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选角的不足

《白毛女》选角的不足

一、《白毛女》选场的缺憾(论文文献综述)

吴婷婷[1](2018)在《“样板戏”在《人民日报》(1966-1976)中的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民日报》作为“文革”期间极少数的没有被停刊的党报之一,有着庞大的阅读群体,它的报道成为了政治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是党中央的喉舌耳目。作为核心媒介,《人民日报》对“文革”时期主流文化形式——“样板戏”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宣传和推广。本文以“文革”期间“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传播为研究对象,依据框架理论和传播学知识,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厘清“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传播概貌,总结其传播特点,并考察其功能及效果,探寻背后的政治权力运作与意识形态控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反思新闻传播规律和戏剧存在的文化生态,为今后媒介发展及戏剧文化建设提供借镜。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阐明此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对象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传播概貌。在钩沉了大量的史料基础之上,将“文革”期间“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宣传报道按照时间、标题、供稿来源、体裁、版面、篇幅等类目进行整理爬梳,利用统计学的知识最大程度地复原《人民日报》对“样板戏”的传播面貌,揭示官方是如何通过纸媒的渠道来传播“样板戏”、维护自身文化垄断地位的。第二章“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传播特点。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人民日报》在“样板戏”传播方面的特点:1、泛政治化报道。表现在毛主席语录频繁引用、政治口号漫天飞舞、溢美之词不绝于耳;2、高度模式化报道。从报道标题、报道署名、写作范式都可看出报道的高度模式化倾向;3、集束型全方位报道。集束型指大量地密集型报道,全方位指连环画、唱腔选集、剧本翻译等各种纸质文本的出版、音像制品、邮票等其它衍生物及有关“样板戏”移植、改编的报道;4、持续性叠加式报道。指为了增加“样板戏”曝光率和影响力而采用的长时间、分阶段连续报道以及增加其他报刊相互转载的叠加式报道。第三章“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传播功能及效果。本章考察“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所达到的传播功能及效果,既有服务于权力斗争的政治功能,也有专业知识分子对“样板戏”进行文艺宣传与集体“帮腔”的文艺功能,又有反馈群众接受“样板戏”教育效果及体会的教育功能,还有传递“样板戏”各种演出动态的信息功能,反映出特殊的政治语境和精神气候对“样板戏”传播与接受的影响。结语在事实判断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通过“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传播状况、特点及其功能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反思文艺与政治、舆论宣传与文艺生态的关系,探究文艺传播的规律与经验,实现对“样板戏”生存与发展的文化阐释。

王家新[2](1990)在《《白毛女》选场的缺憾》文中研究说明 《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之作,其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标志着新戏剧的成熟,“是新戏剧开辟道路的里程碑。”初中语文节选了第一幕第一二场,作为典范课文选读。我认为,这个选场虽然可以使学生认识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的罪恶,但却不能充分体现《白毛女》的整体

