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季铵氯化物萃取铂并汽提铂

用季铵氯化物萃取铂并汽提铂

一、氯化季铵盐萃取铂和铂的反萃(论文文献综述)

郑鸿帅[1](2021)在《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分离回收锂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增多,必将进入大规模报废期,循环利用迫在眉睫。废旧动力电池具有显着的资源特性,富含锂、镍、钴、铜等稀有金属,如将其资源化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方法对金属资源的回收效率不高,缺乏清洁循环利用技术。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具有高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溶解性、几乎不挥发等特点,使其成为强酸、强碱以及挥发性有机溶剂在金属氧化物溶解,金属离子萃取分离等领域的潜力替代品。本论文针对传统方法重在钴镍分离,忽略锂,选择性差等问题,开展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分离回收锂的研究,设计了基于羧基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做萃取剂来替代传统挥发性萃取剂对复杂体系的锂离子进行萃取回收。通过条件参数的优化、红外光谱表征、热力学函数的计算等对萃取反应做了详细的研究。针对于强酸等浸出剂对设备的腐蚀及环境的污染等问题,设计了基于羧基的低共熔溶剂浸出剂来替代强酸。通过浸出条件的优化以及红外光谱表征对浸出过程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利用沉淀法对各个金属离子进行了分离探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设计制备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选择性提取三元废粉中的锂,研究了初始浸出液pH,离子液体占比,相比等条件对锂的萃取效率和分配比的影响规律,获得最佳反应条件。经五级萃取后锂的萃取效率为96.80%。利用红外光谱和斜率法,探索离子液体选择性萃取锂的反应机制。为了获取高纯的锂,对获得的负载锂离子的有机相进行洗涤和反萃,用含有0.50 mol/L的硫酸锂和0.50 mol/L的硫酸混合溶液做洗涤剂可起到最好的除杂效果。以1.00 mol/L的硫酸做反萃剂,可以完全洗脱出锂离子。通过对萃取体系的热力学函数的研究,从而得到体系是无序性增加的自发的放热反应(△H<0、△S>0和△G<0),离子液体萃取剂可重复利用,为提高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锂的回收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2)采用低共熔溶剂(Betaine·HCl-6EG)为浸出剂,浸出分离废旧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中的有价金属,通过调控还原剂种类及含量,浸出的温度及时间,氢键受体与供体的比值等参数,获得了最佳的浸出条件。结合红外谱图分析发现盐酸甜菜碱的羧基上的质子氢和H2O2与多金属氧化物氧化还原反应,使得三元废料完全浸出,且实现低温下锂/镍和钴/锰的分离,其中锂/钴的分离系数最高为253.3,锂/锰、镍/钴、镍/锰也有着较好的分离效果其分离系数分别为193.7、72.2和54.2。通过沉淀法进一步实现锂/镍和钴/锰的回收,同时低共熔溶剂可通过减压蒸馏进行有效回收。低共熔溶剂替代传统强酸浸出剂,解决了对设备的腐蚀及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刘荣浩[2](2021)在《含磷、氮类疏水型低共熔溶剂在盐酸介质中萃取分离金(Ⅲ)、钯(Ⅱ)、铂(Ⅳ)的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疏水型低共熔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与萃取剂,相对于传统萃取剂更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理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众多物质的分离过程中。疏水型低共熔溶剂是通过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低共熔混合物。由于具有制备便捷、成本低廉、生物相容性好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可调等优点,疏水型低共熔溶剂逐渐成为了离子液体、有机试剂的理想替代品,并在多个研究领域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目前,在贵金属萃取领域,液液萃取技术虽然具有操作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以及选择性好等优势,但由于存在消耗有毒试剂、产生污染废物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液液萃取技术的发展。因此人们一直积极寻求一种绿色、高效的贵金属萃取方法来提升萃取过程环保性,并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基于此,本文计划将疏水型低共熔溶剂与液液萃取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三类疏水型低共熔溶剂参与构筑的贵金属萃取体系,用于贵金属离子的绿色萃取与分离。首先,我们使用三正辛基氧化磷(TOPO)与多种脂肪酸、脂肪醇以及萜烯类分子结合形成疏水型低共熔溶剂(HDES)用于从二次资源中提取Pt(Ⅳ)。通过对多种不同的HDES进行筛选,我们选出了 5种疏水性良好的HDES用于Pt(Ⅳ)的萃取实验。然后考察了HDES在不同的萃取时间、酸度(HC1)、盐度(NaCl/NaBr)等条件下的萃取行为,并通过响应面法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实验条件为酸度(1.27mol/L)和盐度(2.65 mol/L)。结果表明:在所有构建的HDES中,TOPO/正丁醇在5.60 mmol/L的Pt(Ⅳ)溶液中表现出最佳的Pt(Ⅳ)萃取性能(98.90%);随后通过对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分析,萃取过程中的离子缔合机理得到了证明;此外,在多金属选择性萃取实验中,3种HDES对Pt(IV)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Pt(Ⅳ)萃取率均能达到93.00%以上;最后,在加入3 mL 0.5 mol/LNaOH溶液的条件下,可以轻松地将Pt(Ⅳ)从有机相中反萃出来,经过4次萃取循环实验,回收再生的HDES萃取能力基本保持恒定。其次,我们利用N,N-二正丁基乙酰胺与三种脂肪酸分子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疏水型低共熔溶剂(HDES),用于选择性地从盐酸介质中萃取Au(Ⅲ)。我们先考察了不同分子比、萃取时间、盐酸浓度、氯化钠浓度、金属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下,该HDES对Au(Ⅲ)的萃取效果,并结合响应面方法优化得到了该HDES对Au(Ⅲ)萃取的最佳实验条件,即0.56mol/LHCl溶液,2.19 mol/LNaCl溶液,5.83 mmol/L Au(Ⅲ)溶液;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 Au(Ⅱ)的最大负载量实验,得到了 HDES萃取容量为76.97 mg/g,萃合比为1:1,并在FT-IR的验证下,得出了基于离子缔合的萃取机理;最后在加入0.1 mol/L硫脲溶液作为反萃剂条件下,可以轻松地将Au(Ⅲ)从HDES相中反萃出来,并且经过4次萃取循环实验,该HDES的萃取能力仍能保持稳定。最后,我们利用两种天然型的天然分子(利多卡因与百里香酚)制备了一种天然的疏水型低共熔溶剂用于从盐酸介质中萃取分离Au(Ⅲ)/Pd(Ⅱ)/Pt(Ⅳ)。首先,我们对该HDES进行了一系列的理化性质表征,例如TGA、DSC、1HNMR、FTIR等,得到了其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然后,考察了HDES对Au(Ⅲ)/Pd(Ⅱ)/Pt(Ⅳ)的单一金属溶液的萃取行为,例如,分子比、萃取时间、酸度、盐度等,找到了三种贵金属离子的最佳萃取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Au(Ⅲ)/Pd(Ⅱ)/Pt(Ⅳ)的最大负载量测试,得到的最大萃取容量分别为76.65 mg/g、9.89 mg/g、30.15 mg/g,萃合比分别为1:2、1:1、1:1,并结合FT-IR表征,验证了基于离子缔合的萃取机理;最后,HDES应用于含有Au(Ⅲ)/Pd(Ⅱ)/Pt(Ⅳ)的二次资源溶液中,通过控制酸度变化和使用选择性反萃剂(0.20mol/LKSCN),成功地将Au(Ⅲ)/Pd(Ⅱ)/Pt(Ⅳ)从二次资源溶液中逐一分离出来,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三种贵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流程,之后将分离过程中使用过所有HDES进行了收集与再生处理,结果发现再生HDES的大部分萃取能力得到了维持。

