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服抗菌药物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对口服抗菌药物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一、口服抗微生物药物的过敏性休克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宝生,周秀丽,宫凯凯[1](2021)在《山东省8566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山东省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现状及特点,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上报至山东省ADR监测中心自发呈报系统新的ADR报告的相关数据,对报告类型、上报机构、报告人职业和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型、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筛选出新的ADR报告8 566例,占有效ADR的10.81%;其中新的一般的ADR有7 961例(占92.94%),新的严重的ADR有605例(占7.06%)。新的ADR中,上报机构以医疗机构(占98.42%)为主,报告人职业以医师(占78.44%)为主;女性(4 860例)略多于男性(3 698例),45岁及以上人群(占70.00%)居多;静脉滴注(占47.67%)为主要给药途径。新的ADR怀疑药品排名前5位的药品类别依次为中药制剂(34.50%)、抗微生物药物(13.75%)、循环系统用药(11.41%)、神经系统用药(6.39%)、血液系统药物(4.81%),分别涉及517、91、64、53、50个品种,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新的严重的ADR数量最多(24例)。新的一般的ADR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皮疹等;新的严重的ADR主要造成全身性损害,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胸闷、寒战等。建议临床加强对中药制剂、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用药等药物的ADR监测,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王声韵[2](2020)在《中国“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明确“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准入资质,形成“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岗位工作描述(包括“护士处方权”的名称、处方权的内容、处方形式等)。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编制专家函询问卷。首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文献回顾,查阅国内外“护士处方权”的相关内容。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了9名临床护理人员、6名护理管理人员和5名临床医生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初步拟定专家函询问卷,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名专家进行预函询,根据回收问卷的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的专家函询问卷。2.通过专家函询确定“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全国范围内遴选出护理专家25名,医疗专家10名,医政管理专家10名,通过电子邮件和亲自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专家函询。根据每一轮专家意见修改问卷条目,直到专家意见集中。对专家函询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的相关内容。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本研究共提取申请资格、护士处方、培训考核、影响、前景与问题5个主题群,包括14个主题,329个有意义陈述。2.“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准入资质专家对学历为全日制本科、职称为主管护师、最低专科工作年限为5年、在三级医院工作的申请者认同率最高。关于申请者的培训,认同率最高的是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为期3~6个月的脱产线下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处方管理办法》、所在专科常见疾病治疗原则、所在专科常用药物知识、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和急救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关于申请者的考核和认证,专家认同率最高的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理论和实践考试,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统一认证,每3年考核一次,5年重新认证一次。3.“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工作描述通过两轮专家函询,确定了“护士处方权”这个名称,确定了护理干预处方26个,检查处方15个,医疗器械处方21个,药物处方35个。其中非药物处方倾向于独立处方形式,药物处方倾向于补充处方形式,还有一些处方两种处方形式相近。4.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本研究咨询专家具有较好的专业代表性和地域代表性,函询专家来自全国18个省及直辖市,其72%的专家具有硕士以上学历,95%的专家为高级职称,82%的专家具有导师资格,专家知识结构层次较高。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1%和95.1%,专家权威系数为0.858。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准入资质、“护士处方权”的名称,并且确定了可以由护士开具的处方内容以及处方形式。专家对“护士处方权”呈支持态度,专家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确定的“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可为“护士处方权”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朱毓琰[3](2019)在《我院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4月~6月所有的门诊处方,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品种、数量、使用科室、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门诊各科使用广泛,占总处方数的13.88%,其中以内科和皮肤科使用率最高。结论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滥用情况,需待改进。

许倍铭,徐熠,崔恒菁[4](2019)在《某三甲医院2013~2017年219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3~2017年上报的219例新的和严重的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剂型,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ADR中,新的ADR 191例,严重的ADR 20例,新的严重的ADR 8例。关联性评价结果:1. 83%为肯定,75. 34%为很可能,22. 83%为可能。ADR患者男女比例为0. 84∶1,50~80岁所占比例为61. 19%。药物剂型以口服药为主,占57. 99%,而严重的ADR涉及药品以注射剂为主。引起新的ADR的药品以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为主,共60例(31. 41%);引起严重的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共9例(32. 14%)。严重的ADR主要临床表现为循环系统反应(39. 29%),以过敏性休克为主。95. 89%的患者发生ADR后痊愈或好转。结论:应注重对于50~80岁人群进行ADR监测,并加强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尤其是奥沙利铂的监测力度。