冯倩[3](2019)在《“主问题”设计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问题”是余映潮老师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碎问、浅问、无效性提问等现象提出的,是阅读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中心问题,具有“一问抵多问”的教学效果。因其特有的价值与特点,“主问题”设计得到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应用“主问题”设计进行阅读教学时还存在着一些偏差与问题,这有待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因此,本文以“主问题”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课堂观摩法,着力探讨“主问题”设计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对“主问题”设计进行优化研究。本文内容由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思路与方法、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重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概述,首先梳理“主问题”设计的提出与发展过程,其次介绍“主问题”设计的内涵与特点,最后从理论基础和教学效益两个角度阐述“主问题”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第二章主要探讨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主问题”设计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认识偏差、实践偏差等角度总结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学生和其他因素三个层面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章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优化设计的思考与探索.首先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主问题”优化设计应遵循的三大原则;其次,从学科特点、教师素养、文本解读、学生学情等多个角度探索“主问题”优化设计的方法策略;最后,对“主问题”设计在教学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局限性与评价标准进行辩证思考,从而进一步优化“主问题”设计。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应用研究,分析教学实践中“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主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以期改善和解决教师在应用“主问题”设计时存在的偏差和问题,从而将“主问题”设计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主问题”设计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邹之瑞[4](2008)在《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的芭蕾舞史,从20世纪初叶至今,已逾一个世纪。本文从浩繁的资料中收集并运用大量的证据,对自裕容龄以来至2007年百余年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尽可能全面和客观的描述。对其中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以及重要作品,在广泛深入研究及大量数据采集和对相关专家学者资深从业人员的大规模访谈讨论后,给出了清晰的独立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探求芭蕾艺术的发展规律,力图梳理出一部比较完整的芭蕾舞在新中国的发展史。其意义在于反思一个外来文化怎样被中国人所接受,并且与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相结合,生长出具有独特芬芳气息的艺术果实;追溯芭蕾艺术在中国播种、发芽、生长的百余年漫漫岁月和起伏变迁,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也为我们今后对芭蕾舞蹈更深入的研究抛砖引玉。(一)本文的研究目标是:1、新中国芭蕾发展的重大事件。2、建国以来芭蕾在教育、剧目、演员、编导、市场等方面的发展状况。3、新中国芭蕾舞发展过程中,文化思潮、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对其所产生的影响。4、尝试从历史走向上分析出中国芭蕾的未来发展道路。(二)本文的研究内容是:1、芭蕾艺术在中国的主要发展历史。2、中国芭蕾舞发展历程上的重要人物之作用。3、中国芭蕾舞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及其历史成绩。4、西方经典舞剧的学习演出,对于中国芭蕾舞的示范意义。5、中国芭蕾舞团体的发展历史。6、中国芭蕾舞的创作及其主创人员的艺术追求。7、中国芭蕾舞表演艺术的发展历史。(三)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1、完成一篇具有独立和完整意义的首部新中国芭蕾舞史。2、将中国芭蕾舞艺术历史上的教育、创作、演出等情况与当时的社会评价结合,并从今天的视角分析反思。3、特别注意中国芭蕾舞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芭蕾舞发展之间通过文化交流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揭示中国芭蕾发展的外部文化动力。本文的一条主要线索是以剧带史,即围绕着芭蕾剧作的介绍评说来展开对中国芭蕾舞史的叙述。因为芭蕾艺术发展的最高成果就是创作芭蕾舞剧。所有演员的培养、教育机构的建设、演出团体的成立与发展,等等,都是为了最终创作出杰出的芭蕾剧作。本文按四个历史分期分述为下列五大部分:第一章新中国芭蕾事业的奠基(1950—1965)第二章“文革”时期的中国芭蕾(1966—1976)第三章中国芭蕾的复苏与繁荣(1976—1989)第四章中国芭蕾的繁盛期:市场经济下的发展(1990—2007)第五章关于建立中国芭蕾学派的问题及对策性建议每章内容一般都包括时代背景分析(政治和文化)、代表性芭蕾舞剧作品的介绍与评论、芭蕾专业教育机构的发展、演出团体的情况介绍和中国芭蕾对外交流情况等几大部分。在芭蕾舞剧作品介绍方面,主要包括剧情介绍、艺术成就评析(音乐、舞蹈、舞台美术和服装等)。在了解中国芭蕾舞发展的同时,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芭蕾舞的过程中吸收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在西方芭蕾进入中国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包容与改造能力。