王敏[3](2021)在《含氮离子液体萃取酸性介质中Au(Ⅲ)、Pt(Ⅳ)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铂因其性能优良、理化性质独特,已在电子材料、催化剂、航天工业等各种高科技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矿产资源的枯竭和开采技术的限制,导致金、铂的产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迫使人们将目光转移至贵金属含量丰富的二次资源上,以解决金、铂匮乏而造成的各种问题。离子液体具有优异的选择性、极低的蒸汽压、相对较低的毒性等优势,目前已被许多研究学者视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萃取剂,并广泛地应用于萃取分离领域。但是,在萃取过程中,离子液体因自身的高粘度常导致在两相间具有较大传质阻力,在实际应用中不得不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作为其稀释剂,而这无疑会降低离子液体的绿色属性,并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因此,开发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萃取体系逐渐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合成了三种新型的含氮离子液体,构筑了仅由离子液体和水组成的新型绿色萃取体系,在不使用有机溶剂的条件下实现从酸性介质中快速分离金、铂,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我们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季铵类离子液体[Ach][Tf2N],并将其应用于酸性介质中Au(Ⅲ)的萃取分离。在该萃取体系中,[Ach][Tf2N]既作为萃取剂又同时发挥着溶剂的作用。首先,我们通过调控各种萃取参数,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Ach][Tf2N]体系中Au(Ⅲ)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更适合在高盐度和低酸度条件下进行Au(Ⅲ)的萃取,且5 min内萃取效率可达到98.98%。通过萃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碳谱表征分析,并结合量子理论计算证明[Ach][Tf2N]与AuCl4-之间的萃取机理为阴离子交换机理。负载在离子液体相中的Au(Ⅲ)很容易被0.05 mol·L-1 CS(NH2)/0.1 mol·L-1 HCl溶液完全反萃。同时,[Ach][Tf2N]对多金属混合溶液中的Au(Ⅲ)具有出色的选择性。此外,通过响应面法(RSM)将离子液体用量、盐酸浓度和氯化钠浓度三个因素分别优化为0.55 g、0.5 mol·L-1、2.5 mol·L-1。因此,[Ach][Tf2N]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金的萃取剂。其次,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两种UCST型季铵类离子液体,利用其温控特性构筑了离子液体-水二元萃取体系,实现了酸性介质中Au(Ⅲ)的均相液液萃取。首先我们研究了无机盐阳离子、阴离子以及无机酸对温控萃取体系相变行为的影响。通过比较两种离子液体的疏水性和萃取能力,选择琥珀酰胆碱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Suc][Tf2N]2)进行下一步Au(Ⅲ)的萃取实验。在优化各种参数的过程中,对传统的液液萃取和均相液液萃取的萃取能力进行了比较。此外,通过UV-vis、FT-IR、13C NMR表征验证了萃取过程的机理为阴离子交换。在多金属离子共存的溶液中,[Suc][Tf2N]2温控体系对Au(Ⅲ)现出优异的选择性。最后,利用草酸溶液,可以将负载在离子液体相中的Au(Ⅲ)完全反萃出来,得到金的单质。并且通过补充阴离子的方式可以使离子液体再生,再生[Suc][Tf2N]2的萃取能力在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仍然保持稳定。因此,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Suc][Tf2N]2被认为是回收Au(Ⅲ)的绿色、高效的萃取剂。最后,我们合成了一种新型的UCST型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氨甲酰胆碱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Car][Tf2N]),构筑了[Car][Tf2N]-H2O温控萃取体系,用于均相液液萃取分离酸性介质中的Au(Ⅲ)和Pt(Ⅳ)。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Car][Tf2N]与水在不同质量比下的浊点,绘制了浊点相图,然后利用量子化学计算证明了[Ach][Tf2N]、[Suc][Tf2N]2、[Car][Tf2N]三种温控离子液体的浊点与其静电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探究了萃取剂用量、酸度、盐度,温度等因素对Au(Ⅲ)和Pt(Ⅳ)的萃取过程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萃取条件。通过对萃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碳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提出Au(Ⅲ)和Pt(Ⅳ)的萃取为阴离子交换机理。用草酸和硫脲溶液可以将负载在离子液体相中的Au(Ⅲ)Pt(Ⅳ)分别反萃出来。