任晓蕾,詹轶秋,张春燕,贺真,冯婉玉[5](2018)在《45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45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整理2007—201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整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3 498例,从中筛选出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分析和再评价。结果 45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可疑药物为抗微生物药、诊断用药、抗肿瘤药构成比居前3位。静脉用药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占95.56%。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结论临床用药应警惕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好用药监护,减少或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熊代琴,李桂荣,阳莹,李东锋[6](2017)在《某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李奎春[7](2016)在《药源性过敏性休克300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国内医药期刊所刊载药源性过敏性休克300例的病例资料。结果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消化系统药物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居前3位,发生率分别为34.7%、20.0%、8.3%。静脉用药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为80.7%。结论临床用药应警惕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仔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刘峰,刘锐锋[8](2013)在《191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发生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及防范严重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以过敏性休克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1-2011年报道的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个案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消化系统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居前3位;静脉用药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占90.05%;速发型(30min内)过敏性休克比例极大,占80.63%。结论:临床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重视基础疾病;警惕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所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备齐抢救设备,仔细观察用药后反应,以备及时抢救。

王屏[9](2013)在《1111例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89年至今的所有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年龄无关;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和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居不良反应前三位;发生过敏性休克出现的时间在30 min以内的占89.11%。结论:用药前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适应证,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江腊梅,刘武,肖佳[10](2010)在《82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济南市2009年收集到的829例严重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29例严重ADR/ADE病例中涉及273种药品,其中抗微生物药品77种,居首位(占44.75%);涉及国家基本药物75种(占27.47%),其中严重ADR/ADE病例270例(占32.5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78.04%);严重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占8.56%)、呼吸系统、全身性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论加强严重ADR/ADE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二、口服抗微生物药物的过敏性休克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服抗微生物药物的过敏性休克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8566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评价标准
    1.3数据处理
2结果
    2.1 ADR基本信息
        2.1.1 ADR报告类型
        2.1.2上报机构及报告人职业
    2.2患者基本情况
    2.3 ADR关联性和患者转归
    2.4 ADR的给药途径
    2.5 ADR怀疑药品类别
    2.6 ADR高频药品类别的药品分布
        2.6.1中药制剂
        2.6.2抗微生物药物
        2.6.3循环系统用药
        2.6.4神经系统用药
3讨论
    3.1 ADR基本情况分析
    3.2中药制剂致ADR分析
    3.3抗微生物药物致ADR分析
    3.4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用药致ADR分析

(2)中国“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操作性定义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医护人员对“护士处方权”看法的半结构式访谈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半结构式访谈法
        2.2 访谈提纲
        2.3 资料收集方法
        2.4 资料分析方法
        3 质量控制
        4 伦理原则
    研究结果
        1 访谈对象的一般情况
        2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2.1 主题群一:“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申请资格
        2.2 主题群二:护士处方
        2.3 主题群三:“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培训和考核
        2.4 主题群四:“护士处方权”的影响
        2.5 主题群五:“护士处方权”的前景和问题
    讨论
        1 明确“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申请资格
        2 确定“护士处方权”的权限、内容和形式
        3 建立处方护士培养机制
        4 健全“护士处方权”法律机制
        5 改变公众传统认知
第二部分 应用专家函询法对“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的确定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专家函询法简介
        2 函询专家的确定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2 确定函询专家遴选标准
        2.3 函询专家人数的确定
        3 函询问卷的编制
        4 统计学方法
        4.1 专家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分析
        4.3 “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工作描述分析
        4.4 护理、医疗、医政管理三组专家函询结果的比较
        5 质量控制
        5.1 专家函询问卷编制阶段
        5.2 专家函询问卷发放阶段
        5.3 专家函询问卷统计分析阶段
    结果
        1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1.1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1.2 函询结果
        2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2.1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2.2 函询结果
        3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3.1 专家的基本情况
        3.2 专家的积极系数
        3.3 专家权威程度
        4 护理、医疗、医政管理三组专家函询结果的比较
        4.1 护理、医疗、医政管理三组专家一般资料的比较
        4.2 护理、医疗、医政管理三组专家对申请者准入资质认同情况的比较
        4.3 护理、医疗、医政管理三组专家对护士处方内容和形式意见的比较
    讨论
        1 “护士处方权”的名称
        2 “护士处方权”的申请资格
        3 “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培训
        4 “护士处方权”申请者的考核和认证
        5 非药物处方权
        6 药物处方权
        7 我国“护士处方权”发展的可行性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3)我院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概况
    3.2 各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分析
    3.3 讨论

