《基于运动波壤中流理论与无限边坡稳定分析理论的滑坡预测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滑坡往往发生在强降雨时期的陡峭山坡区域,建立滑坡预测模型是山坡地防灾重要策略之一。结合山坡运动波壤中流理论与无限边坡稳定分析理论,构建了降雨型浅层滑坡的预测模型。首先,根据运动波壤中流理论对坡面进行产汇流计算得到出口断面径流过程线及土壤蓄水量随时间与空间变化过程;然后,研究坡面出口处饱和水位随时间的变化特性;最后,根据无限边坡稳定分析理论计算坡面平均安全系数变化过程,对坡面稳定性进行分析。将模型应用于台湾高雄市那玛夏区达喀尔努瓦里,研究发现,在莫拉克台风期间滑坡发生的预测位置与卫星影像图所得到的结果一致,率定的土壤参数物理意义明显,说明此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双峰降雨过程中坡面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随着降雨量增大,壤中流流量快速增大,出口处饱和水位快速上升,坡面安全系数快速减小;当降雨量减少时,土壤排水速率大于降雨强度,饱和水位缓慢下降,安全系数缓慢增大至天然状态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称双峰降雨条件下表层土壤厚度对坡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坡面安全系数随着土壤厚度增大而减小,在先小后大的降雨条件下土壤汇集的水量较多,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大。上述土壤蓄水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滑坡预测模型提供物理依据。
张基鹏[6](2021)在《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文中认为
陈韵海[7](2021)在《基于强度双折减系数的安太堡边坡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薛万海[8](2021)在《安太堡露天矿过芦子沟背斜期末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文中指出为确保安太堡露天矿进入芦子沟背斜区期末内排土场不发生顺层滑坡的安全生产事故,从而保证背斜区附近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基于安太堡矿过背斜区期末的地质构造、排土现状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采用极限平衡法对背斜区内排土场边坡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内排边坡整体稳定,局部区域处于基本稳定。结合现场边坡监测数据、巡查情况,对基本稳定区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使安太堡矿过背斜期末的内排土工程实现了安全生产,降低了运输成本,进一步提高了设备效率。
郭夏飞[9](2021)在《露天煤矿富水烧变岩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由于煤炭资源烧蚀而形成的火烧区。火烧区中常赋存大量地下水,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产生威胁。本文以大南湖二矿南端帮边坡为研究工程背景,综合运用室内试验和现场抽水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边坡地下水渗透特性,边坡滑移失稳机理,对边坡隔水煤岩柱尺寸进行了优化。开展抽水试验研究了边坡富水特性,坡体不同区域渗透系数相差较大,统计边坡不同位置水位显示边坡水力坡降在5.3°~12.8°之间。分析了三种火烧区与原岩区交界面形态地下水渗透特性,不同形态地下水渗透速度均存在跃变现象,形态2工况下速度跃变峰值及前缘流量最大。随采深和边坡角增加,地下水渗透路径发生变化,渗透速度和流量增大。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力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边坡失稳机理,结果表明边坡稳定性同时受上下两弱层共同作用。地下水作用使岩体沿上部弱层向临空面移动,导致后缘烧变岩体拉裂破碎,破碎烧变岩体对坡体产生推动作用加速边坡变形,下部弱层控制区域岩体变形促进了上部弱层活化,最终边坡沿上部弱层剪切变形失稳。基于两弱层对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计算了上部弱层合理留设尺寸及稳定边坡角,确定上部弱层尺寸为59m,边坡角为22°为最佳边坡煤岩柱留设方案。
杜泽辉[10](2021)在《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土拱理论及抗滑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抗滑桩作为常见治理高大边坡的支挡结构物,现已广泛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但目前抗滑桩多为大断面矩形桩,这种截面桩需人工挖孔成桩,施工效率低下且存在很高风险,而圆形桩则可以采用旋挖机成孔,施工效率高的同时也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但对于等截面面积单桩而言,圆形截面桩的抗滑能力不如矩形截面桩。故面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多根圆形桩通过承台墩集束在一起的新型抗滑结构,即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针对这种新型桩,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基于土拱效应的合理桩间距问题,另外通过FLAC3D对这种新型桩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将理论推导与数值模拟研究结合应用于工程实例,对边坡稳定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对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的结构形式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其桩顶与承台墩刚接的特点分析其加固机理,最后分析了锚索与集束式抗滑桩抵抗滑坡推力的协同作用机理。(2)在前人对圆形抗滑桩土拱效应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圆形桩的土拱效应发展过程为:端承土拱-破坏-摩擦土拱-破坏,且因其棱角性差,端承土拱极易破坏。