张鹤鹏,陈金清[4](2021)在《疏水低共熔溶剂萃取金属离子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疏水低共熔溶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拥有与离子液体媲美的优良特性,如蒸气压低、可设计性等,且易于制备。疏水低共熔溶剂具有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和萃取剂的潜力,在萃取分离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疏水低共熔溶剂在金属离子萃取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用于萃取金属离子的疏水低共熔溶剂结构设计现状,分析了疏水低共熔溶剂理化性质与其组成的关系,介绍了低共熔溶剂用于金属离子萃取分离现状。对疏水低共熔溶剂用于金属萃取分离过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永密[5](2021)在《N263萃取结构件镀锌酸洗废液中锌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热镀锌是钢铁防腐蚀的常用方法。酸洗为结构件镀锌前的处理环节之一,根据其工艺流程,酸洗废液不可避免地被锌离子污染。酸洗废液中铁浓度约为150g/L,可作为净水剂的优质原料,但是少量的重金属锌离子导致其不能作为高品质净水剂原料。目前,对于酸洗废液仅能采用中和、蒸馏和焙烧进行简单处置,缺乏高效去除锌离子的方法。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萃取体系下选择性去除锌离子的方法。研究了萃取时间、相比、氢离子浓度、温度和萃取剂浓度对酸洗废液中的锌选择性分离的影响。在反萃阶段,考察了相比、时间和反萃剂浓度对负载有机相中锌反萃率的影响,以及Na Cl溶液对有机相的再生效果。此外,采用扩大试验进一步研究了该萃取体系的稳定性。利用斜率法、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了萃取机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N263与仲辛醇的质量比为1:1时,可避免萃取过程中形成第三相。N263萃取体系对酸洗废液中的Fe(Ⅲ)具有较高的萃取率,并在单级萃取中降低锌离子的萃取。采用铁粉对酸洗废液还原处理后,其中的Fe(Ⅲ)转化为Fe(Ⅱ),锌的单级萃取率大幅提升。(2)在萃取时间10分钟、相比O/A为1.5:1、温度(20±3)℃的最佳实验条件下,30%的有机相对锌的单级萃取率为87.3%,锌铁分离系数为142.9;25%的有机相对锌的三级逆流萃取率为99.99%。(3)在反萃时间为15分钟、相比O/A为2.5:1的实验条件下,0.5mol/L的NaOH对含锌23.4g/L的负载有机相的单级反萃率为99.4%。(4)采用浓度为1mol/L的NaCl对有机相进行再生处理,有机相循环回用十次后对锌的萃取能力仍能达到新有机相的85.4%。在扩大实验中,30%的有机相在搅拌时间15分钟、搅拌速度400rpm和相比O/A 1.5:1的条件下,锌的单级萃取率为74.3%,锌铁分离系数为61.2。(5)通过斜率法、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得出,N263萃取酸洗废液中的锌离子的反应机理为阴离子交换,萃合物为[R3CH3N+]2·[ZnCl42-]。综上所述,经三级逆流萃取后酸洗废液中锌离子浓度降低至10ppm,优于净水剂对锌离子的要求。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结构件热镀锌行业酸洗废液的高值化深加工提供研发思路和理论依据。

于凯丽[6](2021)在《分散液液微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如今,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以及药物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食品安全中的热点问题,因此对不同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残留药物进行提取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毛细管电泳(CE)作为一项新型液相分离技术,具有绿色环保、快速高效、微量等优点,但也具有检测光程短、进样量少、“电渗”现象等缺点,而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作为一项新型的液相微萃取技术,能够对待测分析物起到提取富集的作用。因此,本论文针对以上特点,将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与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了联用,并对此种新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实验主要从以下3个体系展开:1.为了测定牛奶、蜂蜜和环境水体等实际样品中残留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FQs),本实验建立了基于低共熔溶剂(DES)的盐析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反萃取(SA-DLLME-BE)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联用的方法。在实验中,我们以恩诺沙星等6种FQs为目标分析物,系统地考察了萃取条件(DES体积、涡旋时间、离心时间)、反萃取条件(盐酸浓度、盐酸和乙醇体积比)、盐的种类和用量、样品溶液p H和体积等诸多因素对FQs萃取率的影响。在最优化条件下,本实验进一步测定了牛奶、蜂蜜和环境水体等实际样品中的FQs,并通过方法性能的评估验证了该联用方法测定杂基质实际样品中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可行性。2.本实验首次通过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UA-DLLME)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联用的方法,对食用油中的双酚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分析。本实验以双酚A、双酚F和双酚S为目标分析物,系统地考察了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水柱注入时间、电动进样时间、样品溶液中SDS的浓度、乙腈浓度、异丙醇浓度、缓冲溶液中SDS的浓度)、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DES摩尔比和体积、被萃取相体积比和总体积、辅助萃取方式、超声时间、离心时间)等诸多因素对回收率的影响。在最优化条件下,该联用方法体现了线性良好、工作范围广、检测限低、重现性好等优点。本研究结果很好地验证了超声辅助液-液分散微萃取可以有效地将食用油中的双酚类化合物萃取出来,并可以通过毛细管电泳仪进行紫外检测。3.为了确定奶茶和咖啡等实际样品中是否含有痕量的吡嗪类化合物,本体系巧妙地将盐析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SA-DLLME)和毛细管电泳(CE)进行了联用。在本实验中,我们以四甲基吡嗪等8种吡嗪类化合物作为目标分析物,系统研究了缓冲液p H值和浓度对迁移的影响,优化了例如有机溶剂的类型和体积、盐的类型和用量等一系列实验参数。在优化的条件下,本实验相继进行了奶茶、咖啡等实际样品中8种吡嗪化合物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SA-DLLME和MECC联用的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检测吡嗪类化合物,且分析结果准确。

