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六氟化硫的225 kV密封成套配电装置

填充六氟化硫的225 kV密封成套配电装置

一、225千伏充六氟化硫密封式成套配电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熊锐[1](2020)在《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电力市场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升,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操作能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了契机。本文将主要针对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展开研究,从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的实现进行设计,具体包含主接线系统、厂用电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系统等。本文首先根据火电厂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结合规划要求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主要从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厂用电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直流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设计原理、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选择最经济、最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紧贴实际,实现系统的高效、可靠运作。其次,围绕设计方案对软件系统开展设计工作并就如何实现软件系统功能进行了具体阐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含软件功能、数据库、监控系统等三项内容,旨在实现对设备定期维护、检修、试验,强化对设备的监督、缺陷管理,实时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监控,保障设备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前该电气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新昌电厂,提升了火电厂运营效益,保证了电能生产的安全性,借助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故障,为新昌电厂的运行提供了便利,在降低运维人工投入的同时,提升了电厂的运营效率,还可以实现对电厂运营故障的及时反馈,排除各种设备隐患,大大提升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水平。

王祖程[2](2020)在《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对变电站的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因其转移灵活、高度集成化、易启动、省时省力、易安装、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变电站新建工程、自然灾害应急、短期电力供应、停电检修、公共事业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济南中弘广场供电方案为实例进行研究设计。本次设计的车载移动式变电站,将变电站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分别为:110kV主变压器模块、高压侧PASS组合电器模块、10kV中压配电开关柜模块、预制舱式综合自动化模块、运输车模块。每个模块均采用整体预制结构,不仅实现了模块化生产,还简化了现场安装流程,缩短了整体工期。车载移动式变电站不仅是常规变电站缩小后的移动版,也是多种技术的集成整合与优化配置。本文主要进行如下研究设计:(1)结合移动变电站附近地区的站址概况和负荷增长速度,分析了工程必要性,确定了移动变电站的规模、系统接入方案。进行了变压器负荷、短路电流及导体截面的电气计算,无功补偿容量及中性点接地的分析和设计。完成了移动变电站的整体初步电气设计,为接下来更进一步的选型设计和针对运输的特殊设计奠定了基础。(2)根据总负荷计算结果和变压器特点,对变压器进行选型。根据实际应用改进了变压器的散热器位置、油枕结构、高压套管位置,解决了在道路运输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创新设计了变压器中性点旋转机构,既保证了运行时的操作安全距离,又实现了在变电站整体运输时的便捷性。(3)论述了目前主要的高压开关组合电器类别并进行选型。改进了 PASS高压组合电器安装方式以适应运输中的限宽问题。本文创新设计了 11OkV避雷器旋转机构,提供了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保障了移动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同时解决了运输中存在的问题。(4)根据现场实际计算短路电流,确定了10kV开关柜的分断能力。结合产品优势和经济性完成了 10kV开关柜的设计选型。由于预制舱体积有限,对10kV开关柜进行合理布置,以满足安全距离的设计要求。(5)论述了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的优势和特点并进行选型,结合现场情况,完成了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的合理布置。通过配置系统网络构成、自动化系统设备、综合保护功能,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守设计。在其他二次系统方面,创新应用了自动灭火系统,提高了在突发意外火警时的应急反应能力,使移动变电站更加适应车载式的使用环境。最后对所有设备进行平面布置,完成了移动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达成了预期目标。

高银龙[3](2019)在《兴安科右前旗红旗66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土地和线路走廊的资源越来越稀缺。因此,推广和应用电网建设的先进技术迫在眉睫。电网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电网输配电能力,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减少网络损失,减少投资。输变电工程建设具有投资大,资源需求大,资金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输变电建设项目具有上述这些特点外,项目本身也应该在能源政策和节能减排两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兴安盟右前旗供电公司供电需求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了科右前旗发展趋势,科右前旗的地理条件,做出输变电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强调了建设输变电工程的必要性。在该公司建设1座66kV变电站,并行接入电网中。本文在进行电力系统设计时,首先讲述了本课题有关领域的国内、国外研究现状,规划与设计了科右前旗红旗66kV输变电工程的总体方案,主要包括该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电力系统一次设计、电气参数的选择及电气主接线方式。然后对该工程电力系统二次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电能计量装置、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及站内通信进行了规划与设计。对变电站一次系统、二次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对线路工程路径进行选择并进行论证。最后对社会稳定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对电力系统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证明了该66kV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对项目建设做出了必要的指导,使项目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客观,更符合以经济和环境效益为中心的现代企业投资原则。