故对圆形桩进行了基于摩擦土拱的合理桩间距公式推导,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最后经工程实例验证,说明了公式推导的合理性。(3)探讨了FLAC3D中采用实体单元与Pile单元模拟抗滑桩的优劣,并分别建模进行分析,比较了二者数值计算结果中的边坡位移、剪应变增量以及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二者模拟方式结果差别不大。因Pile单元具有建模简单,且可直接监测桩身内力的优势,故在后续研究中采用Pile单元模拟抗滑桩。(4)通过FLAC3D中内置强度折减的数值计算方法对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的锚固深度、桩径、集束桩内列距、集束桩内排距、锚索布设方式进行了变参数研究,分析了其桩身位移、内力以及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不同参数变化的规律。(5)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本文提出的合理桩间距公式与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结构,对相关实例边坡进行加固,并与原方案矩形截面单桩加固进行了对比,经分析验证,边坡加固效果良好,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比原方案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边坡稳定分析的实用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边坡稳定分析的实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离散元的高陡堆石边坡失稳过程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离散元原理及模拟方法 |
2 工程背景与离散元模型建立 |
3 堆石边坡失稳过程模拟 |
4 结 语 |
(2)有限元滑面应力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2 有限元滑面应力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
2.1 边坡安全系数定义 |
2.2 临界滑动面搜索方法研究 |
2.3 有限元滑面应力法的实际应用与发展 |
2.3.1 填筑与开挖边坡 |
2.3.2 渗流作用下的边坡 |
2.3.3 抗滑桩加固边坡 |
2.3.4 土钉支护基坑边坡 |
2.3.5 极限承载力 |
2.3.6 动力抗滑稳定 |
2.4 三维有限元滑面应力法 |
3 结论和展望 |
(3)圆锥形边坡稳定性及其与平面边坡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有限元分析模型 |
1.1 强度折减法原理和实现方法 |
1.2 有限元分析模型及试算 |
2 圆锥形边坡的稳定因子及几何效应 |
3 滑动面形态及对比 |
4 结论 |
(4)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研究撤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可靠性分析方法 |
2 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的可靠度方法 |
3 坝坡稳定可靠度的规律性分析 |
3.1 基本变量的概率分布对β值的影响 |
3.2 变量间相关性对可靠度指标β值的影响 |
3.3 土性参数c、φ的均值对于β值的影响 |
3.4 土性参数c、φ的变异性对β值的影响 |
4 可靠度分析方法与安全系数法的相关性分析 |
5 结 论 |
(8)安太堡露天矿过芦子沟背斜期末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特征 |
1.1 地层及地质构造 |
1.2 含煤性 |
1.3 可采煤层 |
2 边坡稳定性分析 |
2.1 分析方法 |
2.2 岩土体物理力学强度指标和剖面 |
2.3 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 |
3 边坡监测和边坡安全措施 |
3.1 背斜区内排边坡监测情况 |
3.2 边坡安全措施 |
4 结语 |
(9)露天煤矿富水烧变岩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2.2 地下水影响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3 烧变岩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边坡地质概况及实验基础研究 |
2.1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
2.1.1 矿区地形地貌概况 |
2.1.2 首采区地层岩性特征 |
2.1.3 矿区地质构造特点 |
2.1.4 烧变岩分布特点 |
2.2 烧变岩边坡地质概况 |
2.2.1 烧变岩边坡结构特征 |
2.2.2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2.3 边坡岩石物理力学强度特征 |
2.3.1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
2.3.2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汇总 |
2.4 小结 |
3 烧变岩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渗透特性研究 |
3.1 水文地质条件 |
3.1.1 气候与水文特征 |
3.1.2 含水岩组及其特征 |
3.1.3 Ⅲ火烧区水文地质特征 |
3.2 烧变岩边坡水文地质特征试验 |
3.2.1 富水烧变岩边坡抽水试验 |
3.2.2 试验结果分析 |
3.2.3 边坡地下水渗透水力坡降分析 |
3.3 富水烧变岩边坡渗透特性研究 |
3.3.1 渗流连续性方程及定解条件 |
3.3.2 不同交界面形态下边坡渗透特性 |
3.3.3 不同采深条件下边坡渗透特性 |
3.3.4 不同边坡角条件下边坡渗透特性 |
3.4 小结 |
4 富水烧变岩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
4.1 富水烧变岩边坡变形破坏数值模拟分析 |
4.1.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4.1.2 边坡变形计算结果分析 |