高丰[7](2021)在《AuCl4-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识别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金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但由于黄金的稀缺属性与高昂的价格使得从各种含金资源中回收黄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表面接枝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接枝材料D301-g-PDMDAAC。制备过程中当DMDAAC用量为10 m L,w(APS)用量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0 h时制备出对AuCl4-吸附性能最优的D301-g-PDMDAAC。在25℃,p H=2下,吸附28 h达吸附平衡,对AuCl4-吸附量达到了371.92 mg·g-1。吸附过程遵循Lagergren-first-order动力学模型并且吸附过程属于Freundlich型单层吸附,在AuCl4-与Cu Cl42-二元混合溶液中,D301-g-PDMDAAC对AuCl4-选择性系数k为7.51,当D301-g-PDMDAAC用量为0.025g时的吸附效率为98.7%,此外D301-g-PDMDAAC还拥有良好的重用性能。采用表面接枝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接枝材料D301-g-PVIM,采用FTIR,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制备过程中VIM用量8 m L,反应温度40℃,w(APS)用量0.4%,反应时间10 h,制备出对AuCl4-吸附性能最优的D301-g-PVIM。在p H=2,25℃下,吸附36h达吸附平衡,对AuCl4-吸附量达到478 mg·g-1。吸附过程遵循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并且吸附过程属于Freundlich型单层吸附。与Cu Cl42-相比,D301-g-PVIM对AuCl4-的吸附选择性系数k达到了16.43,当D301-g-PVIM的用量为0.045 g时的吸附效率为99.45%,几乎可以全部回收溶液中的AuCl4-,此外D301-g-PVIM还拥有良好的重用性能。采用表面接枝与印迹同步进行的方法,以AuCl4-为模板,DMDAAC为单体,MBA为交联剂制备出表面离子印迹材料D301-g-IIPDMDAAC,制备过程中DMDAAC 5 m L,n(AuCl4-):n(DMDAAC)为0.06%,w(APS)用量1.6%,MBA用量6%,D301用量为0.3 g时制备出对AuCl4-的吸附量最优的D301-g-IIPDMDAAC。在25℃,p H=2下,36 h达到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为434.4 mg·g-1,远大于非印迹材料(D301-g-NIPDMDAAC)的吸附量(266.2 mg·g-1)。在AuCl4-/Cu Cl42-、AuCl4-/Fe Cl2二元混合溶液中,D301-g-IIPDMDAAC的吸附选择性系数k分别达到了108.96,63.38,相较于印迹之前的接枝材料D301-g-PDMDAAC,吸附量由印迹前的371.92 mg·g-1提高到434.4 mg·g-1,吸附选择性系数k从7.51提高到108.96,提升了14倍,D301-g-IIPDMDAAC对AuCl4-表现出了优异的吸附选择性。吸附过程符合Pseudo-second-order模型并且属于Langmuir型单分子层吸附,表明一个AuCl4-分子占据了一个印迹空穴。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且吸热的,另外D301-g-IIPDMDAAC还具有良好的重用性能。采用表面接枝与印迹同步进行的方法,以AuCl4-为模板,VIM为单体,MBA为交联剂制备出表面离子印迹材料D301-g-IIPVIM。在VIM用量6 m L,n(AuCl4-):n(VIM)为0.08%,w(APS)用量0.8%,,MBA用量2.5%,D301用量0.3 g时,制备出了对AuCl4-吸附性能最优的D301-g-IIPVIM。在25℃,p H=2下,吸附48 h达到吸附平衡,对AuCl4-的饱和吸附量可以达到448.5 mg·g-1,比非印迹材料D301-g-NIPVIM(251.6 mg·g-1)有较明显的提升。在AuCl4-/Cu Cl42-、AuCl4-/Fe Cl2二元混合溶液中,D301-g-IIPVIM对AuCl4-的选择性系数k分别达到了183.8与43.47,远大于D301-g-NIPVIM的选择性系数,与之前制备的D301-g-PVIM选择性系数(16.43)相比,选择性系数提高了11倍,说明D301-g-IIPVIM对AuCl4-具有优异的吸附选择性能。吸附过程符合Pseudo-second-order模型并可以用Langmuir模型来描述,咪唑环上质子化的N原子与印迹空穴对AuCl4-同时作用促进了吸附过程的进行,属于单分子层的吸附,D301-g-IIPVIM表面提供了与AuCl4-相匹配的印迹空穴,另外D301-g-IIPVIM具有良好重用性能。

张家润,刘智勇,刘志宏,李启厚[8](2020)在《高纯铼及其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铼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特性,在高温合金、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高纯铼及其化合物的各种制备技术,并分析沉淀结晶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等制备高纯高铼酸铵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论述氢还原法、等离子体法、电解法和气相沉积法制备高纯铼粉的研究进展,展望铼在合金中的应用前景。

陈倩文[9](2020)在《脂肪酸基绿色萃取剂在稀土和钍回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元素(REEs)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的宝库”和“现代工业维生素”,随着稀土资源的大量开采,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稀土元素也存在着供应风险。另外,与稀土伴生的钍资源未进行有效回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因此,从二次资源中回收稀土和钍资源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如何高效、绿色的回收稀土和钍资源,开发出了基于脂肪酸的绿色萃取剂-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溶剂,用于稀土和钍的回收。合成出了甲基三辛基铵癸酸([N1888][DA])、甲基三辛基铵月桂酸([N1888][LA])、甲基三辛基铵棕榈酸([N1888][PA])离子液体,用于从废旧钐钴永磁体(SmCo永磁体)浸出液中分离Sm(III)/Co(II)。在最佳的萃取条件下,通过简单的萃取-反萃-洗涤工艺即可获得高纯度的CoCl2(99.5%)产品,整个工艺仅消耗Na2C2O4和NH3·H2O,并且该过程中产生的低浓度含盐废水可以被循环利用。通过反萃得到的草酸钐在洗涤后经800°C焙烧2小时,可以获得纯度为99%的Sm2O3。也研究了脂肪酸离子液体[N1888][LA]萃取分离La(III)/Ni(II)的可能性。研究表明,[N1888][LA]可以选择性的萃取La(III),La(III)/Ni(II)的分离系数可达1.06×104,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有望用于从废旧镍氢电池中选择性回收稀土元素。制备了脂肪酸和天然产物萜烯组成的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包括薄荷醇/癸酸(B/G)、薄荷醇/油酸(B/Y)、百里酚/癸酸(BA/G)和百里酚/油酸(BA/Y),并用于从含钍放射性废渣浸出液中回收Th(IV)。研究表明,所合成的四种低共熔溶剂均可以在短时间、低酸度条件下高选择性的萃取Th(IV),并可以使用低浓度的酸进行反萃。以BA/G萃取钍Th(IV)为例,在最佳条件下,从含钍放射性废渣模拟浸出液中萃取分离Th(IV)/REEs(III),经单级萃取-洗涤-反萃后,Th(IV)最终的回收率为96.4%,纯度为94.2%,萃余液中Th(IV)的浓度低于2 mg/L,Th(IV)/REEs(III)的分离系数达到3223,在Th(IV)/REEs(III)萃取分离过程中酸消耗量低,不需要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绿色、环保,无毒,易降解,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总之,脂肪酸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可再生,生物相容且无毒,脂肪酸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的合成路线简单,并具有良好的萃取能力和选择性,有望应用于从含稀土的二次资源中选择性分离稀土与其他元素。