周洋[4](2019)在《66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国网公司新兴推广应用的模块化变电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发展深化成果之一。它立足智能变电站,重新定位站内整体功能需求和设备配置。该模式以最优化设备集成,最大化预制加工,最小化安装为设计理念,运用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装配式建筑、预制线缆等关键技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具有高占地利用率、高可靠性、高建设效率等众多优势。本文通篇以66kV华南智能站建设工程为平台,融入模块化设计理念,重点完成下述工作。对一次部分,利用负荷密度指标方法对所属供电区负荷预测,进而明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通过潮流计算分析拟建本站接入系统后对区域电网框架影响。依托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进行主要设备选型与校验,明确了一次系统接线及总平面布置。对二次部分,阐述了具有智能站特点的“三层两网”网络架构,并重点设计本站主变、66kV及10kV、公用设备测控装置的保护配置、设备配置以及SV/GOOSE网络结构。此外,计算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相关参数,并对故障录播器及网络分析装置、调度自动化、对端变电站光纤保护改造概括设计。提出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二次设备室组合设备+智能控制柜+预制线缆的模块化配置方案,这也是本文模块化建设的亮点。依托二次组合设备模块化划分原则开展多模块组合布置,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内规模生产、集成调试、模块化配送。二次设备光缆及部分二次设备电缆采用零端子、无熔接的“即插即用”标准化连接,并结合典型预制方案对全站预制光、电缆进行应用统计。基于光缆全站预制,提出本站光缆优化整合方案。结合本站实例,阐述SCD配置文件的解读与组态流程,利用SCD文件导出虚端子逻辑连接表,订阅者可直观检测全站二次“虚回路”连接结果。最后,图片化展示本站实际建设成果,并基于运行维护所出现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本站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18年送电运行至今,运行效果良好,满足供电区域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为省内待建变电站提供了借鉴。

杨斐平[5](2019)在《韶关配网自动化改造与建设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电作为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环节的最后一环,他的自动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客户用电质量。欧美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配电网自动化运作体系,他们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改善、居民生活体验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二十世纪后期才逐步尝试实施配电自动化,以前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受到配电网架、管理人员思维、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发挥自动化的实际效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配网自动化发展的萌芽期、发展中期、成熟经验进行分析,提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状态下的配网自动化建设思路和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案。结合韶关地区目前配电网现状,探讨如何对现有的配电网进行合理改造,同时提出对新建网架需同步完成自动化建设工作。对韶关地区配网自动化主站建设提出总体设计思路和建设目标,同时分析来配电网自动化主站、子站、终端等环节需满足的功能需求。对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元件、通信要求进行分析,提出满足韶关地区配网自动化建设所需的技术要求。最后,通过分析对韶关城区进行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工程实施后近两年来的效果反馈看,对配电网进行自动化改造将大幅度降低线路故障查找、隔离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配网线路的供电可靠性,也符合城市发展对电力的高可靠性需求。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我国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实用化进程,对智能配电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赵坤[6](2018)在《兴安盟扎旗66kV二龙山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文中指出变电站作为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肩负着与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相互联系的任务,一旦变电站发生故障必然会影响到生产生活,因此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论文结合兴安盟电网运行方式的特点,对扎旗66kV二龙山变电站进行设计。从变电站总体设计、电气一次系统包括短路电流计算、无功补偿、电气设备选择及二次系统设计、系统继电保护设计等几方面对变电站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变电站总体设计论证部分主要对变电站总体结构设计进行论证,阐述了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并对二龙山地区供电负荷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描绘出变电站总体结构轮廓。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部分主要对变电站的主接线方案、主变容量及型号、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论证,通过对主接线设计、主变压器的选择、对一次系统运行数据的电气计算以及无功补偿研究,从而完成了电气一次系统设计。然后对变电站进行了二次系统设计,内容包括调度系统及通信系统设计等。接下来,根据电气设备按照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电压及使用要求,对相关电气设备进行了选型,并进行了校验。论文最后还从主变压器保护设计、防雷保护设计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继电保护设计。系统设计从电力系统原始资料出发,严格遵从相关设计原则及水平要求,从而使系统设计更加经济、合理、运行可靠。

