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连接动词结构

英语连接动词结构

一、英语链接动词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魏银霞[1](2017)在《英语V-to-V结构及物性归属的功能句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梳理系统功能语言学内V-to-V结构的动词关系,基于加的夫语法视角,坚持"意义为中心"的研究基准,利用功能句法剖析,意在明确V-to-V结构的及物性归属。研究提出该形式可分为含链接动词、补语和状语三类。含链接动词的V-to-V结构首动词意义弱化,及物性由第二动词决定。当首动词原型事件意义强、与参与者关系紧密时,为含补语的V-to-V结构,而相互关系松散、离散性强的则为状语性V-to-V结构,后两类及物性均以首个主要动词为准。

王益民[2](2002)在《论夸克等人对英语半助动词范围的修正》文中认为半助动词是夸克等人提出的一个语法术语 ,但在他们前后出版的两部着作中 ,他们所说的半助动词其实并非一回事。通过分析夸克等人关于英语半助动词的论述可以发现夸克等人提出的中间功能动词 ,在理论上更科学地反映这种语言现象的实质 ,是对英语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贡献。

王益民[3](1990)在《试评夸克关于半助动词的论述——兼谈链接动词结构》文中研究指明一、关于半助动词的范围 夸克等人在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72)(以下简称GCE)和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985)(以下简称CGEL)两部英语语法着作中都论及了英语半助动词(semi-auxiliaries)。但我们发现,他们在这两部着作中所说的半助动词以及论述半助动词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常晓丽[4](2019)在《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英语链接动词的使用 ——基于BNC Sampler和WECCL的对比中介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英语中常见一个动作或者事件由两个联系在一起的动词描述;其中,第一个动词叫做链接动词,引出动作链,第二个动词是非限定形式并阐明了具体的动作。包含链接动词的结构叫做链接动词结构。Huddleston和Pullum(2002)依据链接动词和非限定动词之间名词短语的有无将链接动词结构分为简单链接动词结构(simple CVCs)和复杂链接动词结构(complex CVCs)。本文重点研究简单链接动词结构,即链接动词直接和非限定动词连用的结构。此外,根据Palmer(1987)的分类,链接动词可以分为9类,本文将研究重心放在只能在链接动词后面加不定式的3类语义类型上,即第一类,Appearance and chance,第二类,Achievement,和第三类,Futurity。实际上,本研究是一个对比中介语分析,旨在从频率、主语类型、词汇体3个方面比较链接动词在英语本族语语料库(BNC Sampler笔语部分)和英语学习者语料库(WECCL)中的使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频率上,相比本族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往往有对这3个语义类型使用不足的倾向。本族语者高频使用的链接动词,比如Appearance and chance类的SEEM和APPEAR,被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的频率也高。但是,两个群体存在显着差异,比如,中国英语学习者对SEEM和APPEAR使用不足。在BNC Sampler中使用频率不高的链接动词,比如,HAPPEN和CHANCE,在WECCL中的使用频率同样不高,两个群体不存在显着差异。其次,在主语类型上,一般来说,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有生命主语和无生命主语这两种主语类型的分布上,几乎是一致的,表明中国学习者严格遵守语法规则,很好地掌握了链接动词的语义特征。对第一类链接动词而言,无生命主语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更高,有生命主语的频率次之。对第二类和第三类链接动词而言,有生命主语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更高,无生命主语的频率次之。然而,有几个链接动词在两个人群为其使用的主语类型分布上有差异。对于APPEAR,FAIL,和PROMISE来说,本族语者和中国学习者使用有生命主语和无生命主语类型的频率分布不同;本族语者倾向使用无生命主语,而中国学习者倾向使用有生命主语。对于链接动词CHANCE来说,本族语者多用有生命主语、使用无生命主语偏少,而中国学习者不把它用作链接动词。对于HAPPEN来说,本族语者使用有生命主语和无生命主语的频率相似,而中国学习者有4次使用有生命主语,从不使用无生命主语。最后,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体类型的选择上似乎没有显着差异。第一类链接动词,从词汇体角度来看是静态的,通常和非限定性状态类动词连用。第二类和第三类链接动词,从词汇体角度来看是动态的,通常和非限定性活动类动词一起共现。本研究不仅扩大了链接动词探索的范围,使观察的链接动词的使用特征更加清晰,而且揭示出了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对汉语情境下的课堂英语教学有重要启示。但是,由于语料库容量和研究方向的局限,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链接动词的使用上更细微的差异尚有待进一步揭示。比如,可以使用更大和更全面的语料库,研究重心可以转到复杂的链接动词结构、以及与其他非限定形式连用的链接动词上。