4.2 富水烧变岩边坡滑移破坏模式研究 |
4.2.1 富水烧变岩双弱层边坡力学模型 |
4.2.2 双弱层边坡变形破坏力学分析 |
4.2.3 边坡滑移破坏模式分析 |
4.2.4 边坡失稳算例分析 |
4.3 上部弱层控制下的坡体滑动形成机制 |
4.3.1 岩性特征因素 |
4.3.2 边坡岩体水力作用 |
4.3.3 坡体滑移演变失稳过程 |
4.4 小结 |
5 边坡防隔水煤岩柱尺寸优化研究 |
5.1 边坡防隔水煤岩柱尺寸优化方法 |
5.2 边坡煤岩柱留设参数理论计算 |
5.2.1 上部弱层尺寸理论计算 |
5.2.2 边坡留设角度计算 |
5.3 边坡煤岩柱留设方案设计 |
5.4 不同方案边坡安全性计算分析 |
5.4.1 防隔水煤岩柱最小宽度计算 |
5.4.2 不同设计方案边坡稳定性计算 |
5.4.3 隔水煤岩柱渗水量计算 |
5.5 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土拱理论及抗滑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抗滑桩结构形式研究现状 |
1.2.2 抗滑桩土拱理论研究现状 |
1.2.3 抗滑桩抗滑效果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1.5 本文主要研究路线 |
2 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及土拱理论 |
2.1 引言 |
2.2 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结构形式 |
2.3 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加固机理 |
2.3.1 集束式抗滑桩 |
2.3.2 锚索与集束式抗滑桩协调作用 |
2.4 土拱效应的成拱条件 |
2.5 矩形截面桩土拱理论 |
2.6 圆形截面桩土拱理论 |
2.7 基于摩擦土拱的集束桩合理桩间距研究 |
2.7.1 合理桩间距公式推导 |
2.7.2 工程算例 |
2.7.3 影响因素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3 基于FLAC~(3D)抗滑桩加固边坡分析 |
3.1 FLAC~(3D)及强度折减法 |
3.1.1 FLAC~(3D)简介及其应用 |
3.1.2 强度折减法的原理 |
3.2 摩尔-库伦(Mohr-Coulomb)本构模型 |
3.3 Pile与实体单元模拟抗滑桩加固理想边坡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分析模型 |
4.2 锚固深度影响分析 |
4.2.1 不同锚固深度对桩身位移的影响 |
4.2.2 不同锚固深度对桩身内力及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
4.3 抗滑桩截面尺寸影响分析 |
4.3.1 不同桩径对桩身位移的影响 |
4.3.2 不同桩径对桩身内力及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
4.4 集束桩内距影响分析 |
4.4.1 不同集束桩内列距对桩身位移的影响 |
4.4.2 不同集束桩内列距对桩身内力及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
4.4.3 不同集束桩内排距对桩身位移的影响 |
4.4.4 不同集束桩内排距对桩身内力及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
4.5 预应力锚索锚固方式影响分析 |
4.5.1 不同锚固方式对桩身位移的影响 |
4.5.2 不同锚固方式对桩身内力及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及其土拱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2 工程地质条件 |
5.3 边坡特征 |
5.3.1 空间发育及基本特征 |
5.3.2 坡体结构特征 |
5.3.3 滑带特征 |
5.4 计算设计剖面及参数确定 |
5.4.1 原抗滑桩设计方案 |
5.4.2 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设计方案 |
5.5 原方案与优化方案数值计算结果 |
5.5.1 边坡稳定分析 |
5.5.2 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位移及内力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边坡稳定分析的实用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离散元的高陡堆石边坡失稳过程模拟[J]. 郑成成,龙小刚,胡广柱,袁祥,马春辉,李高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1(06)
- [2]有限元滑面应力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J]. 郭利娜,王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1(S2)
- [3]圆锥形边坡稳定性及其与平面边坡的比较研究[J]. 陈忠清,葛娟,高彦斌.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21(03)
- [4]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土石坝坝坡稳定分析研究撤稿[J]. 赵生华,李红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1(07)
- [5]基于运动波壤中流理论与无限边坡稳定分析理论的滑坡预测模型[J]. 金保明,林鹏,李光敦.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1(04)
- [6]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D]. 张基鹏. 绍兴文理学院, 2021
- [7]基于强度双折减系数的安太堡边坡稳定性分析[D]. 陈韵海. 绍兴文理学院, 2021
- [8]安太堡露天矿过芦子沟背斜期末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J]. 薛万海. 露天采矿技术, 2021(03)
- [9]露天煤矿富水烧变岩边坡稳定性研究[D]. 郭夏飞.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10]锚索集束式圆形抗滑桩土拱理论及抗滑效果研究[D]. 杜泽辉. 北京交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