陈梦桐[5](2017)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语文考试,阅读都占了很大的比重。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值得语文教师的关注。当余映潮在提出“主问题”这一教育理念后,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对“主问题”教学方式进行研究,这对改善我国目前陈旧的阅读模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论题就是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展开研究。本论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在这一章中,笔者按照时间脉络的顺序,分别介绍了余映潮对“主问题”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其他学者对“主问题”教育理念的接受和发挥过程。其中,笔者专门对“主问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找出了之前研究中对此界定上的疏漏和不足。第二章主要论述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在此,笔者主要归纳为问题设计目标不明确,问题设计难易程度失当,问题设计过于传统,问题设计缺乏语文味,问题设计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设计忽视课堂预设这六个方面的问题,并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第三章“’主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是本研究的主要部分,也是重点章节。笔者从四个方面入手,分别论述了“主问题”的价值目标、设计的基本依据、设计的原则和设计的引导策略。其中,“主问题”的价值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基本语文能力、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丰富学生内心情感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主问题”设计的基本依据包括依据问题特征、依据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依据教材单元内容的特点。“主问题”设计的原则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宜精不宜粗、宜活不宜死、宜实不宜虚、宜简不宜繁。最后,“主问题”设计的引导策略包括五点,它们分别是:以课文的主要脉络为切入点、以课文的语言特色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关注疑惑为切入点、以课文的留白处为切入点、以课文的题目为切入点。通过教育文献的研究、案例的分析和观察研究法,笔者得出以上三章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主问题”阅读教学法提供更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廖晒君[6](2013)在《论中学剧本教学的突破》文中研究表明戏剧,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它融合了文学(诗)、表演、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多种艺术手段,被称为“艺术之冠”。古往今来,戏剧都是时代的宠儿,从古代的戏曲到新时代的话剧、音乐剧、舞剧,从古希腊悲剧到今天日益昌盛的影视业,戏剧以不同的形式不断发展和延伸着它不朽的生命力。然而,我国中学的戏剧教育却始终处于不温不火,几乎无人过问的尴尬境地。如今,影视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国产电影难以突破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反思,中学戏剧教育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应试教育的挤兑和师资力量的缺乏,在目前中学语文教育中,涉及到戏剧教育的部分已经压缩成初中一个单元和高中一个单元,只挑选了几个剧本中的片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通常以文学欣赏为主,侧重理论分析,缺少实践活动。因此,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存在着种种局限和落后性,并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戏剧的魅力。“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随着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曾经红极一时的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剧种已经为新一代的学生所陌生,而流传下来的一些优秀的剧本,其教育价值是非常可观的,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种种现实因素的限制,学生并不能从课文中那几个零碎的剧本中真正领悟戏剧的精髓。剧本教学亦逐渐流于形式,根本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眼下的中学剧本教学已远远落后于时代,急需更新与突破。全文共有四章。第一章是中学剧本教学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其中,“中学剧本教学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主要来源于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提炼,笔者分三个阶段阐述中学剧本教学的发展历史: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分别抓取了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证。其次,“中学剧本教学的现状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来源于调查。为了得到最真实的资料,笔者走访了湖南师大附中、郴州一中、永兴一中、文昌中学和大布江中学五所学校,通过采访其中的老师和同学,对当今的剧本教学现状展开较为细致的调查,从而初步得出教学的现状;第二章是根据第一章的调查内容,提炼出当下中学剧本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剧本编选的守旧性以及教学要素的局限性两个大方面进行细致阐述,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文章的一大亮点。第三章主要阐述中学剧本教学的必要性,我试图从中学剧本教学的特殊性、中学剧本教学突破的依据、中学剧本教学突破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笔者认为中学的剧本教学应该主要从剧本编选、剧本教学两个大的角度来进行突破,其中剧本编选方面,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大胆的革新,而剧本教学方面,则应从提高教师水平、激发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努力,从而对中学生实行较为专业和系统的戏剧教育。