印晓芬[5](2009)在《浅谈英语链接动词和链接动词结构》文中研究指明

王益民[6](1995)在《英语半助动词和链接动词》文中研究说明 《英语知识》1994年第7期登载了《何谓“半助动词”?》一文,作者在文章中所说的半助动词其实现在都不阿称作半助动词,而应该称作链接动词(catenative verbs)。半助动词和链接动词都是夸克等人提出来的。确实,在他们着的 AGrammar of Contem porary English(1972)中 tend to,seem to,get to 等等是

邹琼[7](2005)在《新语言理论及其教学论意义》文中认为链接动词理论、双重谓语理论、复合连词理论、有标记主位理论是新出现的几种英语语言理论。它们是传统英语语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对理解和解释越来越丰富的新的语言现象很有帮助,对改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大有裨益,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

向大军[8](2017)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Let结构之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中的英语let结构,是指英语中以let引导的祈使句结构。该结构在现代英语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因其语义和句法的特殊性与元稳定性,该结构在祈使句研究中通常被边缘化,鲜有学者对该结构作过细致而系统的专题研究。现有文献对let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层面(比如该结构的主语、let的词性问题等),对该结构的语义研究较为有限,同时对该结构的语义及其句法体现形式描写也较为缺乏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真实数据的实证性基础。鉴于此,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加的夫语法理论框架内,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对英语let结构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和功能句法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揭示该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特征,深化对该结构使用本质的认识,旨在丰富和发展作为普通语言学和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同时为其他语言理论对该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英语let结构在及物性上有哪些过程类型和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该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怎样?第二,英语let结构的语气人称和语气意义有何关系?该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怎样?第三,英语let结构有哪些句法特征?该结构及物性和语气的句法体现形式是怎样的?本研究在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设计后,对英语let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明确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为下文对该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然后介绍加的夫语法,重点论述其研究范式、及物性系统理论、语气系统理论和功能句法理论,以确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指出英语let结构的加的夫语法研究途径;接着以加的夫语法为理论框架,分别对英语let结构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以及功能句法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旨在明确该结构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经验建构模式、交际角色选择和句法体现形式;最后总结全文。本研究采用加的夫语法的分析方法,对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收集的3221条let结构语料抽样作基于情景语境的仔细分析和统计,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第一,在及物性方面,总体来看,英语let结构在及物性过程类型上,主要体现的是行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和影响过程;环境过程的分布概率非常小;该结构不能体现事件-相关过程。在各过程类型中,行动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参与者;心理过程主要为认知型;关系过程主要为地点型和方向型;影响过程主要涉及隐性施动者。let结构的及物性过程类型与let能否体现过程意义有较大的关联。在各过程类型中,行动过程和心理过程主要涉及该结构中let的语法化用法;影响过程主要涉及let的实义动词用法;而关系过程则与let的实义动词用法和语法化用法都有所涉及。具体来看,let结构的各种形式所体现的及物性过程类型在分布概率上表现出较大差异。let‘s结构主要体现行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体现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非常小。