王昱栋[10](2019)在《季鏻/季铵盐-油酸型离子液体从盐酸介质中萃取分离Au(Ⅲ)和Pt(Ⅳ)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金、铂等贵金属用量的日益增长,高效开采及回收金、铂等贵金属成为研究的热门。季铵盐/季鳞盐是新兴的具有高萃取效率、高选择性萃取剂,本论文将它们与不同的阴离子——油酸根([OLA]-)和二(2-乙基己基)磷酸根([DEHP]-)组合,合成一系列季铵盐/季鏻盐-[OLA]/[DEHP]型离子液体,构筑高效、绿色的液-液萃取体系,用于盐酸介质中金、铂的萃取分离研究,具体工作通过三个实验体系详细展开。第一个体系中,我们合成了季鏻盐-油酸型离子液体([P4444][OLA]),探究该离子液体在盐酸介质中对AuCl4-的萃取行为和萃取机理,包括萃取剂浓度、萃取剂饱和萃取容量、水相酸度、水相盐度等萃取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培养萃合物单晶并对其进行XRD分析,通过萃合物晶体提供的精确几何结构,借助密度泛函理论开展约化密度梯度(RDG)研究和静电势填色图的绘制,获得萃合物分子内部的氢键、范德华力分布图,在分子层面对萃取机理加以解释。最后,四种反萃取剂萃取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硫脲/盐酸体系、硫代硫酸钠体系作为负载有机相中金的反萃剂。第二个体系合成了五种季铵盐型离子液体,分别是对称碳链型:四丁基季铵盐-油酸[N4444][OLA],四己基季铵盐-油酸[N6666][OLA],四辛基季铵盐-油酸[N8888][OLA];非对称碳链型:十二烷基三甲基季铵盐-油酸[N12111][OLA],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油酸[N16111][OLA]。通过萃取率比较,筛选出萃取效果最好的四辛基季铵盐-油酸[N8888][OLA],用于金、铂的萃取和分离研究,对盐酸浓度、氯化钠浓度、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并结合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离子液体与萃合物核磁谱图比对、电荷密度分析三种手段共同解释了萃取金、铂的萃取机理。最后,在反萃环节,通过金、铂两种萃合物的可还原性差异,用硫脲为反萃剂实现金、铂有效分离。第三个体系将二(2-乙基己基)磷酸根作为阴离子,通过一步法合成双功能季鳞盐离子液体[P4444][DEHP],实现在不同酸度环境下对金、锂的萃取。首先,探究了离子液体浓度、盐酸和氯化钠浓度对萃取金的影响,并通过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离子液体与萃合物红外谱图比对,证明该离子液体与AuCl4发生阴离子交换反应。进而开展了[P4444][DEHP]萃取锂的研究,包括萃取剂浓度、萃取剂饱和负载量、水相酸度、相比及温度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在合适萃取条件下,该离子液体可实现最高90.36%的锂萃取率。综上,通过以上三个体系的工作,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季鏻盐/季铵盐-[OLA]/[DEHP]型离子液体对盐酸介质中金、铂的萃取行为及萃取机理,实现被萃物的高效萃取和分离。

二、氯化季铵盐萃取铂和铂的反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化季铵盐萃取铂和铂的反萃(论文提纲范文)