周琳[7](2016)在《国家伦理如何体现?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知识伦理研究》文中认为知识并不是价值无涉,文以载道是它的基本特点。如果将知识所对应的道德理想追求与伦理价值观进行表达、阐释与应用,则就是知识伦理。在教育的情境中洞察知识的伦理性便是挖掘文本本身蕴含的伦理导向,确保了教育的方向。而作为知识伦理中的经典伦理——国家伦理,是一个国家和组成国家的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伦理价值倾向,并且把热爱祖国当做中华民族儿女最伟大、最深厚的情感。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的重要学科,其中不乏文质兼美的范文,所以,在初中阶段,要想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爱国教育、培养中学生完整的国家观念,就必须重视初中语文教科书这一进行国家伦理教育的主要载体。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统计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课文所反映的家伦理进行分析。笔者按照不同的领域将国家伦理具体分为地理、政治、社会发展、文化和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五个维度,每一个维度中又分为其具体的方面,统计时需按照范文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进行分类。为了去全面地探讨国家伦理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如何体现、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和应该如何体现,本文将从每一套教科书、每国家伦理一维度、具体的课文与五套教科书中的共同篇目这几方面去分析。据此,本文将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该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的意义,然后对论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知识伦理与国家伦理,这主要是从对二者的研究综述进行梳理,由此来对二者的概念、特征与本质等进行界定。其次,该部分也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国家伦理及其构成维度。这部分对初中语文教科书国家伦理的维度构成进行分类,根据领域的不同主要被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地理、政治、社会发展、文化、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接下来会对这五个维度分别囊括的层面进行界定。第三章: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国家伦理的演变分析。这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主要通过统计分析法对体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版五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国家伦理进行分析,首先分别对五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国家伦理变迁进行整体分析,其次对国家伦理的总体与五个维度的演变情况的进行叙述。第四章: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国家伦理的稳定性分析。该部分主要对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性范文进行统计,然后针对五套教科书的共有篇目的国家伦理进行具体的内容分析。第三、四章都是范文所体现国家伦理主题的逻辑分别进行统计其比例,对统计结果进行图表展示,并进行内容阐释,从而得出这五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国家伦理演变情况。第五章:变与不变: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国家伦理观念反思。主要是根据以上部分的统计结果对新时期人教版五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国家伦理演变特点进行归纳,主要分析其中的变与不变,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科书国家伦理的编排提出可行性建议。

梁凤凤[8](2015)在《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所谓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通过一系列与老师同学的合作、交流、探索,解答问题,最终完成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主问题概念则是由余映潮先生最先提出的,他认为所谓主问题即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加入主问题设计才能更好的发挥其预定的作用,因此,充分了解探究性阅读教学以及主问题设计的特点及功能就显得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寻找“契合点”,将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如果对这两方面分析的不够透彻的话,生硬的将二者堆砌在一起,可能就会变成无谓的“嫁接”,丝毫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当今语文课堂的肢解语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的积习和弊病,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和评价,语文课程改革也就成为了一句口号。语文阅读课堂是一向遭受诟病较多,究其根源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起就在我国掀起了一阵改革的狂潮,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定性要求明确提出为“自主、合作、探究”,因此,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必要也是必须的。然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极端化走向也使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考量,将主问题再一次引入到探究性阅读课堂之中也就显得顺理成章。鉴于此,本文拟在对于探究性以及主问题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阅读教学为范围,力求使二者交流耦合,以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本文立足于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现状,基于主问题设计强大的意义和价值,将主问题引入到探究性课堂之中,着重探讨的是主问题在探究性阅读课堂的有效应用。从主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度”——角度、难度、准度、力度出发设计主问题,并从问题照应、课堂兴奋和学生活动三方面检测主问题的质量。另外,本论文还探讨了主问题对于课堂结构的作用以及其运用有效性的考究问题。探究性课堂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显着特征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中大放异彩,问题、合作、讨论等也成为其关键词。而主问题是在课堂中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关键问题,将主问题引进探究性课堂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及可探究性,问题一旦设计合理,那么围绕其中的讨论、合作也必将更上一层楼。这种主问题设计的理念也契合了泰勒的目标设计模式的中心思想——重视目标的作用,即重视主问题的作用,从而最终从根本上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乃至实现课程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终极目标。