丰涛[7](2019)在《变电站标准设计及在陆斡变电站工程中应用(电气部分初步设计)》文中提出变电工程在整个电网系统中是不可获取的部分,做好变电工程的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它对整个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控制成本、验证可行性及有效性,具备指导作用。2012年,南方电网公司基建部牵头发布了《南方电网公司110kV~500kV变电站标准设计V1.0应用手册》(以下简称标准设计V1.0),南方电网公司所推出“11OkV~500kV变电站”的标准设计,引入“全覆盖”、“层级化”思路,采用“方案+模块”的组合,达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构建新的标准设计体系,指导设计单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标准设计。标准设计是“标准方案+模块运用”的设计理念,从“量体裁衣”的设计转变为“成衣定制”式的标准化设计方式。即单元模块标准化、外部条件虚拟化、总体布局组合化的方法。标准设计具有统一性、先进性、适应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特点。标准化设计是以往工程的设计总结,标准化设计是从以往500kV、220kV、110kV变电站设计方案中提炼出来,并充分考虑南方电网公司范围内地理特点和建设运行习惯,结合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优化出来的设计方案。本文通过介绍标准设计V1.0的特点、基本形式、体系的整体框架和技术原则及描述11OkV变电站方案及模块应用步骤。针对武鸣11OkV陆斡变电站工程的具体要求,采用标准设计V1.0的模块及应用方法,设计先进、绿色的标准化11OkV变电站。通过变电站标准设计在11OkV陆斡变电站工程电气部分初步设计中的应用,从电气一次设计、电气二次设计、短路电流计算及导体、电气设备选择校验等初步设计工作中总结标准设计V1.0的特点及体现其优越性。标准设计能够广泛适应电力系统条件和地理环境条件,具有的先进性和推广价值,是今后变电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孙少达[8](2018)在《河东66kV输变电工程电气一次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变电站作为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肩负着与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相互联系的任务,一旦变电站发生故障必然会影响到生产生活,因此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论文结合兴安盟电网运行方式的特点,对乌兰浩特地区河东新建66kV变电站进行设计。从变电站总体设计、电气一次系统包括短路电流计算、无功补偿、电气设备选择及系统继电保护设计等几方面对变电站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与论证。变电站总体设计论证部分主要对变电站总体结构设计进行论证,阐述了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并对河东地区供电负荷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描绘出变电站总体结构轮廓。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部分主要对变电站的主接线方案、主变容量及型号、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论证,通过对主接线设计、主变压器的选择以及对一次系统运行数据的电气计算,从而完成了电气一次系统设计。然后对变电站进行了无功补偿研究,以及智能化变电站设计。接下来,根据电气设备按照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电压及使用要求,对相关电气设备进行了选型,并进行了校验。论文最后还从主变压器保护设计、防雷保护设计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继电保护设计。系统设计从电力系统原始资料出发,严格遵从相关设计原则及水平要求,从而使系统设计更加经济、合理、运行可靠。

项余荣[9](2018)在《芙蓉新城配网自动化的建设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高,各地电网的建设投入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投入越来越大,因此做好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韶关芙蓉新城地处韶关老城区南部和西北部,紧邻高铁站和京港澳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发展要素集聚,是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平台,也是韶关市城区扩容提质的主阵地。芙蓉新城作为韶关市开发的新区,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配电自动化有很大的应用背景和空间。同时,作为新开发的城区,配网的设备运行年限不长,设备运行工况良好,且新投入的设备都是按配网自动化要求建设的,开展芙蓉新城配电网自动化研究对韶关市其他地区的配网自动化具有先行意义。本文基于对配网自动化的背景、意义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芙蓉新城配网自动化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芙蓉新城变电站、配电网架、负荷分布等基础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为日后的配网规划和改造提供依据。2.针对芙蓉新城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了各种馈线自动化模式,讨论了配网自动化的规划目标及其实施方案,为未来5年的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提供了指导和参考。3.根据配网自动化通信方案技术原则提出改造方案。韶关市芙蓉新城配网自动化的建成,可以减少停电范围,将电力系统推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缩短停电时间,改进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各行各业的电力需求,为韶关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炜达[10](2017)在《汕尾市2017-2019年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研究》文中指出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莲花山南麓,东临惠来县,西连惠东县,北接梅州市和紫金县,南濒南海,现辖城区、红海湾区、海丰县、陆丰市和陆河县五个区(县)。近年来汕尾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确立了以电力能源、电子信息、工艺品制造、纺织服装等四大主导产业,并形成以工业发展为主导,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旅游业的滨海城市。汕尾市中低压配电网存在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的典型特征,中低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较弱、历史欠账较多、设备落后残旧。同时由于汕尾市地域较广,上级电源布点不足,从而大部分区域中低压配电网供电半径过长,且城市电网建设缓慢、滞后,导致城市配电网中供电容量不足,供电质量欠佳,可靠性差等问题日渐突显。根据广东省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战略和汕尾市向西融珠参与深莞惠经济圈,承接深莞惠地区辐射转移,汕尾市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鉴于汕尾市的区域定位和发展目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汕尾市现有的中低压配电网供电能力和建设进度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居民用电的负荷需求。