letus结构和let‘s结构基本相似,不同的是该结构中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较大;这说明let‘s结构和letus结构在及物性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letme结构中,心理过程的分布概率最大,其次是行动过程,关系过程和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相差不大。lethim/her/them结构在过程类型分布概率上较为相似,其中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较高,其他过程类型分布概率都较小。在letit结构中,虽然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也最大,但关系过程也有较大的分布概率;该结构还能体现环境过程。letthere结构主要涉及关系过程,过程类型较为单一。在let+专名结构中,虽然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仍然最大,但该结构在其他过程类型中的分布概率较lethim/her/them/it结构有明显提升。let结构的各种具体形式所体现的及物性过程类型,在参与者角色的配置模式及其系统分布上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对let结构的及物性分析表明,该结构在现代英语中建构了复杂的人类世界经验,是反映现实世界的重要词汇语法资源。第二,在语气方面,let结构的语气人称和语气意义受情景语境和个体的话语目的严格制约。总体来看,该结构主要体现的是[行动提议]和[正式希望]。在[行动提议]中,有[会话双方]、[发话方]、[受话方]和[第三方]四种选择。在[行动提议]中,不同的人称指向能体现具有不同祈使力等级的语气意义。当语气人称指向会话双方时,主要体现[坚决提议]、[假设]和[希望]。当语气人称指向发话方时,主要体现[提供]、[建议]、[思考]和[希望]。当语气人称指向受话方时,主要体现[命令]、[要求]、[建议]和[希望]。当语气人称指向第三方时,主要体现[坚决提议]和[希望]。具体来说,let结构的各种具体形式体现出不同的语气系统分布特征。let‘s结构和letus结构在语气特征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该两种结构除了语气人称都主要指向会话双方,并主要体现[坚决提议]外,其语气人称还能在特定语境下指向发话方和受话方,体现[提供]、[建议]、[要求]等意义;所不同的是letus结构还能体现对受话方的[命令]。letme结构具有较强的语法化特征,在语气人称上有[发话方]和[受话方]两种选择,其中选择[发话方]的概率较大;在语气人称指向发话方时,主要体现[提供]和[建议];当语气人称指向受话方时,主要体现[要求]。let/him/her/them/it结构在语气人称上有[受话方]和[第三方]两种选择,其中选择[受话方]的概率较大;当语气人称指向受话方时,此类结构能体现[命令]、[要求]、[建议]和[希望]四种主要语气意义,其中[建议]和[要求]的分布概率较大;当语气人称指向第三方时,主要体现[坚决提议]和[希望],其中[坚决提议]的分布概率较大。letthere结构在现代英语中是一种规约式的、程式化的表达发话者臆想或希望的结构,其多体现[正式希望];只有在非常特殊的语境下,才有[受话方]语气人称选择,并体现[要求]。let+专名结构的语气人称也有[受话方]和[第三方]两种选择,但指向第三方的分布概率较大;当语气人称指向第三方时,主要体现[坚决提议];当语气人称指向受话方时,主要体现[建议]和[要求]。英语let结构语气人称和语气意义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多样性,为言语互动者的交际角色选择及其人际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语法资源。第三,在句法体现形式方面,let结构的句法体现形式与let的语义功能有较大的关涉。根据let的语义功能,该结构有两种功能结构:一种是具有实义动词特征的let引导的一般祈使句结构,其中let为主动词,潜在的受话者you为主语;另一种是具有语法化特征的let引导的特殊祈使句结构,其中起语气标记语功能的let为小句的直接成分(即l成分),let之后的名词词组为主语。从意义和形式的体现关系看,作为一般祈使句的let结构在及物性上的主要句法体现形式为:(s)^m^c,即隐性主语^主动词^补语;在语气上的主要句法体现形式为:(s)或(s)^o,即隐性主语或隐性主语^操作语。作为特殊祈使句的let结构在及物性上的主要句法体现形式为:s^m^c,即主语^主动词^补语;在语气上的主要句法体现形式为:l^s或o^l,即l成分^主语或操作语^l成分。letthere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及物性的句法体现形式主要为:m^c^(c),即主动词^补语^隐性补语;其语气的主要句法体现形式为:l^s,即l成分^主语。本研究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加的夫语法理论框架下,对英语let结构的及物性系统和语气系统作了较为精密的描写,并对该结构的句法体现形式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语义上,打破了主要从语气视角对该结构进行分析的局限;在句法上,从功能视角重新审视了该结构的句法问题。研究表明英语let结构是建构世界经验和践行人际关系的重要词汇语法资源。本研究凸显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功能思想、系统思想、语境思想和词汇是最精密语法思想,验证了加的夫语法在解释具体语言现象上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丰富和发展了系统功能语义理论和句法理论,对语篇描写、理论生成和外语教学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启示。本研究对英语let结构的语义及其句法体现形式分析力求全面、系统,以期呈现该结构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本质。期待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能对该结构作出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解释。