李茹[9](2012)在《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演变研究》文中认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语文教材的改革一直是专家和教师关注的重点。由于我国语文教材以“文选型”教材为主,选文的数量、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部教材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选文中变化最大,也备受争议关注和争议的是我国现当代选文。为探求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的演变轨迹,本课题选取义务教育法颁布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1993年版、2000年版、2006年版(课标版)三套全国通用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我国现当代选文进行分类、归纳、统计,研究其演变情况,审视教材选文发展的历史,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出对未来语文教材选文的建议。本文的引言部分阐述的是对三套语文教材的中国现当代选文演变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第一章从选文演变、选文系统和功用、选文建议三个方面阐述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对义务教育实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我国现当代选文的演变进行分析,总结演变过程呈现的特点,发现演变过程的得与失。主要是从篇目和数量、选文作者构成、选文内容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第三章探究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变化与我国现当代选文的演变关系,主要是从指导思想、学科性质、选文标准、编写建议等方面梳理大纲(课标)对选文要求变化呈现出的特点。第四章在前三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不足,从选文编排体系、选文制度、大纲(课标)三个方面的完善,提出对未来初中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的编选建议,期待构建更科学的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系统。

郝继瑜[10](2015)在《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戏剧文学是一种综合多门艺术的文学体裁。初中戏剧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其激烈的戏剧冲突、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蕴含丰富的潜台词,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但是由于考试的导向和教师的观念等客观、主观原因,戏剧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充分认可,戏剧教学被日益边缘化。除教学方法落后外,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教师的戏剧教学态度不积极,师生视戏剧如同鸡肋等也是导致戏剧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多年来,初中的各类考试很少涉及戏剧,所以忽视戏剧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潜在的、终生的。因此,分析初中戏剧教学的问题所在,找到改进戏剧教学的突破口,从根本上调整戏剧教学的思路和模式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分析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发展历程及戏剧教学的重要性,从“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考”三个层面逐层深入地论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选材、教法和评价方法,为改变初中戏剧教学的尴尬现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改进策略。

二、《白毛女》选场的缺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毛女》选场的缺憾(论文提纲范文)

(1)“样板戏”在《人民日报》(1966-1976)中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传播概貌
    第一节 《人民日报》传播“样板戏”的政治文化语境
    第二节 《人民日报》对“样板戏”传播报道的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传播特点
    第一节 泛政治化报道
    第二节 高度模式化报道
    第三节 集束型全方位报道
    第四节 持续性叠加式报道
第三章 “样板戏”在《人民日报》中的传播功能及效果
    第一节 政治功能及效果:为权力斗争制造舆论
    第二节 文艺功能及效果:为文艺评论提供交流平台
    第三节 教育功能及效果:反馈群众接受“样板戏”教育的体会
    第四节 信息功能及效果:分享“样板戏”各种演出信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主问题”设计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主问题”设计教学效果的吸引
        (二)对“主问题”设计教学现状的感知与思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一)对“主问题”的理论研究
        (二)对“主问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三)研究评析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的重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难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概述
    第一节 “主问题”设计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主问题”的内涵与特点
        一、“主问题”的内涵
        二、“主问题”的特点
    第三节 “主问题”设计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主问题”设计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主问题”设计可望获取多方面的教学效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主问题”的认识偏差
        二、“主问题”设计的实践偏差
    第二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欠缺“主问题”设计的专业素养
        二、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与能力不足
        三、其他因素影响制约着“主问题”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优化设计
    第一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优化设计的原则
        一、“语文味”原则
        二、文本性原则
        三、生本化原则
    第二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优化设计的策略
        一、以“语文味”为立足点设计“主问题”
        二、以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着眼点设计“主问题”
        三、以文本解读为核心设计“主问题”
        四、以学生学情为支点设计“主问题”
        五、以增强学生课前参与为手段设计“主问题”
    第三节 在辩证思考中进一步优化“主问题”设计
        一、发挥“主问题”设计的优长
        二、弥补“主问题”设计的缺憾
        三、建立“主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学语文教师对“主问题”设计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中学语文教师对“主问题”设计的应用情况访谈问卷
附录3 调查报告
致谢