(4)某三甲医院2013~2017年219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1.3 新的、严重的ADR的定义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2 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
    2.3 怀疑药品剂型分布
    2.4 药品种类分布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2.6 ADR处理及转归情况
3 讨论
    3.1 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护
    3.2 重视注射剂引起的严重ADR
    3.3 重视中成药口服制剂引起的新的ADR
    3.4 重视奥沙利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3.5 关联性评价
    3.6 患者的处理及转归
    3.7 小结

(5)45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药品种类及分布
    2.3 给药途径
    2.4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2.5 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
    2.6 过敏史与转归情况
3 讨论
    3.1 患者因素
    3.2 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物的特点
    3.3 给药方式
    3.4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
    3.5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3.6 临床用药提示

(6)某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年龄比较
    2.2 发生ADR患者的给药途径比较
    2.3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和ADR严重程度比较
    2.4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2.5 ADR上报人员类型构成比
    2.6 严重ADR疑似药物种类构成比及主要临床表现
3 讨论
    3.1 发生ADR患者年龄比较分析
    3.2发生ADR患者的给药途径比较分析
    3.3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和ADR严重程度比较分析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分析
    3.4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分析
    3.5 ADR上报人员类型构成比分析
    3.6 严重ADR疑似药物种类构成比及主要临床表现分析
4 结语

(7)药源性过敏性休克30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及性别
    2.2 药物种类及分布
    2.3 给药途径
    2.4 既往过敏史情况
    2.5 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时间
    2.6 联合用药情况
    2.7 预后情况
3 讨论
    3.1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与患者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3.2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与药物品种的关系
    3.3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3.4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与用药时间的关系
    3.5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与患者过敏史及过敏体质的关系
    3.6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与合并用药的关系
    3.7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治疗

(8)191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1-4]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给药途径分布
    2.3 休克出现时间分布
    2.4 原发疾病分布
    2.5 引发过敏性休克的药品类别及构成比
    2.6 联合用药情况
    2.7 既往药物过敏史情况
    2.8 过敏性休克转归
    2.9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率和致死亡病例情况分析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3.2 给药途径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3.3 过敏性休克出现的时间
    3.4 原发疾病
    3.5 药物种类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3.6 与联合用药的关系
    3.7 过敏性休克引起的死亡
    3.8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10)82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标准
        1.2.1 严重ADR/ADE的判断
        1.2.2 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1.3 方法
2 结果
    2.1 年龄及性别分布
    2.2 药品分类情况
    2.3 过敏性休克病例
    2.4 涉及国家基本药物情况
    2.5 严重ADR/ADE给药途径
    2.6 严重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2.7 ADR/ADED的转归
3 讨论
    3.1 加强对中老年患者用药指导
    3.2 关注抗微生物药物
    3.3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不可忽视
    3.4 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监测

四、口服抗微生物药物的过敏性休克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8566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刘宝生,周秀丽,宫凯凯. 中国药房, 2021(04)
  • [2]中国“护士处方权”申请者准入资质和工作描述的研究[D]. 王声韵. 青岛大学, 2020(01)
  • [3]我院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分析[J]. 朱毓琰. 海峡药学, 2019(11)
  • [4]某三甲医院2013~2017年219例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许倍铭,徐熠,崔恒菁.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9(04)
  • [5]45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J]. 任晓蕾,詹轶秋,张春燕,贺真,冯婉玉. 医药导报, 2018(06)
  • [6]某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 熊代琴,李桂荣,阳莹,李东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17)
  • [7]药源性过敏性休克300例分析[J]. 李奎春.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02)
  • [8]191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刘峰,刘锐锋. 中国药房, 2013(30)
  • [9]1111例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J]. 王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04)
  • [10]82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 江腊梅,刘武,肖佳. 中国药物警戒, 2010(11)

标签:;  ;  ;  

对口服抗菌药物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