(1)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分离回收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锂离子电池回收的重要意义
    1.2 锂离子电池回收主流技术
        1.2.1 火法回收
        1.2.2 生物回收
        1.2.3 湿法回收
    1.3 离子液体
        1.3.1 离子液体种类
        1.3.2 离子液体特性
        1.3.3 低共熔溶剂
    1.4 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方面的应用
        1.4.1 有机物的萃取
        1.4.2 含硫物质的提取
        1.4.3 金属的萃取与分离
    1.5 低共熔溶剂在溶解金属氧化物方面的应用
        1.5.1 低共熔溶剂溶解过渡金属氧化物
        1.5.2 低共熔溶剂溶解提取稀土元素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选择性萃取废旧三元材料中锂的研究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离子液体的合成
        2.2.2 副产物的回收
        2.2.3 三元废料的浸出
        2.2.4 萃取方法
    2.3 萃取实验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2.3.1 浸出液酸度的影响
        2.3.2 离子液体占比的影响
        2.3.3 相比的影响
        2.3.4 多级萃取实验
    2.4 洗涤反萃实验
        2.4.1 洗涤实验
        2.4.2 反萃实验
    2.5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TBP体系萃取机理的研究
        2.5.1 红外光谱分析萃取机理
        2.5.2 斜率法测定萃合比研究
        2.5.3 萃取热力学研究
    2.6 离子液体循环性能的研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共熔溶剂浸出分离三元废料的研究
    3.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DES的选取和制备
        3.2.2 DES浸出NCM的方法
        3.2.3 金属的分离与分析方法
    3.3 浸出实验和影响因素
        3.3.1 HBA与HBD的比值对浸出的影响
        3.3.2 温度对浸出的影响
        3.3.3 固液比对浸出的影响
        3.3.4 还原剂对浸出的影响
        3.3.5 时间对浸出的影响
    3.4 低共熔溶剂浸出机理的研究
    3.5 有价金属的分离
        3.5.1 锂镍与钴锰的分离
        3.5.2 锂镍的分离
        3.5.3 钴锰的分离
    3.6 低共熔溶剂的回收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含磷、氮类疏水型低共熔溶剂在盐酸介质中萃取分离金(Ⅲ)、钯(Ⅱ)、铂(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萃取技术简介
    1.2 金、钯、铂的萃取现状研究
    1.3 低共熔溶剂
        1.3.1 低共熔溶剂的简介
        1.3.2 低共熔溶剂的分类
        1.3.3 疏水型低共熔溶剂的理化性质
        1.3.4 疏水型低共熔溶剂在液液萃取中的应用
    1.4 选题背景及本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基于三辛基氧化磷的疏水型低共熔溶剂萃取Pt(Ⅳ)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设备
        2.2.2 疏水型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2.2.3 萃取过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疏水型低共熔溶剂的筛选
        2.3.2 疏水型低共熔溶剂的固/液相图分析
        2.3.3 疏水型低共熔溶剂的疏水性测试
        2.3.4 萃取行为研究
        2.3.5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
        2.3.6 萃取机理研究
        2.3.7 萃取选择性研究
        2.3.8 反萃与循环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酰胺类的疏水型低共熔溶剂从盐酸介质中选择性萃取Au(Ⅲ)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疏水型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3.2.3 萃取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相图的绘制
        3.3.2 萃取条件优化实验
        3.3.3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
        3.3.4 最大负载量测试
        3.3.5 萃取机理研究
        3.3.6 萃取选择性研究
        3.3.7 反萃与循环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然疏水型低共熔溶剂于从盐酸介质中萃取分离Au(Ⅲ)/Pd(Ⅱ)/Pt(Ⅳ).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疏水型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4.2.3 理论计算
        4.2.4 萃取过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径向分布函数分析
        4.3.2 DSC与TGA表征
        4.3.3 萃取行为研究
        4.3.4 萃取机理研究
        4.3.5 Au(Ⅲ)/Pd(Ⅱ)/Pt(Ⅳ)萃取分离实验
        4.3.6 HDES再生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创新点
    5.2 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含氮离子液体萃取酸性介质中Au(Ⅲ)、Pt(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液液萃取的研究进展
    1.2 离子液体在萃取中的应用
    1.3 金和铂的萃取现状
    1.4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季铵类离子液体对酸性介质中Au(Ⅲ)的萃取分离
    2.1 引言
    2.2 试剂与仪器
        2.2.1 试剂
        2.2.2 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Ach][Tf_2N]的合成
        2.3.2 萃取过程
        2.3.3 [Ach][Tf_2N]和水的互溶度
        2.3.4 RSM实验设计
        2.3.5 理论计算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离子液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2.4.2 萃取条件优化
        2.4.3 萃取机理
        2.4.4 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2.4.5 萃取选择性研究
        2.4.6 RSM模型优化
        2.4.7 反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UCST型季铵类离子液体对酸性介质中Au(Ⅲ)的均相液液萃取研究
    3.1 引言
    3.2 试剂与仪器
        3.2.1 试剂
        3.2.2 仪器
    3.3 实验部分
        3.3.1 离子液体的合成
        3.3.2 浊点的测定
        3.3.3 萃取过程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相图的绘制
        3.4.2 盐离子和酸度对浊点的影响
        3.4.3 热稳定性
        3.4.4 萃取条件优化
        3.4.5 萃取机理
        3.4.6 萃取选择性研究
        3.4.7 反萃和循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CST型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对酸性介质中Au(Ⅲ)和Pt(Ⅳ)的均相液液萃取
    4.1 引言
    4.2 试剂与仪器
        4.2.1 试剂
        4.2.2 仪器
    4.3 实验部分
        4.3.1 理论计算
        4.3.2 [Car][Tf_2N]的合成
        4.3.3 萃取过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浊点温度的测定和比较
        4.4.2 ESP图
        4.4.3 不同温度下的萃取行为
        4.4.4 [Car][Tf_2N]用量的影响
        4.4.5 酸度和盐度的影响
        4.4.6 萃取机理
        4.4.7 萃取选择性研究
        4.4.8 反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本文创新点
    5.2 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疏水低共熔溶剂萃取金属离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疏水DES分子结构
2 疏水DES理化性质
3 疏水DES用于金属离子的萃取
    3.1 季胺(膦)盐型DES
    3.2 叔胺型DES用于金属离子萃取
    3.3 羧酸型DES用于金属离子萃取
    3.4 三辛基氧化膦型DES用于金属离子萃取
4 结论与展望