本论文是在“十二五”期间电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汕尾市中低压配电网现状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结合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查找总结出制约当地中低压配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用电需求,建立数学模型对汕尾市中低压配电网未来的用电负荷做出预测,得出未来发展年度的电量和负荷增长数据。其次,对汕尾中低压配电网项目规划的建设目标和技术原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负荷预测和规划原则对高压电网规划成果进行描述及提出相关建议,最终确定了2017年-2019年中低压配电网建设规划改造方案。本论文结合汕尾的实际情况,充分调查分析了国内配电网的结构特点,为汕尾市未来配电网建设、改造和优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二、225千伏充六氟化硫密封式成套配电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25千伏充六氟化硫密封式成套配电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工程概况与研究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2.1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现状分析
    2.2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构成
    2.3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第3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3.2 短路电流的计算
    3.3 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
        3.3.1 导体选择
        3.3.2 设备选择
    3.4 厂用电系统接线设计
        3.4.1 6KV厂用电系统
        3.4.2 380/220V厂用电系统
    3.5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设计
        3.5.1 单元机组UPS
        3.5.2 500kV网络及辅助车间交流不停电电源
    3.6 直流系统设计
        3.6.1 直流系统方案
        3.6.2 蓄电池型式及容量选择
        3.6.3 充电器配置及容量选择
        3.6.4 直流系统接线
    3.7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3.7.1 控制、信号和测量
        3.7.2 辅助车间电气控制系统
    3.8 元件继电保护
        3.8.1 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的配置
        3.8.2 起备变保护配置优化
        3.8.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3.8.4 保护装置的布置
    3.9 自动装置
        3.9.1 同期装置
        3.9.2 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
        3.9.3 故障录波装置
        3.9.4 自动装置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接口
        3.9.5 GPS时钟系统
第4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功能详细设计
        4.1.1 定期管理
        4.1.2 台账管理
        4.1.3 设备管理
    4.2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4.3 监控系统的详细设计
        4.3.1 各层级功能的设计
        4.3.2 硬件功能要求
    4.4 软件系统的实现
        4.4.1 系统配置的实现
        4.4.2 数据库系统的实现
        4.4.3 监控系统的实现
第5章 电气控制系统在新昌电厂的应用
    5.1 电气主接线
    5.2 厂用电系统接线
        5.2.1 厂用电系统接线
        5.2.2 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
        5.2.3 厂用母线起动电压水平验算
        5.2.4 厂用电负荷计算
    5.3 电气控制管理系统
        5.3.1 站控层
        5.3.2 通信层
        5.3.3 间隔层
    5.4 元件继电保护
        5.4.1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的配置
        5.4.2 起动/备用变压器的保护配置
        5.4.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发展历程
        1.2.2 国内发展历程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整体设计方案
第2章 电气总体设计方案
    2.1 工程必要性分析
        2.1.1 站址自然条件
        2.1.2 站址条件分析
        2.1.3 工程必要性分析
    2.2 电气一次方案设计
        2.2.1 主变压器负荷计算
        2.2.2 接入系统方案
        2.2.3 短路电流计算
        2.2.4 导体截面选择
        2.2.5 无功补偿
        2.2.6 中性点接地方式
    2.3 电气二次方案设计
        2.3.1 继电保护现状和配置
        2.3.2 配置方案
        2.3.3 保护配置
        2.3.4 直流电源系统的计算
    2.4 电气初步设计系统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次系统主变压器设计实施方案
    3.1 10kV主变压器选型
    3.2 主变压器的特殊结构设计
    3.3 主变压器中性点创新性设计
        3.3.1 中性点装置现状调研
        3.3.2 中性点旋转机构的结构和作用
        3.3.3 中性点旋转机构的安全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次系统高压组合电器设计实施方案
    4.1 高压组合电器的选型
        4.1.1 高压组合电器简介
        4.1.2 高压组合电器PASS与AIS、GIS的方案对比及选型
    4.2 高压组合电器特殊结构设计
    4.3 避雷器创新性设计
        4.3.1 外置避雷器装置的现状调研
        4.3.2 避雷器旋转机构的结构设计
        4.3.3 避雷器旋转机构的安全性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次系统中压柜的设计选型
    5.1 10kV中压开关柜选型
    5.2 10kV中压柜的平面布置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二次系统监控与保护系统设计实施方案
    6.1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
        6.1.1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简介
        6.1.2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选型
        6.1.3 布置预制舱式综合自动化室模块
    6.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6.2.1 自动化系统设备配置
        6.2.2 综合保护功能配置
    6.3 其他二次系统