金丽萍[9](2004)在《运用新的语言研究成果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英语语言研究成果 ,这些新成果较之传统理论 ,能更好地、更科学地解释英语语言现象 ,并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充分运用新的英语语言研究成果 ,将会很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黄小萍[10](2013)在《英语使役动词误用和习得困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梳理英汉语的使役形式和分类,分析大学英语学生使用英语使役动词的常见错误和使役动词习得的主要困难。分析显示过度使用make类使役链接动词的使役结构为中国学生的多发错误,集"外部动因"和"状态变化"于一身的心理使役动词的使用以及认知和行为使役动词的"状态被动语态"(statal passive)be+V-ed+prep用法是中国学生误用的重灾区。误用和习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英汉差异、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混淆以及英语的"浓缩性现象",针对使役动词的误用和习得困难提出了应对方法。

二、英语链接动词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链接动词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英语V-to-V结构及物性归属的功能句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系统功能语言学内“动词词组”、“动词词组复合体”概念和相关及物性研究
3. V-to-V结构及物性分析
    3.1 非首动词为及物性依据的V-to-V结构
    3.2 首动词为及物性依据的V-to-V结构
        3.2.1 含补语的V-to-V结构
        3.2.2 含状语的V-to-V结构
4. 结语

(4)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英语链接动词的使用 ——基于BNC Sampler和WECCL的对比中介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Catenative Verb and Catenative Verb Construction
        2.1.1 Conceptualization of Catenative Verb and Catenative Verb Construction.. 52.1.2 Catenative Verb and Auxiliary
        2.1.2 Catenative Verb and Auxiliary
        2.1.3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atenative Verb
    2.2 Previous Studies on Catenative Verbs Abroad
        2.2.1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Catenative Verbs
        2.2.2 Functional Approach to Catenative Verbs
        2.2.3 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
        2.2.4 Pattern Grammar
        2.2.5 Empirical Approach to Catenative Verbs
    2.3 Previous Studies on Catenative Verbs at Home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es
    3.1 Animacy
    3.2 Eventuality Type
    3.3 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
    3.4 Corpus-based Analysis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4.1 Research Question
    4.2 Target Corpora
        4.2.1 BNC Sampler and Its Sub-corpora
        4.2.2 WECCL and Its Sub-corpora
    4.3 Target Catenative Verbs
    4.4 Analytic Tools
        4.4.1 Ant Conc
        4.4.2 Log-likelihood Ratio Calculator
        4.4.3 Chi-square Test in SPSS
    4.5 Analytic Procedure
Chapter 5 Results and Discussion
    5.1 Analysis of Appearance and Chance
        5.1.1 Overall Frequency of Appearance and Chance in BNC Sampler andWECCL
        5.1.2 Subject Type of Appearance and Chance
        5.1.3 Eventuality Type Following Appearance and Chance
    5.2 Analysis of Achievement
        5.2.1 Overall Frequency of Achievement in BNC Sampler and WECCL
        5.2.2 Subject Type of Achievement
        5.2.3 Eventuality Type Following Achievement
    5.3 Analysis of Futurity
        5.3.1 Overall Frequency of Futurity in BNC Sampler and WECCL
        5.3.2 Subject Type of Futurity
        5.3.3 Eventuality Type Following Futurity
Chapter 6 Conclusion
    6.1 Findings
    6.2 Implications
    6.3 Limitations
    6.4 Suggestions
References

(7)新语言理论及其教学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链接动词理论
二、双重谓语理论
三、复合连词理论
四、有标记主位理论