(4)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本文所使用的主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
    三、本论文的写作目的
第一章 新中国芭蕾事业的奠基(1950-1964)
    第一节 新中国芭蕾的历史准备(1950年前)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西方舞蹈文化的传入
        三、新舞蹈艺术的滥觞和吴晓邦
    第二节 新中国芭蕾舞的起步
        一、新中国芭蕾舞第一部作品《和平鸽》
        二、新中国芭蕾舞的导师戴爱莲
        三、新中国芭蕾舞的组织准备与教学奠基
    第三节 芭蕾学科的建立
        一、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科的建立和学科建设
        二、欧洲古典芭蕾风范的学习
    第四节 中国芭蕾舞创作的突破与历史成就
        一、芭蕾范式下的《鱼美人》
        二、《红色娘子军》的杰出成就
        三、上海芭蕾舞事业与《白毛女》
        四、芭蕾民族化的中国经验
第二章 “文革”时期的中国芭蕾(1966-1976)
    第一节 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文化大革命”
    第二节 “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普及与影响
        一、关于“革命样板戏”
        二、《红》、《白》两剧的“样板”历程及其广泛普及
        三、古典芭蕾在中国发展的停顿
    第三节 新创作:《沂蒙颂》和《草原儿女》
第三章 中国芭蕾的复苏与繁荣(1977-1989)
    第一节 综述
        一 政治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
        二 新时期舞蹈艺术的总体态势
        三 新时期中国芭蕾艺术综述
    第二节 中外经典剧目的复排
        一、古典芭蕾经典的力量
        二、《鱼美人》的更新
    第三节 芭蕾舞剧创作的壮大与繁荣
        一、外国名着的芭蕾改编
        二、民族化探索的重要成就
    第四节 芭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艺术院团的争相鼎立
        二、全国芭蕾比赛机制的确立
    第五节 中外芭蕾舞文化交流
        一、影响重大的外国芭蕾舞团来华演出
        二、中国芭蕾舞走向世界
第四章 中国芭蕾的繁盛期:市场经济下的发展(1989-)
    第一节 综述
        一、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二、90年代以来中国芭蕾发展综述
    第二节 新世纪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芭蕾
        一、红色经典的旋风
        二、中国芭蕾的“五分天下”
        三、“芭蕾民族化”的延展创作
        四、“现代芭蕾”的风格突破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芭蕾舞文化交流
        一、经典剧目的东方演绎
        二、国外舞团的别样风采
        三、中国芭蕾的走向世界
第五章 关于建立中国芭蕾学派的历史回顾和前瞻
    第一节 中国芭蕾发展的时空缺憾
        一、历史缺憾——中国芭蕾的错失时机
        二、时代缺憾——中国芭蕾发展的空间错位
        三、创作缺憾——中国芭蕾发展的人才短缺
    第二节 关于未来建立芭蕾中国学派的一些构想
        一、芭蕾中国学派的总体要求
        二、中国芭蕾未来的发展取向:在世界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基础上的民族芭蕾
    第三节 世界芭蕾发展历史对中国芭蕾发展的启示
        一、欧洲古典芭蕾发展的重要线索
        二、世界芭蕾发展历史对中国芭蕾发展的启思
        三、呼唤芭蕾中国学派在新时代的诞生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5)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研究的现状
    三、选题研究的拟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第一章 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教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第一节 “主问题”教学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主问题”教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主问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问题设计目标不明确
    第二节 问题设计难易程度失当
    第三节 问题设计过于传统
    第四节 问题设计缺乏语文味
    第五节 问题设计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第六节 问题设计忽视课堂生成
第三章 “主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聚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目标
        一、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
        二、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三、丰富学生内心情感
        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第二节 明确“主问题”设计基本依据
        一、依据文体特征
        二、依据教学目标
        三、依据学生的认知特征
        四、依据教材单元内容的特点
    第三节 贯彻“主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宜精不宜粗
        二、宜活不宜死
        三、宜实不宜虚
        四、宜简不宜繁
    第四节 完善“主问题”设计引导策略
        一、以课文主要脉络为切入点
        二、以课文语言特色为切入点
        三、以学生关注疑惑为切入点
        四、以课文留白处为切入点
        五、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论中学剧本教学的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我国中学剧本教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中学剧本教学的历史发展
        一、民国时期——中学剧本教学的提出
        二、建国初期——样板戏的时代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剧本选编的多样化
    第二节 中学剧本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社会背景——戏剧的落寞
        二、教育制度——高考的制约
        三、学校氛围——浅尝辄止的剧本教学
第二章 中学剧本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剧本编选的守旧性
        一、落后的初中语文剧本编选