    6.4 根据主要设备选择进行平面布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兴安科右前旗红旗66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力系统一次方案设计
    2.1 电力系统概况
        2.1.1 电网现状
        2.1.2 科右前旗电网存在的问题
    2.2 电力负荷预测
        2.2.1 变电站周边概况
        2.2.2 负荷现状
        2.2.3 负荷发展预测
    2.3 工程建设必要性
        2.3.1 满足地区负荷增长的需要
        2.3.2 提高供电可靠性
        2.3.3 顺应电力体制改革
    2.4 工程建设方案及计算分析
        2.4.1 外部条件及分析
        2.4.2 接入方案的拟定
        2.4.3 主要设备选择
        2.4.4 电气计算分析
        2.4.5 方案的选择
        2.4.6 无功补偿
        2.4.7 调压计算
        2.4.8 短路电流计算
        2.4.9 中性点接地方式
    2.5 电气参数选择
        2.5.1 主变参数
        2.5.2 无功补偿容量
        2.5.3 短路电流水平
    2.6 电气主接线方式
    2.7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结论
        2.7.1 变电工程
        2.7.2 线路工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系统二次方案设计
    3.1 系统继电保护
        3.1.1 系统一次概况
        3.1.2 保护配置方案
    3.2 调度自动化
        3.2.1 调度组织关系
        3.2.2 远动系统
        3.2.3 相关调度端系统
    3.3 电能量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
        3.3.1 现状及存在问题
        3.3.2 电能量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
    3.4 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3.5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3.6 站内系统通信
        3.6.1 系统概况及调度关系
        3.6.2 通道要求
        3.6.3 通信系统现状
        3.6.4 光缆建设方案
        3.6.5 通信电路建设方案
        3.6.6 通道组织
        3.6.7 设备配置方案
        3.6.8 调度交换机
        3.6.9 通信设备供电系统
        3.6.10 动力环境采集单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电站工程设计部分
    4.1 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4.1.1 建设规模
        4.1.2 电气主接线
        4.1.3 电气设备选择
        4.1.4 中性点接地方式
        4.1.5 电容器选择
        4.1.6 导体选择
        4.1.7 配电装置及总平面布置
        4.1.8 避雷器选择
        4.1.9 绝缘配合
        4.1.10 站用电系统及站区照明
        4.1.11 防雷接地
    4.2 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4.2.1 管理模式
        4.2.2 设备配置
        4.2.3 与其它设备接口
        4.2.4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4.2.5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
        4.2.6 直流系统
        4.2.7 不停电电源系统
        4.2.8 直流变换电源系统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电线路路径及工程设计
    5.1 系统概况
        5.1.1 线路工程概况
        5.1.2 变电站进出线
    5.2 线路路径方案
    5.3 线路工程设计
        5.3.1 导线和地线
        5.3.2 绝缘配置
        5.3.3 防雷接地
        5.3.4 挂线金具
        5.3.5 相序及换位
        5.3.6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66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模块化变电站发展动态
    1.3 智能变电站特点
    1.4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概述
        1.4.1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特点
        1.4.2 模块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2.1 电力需求预测
        2.1.1 区域电网现状
        2.1.2 供电区负荷预测
        2.1.3 接入系统方案
    2.2 相关电气计算
        2.2.1 潮流计算及结果分析
        2.2.2 短路计算及结果分析
    2.3 主要设备选择
        2.3.1 主变压器及消弧线圈选择
        2.3.2 66kV及10kV电气设备选择
        2.3.3 导线选择
    2.4 电气主接线及总平面布置
        2.4.1 电气一次接线
        2.4.2 电气总平面布置
    2.5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2.6 本章小节
3 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3.1 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
    3.2 主变压器保护设计
        3.2.1 主变保护配置
        3.2.2 主变保护设备配置方案
        3.2.3 主变保护GOOSE/SV网络设计
    3.3 66kV线路保护设计
        3.3.1 66kV线路保护配置
        3.3.2 66kV线路保护设备配置方案
        3.3.3 66kV线路保护GOOSE/SV网络设计
    3.4 66kV内桥保护设计
        3.4.1 66kV内桥保护配置
        3.4.2 66kV内桥保护设备配置方案
        3.4.3 66kV内桥保护GOOSE/SV网络设计
    3.5 66kV公用设备设计
        3.5.1 66kV公用设备配置方案
        3.5.2 公用设备二次系统GOOSE/SV网络设计
    3.6 10kV站用变、电容器、10kV线路保护设计
    3.7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
        3.7.1 直流电源
        3.7.2 不间断电源(UPS)
        3.7.3 通讯电源DC/DC
        3.7.4 交流电源
    3.8 其他二次部分设计
        3.8.1 故障录波及网络记录分析装置
        3.8.2 系统调度自动化
        3.8.3 对侧改造
    3.9 本章小结
4 模块化设计及关键技术应用
    4.1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应用
        4.1.1 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舱
        4.1.2 舱内装置前接线、前显示技术
    4.2 模块化整合方案
        4.2.1 预制舱模块划分及组屏
        4.2.2 二次设备室模块划分及组屏