(8)基于语料库的英语Let结构之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问题
        1.3.3 研究方法
        1.3.4 语料来源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传统语法对let结构的研究
        2.2.1 Jespersen的研究
        2.2.2 Quirk et al.的研究
        2.2.3 Biber et al.的研究
        2.2.4 Huddleston & Pullum的研究
        2.2.5 传统语法对let结构的研究述评
    2.3 生成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
        2.3.1 Costa的研究
        2.3.2 Sepp?nen和Potsdam的研究
        2.3.3 Davies的研究
        2.3.4 Alcázar & Saltarelli的研究
        2.3.5 生成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述评
    2.4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
        2.4.1 Clark的研究
        2.4.2 Takahashi的研究
        2.4.3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述评
    2.5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
        2.5.1 Halliday的研究
        2.5.2 Matthiessen的研究
        2.5.3 Fawcett的研究
        2.5.4 其他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对let结构的研究
        2.5.5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述评
    2.6 其他语言学派对let结构的研究
        2.6.1 Tregidgo的研究
        2.6.2 Hopper & Traugott的研究
        2.6.3 Collins的研究
        2.6.4 其他语言学派对let结构的研究述评
    2.7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3.3 加的夫语法的研究范式
        3.3.1 意义与形式的双向性
        3.3.2 个体认知与社会互动的融合性
        3.3.3 理论生成与语篇描写的统一性
    3.4 加的夫语法的及物性系统理论
        3.4.1 行动过程
        3.4.2 关系过程
        3.4.3 心理过程
        3.4.4 环境过程
        3.4.5 影响过程
        3.4.6 事件-相关过程
    3.5 加的夫语法的语气系统理论
        3.5.1 加的夫语法的语气系统网络
        3.5.2 语气与其他语义系统网络的关系
        3.5.3 语气与语篇结构的关系
    3.6 加的夫语法的功能句法理论
        3.6.1 句法的基本范畴
        3.6.2 句法的基本关系
        3.6.3 加的夫语法功能句法分析的基本思想
    3.7 加的夫语法视角下英语Let结构的分析框架
        3.7.1 加的夫语法视角下英语Let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3.7.2 加的夫语法视角下英语Let结构的语气分析
        3.7.3 加的夫语法视角下英语Let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3.8 小结
第4章 Let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1 引言
    4.2 Let‘s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2.1 Let‘s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2.2 Let‘s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2.3 Let‘s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3 Let us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3.1 Let us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3.2 Let us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3.3 Let us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4 Let me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4.1 Let me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4.2 Let me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4.3 Let me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5 Let him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5.1 Let him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5.2 Let him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5.3 Let him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6 Let her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6.1 Let her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6.2 Let her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6.3 Let her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7 Let them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7.1 Let them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7.2 Let them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7.3 Let them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8 Let it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8.1 Let it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8.2 Let it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8.3 Let it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9 Let there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9.1 Let there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9.2 Let there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9.3 Let there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10 Let +专名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10.1 Let+专名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10.2 Let+专名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10.3 Let+专名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11 小结
第5章 Let结构的语气分析
    5.1 引言
    5.2 Let‘s结构的语气分析
        5.2.1 实例引证
        5.2.2 Let‘s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2.3 Let‘s结构语气的系统网络建构
    5.3 Let us结构的语气分析
        5.3.1 实例引证
        5.3.2 Let us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3.3 Let us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4 Let me结构的语气分析
        5.4.1 实例引证
        5.4.2 Let me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4.3 Let me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5 Let him结构的语气分析
        5.5.1 实例引证
        5.5.2 Let him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5.3 Let him结构语气的系统网络建构
    5.6 Let her结构的语气分析
        5.6.1 实例引证
        5.6.2 Let her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6.3 Let her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7 Let them结构的语气分析
        5.7.1 实例引证
        5.7.2 Let them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7.3 Let them结构的语气系统建构
    5.8 Let it结构的语气分析
        5.8.1 实例引证
        5.8.2 Let it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8.3 Let it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9 Let there结构的语气分析
        5.9.1 实例引证
        5.9.2 Let there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9.3 Let there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10 Let +专名结构的语气分析
        5.10.1 实例引证
        5.10.2 Let+专名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10.3 Let +专名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11 小结
第6章 Let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1 引言
    6.2 Let‘s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2.1 句法特征
        6.2.2 句法分析
    6.3 Let us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3.1 会话双方/发话方指向
        6.3.2 受话方指向
    6.4 Let me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4.1 发话方指向
        6.4.2 受话方指向
    6.5 Let him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5.1 第三方指向
        6.5.2 受话方指向
    6.6 Let her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6.1 第三方指向
        6.6.2 受话方指向
    6.7 Let them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7.1 第三方指向
        6.7.2 受话方指向
    6.8 Let it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8.1 第三方指向
        6.8.2 受话方指向
    6.9 Let there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9.1 受话方指向
        6.9.2 无人称指向
    6.10 Let+专名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10.1 第三方指向
        6.10.2 受话方指向
    6.11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发现
        7.1.1 及物性分析
        7.1.2 语气分析
        7.1.3 功能句法分析
    7.2 研究启示
        7.2.1 语篇描写
        7.2.2 理论生成
        7.2.3 外语教学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9)运用新的语言研究成果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链接动词理论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双重谓语理论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复合连词理论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
四、有标记主位理论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

(10)英语使役动词误用和习得困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使役动词误用分析和习得困难
二、使役的形式和分类
三、使役结构误用分析以及使役结构习得困难所在
    1 心理使役动词使用错误和过度使用英语使役连接动词make
    2 认知和行为使役动词be+V-ed+prep使用错误
    3 混淆及物与不及物动词
    4 英语的“浓缩性现象”造成的困难
四、教学中的应对方法
五、结语

四、英语链接动词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V-to-V结构及物性归属的功能句法研究[J]. 魏银霞. 现代外语, 2017(02)
  • [2]论夸克等人对英语半助动词范围的修正[J]. 王益民.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 [3]试评夸克关于半助动词的论述——兼谈链接动词结构[J]. 王益民. 教学研究(外语学报), 1990(02)
  • [4]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对英语链接动词的使用 ——基于BNC Sampler和WECCL的对比中介语分析[D]. 常晓丽. 西南大学, 2019(12)
  • [5]浅谈英语链接动词和链接动词结构[J]. 印晓芬. 科技英语学习, 2009(08)
  • [6]英语半助动词和链接动词[J]. 王益民. 英语知识, 1995(07)
  • [7]新语言理论及其教学论意义[J]. 邹琼. 湖南社会科学, 2005(06)
  • [8]基于语料库的英语Let结构之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D]. 向大军. 西南大学, 2017(10)
  • [9]运用新的语言研究成果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 金丽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05)
  • [10]英语使役动词误用和习得困难分析[J]. 黄小萍.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03)

标签:;  ;  ;  ;  ;  

英语连接动词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