        二、保守的高中语文剧本编选
    第二节 教学要素的局限性
        一、教师水平限制
        二、学生兴趣缺乏
        三、教学环境制约
第三章 中学剧本教学突破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中学剧本教学的特殊性
        一、戏剧文学的特殊性
        二、中学剧本教学的特殊性
    第二节 中学剧本教学突破的依据
        一、语文新课标
        二、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三、大语文教育观
    第三节 中学剧本教学突破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三、培养影视戏剧人才
第四章 中学剧本教学的突破
    第一节 剧本编选的突破
        一、增加剧本种类
        二、革新剧本编选形式
    第二节 剧本教学的突破
        一、提升教师水平
        二、激发学生兴趣
        三、改善教学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国家伦理如何体现?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知识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知识伦理的缘起
        1.1.2 个人对国家伦理的兴趣
        1.1.3 语文教科书国家伦理导向功能的发挥任重而道远
    1.2 研究意义
        1.2.1 揭示知识的伦理价值,丰富语文教科书知识伦理研究的理论成果
        1.2.2 有利于教育者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国家伦理功能
        1.2.3 继续发展深化初中语文教科书建设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知识伦理的研究
        1.3.2 关于国家伦理的研究
        1.3.3 关于初中语文教科书国家伦理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统计分析法
第2章 国家伦理及其构成维度
    2.1 地理维度
    2.2 政治维度
    2.3 社会发展维度
    2.4 文化维度
    2.5 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维度
第3章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国家伦理的演变分析
    3.1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国家伦理变迁整体分析
        3.1.1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教科书
        3.1.2 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3.1.3 1987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3.1.4 1993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3.1.5 2003年实验新课标版
    3.2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国家伦理各个维度演变分析
        3.2.1 地理维度
        3.2.2 政治维度
        3.2.3 社会发展维度
        3.2.4 文化维度
        3.2.5 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维度
第4章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国家伦理的稳定性分析
    4.1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稳定性范文统计
        4.1.1 人教版五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五次共有篇目
        4.1.2 人教版五套初中语文教科书四次共有篇目
    4.2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国家伦理稳定性内容分析
第5章 变与不变: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国家伦理观念反思
    5.1 初中语文教科书国家伦理演变特点
        5.1.1 国家伦理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伦理,其价值日益多元化
        5.1.2 国家伦理中各个维度所占比重悬殊,政治维度占绝大部分
        5.1.3 国家伦理内容的永恒性与时代性
        5.1.4 国家伦理呈现方式之变:显性表现到隐性表达
    5.2 初中语文教科书国家伦理的编写建议
        5.2.1 教科书国家伦理的编写要展现与回归知识伦理的终极关怀
        5.2.2 教科书的国家伦理呈现以主体间的知识伦理为基础
        5.2.3 继续保证国家伦理的经典地位,拓展其丰富的层次性维度内涵
        5.2.4 教科书中国家伦理编写展望
        5.2.5 提高教科书的适应性,以中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国家伦理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8)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 关于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相关阐释
    (一) 探究性及主问题概念
        1.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2. 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
    (二) 探究性及主问题特征
        1. 探究性阅读教学特征
        2. 阅读教学主问题特征
    (三) 探究性阅读教学步骤及注意问题
        1. 探究性阅读教学基本步骤
        2. 探究性阅读教学注意问题
    (四) 探究性与主问题的关系
        1.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 探究性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原则及其价值
    (一) 主问题设计原则
        1. 少——简化教学的头绪
        2. 精——强调内容的综合
        3. 活——贯穿始终的线索
    (二) 主问题设计价值
        1. 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价值
        2. 对社会发展、课程改革的价值
三、 问题设计在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现状
        1. 提问过于零散
        2. 提问过于粗浅
        3. 提问过于僵化
    (二) 原因分析
        1. 探究性理念尚未流行
        2. 功利性目的根深蒂固
        3. 教师解读文本力欠缺
        4. 学生主体性受到压抑
    (三) 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莫让学生的质疑成为作秀之举