    4.3 预制电缆应用
        4.3.1 预制电缆即插即用技术
        4.3.2 电缆预制方案
        4.3.3 预制电缆实施方案
    4.4 预制光缆应用
        4.4.1 寒冷地区光缆选型及敷设
        4.4.2 预制光缆即插即用技术
        4.4.3 光缆预制方案
        4.4.4 预制光缆实施方案
        4.4.5 光缆优化整合及实施方案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SCD文件的虚端子连接检测成果
    5.1 SCD配置文件的虚回路展示
        5.1.1 虚回路可视化分层展示
        5.1.2 SCD配置文件解读
        5.1.3 SCD配置文件调试流程
    5.2 虚端子逻辑连接实例
        5.2.1 虚端子逻辑连接表解读
        5.2.2 主变测控装置虚端子逻辑连接
        5.2.3 主变主保护装置虚端子逻辑连接
        5.2.4 主变后备保护装置虚端子逻辑连接表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韶关配网自动化改造与建设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韶关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1.2.1 建设原则
        1.2.2 自动化建设历史
        1.2.3 自动化设备选型原则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韶关配网发展对自动化的需求
    2.1 韶关配网现状
        2.1.1 网络结构水平
        2.1.2 负荷供应能力
        2.1.3 装备技术水平
    2.2 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配电网架薄弱且存在缺陷
        2.2.2 配网自动化技术及设备不成熟
        2.2.3 工程实施难度大
        2.2.4 信息化程度低
        2.2.5 GIS不具备动态应用
    2.3 管理方面的问题
        2.3.1 配网自动化认识不足
        2.3.2 系统规划不科学
        2.3.3 系统运行和维护保障不够
        2.3.4 自动化定位不明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馈线自动化模式研究
    3.1 馈线自动化介绍
    3.2 馈线自动化控制模式
        3.2.1 分布就地控制模式
        3.2.2 远方集中监控模式
        3.2.3 集成智能控制模式
    3.3 核心技术问题
        3.3.1 合理规划配电网络
        3.3.2 通信系统
        3.3.3 配网馈线终端
        3.3.4 不间断供电电源
        3.3.5 单相接地故障的识别和定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韶关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总体方案
    4.1 馈线自动化建设模式
    4.2 韶关城区配网自动化设计方案
        4.2.1 配网自动化规划基本原则
        4.2.2 配网自动化设计方案
        4.2.3 配网自动化通信方式
    4.3 韶关城区配网自动化实施方案
        4.3.1 配网自动化建设规模
        4.3.2 配网自动化建设分年度规划
        4.3.3 配网自动化改造设备选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韶关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效果分析
    5.1 网架结构取得优化
    5.2 自动化设备实用化
    5.3 减少停电时间
    5.4 配网自动化建设总体效果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兴安盟扎旗66kV二龙山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兴安盟电网概况
        1.1.2 扎旗地区电网概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新建66kV二龙山变电站的意义
        1.2.1 相关电网储备和规划情况
        1.2.2 新建66kV二龙山变电站的必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变电站设计的技术要求
        1.4.1 本变电站工程设计范围
        1.4.2 设计要求
        1.4.3 主要设计原则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变电站总体方案设计
    2.1 电网负荷预测
        2.1.1 负荷情况分析
        2.1.2 供电区负荷预测
    2.2 工程建设方案及接入系统方案
        2.2.1 工程供电范围
        2.2.2 站址选择
        2.2.3 接入系统方案及经济技术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3.1.1 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3.1.2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3.2 主变压器的选择
        3.2.1 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3.2.2 主变相数的选择
        3.2.3 变压器连接方式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3.3 一次系统运行数据的电气计算
        3.3.1 潮流计算
        3.3.2 短路电流计算
    3.4 无功补偿
        3.4.1 无功补偿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3.4.2 无功补偿的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
    4.1 调度自动化
        4.1.1 调度自动化现状
        4.1.2 存在的问题
        4.1.3 远动系统
    4.2 系统通信
        4.2.1 系统联网概况
        4.2.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3 通道需求分析
        4.2.4 系统通信方案
        4.2.5 通道组织
        4.2.6 通信设备配置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
    5.1 电气设备选择的条件
    5.2 六氟化硫组合电器的选择
    5.3 母线的选择
    5.4 备用电源的选择
    5.5 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
        5.5.1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
        5.5.2 互感器的选择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继电保护设计
    6.1 继电保护的意义
    6.2 主变压器的保护
        6.2.1 电力变压器保护概述
        6.2.2 电力变压器纵差保护接线
        6.2.3 变压器瓦斯保护
        6.2.4 过电流保护
        6.2.5 系统保护配置
        6.2.6 对相关单元的技术要求
    6.3 防雷保护
        6.3.1 变电所防雷概述
        6.3.2 避雷针的选择
        6.3.3 避雷器的选择
        6.3.4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6.3.5 防雷接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变电站标准设计及在陆斡变电站工程中应用(电气部分初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变电工程的作用与重要性