(5)N263萃取结构件镀锌酸洗废液中锌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酸洗废液的产生和危害
        1.1.1 酸洗废液的产生
        1.1.2 酸洗废液的危害
    1.2 酸洗废液的处理方法
        1.2.1 中和法
        1.2.2 蒸发结晶法
        1.2.3 焙烧法
        1.2.4 铁盐净水剂制备法
        1.2.5 电渗析
    1.3 酸洗废液金属离子的处理方法
        1.3.1 选择性沉淀
        1.3.2 电解沉淀
        1.3.3 离子交换
        1.3.4 溶剂萃取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第二章 实验和方法
    2.1 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酸洗废液的组成分析
        2.2.2 有机相配制
        2.2.3 萃取操作
        2.2.4 萃取率和分离系数计算
    2.3 分析方法
第三章 锌离子的萃取实验研究
    3.1 水相预处理
        3.1.1 三价铁离子对锌单级萃取的影响
        3.1.2 三价铁离子对锌多级萃取的影响
    3.2 有机相预处理
        3.2.1 萃取剂N263 和稀释剂磺化煤油互溶优化
        3.2.2 第三相改性剂的选择
    3.3 最佳萃取工艺探讨
        3.3.1 萃取时间对锌离子萃取的影响
        3.3.2 相比对锌离子萃取的影响
        3.3.3 氢离子浓度对锌离子萃取的影响
        3.3.4 温度对锌离子萃取的影响
        3.3.5 有机相浓度对锌离子萃取的影响
        3.3.6 多级错流萃取与多级逆流萃取
    3.4 反萃实验
        3.4.1 反萃剂的选择
        3.4.2 反萃时间对锌离子反萃的影响
        3.4.3 相比对锌离子反萃率的影响
        3.4.4 不同反萃剂浓度对反萃率的影响
        3.4.5 有机相循环利用研究
    3.5 扩大实验
        3.5.1 萃取实验
        3.5.2 反萃实验
        3.5.3 多级逆流萃取实验
        3.5.4 有机相循环利用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263/仲辛醇体系萃取锌离子的反应机理分析
    4.1 N263 萃取锌离子的机理研究
    4.2 红外光谱分析
    4.3 核磁共振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分散液液微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简介
        1.1.1 概述
        1.1.2 发展历程
        1.1.3 性能模式
        1.1.4 影响因素
    1.2 毛细管电泳简介
        1.2.1 毛细管电泳概述以及原理结构图
        1.2.2 毛细管电泳分离类型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盐析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和材料
        2.2.3 实验方法
        2.2.4 实验步骤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盐析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的优化
        2.3.2 反萃取过程条件的优化
        2.3.3 实际样品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亲水性DES的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联用检测食用油中双酚类化合物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2.3 实验方法
        3.2.4 实验步骤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萃取条件对超声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过程的影响
        3.3.2 毛细管电泳进样条件的优化
        3.3.3 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3.3.4 实际样品的分析
        3.3.5 方法性能的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析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对食品中吡嗪类化合物的灵敏检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和材料
        4.2.3 实验方法
        4.2.4 实验步骤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盐析辅助液液微萃取条件的优化
        4.3.2 CE分离条件的优化
        4.3.3 实际样品的分析
        4.3.4 方法性能的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AuCl4-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识别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黄金的重要性
    1.2 国内外黄金回收利用现状
    1.3 离子印迹材料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性
2 接枝材料D301-g-DMDAAC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D301-g-PDMDAAC的制备及表征
        2.2.2 D301-g-PDMDAAC对 AuCl_4~-的吸附性能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制备过程
        2.3.2 D301-g-PDMDAAC的表征
        2.3.3 制备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
        2.3.4 D301-g-PDMDAAC对 AuCl_4~-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2.3.5 D301-g-PDMDAAC对 AuCl_4~-的吸附等温曲线
        2.3.6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3.7 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3.8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2.3.9 吸附选择性能
        2.3.10 重复使用性能
    2.4 本章小结
3 接枝材料D301-g-PVIM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D301-g-PVIM的制备与表征
        3.2.2 D301-g-PVIM对 AuCl_4~-的吸附性能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制备过程
        3.3.2 D301-g-PVIM的表征
        3.3.3 制备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
        3.3.4 D301-g-PVIM 对AuCl_4~-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3.3.5 D301-g-PVIM对 AuCl_4~-的吸附等温曲线
        3.3.6 p 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7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8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3.3.9 吸附选择性能
        3.3.10 重复使用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表面离子印迹材料D301-g-IIPDMDAAC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D301-g-IIPDMDAAC的制备与表征
        4.2.2 D301-g-IIPDMDAAC对 AuCl_4~-的吸附性能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制备过程
        4.3.2 D301-g-IIPDMDAAC的表征
        4.3.3 制备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
        4.3.4 D301-g-IIPDMDAAC对 AuCl_4~-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4.3.5 D301-g-IIPDMDAAC对 AuCl_4~-的吸附等温曲线
        4.3.6 p 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3.7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3.8 吸附选择性能
        4.3.9 重复使用性能
    4.4 本章小结
5 表面离子印迹材料D301-g-IIPVIM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5.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D301-g-IIPVIM的制备与表征
        5.2.2 D301-g-IIPVIM对 AuCl_4~-吸附性能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制备过程
        5.3.2 D301-g-IIPVIM的表征
        5.3.3 制备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
        5.3.4 D301-g-IIPVIM对 AuCl_4~-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5.3.5 D301-g-IIPVIM对 AuCl_4~-的吸附等温曲线
        5.3.6 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5.3.7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5.3.8 吸附选择性能
        5.3.9 重复使用性能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高纯铼及其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铼酸铵的制备工艺
    1.1 重结晶法
    1.2 离子交换法
    1.3 溶剂萃取法
2 高纯铼粉的制备工艺
    2.1 氢还原法
    2.2 电解法
    2.3 等离子体法
    2.4 气相沉积法
        2.4.1 物理气相沉积法
        2.4.2 化学气相沉积法
3 铼合金的制备方法
    3.1 钼铼合金
    3.2 钨铼合金
4 结论