        2. 莫让教师的鼓励成为温柔“杀手”
        3. 莫让课堂讨论沦为“放羊”的局面
四、 主问题在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 主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度”
        1. 角度
        2. 难度
        3. 准度
        4. 力度
    (二) 检测主问题质量的关键点
        1. 问题照应点的呈现
        2. 课堂兴奋点的营造
        3. 学生活动点的促成
    (三) 主问题对教学结构的作用
        1. 放射式课堂
        2. 纵深式课堂
        3. 复合式课堂
    (四) 主问题运用的有效性探究
        1. 主问题是否有趣,课堂是否活跃
        2. 主问题是否开放,课堂是否生成
        3. 主问题是否重点明晰,课堂是否效果明显
        4. 主问题是否难易分明,课堂是否错落有致
结语
附件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对象
    三、 概念的界定
    四、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演变的研究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系统和功用的研究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建议的研究
第二章 三套人教版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节 三套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篇目和数量变化及分析
    第二节 三套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作者构成变化及分析
    第三节 三套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内容变化及分析
第三章 语文大纲(课标)对三套初中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要求的演变
    第一节 从语文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变化
    第二节 语文大纲(课标)与三套语文教材的我国现当代选文
    第三节 语文大纲(课标)对三套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要求的演变特点
第四章 初中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的编选建议
    第一节 选文编排体系的完善
    第二节 选文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大纲(课标)的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10)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法
        3.统计归纳法
一、初中戏剧教学概述及其重要性
    (一)戏剧的性质
        1.戏剧的概念
        2.戏剧的特点
    (二)初中戏剧教学的历时衍变
        1.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开始(1956—1958)
        2.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隐退(1958—1981)
        3.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回归 (1982—现在)
    (三)初中戏剧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5.熏陶学生的精神品质
二、初中语文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从教材内容看比重较少
    (二)多数教师对戏剧教学存在距离感
    (三)从学生方面看缺乏阅读指导
    (四)从中考现状看极少考查戏剧
三、改进初中戏剧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编排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选文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1.与时俱进适当增加选文数量
        2.适当拓宽选材范围
        3.合理编排戏剧选文
    (二)探索优化初中戏剧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怎么教”的问题
        1.赏析式戏剧教学
        2.编演式戏剧教学
        3.综合性学习式戏剧教学
    (三)让戏剧进入考查、考试解决“以考促学”的问题
        1.在平时.语考查中考查戏剧的诵读能力
        2.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考查戏剧阅读能力
        3.在中考试卷中增加戏剧考察比重
    (四)开展戏剧活动做到“以演促学”
        1.在学校艺术节、新年联欢等活动中加入戏剧表演
        2.开发戏剧校本课程,以表演活动吸引戏剧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四、《白毛女》选场的缺憾(论文参考文献)

  • [1]“样板戏”在《人民日报》(1966-1976)中的传播研究[D]. 吴婷婷. 扬州大学, 2018(01)
  • [2]《白毛女》选场的缺憾[J]. 王家新.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0(12)
  • [3]“主问题”设计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冯倩.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4]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D]. 邹之瑞.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09)
  • [5]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 陈梦桐.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6]论中学剧本教学的突破[D]. 廖晒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13(S1)
  • [7]国家伦理如何体现?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知识伦理研究[D]. 周琳. 陕西师范大学, 2016(12)
  • [8]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 梁凤凤.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9]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演变研究[D]. 李茹. 河北师范大学, 2012(04)
  • [10]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 郝继瑜. 渤海大学, 2015(01)

标签:;  ;  

《白毛女》选角的不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