    1.2 变电站初步设计的基本任务
    1.3 变电站设计的发展状况
    1.4 标准化设计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2章 变电站标准设计V1.0简介
    2.1 南方电网公司变电站标准设计体系概况
    2.2 标准设计(V1.0)的基本形式
    2.3 标准设计体系的整体整体框架和技术原则
    2.4 标准设计V1.0的110KV的主要模块
    2.5 G1层具体模块主接线及平面布置图
    2.6 G2模块简介
    2.7 110KV变电站方案及模块应用步骤简介
    2.8 第2章小结
第3章 拟建陆斡变电站的电力系统状况及分析
    3.1 站址概况
    3.2 电力系统现状
    3.3 负荷预测结果
    3.4 电力电置平衡
    3.5 110KV陆斡变电站建设形式的要求
    3.6 建设规模
    3.7 第3章小结
第4章 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4.1 方案及模块的选择
    4.2 电气主接线及设备的标准配置图
    4.3 变电站一次设备的平面布置
    4.4 110KV出线间隔
    4.5 主变部分布置设计
    4.6 35KV配电装置的设计图
    4.7 10KV配电装置的设计图
    4.8 站用电部分设计图
    4.9 防直击雷部分的设计
    4.10 变电站直流系统设计图
    4.11 主控室设计图
    4.12 第4章小结
第5章 短路电流计算及导体、主要电气设备选择校验
    5.1 短路电流计算
    5.2 主要设备和导体选择
    5.3 绝缘配合、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5.4 配电装置
    5.5 电气部分的总平面布置
    5.6 站用电及照明
    5.7 第5章小结
第6章 电气二次部分的设置
    6.1 电气二次技术参数
    6.2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6.3 元件保护
    6.4 测量与计量
    6.5 直流系统和交流不间断电源
    6.6 二次防雷
    6.7 二次设备的布置
    6.8 抗干扰措施和二次电缆选择
    6.9 消防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10 二次接地网
    6.11 第6章小结
第7章 设计方案分析
    7.1 电气专业的节能降耗分析
    7.2 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
    7.3 变电站污染防治措施
    7.4 “3C绿色电网”建设项目的评价
        7.4.1 绿色变电站建设指标
        7.4.2 评定的说明
    7.5 第7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变电站标准设计的特点
    8.2 标准化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
    8.3 主要工作即应用标准化设计的效果
    8.4 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河东66kV输变电工程电气一次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兴安盟电网概况
        1.1.2 500kV乌兰浩特变投运后概况
    1.2 新建河东66kV变电站的意义
        1.2.1 新建河东66kV变电站背景
        1.2.2 新建河东66kV变电站的必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变电站设计的技术要求
        1.4.1 系统设计的原始资料
        1.4.2 设计范围
        1.4.3 主要设计原则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变电站总体结构设计
    2.1 电气主接线设计
        2.1.1 主接线设计依据
        2.1.2 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2.2 电网负荷预测
        2.2.1 负荷情况分析
        2.2.2 66kV河东供电区负荷预测
    2.3 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
        2.3.1 接入系统方案论证
        2.3.2 接入系统方案经济技术比较
        2.3.3 推荐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3.2 主变压器的选择
        3.2.1 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3.2.2 主变相数的选择
        3.2.3 变压器连接方式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3.3 一次系统运行数据的电气计算
        3.3.1 潮流计算
        3.3.2 短路电流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功补偿及智能化变电站设计
    4.1 无功补偿
        4.1.1 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4.1.2 无功补偿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4.1.3 无功补偿的计算
    4.2 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
    5.1 电气设备选择的条件
    5.2 六氟化硫组合电器的选择
    5.3 母线的选择
    5.4 备用电源的选择
    5.5 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
        5.5.1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
        5.5.2 互感器的选择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继电保护设计
    6.1 继电保护的意义
    6.2 主变压器的保护
        6.2.1 电力变压器保护概述
        6.2.2 电力变压器纵差保护接线
        6.2.3 变压器瓦斯保护
        6.2.4 过电流保护
        6.2.5 系统保护配置
        6.2.6 对相关单元的技术要求
    6.3 防雷保护
        6.3.1 变电所防雷概述
        6.3.2 避雷针的选择
        6.3.3 避雷器的选择
        6.3.4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6.3.5 防雷接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芙蓉新城配网自动化的建设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配电自动化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芙蓉新城配电网现状分析
    2.1 环境与经济
    2.2 配电网现状问题分析
        2.2.1 配电网现状概述
        2.2.2 高压配电网现状问题
        2.2.3 中压配电网现状问题
    2.3 配网自动化发展需求分析
        2.3.1 外部环境
        2.3.2 自身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芙蓉新城配网自动化方案研究
    3.1 广东电网配网自动化建设规范及要求
        3.1.1 建设的总体原则
        3.1.2 技术路线
    3.2 芙蓉新城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案选择
        3.2.1 馈线自动化模式选择