(9)脂肪酸基绿色萃取剂在稀土和钍回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稀土和钍概述
        1.1.1 稀土概述
        1.1.2 钍资源概述
    1.2 传统萃取剂回收稀土的研究进展
        1.2.1 有机酸类萃取剂回收稀土元素的研究进展
        1.2.2 碱性萃取剂回收稀土元素的研究进展
        1.2.3 中性萃取剂回收稀土元素的研究进展
    1.3 传统萃取剂回收钍元素的研究进展
        1.3.1 有机酸类萃取剂回收钍元素的研究进展
        1.3.2 碱性萃取剂回收钍元素的研究进展
        1.3.3 中性萃取剂回收钍元素的研究进展
    1.4 新型萃取剂在稀土和钍回收中的应用
        1.4.1 离子液体及低共熔溶剂
        1.4.2 离子液体回收稀土元素的研究进展
        1.4.3 离子液体萃取分离稀土与钍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仪器及试剂
    2.2 绿色萃取剂的合成
        2.2.1 甲基三辛基铵癸酸([N1888][DA])的合成
        2.2.2 甲基三辛基铵月桂酸([N1888][LA])的合成
        2.2.3 甲基三辛基铵棕榈酸([N1888][PA])的合成
        2.2.4 甲基三辛基铵对特辛基苯氧乙酸([N1888][POAA])的合成
        2.2.5 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第三章 脂肪酸离子液体在稀土回收中的试验研究
    3.1 脂肪酸离子液体在Sm(Ⅲ)/Co(Ⅱ)分离中的试验研究
        3.1.1 Sm(Ⅲ)/Co(Ⅱ)分离的试验过程
        3.1.2 平衡时间对Sm(Ⅲ)/Co(Ⅱ)分离的影响
        3.1.3 离子液体用量和盐析剂浓度对Sm(Ⅲ)/Co(Ⅱ)分离的影响
        3.1.4 水相初始p H对 Sm(Ⅲ)/Co(Ⅱ)分离的影响
        3.1.5 萃取机理
        3.1.6 反萃,再生与循环
        3.1.7 废旧Sm Co磁体模拟浸出液Sm(Ⅲ)/Co(Ⅱ)分离工艺
    3.2 脂肪酸离子液体在La(Ⅲ)/Ni(Ⅱ)分离中的试验研究
        3.2.1 La(Ⅲ)/Ni(Ⅱ)分离的试验过程
        3.2.2 离子液体用量对La(Ⅲ)/Ni(Ⅱ)分离的影响
        3.2.3 水相初始p H对 La(Ⅲ)/Ni(Ⅱ)分离的影响
        3.2.4 镍的浓度对La(Ⅲ)/Ni(Ⅱ)分离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脂肪酸低共熔溶剂在钍回收中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过程
    4.2 平衡时间对低共熔溶剂萃取钍的影响
    4.3 pH值对钍的萃取及钍与稀土分离的影响
    4.4 洗涤和反萃试验
    4.5 循环与再生试验
    4.6 含钍放射性废渣浸出液中Th(Ⅳ)/REEs(Ⅲ)的分离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季鏻/季铵盐-油酸型离子液体从盐酸介质中萃取分离Au(Ⅲ)和Pt(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液液萃取及其在金属分离中的应用
    1.2 离子液体及其在金属分离中的应用
    1.3 金与铂的萃取分离研究及现状
    1.4 选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P4444][OLA]离子液体萃取盐酸介质中Au(Ⅲ)的行为及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合成步骤
        2.2.2 仪器与分析
        2.2.3 萃取与反萃实验
        2.2.4 晶体培养与分析
        2.2.5 量子化学计算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萃取剂浓度影响与萃取剂饱和萃取容量
        2.3.2 水相酸度与水相NaCl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2.3.3 萃合物晶体分析与约化密度梯度(RDG)研究
        2.3.4 离子液体静电势(ESP)分析与自然布居分析
        2.3.5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探究萃合比
        2.3.6 萃取选择性与金铂分离
        2.3.7 反萃剂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8888][OLA]离子液体萃取分离盐酸介质中Au(Ⅲ)/Pt(Ⅳ)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仪器与分析
        3.2.3 萃取操作
        3.2.4 理论计算
        3.2.5 反萃操作与金铂分离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萃取剂的筛选
        3.3.2 萃取剂浓度萃取金铂的影响
        3.3.3 初始金属浓度的影响与萃取剂饱和萃取容量
        3.3.4 水相中NaCl浓度对萃取Au和Pt的影响
        3.3.5 水相中HCl浓度对萃取Au和Pt的影响
        3.3.6 温度对萃取Au和Pt的影响
        3.3.7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探究萃取机理
        3.3.8 Au-IL萃合物/Pt-IL萃合物/离子液体核磁对比
        3.3.9 量子化学计算及自然布居分析
        3.3.10 反萃过程中的金铂分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4444][DEHP]双功能离子液体萃取Au与Li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
        4.2.2 仪器与分析
        4.2.3 萃取操作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离子液体[P4444][DEHP]萃取AuCl_4~-的行为探究
        4.3.2 离子液体[P4444][DEHP]萃取AuCl_4~-的机理探究
        4.3.3 离子液体[P4444][DEHP]/氯仿体系萃取锂的行为研究
        4.3.4 温度对离子液体[P4444][DEHP]萃取锂的影响
        4.3.5 斜率法探究萃合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创新点
    5.2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氯化季铵盐萃取铂和铂的反萃(论文参考文献)

  • [1]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分离回收锂的研究[D]. 郑鸿帅.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01)
  • [2]含磷、氮类疏水型低共熔溶剂在盐酸介质中萃取分离金(Ⅲ)、钯(Ⅱ)、铂(Ⅳ)的研究[D]. 刘荣浩. 山东大学, 2021(09)
  • [3]含氮离子液体萃取酸性介质中Au(Ⅲ)、Pt(Ⅳ)的研究[D]. 王敏. 山东大学, 2021(12)
  • [4]疏水低共熔溶剂萃取金属离子研究进展[J]. 张鹤鹏,陈金清.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21(04)
  • [5]N263萃取结构件镀锌酸洗废液中锌的实验研究[D]. 王永密.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分散液液微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新方法研究[D]. 于凯丽.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7]AuCl4-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识别特性研究[D]. 高丰. 中北大学, 2021(09)
  • [8]高纯铼及其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 张家润,刘智勇,刘志宏,李启厚.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4)
  • [9]脂肪酸基绿色萃取剂在稀土和钍回收中的应用[D]. 陈倩文.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10]季鏻/季铵盐-油酸型离子液体从盐酸介质中萃取分离Au(Ⅲ)和Pt(Ⅳ)的研究[D]. 王昱栋. 山东大学, 2019(09)

标签:;  ;  

用季铵氯化物萃取铂并汽提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