        3.2.2 自动化主站功能选择
        3.2.3 自动化通信技术选择
        3.2.4 一次设备自动化的设备选择
    3.3 馈线自动化方案具体分析
        3.3.1 馈线自动化建设方案
        3.3.2 自动化开关设置原则
        3.3.3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现场升级改造图例
        3.3.4 馈线自动化设备安装要求
        3.3.5 故障自动定位设备安装图例
    3.4 当前配网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3.5 下阶段工作计划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芙蓉新城配网自动化规划和试点项目情况
    4.1 2018 -2020年配网自动化项目规划
    4.2 配网自动化试点项目情况
        4.2.1 试点项目概述
        4.2.2 试点项目运行维护情况
        4.2.3 试点线路误动作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芙蓉新城配网自动化投资及效益分析
    5.1 投资计算
    5.2 已投运自动化开关应用成效分析
        5.2.1 试点线路应用成效分析
        5.2.2 对供电可靠性提升的计算
    5.3 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分析
        5.3.2 管理效益分析
        5.3.3 社会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汕尾市2017-2019年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关于配电网规划
        1.2.1 配电网规划内容和目标
        1.2.2 配电网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配电网规划的研究思路
        1.2.4 配电网规划的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汕尾市城市概况及负荷预测
    2.1 城市概况及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2.1.1 区域概况
        2.1.2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2.2 城市总体规划情况
        2.2.1 城市发展概论
        2.2.2 城市结构与空间布局
    2.3 历史用电情况分析
        2.3.1 全社会用电负荷情况
        2.3.2 各产业用电情况分析
        2.3.3 用电客户报装情况
    2.4 负荷预测
        2.4.1 负荷预测思路
        2.4.2 负荷预测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汕尾市配电网现状分析
    3.1 高压变电站现状分析
        3.1.1 主变配置
        3.1.2 容载比分析
        3.1.3 变电站重过载情况分析
        3.1.4 变电站“N-1”校验分析
        3.1.5 无功补偿配置情况
        3.1.6 变电站10kV出线间隔利用率
    3.2 中低压配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2.1 中低压配电网现状规模及存在问题总体情况
        3.2.2 网架结构水平
        3.2.3 负荷供应能力
        3.2.4 装备水平及运行安全状况
        3.2.5 配电自动化现状
        3.2.6 智能电表及低压集抄现状
        3.2.7 配电网通信现状
        3.2.8 重要用户供电情况
    3.3 中低压配电网现状综合运行指标及存在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
    4.1 规划思路
        4.1.1 总体规划思路
        4.1.2 具体思路及要求
    4.2 上级电源规划情况
    4.3 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4.3.1 中压配电网规划组网原则
        4.3.2 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
        4.3.3 配电网通信规划技术原则
        4.3.4 配电网计量规划技术原则
        4.3.5 规划技术原则实例应用
    4.4 中低压配电网基建项目规划方案
        4.4.1 变电站新出线路规划
        4.4.2 中压配电网改造规划
        4.4.3 低压配电网规划
    4.5 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方案
    4.6 配电网通信规划方案
    4.7 配电网计量规划方案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低压配电网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及评估
    5.1 投资估算采用的经济指标及依据
    5.2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投资估算
        5.2.1 配电网规划总体投资估算
        5.2.2 配电网规划项目目的分类投资估算
    5.3 规划评估
        5.3.1 存在问题解决情况
        5.3.2 规划指标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配电网负荷预测研究方面
        6.1.2 配电网网架优化和可靠性规划方面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汕尾市配电网工程综合造价表
附录2:现状年汕尾市城区中压配电网电气联络图
附录3:2017年汕尾市城区中压配电网电气联络图
附录4:2018年汕尾市城区中压配电网电气联络图
附录5:2019年汕尾市城区中压配电网电气联络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225千伏充六氟化硫密封式成套配电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熊锐. 南昌大学, 2020(04)
  • [2]110kV智能化车载移动式变电站的设计与实施[D]. 王祖程. 山东大学, 2020(11)
  • [3]兴安科右前旗红旗66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D]. 高银龙.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3)
  • [4]66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D]. 周洋.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5]韶关配网自动化改造与建设方案研究[D]. 杨斐平.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6]兴安盟扎旗66kV二龙山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D]. 赵坤. 长春工业大学, 2018(01)
  • [7]变电站标准设计及在陆斡变电站工程中应用(电气部分初步设计)[D]. 丰涛. 广西大学, 2019(06)
  • [8]河东66kV输变电工程电气一次系统设计[D]. 孙少达. 长春工业大学, 2018(08)
  • [9]芙蓉新城配网自动化的建设与应用[D]. 项余荣. 广东工业大学, 2018(12)
  • [10]汕尾市2017-2019年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研究[D]. 黄炜达.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填充六氟化硫的225 kV密封成套配电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